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有沒有關於老虎的歷史故事 簡單一點50字左右。
莫克是一隻好奇心很強的老虎,他經常會對著天上的星星發呆,他想知道星星干嗎老呆在天上不掉下來。莫克的爸爸曾經惋惜地說:「莫克投錯了胎。要是他投個人胎,保準是科學家。」這兩年,莫克家鄉所在的山區被人類開辟為旅遊風景區,來風景區玩的遊人絡繹不絕。
最近幾天,莫克發現了一件新鮮事。一天上午,莫克借著草叢的掩護悄悄來到一個旅遊點,他驚奇地看見一群人圍著一隻老虎照像。
「這老虎像真的一樣!」一位遊客靠在老虎身旁,一邊擺姿式一邊贊不絕口。
「原來是假老虎!」莫克恍然大悟,怪不得他從來沒見過這只老虎。
「排隊,排隊,別加塞兒!」維持秩序的人把不排隊照像的遊客從隊伍中拉出來。
等候和老虎照像的人越來越多,價錢也越提越高。倚在老虎身邊照3元,在老虎身上照5元。
看見這么多人喜歡同老虎照像,而且是花錢--莫克知道人最愛錢,莫克心裡美滋滋的。他為自己是一隻老虎感到榮幸。同時,莫克對人也產生了友好的感情。
第二天,照像的地方又玩出了新花樣兒,讓遊客穿上武松的衣服,照"武松打虎"的像片。盡管莫克不清楚武松是何許人也,反正他感覺到這武松同老虎有不解之緣。
「這老虎要是再凶點兒就好了。」一個穿著武松服裝的小夥子邊照邊遺憾。
「跟假老虎照像總不理想,我應該去幫幫他們,人家大老遠來的。」莫克心想。他決定第二天去給照像的遊客當模特兒。
◇ 二 ◇
當天夜裡,莫克偷偷把假老虎拖到草叢里藏起來。天亮之前,他站在了假老虎的位置上,一動不動。
遊人陸續來了。排隊。開票。排隊。照像。
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穿上了武松的衣服,手上還拎了一根棍子,他站在莫克身邊,擺好了姿式。
莫克不喜歡這姿式,那人掄起棍子,像是要打莫克。
「這虎頭要是能扭過來點兒就好了。」中年"武松"惋惜地說。
莫克把頭扭過來了。
開始大家沒反應過來,還有人喝采說:「真扭過來了!」可當大家看見莫克的眼睛眨巴了一下後,都慌了。
當中年"武松"確認他身邊是一隻真虎時,癱在地上--心肌梗塞。
莫克不明白這打虎英雄怎麼了,他走過去嗅嗅地上的"武松"。
人群炸鍋了:尖叫聲,哭鬧聲,奔跑聲,呼救聲。……開始莫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他確信人們是怕他時,莫克大惑不解了。
「他們不是喜歡老虎像真的一樣嗎?」莫克呆在原地,"莫非他們還是喜歡那隻假虎?」一群逃跑到草叢里的人發出了頻率更高的尖叫聲:「老虎!老虎!草叢里有老虎!」莫克回頭一看,草叢里是那隻假老虎,夜裡莫克把它藏在草叢里的。
「連假虎也怕了?」莫克百思不得其解。
轉眼間,旅遊區跑得杳無人影。
莫克覺得很掃興,他看看躺在地上的中年"武松",無可奈何地搖搖頭。接著他也離開了
充當模特的地方。
❷ 歷史名著中還有哪些與虎有關的故事
1、卞莊刺虎:卞莊子正要刺殺猛虎,旅館有個童僕阻止他,說:「兩只虎正在吃牛,等他們吃出滋味來的時候一定會爭奪,一爭奪就會打起來,一打起來,那麼大的就會受傷,小的就會死亡,追逐受傷的老虎而刺殺它,這一來必然獲得刺殺雙虎的名聲。」卞莊子認為他說得對,站在旁邊等待它們。不久,兩只老虎果然打了起來。結果大的受了傷,小的死了,莊子追趕上受傷的老虎而殺死了它,這一來果然獲得了殺死雙虎的功勞。
2、田開疆打虎
田開疆,齊國勇士,身長一丈五尺。其人生得面如噀血,目若朗星,雕嘴魚腮,板牙無縫。比時曾隨景公獵於桐山,忽然於西山之中,趕起一隻猛虎來。其虎奔走,徑撲景公之馬,馬見虎來,驚倒景公在地。田開疆在側,不用刀槍,雙拳直取猛虎。左手揪住項毛,右手揮拳而打,用腳望面門上踢,一頓打死那隻猛虎,救了景公。
3、馮婦打虎
有個成語是再做馮婦;出處 《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翻譯成白話意思是:「晉國有位叫馮婦的人,能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為民除害。後來被提拔做了士人。一次,他與一班人經過一個山上,看到許多人正追逐一隻老虎。老虎背靠山崖,面對著人,沒有一個人敢上去碰一碰。忽然有人看見馮婦,大家迎上去請他打虎。馮婦二話沒說,捲起袖子,跳下了車,立即朝老虎撲去。老百姓看了,一起叫好,而車上的那些士人則嘲笑他不該混雜於百姓之間干這有失身份的事。」
4、周處殺虎
周處除三害,頭一害便是老虎。具體打虎情節早期說是周處用弓箭射殺的,後來演變成周處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還有的說的更詳細更驚險的:周處飛起一腳踢在老虎肚子上,將老虎踢的肚破腸斷而死。
5、楊香扼虎
楊香,晉朝人。據說是女滴。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6、.雄闊海
《說唐演義》中隋唐第4條好漢,曾4拳打死2虎。
7、薛仁貴打虎
小說《薛仁貴征東》中,薛仁貴二次投軍被張士貴趕出,路遇程咬金被虎追趕,薛仁貴打瞎老虎眼睛,放走老虎救下程咬金。
8、李存孝打虎
五代時第一勇將,曾在飛虎山打虎,從此出世被李克用收為第十三太保。
9、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我在此不再多說了。
10、李逵殺四虎
李逵下山接老母上樑山,李母被老虎吃掉。李逵為報仇,怒殺四虎。
11、解氏兄弟獵虎
登州城外鬧老虎,登州知府讓解氏兄弟捉虎。解氏兄弟在山上埋下了窩弓,射中一隻老虎,這本是一個普通的獵人獵虎事件。不料那老虎卻滾進了毛太公家後花園。兄弟倆去取虎,反被毛太公的兒子毛仲義叫差人綁了,下到死囚牢里。管牢房的樂和告訴顧大嫂、孫新,因此引出眾好漢打登州劫牢反獄,投奔梁山裡應外合三打祝家莊。
12、關鈴岳雲拋虎
在《說岳全傳》中,岳雲牛頭山尋父的路上遇上關鈴打死猛虎,岳雲戲耍關鈴謊稱老虎是他家養的,要關鈴賠。關鈴將死虎從山上拋下,岳雲又從山下拋回去。
《西遊記》中劉伯欽鋼叉殺虎,孫悟空棒打猛虎,孫悟空還打死一些虎妖這些都是神話就不說了,
❸ 和虎有關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關於虎的歷史故事
1、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詞·紅苗》詩:「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註:紅苗惟銅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絲,女紅以此為務。擊銅鼓以鼓舞,名曰調鼓。每歲五月寅日,夫婦別寢,不敢相語,以為犯有虎傷。)寅為虎,誰敢違背避寅習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會傷害他們。 是一些地方民間流傳的避寅習俗。
白虎神是中國古代道教的守護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於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稱。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時,掌壇師要用殺豬民將自己的頭砍出血來,滴在紙錢上後,懸掛焚燒。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風病時,往往認為是白虎所致必須請巫師驅趕「白虎」。驅趕時,要在戶外放一把椅子,綁上帶枝葉的竹子,上捆一隻白公雞,由巫師在室內施法,如果公雞啼叫,白虎就算趕跑了。
陝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隻,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願孩子長大後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山西各地則流行送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每逢小孩過生日,當舅舅的要送外甥一隻或一對老虎枕頭,既可當枕頭,又可當玩具,還表示祝福。
陝西華縣一帶流行「掛老虎饃」的婚姻風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對老虎饃,用紅繩拴在一豐收,新娘一到,便將老虎饃掛在她頸上,進門後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兩人同約會。值得一提的是,此饃還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饃的頭上有一個「王」字,表示男子要當家為王;母老虎饃的額中有一對飛鳥,表示妻隨夫飛。每個老虎脖子前還有一隻小老虎,表示祝願新人早生貴子。
2、 虎撐
在古時候,一些中國醫生到處採集並實驗各種葯物的功效,他們通常會手拿一個鈴鐺,鈴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銅環,人們稱之為"虎撐"或"虎銜"。這是他們的護身符。
傳說葯王孫司邈在去山中采葯的路上突然被一隻老虎攔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葯王隨身帶著一條用來挑草葯的長扁擔,但要用這條笨拙的扁擔對付老虎這又談何容易。他一無所措,只是恐懼地盯著老虎。奇怪的是這只老虎並沒有向他撲來,正相反,它張大著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種憂傷的眼神注視著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麼,並不停地輕輕擺動著腦袋。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驚了,他緩緩地接近眼前這頭龐然大物,他看見一塊碩大的動物骨頭深深地扎入了這頭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葯王想要幫它,替它去除這塊骨頭,但他擔心的是,眼前這頭動物要是因為疼痛而突然閉嘴的話,他的胳膊一定會被咬斷,正在這時他想起他扁擔上的一個銅環,他取下銅環並將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將那大口撐開,這樣他就不必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了。他將手從銅環中央穿過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頭並麻利地在傷口抹上葯膏。當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銅環後,老虎不住地點頭,似乎是在答謝這位仁慈的醫生。從那以後,銅環被改造成一個手搖鈴,成為采葯的標志,所有的醫生出門采葯時都會帶上它,用於顯示他們都是葯王的弟子,只有葯王能夠為老虎看病並且不會受到它們的攻擊。
3、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4、 虎符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制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quot;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現的虎符,據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徵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兵對象和范圍,製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後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郭沫若先生曾經選取這一題材創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
5、虎頭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國的鄉村裡仍然能夠看到小孩子們穿著虎頭鞋。虎頭鞋整個都是用布料製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頭的形狀。在中國,虎頭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在這歷史的背後,蘊藏著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揚州這座著名的古城內,住著一個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樂意幫助別人。不久,村裡來了一位年邁的旅行者,她對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贊賞。臨走時,她將一幅古畫送給了大羊,畫中是一個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針線縫一雙虎頭鞋,船夫非常喜歡這幅畫,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將畫掛在了他床頭的牆上。
一天晚上,畫中的姑娘突然從畫中走了出來,與大羊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打那後,他們每晚都見面。一年以後,他們生了一個男孩,他為倆口子帶來了更多的歡樂。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村長耳聞了大羊家中有奇畫的事後,蠻橫地將這充滿神奇的圖畫搶走了。大羊對惡毒的村長恨之入骨,然而卻無能為力。貪婪的村長像大羊那樣將畫掛在了床頭的牆上,每天都期待著畫中女子能夠下來,令他失望的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大羊的孩子長大了,他總是不停地呼喚著自己的母親,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騙他說他的母親已經去了遙遠的西方不能回來了。大羊的話語絲毫無濟於事,那孩子堅持要尋找他的母親,最後,他踏上尋找母親的旅程。他夜以繼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終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親正同許多仙女在一個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麼到那麼遠來找媽媽了?quot;母親正說著,兩滴晶瑩的眼淚流下滴在孩子面頰上。"媽媽,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著我為你縫的虎頭鞋走進村長的卧室時,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團聚。孩子,閉上你的眼睛,讓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陣旋風之後,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到家了,他告訴村長說他可以將畫中的婦子召喚下來。貪婪的村長,急不可耐地將這孩子帶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親,就大聲地對著畫召喚道:"媽媽,我們走。"話音剛落,畫中女子應聲下地,摟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貪婪的村長已經擋住了去路。他蠻橫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絕之後,村長憤怒地像母子倆撲過來。那孩子勇敢地沖上去與他搏鬥。正當這時,那雙虎頭鞋從男孩的腳上松脫下來,立刻變為一隻斑斕猛虎,只見它迅速地撲向那邪惡的村長。村長的呼救聲與猛虎的吼聲響徹整個村莊……虎頭鞋拯救了母子倆和他們的家庭。從那以後,人們開始為他們的孩子製作虎頭鞋,期望它能夠保佑孩子與家庭的安全。
❹ 關於老虎的傳說故事
1、農夫和老虎的故事
一天,農夫在自己家裡打死了一頭兇殘的老虎,發現還有一個可愛的小老虎,小老虎一直被其他老虎們欺負,農夫為了保護自己家裡的小老虎,建起鐵籠子保護他,籠子里有各種吃的,籠子外的老虎很肥,但也想吃籠子里的食物,農夫為了保護老虎和外面的老虎對峙著,籠子里的老虎一天天長大。
終於有一天,籠子里的老虎嫌肉太少,自己和籠外的老虎一樣肥,說要出去幫助農夫,農夫想,我養了你,保護你不會被欺負,你應該念我的好吧,於是放開了籠里的老虎。
開始籠里的老虎勇斗籠外的老虎,不弱與籠外的老虎,斗著斗著,忽然感覺,憑什麼我們老虎要斗,我們是同類啊,加上籠外的老虎告訴籠里的,我們這里是吃人肉的,人是我們養的食物,你看,就你一個另類,
真是怪胎。籠里的老虎忽然發現四周真的是這樣,然後看著農夫越來越不順眼,於是和籠外的老虎們做了一個交易,籠里籠外的肉大家一起吃。一天,他像貓兒一樣給農夫撒嬌,農夫微笑著撫摸著他,忽然,籠外的老虎來了,農夫護著籠里的老虎,卻不知那這貓兒張開血盆大嘴咬向農夫。
2、狐假虎威
一隻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現了一隻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後,前景一定不妙,於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狸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狐狸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於是就讓狐狸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後,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轉了一圈之後,狐狸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並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謊言。狐狸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於那些像狐狸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3、吃陽光的老虎
有一座山裡面住著許多小動物,可是山裡樹木稀少,強烈的陽光讓大家都很討厭。白天,幼小的猴寶寶被太陽曬得渾身發熱,哭了起來,他邊哭邊說:「媽媽好熱呀!我熱……」
熊寶寶被大太陽曬得可黑了,陽光一天比一天強烈,熊寶寶也「嗚——」地哭起來了。刺蝟寶寶吵著、鬧著要搬家。
大家都不喜歡強烈的陽光,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一天,山裡來了一隻怪老虎,說他怪呢,因為他什麼都不吃,只吃陽光。
老虎站在森林中心,把所有的陽光給吃了,可動物們家裡還有陽光。老虎來到猴子家,一瞬間,強烈的陽光無影無蹤了。老虎又來到小熊家,也吸走了所有陽光。
現在小動物們的家裡的陽光被一「掃」而光。
4、老虎拔牙
有一隻老虎住在森林裡,它已經很老了,不能捉小動物了,於是它就對森林裡的小動物們說:「我老了抓不動你們了,所以你們每天送來給我吃吧。如果哪一天我沒吃到一隻小動物,你們可知道後果的喲。」
第一天,跑得最快的駿馬無奈地去老虎家報到了;第二天,連辦法最多的狐狸也去了;第三天,山羊也沒逃過。小動物們說:「這可怎麼辦啊?這可怎麼辦啊?」有個小動物說:「去找聰明小猴吧!」小動物們到了小猴家,跟小猴一說。小猴想了想說:「你們先回去吧!我想想辦法。」
第四天,小猴到了老虎家說:「大王你看我給你帶什麼來了。」老虎說:「這不是糖果嗎?」小猴說:「大王,你每天吃糖果就可以不用再吃森林裡的小動物了。」老虎覺得有道理,點了點頭。過了幾個星期,老虎痛得躺在地上哇哇直叫。
小猴來了,老虎問小猴:「為什麼這么痛啊?」小猴說:「大王你讓我看一看你的牙齒就知道了。」老虎張開嘴給小猴看了看。小猴說:「大王,你長了蛀牙,要拔掉。」老虎點了點頭。於是,小猴就把老虎所有的牙都拔光了。
從此以後,小動物們就再也不怕老虎了。
5、老虎和小貓
在一片森林裡,住著一隻老虎和一隻小貓,老虎住在山頂,小貓住在山腳。山上的小溪往山下流,正好從小貓家門前流過。它們都過著寧靜而悠閑的生活。
有一天,老虎折了一隻紙船,放進小溪里。紙船漂呀漂,漂到了小貓家門口。小貓撈起紙船一看,樂壞了。紙船裡面放著一條小魚,紙船的小帆上寫著:祝你每天幸運!
小貓也想折一隻紙船送給老虎,可是,紙船怎樣才能漂到山頂上去呢?它想了想,有辦法了。小貓找來樹枝和紙,扎了一隻風箏。風箏乘著風飄呀飄,飄到了老虎家門口。老虎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系著個盒子,盒子裡面裝著一塊肉,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永遠快樂!
紙船和風箏讓老虎和小貓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倆為了一點兒小事吵了一架。從此,山頂上再也見不到飄盪的風箏,小溪里再也見不到漂浮的紙船了。小貓非常難過,但它還是堅持每天扎一隻風箏,卻不好意思把風箏放飛到山頂,只把風箏掛在樹枝上。
老虎也很難過,但它也還是堅持每天折一隻紙船,不過呀,卻把紙船放在了屋頂上。
傍晚,颳起了一陣陣大風,老虎家屋頂的紙船被風吹進了小溪里,掛在樹枝上的風箏也被風越吹越高。小貓和老虎又驚喜地看到了紙船和風箏,上面都寫著同一句話:對不起。這下,小貓和老虎都開心極了,老虎把所有紙船都放進了小溪里,小貓也放飛了所有的風箏。它們又成了最好的朋友。
❺ 關於虎的歷史故事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詞·紅苗》詩:「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註:紅苗惟銅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絲,女紅以此為務。擊銅鼓以鼓舞,名曰調鼓。每歲五月寅日,夫婦別寢,不敢相語,以為犯有虎傷。)寅為虎,誰敢違背避寅習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會傷害他們。 是一些地方民間流傳的避寅習俗。
白虎神是中國古代道教的守護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於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稱。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時,掌壇師要用殺豬民將自己的頭砍出血來,滴在紙錢上後,懸掛焚燒。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風病時,往往認為是白虎所致必須請巫師驅趕「白虎」。驅趕時,要在戶外放一把椅子,綁上帶枝葉的竹子,上捆一隻白公雞,由巫師在室內施法,如果公雞啼叫,白虎就算趕跑了。
陝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隻,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願孩子長大後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山西各地則流行送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每逢小孩過生日,當舅舅的要送外甥一隻或一對老虎枕頭,既可當枕頭,又可當玩具,還表示祝福。
陝西華縣一帶流行「掛老虎饃」的婚姻風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對老虎饃,用紅繩拴在一豐收,新娘一到,便將老虎饃掛在她頸上,進門後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兩人同約會。值得一提的是,此饃還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饃的頭上有一個「王」字,表示男子要當家為王;母老虎饃的額中有一對飛鳥,表示妻隨夫飛。每個老虎脖子前還有一隻小老虎,表示祝願新人早生貴子。
虎撐
在古時候,一些中國醫生到處採集並實驗各種葯物的功效,他們通常會手拿一個鈴鐺,鈴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銅環,人們稱之為"虎撐"或"虎銜"。這是他們的護身符。
傳說葯王孫司邈在去山中采葯的路上突然被一隻老虎攔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葯王隨身帶著一條用來挑草葯的長扁擔,但要用這條笨拙的扁擔對付老虎這又談何容易。他一無所措,只是恐懼地盯著老虎。奇怪的是這只老虎並沒有向他撲來,正相反,它張大著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種憂傷的眼神注視著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麼,並不停地輕輕擺動著腦袋。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驚了,他緩緩地接近眼前這頭龐然大物,他看見一塊碩大的動物骨頭深深地扎入了這頭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葯王想要幫它,替它去除這塊骨頭,但他擔心的是,眼前這頭動物要是因為疼痛而突然閉嘴的話,他的胳膊一定會被咬斷,正在這時他想起他扁擔上的一個銅環,他取下銅環並將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將那大口撐開,這樣他就不必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了。他將手從銅環中央穿過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頭並麻利地在傷口抹上葯膏。當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銅環後,老虎不住地點頭,似乎是在答謝這位仁慈的醫生。從那以後,銅環被改造成一個手搖鈴,成為采葯的標志,所有的醫生出門采葯時都會帶上它,用於顯示他們都是葯王的弟子,只有葯王能夠為老虎看病並且不會受到它們的攻擊。
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虎符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制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quot;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現的虎符,據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徵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兵對象和范圍,製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後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郭沫若先生曾經選取這一題材創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
虎頭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國的鄉村裡仍然能夠看到小孩子們穿著虎頭鞋。虎頭鞋整個都是用布料製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頭的形狀。在中國,虎頭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在這歷史的背後,蘊藏著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揚州這座著名的古城內,住著一個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樂意幫助別人。不久,村裡來了一位年邁的旅行者,她對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贊賞。臨走時,她將一幅古畫送給了大羊,畫中是一個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針線縫一雙虎頭鞋,船夫非常喜歡這幅畫,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將畫掛在了他床頭的牆上。
一天晚上,畫中的姑娘突然從畫中走了出來,與大羊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打那後,他們每晚都見面。一年以後,他們生了一個男孩,他為倆口子帶來了更多的歡樂。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村長耳聞了大羊家中有奇畫的事後,蠻橫地將這充滿神奇的圖畫搶走了。大羊對惡毒的村長恨之入骨,然而卻無能為力。貪婪的村長像大羊那樣將畫掛在了床頭的牆上,每天都期待著畫中女子能夠下來,令他失望的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大羊的孩子長大了,他總是不停地呼喚著自己的母親,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騙他說他的母親已經去了遙遠的西方不能回來了。大羊的話語絲毫無濟於事,那孩子堅持要尋找他的母親,最後,他踏上尋找母親的旅程。他夜以繼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終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親正同許多仙女在一個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麼到那麼遠來找媽媽了?quot;母親正說著,兩滴晶瑩的眼淚流下滴在孩子面頰上。"媽媽,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著我為你縫的虎頭鞋走進村長的卧室時,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團聚。孩子,閉上你的眼睛,讓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陣旋風之後,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到家了,他告訴村長說他可以將畫中的婦子召喚下來。貪婪的村長,急不可耐地將這孩子帶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親,就大聲地對著畫召喚道:"媽媽,我們走。"話音剛落,畫中女子應聲下地,摟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貪婪的村長已經擋住了去路。他蠻橫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絕之後,村長憤怒地像母子倆撲過來。那孩子勇敢地沖上去與他搏鬥。正當這時,那雙虎頭鞋從男孩的腳上松脫下來,立刻變為一隻斑斕猛虎,只見它迅速地撲向那邪惡的村長。村長的呼救聲與猛虎的吼聲響徹整個村莊……虎頭鞋拯救了母子倆和他們的家庭。從那以後,人們開始為他們的孩子製作虎頭鞋,期望它能夠保佑孩子與家庭的安全。
❻ 虎的歷史傳說
曾經有來個傳說老虎是貓的徒弟跟隨貓學自十八般武藝,結果自認為學成時忘本想把貓吃掉。誰知貓還留了一招沒教老虎,那就是爬樹,貓爬到了樹上,老虎眼看要到手的美食卻成了空,從此貓虎的量子就結打了,以致老虎聽到貓叫就想起因少學一招慾望落空而氣得渾身發抖!
❼ 西遊記里有關「虎」的一個故事
卻說那孫行者請三藏上馬,他在前邊,背著行李,赤條條,拐步而行。不多時,過了兩界山,忽然見一隻猛虎,咆哮剪尾而來,三藏在馬上驚心。行者在路旁歡喜道:「師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與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個針兒,迎著風,幌一幌,原來是個碗來粗細一條鐵棒。他拿在手中,笑道:「這寶貝,五百餘年不曾用著他,今日拿出來掙件衣服兒穿穿。」你看他拽開步,迎著猛虎,道聲:「業畜,那裡去!」那隻虎蹲著身,伏在塵埃,動也不敢動動。卻被他照頭一棒,就打的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珠玉塊,唬得那陳玄奘滾鞍落馬,咬指道聲:「天哪,天哪!劉太保前日打的斑斕虎,還與他鬥了半日。今日孫悟空不用爭持,把這虎一棒打得稀爛,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
行者拖將虎來道:「師父略坐一坐,等我脫下他的衣服來,穿了走路。」三藏道:「他那裡有甚衣服?」行者道:「師父莫管我,我自有處置。」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把牛耳尖刀,從那虎腹上挑開皮,往下一剝,剝下個囫圇皮來,剁去了爪甲,割下頭來,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提起來,量了一量道:「闊了些兒,一幅可作兩幅。」拿過刀來,又裁為兩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路旁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道:「師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針線,再縫不遲。」他把條鐵棒,捻一捻,依舊象個針兒,收在耳里,背著行李,請師父上馬。
❽ 與虎鎣相關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直到今年3月底,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網站出現了它的拍賣信息。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當時即表示,基本可以確認,這件文物屬於圓明園:「從目前我們能掌握的資料和信件來看,這件文物基本可以確定是圓明園的。目前我們看不到原件,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它百分之百是。但從現在來看,我還是很認可現有的信件和信件里對鎣的描述和來自圓明園的過程。鎣這種青銅器確實不多,應該是在個位數。」
4月11日,青銅虎鎣最終以41萬英鎊的價格在英國成交。而此前一天,中國國家文物局聲明強烈反對並譴責拍賣行為,表示將通過一切必要途徑開展流失文物追索。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昨天的青銅虎鎣入藏儀式上才透露,拍賣前已經嘗試了外交、商業、輿論等多種方式,推動青銅虎鎣返還工作出現積極轉機。4月28日,一封郵件改變了文物的歸屬。
劉玉珠介紹,4月底,青銅虎鎣境外買家表示願將文物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會同中國駐英國使館和國家博物館,穩妥有序地開展青銅虎鎣的鑒定接收等各項工作。
包括科技檢測在內的鑒定結果均顯示,青銅虎鎣符合西周晚期青銅器基本特徵。9月21日,中國駐英國使館舉行青銅虎鎣捐贈接收儀式;11月23日,青銅虎鎣安全抵達北京;12月11日,國家文物局將其劃撥中國國家博物館。
❾ 哪些歷史名著中有與虎有關的故事
三人成虎《戰國策》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只怕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但是誹謗龐蔥的人太多了,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了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戰國策》
戰國時期,韓國和魏國打了一年多還不分勝負,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國使者陳軫給秦惠王講卞莊子利用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道理,得到它們兩敗俱傷時一舉打死兩只老虎,勸秦惠王採取坐山觀虎鬥的計策,等待時機再消滅這兩國。
苛政猛於虎《禮記》
孔子路過泰山腳下,有一個婦人在墓前哭得很悲傷。孔子扶著車前的橫木聽婦人的哭聲,讓子路前去問那個婦人。子路問道:「您這樣哭,實在像連著有了幾件傷心事似的。」(婦人)就說:「沒錯,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後來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現在我的兒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殘暴的政令。」孔子說:「年輕人要記住這件事,苛刻殘暴的政令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啊!」
❿ 有哪些歷史名著中有與虎有關的故事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詞·紅苗》詩:「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註:紅苗惟銅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絲,女紅以此為務。擊銅鼓以鼓舞,名曰調鼓。每歲五月寅日,夫婦別寢,不敢相語,以為犯有虎傷。)寅為虎,誰敢違背避寅習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會傷害他們。 是一些地方民間流傳的避寅習俗。 白虎神是中國古代道教的守護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於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稱。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時,掌壇師要用殺豬民將自己的頭砍出血來,滴在紙錢上後,懸掛焚燒。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風病時,往往認為是白虎所致必須請巫師驅趕「白虎」。驅趕時,要在戶外放一把椅子,綁上帶枝葉的竹子,上捆一隻白公雞,由巫師在室內施法,如果公雞啼叫,白虎就算趕跑了。 陝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隻,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願孩子長大後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山西各地則流行送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每逢小孩過生日,當舅舅的要送外甥一隻或一對老虎枕頭,既可當枕頭,又可當玩具,還表示祝福。 陝西華縣一帶流行「掛老虎饃」的婚姻風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對老虎饃,用紅繩拴在一豐收,新娘一到,便將老虎饃掛在她頸上,進門後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兩人同約會。值得一提的是,此饃還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饃的頭上有一個「王」字,表示男子要當家為王;母老虎饃的額中有一對飛鳥,表示妻隨夫飛。每個老虎脖子前還有一隻小老虎,表示祝願新人早生貴子。 虎撐 在古時候,一些中國醫生到處採集並實驗各種葯物的功效,他們通常會手拿一個鈴鐺,鈴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銅環,人們稱之為"虎撐"或"虎銜"。這是他們的護身符。 傳說葯王孫司邈在去山中采葯的路上突然被一隻老虎攔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葯王隨身帶著一條用來挑草葯的長扁擔,但要用這條笨拙的扁擔對付老虎這又談何容易。他一無所措,只是恐懼地盯著老虎。奇怪的是這只老虎並沒有向他撲來,正相反,它張大著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種憂傷的眼神注視著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麼,並不停地輕輕擺動著腦袋。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驚了,他緩緩地接近眼前這頭龐然大物,他看見一塊碩大的動物骨頭深深地扎入了這頭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葯王想要幫它,替它去除這塊骨頭,但他擔心的是,眼前這頭動物要是因為疼痛而突然閉嘴的話,他的胳膊一定會被咬斷,正在這時他想起他扁擔上的一個銅環,他取下銅環並將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將那大口撐開,這樣他就不必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了。他將手從銅環中央穿過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頭並麻利地在傷口抹上葯膏。當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銅環後,老虎不住地點頭,似乎是在答謝這位仁慈的醫生。從那以後,銅環被改造成一個手搖鈴,成為采葯的標志,所有的醫生出門采葯時都會帶上它,用於顯示他們都是葯王的弟子,只有葯王能夠為老虎看病並且不會受到它們的攻擊。 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虎符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制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quot;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現的虎符,據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徵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兵對象和范圍,製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後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郭沫若先生曾經選取這一題材創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 虎頭鞋的故事 今天,在中國的鄉村裡仍然能夠看到小孩子們穿著虎頭鞋。虎頭鞋整個都是用布料製成的而鞋尖做成了虎頭的形狀。在中國,虎頭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在這歷史的背後,蘊藏著這樣一個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揚州這座著名的古城內,住著一個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樂意幫助別人。不久,村裡來了一位年邁的旅行者,她對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贊賞。臨走時,她將一幅古畫送給了大羊,畫中是一個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針線縫一雙虎頭鞋,船夫非常喜歡這幅畫,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將畫掛在了他床頭的牆上。 一天晚上,畫中的姑娘突然從畫中走了出來,與大羊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打那後,他們每晚都見面。一年以後,他們生了一個男孩,他為倆口子帶來了更多的歡樂。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村長耳聞了大羊家中有奇畫的事後,蠻橫地將這充滿神奇的圖畫搶走了。大羊對惡毒的村長恨之入骨,然而卻無能為力。貪婪的村長像大羊那樣將畫掛在了床頭的牆上,每天都期待著畫中女子能夠下來,令他失望的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大羊的孩子長大了,他總是不停地呼喚著自己的母親,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騙他說他的母親已經去了遙遠的西方不能回來了。大羊的話語絲毫無濟於事,那孩子堅持要尋找他的母親,最後,他踏上尋找母親的旅程。他夜以繼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終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親正同許多仙女在一個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麼到那麼遠來找媽媽了?quot;母親正說著,兩滴晶瑩的眼淚流下滴在孩子面頰上。"媽媽,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著我為你縫的虎頭鞋走進村長的卧室時,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團聚。孩子,閉上你的眼睛,讓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陣旋風之後,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到家了,他告訴村長說他可以將畫中的婦子召喚下來。貪婪的村長,急不可耐地將這孩子帶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親,就大聲地對著畫召喚道:"媽媽,我們走。"話音剛落,畫中女子應聲下地,摟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貪婪的村長已經擋住了去路。他蠻橫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絕之後,村長憤怒地像母子倆撲過來。那孩子勇敢地沖上去與他搏鬥。正當這時,那雙虎頭鞋從男孩的腳上松脫下來,立刻變為一隻斑斕猛虎,只見它迅速地撲向那邪惡的村長。村長的呼救聲與猛虎的吼聲響徹整個村莊……虎頭鞋拯救了母子倆和他們的家庭。從那以後,人們開始為他們的孩子製作虎頭鞋,期望它能夠保佑孩子與家庭的安全。 關於虎的寓言故事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隻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悠,突然發現了一隻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後,前景一定不妙,於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 老虎對狐狸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狐狸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於是就讓狐狸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後,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一圈之後,狐狸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並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謊言。狐狸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於那些像狐狸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武松打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興不多事,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岡克上,應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繼續往前走。 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李逵探母》京劇傳統劇目,本劇劇情:《水滸傳》故事:李逵探母後,負母返梁山途中,至沂嶺,母被虎食,李逵怒殺虎,醉後被裡正所擒。梁山好漢下山救出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