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南海歷史名人

南海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02 04:16:25

『壹』 南海歷史名人名事

名人:
黃飛鴻、朱次琦(世稱朱九江)、康有為、詹天佑、陳啟沅、鄒伯奇、何香凝、陳香梅、曾蔭權 .
名事就是他們做的事情啊,太多不好拿過來,網路很多

『貳』 南海的名人

康有為
出生 1858年3月19日 廣東南海
逝世 1927年3月31日 山東青島
康有為,又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廣東佛山市的南海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
康有為最早的教師是他的祖父康贊修。他十九歲時拜廣州有名的學者朱次琦為師。康贊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學,因此,康有為在宋明理學的影響下,鄙棄所謂漢學家的煩瑣考據,企圖開辟新的治學道路。學習一段理學之後,他對理學也不贊成了。因為理學「僅言孔子修已之學,不明孔子救世之學。」他二十二歲那年離開朱次琦,一個人到西樵山白雲洞讀書,讀了不少經世致用的書,如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等。同年他遊了一次香港,使他大開眼界。以後他又閱讀《海國圖志》、《瀛環志略》等書,「購地球圖,漸收西學之書,為講西學之基矣」。這一年是康有為從中學轉為西學的重要開端。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會試,回歸時經過上海,進一步接觸到了資本主義的事物,並收集了不少介紹資本主義各國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學的書刊。經過學習,康有為逐步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比中國的封建制度先進。帝國主義的侵略,清朝的腐敗,使年輕的康有為胸中燃起了救國之火;西方的強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學習,藉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國。

1888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當年9月,他上書光緒帝,痛陳祖國的危亡,批判因循守舊,要求變法維新,提出了「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條綱領性的主張。1891年,康有為回到廣東,開辦萬木草堂學館,聚徒講學,並為變法運動創造理論。先後寫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兩部著作,這兩部書都是在尊孔名義下寫成的。前一部書把封建主義者歷來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某些經典宣布為偽造的文獻;後一部書把本來偏於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滿懷進取精神,提倡盡可能思想、平等觀念的人。康有為的這些看法,雖都不科學,但他的改革精神卻在知識界產生了強烈的震動和反響,而對封建頑固守舊分子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因而這兩部書被他們視為異端邪說。1894年,康有為開始編《人類公理》一書,這本書經多次修補,後來定名為《大同書》發表。《大同書》描繪了人世間的種種苦難,提出大同社會將是無私產、無階級、人人相親、人人平等的人間樂園。這當然是荒廖的,因為「康有為寫了《大同書》,他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

在為戊戍變法奠定了理論基礎之後,從容不迫895-1898年,康有為積極地進行了變法實踐。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聽說清政府要與日本訂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極為憤慨。康有為連夜起草了一份一萬四千多字的上皇帝書。各省舉人一千三百多人集會,通過了這個萬言書。5月2日,這份萬言書送交都察院。這就是有名的「公車上書」。在上書中,康有為從愛國的立場出發,強烈主張「拒和、遷都、變法」,建議皇帝「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在這次會試中,康有為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工部主事。以後,康有為又連續給皇帝上了幾次書。光緒皇帝對康有為提出的問題,很受感動。在這些上書中,康有為系統地發揮了自己的變法思想,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幾個方面系統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政治方面,康有為提出了變君專制為君主立憲的要求。他指出:「東西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經濟方面,康有為提出了發展工業,振興商業,保護民族資產階級利益的主張。文化教育方面,康有為提出了「開民智」、「興學校」、「廢八股」的主張。這幾個方面構成了康有為變法維新的基本綱領。

為了組織和發展維新派力量,1895年8月,康有為在北京組織了強學會。強學會成立之後,每三天舉行一次例會,相互討論「中國自強之學」,批判頑固派的投降賣國。這就惹怒了李鴻章等人,他們下令封閉了這個學會。在這個學會被封閉之前,康有為已感到形勢緊張,於同年11月離京南下在上海組織了強學分會,不久也被封閉。1897年11月,德國出兵占膠州灣,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激烈反對。1898年3月,康有為在北京又組織了保國會。在成立大會上,康有為慷慨陳詞,說:「二月以來,失地失權之事已二十見,來日方長,何以卒歲?」康有為的話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保國會員很快發展到數百人。這就引起了頑固派的恐懼和誹謗。有人上書大罵保國會是「名為保國,勢必亂國。」有的人還上書彈劾,准備對康等進行查究。只是光緒皇帝說了「會為保國,豈不甚善」才算作罷。不過從此以後,保國會的活動也就很少了。康有為和他的同事們通過組織學會,宣傳了愛國主義思想,進一步動員了群眾,擴大了變法維新的影響。

改良派還通過發行報刊進行輿論宣傳。1898年強學會成立時,康有為就在北京創辦《中外紀聞》,開始印一千份,後來加印三千份。當時許多官員都能看到,一時在朝廷內外影響甚大。同年,康有為又在上海組織發行了《強學報》。改良派通過報紙,動員力量,擴大了自己的陣地。

康有為通過一系列的政治實踐,在社會上名聲很大。光緒皇帝准備召見康有為。但是,由於頑固大臣從中設置障礙未能成功。光緒皇帝下令說,以後康有為如有奏摺,即日呈遞,不得阻攔。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發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新政,「變法自強」。五天以後,光緒皇帝正式接見康有為,並賞給六品銜,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同時給他以專摺奏事的權力。不久,梁啟超、譚嗣同也都在政府中任了職。這樣康有為和他的同事們總算參與了變法維新的機要。在三個來月的時間里,他們根據皇帝的授意,發布了不少實行新政的詔書,如設立學堂、提倡一定的言論自由、獎勵發明創造、保護和獎勵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等。康有為等人以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象就能無事不成,其實,光緒皇帝只不過是個空架子,實權完全掌握在頑固派那拉氏等人手裡。正當康有為等躊躇滿志的時候,頑固派一個反撲,就把改良派打了下去。光緒皇帝被囚禁,譚嗣同等人被殺,康有為、染啟超逃亡國外。戊戍變法運動,前後不過百天,就這樣失敗了。

康有為領導的變法運動固然有其進步意義,但其失敗也帶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為他們害怕群眾甚至敵視群眾。他們主張變法,但卻反對革命。康有為認為「凡君主專制、立憲、民主三法,必當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則必大亂。」他在《進呈法國革命記序》中,把革命描寫得十分殘暴嚇人;「臣讀各國史,至法國革命之際,君民爭禍之劇,未嘗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國,巴黎百日而伏屍百二十九萬變革三次,君主再復,而綿禍八十年。」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康有為在戊戍變法以後還死抱住保皇的主張不放,堅決反對革命,最後成了阻礙歷史前進的絆腳石。

生平
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贊修是道光年間的舉人,父親康達初做過江西補用知縣。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家思想,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進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變法的思想體系。
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借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1891年後,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梁啟超、陳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參加會試,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又未上達。當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書,得到了光緒帝的贊許。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不久又在北京組織強學會。
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次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詔統籌全局折》,又進呈所著《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准其專摺奏事,籌備變法事宜,史稱戊戌變法。後因慈禧太後的干預,維新運動失敗,其具體細節目前尚有較大爭議。
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軟禁,康有為之弟康廣仁被殺,康有為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為獲得國際支持,他曾游歷列國,會見歐洲各國君主。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主編「不忍」雜志,宣揚尊孔復辟。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清廢帝溥儀復位。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勛發動復辟,擁離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
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張園覲見探望。1927年,康有為病死於青島。
思想
康有為的理想和政治主張主要在他撰寫的《大同書》中得到體現。
近年對於康有為的歷史地位存在著較大爭議。由於維新變法後各派人士的自述常常出於政治宣傳目的而頗多不實,使得這一歷史時期的研究存在很大困難。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657.htm

黃飛鴻

黃飛鴻(1847-1924),南海西樵祿舟村人,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麒英謝世,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復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氣靜神閑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葯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劉永福親為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並聘飛鴻為福軍技擊總教練,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台、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范,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參考資料:http://book.qq.com/a/20050712/000030_2.htm 有圖

『叄』 南海名勝 南海名人 南海風俗

南海影視城是中央電視台直屬影視攝制基地,佔地1500餘畝,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回海區獅山鎮南國桃答園旅遊度假區。南海影視城地理位置優越,位於廣州、佛山、花都、三水交匯處,距廣州、佛山、南海桂城均為12公里,距南海平洲港約18公里,往返廣州、佛山、香港、澳門等地的水、陸、空交通均十分便利。

『肆』 南海歷史文化有關的中華名人詩詞

1、萬里南翔渡海來(唐·盧照鄰·《失群雁》)
2、溟海窮南服(唐·李百葯·《郢城懷古》)
3、南浮漲海人何處(唐·沈佺期·《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4、南歸路極天連海(唐·楊凝·《春霽晚望》)
5、南望甌閩連海嶠(宋·李綱·《望江南/憶江南》)
6、南溟共、比海波瀾(宋·丁無悔·《滿庭芳·偃屋霜清》)
7、南裔多山海(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
8、紅旗照海壓南荒(唐·韓愈·《贈刑部馬侍郎》)
9、南情屬海禽(唐·李商隱·《念遠》)
10、南浮應到海(唐·許棠·《渭上送人南歸》)
11、南思極海涯(唐·喻坦之·《長安雪後》)
12、紅樹南看見海涯(唐·陳陶·《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
13、南遊極巨海(宋·陸游·《累日多事不復能觀書感嘆作此詩》)
14、昨朝南船滿崖海(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15、身墮南州瘴海間(宋·王庭珪·《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
16、鵬運南來駐海涯(宋·陳紀·《挽趙秋曉》)
17、南遊瘴海頭(宋·劉克庄·《乍歸九首》)
18、贐貝南浮海(宋·宋祁·《紀聖詩》)
19、南冠入海五百客(宋·唐涇·《江南四忠節國之紀也歌以哀之》)
20、未暇南浮海(宋·晏殊·《句》)

『伍』 關於廣東籍的歷史名人

孫中山 革命先行者。

李光耀 新加坡國父。

洪秀全 太平天國天父。

康有為版 維新變法領袖。

梁啟超權 維新變法領袖。

袁崇煥 明朝抗清愛國名將 。

詹天佑 中國鐵路工程之父。

肖友梅 香山 中國近代音樂之父。

馮 如 江門 中國航天之父。

冼星海 廣州 人民音樂家。 李嘉誠 潮州現代商業大王饒宗頤 潮州國學大師謝億初 汕頭 正大集團(僑資典範)葉劍英 梅州 開國元帥之一

『陸』 佛山的歷史名人故事有哪些

康有為

(1858-1927)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首領。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南海人。內

康有為是光容緒年間進士,曾多次上書提出變法改革。1898年1月,向上呈遞《應詔統籌全局折》,主張大誓群臣以定國事,設對策所以征賢才,開制度而定憲法。4月,他與梁啟超在北京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後變法失敗,他逃亡到了日本。1899年,他在美洲、南洋、日本設立保皇會,宣傳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7年又夥同張勛復辟帝制,失敗後,終成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客。1927年病死於青島。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等。

『柒』 佛山歷史上的五個著名人物的事跡簡介不小於30字

1、李小龍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師承葉問,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

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捌』 南海的名人有哪位

康有為

『玖』 大瀝鎮的歷史名人

林良
林良(1416—1480),字以善,大瀝人,自幼喜歡繪畫,所畫花鳥很有新意。因善畫而被薦入宮廷,是明朝中期院體畫派的代表,在明代畫史上評價甚高,有「林良呂紀,天下無比」的稱譽,在《明史》、《南海縣志》及明代黃佐修《廣東通志》和《廣州人物傳》均有記錄,他在花鳥畫的發展史上,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在當代美術屆享有極高的盛譽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作品經過500多年的流轉,至今仍有《灌木集禽圖》、《雙鷹圖》等103幅名作,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等數十家國內外知名的博物展館。

葉顒
葉顒謐號正簡,字子昂,少年勤學聰敏,品德儉朴,胸懷大志,南宋高中紹興元年(1131年)中進士及第,官授南海縣主簿,兼掌管治安的武官。他61歲辭官歸隱,回到大瀝大圃顏峰村安享晚年。1217年89歲的葉顒在鄉間逝世。其子孫把他的故居建成葉氏大宗祠,迄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了。1994年南海市府發91號文,把葉顒墳墓和葉氏大宗祠列入南海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
鄒伯奇
鄒伯奇(1819-1869),字一鶚,又名特夫,生於〔清〕嘉慶二十三年( 1819 ),是南海黃岐泌沖人,終年五十歲。他是中國清代後期一個學貫中西的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他既對中國古代文化詩書、禮樂和算術有所研究,也對西方天文、歷法、數學、物理光學和儀器製造等科學技術的研究造詣頗深,堪稱中國19世紀科學技術和人文研究相結合的先驅,他自己動手製作照相機並拍攝照片,並著有《攝影之器記》和《格術補》,專門探討攝影技藝及理論問題。他曾獨立製造了中國第一台照相機,比西方僅僅晚了4年,也被稱為中國照相機之父。
馮乃超
馮乃超(1901-1983),南海鹽步東秀高村人。1924年參加日本革命學生組織的馬克思主義讀書會和藝術研究會。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兼人事處處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等職。1951年2月起,歷任中山大學副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及廣東省委員會副主席,其間被選為第一屆全國「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等。著作匯集為《馮乃超選集》和《馮乃超全集》。
鍾麟
鍾麟,原名鍾攀麟(1915-1996),大瀝瀝東人。中國現代漁業科技的奠基人之一,國際著名水產科學家,珠江水產研究所創始人,被譽為「家魚人工繁殖之父」,歷任廣東省第五屆人大常委,第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1978年獲全國科技大會獎,1979年獲廣東省科學大會獎。
新珠
新珠,原名朱植平(1894-1968),新珠為藝名。大瀝人,14歲開始在廣州學藝。新珠將京劇按粵劇的特點加以融匯消化。由於在《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走麥城》和《月下釋貂蟬》等一系列「關公戲」中,扮相威武凝重,被觀眾譽為「生關公」。廣州解放後,新珠成為粵劇界第一批共產黨員,加入廣東省粵劇團,後調任廣東省粵劇學校校長,1956年赴京演出時,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和勉勵。
鄺露
鄺露(1604—1650),南海大瀝大鎮人,工於詩詞,被稱之為「嶺南前三大家」。又由於書法造詣高,精於駢文,通曉兵法,懂得古文物鑒賞和收藏,因而又有「粵中四才子」美譽。

『拾』 南海 文化名人

倫文敘

倫文敘(公元1466—1513)字伯疇、號遷岡。明代南海黎涌人。自幼家貧失學,附近何塾師見憐,免費收為學生。因性聰敏而又勤學,每試必列前茅。其後塾師年老病逝,倫文敘因而輟學,但仍一面操持糊口,一面專心鑽研經典。弘治二年(1489)23歲以儒士身份到省就試,中高等肄業入太學。弘治十二年(1499)33歲時在京參加考試,列第一(會元),跟著參加殿試,又名列第一(狀元),遂衣錦還鄉祭祖,不幸遭受奸臣陷害而下獄。後來平反昭雪,官服翰林院編撰之職。正德元年(1506)任安南充正使,因丁外憂沒有上任。正德五年(1510)恢復翰林原職,先後充經筵講學官及右諭德、翰林院侍講等職。曾參與修玉牒(皇帝族譜)。正德八年(1513)出任順天府主考,是年卒於京師,享年47歲。

李子長

李子長(1436-1526)明朝著名畫師。名孔修,順德大良人。善禽畜,蟲魚、山水、花鳥,作品深得群眾喜愛。民間對他的傳說很多,如畫成的貓捉老鼠,母雞下蛋,鳥兒飛鳴。雨兒遇水搖尾游去等等。因平生不苟作,加上社會地位低下,故真跡絕少傳世現藝術界寓目《的騎驢吟詠圖》、《秋江群雁圖》、《貓軸》數種,均顯示這位畫家高度的藝術才能,子長晚年隱居杏壇羅水村和南海西樵,潛心治學,九十歲無疾而終,葬於西樵山雲路村。

霍 韜

霍韜(1487-1540年),字渭先,號兀崖,謚文敏,南海縣石頭鄉(現屬石灣區瀾石鎮)霍族人,生於明成化廿二年(1486年),卒於明嘉靖卅四年(1540年)。

霍韜在廣州光孝寺讀書,學習成績優異。學業期滿,霍韜反故里,一邊繼續讀書,准備科舉考試;一邊幫助父輩記帳。當時霍韜家族在石灣經營的冶鐵、制瓷等規模較大,屬當地窯冶大戶,霍韜不僅參與管理,還記載其經營活動情況。

據《霍渭崖家訓記載》:正德二年(1507年),凡石灣窯冶,佛山炭鐵,登州木植,可以便民同利者,司貨者學之。年一人司窯冶、一人司炭鐵,一人司木植,歲入利市,掏於司貨者,司貨者歲終,咨稟家長,以知功最。」正德八年(1513年),霍韜中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聯捷會元。

霍韜為人質朴隨和,性直,喜歡傳統文化,舉辦鄉會試,作主考官時,從不要求考生舉行師禮儀。霍韜在主持宮廷科舉考試時,取進士300餘人,亦不許其稱呼門生,告訴他們:「諸君科考中進士不單是由我決定的。」於台使者監司郡縣互書貼往來,也皆不稱「治」字。霍韜說:「大家已經由宮廷官史正式登記了,由朝廷統一管理,不需要再加其他管理了」。

霍韜平生勤奮上進,廣博多學,文人學士多稱他為渭崖先生,以後,霍韜參加「大禮朝議」斗爭,他援引古禮,揆之事體,主張嘉靖帝(世宗),應尊生父「興獻王」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議以興獻王為皇叔考之名稱,義正詞嚴,力排眾議,當時目為邪說。但嘉靖帝竟納他的理論,事後升他的官,他因避嫌媚上取寵,三次堅辭不受。

直至嘉靖十五年(1536年)才宮至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嘉靖卅四年(1555年),在京暴病逝世,享壽55年。明帝追封為太師太保。謚文敏,運葬於廣東省增城縣境風箱岡對面山上,並在鄉內建祠祀奉(祠現存),後人對他和石肯鄉梁儲,西樵大同鄉方獻夫,同稱為明代南海縣的「三老閣」。

霍韜有四子,長子與王卜,穎悟過人,15歲注《楚辭》,早亡,其餘三了是與瑕、與瓔、與王常,他們先後鄉試中舉。與瑕於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會試中進士,授浙江慈溪知縣,勵精圖治,清正廉明,與海瑞齊名,浙中百姓稱與瑕「三廉」。其部下平時不稱與瑕為「大人」,而是親切地稱與瑕為「先生」。後授江右鹽院,在任期間,帳數始終相符,受到百姓的稱贊和愛戴。
吳榮光

吳榮光(1773-1843年) ,生於1773年,廣東南海人,字伯榮,號荷屋、石雲山人。

其祖父是從福建來粵經營鹽業發跡的富商,家道殷實,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嘉慶四年,26歲的吳榮光中舉人,第二年中進土,授編修,從此,40年宦海浮沉,道光年間升至湖廣巡撫兼湖廣總督,在任江南道御史兼浙江副考官時,因稽查一宗官船運糧案失察而被削官。自小酷愛書畫金石之學的吳榮光,寓居京都,生活困窘,忍痛把書畫藏品變賣以度日。

1840年,68歲的吳榮光奉道光之命以原品退休返粵。

翌年,英國侵略者進攻廣州,戰火蔓延佛山,他積極捐款協同紳民組織團練,抗擊侵略者。

吳榮光畢生好收藏鑒賞文物字畫,他用俸祿購置了數十箱碑帖、幾萬冊圖書,運回佛山的書箱竟有40多箱之巨,收藏在賜書樓大樹堂。吳榮光晚年計劃整理刻印這些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文物和碑帖,從1840年至1843年,他邊養病邊整理書籍,編印了《筠清館金石錄》、《筠清館法帖》、《金文款識類五卷》、《歷代名人年譜》、《帖鏡》、《雲石山房詩錄》、《雲石山房文集》等書,寫成未及刻印的有《金石錄石文》、《吾學錄》、《閩湘經義》、《筠清館制義》等。專家考證認為《帖鏡》記敘了吳榮光鑒碑帖的獨到見解,是一部難得的著作。吳榮光還具有委高的書法造詣,康有為評其書法日:「吾粵吳荷屋中丞帖學名家,其書為吾粵冠……」。

一代帖學名家吳榮光於1843年逝世。終年71歲,死後安葬在花縣打鼓嶺正隆岡。

朱次琦

朱次琦(1807-1882),字稚圭,廣東南海九江鄉人,世稱「九江先生」。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他中丁午科進士。曾任山西襄陵縣知縣。不久就厭倦官場生活,決定辭官歸里。在任僅半年,但替地方做了不少好事,並提倡讀書,故離任時,群眾依依不捨,攔路遮留,後來 還籌建「朱使君祠」紀念他. 他回到九江後,立書院講學,一生從事教學活動,他治學嚴謹,教學嚴格。在長期教學生涯中為廣東培養出不少人才,簡竹居、康有為等就是他的高足。廣東學海堂曾聘他為學長,他沒有答應。但學海堂仍虛位以待,並為他刻印著作。

朱次琦生平著述豐富,對文史很有研究。重要著作《國朝名臣言行錄》、《國朝逸民傳》、《性學源流》、《宋遼金元明五史征實錄》等,都很有學術價值。詩集有《是汝師齋遺詩》一卷。他的學生簡竹居,生平尊崇九江先生,曾為老師寫過《朱九江先生年譜》,輯《朱九江先生集》十卷。並著有《朱九江先生講學記》。

鄒伯奇

鄒伯奇(1819-1869),字特夫,南海泌沖人。他父親是一位教書先生,故自小便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勤於探索,會通中西,精通天文、地理、數學、物理,是近代廣東第一位科學家。

他十七歲開始研究光學,對北宋科學家沈括「格術」(研究光線通過焦點成倒像的原理)之說作了詳盡的探討,並經過反復實驗,寫成《格術補》,分析了透鏡成像的規律,以及望遠鏡,顯微鏡的多種光學原理。1844年,二十五歲的鄒伯奇製成中國第一台攝影器。

鄒伯奇對數學有很深的造詣。他著有《乘方睫術》一書,闡述了乘方、開方及對數的應用。他研製成對數尺和度算板兩種計算器,並撰寫《對數尺記》和《度算板釋例》以說明他們的原理及應用。

鄒伯奇悉心鑽研天文學,經常於夜間登上村後的鰲峰崗觀測天象。他製作成天球儀和以日影和星宿位置測定時間的「日夜晷」。為了演示哥白尼的日心地動學說,他又研製了「七政儀」,以此說明地球和各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規律。他還精於繪制地圖,以往我國地圖都是以計里畫方的傳統方法繪制。他根據地球是球型的道理,採用經緯線及以圓繪圖的科學方法,繪製成中國地圖冊《皇輿全圖》。他又指導弟子,經過實地勘測,先後繪制了《廣州潯崗洲圖》和《南海桑園圍全圖》等地方地圖。

他是一位唯物主義者,對被奉為金科玉律的儒家經典也不易輕信。他反對「天人感應」的唯心主義天命論,敢於指出《周易》以卜卦推世運治「最無道理」。這在當時封建社會里,實在是一種很了不起的膽識與勇氣。

鄒伯奇在科學研究上成績超卓,在學術界名聲鵲起,咸豐十年(1860年)被推舉為學海堂學長。廣東巡撫郭嵩燾對鄒伯奇的才華十分器重,於同治三年(1864年)上疏推舉他到京師同文館任職,他卻不為可以飛黃騰達的機會所動。清廷雖三下優詔徵聘,他都借口有病而推辭。同治七年,曾國藩在上海江南製造總局設立學校,幾番想請鄒伯奇去教數學,也被他堅決拒絕。他安於清貧,不願趨炎附勢。他一心研究科學,不會追名逐利。

同治八年(1869年),鄒伯奇因急病去世。他的多位生前好友及門人出資,收集編輯其多種科學著述,並刻印成《鄒征君遺書》。現今廣州博物館內藏有鄒伯奇用自己研製的照相機拍攝的相片底片,以及演示太陽系運轉的「七政儀」。

陳啟沅

陳啟沅(1834-1903)字芷馨,南海西樵人。少年好學,但凡諸子百家,天文地理,無所不讀,但仕途不順,青年時兩度鄉試均不第,便以教學為生。

1854年,陳啟沅隨在南洋經商的兄長陳啟樞到越南堤岸,開設「怡昌蔭號」絲綢雜貨店,繼而擴充經營米行,醬園以及典當生意,經十餘年努力,成為當地富商。

富裕起來的陳啟沅沒有忘記家鄉,他意識到家鄉的種桑養蠶雖然興盛,但古老的繅絲方法卻十分落後,決心要振興家鄉的絲織業。他利用充實的經濟條件,游歷南洋各埠,考察蒸汽鍋爐及其他機械設備。陳啟沅於1872年回到家鄉策劃籌建絲廠事宜,從廠房設計,鍋爐、水管安裝,他無不親力處理。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海西樵簡村汽笛長鳴,宣告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經營的近代蒸汽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誕生。

繼昌隆以半機械化繅絲,效率比舊法手作大大提高,絲質細滑光潔,售價提高,獲利甚豐。陳啟沅的成功遭到舊法繅絲業主的妒忌,他們聯合起來,對繼昌隆極盡造謠、中傷之事。南海知縣愚昧、保守,對機械繅絲也視為異端,聲言要繼昌隆停止生產。在種種壓力之下,陳啟沅被迫於1881年將絲廠遷至澳門。

挫折並沒有動搖陳啟沅在家鄉辦實業的決心。光緒十一年(1885年)陳啟沅再次在簡村興建世昌綸絲廠,招收女工五百人,全部使用機械化生產,產量大增,絲品更為精美。他還在廣州開設一間昌棧絲庄,辦理生絲出口業務。陳啟沅的成功,使原來靠舊法繅絲的業主紛紛仿效,三、四年間,南海、順備兩縣相繼涌現出數十間機械化生產繅絲廠,終於實現了他振興家鄉經濟的願望。

陳啟沅熱心公益事業,樂善好施,開市了米鋪和葯鋪,對孤寡生活困難者,給予賑濟,贈醫送葯。同時辦起學堂,對農家子弟提供義務教育,還捐巨資興建吉水竇、桑園圍等水利工程。

陳啟沅晚年也有志於著述,著有《陳啟沅算學》十三卷,《周易理數會通》八卷,《理氣溯源》七卷,還有教人種桑養蠶繅絲的《蠶桑譜》二卷。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陳啟沅與世長辭。世昌綸由其後人經營,一直到1928年才告停業。陳啟沅不愧為我國民族企業家,變革繅絲先行者。

西樵簡村有綺亭陳公祠,乃當年陳啟沅兄弟為紀念父親而建,而今改作為陳啟沅紀念館。

黃飛鴻

黃飛鴻(1847-1925),南海西樵嶺西人。他父親黃麒英擅長跌打損傷醫術,曾拜南少林寺陸亞采為師,練就一身武藝,是「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自小得父親教習武功,十二歲便隨父到廣州、佛山等地賣武,因以四象標龍棍子勝武師鄭大雄的左手勾魚棍而名聲大噪,獲得「少年英雄」之名。次年,隨也是「廣東十虎」之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學藝兩年,練成「鐵線拳」和「飛砣」等絕技。

1863年,黃飛鴻父子結束賣武生涯,在廣州第七甫設館授徒。武館稱為「務本山房」,是取孔子「本立而道生」之義。年僅十七歲的黃飛鴻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已經確立了行俠仗義的處世原則。1867年,香港有一洋人帶著一條大狼狗,到處向華人武館邀斗,咬傷了多名武師。在香港的徒弟陸正剛寫信將此事告知黃飛鴻,他便到港會那洋人,幾下「猴形拐腳」,踢折狼狗脊樑,為華人武館出了一口氣,黃飛鴻也人此名氣香江。1873年,黃飛鴻被廣州水師聘為武術教練,名聲日盛,但他並沒有故步自封,而是更加刻苦鑽研,將學到的技藝融會貫通,整理提高,除「鐵線拳」外,還掌握「伏虎拳」、「虎鶴雙形拳」、「武郞八卦棍」、「無影腳」等具有個人特色的武術絕招。省、港、佛各地許多好武之人紛紛投於黃飛鴻門下,拜師學藝。他的徒弟如梁寬、林世榮、陳殿標等,後來都成為粵海的武林高手。1886年,父親去世後,黃飛鴻將武館結束,在西關仁安里開設「寶芝林」醫館,行醫濟世,他精心研製的「通脈散」很受苦力大眾的歡迎,被譽為「跌打聖葯」。

1888年,曾在越南大敗法軍的黑旗軍領袖劉永福任閩粵南澳鎮總兵,因賞識黃飛鴻的高超武藝和精湛醫術,特聘請他為福軍技擊總教練。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黃飛鴻隨劉部到台灣駐防颱南,與日本侵略軍激戰五個多月。後因清廷屈辱求和,福軍後援不續,被迫撤回大陸,黃飛鴻也返回廣州。辛亥革命成功後,劉永福出任廣東省民團總長,黃飛鴻被聘為民團總教練。

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月,廣州商團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寶芝林醫館被大火焚燒,片瓦不存。年屆近八十的黃飛鴻遭此沉重打擊,憂郁成病,數月後便與世長辭。

黃飛鴻的俠義與愛國行為被粵港兩地人民津津樂道,其武功也就被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地越傳越高,先後有十一位作家創作了十七部以黃飛鴻為題材的小說。從1949年起,在半個世紀時間內,香港出口了近百部以黃飛鴻為主角的電影。黃飛鴻的徒子徒孫把他的武術和他的故事帶到世界有華人的各地。現在,每年都有不少不同膚色的武術愛好者,從世界各地來到南海的「黃飛鴻獅藝館」或佛山「黃飛鴻紀念館」尋宗拜祖。

黃飛鴻簡介:

1847年農歷七月初九 出生於廣東佛山鎮。

1853年 從其父黃麒英習武。

1859年 隨父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其間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隨林福成學藝近兩年,學成 「鐵線拳」和 「飛鉈」等絕技。

1863年 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於第七甫水腳,飛鴻結束賣武生涯。

1865年 廣州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為行中武術教練。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飛鴻一人擊退數十人,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隨後應邀到在石龍鄉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擂向華人邀斗,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自此揚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攤擋被一惡棍強占打傷,飛鴻路見不平相助,被對方同夥數十人持械圍攻,被飛鴻擊敗。

約1868年 另設館於廣州西關廻瀾橋附近教徒授藝兼醫刀傷跌打,三欄教席由梁寬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橋斗蟀場為盧九叔任"護草"(現場保鏢)時,飛鴻嚴懲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時。

1871年 娶妻羅氏,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廣州水師武術教練,並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

1882年 記名提督吳全美聘飛鴻為軍中技擊教練,停辦廻瀾橋所設武館。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後,吳全美去世,飛鴻辭去軍中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

1888年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醫藝精通"木匾。

1894年 劉永福率領軍隊赴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飛鴻隨劉率九營福字軍抵台,駐守台南。

1895年6月 劉永福護台失利,飛鴻離台返粵,自此僅行醫不授武,「寶芝林」前榜:「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約1896年 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約1902年 續納岑氏為妻,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應劉永福邀聘,任廣東民團總教練

1912年 魚欄伙記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飛鴻見義勇為嚴懲歹徒,「義救賣魚燦」一事在羊城廣為傳頌。

1915年 續莫桂蘭為妾。

1918年 在廣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獵場任守

1919年 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遭妒,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鬼眼梁」暗算慘死。受此打擊,飛鴻不再向其他兒子傳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廣州海珠戲院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大會上表演飛鉈。

1924年10月廣州國民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財付於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成疾。

1925年農歷三月廿五日 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

閱讀全文

與南海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