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秦皇島歷史故事

秦皇島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4 16:04:47

⑴ 秦皇島有哪些著名的歷史名人

昌黎縣:曹操寫過觀滄海,有韓愈。盧龍:伯夷叔齊,李廣射虎處,李大釗上過學。別的不知道了

⑵ 你了解秦皇島的歷史文化故事嗎

五千多年的風雨歷練,五千多年的文化積淀,讓中國在國際上有著獨屬於自己的文化底蘊,雖然在今天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許許多多的城市已經趨於現代化,但是千百年來所傳承下來的歷史文化不是高樓大廈所能夠磨滅的。


秦皇島更是被評定為我國的十大最佳休閑城市之一,緩慢的生活節奏、干凈的生活環境、濃郁的文化色彩都讓這座城市顯得那麼的不同凡響,雖然現在它還僅是個三線城市,但是作為我國即將崛起的一座城市,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秦皇島就能夠躋身於二線城市的行列了,你認為呢?

⑶ 秦皇島歷史人物

秦皇島出了哪些名人
韓愈啊·不知道他叫韓昌黎嗎?還有馬玉濤,劉秉義,兩位版老歌唱家 始皇不是咱權秦皇島人!·
http://..com/question/5336836.html
http://bbs.qhd.com.cn/dispbbs.asp?boardid=2&id=9697

⑷ 秦皇島名字的由來

秦始皇東巡「碣石」,刻《碣石門辭》,並派燕人盧生入海求仙,曾駐蹕於此,因而得名秦皇島。

有文字記載,秦皇島境內最早出現的地名就是《禹貢》中記載的碣石,屬冀州。地處古碣石地區的秦皇島,在商代,屬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國,國都便在今盧龍城附近;商被滅後,孤竹又歸屬周朝;至公元前664年,齊滅孤竹,孤竹古國歷經1100百多年。

商周時期,為孤竹國中心區域,春秋時期晉滅肥,肥子逃奔燕國,燕讓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國。戰國時期,此地屬燕國遼西郡。秦漢時期,這里是東巡朝拜和兵家必經之地。

(4)秦皇島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秦皇島的文化:

秦皇島是一座既蘊涵古都風韻,又富有現代氣息的文化都市,為國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山海文化、長城文化、旅遊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鮮明,中西多元文化交融匯聚,城市文化印記俯拾皆是。

全市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619處,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11處,文物藏品5000多件,擁有在冊非物質文化遺產97項,國家級5項。長城博物館、玻璃博物館、港口博物館、北戴河博物館、輪滑博物館、青龍民族博物館等12個博物館不僅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文明,也成為與世界交流的平台。

秦皇島被譽為「長城文化之鄉」、「孤竹文化之鄉」、「吹歌之鄉」、「民間詩詞之鄉」等。昌黎地秧歌、撫寧鼓吹樂等民俗文化不斷「走出去」,彰顯地域文化風采。秦皇島每年舉辦望海祈福節、中華愛情節、海洋文化節等節慶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皇島

⑸ 秦皇島的傳說

那有很多的,我不知道你想知道神話傳說呢,還是歷史典故呢,還是民間傳說呢?
比較有名的有,有關秦始皇的,孟姜女的,李自成的.那就先說秦始皇的吧
相傳秦始皇吞並六國、統一中國後,就加緊修馳道、通水路、巡視郡縣。

一日,秦始皇東巡至海,忽有齊國人攔駕駛求見。始皇問:「為何攔駕?」齊人答:「稟報大王,此地海里有三座仙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這仙山時隱時現,出現時,樓台亭榭依稀可見,鍾鼓笙簫悠揚悅耳。仙人們駕雲行路,飄飄灑灑,飲的是甘露水,吃的是長生不老的葯。大王,若想萬壽無疆,何不派人去尋些長生不老的仙葯呢?」始皇聽罷,半信半疑當即降旨,令齊人去仙山尋葯。

幾日後,齊人回來稟報始皇:「因為小人福淺命薄,仙山一直未現,是海上一陣颶風,把我們吹了回來。」始皇聽後不悅,可轉念一想,世上要講福大命大之人,看來只有朕了,待朕親臨海邊,眺望仙山罷!於是急令兵士速在海邊山岩上築造行宮,如今在北戴河金山嘴留下遺址。始皇住進行宮,待仙山再現。

果真,一日睛空萬里,碧波如鏡,萬籟無聲。海面忽地升騰一片光輝,光環中聳起三座小山。只見,隱隱山頭見樓台,淡淡樹影倚雲栽,層巒疊翠,連綿數十里,忽如傘蓋、忽如旗幟、若似浮圖、若如城廊,殿閣獸脊,異態萬千,變幻無窮,近半個時辰,仙山方消。始皇見狀,大悅。從此堅信齊人之言。便令將士四處張貼告示,廣招天下方士,共議求仙之事。

此時,燕國方士盧生見此告示後,毛遂自薦,到行宮拜見始皇。盧生說:「小人願帶弟子渡海為大王求取不老之葯。」「有何把握?」始皇問。盧生答:「從前此地有兩個方士,一個叫羨門,一個叫高誓,他們已得道成仙,住在仙山。他們若知道是為大王求葯,定能應允。」始皇聽後,萬分高興,忙說:「你若能求得仙葯,寡人必有重賞。不知你何時動身?」盧生說:「大王,請允我三日,一要齋戒沐浴,二要朝拜仙山,還要置辦些珠寶法器,以作見面之禮。另外,懇請大王為我們選一方風水寶地,由此入海。」始皇一聽,「好!」遂傳令兵馬集中,分東西二路沿海灘選址。

兩天後,東路人馬回宮稟報:距碣石海岸不遠處的海里,有一小島,方圓數十里。小島四面環水,島上小山突兀,清泉飛瀑;蒼松翠柏,一片蔥綠;遍地野花,絢麗奪目。尤其那岸邊細沙,金光閃亮,走在上面,象踩著柔軟的絨毯。始皇一聽,決計親率兵馬渡船登小島查看。始皇一登上小島不由贊嘆道:「朕游遍天下名山大川,竟未見如此奇麗山水。且這里風輕浪靜,沙軟潮平,極易船兒航行,入海之處,非它莫屬!」於是,始皇就在小島上住了一宿,只待即日入海求仙。

第二天一早,盧生和弟子韓終、侯公、石生等一身道裝,在海邊待命。始皇今天特別高興,先把酒朝拜仙山,後令兵士將珠寶以及在小島上採集的各種瓜果一並裝船,以犒勞方士。隨後,降旨入海。小船徐徐揚帆,乘風破浪,秦始皇則站在小島山岩上,目視小般直至消失在海天盡頭。

話說盧生和弟子們在海上飄泊多日,水盡糧絕。既沒有找到仙山,更沒尋到仙葯。他們知道這樣空手而回,定犯欺君之罪,要千刀萬剮。無奈之中,盧生想出一計,他用黃緞子做了個符咒,上面寫道:「亡秦者胡也」五個字,帶弟子返回行宮。見到始皇後,謊稱仙山上的仙人讓將此速交秦始皇,不可耽擱。秦始皇見到「仙書」,心中忐忑,哪還成得求仙之事?忙率兵馬日夜兼程回咸陽。而後征發大量民工,派大將蒙恬坐鎮修築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蜿蜒萬余里,威振匈奴」。
後來,人們在秦始皇站立的小島的山岩上,立碑為記,碑刻「秦皇求仙入海處」。而這美麗的小島,幾經滄桑,漸漸與陸地連在一起,人們為它起名叫「秦皇島」。
【孟姜女的傳說】 孟姜女是江蘇松江人,其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孟員外,姜女自小聰明伶俐,美麗可愛,家人愛若至寶。光陰飛逝,歲月如流,轉眼間,孟姜女已到了亭亭而立之年,她出落的更加動人,心靈手巧,絕色的美貌遠近稱聞。
有一天,孟姜女作完針線,來到了後花園去散心,荷塘中荷花盛的正好,池水如碧。突然望見一隻大蝴蝶飛了過來,他便輕手輕腳的過去,用扇子用力一撲,結果撲了個空,手裡的扇子掉進了水池裡,孟姜女非常惱火,於是她便捲起了袖子露出了手臂去撈,正在這里,她突然發現一個年輕人立在後花園的樹下,孟姜女嚇得大叫起來。
孟員外聞訊趕來,非常的生氣,他問年輕人為何私自來到別人的花園里,莫非有什麼企圖?
年輕人忙解釋道,原來他是姑蘇人氏,名字叫萬喜良。自幼通讀百書,滿腹經論,原想考個秀才,誰知道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四處抓丁,萬喜良無奈只好匆匆逃走,一路喬裝打扮,忍飢挨餓.受盡了苦頭,正好路過孟員外家,就躲進來歇歇,不想驚動到小姐,真是多有得罪。說罷,他連連賠罪。
孟姜女偷偷一打量這個萬喜良,只見他雖然滿面風塵,衣衫破爛,卻眉清目秀,知書達理,不禁暗暗心動,再一忖,自己剛才撲蝶時捲起了袖子,手臂被他窺到了,不禁滿面飛紅,轉身逃走。
孟員外很同情萬喜良的遭遇,於是就留他暫且在家住下,孟姜女悄悄的把心事告訴了老爹,員外一想,萬喜良忠厚老實,再加上才華出眾,到也樂意,於是,他來到了前廳,把這件事兒和萬喜良一講,萬喜良連忙推辭,說:"我乃逃亡之人,能得員外收留已是感恩不盡,又怎敢有非份之想?」無奈孟姜女心意已決,非萬喜良不嫁,最後萬喜良答應了,孟員外樂得合不攏嘴,於是擇了一個良辰吉日,給兩個年輕人完婚。
婚後的孟姜女和萬喜良兩下相好,非常恩愛,誰知噩運即來。
村裡有一個無賴,垂涎於孟姜女的美色,三番五次上門求親,都被孟員外給拒絕了,此子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孟姜女完婚後,他不知從何處聽說萬喜良的身世,於是就跑到官府去告密。就在孟姜女新婚的兩個月後,官兵從天而降,把萬喜良給抓走了。
從此孟姜女茶飯不思,日思夜想,牽腸掛肚。轉眼秋去冬天來,北風呼哮,大雪紛飛,想到丈夫萬喜良正在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過冬,便日夜趕制了冬衣,准備送到長城去。
孟姜女千里迢迢送冬衣,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飢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的往前趕,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
可長城下的民夫數以萬計,到哪裡去找萬喜良呢?孟姜女四處打探,都說不認識這個人,她就挨個地方的走,相信終會找到丈夫。黃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她打聽到了萬喜良的消息。可是,萬喜良已因勞累過度而死,被草草的埋到了長城下!孟姜女來到了埋著丈夫屍骨的地方,坐在城下,想著少年夫妻的恩愛,本想長相廝守,卻怎料命運弄人,生生離散。千里跋涉,只為看見丈夫一眼,誰料到歷盡了千難萬險,卻連丈夫的屍骨都看不到,愈想愈悲,便面向著長城日夜痛哭,只哭得天昏地暗,日月變色,生生如子規望月,杜鵑啼血,這一哭不飲不食,就是七天七夜,只聽得轟隆隆一陣巨響,只見飛沙走石,山崩地裂,長城倒了八百里,碎石下,現出了萬喜良的屍體。
長城崩倒了八百里,早驚動了秦始皇,秦始皇大發雷霆,他下令把孟姜女捉來處死。可等到孟姜女出現在眼前,他被孟姜女的美貌驚得目瞪口呆,他要納孟姜女為妃,孟姜女說:要我作你的妃子,除非你能作到三件事。第一、要把死難在長城下的民夫厚葬;第二、要修長橋一座;第三、要秦皇親自披麻戴孝到墳前祭祀。
秦始皇都答應下來。於是長橋得建,死難的民夫得到了厚葬,秦始皇親自披著麻衣來到了萬喜良的墳前祭奠。一切過後,秦始皇要孟姜女跟他回去,於是,起駕過長橋,孟姜女立在橋頭,冷笑不已,她怒斥秦始皇:"暴君!在你的統治下,生靈塗炭,老百姓日夜煎熬於水深火熱之中,你害死了我的丈夫,居然想要我作你的妃子?休要妄想!"說罷,抱著丈夫的遺骨,跳進了巨浪翻滾的大海。
【望夫石的傳說】 後殿之後,有大石一塊,上面有幾個石窩窩,傳說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留下的腳印。石上還刻有三個大字---「望夫石」順治八年山石道白輝所書。凡到此的游覽者一般都要在望夫石旁留個影,以寄託自己的美好的願望。似只有這樣才不枉孟姜女廟一行。
望夫石是怎麼得名的呢?
傳說孟姜女千里尋夫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可到時天色已晚,城門四閉,無法過關。孟姜女非常著急,夜不能寐,便登上鳳凰山,立在一塊大石上向遠處的長城眺望,但夜色茫茫,哪裡看得見呢,她焦急異常,便函在這大石上來回走動,急盼著天快點亮,好早日過關與夫團聚。不想一夜之間,足跡竟深深的印在了石頭上,於是後人便把這塊大石稱作望夫石。
望夫石在人們眼中成了忠貞的象徵,許多詩人墨客曾在此揮毫遺墨, 就連風流天子乾隆也在這望夫石上留下了親筆御題。
凄風禿樹吼斜陽,尚作悲聲吊乃郎.
千古無心誇節義,一身有死為綱常.
由來此日稱姜女,盡道當年哭杞梁.
常見秉彝公懿好,訛傳是處也無妨.
【山海關的傳說】 山海關,高大巍峨,人們叫它「天下第一關」。它南邊靠著海,北邊挨著山,南北8公里,海、關、山,膀挨膀,肩靠肩。它的關城有兩翼,一為南翼城、一為北翼城;還有東羅城、西羅城、寧海樓、威遠城。城上有牧營、臨閭、奎光、澄海等城樓,另有很多箭樓。古人說它「好像金鳳展翅,恰似虎踞龍盤」。
那麼,這座城是誰修的呢?
據說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帥徐達和軍師劉伯溫到京城以北過塞之地圍城設防,兩年之內,必須完成。
徐達,劉伯溫二人領了旨,帶著人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邊塞。第二天,兩人騎馬登高寮望,尋找築城的地方。要講築城,徐達是外行,他只會交兵征戰,沖鋒陷陣;圍城設防,卻不如劉伯溫。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問大了。徐達站在高處一看,連說:「好地方,好戰場!」劉伯溫卻一聲不響。
第三天,他二人騎馬又來這里,徐達又連聲說:「好地方,難得的好地方啊!」劉伯溫還是一聲不哼。第四天,他二人騎馬又來到這里,徐達又連連說:「好戰場啊,好戰場!」劉伯溫還是不哼一聲。徐達見狀不解,忙問:「軍師,我二人領昆來此圍城設防,一連三日,你一言不發,到底為什麼?」「為了大明江山!還為了你……」「為我?此話怎說?」劉伯溫用馬鞭指了前方說:「元帥,你看:北邊燕山連綿,南邊渤海漫天,在此築起雄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徐達素知軍師謀略高,就問:「你想修個什麼樣的?」劉伯溫說:「這座城要比別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連城、城套城、樓對樓、樓望樓,築一座鐵壁金城。」劉伯溫又用馬鞭朝四周一指,說:「元帥,這里既是個好戰場,又是個好居處。你看,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真是個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達一聽恍然大悟,想起軍師說「還為了你」的話。徐達連連叫好,當日回營,二人連夜畫圖,第二天派將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動工。整整幹了一年零八個月,關城竣工。
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達、劉伯溫回來了,就問:「二位愛卿回京,城池可築成?」二人出班奏道:「托聖上洪福,可曾命名?」徐達、劉伯溫二人一聽,都愣住了。當時降旨,只叫築城,未讓命名呀!徐達心直,剛一張嘴,只見劉伯溫跨前一步說:「臣等未敢妄動。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謂山海之關,萬歲聖明,請恩示吧!」朱元璋一聽,把手一擺說:「好,就叫山海關!」
從朝里回來,劉伯溫隨徐達到了徐府,對徐達說:「我不能再在朝為官了,我得走了」。徐達忙問:「幹啥去?」劉伯溫說:「我本是山野道人,還是去游四海去吧!」徐達不解,說:「你我隨皇上南征北戰,從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關城,可謂勞苦功高,本該享榮華富貴,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會奏準的。」劉伯溫說:「差矣!萬歲如讓咱共享榮華,就不會派咱倆邊塞築關城,也不會只給兩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難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築成私下命名,屬目無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屬辦事不周,這只是剛剛開始呀!」徐達大惑:「軍師,你是說......」劉伯溫手一揮說出「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帝與臣,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東的例子還少嗎?」一席話,說得徐達目瞪口呆,半天才說:「軍師,你一走了之,我怎麼辦?」劉伯溫說:「你不能走,你要隨朝伴駕,無論何時,不要離開萬歲左右。趕你,你也不要離開。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讓他們到山海關那個地方去吧。那裡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連天,此處進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達說:「就照軍師的話做。明天,叫小兒去山海關。」正說著,闖進一員大將,姓胡名大海。他在帳外聽到了徐、劉二人談話,進屋就嚷:「元帥,我與你出生入死,馳騁疆場,如今公子要去山海關,我也打發一個孩子隨他同行吧!」話沒落音,大將常遇春又來了。劉伯溫素知眼前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訴了他。常遇春也堅持打發一個孩子同去山海關。
不久,劉伯溫不辭而別,徐達按劉伯溫所言,寸步不離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開國元勛,竟都糊糊塗塗地死在慶功樓火海之中。
再說,徐達、胡大海、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到了山海關,定居安家。後來,這三家的後代,在山海關城裡修了徐達廟,城東北修了胡家墳,城西南修了常家墳,都立了石人石馬石牌坊。
【老龍頭的傳說 }長江有源頭,黃河有起點,明代萬里長城的頭,就在山海關的南海上,名叫「老龍頭」。
相傳,過去在老龍頭腳下,一個挨著一個,扣著無數的大鐵鍋。
老龍頭是薊鎮總兵戚繼光奉旨修築的。它入海七丈,造起來實在太難了。一萬五千軍工,單等海水落潮,才能搶上去修一回。可是大海無情,三天一漲潮,五天一落潮,城牆修不上尺八高,潮水一沖,磚頭石塊,七零八落,修一次,垮一回,不知修了多少天,只弄得無數生命葬身海底,戚大人也一愁莫展了。
明王朝,忠良少,奸臣多,萬曆皇上是個十足的昏君,奸黨議論胡說戚繼光修三十二關,設三千敵台,鑄五千斤一尊的鐵炮,是勞民傷財。皇上聽信奸黨饞言,派太監做欽差到薊鎮監軍。這位太監公公來到薊州,才知道戚繼光在山海關南海上正修「老龍頭」,立刻馬不停蹄,直奔山海關。
全城的鄉坤耆老拜見欽差大人說:「敵兵常從海上越境,老龍頭千萬不能半途而廢。」欽差大人說:「聖旨期限三天,金口玉言,誰也改不了。」
戚繼光怒氣難消,知道限期三天是假,想借口定罪是真。個人如何都無所謂,可這一千三百座敵台,就差老龍頭一樁心事未了。想想國家安危,百姓的生命財產……戚大人心中悶悶不樂。忽然門簾一挑,一個老漢進了屋。這打魚老漢是跟隨戚大人的一名伙頭軍。只見老漢把秫米飯、咸帶魚擺上八仙桌,說了聲:「大人不必煩惱,待用完飯後,我再回稟,或許對修老龍頭有用處。」
第二天,傳令全軍,在退了潮的大海灘上搭鍋造飯。只見七裏海灘,炊煙四起,火光一片。一頓飯功夫,忽然丈高巨浪,鋪天覆地湧上岸來,眾軍士一看,丟鍋棄碗,早逃得無影無蹤。
過了三天三夜,大潮過去了,海上恢復了平靜。戚大人察看城基,竟依然立在原地,心中甚覺奇怪。這時,老漢走過來,指著周圍沙灘上一個挨一個的圓東西,讓戚大人看,原來是鐵鍋扣在沙灘上。老漢說:「這鍋扣在沙灘上,任憑風吹浪打,不移不動!」
老龍頭工程按期完成,但戚繼光仍被朝廷明升暗降,調往廣東去了.

⑹ 秦皇島的歷史故事

秦皇島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東巡「碣石」,刻《碣石門辭》,並派燕人盧生入海求仙,曾駐蹕於此,因而得名秦皇島。

盧龍縣武山喀斯特溶洞出土的文物證明,五、六十萬年以前,這里便有人類居住;山海關區孟姜鎮的小毛山新石器遺址,山海關區高建庄的將軍台新石器遺址,又證明了新石器時代,這里的先人已掌握了較先進的生產工具,創造了較高的文化。

有文字記載,秦皇島境內最早出現的地名就是《禹貢》中記載的碣石,屬冀州。地處古碣石地區的秦皇島,在商代,屬文明昌盛的孤竹古國,國都便在今盧龍城附近;商被滅後,孤竹又歸屬周朝;至公元前664年,齊滅孤竹,孤竹古國歷經1100百多年。孤竹是東北古國。

(6)秦皇島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秦皇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秦始皇東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國唯一一個因皇帝帝號而得名的城市。

秦皇島是中國近代旅遊業的發祥地,匯集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氣候溫和,是馳名中外的旅遊休閑勝地,有「天堂之城」的美譽。秦皇島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擁有13所高等院校,15萬名在校大學生,人才密度居全省首位。

秦皇島是環渤海地區重要港口城市,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京津冀協同發展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秦皇島港是中國最早的自主通商口岸,目前是世界最大能源輸出港。

⑺ 秦皇島的來歷

公元前215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第4次東巡,駐蹕於此,並內派燕人盧生、方士韓終容入海求仙,刻「碣石門辭」,秦皇島厥有其名。

漢武帝、魏武帝等20多位帝王巡臨秦皇島。1898年,清光緒皇帝御批自行開埠建港,辟北戴河為旅遊避暑區。1948年11月,建臨榆市,1949年3月改為秦皇島市。198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


(7)秦皇島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秦皇島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西近京津,地處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結合部,居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

介於北緯39°24′~40°37′,東經118°33′~119°51′之間,東北接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建昌縣和朝陽市的凌源市,西北臨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西靠唐山市的灤縣、遷安、遷西、灤南四縣市,南臨渤海。

北距沈陽市387公里,東距大連市210公里,西距首都北京市265公里,距天津市218公里,距石家莊市479公里。

⑻ 秦皇島的來歷是什麼

秦皇島相傳因秦始皇東巡至此而得名。

傳說秦始皇吞並六國,當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以後,派一個名叫盧生的方士幫他到海里去求長生不老葯。盧生要求齋戒沐浴,帶上珠寶法器,三天後找一個沙軟潮平的地方乘船入海。

秦始皇一一答應,趕緊派出大隊人馬去找入海的地方。三天後,有一隊人馬回報說:「在碣石山東北80多里的海岸上,發現一個翡翠般的海島,那裡風小浪平,適於船隻航行。」

秦始皇登島一看,蒼松翠柏,一片碧綠。島上開滿了鮮花,大海風平浪靜,海邊細沙像鋪了層柔軟的絨毯,景色好極了。

不由贊嘆道:「我游遍天下,不料在此發現一個美麗的地方。如能在此久住,也可算作神仙了。」在這里,盧生帶著一應物品和20多名隨員,分乘三艘船扯風劃船入海了。

秦始皇親自為他們送行。盧生入海幾天,根本找不到什麼仙山,更求不到仙葯。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葯雖然一無所獲。

卻意外地發現了這塊伸入渤海的小半島。後人在秦始皇站過的東山腳下刻碑為記:「秦始皇求仙入海處」。秦皇島也因此而得名。

(8)秦皇島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秦皇島市位於東北地區、冀東北部,有「東北南大門」之稱,北緯39°24′~40°37′,東經118°33′~ 119°51′,東北接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建昌縣和朝陽市的凌源市。

西北臨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西靠唐山市的灤縣、遷安、遷西、灤南四縣市,南臨渤海。北距沈陽市387公里,東距大連市210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65公里。

距天津218公里,距石家莊479公里。秦皇島又稱港城。秦皇島是環渤海地區重要港口城市,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重要的出海口。

京津冀協同發展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兩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秦皇島港是中國最早的自主通商口岸,目前是世界最大能源輸出港,有國民經濟「晴雨表」之稱。

秦皇島市的氣候類型屬於暖溫帶,地處半濕潤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溫和,春季少雨乾燥,夏季溫熱無酷暑,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漫長無嚴寒。

⑼ 秦皇島和秦始皇有什麼故事

簡單摘錄,詳細抄請參襲考:(內容豐富)
http://ke..com/view/5743.htm

秦皇島

萬里長城猶如一條騰飛的巨龍,「龍頭」入海處,就是秦皇島。秦皇島,因公元前215年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東巡至此,並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國唯一一個因皇帝帝號而得名的城市。

⑽ 秦皇島發生的戰爭

秦皇島,是渤海灣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濃縮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活劇。
從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這里屬孤竹國轄領,延續千年之久。著名的「古之賢人」伯夷、叔齊,就是孤竹國君墨胎氏的兩個兒子。司馬遷的《史記》中,人物傳記的開宗明義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齊列傳》。今天,在秦皇島市盧龍縣層岩疊嶂、綠樹環抱的六音山中,還存有「夷齊讀書處」的遺跡。一些史學家也認為孤竹城就在今天的盧龍。
公元前7世紀,孤竹聯合異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諸侯國——燕國。應燕庄公之邀,取得諸侯國霸主地位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一舉滅掉了孤竹國。「老馬識途」的成語故事,就發生在盧龍縣境內。
戰國時期,秦皇島一帶屬燕國遼西郡。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納士,很快使擁有「碣石之饒」的燕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當時,燕國已經建立舟師,與齊國「合縱」抗秦,並「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史記》)。可見,那時就已經開始了求仙活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之後,秦始皇曾五次出巡。公元前215年,第三次出巡「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史記》)。羨門、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手中有長生不老之葯。過去,人們常說,秦始皇來到碣石,目的就是尋找長生不老之葯。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東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傳。其實,他在碣石還做了一件更為重要的大事業,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帶回的「亡秦者胡也」五個大字,調動全國人力、物力、財力,下決心修建長城,以抵禦匈奴對北部邊境的騷擾。他派大將蒙恬首先打退了匈奴的進犯,然後征調民夫50萬,在戰國時期燕、趙、秦長城的基礎上,經過5年的艱苦施工,終於完成了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長達一萬余里的宏偉的長城工程。正因為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就不再是簡單地為了求仙尋葯,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軍事活動。也許,碣石因秦始皇駐蹕而得名秦皇島。在以秦皇島為中心的廣大地域里,發現的多處秦皇行宮遺址,正是始皇東巡至碣石的歷史明證。
秦始皇和其後的漢武帝、曹操、唐太宗等許多歷史名人都曾經到過碣石。可是,碣石究竟在哪裡?這個問題被歷史學家、地理學家爭論了一兩千年,至今還爭得不亦樂乎。其實,他們只是對碣石所在的具體地點各持己見,對大致的區域卻沒什麼分歧。這大致的區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島市昌黎縣碣石山,北戴河區金山嘴、鴿子窩,海港區東山「求仙入海處」和遼寧省綏中縣姜女墳一帶。近年來,這些地區也陸續發現了秦漢行宮遺址。看來,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個地區,一個以今天秦皇島市為主體的地區,可以稱之為「碣石地域」。只要你到了這里的任何一個地方,就可以說你已經有了「東臨碣石」的經歷了。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漢武帝劉徹封禪泰山之後,從煙台芝罘「並海北上」,來到了碣石。如今,在北戴河蓮蓬山的岡巒之上,還存有漢武台的遺跡。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東征烏桓,凱旋而歸,來到秦皇島,觀滄海,看日出,心情舒暢,躊躇滿志,寫下了大氣磅礴、流傳千古的四言詩《觀滄海》。
1954年7月下旬,毛澤東來到北戴河。在此之前,他從北京曾給先期到達的兩個女兒李敏和李納寫信說:「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毛澤東還揮毫書寫了曹操的《觀滄海》和《龜雖壽》兩首詩。毛澤東說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 毛澤東曾經對人說:曹操統一北方,創立魏國,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這個案要翻。(孫志升《大雨落幽燕》)。應該說,毛澤東的這一段評價是實事求是的。今天,曹操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形象,已經不再是一個白臉奸臣,而是一個頗有成就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一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
魏武帝曹操是在秋天來到了秦皇島。金秋時光,天高氣爽,魚肥蟹滿,瓜果飄香。秋天的秦皇島,秋光秋色,五彩繽紛,到處充滿詩情畫意。曹操選擇了一個好季節,好季節讓詩人觸景生情,才思迸發,寫出了千古名句。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來到秦皇島,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他「芝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寫了一首著名的詩篇《春日觀海》。唐太宗是在春天來到秦皇島的。秦皇島的春天,清新溫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嫩柳吐綠,芳草萋萋,桃花綻放像火一樣紅,天空晴朗像海一樣藍,那才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如果有人想來秦皇島旅遊,真該學一學唐太宗,當春天的腳步剛剛響起的時候,就背起背包,吟詠著唐太宗的詩句,向著大海,緩步走來。
北魏、北齊時期,也都先後修過長城,今天,在秦皇島市的北部山區和孟姜女廟還能見到北齊長城的遺跡。
到了宋代,秦皇島沒有劃入北宋的版圖,屬於遼金管轄。遼代在今山海關設置了遷民縣。而盧龍縣的經幢,就是金大定年間修建的,至今保存完好。
明代,秦皇島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時期。1381年(洪武14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主持修建了界嶺、永平、山海32關。徐達以一個軍事家的雄才大略和遠見卓識,在遼西走廊西端山海交匯處,「因險制塞」,修建了山海關關城。從此,山海關成了明代扼守邊塞、經略薊遼的雄關重鎮。1567年(隆慶元年)抗倭名將戚繼光在邊防廢弛、京師幾度危急的情勢下就任薊鎮總兵,十六年間,練兵練將,加固邊牆,修建自山海關至居庸關長城之上空心敵台1017座,重整薊門邊垣二千餘里,在京師大門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保證了此後幾十年的邊境安全。戚繼光在山海關老龍頭修建了入海石城七丈,在這里,他曾寫出「曾經澤國驚鯢息,更倚邊城氛祲消。春入漢關三月雨,風吹秦島五更潮」的詩句,吟誦了當時的和平景象。
到明代後期,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各部,建都盛京以後,對大明政權連續發動攻勢,山海關成為拱衛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成為清政權入主中原的必爭之地,必奪之城。山海關,系天下安危於一垣,得之者昌,失之者亡。明王朝傾全國之力,屢派名將重臣鎮守。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等都曾以兵部尚書的身份,駐守山海關,督師薊遼。
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是中國歷史上風雲突變、一波三折的一年。新年伊始,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進了北京,崇禎帝弔死煤山,明王朝一朝覆滅。四月二十二日,吳三桂投降多爾袞,開關迎清兵,李自成兵敗石河西岸,清王朝從此入主中原。公元1644年,中國農歷甲申年,風雲際會,瞬息萬變,山海關就是歷史的轉折點。今天,我們撫今思昔,該有多少思考,該留下多少感嘆。
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和道光五位皇帝到關外拜謁祖陵並祭祀滿族的發祥地長白山,途經山海關,澄海樓是他們觀海賦詩的必去之地。1840年之後,外強侵入,清王朝衰落,皇帝們再也沒有心思拜謁祭祀。1898年,秦皇島港啟錨開運,津榆鐵路(天津-臨榆。臨榆縣治在山海關)通車,北戴河被清政府宣布為「允許中外雜居」的避暑地。這一年,是秦皇島的開埠之年,從此,秦皇島港逐漸成為北煤南運的重要港口,津榆鐵路延伸為京津通往東北的大動脈,北戴河成為聞名遐邇的風景區;與此同時的是戰亂頻仍,爭斗不止,軍閥混戰,外敵侵略,使秦皇島的人民飽受戰爭之苦,秦皇島的山山水水被整整蹂躪了半個世紀。1900年八國聯軍從老龍頭登陸,山海關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華的據點。1922年和1924年,在山海關爆發了兩次直奉戰爭。1933年元旦,日本帝國主義一手製造了「榆關事件」,中國軍民被迫打響了悲壯的抗戰第一槍。1945年11月的山海關保衛戰,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日解放東北奠定了基礎。1948年11月27日,秦皇島解放,秦皇島人民獲得了新生。
1954年7月下旬,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戴河。這一年八月份,秦皇島一帶天降大雨,海天一色,迷迷茫茫。毛澤東在北戴河,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詩詞中說的「魏武」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東臨碣石有遺篇」中的「遺篇」指的是曹操寫的四言古詩《觀滄海》。毛澤東撫今思昔,感慨萬端:久經戰亂的中國,終於走向穩定,貧窮飢餓的中國人民,終於獲得了新生。毛澤東發出了勝利的歡呼:「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代表中國人民高奏的一首凱歌,也是贈送給秦皇島人民的一份珍貴的禮物。為了紀念毛澤東和他在北戴河創作的這首詩篇,北戴河區政府在鴿子窩公園,豎立了毛澤東塑像和詩碑各一座,願一代偉人英名長在,絢麗詩篇千古流傳。
今天的秦皇島市,是河北省的省轄市,是最早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我國著名的「優秀旅遊城市」。秦皇島港是我國大陸的第二大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輸出港。耀華玻璃廠始建於1922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玻璃生產廠家,秦皇島市因此得名「玻璃城」。山海關橋梁廠於1894年投入生產,人稱我國「橋梁之母」,秦皇島市成為我國著名的橋梁生產基地。現在,秦皇島市的262萬人民正以高山一樣堅定的意志,以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以萬里長城所賦予的勤勞、勇敢、智慧,建設自己美麗的家鄉,迎接國內外四面八方的友人。

閱讀全文

與秦皇島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