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盧的歷史名人

盧的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04 01:50:01

① 歷史上姓盧的名人

盧梭
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迴文學流派的開答創者,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植物學通信》等。

② 盧家歷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盧 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照鄰:唐朝詩人。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盧 鏜:明朝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盧文紹: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呂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種,糾正錯誤多處。著有《群書拾補》。
盧 摯: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 盧賢拔: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鎮國侯。太平天國早期文獻、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歷任北洋軍師長。
唐代有盧氏宰相8人:盧冏、盧承慶、盧翰、盧邁、盧慎、盧杞.
盧嘉錫,當代科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盧道悅簡歷 盧道悅,字喜臣,號夢山,德州人。康熙庚戌進士,官偃師知縣。有《公餘漫草》、《清福堂遺稿》。
生卒年均不詳,約清聖祖康熙二十五年前後在世。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o年)進士。官河南偃師縣知縣,多善政。道悅著有公餘漫草及清福堂遺稿,《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盧見曾簡歷
盧見曾(1690-1768), 字抱孫,號澹園,別號雅雨山人,清朝山東德州(今德州市德城區黃河涯鄉紀庄)人。
盧見曾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官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盧道悅為康熙九年(1670)進士,曾做過陝西隴西、河南偃師縣知縣,著有《公餘漫草》、《清福堂遺稿》等書。盧見曾出生時,盧道悅己五十多歲了,老來得子,疼愛之餘,盧道悅更是悉心培養。盧見曾先後師從王士禎、田雯等,學業大進。康熙五十年(1711), 盧見曾中舉人,六十年(1721)中進士。雍正三年(1725), 盧見曾被委任為四川洪雅縣知縣,從此走上了仁途。
洪雅地瘠民貧,稅目繁多,治安混亂,獄訟不息,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過。盧見曾到任後,「 除雜派,清積牘,一以儉勤為治」(《清史列傳》卷71, 以下注略), 迅速整頓了社會秩序,受到當地百姓的拍手稱譽。雍正十三年(1 5),盧見曾被調為穎州(今安徽阜陽)知州。穎州西湖,原是宋代歐陽修出任穎州知州時主持興修的一個蓄水工程,民以為利,但至明朝末年,由於州民填湖為田而逐漸湮塞廢棄了,每逢雨季,洪水泛濫,害及四周農家田廬。盧見曾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勸說百姓:「若復湖,則水有蓄洩,利及一州,而又免淹沒之患,何樂而不為呢?」在百姓的支持下,西湖水利工程很快就恢復了。由於政績突出,乾隆元年(1 6)盧見曾被擢開為兩准鹽運使(治揚州)。據《兩准鹽法志》記載,當地鹽商勾結官府侵佔灶戶(鹽民)鹽池,在所有權問題上,雙方久訟不決,鹽民深受其害。盧見曾到任後,作出了「灶屬商亭,糧歸灶納」的判決,並核發文契,維護了鹽民利益。廣大鹽民追念盧見曾,於1920年自動籌資修建了「盧公祠」以為紀念。然而,盧見曾卻因此得罪了當時那些貪官污吏及不法鹽商,他們紛紛蜚語誣告,乾隆皇帝不待查明真相便在乾隆五年(1740)將盧見曾革職充軍發配到塞外。
乾隆九年(1744), 冤案昭雪,盧見曾被補為直隸灤州知州。第二年又升為永平府知府。在任期間,他帶領所屬撫寧官民築壩阻水,解除了多年來洋河對撫寧城的威脅。十八年(1753), 復調兩准鹽運使赴任揚州。揚州地勢低窪,河池湮塞,經常發生水患,盧見曾籌集資金,開挖修浚了城周圍河池,免除了水患之隱。盧見曾還沿小秦淮修建了紅橋二十四景及金焦樓觀,使古老的揚州更加嫵媚多姿,一時遊人如織,名流學士雲集。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盧見曾在紅橋舉行「修禊」活動,鄭夔、陳撰、歷鶚、惠棟、沈大成、陳章等前後數十人皆為上客。盧見曾「作七言律詩四首……其時和修禊韻者七千餘人,編次詩三百卷」(《揚州更舫錄》), 一時傳為文壇佳話。
乾隆二十七年(1762), 歲的盧見曾告老還鄉,過起了隱退生活。三十年(1765), 乾隆南巡,路過德州,特親書「德水耆英」匾額賜之。三十三年(1678), 兩准鹽引案發,盧見曾被逮論絞,死於獄中。三年後,大學士劉統勛為其昭雪。
盧見曾一生不僅勤於吏治,「有吏才」,「所至皆有殊績」,是個典型的循吏,而且愛才好士,擅長詩文,「主東南文壇,一時稱為海內宗匠」,又是清代有影響的文學家。直隸總督那蘇圖在給乾隆皇帝的薦表中曾稱他「人短而才長,身小而智大」,著名才子紀昀甚至將長女嫁給他的長孫盧萌文,足見其才智與威望。他平生著述豐富,所著《雅雨堂詩集》、《雅雨堂文集》、《雅江新政》、《出塞集》、《感舊集》、《金石三例》、《雅雨堂石集》、《山左詩鈔》等統稱《雅雨堂叢書》,共計11種128卷,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盧見曾一生還積極從事刻書活動,先後校刊的有《乾鑿度》、《戰國策》、《尚書大全》、《周易集解》、《經易考》等三十種,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校勘家。所刊之書,校勘精細,刻印精美,堪稱我國古籍中的珍本、善本,今在出版、收藏界享有盛譽。

盧蔭溥簡歷
盧見曾的孫子
22歲的時候,他一舉考取了進士,當時在朝廷當中,有一些人對他也非常的賞識,有一個滿族大臣阿桂,大學士,很有名的,電視劇上常看到阿桂,阿桂是激賞其才,對他才能非常的賞識,激烈的賞識,激賞其才,以後盧蔭溥官爵從四品開始,三品到二品一直到後來的一品,直線上升,清朝這時的日子不太好過,有西方文化的沖擊,有自身的內部的農民起義,財政上的一些困難,但是盧蔭溥處在這樣一個時期,竭盡全力,憚精力竭,相繼做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比較少見的現象,同時又兼任兩部,做到大學士,大學士就是明朝以後廢除的丞相,全力輔佐嘉慶皇帝、道光皇帝,那個時候這兩個皇帝對他可以說是離不了的,是依賴它的,在他70歲以後,盧蔭溥就不斷的提出,於是就退休,道光皇帝加給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後來到太子太師,從爵位上來說,中國古代三師當中加到太師就無依復加了。
盧蔭溥(1760 ---1839),字南石,山東德州德城區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中進士,六十年(1795)被任為提督河南學政。嘉慶六年(1801),被任為軍機處章京。十八年(1813),為兵部左侍郎、右侍郎,戶部左侍郎,十九年(1814)任國史館副總裁。二十年(1815)轉任刑事部左侍郎。二十二年(1817)任禮部尚書兼國史館總裁。不久,調為兵部尚書兼署刑部尚書。此時盧蔭溥五十八歲,可謂年富力強。嘉慶皇帝認為他「實心任事」,特加太子少保之銜。後又調為戶部尚書兼吏部尚書。二十五年(1820)秋,嘉慶皇帝駕崩,盧蔭溥因撰寫遺詔不慎將皇帝的誕生地寫錯了,而降品五級,但仍留任原職。旋即調為工部尚書。道光元年(1821)盧蔭溥任吏部尚書兼順天府府尹。接著,道光皇帝以「職任較繁」為由罷了他的軍機大臣之職,不久又借口他在工部尚書任內「失察」,將其降四級留任。十年(1 0),盧蔭溥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之銜。十一年(1831)十一月,充文淵閣領閣事。十三年(1833)三月,盧蔭溥請求退休,道光皇帝以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食全俸,准其奏請。道光十九年(1839),盧蔭溥被晉加太子太傅之銜。不久,盧蔭溥病卒。盧蔭溥一生,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從政五十多年,歷任軍機大臣、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尚書,並多次奉詔出使,按事決獄,「勤勞懋著」,「專心職守」、「殫心竭力」、「老成練達」,實為清朝中期的「股肱」、「耳目」之臣

③ 姓盧的偉人有哪些

姓盧的偉人有:盧芳、盧綸、盧克、盧文新、盧燕秋等。

1、盧芳

曾被匈奴單內於立為帝。公元容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2、盧綸

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

3、盧克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4、盧文新

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5、盧燕秋

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④ 歷史上盧姓氏的名人都有誰

盧姓歷史名人
盧 芳:東漢曾制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照鄰:唐朝詩人。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盧 鏜:明朝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盧文紹: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呂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種,糾正錯誤多處。著有《群書拾補》。
盧 摯: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 盧賢拔: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鎮國侯。太平天國早期文獻、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歷任北洋軍師長。
唐代有盧氏宰相8人:盧冏、盧承慶、盧翰、盧邁、盧慎、盧杞.
盧嘉錫,當代科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⑤ 在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盧姓人物

盧 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 植:今河北省涿州人,東漢官吏、學者,通古今學,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董卓專權用事,議謀廢立,眾皆唯唯,植獨抗論。
盧 循: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晉大將,為士族出身。
盧 辯: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南北朝時北周大將,北周世宗死時,官至大將軍。
盧 群:范陽(今北京市)人,唐代兵部郎中,以勁正聞,官至鄭滑節度使,盧群為范陽名門望族之一。
盧 綸: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人,唐代詩人,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
盧 鏜:明朝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盧 摯: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
盧 仝:范陽人,苦讀書,不願出仕,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好飲茶,為茶歌。
盧 鴻:河北省涿州人,唐朝畫家,博學,嵩山隱士,拒絕出仕,工籀書,擅山水樹石。
盧 摯:河北省涿州人,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盧 坤:河北省涿縣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在道光初年歷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要職,1834年,英軍兵艦侵入虎門,被其驅逐。
盧思道:隋代散騎侍郎,隋文帝駕崩,寫輓歌八首,時稱「八米盧郎」。
盧照鄰:幽州范陽人,唐朝詩人。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盧祖皋:浙江省永嘉人,宋代詩人,慶元進士,工樂府,詞風樸素,意境清遠,有《蒲江集》。
盧象升:江蘇省宜興人,明代抗清名將,清兵三路南下,他孤軍奮戰,戰死沙場。
盧文紹: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呂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種,糾正錯誤多處。著有《群書拾補》。
盧賢拔: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鎮國侯。太平天國早期文獻、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歷任北洋軍師長。
盧戇章:原名擔,字雪樵,感化里古嶼保古庄村人。縣考名列前茅,府試卻落第,從此不人科場。當時,「歐化東漸」,盧戇章參與基督教活動,受西方文化影響尤深。這使他與科舉制度進一步決裂。他說「求學期於濟世,尋章摘句胡為哉?」同治十三年(1874年),盧戇章往新加坡半工半讀,專攻英文。光緒四年(1878年)回到廈門,住在鼓浪嶼日光岩下,應英國傳教士馬約翰的聘請,助譯《英華字典》。由於他兼通英語華語,所以中外人士都奉他為師。
盧永祥:原名盧振河,字子嘉。濟陽人。皖系軍閥。幼時家貧,1890年投軍。1895年考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淮軍隊官,後任武衛右軍管帶、山東武衛右軍先鋒隊右營幫帶、北洋二十鎮協統。因鎮壓灤州起義軍有功,先後加記名總兵、提督、副都統軍銜。歷任陸軍第六鎮第十一協統領、第三鎮第五協統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陸軍第十師師長,淞滬護軍副使和護軍使,會辦江蘇軍務,浙江督軍等職。袁世凱稱帝後,封一等男爵,袁死後歸入皖系。1924年與江蘇督軍齊燮元因爭奪上海,發生「江浙戰爭」,任浙滬聯軍總司令。兵敗後逃往日本。段祺瑞當政後被任命為江蘇宣撫使。曾出資為家鄉建小學、印縣志等。1933年病死於天津。
盧嘉錫:福建省廈門市人,著名的科學家。他在結晶、新材料的研究中,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盧嘉錫不到40歲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學部委員。1981年榮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⑥ 歷史上的盧姓名人都有哪些

盧杞,一個臭名昭著的奸相
盧綰,漢代將領,後奔匈奴
盧植,東漢大儒
盧綸,大歷十大才子之一

⑦ 歷史上的盧姓名人

盧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綸: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人,唐代詩人,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
盧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東漢末年經學家、將領。
盧仝:(約795-835) 唐代詩人,漢族,「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河南濟源市武山鎮(今思禮村),早年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他刻苦讀書,博覽經史,工詩精文,不願仕進。後遷居洛陽。家境貧困,僅破屋數間。但他刻苦讀書,家中圖書滿架。仝性格狷介,頗類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種雄豪之氣,又近似韓愈。是韓孟詩派重要人物之一。
盧摯:(1242-1314),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至元5年(1268)進士,任過廉訪使、翰林學士。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珠簾秀均有交往。
盧思道:(公元531年-582年)北朝隋之際詩人。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於當時,仕於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輓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詔文林館。北周滅齊後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隋開皇元年卒。一生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盧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盧振河,字子嘉,中國山東濟陽人,皖系軍閥代表人物之一。
盧仁燦(1915年-2007年),福建省永定縣坎市鎮人。盧仁燦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他1955年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7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盧慕貞(1867年—1952年),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原配夫人,廣東香山縣恭常都外坣村(今珠海市香洲區金鼎鎮外沙村)人。

⑧ 歷史上的盧氏的名人

歷史名人
盧芳:東漢曾被封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稱為武帝曾孫劉文伯,聯合三水地區羌、胡貴族起兵,後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盧植:今河北省涿州人,東漢官吏、學者,通古今學,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董卓專權用事,議謀廢立,眾皆唯唯,植獨抗論。
盧循: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東晉大將,為士族出身。
盧辯: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南北朝時北周大將,北周世宗死時,官至大將軍。
盧群:范陽(今北京市)人,唐代兵部郎中,以勁正聞,官至鄭滑節度使,盧群為范陽名門望族之一。
盧綸: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人,唐代詩人,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
盧鏜:明朝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盧摯: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
盧仝:范陽人,苦讀書,不願出仕,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好飲茶,為茶歌。
盧鴻:河北省涿州人,唐朝畫家,博學,嵩山隱士,拒絕出仕,工籀書,擅山水樹石。
盧摯:河北省涿州人,元代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盧坤:河北省涿縣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在道光初年歷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要職,1834年,英軍兵艦侵入虎門,被其驅逐。
盧思道:隋代散騎侍郎,隋文帝駕崩,寫輓歌八首,時稱「八米盧郎」。
盧照鄰:幽州范陽人,唐朝詩人。被譽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盧祖皋:浙江省永嘉人,宋代詩人,慶元進士,工樂府,詞風樸素,意境清遠,有《蒲江集》。
盧象升:江蘇省宜興人,明代抗清名將,清兵三路南下,他孤軍奮戰,戰死沙場。
盧文紹: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呂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種,糾正錯誤多處。著有《群書拾補》。
盧賢拔:曾被太平天國封為丞相、鎮國侯。太平天國早期文獻、奏章制度多由他撰定草創;歷任北洋軍師長。
盧戇章:原名擔,字雪樵,感化里古嶼保古庄村人。縣考名列前茅,府試卻落第,從此不人科場。當時,「歐化東漸」,盧戇章參與基督教活動,受西方文化影響尤深。這使他與科舉制度進一步決裂。他說「求學期於濟世,尋章摘句胡為哉?」同治十三年(1874年),盧戇章往新加坡半工半讀,專攻英文。光緒四年(1878年)回到廈門,住在鼓浪嶼日光岩下,應英國傳教士馬約翰的聘請,助譯《英華字典》。由於他兼通英語華語,所以中外人士都奉他為師。
盧永祥:原名盧振河,字子嘉。濟陽人。皖系軍閥。幼時家貧,1890年投軍。1895年考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淮軍隊官,後任武衛右軍管帶、山東武衛右軍先鋒隊右營幫帶、北洋二十鎮協統。因鎮壓灤州起義軍有功,先後加記名總兵、提督、副都統軍銜。歷任陸軍第六鎮第十一協統領、第三鎮第五協統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陸軍第十師師長,淞滬護軍副使和護軍使,會辦江蘇軍務,浙江督軍等職。袁世凱稱帝後,封一等男爵,袁死後歸入皖系。1924年與江蘇督軍齊燮元因爭奪上海,發生「江浙戰爭」,任浙滬聯軍總司令。兵敗後逃往日本。段祺瑞當政後被任命為江蘇宣撫使。曾出資為家鄉建小學、印縣志等。1933年病死於天津。
盧嘉錫:福建省廈門市人,著名的科學家。他在結晶、新材料的研究中,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盧嘉錫不到40歲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學部委員。1981年榮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⑨ 歷史上有哪些盧姓名人

盧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春秋時期的高傒為盧姓始祖。
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至2010年,按人口來排行,盧姓在中國大陸為第42位,在台灣地區為第39位。中國盧姓總人口約650萬,約占漢族人口的0.47%,以廣東、河北、廣西三地居多,三省區盧姓約佔中國漢族盧姓人員的48%。

朝代,姓名,籍貫地域,職業,成就/評價
西漢,盧綰,沛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太尉,燕王,楚漢戰爭中,官至太尉,助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被封為燕王(今北京)。
東漢,盧芳,安定郡三水縣(今寧夏同心),地方割據首領,曾被匈奴單於立為帝。公元40年投降東漢,被封為代王。盧芳是盧氏唯一稱帝的人。
東漢,盧植,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大臣,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董卓專權用事,議謀廢立,眾皆唯唯,植獨抗論。
東晉,盧循,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農民起義領袖,為士族出身。
北周,盧辯,范陽涿縣(今屬河北)人,大將,北周世宗死時,官至大將軍。
唐朝,盧群,范陽(今北京市)人,詩人,以勁正聞,官至鄭滑節度使。盧群為范陽名門望族之一。
唐代,盧綸,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人,詩人,所作詩歌多送別酬答之作,少數反映邊塞軍士生活,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遺有《盧綸集》。
明朝,盧鏜,汝寧衛(汝南)人,大將,在浙東參與水陸十餘戰,斬敵千餘,成為抗倭名將,名僅次於戚繼光、俞大猷。
唐代,盧仝,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詩人,苦讀書,不願出仕,其詩多反映民間疾苦,好飲茶,為茶歌。
唐朝,盧鴻,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畫家,嵩山隱士,拒絕出仕,工籀書,擅山水樹石。
元代,盧摯,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文學家,詩文與劉因,姚遂齊名,世稱「劉盧」、「姚盧」,官至翰林學士承旨。
清朝,盧坤,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大臣,在道光初年歷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要職。
隋代,盧思道,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官員,隋文帝駕崩,寫輓歌八首,時稱「八米盧郎」。
唐朝,盧照鄰,幽州范陽人,詩人,「初唐四傑」之一,所作詩多憂苦憤激之詞,以《長安古意》最為有名。
宋代,盧祖皋,浙江省永嘉人,詩人,工樂府,詞風樸素,意境清遠,有《蒲江集》。
明代,盧象升,江蘇省宜興人,將領,抗清戰爭中,戰死沙場。
清朝,盧文紹,浙江餘姚人,古籍校勘家,著有《群書拾補》。
清末,盧賢拔,廣西淥州(今桂平)人,官員,北洋軍師長。

閱讀全文

與盧的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