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四川歷史故事

四川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3 23:29:55

❶ 四川民間故事

南部縣記者站楊澤飛報道 10月17日,南部縣縣長楊建華告訴記者,中學語文教材《賣油翁》一文中提到了「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堯咨這位當時聞名天下的武狀元及其兩位文狀元兄弟的雕像即將屹立在南部縣城的柳林文化廣場。

北宋年間,新井縣(今南部縣大橋鎮)陳省華(官至尚書)的3個兒子中,分別有兩人中了文狀元,一人中了武狀元,歷史上稱這三兄弟為「陳氏三狀元」。由於當時的新井屬保寧府(今閬中)管轄,今天閬中市的三陳街就是以這三兄弟的事跡而名留千秋的。在南部也留下了金魚溪、金玉橋、狀元橋、三元街等美名軼事。

據資料記載,封建時期科舉制度以來,全國共出了800多名狀元,南部縣先後就有4人中狀元,一個縣有這么多狀元,在全國罕見。曾有一度時期,省內某大學的教授先後就眉山的「三蘇」和南部的「三陳」作了專題研究,發表文章回顧天府的名流文化。

南部人為了紀念這3位名流,民間自發集資先後在其出生地修建了狀元祠,在南部縣城的嘉陵江邊雕塑了三兄弟的紀念像。當時,雕有三狀元像的柳林公園是南部縣唯一的一個城市公園。為了提升城市品位,南部縣把這個柳林公園作為城市的中心文化公園進行打造,將南部的民間文化匯集於該廣場,並常年在那裡舉辦了很多文化活動,該縣也將進入該公園的街定名為「文化路」。至此,「陳氏三狀元」成為柳林文化公園內最醒目、南部人最驕傲的標志。

然而,隨著南部縣城建設步伐的加快,「陳氏三狀元」像已影響到城市的建設,縣委縣政府決定擇地重塑。決定一出,引起了南部市民的廣泛關注。於是,縣委縣政府多次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以尋找最佳決策方案。通過反復論證,南部縣從10多個設計方案中敲定一種,由專業的廠家負責完成製作任務,2005年元旦前夕給狀元一個「新家」。

❷ 四川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最好是歷史學過的。

歷史老師回答您:
戰國末期,蜀守李冰主持修築都江堰,將川西平原變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據說武則天就出生在今天四川廣元市。

唐朝中期安史之亂中,唐玄宗逃到四川避難;唐末,黃巢大起義時期唐僖宗逃到四川避難。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在王朝初年就出現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朝代,而這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就爆發於四川青城山地區,王小波李順起義。北宋時期,四川成都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明朝末年最大的兩支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和張獻忠,其中張獻忠幾次進出四川,曾經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也是由於這場戰爭造成四川哀鴻遍野,清朝初年不得不強行遷移人口到四川,即「湖廣填四川」。

清朝末年,在民族資產階級立憲派的領導下掀起了大規模的保路運動,而四川的保路運動規模最大,清政府為了鎮壓四川的保路運動不得不將四川周邊數省的新軍調往四川,這在客觀上給武昌起義的爆發和勝利創造了條件。

紅軍長征在四川呆的時間最長,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都是在四川創下的輝煌。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南下等都在四川血戰數年。

❸ 出自四川的著名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

太多了。而且是重量級名人,比如
李白、朱德、鄧小平、劉伯承、劉湘專
劉湘(1888年-1938年),又名元勛,字屬甫澄,法號玉憲,漢族,生於1888年7月1日,四川大邑人,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四川省主席。1929年,重慶大學成立,其為第一任校長,並且為重大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盧溝橋事變後,劉湘出川抗戰,1938年因病在漢口去世,逝前留有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❹ 四川名人事跡有哪些

鄧小平(1904~1997)1904年8月日生於四川廣安。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不久去蘇聯學習,1926年回國。1927年參加八七會議,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29年領導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曾因反對中央錯誤領導而被撤職。1934年10月投入長征,參加過遵義會議。
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29師政治委員。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後改為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指揮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西南局第一書記等職。1952年任副總理,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56年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選為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文化大革命初被撤職。
1973年3月復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和總參謀長。1976年4月被撤職。1977年7月復職。1978年3月為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在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成為中共政策歷史性轉變的主要決策人,推動改革開放。1982年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顧問委員會主任、軍委主席。
1983年當選為國家軍委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軍委主席。1989年11月辭職。1992年春,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1997年2月19日卒於北京。其主張被尊為「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並列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重要文章、講話收入《鄧小平文選》。
朱德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都為中國人民的獨立事業,解放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❺ 四川的歷史故事

(一)

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四川共有350萬人出川抗戰,佔全國同期實征1405萬餘人的五分之—還強,他們大部分都是隸屬於川軍,所有的武器裝備都算是國軍中最差的之一,但是他們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上前線。

川軍將領楊森說「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民族,是極其恥辱的。今天的抗日戰爭是保土衛國,流血犧牲,這是我們軍人應盡的天職,我們川軍決不能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要灑盡熱血,為國爭光」。

軍閥劉湘抱病出戰,病死客鄉,卻在臨終不忘勉勵同袍「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時任川軍122師師長王銘章說「 此次出川抗日,不成功便成仁」,在台兒庄戰役中王銘章壯烈殉國。

川軍145師師長饒國華「我此去,為國而戰,義無反顧,我萬死不辭」,在彈盡糧絕被日寇包圍的情況下自戕殉國、慷慨成仁。以上僅是列舉的一部分在抗戰中的川軍將領,更多的是默默無聞在前線奮戰的士兵,可以這樣說在日寇曾侵佔的每一塊中國土地上都留有川軍將士的鮮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將領在抗日戰爭之前基本上都經歷過軍閥混戰,但是與民國政府卻未曾發生過戰爭而是和平易幟,在對紅軍的多次圍剿也基本以失敗告終,所以也有人戲稱川軍是「內戰外行,外戰內行」。

(二)

在宋朝末年,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但是在釣魚城卻折戟成沙,蒙哥也在此戰死,當然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四川在被佔領之後被蒙古鐵騎屠殺,人口由原來的1920萬銳減到82.5萬,這也是後來為什麼會有湖廣填四川的說法。

「秦並巴蜀,得地廣國,取財繕兵,終席捲八荒,一匡天下。 唐時玄、德、僖三宗避亂入蜀後再圖恢復中原。日軍侵華,國民西遷,蔣曰:誠失關內十五省,西南不失,抗戰可勝。

川民供賦,納糧八千萬石,淚送川兵三百萬奔赴沙場血戰! 觀青史,川人從未負國」

(三)

70年前,沙坪壩磁器口古鎮水碼頭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賣肉剩下的雜碎,以低價處理。王的媳婦張氏覺得可惜,於是當街起賣雜碎湯的小攤,用豬頭肉、豬骨加豌豆熬成湯,加入豬肺葉、肥腸,放入老薑、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別好。

在一個偶然機會,張氏在雜碎湯里直接放入鮮生豬血旺,發現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鮮。這道菜是將生血旺現燙現吃,遂取名毛血旺。

(四)

很不幸,當歷史的車輪進入17世紀中葉的時候,她被一個亂世梟雄盯上了,這個人就是張獻忠。

張獻忠入四川,是習慣於在沉默中自在自為,獨善其身的四川人的巨大災難。震驚世界的張獻中屠川事件,幾乎從根本上徹底摧毀了四川的文化與生產力。

尤其是對四萬貢生——中國文明與文化傳承者的屠殺,給後人留下了可以從多種角度理解的空白——從此再無四川人。

公元1646年深秋,已被多年戰亂摧毀的四川以及成都經濟,已經無力承擔張獻忠大順政權及近60萬軍隊的生存,再加上周邊明朝軍隊正從多處逼近,張獻忠決定放棄四川,打回陝西老家。張獻忠臨走之前,趁夜一把大火徹底燒毀成都,然後朝廣漢退去。

此刻,在張獻忠進攻成都時被俘,後逃脫到四川犍為起兵,成為明朝抗擊張獻忠主力將領的楊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條戰船上調兵譴將,突見成都方向濃煙沖天,大火映紅了天空,如同白晝。幾個時辰後,他得到了張獻忠撤退的消息,懾於張獻忠強大的兵力,三天後,楊展方進入成都。

此時的成都煙霧彌漫,仍有餘火在燃燒,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焦糊味。曾經千年繁華,讓無數文人魂牽夢繞的大都會,連同城內數十萬居民,從楊展眼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記憶中繁華的街道已被殘垣斷壁淹沒,金碧輝煌,巍峨壯觀僅次於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宮建築群早已灰飛煙滅。成都,被張獻忠從地球上徹底抹掉了。

(五)張獻忠與「柳蔭街」

言談間多次提到張獻忠,於是黃尚軍講了一個關於張獻忠和「柳蔭街」的故事。

話說成都錦江賓館旁,有一條年代很久遠的街道,叫做「柳蔭街」,直到20世紀90年代,還保存得相當完好。人們都知道這條街很古老,但關於張獻忠與林蔭街得名的傳說,卻少有人知道了。

相傳,張獻忠入川,行到柳蔭街這個地方時,發現一個婦女正在逃命,她帶了一大一小倆小孩,年齡稍大的被婦女背在背上,小的被婦女牽著走。小的那個孩子確實太弱,跟不上大人的腳步,被拖著不停哭鬧,婦女絲毫沒有理睬小孩的哭鬧,反而還不停地打罵。

張獻忠的手下看到這場景十分憤怒,心想,都說這蜀人心狠手辣,果然連對自己的孩子都如此,應當誅殺。於是押著老小三人來到張獻忠面前。

張獻忠問:你如此狠心對待牽著的小孩子,他肯定不是你的親骨肉吧,背上背的應該才是你的親兒子。婦女回答:大老爺啊你錯了,這小兒子是我親身的骨肉,背上背的是我大哥的骨肉。

大哥、大嫂都因戰亂而死,這是他們唯一的後代了,我孩子死了,我還能再生,可大哥的孩子死了,就斷了香火了啊。

張獻忠聽後大為感動,心想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來四川人中還是有好人存在的。

於是,他便下馬走到婦女身邊說,明天我要屠城了,你是個好人,不用逃難,直接回家,你在門口插一支柳枝作為記號,我的人來了就不搜不殺。

婦女聽後馬上回家,通知周圍沒有逃走的街坊鄰居,都在自家門前插上一支柳枝。這樣一來,這條街的所有人都逃過一劫。而後,這條街興起了插柳枝的風俗,也從此更名為「柳蔭街」。

❻ 簡述解放以來四川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949年12月,四川地區解放。年1月,中央將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劃為西南區,在重慶市設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分別由鄧小平同志任西南局書記、劉伯承同志任軍政委員會主席、賀龍同志任軍區司令員,統一領導西南區的工作。同時,將四川地區劃分為川西、川東、川北、川南4個行署和重慶市及西康省,均直屬大區領導。4個行署和西康省共轄21個專區、6個市、191個縣。 1952年9月1日,中央決定撤銷西南軍政委員會和4個行署區,恢復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並將重慶由中央直轄市改為省轄市。同年10月,將「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區專員公署」。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銷。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為「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同年5月,將各「區專員公署」更名為「專員公署」。10月,撤銷西康省,將金沙江以東各縣並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區劃歸西藏自治區。 為了加強四川西部高原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建設,按照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精神,先後設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區(後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後改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鹽源彝族自治縣、茂汶羌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等一批自治州、縣。為了加強三線建設,於1965年以攀枝花礦區為中心,設立了渡口市(1987年更名為攀枝花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管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共計43個區縣(市),總面積8.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02萬人。川渝分治後,四川省的地級行政區降為21個(18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縣及縣級市、區179個,數量仍為全國第一。所幅員面積為4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萬人,佔全國的6.8%,居河南、山東、廣東之後,列第4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

❼ 簡述解放以來四川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那就太多了
你到網上搜
到處都是
只要是關於四川,書都數不過來

❽ 四川作為天府之國,從古至今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四川作為天府之國來
稱為「自天府之國」乃是因為天府原是一個官職,主要掌管人間珍寶。後來,秦朝時蜀郡「省長」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時代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
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列四川成都避亂。六十多年前的抗日戰爭,蔣介石更是應了一句讖語「勝不離川,敗不離灣」。雖然國共合作的武裝力量打敗了日本侵略軍,但得勝的國民黨政府卻在最後敗逃於台灣,人算不如天算。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這是歷史上名篇《隆中對》中的名句,作者諸葛亮之所以協助河北人劉備得以稱帝,恐怕也與讖語「勝不離川」相關吧。三國時候,劉備率一支打打逃逃的烏合之眾,卻能夠保全實力,在蜀地三分天下,莫不與四川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

❾ 四川歷史上發生過哪些戰役

四川自古以來便被稱為「天府之國」,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歷史上也幾度成為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四川自然資源豐富、氣候宜人、地理封閉,太平盛世時就是令人羨慕嫉妒的「天府之國」,亂世時也可自保或者內部自己小打小鬧下甚至以一域之地對抗全國,但是每當外族入侵亡天下時又往往會遭受滅頂之災。(此處四川是包括重慶的)

我自己把四川的歷史總結為三個時期:
一、遠古的勃興時代。這個時代上自石器時代下至秦朝統一全國,這個時期既有媲美商周的三星堆文明,又有歷史悠久傳說豐富的古巴蜀文化。但其中的大部分戰爭都是遠古時期的部落戰爭,留下了「杜鵑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鵑」這樣的浪漫傳說。當然其結尾的秦滅巴蜀之戰對秦朝統一六國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也留下了「金牛伐蜀」的有趣故事。
二、上古和中古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包括從秦朝到宋朝的一千餘年歷史,期間四川經歷了兩漢和唐宋兩次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戰爭是割據與統一的戰爭,戰爭的規模與烈度都比遠古要大許多,但戰爭大都是中原王朝內部的統一分裂戰爭相對來說並未傷及四川的元氣。這個時期四川的戰爭對全國格局有個更為有力更加關鍵的影響,戰爭中也出現了更多的英雄史詩。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戰爭包括以下幾個
1、東漢滅蜀之戰。這是一次無比輝煌的戰爭,同時也是一場淹沒於文獻知名度甚小的戰爭。估計這個戰爭還沒有成語「得隴望蜀」的知名度大。這是劉秀統一全國的最後一戰,所以亮出了雲台二十八將中最為豪華的陣容,來歙、岑彭、吳漢、馮異、耿弇等名將如雲。其中來歙和岑彭先後被刺殺,伐蜀之戰一波三折更是悲壯驚險。此次戰爭劉秀採取南北水陸並發的作戰戰略,同時發兵公孫述,是中國戰爭史上溯三峽入川並利用江河實施遠距離迂迴前進的著名戰役。
2、三國時期的蜀國戰爭。劉備入川、曹劉漢中之戰、諸葛亮北伐以及鄧艾偷渡陰平入蜀大家在三國裡面耳熟能詳,不再贅述。
3、兩晉時李雄所建立的成漢政權收留中原流民,保護了四川免受五胡十六國之亂。之後四川先後為南北朝交替統治。
4、唐朝時大唐在四川與吐蕃南詔進行了一系列邊疆戰爭,安史之亂之後更是成為唐朝歷代皇帝的逃跑必備後路。
5、五代十國時期的宋滅蜀之戰,此戰留下了花蕊夫人的兩句詩:十萬將士齊卸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三、近古以來衰微時代。這個時期從南宋直至今天,其中四川的戰爭是滅族戰爭。對的,是滅族戰爭,就十室九空百無存一的結果來說就是滅族戰爭,是人口滅絕亡天下的滅族戰爭。由於四川處於中國最腹心的腹地,四川也就成為了外族入侵時最後的抵抗之地,一旦外敵兵臨四川中國便真正的處於亡國滅種的生死存亡關頭,所以四川抵抗最為激烈遭受屠殺也最為慘烈,從蒙古滅宋、明清交替、民國抗戰、共和國三線建設概莫能外。
1、蒙古滅宋戰爭直接的完全的摧毀了四川漢唐宋千年以來的財富和人口,是四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從此之後「揚一益二」再不復現,天府之國也難以重現當年在全國的地位。但是毀滅中透漏著希望,絕望中蘊含著力量,釣魚城之戰擊斃蒙哥汗是大宋最後的輝煌。
2、明清鼎革之戰。隨著清軍與大西軍、以及後來農民軍南明軍合流後的明軍在四川的拉鋸戰,再加上後來的三藩叛亂,四川再次被屠空。明朝二百年的恢復又重新回到了原點。此後雖有湖廣填四川,但四川慢慢的變成了西部經濟落後地區了。
3抗戰。民國前期雖有劉湘劉文輝等大小川軍軍閥混戰,但抗戰時期四川卻再次成為外敵入侵時總後勤基地。抗戰時期四川不但承受了國家政府的絕大部分稅賦糧食,更是有百萬川軍出川抗戰。這是中華民族最為可歌可泣的全民族抗戰。

❿ 四川地名的來歷故事

四川歷史悠久,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四川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萬年以前。在四川東部的巫山縣( 現屬 重慶市),科學家發現了距今202—204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在川中的資陽縣,出土了著名的「資陽人」頭骨化石。在川東的銅梁縣(現屬重慶市)、川中的資陽鯉魚橋、川西平原的成都羊子山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的漢源縣,發現了大量古人遺留下來的生產工具和獸類遺骨,時代大致在幾十萬年到一二萬年前。

這些考古遺存和遺跡,便是四川先民生息勞動的最早的證據。

大約1萬年以前,四川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遺骸等,在東起長江三峽,西至甘孜、阿壩的全川范圍內廣泛分布,迄今發現遺址200處以上,表明新石器革命的種子已經撒遍了巴山蜀水. 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遺址有巫山(現屬重慶市)大溪遺址、綿陽邊堆山遺址、 岷江上游遺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遺址、西昌禮州遺址、成都遺址、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廣漢三星堆遺址。這里發現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質生產工具、陶器、動物遺骸,以及工藝品,表明已經達到新石器的全盛時期。由於新石器文化的高度發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漸生。大約4000年前,在廣漢三星故地出現了早城市,原始形態的刻劃文字和青銅器,一個古文明中心於那時在四川誕生。而這一時期,正與史籍所載「三代蜀王」角逐爭雄局的結束和川西平原政治的一體化相一致,表明一個植根於社會而又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國家政權產生出來。這個政權,便是早期的蜀王國。

四川在中國古史傳說里佔有重要地位。據中國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文獻記載,約在公元前30世紀,華夏始祖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陽,便是名揚中華、跡遍海內的帝顓頊。

古文獻還記載夏禹在川西高原岷山地區和川東重慶治水。也有文獻說大禹生於西川石紐,地在今北川縣。這些都是遠古四川與中國各地存在頻繁的經濟文化往來的證據。

古蜀先民的故事一直在四川流傳,古蜀王魚鳧、柏灌和開明王等在西蜀大地上從事農耕文明的傳播,並創立了蜀地最早的國家。公元前5世紀中葉,開明王九世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至成都,並在此地建築了城池,命名是取其「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那便是最早的成都城了,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這是歷史上所稱的蜀,而在四川東部還有巴,巴人源於荊楚之地,逆流而上,在今大巴山一帶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巴國,後也被秦惠文王所滅。這也是為什麼四川又有巴蜀之稱的原因,另外四川還有一個別稱就是蜀,四川也簡稱川。

四川在古時屬梁州,秦朝統一中國後設置蜀郡,西漢時司益州郡,魏晉時期分為梁益二州,宋朝時設置益州、梓州、利州和夔州四路,合稱為「川陝四路」,簡稱四川路,這便是四川一名的來歷。

在今天,我們在橫斷山脈仍然可以見到許多原始部族社會殘留的一些習俗,如白玉縣的父系氏族社會,如道孚縣扎壩和絨須卡的走婚,還有一些偏遠山區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婚俗。我們應該以更為關注的目光來關注橫斷山脈,關注四川的西部群山,關注它們的過去,關注它們的將來,關注一直在群山中繁衍生息的它的子民!四川文化的主體是巴蜀文化,巴蜀文化是指以巴蜀地區為依託,北及天水、漢中區域,南涉滇東、黔西,生存和發展於長江上游流域。

巴蜀文化輝煌燦爛、源遠流長,早在人類起源時代,就有巫山人和資陽人的先後出現,這是傳說的「巴蜀同囿,肇於人皇」的時代;隨著華夏文明發展與進步,巴蜀文化在歷史各個時期都煥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輝,直至今日,川文化仍是中華文化中一支厚重而充滿活力的重要組成。

閱讀全文

與四川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