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散文里描寫歷史人物的段落
◆朱自清《背影》: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楊絳《老王》:有一天,我在家聽到射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麼高。也許他平時不那麼瘦,也不那麼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兩隻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裡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屍,骷髏上綳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
◆魯迅《藤野先生》:那坐在後面發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泥人張》:只見人家泥人張聽也沒聽,左手伸到桌子下邊,打鞋底摳下一塊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飲酒,眼睛也只瞅著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劉禿子還靈巧。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那些話在他手裡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隨後手一停,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櫃台結賬。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雖然背地裡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麼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裡一有些小風波,不知怎的我總疑心和這「切切察察」有些關系。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麼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
㈡ 摘抄關於兩篇歷史人物
你可以找初漢名將韓信胯下之辱的典故。正是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和忍常人不能忍,回而成為名垂千古的戰神。答春秋的孫武出生齊之大家,將門之後,卻游歷諸國查看古戰場,經年在外歷盡世事滄桑,終成千古人物,至今依然是我們心中傑出的軍事家。《孫子兵法》在幾千年後仍是不朽篇章銘刻在華夏。五戰入郢也成了軍事神話戰爭傳奇。
㈢ 描寫歷史人物有文採的片段
納蘭性德:抄
一名清瘦的襲有些羼弱的青年男子呆立於一株合歡樹下,持著略皺角卷書,身體有些微微顫抖。月色冰涼,夜合花開了雪白晶瑩的一樹,香氣在月色的醞釀下愈發濃烈,竟有酒的味道,叫人不知不覺沉湎。好一句「人生如之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道盡了古今聚散離合的滄桑,訴盡了多少人心底那無聲的吶喊。然多情的你,純真的你,俗殤的你,本就是脫俗的仙子,降生於這紅塵之世,雖只短短三十餘載,卻留世人亘古不變的清香留美,衣袂翩翩,似雨飛翔,潤物無聲,香魂彌漫,詩思唯美,動人心弦。望著那翩翩飄落瀅美的花瓣,都落下肩頭暖陽陽的挽留,遙望那白衣的背影緩緩踱步在那株花樹下,一瞬間傾其一世繁華,月色清澈似泉淼。
「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容。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絕唱至此,指停弦斷。駕鶴西哲,願君會音,從此不離!
㈣ 人物事例的摘抄
曹 操
曹操(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系,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任盪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誅殺殺宦官時,反被伏擊。而此時有西涼之狼稱號的董卓帶領大軍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劉協,是為獻帝。大部份大臣紛紛逃出洛陽。曹操亦逃至陳留,集結義兵,聲討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將推舉家世顯赫的袁紹為盟主,西討董卓。但因各將領心懷鬼胎,遂使義軍失敗。曹操在這戰役中,初次見到日後的死敵——劉備。
初平三年,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獻帝乘亂與一眾大臣逃出長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議,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後,曹操以獻帝名義東征西討。先後平定關東、關中一帶。而劉備亦曾成為其部下。接下來,曹操便要面對他的老朋友-袁紹。
當時袁紹盤據幽、冀、並、青四州,軍力雄厚,勇將如雲。雖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終與紹有一定距離。
建安五年,袁紹大軍南下,與曹兵會戰於官渡。最後曹操用降將許攸之計親率五千騎兵偷襲袁軍糧倉。袁兵見軍糧被燒而大亂,曹軍乘勢出擊。袁紹敗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會戰勝利後,曹操用數年時間穩定北方,和追擊袁氏余黨(紹兵敗後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同年,劉表死,次子劉琮繼立。面對曹操如狼似虎的大軍,劉琮決定出降。曹操輕易地接管荊州。可能因為荊州得來容易,曹操決定成勢東伐孫權。但權並非劉琮之流可比。
孫氏自孫策時已盤據江東,至今已人心歸順。加上長江天險,孫氏政權已有一個穩定基礎。當孫權收到曹操東來的消息後,曾召開多次軍事會議。會中主戰和主降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最後在周瑜和魯肅的分析下,孫權決定出戰。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孫權大軍在赤壁迎戰曹軍。周瑜用計火燒曹操軍艦,曹軍大敗。從此曹操無力大舉南征。如果說官渡會戰決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敗便是曹操只可稱雄北方的一戰。
此後,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邊境挑起戰火,但雙方均互有勝敗。同時劉備西定益州,自封漢中王。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連蓋世雄主曹操亦再無力改變這個事實。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歲。
翌年,操子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劉 備
劉備,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漢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稱帝。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稱他劉先主。後來杜甫作詩說: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孫 權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後。曾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孫策遇害,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後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即秦漢時的百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公元208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公元211年,移治於秣陵,次年改為建業(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蜀軍。公元229年,曹丕死,孫權即正式建立吳國,稱帝,都建業。公元252年病逝。
孫權是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備的英雄。他從兄長孫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時間內據有江東。其最大功績就是開發了東南地區,促進丁東南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
和曹操一樣,孫權也很重視農業的生產。大約在建安七、八年間,他就開始推行屯田。東吳的屯田分為軍屯、民屯兩種,採用軍中編制,設置典農校尉、典民都尉、屯田都尉等官職管理屯田事務。屯田兵且耕且戰,屯田戶只種田,免除役事。公元226年,孫權還採納陸遜的建議,擴大屯田面積,並將自己駕車的牛由八頭減為四頭,用於耕地。他還身為士卒先,親自耕田,「與眾均等其勞」,這些作為大大鼓勵了士農的情緒。
孫權還注意興修水利。他在建業開鑿東渠,寬五丈深八尺, 把玄武湖水傾瀉入秦淮河裡。他又在句容開鑿破崗瀆運河,通往雲陽(今江蘇丹徒)。這些水利工程,既便於內河航運,又可供灌溉農田。
為了長江水戰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孫權還大力發展造船業。他設置官員,監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船的規模也相當可觀。有了理想的江海交通工具以後,為了擴大勢力,東吳的對外聯系也擴大了范圍。公元230年,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土萬人,浮海求夷州、稟州。」吳軍達夷州(即今台灣島),開始書寫大陸與台灣島交往的歷史。孫權還進一步鞏固了對交州的統治,積極派人與海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諳國建立了友好關系。以後,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諸國,與印度建立了聯系。
同時,為恢復和發展生產,孫權還多次寬賦息調。奪取荊州後,他曾下令諸將,「盡除荊州民租稅」,並加強武備,崇尚節儉。公元226、231年都曾下詔,放寬催收農夫所欠租稅,不要再征租賦。
這些措施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東吳的綜合國力,在客觀上也有利於農民生活的穩定和逐步改善。
㈤ 摘抄歷史人物故事10則
1、蚩尤
蚩尤和誇父逃脫後,他們手下的81個小頭目中有21個被俘,其中有兩個俘虜,一個叫蠻角,另一個叫利石,試圖逃脫,但是沒有成功,被應龍抓住。
軒轅的部下一致認為要殺了蠻角、利石二人,但軒轅認為:大家不要搶奪別人,更不能隨便殺人。我們都應該以禮相待,和平共存,你搶我殺,對誰也沒有好處。所以決定將所有俘虜,一個不殺。
並命人把食物,分發給所有俘虜。又命蠻角和利石兩人負責把全部傷病俘虜帶回去。蚩尤和誇父見軒轅將被俘人員全部放了回來,大吃一驚。蠻角和利石一再對蚩尤講軒轅的仁義。蚩尤聽著就怒氣沖沖地一腳踢開蠻角,一斧砍死利石,蚩尤氣急敗壞。
其餘的被俘人員,一看心驚膽戰,暗暗流淚。蚩尤又命誇父把軒轅放回來的所有被俘人員,全部押解到冀州修築城池,不許他們和其他人接觸,更不許和親人見面。
蚩尤卻又說軒轅如何殘酷地殺害被俘人員,他要求部下牢記這筆「血債」,加緊練武,准備復仇。蚩尤卻又將蠻角的妻子霸佔,蠻角的妻子不認識蚩尤,又打了蚩尤。蚩尤氣急,將她殺害。想到這里,蠻角趁著天黑人靜,投奔了軒轅。
2、秦始皇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在湘山祠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河。秦始皇問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說:「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里。」秦始皇對這個湘君非常生氣,認為是在故意與他作對,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湘山也變成了紅色的禿山。
3、王莽
王莽掌權之初,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擁戴,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對。王莽進京時曾召請新都相孔休,想任命他為國師,被孔休杜門謝絕。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祿大夫龔勝,太中大夫邴漢等也請求乞骸骨,謝官歸里。
以後,在他專權期間,一面大封其親信,多達395人,一面將劉氏宗族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廢黜,其代漢野心逐漸暴露。因此,劉氏宗族及貴族官僚相繼起兵反抗是必然的。
居攝元年(公元6年),安眾侯劉崇率百餘人攻宛,因人少失敗。
居攝二年(公元7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打出 為國討賊,以安社稷 的旗號,起兵十餘萬,立嚴鄉侯劉信為天子,三輔二十三縣十餘萬人起而響應。
王莽聞訊後,連忙派關東甲卒前往鎮壓,鬧得首都周圍十分緊張,直到第二年二月,才將翟義等人的反抗鎮壓下去。
居攝三年(公元8年)九月,期門郎張充等六人密謀劫殺王莽,擁立楚王,事發後被誅殺。新朝建立後,反莽活動仍沒有停止。
4、武則天
當武則天還在幼年襁褓中時,袁天罡一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領出讓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說可以官至三品,只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還不算大貴。
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武順(後封韓國夫人)讓袁天罡相,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
最後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襁褓中的武則天大為震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可惜是個男子,若是女子,當為天下主!」
5、王羲之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出來的。
6、王羲之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7、吳道子
吳道子年幼家貧,外出謀生路經河北定州城外時,在「柏林寺」結緣一位老和尚,並拜其為師。
老和尚想畫一幅《江海奔騰圖》壁畫,但是怎麼都畫不好。於是,老和尚帶吳道子出遊觀察各地江河湖海,學習畫水。三年過去了,吳道子畫水很有長進。
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吳道子說:「師父,我願替您畫那幅《江海奔騰圖》。」老和尚見十五六歲的吳道子,竟說出這樣有志氣的話,當下就答應了。整整九個月,吳道子不出殿堂,精心構思壁畫。
直到深秋,吳道子才把這幅圖畫完,他對師父說:「師父,我已把《江海奔騰圖》畫出來了!請您去觀看。」老和尚聽後,病竟然全好了!老和尚站在殿門口,看著撲面而來的浪花仰天大笑,沖著吳道子說:「孩子,你畫的這幅《江海奔騰圖》成功啦!」
8、李白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於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會稽,於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暢游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跡,泛舟鏡湖,往來剡溪等處,當然也少不了在繁華都市會稽流連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
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遊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
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9、李商隱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經考證確認李商隱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但是沒有歷史文獻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為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系已經相當遙遠了。李商隱在詩歌和文章中數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這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治今陝西省富平縣西北)縣令。
曾祖李叔恆(一作叔洪),曾任安陽(今屬河南省)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省邢台市)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今屬河南省)縣令。
李商隱一門三進士,李家的第一位進士是安陽君李叔洪。李叔洪是李商隱的爺爺,年十九,一舉中進士第,與彭城劉長卿、清河張楚金齊名。始命於安陽,年二十九逝世,葬於懷州雍店之東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關於李叔洪,史藉記載他的事跡很少。
10、唐寅
弘治十三年,京城會試主考官為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皆飽學之士,出題十分冷僻,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惟有兩張試卷,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程敏政脫口而出:「此兩張卷子定為唐寅、徐經所做。」在場人聽見並傳了出來。會試中三場考試結束,便蜚語滿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
戶科給事華昶便匆匆彈劾主考程敏政鬻題。事連徐經、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閱題並所錄之卷。大學士李東陽會同其他試官進行復審,證明徐、唐兩人皆不在錄取之中。鬻題之說,雖屬烏有,但輿論仍喧嘩不已。
明廷為平息輿論,便著錦衣衛加以審訊,查無鬻題實據,最終以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面禮;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送鄉試座主梁儲,兩人均遭削除仕籍,發縣衙為小吏。
程敏政罷官還家。華昶坐奏事不實,降職處分。一場科場大獄,以各打五十大板結案。程敏政歸家後憤郁發疽而亡。唐寅恥不就吏,歸家後夫妻反目,消極頹廢。
㈥ 300字美文摘抄(歷史人物)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一代女詞人!當初,她也曾花前月下,她也曾泛舟湖上,「驚起一灘鷗鷺」本是痴小人家女,且聽風吟,吟詞作賦,優哉游哉;而後,金兵入侵,鐵馬山河,她顛沛流離,她行途坎坷,本是安身立命者,奈何奔波中蹉跎,丈夫的離心,精神的摧殘,她竟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傳承她才情的來人,但人們永遠記得那個於冷冷清清中尋尋覓覓的堅強女子。亂世! 負了她的良辰美景,卻也成就了她不朽詞作......
柳永: 奉旨填詞柳三變!仕途坎坷,厭棄官場,窮困潦倒,無以為繼,一派心血,盡付之於詞;倚紅偎翠,淺斟淺唱,不同於其他人對歌姬的刁難摧殘,他視她們為知己,多少輕執著紅牙板的如花美眷以得他一詞而倍生溫情;他的窮困於死後無財下葬而表現的淋漓盡致,可這世間沒有辜負他,死後歌姬葬之,霓裳羽衣,數月不散,只為他送行,「不願皇帝召,唯願柳七喚」,官場棄了他,民間里,歌坊間,他永垂不朽......
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 他!豪放詞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宦海浮沉遮不住他恣意的心,人情冷暖,掩不了他灑脫的品性。豪放!聞家國有難時,他會挽雕弓如滿月,暢想著西北望,射天狼,雖不居廟堂,可思君報國。柔情!亡妻忌日,他一反豪放風格,「十年生死兩茫茫」,他也纏綿於思念亡妻的柔情似水。他愛國,他情深,他與蘇洵蘇轍並稱「三蘇」,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名家大士的錦綉篇章里,總有它的一席之地,永不衰落…….
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他!淡泊名利。愛讀書,每每不求甚解,性嗜酒,酩酊大醉,松林間,早地上皆可作為休息之地。日初而作,日落而息,世人無須就我,我亦無須就世人。愛菊,因同為隱遺者;種柳,因同有不折的傲骨。「歸去來兮,田園將蕪」「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當世人還在追名逐利時,他笑管他世人如何,我且閑雲野鶴,為世人留下了一個閑情逸致的「五柳先生」.....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採納一下吧,拜託啦,謝謝啦~
參考資料:http://wenda.haosou.com/q/1366416175061730?src=140
㈦ 求描寫古代歷史人物的散文-要寫的好的-
將本色張揚(永遠的蘇軾)
他將至情流動成筆下四溢的華彩,他將真我交織成理念奔騰的旋律,他將誠摯揮灑成行雲流水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繹著本色的張揚。
無需誇耀,不容粉飾,他的名字本身就閃著熠熠光彩:蘇軾,那個在沉醉了幾百年的中華大地上響亮的名字,那份足以讓每一個沽名釣譽矯情偽飾的文人汗顏的性情。
不錯,真的自我向天下告白。最細膩的情感,最傷感的孤獨,最無羈的豪放……臨風長嘯,他心一顫,筆一揮,氣一吐,內心的所有情感便奔涌而出,潺潺流淌,而他的本色也在文字的雕琢中一一展露。
蘇軾是一杯水,溫柔多情,愛懸於胸。「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他不掩飾內心的思念,甚至有時還會有「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經歷。天人永隔的別離,肝腸寸斷的痛苦,刻骨銘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把本色細細說講。一位至情的文人,不在乎「好男兒志在四方」的勸諫,不理會「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名言,他將靈魂深處那淺淺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訴說著。不理會世俗的眼光,至情的本色由我張揚。
他的文字並非缺乏裝飾與文采,沒有清詞和麗句,只是他將內容看的高於修飾,就好像他把真我看的高於「蠅頭微利,蝸角虛名」一般。不掩飾內心那份「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他會用清寂的背影留下「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絕唱,又或「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的哀怨。他像是一杯茶,略帶清苦又暗香縈繞。寂寞被他用筆渲染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將他那至性的本色默默張揚。
他將瀟灑飄逸的語言服務於思想,他用最華麗的文字去書寫最理性、最智慧的篇章。蘇軾會用他的一句句詩詞、一篇篇歌賦來向你證明:人生那失望、失意、失落的苦膽可以用沖天的豪氣去稀釋,苦難會在闊大的長江、闊大的山川、博大的胸懷前黯然失色。「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他把豪放鋪灑,讓豁達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似酒般干冽爽快。「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他把樂觀宣揚,將被貶謫的痛苦蒸發為理性的思索,不讓自己迷失在名利場中。「浮游於天地中,放浪於形骸外」他將自己對於生命的卑微與崇高的思考在一點點訴說,他把自己大徹大悟後的思想向千年古風傳達。不用誇張,他把樂觀理性的本色在張揚。
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文章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般質朴,卻有一個人將華彩與本色融合得完美無缺。蘇軾,用他那清新而又厚重、悲壯、純正的嘯歌引領著碧波澎湃的文字潮流,為古典的海洋增添了雄渾的樂章,在時空的流轉中永遠都是炫目奪彩、熠熠閃光!
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曾駐足朝廷為國家效力,他曾與佳妻一起共論「花中君子」,他還曾與朋友一起高談闊論,吟詩喝酒。但他也曾經歷了烏台詩案,幾次入獄,險些丟了性命,也曾孤苦伶仃,隻身月下,無人陪伴.最幸福的他曾擁有過,最痛苦的他也經歷過,如今的他,站在千丈高的赤壁前,對著奔流不息的大江,又有何感慨呢?
性格的孤傲使他少朋寡友,心態的叛逆又使他幾遭被貶.他本應該墮落了,折服了,「背繩墨而追曲,竟周容以為度.」杜甫失意,仍舊刻意追求,忠君愛國,韓愈被貶,則悲愁痛苦,無以自持,而他仍處世豁達,毫無灰心喪氣之意.屈原是上下求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是狂傲不羈:「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他則是曠達自信:「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重重的政治壓力下,在飽受苦難折磨之後,他暢游赤壁,發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感慨英雄時代的英雄;他步入鄉間,沉浸在「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的陶醉中,陶醉這自然界中的自然;他回至家中,與愛妻無賞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品質,品質這佳人的「空谷佳人」。
痛苦可以暫時忘卻,但不可終生除去。花前月下,良辰美景是虛設,美酒佳餚,清風明月是烏有.沒有知音,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此時的他,父母已離去,妻子去世已十年,唯一弟弟也已七年未見,只有那一輪明月成了他傾訴的對象.此情此景,有誰不是潸然淚下,看著那圓圓的月亮,端著孤燈思悄然,不由自主問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此時的他,企圖擺脫虛名浮利,世俗偏見,求得心靈的徹底解放。世事真如一場大夢,人生又有幾度新涼,雖遭被貶,雖家人分離,但他的真性情告訴我們「中秋孤光誰與共,把盞凄然北望。」但作者還是心念朝廷,雖處人生的低谷,他並沒有滿腔積怨,滿腔憤懣,而是始終充滿希望,凄涼的看一看月亮,看一看北方。
在他的身上,沒有了高官,沒有了親人,沒有了財富,但在他的筆下卻描繪出了大江南北,他是逆境中依然曠達與眾不同的人,他是佳境中個性叛逆鶴立雞群的人,他可以說是宇宙的夾縫間生長的人,他說一代文豪----蘇東坡.
蘇軾的1074年
吳曉蕾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
這一年,對於正當不惑之年的蘇軾來說,是個多事之秋。他在任杭州通判三年之後,改知今日山東諸城的密州。盡管仕途多變,宦海沉浮,但畢竟差一點置蘇軾於死地的湖州「烏台詩案」還沒有發生。總的說來,這一年的蘇軾仍然意氣風發。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寫下了幾首名垂千古之作。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公元1074年的中秋之夜,蘇軾懷著復雜的心情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催生這首千古名詞的,除了中秋的明月以及「何似在人間」的迴避政治斗爭的想法,恐怕更多的就是他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了。蘇軾在這首詞的序中寫道:「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而此時的蘇轍在離密州數百里之遙的齊州(今山東濟南),在交通尚不發達的宋代,中秋之夜,蘇軾只能借月遣懷了。
人間的悲歡離合,有如天上明月的陰晴圓缺,這是人類所永遠無法擺脫的永恆悲劇,難怪近十個世紀前的詩人,對著天上的明月,發出這樣的感嘆。然而蘇軾畢竟是曠達的,在詞的最後,他發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這祝願跨越時光,千百年來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江城子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袒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熙寧七年冬,蘇軾因天旱去常山祈雨,回程時與同官梅戶、曹會獵於鐵溝。此次的密州出行,他寫下這首《江城子》。在給朋友鮮於子駿的信中,他曾頗為得意地說:「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蘇軾的這首《密州出獵》,給花嬌柳媚的宋代詞壇,帶來了一股從未有過的新鮮空氣,豪放而剛勁。據宋人俞文豹《吹劍續錄》記載,蘇東坡在翰林院時,曾問一位幕士他與柳永之詞有何不同,幕士回答說:「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而學士詞,須關西大漢抱銅琵琶,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因夢而寫此詞,也是在1074年。19歲時,蘇軾與16歲的王弗在故鄉四川眉山結為連理。王弗頗有文學素養,美貌賢惠,伉儷感情甚篤。不料10年後,王弗便在開封和蘇軾永別,歸葬於四川故鄉。蘇軾後來雖娶王弗的堂妹王潤之為妻,但對王弗的懷念始終沒有中斷過,常在夢中與其相逢。又是10年後的正月二十,蘇軾終於在多回舊夢一場新夢後,寫下了這首悼亡詞中的千古絕唱。
一部電影中曾出現了這首詞。影片中的女主角因為感情受到太大的刺激瘋掉了。若干年後,她認識了一個善良的大學生。在同他談到以前的愛人時,她十分興奮,拿出愛人臨走前寫給她的信,眼睛裡閃爍著快樂,「他在信中說他一定會回來接我的,你念給我聽」。大學生接過信,愣住了,因為信是一紙空白。在女子的一再要求下,他緩緩念出了蘇軾的《江城子》。他的聲音低沉而又悲愴,同女主角眼裡流露出的痴迷與幸福形成鮮明的對比。再沒有什麼語言能比這首詞更能准確的刻畫出世間有情人的生離死別。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1074年,作為一名有濟世思想卻又屢遭貶逐的磊落志士64年生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蘇軾的生命中顯得平凡而又獨特,「滿川風雨獨倚欄」,蘇軾把他一生的坎坷滄桑化作了句句詞章。
㈧ 描寫歷史人物好詞好句
1、孔子
(1)集群聖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2)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人之師。
(3)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於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4)定六藝於杏壇,紹虞夏商周之統;藏諸經於魯壁,開關閩濂洛之傳。
2、孟子:尊王言必稱堯舜;憂世心同切孔顏。
3、屈原
(1)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
(2)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璧,湘流應識九歌心。
(3)志潔行廉,忠君愛國真氣節;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
(4)萬頃重湖悲去國;一江千古屬斯人。
4、項羽:鹿野舟沉王業兆;鴻門半碎霸圖空。
5、項羽、勾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6、荊柯:督亢圖中不殺人;咸陽殿上空流血。
7、司馬遷
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8、蘇武: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茵。
9、王昭君:青冢有情猶識路;平沙無處可招魂。
10、諸葛亮
(1)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2)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3)伯仲之間見伊呂;先生有道出羲皇。
(4)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宗臣之遺像,萬古清高。
(5)功在朝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須辨襄陽南陽。
(6)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11、陶淵明:質而綺,真而醇,自可傳之千古;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
12、李白
(1)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2)盛唐詩酒無雙士;青蓮文苑第一家。
(3)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4)長安市上酒家眠,醉後敢將天子傲;採石磯頭明月好,當年猶說謫仙歸。
(5)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6)神仙詩酒空千古,明達江天貯一樓。
13、杜甫
(1)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2)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
(3)歌詠總帶憂民淚;顛沛仍懷愛國心。
(4)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5)以忠愛為心,國步多艱,匡時句出驚風雨;為生民請命,恫鰥在抱,警世詩成泣鬼神。
(6)舟系洞庭,世上瘡痍空有淚;魂歸洛水,人間改換已無詩。
14、白居易
(1)楓葉四泣秋,根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離情。
(2)筆諍時政,心在蒼生,萬戶爭傳新樂府;堤建西湖,神歸東洛,千秋永祀老詩翁。
15、蘇洵父子: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6、范仲淹: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17、沈括:沈酣於東海西湖南州北國之游夢里溪山尤壯麗;括囊乎天象地質人文物理之學筆端談論自縱橫。
18、辛棄疾: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19、李清照
(1)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
(2)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花。
(3)載酒江湖,人比黃花瘦;校碑欄檻,夢隨玉笛飛。
20、文天祥
(1)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2)宦遊西蜀,志復中原,高吟鐵馬銅駝,煙法誓掃還金闕;詩繼少陵,派開南宋,列入清風明月,池館重新接草堂。
21、岳飛
(1)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罪名莫須有,忠冢棲霞山,長留人願,國魂幾時北來。
(2)萬里留長城,南渡朝庭從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煙水到今香。
(3)奈何鐵馬金戈,僅爭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猶照得一片丹心。
22、史可法
(1)數點梅花亡國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2)萬點梅花,盡是孤臣淚;一抔故土,還留勝衣冠。
(3)死含瑤草千秋恨,魂傍梅花萬古香。
23、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24、孫中山
(1)英雄作事無他,只堅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
(2)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願吾儕後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事。
25、魯迅
(1)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
(2)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26、韓愈: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書,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歸正道,只須八個月,至今百世師之。
26、蘇軾: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我為過客,空江一曲向誰彈。
27、於謙
(1)賴社稷之靈,國已有君,自分一腔拋熱血;竭肱股之力,繼之以死,獨留表白在人間。
(2)千古痛錢塘,並楚國孤臣,白馬江邊,怒卷千堆雪浪;兩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陽亭里,心傷兩地風波。
28、陸游:篇中十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