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蘭花的傳說故事
關於蘭花的傳說故事:
蒼翠欲滴的宇龍山中,生長著珍稀奇異的蘭花姐妹,她們是人間難得一見的奇花異草。姐妹倆一樣嫵媚,一樣艷麗,所不同的是姐姐生長在高高的懸崖上,妹妹卻生長在彎彎的山道旁,姐妹見面的時間也不多。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圓月為沉睡的蘭花姐妹蓋上一層銀亮的清輝。朝霞在東方升起的時候,晨露為睡眼惺忪的蘭花姐妹點綴上晶瑩剔透的水珠。在大自然寬厚仁愛的懷抱里,姐妹倆孕育了一個個嬌小玲瓏並美麗可人的蓓蕾,溢出縷縷醉人的清香。
拓展資料:
蘭花(學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艷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艷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朴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准。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形態特徵: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
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於近三角形的粘盤上。
Ⅱ 蘭花的故事
蘭花的傳說
楚懷王年間,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職罷官。他回到了家鄉歸州,即今湖北省秭歸縣,住在牛肝馬肺峽
的南岸,於仙女山下的九畹溪邊,辦起一所學堂,親自教授弟子。傳說《離騷》中「余既滋蘭之九畹兮」 的詩句,就是出自於此。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
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道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是關於蘭花眾多的名貴品種中的一種梅花瓣型的宋梅。
清朝乾隆年間,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宋家店,有個以經營茶葉、棉布為業的商人叫宋錦旋。由於他經營得法,十幾年下來,便成了當地聞名的富戶。
宋錦旋由於出身寒苦,故很能體諒貧苦的鄉鄰,經常會接濟他們,而平日自己卻是粗茶淡飯,仍然過著清苦日子,但他也有一種嗜好,那就是愛蘭、采蘭、養蘭,常常為了得到一盆好蘭而不惜花費重金。他家住山區,春天裡,每當經營餘暇的舊子,他就上山找蘭花。但盡管他每年都上山尋覓,卻始終沒能找到一株好蘭花。
有一年初春的一個夜晚,宋錦旋獨自躺在床上,想著明早要上山覓蘭花去,但想到好花難得,正苦苦尋思該去何處去找,不覺頭腦發蒙,睡意上來。朦朦朧朧中,他忽然看到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婆婆,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將女孩托給宋家當奴婢。宋錦旋細細打量,見女孩長得清秀俊美。經交談才知女孩是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老婆婆是她的鄰居,出於好心,想幫這女孩找條生路。聽說宋錦旋心腸好,才特地帶她來投奔宋家的。宋錦旋當即點頭答應收養這女孩為義女。接著,老婆婆就作揖告別了。瞬間一聲春雷轟隆作響,把宋錦旋驚醒,他才知道剛才只是一場春夢。
第二天,宋錦旋仍舊上山采蘭。他尋遍一座山又翻過一座山,直到太陽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蘭。他只好拖著兩條疲憊的腿緩緩下山。不小心時他被一塊石頭絆倒,摔了個仰面朝天。他慢慢坐起來,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陽中,身旁有一小叢蘭草在微風中輕輕抖動,再仔細一看:那半弧形的葉子剛柔相濟,散發出清幽的香味,確實與眾不同,中間還長著個花蕊哩。他小心挖出,回家忙栽在盆里。
不到半個月,蘭蕊抽長開花了,花朵高過蘭葉,花瓣圓潤頭帶尖鋒,劉海舌,十分裊娜,還發出陣陣清幽香味,確是蘭中珍品。宋錦旋如獲至寶,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燈下還細細看,人就像如痴如醉般地愉快。突然,他心頭一閃,想起半個月前的那個夢,啊,他明白了:這蘭花的花形葉形,如砒楚楚動人,不就是夢中所見的那個女孩嗎?如此看來,那老婆婆就是送蘭花的仙子了。宋錦旋從此更精心地培育著這蘭花,並不斷地讓它繁衍生息,又給它取名為「宋梅」。
蘭花的傳說
從前,在大別山一個深幽谷里住著婆媳兩個人。婆婆總是誣賴童養媳蘭姑娘好吃懶做,動不動就不給她吃喝,還罰她乾重活。
一天早上,蘭姑娘在門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鍋台上的一塊糍粑被貓拖走了。惡婆一口咬定是蘭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認。逼供不出,就把蘭姑娘毒打一頓,又罰她一天之內要舂出九斗米,蘭姑娘只得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動那沉重的石碓。
太陽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沒沾牙的蘭姑娘又飢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順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裡嚼著。
惡婆一聽石碓不響,跑出來一看,氣得雙腳直跳:"你這該死的賤骨頭,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拿來起木棒打得蘭姑娘暈倒在地。惡婆並不解恨,還說蘭姑娘是裝死嚇人。
她又扯下蘭姑娘裹腳帶,將她死死的捆在石碓的扶樁上,然後撬開蘭姑娘的嘴巴,拽出舌頭,拔出簪子,狠命地在蘭姑娘的舌頭上亂戳一氣,直戳得血肉模糊......
可憐的蘭姑娘,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蘭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長出了一棵小花,淡妝素雅,玉枝綠葉,無聲無息地吐放著清香。人們都說這花是蘭姑娘的化身,捲曲的花蕊象舌頭,花蕊上綴滿的紅斑點是斑斑的血痕。這就是關於蘭花的傳說。
話說某一天,仙女山的蘭花娘娘出遊,打這里路過,發現清癯的屈原正在講課,於是自空中降下雲頭,立在窗外一側靜聽。屈原揮舞雙手,慷慨激昂地陳述振興楚國的道理,那種矢志不渝的愛國精神,令蘭花娘娘也為之感動。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蘭花,臨走時,遂特意施展法術,將其栽種在窗下的三株蘭花點化成精。
蘭花品格高尚,開著淡綠或淺黃的花朵;屈原誨人不倦,舍己忘我地傳道授業。一次課間,他抱病講到國家奸臣當道、百姓受難的情形,由於過分激動,義憤填膺,一口鮮血從嘴裡噴射出來,恰巧濺落在窗外的蘭花根部。弟子們見老師嘔心瀝血地教書育人,心疼得淚流滿面!那三株蘭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養,一夜之間竟發成了一大蓬,學生們數了數,足有幾十株。屈原聞著撲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轉了許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齊動手將蘭花分株移栽到學堂四周的空地上。說來奇怪,那蘭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發蔸抽芽,第三天則伸枝展葉,第四天就綻蕾開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發出大蓬大蓬的新蔸來。屈原率領學生們在溪邊、山上忙著移栽,蘭花因此得以鋪展蔓延。山裡老農欣喜地說:「我們這里十二畝稱一畹,屈大夫栽種的蘭花,怕有三畹了!我們這山鄉呀,真該改名叫芝蘭鄉了。」
隨後,蘭花從三畹發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擴展、過度到了九畹。從此,仙女山下的這條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九畹溪邊的蘭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條西陵峽,香飄全歸州,直至香了半個楚天!
終於,乘著一葉扁舟,載了滿溪花香,屈原還是出山了。
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蘭鄉里葳蕤的蘭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陣陣暗香……
鄉親們預感到將有什麼不祥的事情發生,心裡惴惴不安。幾天之後果然傳來噩耗,就在蘭花凋謝的那天,屈大夫已經含冤投身汨羅江自盡。人們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蘭花娘娘也哭腫了眼睛。
屈大夫的學堂遂被改建成為芝蘭廟,廣植蘭草,後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紀念。
Ⅲ 蘭花草有故事么。
蘭草是一種很美麗,帶有奇異香味的花,一般只長在深山野林里。關於蘭花草,這里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叫阿蘭的女子嫁給了李姓夫君。在阿蘭過門的第三天,夫君就上京趕考去了。從此家中只剩阿蘭與婆婆相依為命。 前半年,婆婆對阿蘭還算知冷知熱,然而半年之後婆婆突然變得惡毒無比,每天虐待阿蘭。刻度到了什麼程度呢?阿蘭每天清晨跪在河邊的石頭上給婆婆洗衣服,搓重了,婆婆一棍子上來,說:「你搓那麼重是想把我衣服洗破了沒得穿是吧?」;搓輕了,婆婆又是一腳踹過去,說:「你十年沒吃牢飯了?洗那麼輕能洗干凈嗎?」 好不容易阿蘭洗完了衣服,想把衣服曬在繩子上,婆婆一巴掌扇過來,罵道:「繩子上面有灰,衣服又臟了那還洗幹嘛?」 惡毒的婆婆讓阿蘭跪在烈日下,迎風舉著衣服,直到把衣服晾乾為止。如此等等例子舉不勝數,連街坊鄰里都看不下去了。而阿蘭只是一味忍讓,沒有絲毫埋怨。 到了來年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一大早,婆婆對阿蘭說:「今天我要去廟里拜菩薩,傍晚才回來,鍋里有兩個饅頭,你看著點別讓狗吃了,留著我晚上回來吃。」 阿蘭送走婆婆,實在忍不住饅頭的香味,偷偷揭開鍋蓋聞了一下。她已經三天沒吃飯了,實在太餓了。 饅頭就在眼前,只要吃一口,一口就好了……這么想著,阿蘭情不自禁伸手拿起饅頭吃了一口,趕緊把饅頭放進鍋里,蓋上鍋蓋……回味著饅頭的香味,阿蘭忍不住又揭開鍋蓋吃了第二口,一口,一口……直到阿蘭把兩個饅頭都吃了。 婆婆晌午就回來了,一開鍋蓋,臉色都變綠了。 阿蘭是個老實的人,不會撒謊,立即跪下來,坦稱自己吃掉了饅頭。 「我讓你吃,讓你吃……你這個好吃懶做的毒婦……你是想餓死我呀……」婆婆不由得發出哀嚎一般的聲音,邊說邊找出縫衣服的針,掰開阿蘭的嘴,拉出阿蘭的舌頭,將針眼不斷地戳在阿蘭舌頭上,直到戳穿了滴出血,再換一個位置戳……一針又一針紮下去,婆婆看到阿蘭鮮紅的血,漸漸露出笑容。 就這樣,婆婆一直戳呀戳,阿蘭痛得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等到婆婆終於解氣走了,阿蘭也昏死了過去。 傍晚,阿蘭找了一瓶老鼠葯,抹脖子自盡了。 惡毒的婆婆將這一切看在眼裡,開心地笑了。 原來,只因為阿蘭的相公考取了狀元,公主看上了他,讓皇帝下了一道聖旨,要嫁給他。 豈料這李公子卻對阿蘭一往情深,拒絕了公主的好意。待公主知道李狀元只因為家有糟糠才拒絕自己,不禁又惱又怒,難道自己堂堂一國之公主,竟比不上一個村野姑婦? 公主讓李狀元寫休書,李狀元以阿蘭未犯七出之條為由拒絕。 公主何等人也,當即心生一計。一面讓父皇扣留狀元,一面派人快馬加鞭趕到狀元家鄉,對阿蘭的婆婆如此這般一番交待。 婆婆想,只要阿蘭你犯了七出之條,我的兒子就能寫休書,在京城娶公主,住大房子,有傭人伺候呀。於是婆婆一直虐待阿蘭,不料無論她怎樣毒打喝罵,阿蘭始終打不還口罵不還手,還對她孝順有加。無奈,她只好餓著阿蘭,再借口自己拜菩薩之名出門,讓她偷吃,這樣一來,阿蘭就犯了大不敬之罪。 果然不出婆婆所料,阿蘭不僅吃了饅頭,還對罪行供認不諱。喜出望外的婆婆立刻將消息告訴一直等待迴音的公主幕僚。 公主以為,這回,李狀元總沒有再拒絕自己的理由了吧。 李狀元得知妻子的因病而亡的死訊之後,只好同意和公主結婚。但他對公主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在新婚之前讓自己先回老家,拜祭妻子一番。 公主想,你即將是我的人了,還怕你耍什麼花招不成,一欣喜便恩准了。 李狀元回到家鄉,去到阿蘭的墳墓上祭拜。秋風掃落葉,一轉眼自己已離家兩年,阿蘭受了怎樣的罪才病故? 想到阿蘭,李狀元不由得撫墳痛哭。就連風也似乎跟著悲傷起來,越刮越凌厲。 李狀元哭累了,坐在墳前,抱著阿蘭的墓碑,獃獃地看著前方。忽然,他發現在阿蘭的墓地上,開滿了漫山遍野的小黃花!這些小黃花,是從未見過的野花,隨著微風的飄盪,還有一股隱隱約約的香味,像極了阿蘭身上的香味。 李狀元眼前一亮,抓住一朵野花,看見野花開得燦爛奪目,又柔美嬌嫩。然而這花卻在長長的花朵上有著點點殷虹,像血一般。 李狀元看著看著,突然豁然開朗。這是阿蘭在借這些花兒向自己表達冤屈啊!原來阿蘭不是病故,而是……李狀元悲憤不已,大呼一聲阿蘭,遂吐血而忘。 故事的神奇之處還沒有結束。公主知道李狀元死訊後,氣急敗壞地下令,只要有人能毀掉這些野花,賞銀一萬兩。 說也奇怪,這些野花竟像通靈一般,一夜之間全都不見蹤跡。 此後,這些野花就只生長在深山野林不見人影的地方。每當公主派出去的人馬找到她們,眼看著野花就在面前,然而一伸手,野花轉瞬間消失得不見蹤影。妄圖採摘野花的人反而常常因此送命。公主不信傳聞,非要親自目睹。當她見到一株野花「嗖」地消失在自己眼前時,自此變得瘋瘋癲癲,孤獨終老。 後人為了紀念阿蘭和李狀元的愛情,把這些野花稱為「蘭花」。因其不開花時與野草無異,又稱為「蘭花草」。 蘭花,在我眼裡是一種高貴的花,一種不俗的花。她幽香的氣味,只為有緣人而綻放;她美麗的身姿只奉獻給欣賞她的人。世間多花,有熱鬧的寂寥的繁華的美麗的,獨有蘭花,只願開在那荒無人煙之處,與青山白雲做伴。 即使偶然得一枝,若不小心呵護,也將很快枯萎。這脆弱的花,又多麼像愛情。無論再怎麼光彩奪目的愛情,也需要兩個人的小心呵護。若不然,很容易就走到盡頭。
Ⅳ 蘭花為什麼這樣香《空谷幽蘭》背後的故事
正如這本書的副題「尋找當代中國隱士」,《空谷幽蘭》是一本關於中國「尋隱之旅」的書。中國當代還有隱士嗎?如果有,他們身居何處?他們是哪些人?他們又為何而遠離塵世,遁跡山林?美國人比爾·波特(赤松居士),通過執著、艱苦的親身尋訪,讓我們看到,原來隱士並沒有絕跡,他們就像中國歷史上那些願意在山裡度過一生的隱者一樣,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墾荒,很少說話。他們多數僅僅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選擇隱居:夢、人生閱歷或者家庭的影響都讓他們獨自來到偏僻甚至深遠的地方生活、參禪。比爾用簡潔而優美的白描式文字為我們記錄了當代隱者們的精神圖畫,讓在紅塵當中打滾的我們飽餐煙霞,提醒我們對精神與生活中另一面的關注,提醒我們對長久從視野中消失乃至日漸被現代工商文明吞噬的山林的觀照。這毫無疑問是件很可貴的事情,因為它太稀有了。
《空谷幽蘭》一出版就風靡歐美,一譯成中文就香醉了與之有緣的華夏眾生。蘭花為什麼這樣香?三重因素、也可以說是三個層面的隱士,使得《空谷幽蘭》幽香飄拂。第一,是書中直接描寫的對象,即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所要結識的中國當代隱士;第二,是本書的作者比爾,這個正宗的美國人在尋找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個虔誠的信徒對「道」的不懈追求和一個嚮往中國文化的外國知識分子力求以一己之力向世人傳達一種文化之道的赤誠之心,同樣給了我們內心深處猛然一震;第三,是大家能隱隱感覺到存在,卻是躲藏在無形之處淺淺看著我們的一個倩影,這就是《空谷幽蘭》的譯者。
在眾多評論中,我只看到有一段文字提及《空谷幽蘭》的譯者,這篇文章說:「為本書增色的是,譯者明潔先生不僅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有如同隱者一樣純凈、安寧的心靈,更有清風仙露一般清新、優美的文字」。評價准確極了!而且,我要更直接地說,譯者明潔本身,正是中國當代一個有著傳奇經歷、才華出眾的隱者,世之少見。
明潔原名董曉鸝,大連人,1993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畢業後在大學任教。1994年,明潔到河北柏林禪寺參加禪夏令營活動,在明潔從北南下的同時,還有一個從南面武漢北上而來的大學教師黃總舜,他是武漢大學一位著名的美學教授的碩士研究生。這次夏令營活動中,他們僅有過目光的一次交往,但神奇的是,第二年時令相似的一天,他們雙雙獨自一人,一個從南,一個從北,竟然再次出現在柏林禪寺。神奇的相遇,他們走到一起了,在這里,他們作出了一個讓世人大為驚詫的決定:辭職來到河北修行。此後,董曉鸝改名明潔,黃總舜改名明堯,兩人焚香素食,在河北虔心苦修十年。
同學相別近十年後,我到河北專程去看望明堯,在那裡,第一次見到明潔,不像蘇格拉底研究美、欣賞美、執著追求美而自身卻是金魚眼、高顴骨,明潔儼然是從畫中蓮花上走下來的觀音菩薩,美麗、沉靜、親切、高貴、悲憫、纖塵不染,淺淺淡淡中渙發出一種神秘和能量。這種印象是所有見到明潔的人共有認識。這也往往讓人想不通,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為什麼要「出家」呢?
明潔學習的是德文,但是她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她的文字清新、流暢、細膩、優美。近年來,除《空谷幽蘭》外,她還和「同修」明堯一起共同翻譯了《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佛之心法》《正念的奇跡》、《生命的轉化與療救》、《步入解脫》、《切穿妄想的金剛石》、《呼吸!你活著》等。他們翻譯的法國一行禪師的《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在詩意、輕松的闡述中,告訴了人們生命的美好與庄嚴,告訴了人們應該怎樣對待生命與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除了理性的闡述外,還有一些易學易做、行之有效的「活得安祥」的方法,同樣慰藉了許多孤獨、流浪的心靈。此外,他們還共同編寫了大量佛學叢書,如《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以悟道為線索,精選了中國歷史上490位禪宗大德開悟見性的因緣故事,是目前介紹禪僧悟道方面最集中、最系統的一部禪宗史專著。他們編寫的很多著作成為佛學院的經典教材。
明潔、明堯是生活禪的推行者,在佛學界已有著極大的影響和極高的威望,但是,和我們這些「俗人」一起,他們從來沒有半點大師的架子,沒有半點格格不入,更沒有半點故弄玄虛。相反,為了活躍氣氛,明潔常常主持做些小游戲,如:黃昏時分,當你走進一個有窗戶的房子,透過窗戶,可以看到落日、飛行的飛機、鳧鳧吹煙,在這三個景物中,你最先看到的是什麼?然後,她會根據各人不同的答案,對大家進行一點小小的心理分析。輕輕鬆鬆中,她完成了一個佈道者的工作。
說起《空谷幽蘭》,我很幸運得之較早。幾年前,在明潔、明堯現在大隱隱於市的北京「三省堂」,我跟明潔說起想寫本關於中國名牌大學畢業、有著高學歷的出家人的群體的書,明潔幫我推薦了幾個地方和人物,然後又跟我說,有個叫赤松的美國人寫了本相似的書,可以先看看。這書就是《空谷幽蘭》,是2001年出版的明潔翻譯的簡譯本。她家裡也只有一本了,而且是她自己的保存本,但是怕我在書店買不到,她還是從書架上把書拿給我了。當我回家後打開書閱讀,看到明潔用的一個佛像小書簽還夾在上面,真的好感動!而在去年這個季節,又很欣喜地收到她寄來的新的《空谷幽蘭》全譯本及她的新著《花落無聲》。在接到散發著油墨香的新書後,我給她發了個信息,說那是我近一年來最幸福、最愉悅的時候。人生很神奇,回想起很多同學,經過一番拼搏,很多大有所成,如鳳凰衛視的竇文濤等等,我為他們非常高興,為他們感到自豪,但我同時也為明潔、明堯而深感喜悅,因為,如果說竇文濤這些同學是燈火閃爍的高樓、創造著一個時代的燦爛和輝煌的話,那麼,明潔、明堯則是這些高樓中間的空隙,這個空隙,能給人以天空。說到這里,想起了明潔發過來的一首詩:秋山恬淡雲從容,歸鴻嘹嚦入遠空;七弦彈罷音猶在,更得蟾光入夢中。
多年來,明潔一直有個想法,就是要用最虔誠的方式,一步一叩首,朝拜中國的佛教名山普陀山和九華山。這是她心中的一個夢。這個夢對她意味著什麼呢?這樣一個神仙般的女子,當她真的獨自一人叩拜在朝聖的路上時,曲折蜿蜒中又將發生些什麼,她又將聽到來自何處的聲音,看到哪些奇異的景色呢?
喜歡《空谷幽蘭》這本書的人太多了,推薦它的人也越來越多。用「《空谷幽蘭》、書」網路一下,有文章308000篇;搜索「空谷幽蘭」,有751000篇。
正如這本書的副題「尋找當代中國隱士」,《空谷幽蘭》是一本關於中國「尋隱之旅」的書。中國當代還有隱士嗎?如果有,他們身居何處?他們是哪些人?他們又為何而遠離塵世,遁跡山林?美國人比爾•波特(赤松居士),通過執著、艱苦的親身尋訪,讓我們看到,原來隱士並沒有絕跡,他們就像中國歷史上那些願意在山裡度過一生的隱者一樣,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墾荒,很少說話。他們多數僅僅因為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選擇隱居:夢、人生閱歷或者家庭的影響都讓他們獨自來到偏僻甚至深遠的地方生活、參禪。比爾用簡潔而優美的白描式文字為我們記錄了當代隱者們的精神圖畫,讓在紅塵當中打滾的我們飽餐煙霞,提醒我們對精神與生活中另一面的關注,提醒我們對長久從視野中消失乃至日漸被現代工商文明吞噬的山林的觀照。這毫無疑問是件很可貴的事情,因為它太稀有了。
《空谷幽蘭》一出版就風靡歐美,一譯成中文就香醉了與之有緣的華夏眾生。蘭花為什麼這樣香?三重因素、也可以說是三個層面的隱士,使得《空谷幽蘭》幽香飄拂。第一,是書中直接描寫的對象,即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所要結識的中國當代隱士;第二,是本書的作者比爾,這個正宗的美國人在尋找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個虔誠的信徒對「道」的不懈追求和一個嚮往中國文化的外國知識分子力求以一己之力向世人傳達一種文化之道的赤誠之心,同樣給了我們內心深處猛然一震;第三,是大家能隱隱感覺到存在,卻是躲藏在無形之處淺淺看著我們的一個倩影,這就是《空谷幽蘭》的譯者。在眾多評論中,我只看到有一段文字提及《空谷幽蘭》的譯者,這篇文章說:「為本書增色的是,譯者明潔先生不僅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有如同隱者一樣純凈、安寧的心靈,更有清風仙露一般清新、優美的文字」。評價准確極了!而且,我要更直接地說,譯者明潔本身,正是中國當代一個有著傳奇經歷、才華出眾的隱者,世之少見。
明潔原名董曉鸝,大連人,1993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德語系,畢業後在大學任教。1994年,明潔到河北柏林禪寺參加禪夏令營活動,在明潔從北南下的同時,還有一個從南面武漢北上而來的大學教師黃總舜,他是武漢大學一位著名的美學教授的碩士研究生。這次夏令營活動中,他們僅有過目光的一次交往,但神奇的是,第二年時令相似的一天,他們雙雙獨自一人,一個從南,一個從北,竟然再次出現在柏林禪寺。神奇的相遇,他們走到一起了,在這里,他們作出了一個讓世人大為驚詫的決定:辭職來到河北修行。此後,董曉鸝改名明潔,黃總舜改名明堯,兩人焚香素食,在河北虔心苦修十年。
同學相別近十年後,我到河北專程去看望明堯,在那裡,第一次見到明潔,不像蘇格拉底研究美、欣賞美、執著追求美而自身卻是金魚眼、高顴骨,明潔儼然是從畫中蓮花上走下來的觀音菩薩,美麗、沉靜、親切、高貴、悲憫、纖塵不染,淺淺淡淡中渙發出一種神秘和能量。這種印象是所有見到明潔的人共有認識。這也往往讓人想不通,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為什麼要「出家」呢?
明潔學習的是德文,但是她的文學功底非常深厚,她的文字清新、流暢、細膩、優美。近年來,除《空谷幽蘭》外,她還和「同修」明堯一起共同翻譯了《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佛之心法》《正念的奇跡》、《生命的轉化與療救》、《步入解脫》、《切穿妄想的金剛石》、《呼吸!你活著》等。他們翻譯的法國一行禪師的《與生命相約》、《活得安詳》,在詩意、輕松的闡述中,告訴了人們生命的美好與庄嚴,告訴了人們應該怎樣對待生命與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除了理性的闡述外,還有一些易學易做、行之有效的「活得安祥」的方法,同樣慰藉了許多孤獨、流浪的心靈。此外,他們還共同編寫了大量佛學叢書,如《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以悟道為線索,精選了中國歷史上490位禪宗大德開悟見性的因緣故事,是目前介紹禪僧悟道方面最集中、最系統的一部禪宗史專著。他們編寫的很多著作成為佛學院的經典教材。
明潔、明堯是生活禪的推行者,在佛學界已有著極大的影響和極高的威望,但是,和我們這些「俗人」一起,他們從來沒有半點大師的架子,沒有半點格格不入,更沒有半點故弄玄虛。相反,為了活躍氣氛,明潔常常主持做些小游戲,如:黃昏時分,當你走進一個有窗戶的房子,透過窗戶,可以看到落日、飛行的飛機、鳧鳧吹煙,在這三個景物中,你最先看到的是什麼?然後,她會根據各人不同的答案,對大家進行一點小小的心理分析。輕輕鬆鬆中,她完成了一個佈道者的工作。
說起《空谷幽蘭》,我很幸運得之較早。幾年前,在明潔、明堯現在大隱隱於市的北京「三省堂」,我跟明潔說起想寫本關於中國名牌大學畢業、有著高學歷的出家人的群體的書,明潔幫我推薦了幾個地方和人物,然後又跟我說,有個叫赤松的美國人寫了本相似的書,可以先看看。這書就是《空谷幽蘭》,是2001年出版的明潔翻譯的簡譯本。她家裡也只有一本了,而且是她自己的保存本,但是怕我在書店買不到,她還是從書架上把書拿給我了。當我回家後打開書閱讀,看到明潔用的一個佛像小書簽還夾在上面,真的好感動!而在去年這個季節,又很欣喜地收到她寄來的新的《空谷幽蘭》全譯本及她的新著《花落無聲》。在接到散發著油墨香的新書後,我給她發了個信息,說那是我近一年來最幸福、最愉悅的時候。人生很神奇,回想起很多同學,經過一番拼搏,很多大有所成,如鳳凰衛視的竇文濤等等,我為他們非常高興,為他們感到自豪,但我同時也為明潔、明堯而深感喜悅,因為,如果說竇文濤這些同學是燈火閃爍的高樓、創造著一個時代的燦爛和輝煌的話,那麼,明潔、明堯則是這些高樓中間的空隙,這個空隙,能給人以天空。說到這里,想起了明潔發過來的一首詩:秋山恬淡雲從容,歸鴻嘹嚦入遠空;七弦彈罷音猶在,更得蟾光入夢中。
多年來,明潔一直有個想法,就是要用最虔誠的方式,一步一叩首,朝拜中國的佛教名山普陀山和九華山。這是她心中的一個夢。這個夢對她意味著什麼呢?這樣一個神仙般的女子,當她真的獨自一人叩拜在朝聖的路上時,曲折蜿蜒中又將發生些什麼,她又將聽到來自何處的聲音,看到哪些奇異的景色呢?
Ⅳ 西蘭花的典故
1.西蘭花中的營養成分,不僅含量高,而且十分全面,主要包括蛋內白質、碳水化合物、容脂肪、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等。據分析,每100克新鮮西蘭花的花球中,含蛋白質3.6克,是菜花的3倍、番茄的4倍。此外,維生素A含量比白菜高100多倍,西蘭花中礦物質成也很全面,鈣、磷、鐵、鉀、鋅、錳等含量都很豐富,與同屬於十字花科的白菜花相當。2.西蘭花的平均營養價值及防病作用名列第一。每100克烹制後的西蘭花中,水分佔90.6%,含蛋白質2.9克、碳水化合物5.1克,能提供117.2千焦的熱量。烹制後的西蘭花含有維生素C、鉀、葉酸、維生素A、鎂、泛酸、鐵和磷。
Ⅵ 音樂 蘭花花 的故事背景
蘭花花原名叫做姬延玲,延安縣臨鎮人。從小心靈手巧,長得俊美可愛。與當地一男子相好,偷吃禁果。1936年紅軍解放了臨鎮,該男子應征入伍打仗去了。蘭花花的父母強把她嫁與某老惡棍。該惡棍不久橫禍而死,父母遂把她嫁給一個麻臉的富人。蘭花花日遭虐待,終於在1942年病故。5 應當說,蘭花花的事跡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現世悲劇,它揭示了舊社會下層女子 6 悲慘的人生命運,反映了舊禮教戕害人性、阻撓人的自由情感生活的現實。在那個時代,像這樣的事件經常發生。但人們追求自由、力謀幸福的心智尚存,則不免要付之於實際的行動,試圖去沖破樊籬,實現超越。這種實際的行動往往是自發的、盲目的、魯莽的,不免要走偏,釀成悲劇。(關於這方面的現象及理解,我在後面還將論及。) 蘭花花的悲劇從她一生下來就開始演繹了。7 「青線線那個蘭線線,蘭個英英采」。這句歌詞包含了十分濃厚的民俗意義。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小農經濟社會,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正是在這種物質生活中孕育了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也許存在偶然的因素,迎接蘭花花的確實是綱常制下的女賤現實,註定了她悲慘的命運。請容許我這樣設想:蘭花花是她媽在紡線織布的時候生的。這個孩子對生境的第一印象既是,長長的棉線,上下拉扯;黑黑的梭子,左右恍惚;人生的編織從此開始。 蘭花花倒是生下來了,除了不得不推卸的文化國度造就了她的悲劇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過錯是,她「實實的愛死人」。有人會問:「漂亮也有錯嗎?」有,確實可能有。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文化氛圍中,人性的任何方面都是可以判罪的。蘭花花的人生軌跡即實踐於這樣的「原罪」。 隨著年歲的增大,蘭花花可以參加生產勞動了,起興物也由家裡轉到了田間。「玉穀子那個田苗子,數上高梁高」。勞動的性質之一是標志主體具備社會接受的素質。這里暗含的意思是,蘭花花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善於勞作,絕對是一個好的「家庭把式」。這在以勞動為美的意識形態看來,簡直是尤物了。8 所以社會對蘭花花的評價為: 「一十三省的女兒呦,數上蘭花花好。」 這樣好的人才,自然是社會的稀罕「物件」, 9 也就不能奇怪媒人的過度性興奮了。婚事的安排是如此的緊湊,大概有文學構設的參與。這個姑且不管。我想關注的是,在諸多民俗意義上的婚事儀式所體現的價值認同和制度張力。在這里,我要重點說說媒人。 中國傳統有一種說法,社會上有六種女人碰不得,所謂「三姑六婆」是也。她們口尖舌長,說三道四,走街竄巷,搬弄是非,坑蒙拐騙,遺禍社會。媒人(一般指媒婆,事實上也是)就是這樣類型的人。 10 我同樣要強調,「三姑六婆」作為信息的傳遞者,所做的大量的無微不至的社會溝通工作。11 享有信息是人類的共性,人類創造歷史的活動就可以粗略地視作從事信息的事業,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可惜在不短的時期里,男子享有的社交權益太多,女子享有的不足,恰恰為中國的「三姑六婆」的產生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契機。值得我們現代人悲哀的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出現的這些現象,反倒表現了一種制度性的社會扭曲。12 而且,由於媒婆的歷史性活動,竟至於產生格式化的媒俗,以及「明媒正娶」一類的詞彙,這是不容忽視的價值民俗力量。 歌詞中有這樣一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進了周家門。」如果我們沒有故事背景的交代,印象是不深刻的。實際上,其背後隱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單從信天游本身來說,很大數量的曲目都包含於這一內容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民歌就是情歌,這已幾乎成為共識(當然如果僅是這樣處理的話,也太過魯莽)。信天游也是這樣。絕大多數的情歌都要反映未婚男女的純情(注釋中提到的「猥褻歌」可叫做已婚男女的「濁情歌」),人類非理智中性升華的大多數就貯藏在這些「真流露」的純情男女身上。我同樣可以想像,在曠遠遼峻的山間地頭,蘭花花和她的「情哥哥」在勞作中凝結於田苗子的情感游絲,薈萃於土豆疙瘩的純然靈犀,以及高粱穗頭的心靈契合。 13 另外需要交代是,在蘭花花進「周家的門」之前,還有與情哥哥送別的一幕。歌詞交待的不清楚,但這樣的曲目簡直是數不勝數,而且大多是歷史濃縮的精華產物。中國人感情的細膩是舉世聞名的,離愁別緒是最典型的表現方式。14 最具有代表性的反映這一主題的信天游應當是《走西口》。在這首九曲悲腸、攝人肺腑的信天游中,幾乎包含了所有傳統中國人的陰陽相濟和「陌生化」心理。從這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國特有的審美「三棱鏡」,以及置於太陽底下的七彩光芒。15 「蘭花花那個下轎來,東張西又照」。陌生的人,陌生的物,蘭花花的人生航程將最終在這里拋下鐵錨。「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哩」!那種新婚的焦慮、害羞、渴躁不安,是難以言表但可以想見的。在這種雜碎的心態下,有一重情感是最最放不下的,那就是她的情哥哥。「照見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墳。」這是最現實的打擊。那種戀情失卻、人物兩非、欲舍不能、悔恨交加的心情在一剎那間變作為宇宙間最惡毒的詛咒:「你要死來,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來,後晌我蘭花花走。」 16 後兩句可以是實寫,寫蘭花花借口回娘家,私奔到情哥哥家裡,痛訴心跡,言呈心志,告以決心;也可以理解作虛寫,即蘭花花幻想作自己攜帶食物去會情哥哥,以敘幽情。事實上,我們知道,她的情哥哥已經當兵去了,理解作虛寫更切合實際。 17 我這里想重點提及的,是那種男女之情所激發的強大的勇氣。不論蘭花花是僅有這樣的意識,還是已經化作了一種實際的行動,都可以表明禮教在「性情的真表露」面前所暴露的致命弱點。18 這種現象在中國是最為典型的,理由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十分成熟的禮教制和自由人性之間張力的時時缺失。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蘭花花去找她的情哥哥,本質上是一種「違禁行為」。如果她把這種行為持續下去的話,不外乎又將產生一首「打伙計」的「猥褻歌」。撇開價值因素不提,單是如此方式的「性情真表露」(或曰「自由追求」),算不得長久之計,為己也不心安,終是悲劇的結局。最理想的方案是提出婚姻自由的革命綱領,並矢志不移地追求之,篤行之。這在當時的歷史力量儲備中,已經具備了相當成熟的條件,並在事實上也終於匯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的洪流中。 我們知道,蘭花花的情人入伍打仗去了,這本身就給我們一個信號,中國婦女的命運從此將揭開一頁新的篇章。回過頭來再看《蘭花花》,恰值於歷史大變動的轉折點上。蘭花花的死,代表了舊事物的終結,預告了新事物的創生。可以說,《蘭花花》是中國歷史上禮教婚姻婦女的最後一幕悲劇,其存在價值正在於此。
Ⅶ 蘭花草這首歌里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回一日看三答回,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
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蘭花草》的詞,是北大胡適校長寫的,是新文化運動旗手之一的胡適晚年所作的一首題名為《希望》的詩。
淺面理解:從采蘭、種蘭、養護的過程中,看出作者對蘭花的摯愛、對蘭花開放時的嚮往。蘭草花」的歌詞,溢表著胡適先生銘心刻骨的鄉土之情。可以看出那是胡校長是第一次種蘭。
深入理解:來到北大讀書的學生都是胡校長采來的蘭花。胡校長想用自己的無微不至將學生培養成才(夙願),釋放學生的才華(滿庭花簇簇),為學校為祖國增光(添得許多香)。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表達他的急切心情,但是其中更深層次的意思,由於不是很了解當時的歷史狀況,所以不好表述。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搖籃,也是一座革命的搖籃,「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可能是表達當時形勢緊張(秋天),「蘭花」還須好好保護。
很多寫的不對的對方,還請給位老師多多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