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州的名人
姓名 事跡 任繼愈 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 管輅 三國時期曹魏術士,德州平原人,精通《周易》,善於卜筮、相術,習鳥語。後世奉為卜卦觀相的祖師。 王金銘 南京國民政府追任王金銘為陸軍上將。 左寶貴 清末著名民族英雄。 盧蔭溥 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從政50多年,歷任軍機大臣,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尚書。 東方朔 武帝時,為太中大夫,著名文學家。 時傳祥 全國勞動模範。 禰衡 漢末文學家。 後羿 夏朝東夷族首領。 董養性 曾任寧國府通判。 顏真卿 詩人、書法家。 宋九嘉 金朝詩人。 邢侗 明代詩人、文學家,兼長書畫。 田雯 清康熙三年進士。 盧見曾 先後任清朝四川洪雅縣知縣、潁州(今安徽阜陽)知州、兩准鹽運使(治揚州)、直隸諫州知州、永平府知府。 宋哲元 抗日愛國將領。 王祝晨、王浩父子 王祝晨是現代教育家。王浩是世界著名數學家、哲學家、邏學家和計算機學家,系教育家王祝晨先生之三子。 孫清雲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1954年10月、中共陝西省政協副主席田玉書山東武城人、民國時期北方棋壇代表人物。棋風綿密細致,被譽為「華北三傑」之一(和胡震洲、趙文宣並稱)。李之儀山東省慶雲人、北宋詞人、朝請大夫、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崔立(?—1234年),金末大將。將陵(今山東省德州市)人。出身無賴,蒙古軍南下時,他參加河北地主武裝為軍官。1232年(金哀宗天興元年)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圍城中,被任命為西面元帥。次年殺宰相,立梁王承恪為監國,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他以與蒙古軍議和為名,搜刮金銀送梁王和留汴皇族入蒙古軍營,欲效法劉豫為傀儡皇帝,後為其將領李伯淵等所殺 。
張浩程,男,漢族,山東省齊河縣人。民進中央常委,我國當代傑出青少年藝術家和著名青少年國學大師。
② 山東德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德州歷史名人
1、先秦德州名人
夏朝 後 羿(前21世紀)有窮部落長、善射,「因夏民以代夏政」。
春秋 晏 嬰(前6世紀)齊國正卿、政治家、外交家,封地在今齊河。
戰國 趙 勝(前3世紀)趙國丞相、戰國四大公子之一,封地在今武城。
戰國 廉 頗(前3世紀)趙國上卿、「信平君」、軍事家。今陵縣人。
第三期 德州歷代名人
2、漢代德州名人
西漢 董仲舒(前179-前104)今文經學大師、哲學家,在德州讀書講學「三年不窺園」。
西漢 東方朔(前154-前93)漢武帝時期太中大夫、給事中、滑稽大師。今陵縣人。
東漢 趙 苞(2世紀)漢靈帝時任遼西太守抗擊鮮卑、追封「鄃侯」。今武城人。
東漢 禰 衡(173-198)漢末名士、文學家。今臨邑人。
第四期 德州歷代名人
3、魏晉北朝德州名人
三國 劉 備(161-223)蜀漢皇帝、曾任平原縣令、平原國相。
三國 華 歆(157-231)曹魏大臣、司徒、封安樂鄉侯。今禹城人。
三國 管 輅(210-256)曹魏術士、卜卦大師。今平原人。
三國 崔 琰(159-216)曹魏名士,初任袁紹幕僚,後仕曹操。今武城人。
北魏 崔 宏(?-418)北魏大臣、司空、封白馬公。今武城人。
北魏 崔 浩(?-450)北魏大臣、司徒。今武城人。
北魏 崔 鴻(5-6世)古代著名史學家,著《十六國春秋》。今平原人。
第五期 德州歷代名人
4、隋唐德州名人
隋朝 竇建德(573-621)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河北起義軍)。今武城人。
唐朝 崔義玄(586-656)唐初大臣、御史大夫。今武城人。
唐朝 孫伏伽(?-658)唐初大臣、歷史上第一位狀元。今武城人。
唐朝 顏真卿(709-785)唐朝大臣、書法家,唐玄宗時任平原太守,抗擊安史叛亂。
唐朝 孟雲卿(725-?)盛唐詩人,與杜甫等相唱和,「為當代推服」,今臨邑人。
唐朝 孟 郊(751-841)中唐詩人,今存《遊子吟》等詩500餘首。今臨邑人。
唐朝 張 祜(785-804)中唐詩人,以宮詞聞名,與白居易過往甚密。今武城人。
唐朝 崔 胤(854-904)唐末大臣、四拜宰相。今武城人。
後唐 李 愚(?-935)後唐大臣、平章事(宰相)。今慶雲人。
第六期 德州歷代名人
5、宋元德州名人
北宋 劉 翰(919-990)宋初醫學家,著有《開寶本草》。今寧津人。
北宋 李之儀(?-1117)北宋詞人、文學家,備受蘇軾敬重。今慶雲人。
南宋 呂頤浩(1071-1139)南宋大臣、官至右相,封太師、秦國公。今樂陵人。
金朝 崔 立(?-1234)金末大將。今德城區人。
第七期 德州歷代名人
6、明清德州名人
明朝 董 倫(1324-1403)明初大臣、翰林學士。今武城人。
明朝 葛守禮(?-1578)明初大臣、穆宗時任戶部尚書,太子太保。今臨邑人。
明朝 邢 侗(1551-1612)明代書畫家,與董其昌齊名。今臨邑人。
明朝 董養性(1616-1672)明末著名學者、有「江北第一才子」之稱。今樂陵人。
清朝 田 雯(1635-1704)清初大臣、文學家,官至貴州巡撫。今德城區人。
清朝 孫 勷(1656-1739)清初名士。今陵縣人。
清朝 盧見曾(1690-1768)康熙朝大臣、文學家。今德城區人。
清朝 盧蔭溥(1760-1839)乾嘉時期軍機大臣。今德城區人。
第八期 德州歷代名人
7、近代德州名人
近代 韋逢甲(1796-1842)近代抗英將領。今齊河人。
③ 山東的歷史名人
儒家的創始者孔子;他的學生曾子;兵家孫武; 戰國時期有:名醫扁鵲;哲學歷史地理學家、文學家於欽;四書五經注釋者董養性; 明朝有:機械家王詔;
④ 德州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十大 代表 黨外 2012 德州 人物 投票 please 往下看,看感言,請採納
⑤ 山東省德州市的名人作文
我們德州有一座美麗的石橋,它的名字叫--明月橋。它就坐落在市中心新湖風景區的西側專。
這座石橋始建於1987年,屬這座橋有三個橋孔,而且橋上的台階很陡,就像半個圓月,所以得名--明月橋。明月橋的半個月亮在水上,半個月亮在湖中,更顯湖水如鏡。明月橋與疊翠山相互輝映,路、橋、山、水渾然一體,新湖中心景區的景觀更加完美。
我愛這美麗的明月橋!它是我心中最美麗的石橋
⑥ 山東德州的歷史
德州在夏、商時為有鬲氏(鬲國)、有窮氏,系侯國。秦廢分封制改郡縣制後置鬲縣,至北齊廢鬲縣。漢置安德縣,後經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國時期,又先後設置廣川、長河、將陵、陵州、陵縣、德縣。自秦2200餘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時期地域大小不一。
德州夏商時隸屬兗州,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屬齊國。戰國時分屬齊、趙二國。秦分屬齊郡、鉅鹿郡、清河郡、上谷郡。漢分屬青州平原郡、濟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海郡。三國時屬魏。西晉時分屬平原國、清河國、樂陵國、樂安國、濟南郡。
南北朝時期分屬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樂陵郡。隋代分屬兗州平原郡、渤海郡、冀州清河郡、青州齊郡。唐代分屬河北道德州、貝州、棣州、齊州。北宋分屬河北東路、右京東東路。金時分屬山東西路、東路、河北東路、大名府路。
元屬燕南河北道、中書省河間路、濟南路。明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東昌府、京師河間府。清分屬山東濟南府、武定府、直隸天津府、河間府。民國初期分屬山東省濟南道、東臨道、武定道、直隸省津海道。1928年分別直屬山東、河北省政府。
抗日戰爭時期津浦鐵路以東各縣分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魯邊區、河北區一、二、三專區,津浦鐵路以西各縣先後屬冀南、運東六專區及滄南專區,齊(齊河)、禹(禹城)部分屬冀魯豫一、四專區。解放戰爭時期至1949年分屬渤海區二專區、濼北、滄南專區和冀南二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設立德州專區(德州專員公署),系由原渤海區的滄南、濼北兩專區合並而成。當時轄吳橋、東光、南皮、慶雲、寧津、鹽山、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德平、德縣、平原、禹城、齊河、陵縣及德州市17個縣(市)。
1964年12月,原屬河北省的寧津縣和慶雲縣劃德州專區管轄。1967年,德州專區更名德州地區(德州地區行政公署)。轄德州市、樂陵市、禹城市、臨邑縣、平原縣、夏津縣、武城縣、慶雲縣、寧津縣、陵縣、齊河縣、濟陽縣、商河縣13縣(市)。
1989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商河、濟陽兩縣和齊河縣的桑梓店、大王、靳家三個鄉劃歸濟南市。
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德州地區,改設地級德州市,將原縣級德州市改為德城區。新建地級德州市行政區劃與原德州地區行政區劃相同。1998年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省級德州經濟開發區。2006年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省級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
2014年7月21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禹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為德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當年12月正式掛牌。201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復,撤銷陵縣建製成立德州市陵城區,陵城區人民政府駐地臨齊街道辦事處中興路155號。
⑦ 山東德州有那些歷史名人,歷史古跡,流傳著那些歷史故事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墨子的故鄉。「自薦」而名傳後世的毛遂,「鑿壁偷光」的大經學家、西漢丞相匡衡,明代「博學宏詞」的大文學家賈三近\孟嘗君父子田文、田嬰和明永樂皇帝妃子權妃
薛國故城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部的官橋鎮,距滕州市區約17公里。它東依沂蒙余脈,西傍微山湖畔,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戰國時期「這里就是擁有六萬余家」的大都會了。薛國故城是我國地面上最長、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為10615米,城牆逶迤起伏,現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20至30米。夯層厚19—22厘米,夯窩直徑6—7厘米。有城門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於戰國時期。居住遺址9處,制陶、冶鐵、冶銅、制骨作坊10餘處。內城在大城的東南隅,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周長2750米。牆寬10米左右,城壕寬8米,內城門即西周、春秋的薛城,並一直延續到漢代。
滕國故城
「滕」作為「國」見於史籍,大約在距今四千年前,我國進入奴隸制社會的時期。西周初年,武王克商後,封其異母弟叔綉於滕,爵為侯,立為滕國。
南常故城
南常故城位於薛城區原南常鄉南常村村北,坐落在鳳凰山之陽的一片平原地帶上。鳳凰山又名朝陽山,山勢連綿數里,上有三峰高低相錯,其間雜有參差的巨石,形似展翅的大鵬,俯瞰南常故城沃野平原。鳳凰山北麓有玉華泉,南麓有涼泉,二泉之水合流環繞故城,最後西流入漕河。東峰下有朝陽洞。故城東有老鴣山,山西側有元代廣威將軍同知嶧州軍事周忠及其子武節將軍兼邳州節度副使周瑞昌的墓葬。南常故城東西長約550米,南北寬約440米略呈長方形。故城東北隅,沿東牆基向北延伸出一個南北約100米的突出部分,俗傳為「北門」,亦稱「瓮上」。故城附近,古墓很多,經常有畫像石刻出土。曾發現距今兩千年而完整無銹的漢代環首鐵刀、漢代石羊、和大批陶器。
震驚世界的台兒庄大戰,運河支隊的英烈,魯南戰役的輝煌,更有聞名遐邇的鐵道游擊隊的雄風,棗庄因此博取了「鐵道游擊隊的故鄉」的美稱
⑧ 山東德州的名人有哪些從古至今!拜託各位了 3Q
廉頗 山東德州陵縣人,漢族,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死時已是84歲高齡.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德州陵縣神頭鎮人,一說山東惠民人,有誤)人。性詼諧幽默,善辭賦,武帝時大臣、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程紹(明1557-1639),字公業,明工部尚書,德州市德城區人。程紹為人嚴峻耿直,沉靜穩重,雄才大略,蔑視權貴,亢直敢言,不徇私情,遇事果斷,不以難易而迴避屈服。 田雯,一代文宗,字綸霞,濟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區呂家街人)。官至戶部左侍郎,世稱田侍郎。田雯居官職任心強,政績卓著,關心民疾,興利除弊,受到人們的敬仰。其居官從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學識廣博,著述豐富,《古歡堂集》十二卷、《黔書》上下二卷、《長河志籍考》十卷、《幼學編》四卷和《詩傳全體備義》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庫全書》,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管輅(公元210—256年),字公明,三國時期魏國術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縣人),是歷史上著名的術士,被後世卜卦觀相的人奉為祖師。管輅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周易通靈訣》2卷、《周易通靈要訣》1卷、《破躁經》1卷、《占箕》1卷,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死後葬於平原城西南周寨村西、尚廟附近。舊志記載有墓,今已不存。 劉峻(462—521),字孝標,今德州平原縣人。南朝梁學者,文學家。曾注《世說新語》,引證詳確,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輯有《劉戶曹輯》。 禰衡(173-198)字正平,東漢末名士,文學家。平原郡人(今臨邑縣德平鎮小禰家村),幼聰敏好學;成年後博學多識,才華橫溢。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賞識,說他「其才十倍於我」有恃才傲物、善辯好勝、不畏權勢的性格。禰衡著作原有兩卷,已失傳。後世見到的僅《吊張衡文》、《魯夫子碑》、《顏子碑》、《鸚鵡賦》等四篇文章。 邢侗(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來禽濟源山主,晚號方山道民,臨邑鎮邢柳行村人。幼穎慧,七歲能作擘窠大書。善書、詩、畫。尤以書法名世。朝人購邢書,「與黃金同價」。其名與董其昌、張瑞圖、米萬鍾同稱明末四大書家。與董其昌又稱南董北邢。墨跡為故宮博物院、台灣故宮及上海、蘇州、西安、四川、沈陽、承德避暑山莊所收藏;日本也有收存。山東歷史博物館藏有其著作與畫品;著作有《來禽館集》29卷,《南官縣志》,《武定州志》15卷,《臨邑縣志》16卷。其中《武定州志》被方誌家譽為名志。刻有《來禽館帖》,其中以《十七帖》《澄清堂帖》最著名。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德州臨邑東北)。孟郊早年生活貧困,以他為「清奇僻苦主」。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又多苦語。《遊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葛守禮、明朝德州臨邑縣人。出身農家,自幼貧而好學。1558年,鄉試第一,次年成進士,授彰德推官。時有長久未決冤獄,禮一審即破。世宗愛其才,授職鎮守山海山。赴任後增補關法,力除積弊,不久遷兵部主事。後來,升遷為南京禮部尚書。隆慶元年,明穆宗重新起用葛守禮,任他為戶部尚書。葛守禮洞察時局,針砭時弊,竭力反對當時的「一條鞭法」及「一串鈴法」。萬曆三年(1575年),葛守禮告老還鄉。明神宗下詔,加授葛守禮太子太保封號。萬曆六年(1578年),一代名臣葛守禮與世長辭,帝贈太子太保,謚號端肅。 歷史古跡: 蘇祿王墓、禹城禹王亭顏真卿書《東方先生畫贊碑》、夏津點將台泰山奶奶廟、平原文昌閣、臨邑邢侗公園、平原千佛塔、齊河時傳祥紀念館、慶雲海島金山寺。 歷史故事: 劉關張桃園結義、東方朔智勇故事、顏真卿為官佚事等
⑨ 演藝界有多少山東德州名人
馬天宇 韓紅 張雨綺
⑩ 德州有哪些名勝古跡
德州的交通位置十分優越。1500千米的京杭大運河,在德州地段就佔了141千米。史書上說,明朝定都北京後,德州成為九省(冀、魯、豫、蘇、皖、浙、湘、鄂、贛)通往北京的漕運通道。
德州吳劉鎮:九達天衢坊
九與三,在古文中表示「多」的意思。也有人說,這里的九,就是指上述的九個省。
達,通達、暢通的意思。衢,《說文》上解釋為:四達謂之衢。《現代漢語》解釋:四通八達的道路。我曾請教 德州學院的一位老師,問「天衢」是什麼意思,他說,天,在這里是沒有遮攔的意思。天衢就是很寬廣的大道。
劉九達天衢,總的解釋為,有很多條寬廣的大道。
談到九達天衢,不得不說起一個人,嚴嵩。
嚴嵩,據《中國歷史名人》解釋:嚴嵩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權臣,和明代弄權的太監王振、劉瑾、魏忠賢等人相比,嚴嵩是個科第出身的大才子。其文才不僅那些宮內宦官難以望其項背,即使是在同時代的文臣中間,也為世人公認。可惜他和嚴世蕃父子兩人是有才而缺德,這樣的人干起壞事來水平更高。他曾經來德州。看到德州有座牌坊,常想到德州交通位置的優越,便寫下了九達天衢這四個字。這幾個字是顏體,非常的漂亮。後來,這個牌坊就命名為劉九達天衢坊。後來,此牌坊被毀。近幾年,德州市政府重修。不過,這幾個字不復存在。也沒有保存。就臨摹了顏體字。現在這個牌坊就在德州火車站。
九達天衢坊,坐落在德州舊州城聚秀門(俗稱大西門)外古驛道上(今米市街),系明代建築。
劉九達天衢坊4柱3孔,南北向,為木石結構。牌坊上部為木斗拱,挑檐,黃琉璃瓦蓋頂。下部為南北向4條青石基礎,4根木質圓柱插入基石,兩側各有兩根斜柱支撐。基石上雕有石蛤蟆8隻,均為伏卧狀。中跨橫楣上有「九達天衢」四字,相傳為明嘉靖年間太子太師嚴嵩所書。清末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時曾加以重修,「九達天衢」四字為朱啟鈐(著名的古建築學家,實業家。北洋政府時代,曾任代理國務總理)所書。牌坊造型美觀,雕工精細,彩繪富麗,顯示了明代建築的特點,此坊毀於德州解放前日本侵華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