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鄢姓的歷史來源
一、姓氏源流
鄢(Yān)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二: 1)出自妘姓,以國名、居住地為氏。 相傳帝顓頊玄孫名陸終,生有六子,第四子名求言,夏代時,求言的後人在西周時被封在鄢(今河南省鄢陵縣北),稱為鄢侯,建立鄢國。春秋時期,鄢國被鄭國滅掉,鄢君的子孫就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鄢氏。 得姓始祖:求言。相傳帝顓頊的元孫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名求言,封在鄶國,今河南省新鄭縣西北的一地,當地居名時稱會人。會人中有後代在西周時被封在鄢(今河南省鄢陵縣北),建立鄢國。春秋時鄢國被鄭國滅掉,鄢君的子孫仍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鄢氏。 2)出自羋姓 後來,鄢又被楚國並吞,並改設為縣,楚國公族大夫也被封於此,擔任鄢縣尹,他的子孫也就以封邑為姓氏,稱為鄢氏。楚平王時的亂臣鄢將師就是該楚國大夫的後裔。據《姓考》雲:周國名,後以國為氏。故鄢氏後人奉求言為鄢姓的得姓始祖。
編輯本段二、遷徙分布
鄢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鄢氏家族,是來自西周初的鄢國,他們的得姓源流大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鄢氏是由周朝時期以國為氏而得姓,他們的發祥地,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鄢陵縣。根據史籍記載,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叫求言,封在鄶國,又稱會人,會人的後裔,西周時封於鄢,春秋時被鄭國所滅,子孫以鄢為氏。有關鄢氏早期活動的情形,古籍上很少記述。但鄢姓的人物,在上古、中古時代都沒有見記載於史書的,直到明朝,一下子出了好幾個名人,如鄢高、鄢桂枝、鄢鼎臣等,都是著名的好官。鄢姓望居范陽郡(三國魏改涿郡為范陽郡,在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太原郡(秦置,漢為太原國,後又改為太原郡,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鄢姓還有一支流源,現寧夏涇源縣惠台鄉,大約有佰來戶人家,據悉在1871~1875年間從今陝西省彬縣某地因戰亂來此,此地代表人物鄢正國(約1980年左右任寧夏涇源縣縣長)。 在遼寧省新民市、內蒙古牙克石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山東省青島市、新疆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庫爾勒地區、烏魯木齊市、伊犁地區等地也有常住鄢姓居民。 此外,在湖北、湖南、四川、雲南、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② 我姓鄢有誰知道這個姓的資料,趣聞,明人。可以告訴我嗎
來源主要有二:
最早的一支相傳是顓頊帝玄孫陸終的後代。陸終有子求言,被分封於回鄢(今河南鄢陵西北),後答來便於工作在當地留居下來。春秋時,鄢被鄭國侵佔,其居民以國為姓。
另一支是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作鄢(今湖北宜城南)的地方,當地後來有人以鄢為姓。
歷史階段上以太原為郡望。
名人有:春秋時楚大夫鄢師新工藝針,衛國人鄢武子,明代御史鄢懋等。當代則主要分布於湖北等省。
族譜信息:
鄢 11515【福建南平】麟陽鄢氏族譜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鄢韶城等編修 清光緒四年(1878)刊本 十六冊 南開大學
③ 鄢姓氏的分布情況
《中華鄢氏通抄譜》分總譜、卷譜、分譜三部。總譜由全國統修;卷譜各省分修;分譜各支自修。三部要統一格式編纂。 總譜的主要內容:一是中華鄢氏的來歷、遷徙、分布情況;二是全國歷代名人、縣團級以上職官、進士、舉人、當代研究生及大企業家、各類名家;三是全國名勝古跡和珍貴文物;四是家規、家訓、家風等;五是後記:表彰在修譜工作中的卓越貢獻者。 卷譜的主要內容:一是本省各支來歷和分布情況;二是本省歷代名人、科級和地方公務員以上職官、進士、舉人、當代大學專科以上學者和企業家、各類專家;三是本省文物、古跡;四是後記:表彰在本省修譜工作中的貢獻大者。 分譜的主要內容:一是本支來歷及分布情況;二是本支世系,世系包括男記妻,女記婿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學歷(50年代後的高中以上)、職業或職務的概述和世系圖(世系圖要表明代數);三是本支名人、村長以上職官和中專以上學者、企事業能人、社會賢達、孝媳、烈女;四是後記:表彰在本支修譜工作中作出較大貢獻者。
求採納
④ 姓鄢的有哪些名人
鄢 高:明復朝正德年間,做了縣官制。他為人正直,對地方上的有權人和有勢人,都不買帳,他們要盤剝百姓,鄢高宋寧可得罪他們,也不讓百姓吃虧。由於他得罪了許多人,就被貶職去做小官了,可老百姓都贊揚他,說他的好處,說了幾代人。
鄢桂枝:明四川大足人。嘉靖中舉人。授翼城知縣,多惠政,邑以大治。擢劍州知州。禁民私賣田與麗江民。
鄢鼎臣:明江西豐城人,字玉鉉。天啟中舉人。崇禎中署宜黃縣學教諭,日率諸生攻讀。歲飢,力請知縣發賑。有兵事,捐資犒義勇,以加強守備。
鄢懋卿:明江西豐城人,字景卿。嘉靖二十年進士。由行人擢御史,累進左副都御史。附嚴嵩,得為總理兩浙、兩淮、長蘆、河東四鹽運司鹽政。盡握天下利柄,所至市權納賄,濫征苛斂。性奢侈,至以文錦被廁床,白金飾溺器。官至刑部右侍郎。嵩敗,落職戍邊。
鄢正畿:字德都,明末福建永福人。明朝滅亡後,他面向北方慟哭,幾乎氣絕;從此遁跡深山,也不應科舉考試,常寫詩作文表明心跡,自號亦必道人,後賦絕命篇,與御史林逢經俱投溪水自盡而死。
⑤ 明洪武年間鄢氏遷徙史
鄢姓在大來陸和台灣沒自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鄢氏家族,是來自西周初的鄢國,他們的得姓源流大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鄢氏是由周朝時期以國為氏而得姓,他們的發祥地,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鄢陵縣。根據史籍記載,陸終的第四個兒子叫求言,封在鄶國,又稱會人,會人的後裔,西周時封於鄢,春秋時被鄭國所滅,子孫以鄢為氏。有關鄢氏早期活動的情形,古籍上很少記述。但鄢姓的人物,在上古、中古時代都沒有見記載於史書的,直到明朝,一下子出了好幾個名人,如鄢高、鄢桂枝、鄢鼎臣等,都是著名的好官。鄢姓望居范陽郡(三國魏改涿郡為范陽郡,在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太原郡(秦置,漢為太原國,後又改為太原郡,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⑥ 豐城歷史名人姓鄢的有幾人
你就是其中一個
⑦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⑧ 現代鄢氏名人
現代的鄢氏名人 :
1、鄢烈山,雜文家、時評家。獲第三屆(2001-2003)魯迅文學獎
2、鄢慶祥,周傑倫夢援網旗下歌迷會總會長
3、鄢頗,導演,梅婷前夫。
⑨ 《鄭伯克段於鄢》中的主要人物是
1、鄭伯,即鄭庄公。
鄭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鄭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鄭國第三任國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前743年鄭庄公即位,在平定共叔段之亂鞏固了政權之後,與齊魯結盟假命伐宋,由於鄭國勢大,周天子企圖分解鄭庄公權利造成鄭庄公不滿,而後發生周鄭交惡。後繻葛之戰中鄭國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前719年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因此鄭庄公被稱為「春秋三小霸之首」。
2、武姜,鄭庄公的母親,鄭武公的妻子。
武姜,生卒年不詳,姜姓,名失考,申國國君之女,鄭武公的夫人,鄭庄公和共叔段的母親。公元前761年,嫁於鄭武公為妻,因鄭武公謚號是武,故稱武姜。
3、共叔段,鄭庄公的弟弟。比較受武姜喜愛,密謀反叛,被庄公擊敗。
4、祭足,鄭國重臣。
5、公子呂,鄭國重臣。
6、潁考叔,鄭國大夫,執掌潁谷(今河南登封西)。
為人正直無私,素有孝友之譽。在鄭庄公對其母親武姜發出「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的誓言後,孝子潁考叔建議挖一個隧道,取名「黃泉」, 安排鄭庄公與武姜在「黃泉」見面, 這就是後世聞名的「黃泉見母」,《古文觀止》中也對此事做出了「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庄公」的評論。
⑩ 古代有沒有姓鄢的偉人
古代名人:鄢 高:明朝正德年間,做了縣官。他為人正直,對地方上的有權人和有勢人,都不買帳,他們要盤剝百姓,鄢高宋寧可得罪他們,也不讓百姓吃虧。由於他得罪了許多人,就被貶職去做小官了,可老百姓都贊揚他,說他的好處,說了幾代人。
明四川大足人。嘉靖中舉人。授翼城知縣,多惠政,邑以大治。擢劍州知州。禁民私賣田與麗江民。
明江西豐城人,字玉鉉。天啟中舉人。崇禎中署宜黃縣學教諭,日率諸生攻讀。歲飢,力請知縣發賑。有兵事,捐資犒義勇,以加強守備。
明江西豐城人,字景卿。嘉靖二十年進士。由行人擢御史,累進左副都御史。附嚴嵩,得為總理兩浙、兩淮、長蘆、河東四鹽運司鹽政。盡握天下利柄,所至市權納賄,濫征苛斂。性奢侈,至以文錦被廁床,白金飾溺器。官至刑部右侍郎。嵩敗,落職戍邊。
字德都,明末福建永福人。明朝滅亡後,他面向北方慟哭,幾乎氣絕;從此遁跡深山,也不應科舉考試,常寫詩作文表明心跡,自號亦必道人,後賦絕命篇,與御史林逢經俱投溪水自盡而死。
近代名人:
(1941~),女,別名鄢同生;湖北武漢人。雕塑藝術家,教育家。1965年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畢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歷任河北保定市工藝美校、湖北省輕工業學 院造型美術系講師,廣東佛山市雕塑創作室創作員,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教授。主要作品有《煉鐵工人》、《香溪》等。
(1955~),湖南武岡人。著名計算機信息系統專家。副研究員。1982年武漢工學院畢業,主要研究計算機科技信息系統開發與利用。著作有《國家聯機情報構索》、《科技、經濟情報構索與利用》等。與他人合作撰寫並正式出版有著作五部,發表論文四十餘篇。他主持開發了「高校計算機信息構索教學實習系統」,該成果已轉讓到國內近三十所高校。
(1969~),上海人。中國大陸導演,梅婷前夫。
(1984年4月8日~)陝西西安人。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員。北京現代「雅紳特」汽車形象代言人。榮獲中國首部互動電影《誰說青春不能錯》選秀大賽冠軍。
原湖北省潛江市公安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