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閩侯縣閩侯縣洋里鄉身份證在縣城可以辦理嗎
根據公安機關管理相關規定,
因為派出所是公安局的派出單位,對所轄區內社會事內務進行管理,只有派出所容無法辦理的業務才交由公安局辦理。
因此應當在派出所辦理身份證(臨時身份證因需要現場製作所以交由公安局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八條居民身份證由居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簽發。
❷ 我是福建省閩侯縣洋里鄉梧洋村村民。舉報我村現任黨支部林秉建,無視國法,無惡不作,把我村公款買茶油
你可以到紀委的網上去舉報啊。在這邊說沒用的。
❸ 閩侯縣洋里鄉的婦聯在哪裡
婦聯一般來說應和鄉政府在一棟樓里,到鄉里去問問。
❹ 閩侯縣的歷史沿革
196年(漢建安元年)置侯官縣, 屬會稽郡南部都尉。三國吳時,隸屬建安郡。 282年(晉太康三年)侯官析置原豐縣、溫麻縣,三縣同屬晉安郡。 502—519年(南朝梁天監中年間)侯官、原豐合並為東侯官。589年(隋開皇九年)復名原豐。 592年(隋開皇十二年)改名閩縣,屬建安郡。623年(唐武德六年)閩縣析置侯官、長溪、新寧(長樂)、溫麻(連江)縣。公元631年(貞觀五年)侯官又並入閩縣。702年(武周長安二年)復置侯官縣。766年(永泰二年)劃侯官西部地置永泰縣。785年(貞元元年)劃北部地置梅溪場(後為閩清縣)。808年(元和三年)侯官並入福唐縣,810年(元和五年)復置侯官縣,閩縣和侯官縣同屬福州。閩國年間 (933年)改閩縣為長樂縣,侯官縣為閩興縣。935年,長樂、閩興復名閩縣、侯官縣。941年,閩縣再改稱長樂縣,翌年又恢復原名,此時兩縣皆隸於長樂府。
981年(宋太平興國六年)閩縣析置懷安縣,侯官、閩縣、懷安三縣同屬福州。元屬福州路。公元1580年(明萬曆八年)懷安縣並入侯官縣,自此閩縣、侯官兩縣並立,同屬福建 寧福道福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閩縣、侯官縣政區仍沿襲清末區劃。5月5日,閩縣、侯官縣裁撤歸並,稱閩侯府, 原兩縣一切事務均歸閩侯府接收管理。
閩侯府印信於12日啟用,福州府印信於同日作廢。
同年11月,閩縣、侯官縣印又重新啟用。 民國2年3月廢府,閩縣、侯官縣再次合並為閩侯縣,轄地范圍不變。取兩縣原名首字定名為閩侯縣,閩侯由此而得名。
1946年,民國35年,析縣治部分區域設福州市政籌備處,從此縣市分治。1944年改名林森縣。
1949年9月隸屬福建省第四專區,1950年復名閩侯縣,屬閩侯專區。1956年3月直屬福建省轄,8月改屬福州市(或說,1958年屬福州市)。 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 閩侯又歸其管轄, 1970年改專區為地區,同年6月,閩侯地區移駐莆田,改稱莆田地區。 1970年,閩侯縣改隸莆田地區。1973年6月5日至今,閩侯縣劃到福州。
民國23年9月,閩侯縣營前等的六里的光裕、高詳、欽仁、江左、紹惠、至德劃到 長樂縣。
民國25年, 閩侯縣琯頭8鄉及川石、壺江2鄉劃到連江縣。
民國29年,小箬、大箬、安仁溪、大溪、北溪、馬洋、樟洋、石鄭劃到閩清縣。
民國32年,小箬又劃回閩侯縣。
民國35年1月劃縣城區設福州市。縣治先後設於福州西澗、閩侯義序、尚干、螺洲,1970年縣人民政府駐地由螺洲鎮遷至甘蔗鎮。
閩侯原閩縣部分宋時分為12都,元、明兩代分為鳳池西、鳳池東、晉安東、晉安西、高蓋南、高蓋北、崇善東、崇善西、開化東、開化西、贊賢、安仁12都,清代仍沿其舊;侯官縣部分宋、元、明、清均為桂枝、東孝悌、西孝悌、勝業、修仁、永安、東太平、西太平、石門、五芝10鄉;懷安縣部分宋時分為感應、崇業、靈山、八座、承平、移風、積德、侯官、同樂東、同樂西10鄉,元代仍沿其舊。民國24年並為鼓山、南港、鳳山、大湖4區。民國34年區署撤銷,轄27個鄉(鎮)。
1949年劃為開閩、馬江、閩亭、扈嶼、尚干、南港、南嶼、侯官8鎮和松鼓、雙岳、平遠、西豹、凈屏、金山、鳳岡、小南、穆源、桐口、九鳳、關源、甘蔗、白沙、洋箬、大湖、雙大、雙湖、義序、螺洲、四維、城門、永臚、嘉登、鳳港、江濱、竹岐、東汶、大北、小北、江南、江北33鄉。
1949年9月隸屬福建省第四專區
1949年12月,從福建省 第四專區 閩侯縣 劃西豹、凈屏、雙岳、松鼓、江南、江北,白湖、雙湖、平遠、開閩等鄉劃到福州。
1952年12月,從第四專區 閩侯縣劃出鼓山、洪山、蓋山、新店等到福州,隸屬福州市人民政府郊區行政辦事處。
此時今郊區所轄的建新、琅歧、亭江、城門和嶺頭、宦溪、紅寮等鄉鎮仍隸屬於閩侯專區 閩侯縣。
1956年劃為城門、馬尾、南嶼、白沙、尚干、雪峰、石牌7個區。1957年11月撤銷郊區行政辦事處,原所轄的18個鄉鎮調整為10個鄉鎮,屬福州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9月,恢復建制,稱福州市郊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59年7月改為福州市人民委員會郊區行政辦事處,其隸屬不變。1960年3月,郊區行政辦事處撤銷,鼓山、新店分別成立區人民委員會,隸屬福州市。
洪山公社分解劃屬鼓樓區和台江區,蓋山公社劃屬倉山區。1962年1月郊區行政辦事處恢復後,上述區、社歸其管轄。此後,在今郊區轄區內曾先後設立過郊區革命委員會、北峰區革命委員會、蔬菜區革命委員會(後改名為環城區人民政府)、郊區人民政府,均隸屬於福州。1955年5月,從閩侯專區 閩侯縣劃 義序、吳山,盤嶼、陽岐劃到福州。
1956年6月,縣石牌區貴洋鄉丹洋村劃到福州。
1958年4月,永泰縣葉洋鄉劃 到閩侯縣。
1956年3月,閩侯專區撤銷,閩侯縣直屬福建省。1958年11月5日,改由福州管轄。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劃為18個人民公社。
1959年8月8日,閩侯專區恢復,閩侯又歸其管轄。1970年,閩侯縣改隸莆田地區。1973年6月5日至今,閩侯縣改隸福州市。
1960年1月,從閩侯專區 閩侯縣劃 縣馬尾公社 到福州。
1961年11月,從閩侯專區 閩侯縣劃 縣建新、亭江、琅岐、北峰4個公社劃到福州郊區。
1970年改專區為地區,同年6月,閩侯地區移駐莆田,改為莆田地區。
1970年6月,從莆田專區 閩侯縣劃城門公社到福州市朝陽區(即倉山區,原郊區1970年2月撤銷)。
1983年劃為14個人民公社1個鎮。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4個鎮11個鄉,後又增設小箬鄉,並陸續將5個鄉改鎮。
2000年,閩江鄉劃出公婆、勝利、建星、閩亭、建亭5村歸馬尾區。閩侯縣轄甘蔗、白沙、荊溪、上街、南嶼、南通、祥謙、尚干、青口9個鎮,廷坪、洋里、小箬、大湖、鴻尾、竹岐、閩江7個鄉,設7個居委會、311個村委會。
2003年,閩侯縣轄9個鎮、7個鄉:甘蔗鎮、白沙鎮、南嶼鎮、尚干鎮、祥謙鎮、青口鎮、南通鎮、上街鎮、荊溪鎮、竹岐鄉、鴻尾鄉、洋里鄉、大湖鄉、廷坪鄉、閩江鄉、小箬鄉。
2004年,全縣轄9鎮7鄉,323個村(居),總人口61.5萬。
2005年2月5日,撤銷閩江鄉,閩江鄉並入祥謙鎮。合並後的祥謙鎮轄泮洋、蘭圃、枕峰、鳳港、琯前、雙龍、洋下、岐尾、瀾澄、山後、輔翼、卜洲、三溪口、門口、蕭家道、祿家、中院、江中、峽南、新建20個村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9月27日,撤銷閩侯縣甘蔗鎮建制,設立甘蔗街道辦事處,原甘蔗鎮的行政區域為甘蔗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甘蔗街道辦事處駐原甘蔗鎮政府所在地五福村。2005年,閩侯縣轄1個街道、8個鎮、6個鄉:甘蔗街道、白沙鎮、南嶼鎮、尚干鎮、祥謙鎮、青口鎮、南通鎮、上街鎮、荊溪鎮、竹岐鄉、鴻尾鄉、洋里鄉、大湖鄉、廷坪鄉、小箬鄉。
❺ 閩侯縣的小箬鄉,洋里鄉,廷坪鄉,哪個經濟最好或者發展潛力最大
洋里鄉發展潛力最大,2010年規劃京台高速經過洋里鄉,在大坪有進口,到時候交通方便。
❻ 閩侯歷史名人
1周希孟故居
周希孟(?-1054年),字公辟。少時熟讀《五經》,精通《易》。曾任福州州學教授。史載,福州太守劉夔、曹穎叔、蔡襄等曾經都到他的學舍向他討教過經義。著有《易義》、《詩義》十卷、《春秋總例》十二卷、《周四門文集》二卷等行世。他與陳襄、陳烈、鄭穆在縣學讀書時成為好友,並提倡道學於福州,被稱為「海濱四先生」。理學在閩中的發展,最初就是由他們所倡導,後有楊時、游酢、胡安國等傳授,最後由朱熹集其大成。所以,「海濱四先生」有「閩學」先驅之稱。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福州百姓在烏石山上為「海濱四先生」建造專祠奉祀。
周希孟故居究竟在哪裡,均不見史料記載。去年,筆者與縣政協陳曉峰、林展飛兩位同志深入南嶼鎮調查時發現芝田村《周氏族譜》。據族譜記載,唐光啟元年(885年),芝田周氏始祖周維岳隨王審知入閩,初卜居福州石井,至二世周漢遷侯邑六都芝田(今閩侯縣南嶼鎮芝田村),至周希孟已有七世。周希孟故居在芝田村31號,據當地老人介紹,周希孟故居是芝田村現存最古老的房子,俗稱祖厝、古厝,現村裡的年輕人,多已不知道。故居始建於宋代,現為明代建築,系院落式民居。坐北朝南,面闊6扇5間,進深5楹,穿斗式木構架,歇山頂;屋前石鋪天井式庭院,周木構環廊;門頭為清代建築,單檐歇山頂;周圍以磚土風火牆,建築面積約有300平方米。整座院落保存較好。
2黃鎬故居
黃鎬(1420-1483年),字叔高,南嶼鎮新聯村人。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試事都察院,復以明習法律授御史。十四年(1449年)巡撫貴州,年僅30歲,制勝策,守若素,嫻軍旅,屢建功。景泰三年(1452年)遷廣東按察司僉事,後改浙江。成化初,以朝中大臣會薦,擢廣東左參政。時值高、雷、廉三郡濱海,海寇為患,皆討平之。再遷廣西左布政,以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兼理屯田諸事。先後歷吏部左、右侍郎16年,官終南京戶部尚書。成化十九年(1483年)告老還鄉,中途而逝。卒贈太子少保,謚襄敏。在嶺東村還流傳很多黃鎬少年時的軼聞趣事。
黃鎬故居坐落於新聯村嶺東自然村88號。坐東朝西,背枕山麓,依山而建。門前通村河,左前方為著名的響石崖名勝,後有鰲石奇觀。故居始建於明代,原為三落透後,分前層、中層、後層,條石鋪砌,逐層高升,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原構木房毀於火,厝基、大埕等依舊保留。現存後座建築為清代所建,面闊四扇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木構架,歇山頂。門前左右有一對石旗桿夾,令人注目,高11.2米,寬0.6米,如此高大的旗桿夾為他處少見。故居北後側有石井一口,為黃鎬所造,人稱「尚書井」。「五四」時期著名的女作家廬隱祖居就倚靠在黃鎬故居的北邊。
3張利民故居
張利民(1598-1663年),字能因,洋里鄉田壋村人。明崇禎庚辰年(1640年)進士,桐城知縣。值張獻忠來攻,勢危急,桐城首當其沖,利民糾集將士,積極防禦,終使張獻忠退走。在任三年,治行推為天下第一。甲申年(1641年)福王立南京,征入朝授戶科給事中。未幾,南都失守,唐王入閩稱號,復授兵科右給事中兼刑、工二科。召對,利民條陳守御策略,轉禮科左給事中。翌年,進都給事中兼吏科左,尋遷太常寺少卿。同年八月,唐王敗於汀州,利民削發雪峰寺,自稱田中和尚,絕口不言時事。清順治乙酉年(1645年),魯王至閩,以左遷都御史召,不赴,數年後病逝。
張利民故居坐落於田壋村舊堡後街50號。故居始建於明代,是一座很有特色的方形樓堡式民居聚落,人稱堡街寨。這里地理獨特,景色優美。東瞻牛乾山(俗稱「牛墓穴」),西枕天湖頂(謂「兩山日月壋」),周擁五座山(譽稱「五鳳朝陽」),居址所在之處得七個水井,亦稱「七星墜地」,是一方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土堡呈長方形,南北向橫排,長90米,寬55米。中間有一條3米寬的卵石鋪就的石板路貫通南北,謂「堡街」。兩座木構樓閣式排樓隔堡街相向坐落,周圍築磚土堡牆,堡牆較後,約有3米寬,轉角處建有瞭望樓。門前有石旗桿夾。張利民故居在堡街東側,為其祖上所建。樓閣排樓與堡牆多已毀壞。排樓建築十分考究,全用杉木,樑柱粗大,且不用一釘一鉚,堅固厚實。堡街排樓歷經風霜,毀壞嚴重,1996年族人按原貌予以重建。雖然材料與做工均不如原來講究,但亦可體味這座明代名人故居的獨具風韻。與堡街寨相對峙的南山上,有一座始建於元代的芹岩寺,內供奉有張利民的塑像。
4宋鴻圖故居
宋鴻圖(1849-1879年),字瑤軒,因身材魁梧,膂力過人,外號「金剛姆」,南嶼鎮江口村人。父早喪,兒時常幫家中幹些活,也進私塾讀點書,達理好義。傳說16歲那年,鄰鄉有人走海為捕魚頭者,一手能拖得四五百斤重,曾自詡無人能敵。鄉人公推「金剛姆」與其比試高低,並下了賭注,在浦口村設台較量。兩人扭手僵持甚久,「金剛姆」突吼一聲:「你手拗斷了!」那人聞聲大駭而敗。少年鴻圖就以膽大力雄而名噪里閭。
清同治八年(1869年),他堂兄從永泰聘來一位武功高深的師父傳授武藝,鴻圖亦拜師學藝。由於天分高再加上勤學苦練,武功長進較快。180多斤的偃月大刀耍弄起來有如雪飄梨花,錦簇一團,令人眼花繚亂。同治十二年(1873年)武鄉試中取得第二名。傳說,光緒丙子年(1876年)殿試中,以「魁星踢斗」一招,博得主考官的青睞,欽賜武狀元。光緒四年(1878年)選任廣東參將,正准備赴任時,突聞母親病故,請假回鄉守孝,不幸年僅30歲因染痢暴疾,撒手人寰。
5黃春平(1938—)。福建閩侯人。航天系統工程管理和彈頭技術專家,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火箭系統總指揮。先後參加或主持9種型號28次飛行試驗任務,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總裝備部載人航天突出貢獻獎及兩次航天獎等,是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964年從北京工業學院工程力學系彈頭總體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歷任技術員、工程組長、室主任、副所長、綜合計劃部部長、軍品科研生產部部長、院長助理、副院長、科技委副主任;多個型號主任設計師、副總設計師、正副總指揮。1987年至1992年擔任國家高技術計劃中的「863- 409」首席科學家。擔任過長征三號、長征二號戊火箭總指揮,現任長征二號己火箭總指揮。參加或主持了5種核彈頭的研製、「兩彈結合」定型、一種常規導彈研製定型以及3種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
6林則徐、林祥謙
7林徽因(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的夫人)也是閩侯人
8民族英雄林則徐、民主革命者林覺民、啟蒙思想家嚴復、報界先驅林白水、「二七」烈士林祥謙、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化學家侯德榜等均是閩侯人。
❼ 你好,閩侯縣洋里鄉,福州五環路會從那裡過嗎
太久遠的事了,目前還不清楚,四環都還沒建好。
五環都還沒規劃呢,現在只是有這種設想!
❽ 福州閩侯縣洋里鄉一帶的結婚禮金一般是多少呢
同問,坐等答案。
❾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洋里鄉有什麼高速在計劃建設了
有一條在建洋里到雪峰寺,永泰到洋里外圍高速連接,好像還有一條泉州到洋里連接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