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人物說過的最牛逼的話是什麼
你們都知道偉大的作家j·r·r·托爾金,對吧?他被認為是現代幻想文學之父,最著名的作品是《霍比特人》和《指環王》。《霍比特人》大獲成功後,這本書的人氣開始吸引世界各地的出版商。其中就有德國出版商Rutten & Loening,他在1938年寫信給托爾金(請記住,這是我們說的第三帝國!),要求出版德語版的《霍比特人》。
你們的詢盤無疑是為了遵守你自己的國家的法律,但這應該適用於另一個國家是不恰當的主題,即使它有(沒有)任何軸承的優點出版我的作品或其可持續性,你似乎滿意自己沒有提及我的Abstammung。*哇。哇。這可能是我讀過的最經典的笑話了。他就像20世紀那些在推特上徹底摧毀仇恨言論的人一樣。標志性的。
Abstammung:德語,意為「祖先」或「起源」。我還想感謝米利亞·詹森在《人性》雜志上發表的文章啟發了我的答案。
2. 求30句中國歷史人物說的豪言壯語
屈原:抄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渡陰山
。
毛澤東:玉宇澄清萬里埃
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於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岳飛: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鄭燮: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劉禹錫: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杜甫: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而曹身與名具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黃巢: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
3. 歷史人物!介紹一個你所聽說的歷史人物!(內容簡介,代表作.名人名言)
簡介嗎?
清照,號易安居士。生於北宋,死於南宋。她丈夫叫趙明誠,是個內金石學家。當過幾任容不大的官,後來病死了。
易安的詞前期的多抒發少女情懷,相思之苦。後來由於顛沛流離,戰爭橫禍,詞的風格就較為沉重,愁苦。
有的書上說,她在晚年被別人騙過婚,錢財一空。
沒什麼說了了,太無聊了
4. 對話歷史人物
對話歷史人物——陸游 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曾涌現出無數個優秀的才華橫溢、真知卓見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們如璀璨的群星,映射出一個歷史階段的輝煌與衰落,一個時代的榮光、辛酸與恥辱。在這些「群星」當中,陸游可謂是其中閃亮的一顆。作為南宋的一名著名愛國詩人,他以其顯著的成就而獨樹一幟,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位。 陸游(公元1125年——公元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於一個富有豐厚文化傳統的官僚地主家庭。年幼時,正值金兵大舉南侵,使陸游從小就飽嘗了顛沛流離的極大痛苦。宋代王朝覆滅的恥辱,正像他在《感興》一詩中寫的那樣,「少小遇喪亂」,充分表達了詩人對民族、國家和人民的一種急切憂慮。家庭氛圍的熏陶,社會環境的影響,極大地刺痛了詩人的心,使陸游在幼小的心靈中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寫書」的志向。 陸游自幼聰慧好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12歲即能詩文,一生作品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陸游曾在《解嘲》一詩中這樣寫道:「我生學語即枕書,萬卷縱橫眼欲枯。」陸游為了實現自己的鴻鵠之志,「夜讀兵書」,晨練舞劍。他曾求教於當時著名愛國志士曾幾,在曾幾的指教和影響下,更確定了他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陸游是一位多產的詩人,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而他又生活在那個金人入侵,宋王朝大好河山四分五裂的特殊年代,當時的環境決定了他的詩歌的主旋律就是反映民族矛盾,渴望萬里從軍,報效國家的愛國主義情感。他的詩有著濃重的時代氣息,慷慨悲壯,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具有強烈的戰斗性。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詩人,陸游的詩又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始終關心著國家、民族的命運,全面地反映了南宋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面貌。陸游的平生抱負不僅僅只是一個閉門憂國憂民的「讀書人」,他還一直嚮往著「手梟逆賊清舊京,直斬單於釁寶刀」。陸游的前期詩中,始終洋溢著那種「鐵馬金戈」「氣吞殘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獻身精神,他始終以為國立功戰死殺場為榮,如他在《書志》一詩里所表現的那樣:生不能殺敵,死後肝心也要化為金鐵,鑄成利劍,來內除佞臣,外清妖孽。我們不妨從他的《書憤》一詩中體味一下詩人的情懷:「白發蕭蕭卧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厄量蘇武餐氈久,張巡憂憤裴齒室。細雨春花上村苑,頹坦放月落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整首詩既有作者的雄心壯志,又有對投降派的尖銳嘲諷,表達了作者立志恢復中原,抗戰到底的雄心與報負。 陸游生活的中期,詩人也獲得了唯一一次身臨前線的機會,少年時的雄心在這里得以發揮,陸游自然十分振奮。他身著戎裝,奔波於前線,廣泛地接觸到了一些愛國民眾,為他們出謀劃策,商討辦法。火熱的戰斗生活,更加激發了陸游的愛國熱情,也使他深刻地領悟了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尋找創作源泉,開拓獨特的詩風。這一時期的詩作,詩人用滿腔熱情,抒發了自己的以身報國,效命殺場的豪壯理想,表達了他為祖國和民族洗雪恥辱,恢復失去疆土的強烈心願。從陸游的詩中,我們不難看出那金戈鐵馬、刁斗笳鼓的戰場硝煙,也不難看出那號角聲聲的熱烈場景。 陸游的一生,是悲壯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 對話歷史人物——杜甫 杜甫,其一生正如大唐由盛而衰的命運般崎嶇多舛。而生在苦難中的他依然不減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偉大胸懷,令後世更為敬重,尊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成長於大唐盛世的杜甫,年少便懷有經世濟民的大志,希望能行儒家兼善天下的理想,詩中不時顯出自己雄心壯志,如在早期作品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便可見其以聖人之志來要求自己。可惜,時代卻不允許他一展「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 杜甫來到長安,願一展鴻鵠之志卻多次謀官不就,這一待就是十年。天寶五年到十四年間,他看透官吏腐敗,也深嘗了民間百姓疾苦,寫下著名的〈麗人行〉來諷刺權貴的奢靡,以及描述連年征戰悲苦景象的〈兵車行〉。從個人的悲慘際遇推及百姓的痛苦,同時殷切憂慮國家前途。安史之亂前社會的現實景象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中反映無遺。 天寶五載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六載曾應試「制舉」;十載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果。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沉淪和個人的飢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 當安史之亂最盛時期,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因房案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後,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後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 杜甫走過了艱辛的日子,以「天地一沙鷗」作為自己飄搖一生的注腳。雖然於當世不得志,但詩歌集大成的 藝術 成就不僅樹立了許多典範,寫實的風格更影響了中唐的新樂府運動和宋朝的古文運動。而杜甫悲天憫人的夙昔典型依舊長存於世,深深影響著後代的文人,如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及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皆從杜詩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寫出了偉大的詩句,更以生命為歷史譜出不朽的樂章。
5.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1、孔子的故事:逆境識顏回
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時,有一段時間的處境非常悲慘。
有一次,孔子師徒被人困在陳國境內的荒野里,糧食吃光了,連續七天沒吃上飯,以至於孔子餓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車上。
孔子的弟子顏回為了救師傅,不惜拉下臉皮求乞於人,四處奔波,找來一點糧米,便趕緊拾柴燃火,燒起飯來。在飯快要煮熟時,鍋里飄出的香味使孔子來了精神,不禁抬頭觀看,正巧,他看見顏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飯填入口中。
過了不久,飯熟了,顏回首先盛來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給孔子。
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偷食之事,坐起來說:「剛才睡夢中見到我的父親,這飯若是干凈的話,我想先用來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顏回聞言忙說:「不行,不行,這飯不幹凈。剛才燒飯時,有些煙塵落入鍋中,棄掉沾上煙塵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來吃掉了。」
孔子聞言大吃一驚,深為自己錯怪了顏回而內疚不已,這才知道「顏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當即把弟子們召到跟前,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從此,孔子更加信任顏回。
哲理點撥:即使是自己親眼所見的事情,也還得加以仔細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錯。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僅憑對事對人的表象就妄下結論,有時也難免出錯誤!
6. 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用幾句話說
白起(號稱軍神啊,坑殺無數人)、王翦(參與了秦朝統一的許多大戰)、吳起(殺內妻求將講的就是容他了)、公輸班(魯班,你懂得)、唐睢(很著名的說客,布衣之怒……)、魏無忌(魏國滴信陵君)、趙奢(後面那個的老爸,也是趙國的名將)、趙括(尋情記看過沒有,裡面那個趙雅的老公就是他了)、廉頗(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我最喜歡的老辛的詞啊)、墨子(名翟,魯班同一時代的人,算對頭)、藺相如(趙國的頂樑柱,將相和講的就是他和廉頗的故事)、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 。有《呂氏春秋》,一字千金和奇貨可居的典故都出自他)、還有好多好多,我估計要寫一輩子就不一一講了,什麼 秦始皇、商鞅、李斯、蒙恬.扶蘇,胡亥,子嬰,蒙恬,王翦,王賁, 趙高, 章邯,項羽,項梁,范增, 劉邦, 蕭何, 張良。最最後面解釋個人, 辛棄疾(這個不得不講啊,我偶像啊,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自號「稼軒居士」。豪放派的集大成者)我靠,難得能寫這么多字啊= =
7. 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
開放分類: 詞語
歷史簡單的概括就是:發生在以前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事.那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情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
歷史人物的定義(解釋)
歷史人物是指那些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的人.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如果單講物,在物裡面人物便是非常重要的.
唐高祖李淵(566~635)。
唐代開國皇帝。字叔德。先世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柄,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後姐,故特見親重。
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當時,隋末農民起義遍布全國。李淵自知無力鎮壓農民起義,又深曉煬帝猜忌嗜殺,政局動亂,難於自保,便與次子李世民在大業十三年五月起事,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淵起兵後,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召募軍隊,並於七月率師南下。此時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激戰方酣,李淵乘隙進取關中。十一月攻拔長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李淵入長安後,立煬帝孫代王侑為天子(恭帝),改元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又以楊侑名義自加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綜理萬機。次年(618)五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唐統一了全國。
李淵在位時期,依據隋文帝舊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頒布均田制及租庸調制,重建府兵制,為唐代的職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課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礎。武德年間,統治集團內部充滿了復雜的斗爭。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太原起兵時的佐命元從,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寵信;劉文靜為秦王李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勛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淵借故殺了劉文靜。秦王李世民自認為在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他的功業超過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無法繼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儲的地位的重大威脅。於是,雙方展開了劇烈的爭奪皇位繼承權的斗爭。在這場政爭中,李淵則經常站在建成一邊。太子的心腹楊文斡受命召募壯士送長安,以供李建成發動政變時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淵揭穿這件事,李淵盛怒之下產生了廢李建成、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念頭,但並未實現。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發了玄武門之變。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淵立己為太子。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李淵在度過一段閑散失意生活後,死於太安宮。廟號高祖。葬於獻陵。
※※※※※※※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淵次子。隋末,李淵先後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負責鎮壓今山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和防備突厥,李世民隨父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當時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力量日益壯大。李淵、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將亡,乃於大業十三年(617)在晉陽起兵,接著南攻霍邑(今山西霍縣),西渡黃河,攻取長安(今陝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淵以長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左三軍;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右三軍。
攻克長安後,李淵立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義寧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趙國公。三月,隋煬帝被殺。五月,李淵即位,國號唐,建元武德,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在唐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世民軍功甚多。他首先打敗了據有金城(今甘肅蘭州)一帶的薛舉,迫使舉子薛仁杲降唐;接著又打退了倚仗突厥勢力南攻河東的劉武周、宋金剛;武德四年(621)又打敗竇建德,消滅夏政權;同時迫使盤踞洛陽的王世充出降,鄭隨之滅亡,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李世民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功業超過李建成和李元吉,但身為次子,不能繼承皇位;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終不肯為人下,於是以李世民為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為另一方,展開了爭皇位繼承權的斗爭。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淵退位,自己稱帝,是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貞觀。唐太宗即位後,居安思危,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實行輕徭薄賦、疏緩刑罰的政策,並且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終於促成了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中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治世」。貞觀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九年,平定吐谷渾,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於其地置西州,並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置安西都護府。唐太宗對東突厥降眾及依附於突厥的各族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受到他們的擁戴,因而被尊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親於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發展了漢、藏兩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但唐太宗親征高句麗的戰爭給兩國人民帶來了災難,最後無功而還。唐太宗最初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後來又愛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產生了奪嗣之懼,企圖發動政變刺殺李泰,沒有成功,被廢為庶人。唐太宗為防止身後發生兄弟仇殺的悲劇,貶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以後的唐高宗。
太宗晚年著《帝范》一書以教戒太子,其中總結了他一生的政治經驗,也對自己的功過進行了評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令長孫無忌、褚遂良在其身後輔佐李治。去世後,葬於昭陵。
※※※※※※※
隋煬帝楊廣(569~618)
中國隋代皇帝。即楊廣。604~618年在位。楊堅次子。一名英。開皇元年(581)封晉王。八年冬,為行軍元帥統兵伐陳。開皇二十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七月文帝死,相傳為楊廣暗害。楊廣即皇帝位。煬帝即位後,發展科舉制,設置進士科。下令進行貌閱、括戶,擴大了國家的賦役對象。大業五年(609),隋煬帝親征,平定吐谷渾。隋煬帝仗恃國力富強,驕奢淫逸,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即位後幾乎每年征發重役。他為營建東都洛陽、開發運河、修築長城,10餘年間調發擾動不下1000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隋煬帝年年遠出巡遊,每次出遊都大肆營造離宮,擾掠地方,浪擲人力物力財力,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煬帝親征吐谷渾後,又下詔征天下兵進攻高句麗(位於今朝鮮半島)。大業八年至十年,曾3次向高句麗出兵,由於當時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後只好議和收兵。大業七年,王薄率領民眾在長白山(今山東鄒平南)起義,隋末農民戰爭終於爆發。十三年四月,李密率領的瓦崗軍逼圍東都,並向各郡縣發布檄文,歷數隋煬帝10大罪狀。十四年(618)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元禮和監門直閣裴虔通等,煽動軍士進入宮中,縊殺煬帝。
※※※※※※※
李密(582~619)
中國隋末農民起義中瓦崗軍後期領袖。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大業九年(613)參與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起兵反隋。玄感敗,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崗軍。同年十月,因李密勸翟讓迎擊隋悍將滎陽通守張須陀所統精卒,大敗隋軍,故翟讓命他分統一軍。李密軍令嚴肅,賞賜優厚,士卒樂意為他所用。他建議襲取興洛(後改洛口)倉,開倉賑濟,擴充隊伍,然後進取東都。大業十三年,瓦崗軍攻取洛口倉,招就食飢民幾十萬,起義隊伍迅速壯大。李密長於謀略,逐步在瓦崗軍內部形成自己的勢力。十三年初,李密獲准建立蒲山公營。二月,翟讓推李密稱魏公於洛口,改元永平,以招徠各路反隋武裝,由此李密在各路起義軍中確立了盟主地位。這時,李密和翟讓之間因處理隋降官、分配軍資等問題,發生火並,李密殺翟讓及從者數百人。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殺隋煬帝,率眾10餘萬西歸。皇泰主命李密討伐化及。李密七月出兵東討化及。兩軍在童山激戰,化及兵敗北走。李密雖勝,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損傷,王世充組織了2萬多人馬,乘機進擊,李密軍大敗,本營覆沒,親將秦叔寶、程知節(初名程咬金)、牛進達等被俘,單雄信投降。李密走投無路,乃於九月渡河至河陽降唐。十一月,李淵遣李密等到山東去招收舊部。他感到已被猜疑,遂叛唐。唐將盛彥師邀擊,斬李密於邢公峴。
※※※※※※※
裴元慶
裴元慶在《說唐》里排名第三,也使一對大錘。裴元慶本來隨父親裴仁基討伐瓦崗寨,屢戰屢勝。但是由於隋庭腐敗昏庸,主帥張大賓嫉賢妒能,加上徐懋功使了反間計,裴元慶父子險些被推出去砍了腦袋瓜子。裴元慶一怒之下大鬧隋營,投奔了瓦崗寨。會戰四平山的時候,曾一錘震得宇文成都吐血而逃。不過當時情形裴元慶可以說是撿了個便宜。所以他的排名仍然是在宇文成都之下。後來隋煬帝召李淵父子勤王救駕。李淵不願和救命恩人秦瓊作對,派女婿柴紹跟秦瓊串通好,所有瓦崗寨的將領背上插桿黃旗,李元霸看見插黃旗的就放過去,沒有黃旗的照死里揍。只有單雄信和裴元慶自恃武功高強,堅持不肯插旗。結果裴元慶和李元霸對了三招後就支持不住了。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手下從來沒有一合之將,因此對裴元慶起了惺惺相惜之心,放了他一條生路。到評書末尾攻破揚州時,宇文成都到底還是被裴元慶殺死在戰場上。
裴仁基,裴元慶父子的原型很明顯,肯定是瓦崗名將裴仁基,裴行儼父子。裴氏父子原是隋將張須陀部下,張須陀在大海寺中伏戰死,敗於李密後,爺兒倆就投降了瓦崗軍。武德元年(618),李密擊敗宇文化及後,王世充進攻李密,雙方在偃師對峙。裴仁基認為瓦崗軍戰事不斷,將士傷亡很多,疲憊不堪,而王世充軍容正盛,又因缺糧而急於決一死戰,不可正面直攖其鋒。他建議把守要道阻攔王世充,同時分兵三萬,趁洛陽空虛進逼王世充的老巢。如果王世充回兵就按兵不動,如果王世充再出兵偃師就再進逼洛陽,讓他疲於奔命。這個計策很不錯,李密以前打敗宇文化及的時候就用的是同樣的辦法。當時李密命徐世績守黎陽,自己守清淇,宇文化及進攻一邊,另一邊就從後面牽制,搞得宇文化及疲憊不堪,最後在童山腳下被李密打敗。李世民在柏壁擊敗宋金剛的時候也用的是這個策略。這就象我聽說過的一個故事:兩個獵人從狼窩抓了兩只小狼崽子,各抱著一隻分別爬上兩棵樹。母狼回來後,獵人輪流揪小狼崽子的耳朵,小狼輪番叫喚,母狼被調得在兩棵樹之間跑來跑去,最後活活累死。不過這一次李密過於自信,堅持正面迎擊王世充。大部份將領支持李密。裴仁基苦苦勸說不行,嘆息說:「魏公以後一定會後悔今天的決定。」結果正如所料,李密在北邙山下被王世充擊敗,緊跟著偃師失守,裴仁基和裴行儼都作了俘虜。李密這一敗,瓦崗軍一蹶不振,無奈退出爭霸天下的游戲,投降了唐朝。後來裴家父子投降了王世充,一個被封為禮部尚書,一個任左輔大將軍。但是,由於這父子在軍隊里威望太重,遭到王世充的猜忌。裴仁基父子內心不安,聯合宇文儒童,宇文溫,崔德本等人謀劃推翻王世充,重新擁立被王世充廢掉的皇泰主楊侗為君。事情敗漏後被誅滅三族。
※※※※※※※
宇文成都
《說唐》里的宇文成都是排名第二的好漢,使一條鳳翅鎦金鏜,號稱無敵大將軍,自出道來只在李元霸和裴元慶手下吃過虧。據說排名第四的雄闊海曾在京城的元宵夜賣一把硬弓,除了雄闊海自己,看弓的人沒有一個能把弓拉滿,最接近的是秦瓊,也只拉了個半滿。宇文成都巡夜路過,忍不住一試身手,硬弓應聲而開。可是宇文成都太沒禮貌,一使勁故意把弓給拉斷了,雄闊海大怒。因此引出群雄大鬧元宵夜,宇文成都也吃了大虧。後來三十六家反王把隋煬帝圍困在四平山的時候,宇文成都以一敵三,大戰分別排名第四,第五,第六的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招架不住,逃回本陣,路上被裴元慶截住。宇文成都人困馬乏,被裴元慶一錘震得吐了血。
可是歷史上好像找不到宇文成都的原型。宇文化及有兩個兒子,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宇文化及在聊城(今山東聊城)被竇建德擊敗處死的時候,這兩個兒子也一起被處死了。《新唐書》里提到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就是投降唐朝的那個,撫養幼弟(應當不是宇文智及,宇文智及早死了)和兄長的遺孤,為當時人們所稱道。那麼宇文化及應該還有一個由宇文士及撫養大的兒子。不過我也沒發現史書上對這個兒子的記載。看來宇文成都純粹是後世藝人的杜撰了。
※※※※※※※
李元霸
唐高祖李淵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不假的。古代「玄」字和「元」字通假,在人名里更是經常混用。問題是歷史上的李玄霸十幾歲就夭亡了。有人說李元霸的原型是李道玄。我查了查李道玄的資料,依稀有一點相似。
評書里的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條好漢,天生神力,遇到異人傳授了一身通天徹地的武功,使一對斗大的金錘,出世以來從未遇到敵手。李元霸的神力和武功被誇張得很利害,說他自小喝水經常把家裡的金銀銅鐵杯子不小心捏碎。見到無敵大將軍宇文成都後不服氣,要和宇文成都比試力氣。宇文成都能舉一個千斤重的銅獅子,李元霸則一手一個,舉著兩個銅獅子在宮里散步。隋煬帝被困四平山,李元霸隨父親前去救駕,大顯威風,把三十六家反王殺得四散奔逃,漫山遍野地追亡逐北,手下沒有一合之將,只有排名第三的裴元慶擋了他三錘。這樣勇猛,凡人哪收拾得了他,最後只好讓老天收了去。據說李元霸怕打雷,聽見雷聲害怕,就把大錘扔到天上想把雷公砸死,結果大錘掉下來把自己給砸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扔東西,亂扔東西污染環境,會砸到花花草草,砸到小朋友,最糟糕的是會砸到自己。
歷史上的李道玄是李世民的族弟,他們的曾祖父都是西魏上柱國李虎。李淵稱帝後封李道玄為淮陽壯王。這個李道玄可夠陽壯的。劉武周派大將宋金剛攻打李淵的老巢並州(今山西太原),齊王李元吉不戰而逃。秦王李世民力請出兵,在介州(今山西介休)擊敗宋金剛。李道玄當時還只有十五歲,估計這是他第一次上陣打仗,結果第一個殺上城頭,立下頭功。後來又跟著李世民討伐洛陽王世充,轉戰河南,圍困洛陽,立下累累戰功。竇建德出兵支援王世充,李世民與之對峙於洛陽東北的軍事重鎮虎牢關。李世民一向喜歡帶著小部隊的輕騎兵偵察敵情,曾因此多次遇險,這次又遭遇竇建德的大部隊。李世民命令李道玄埋伏在路旁,敵軍到後殺出來,竟然殺退了敵軍。一支小小的偵察部隊,再怎麼勇敢,畢竟寡不敵眾,我實在想像不出來李道玄是怎麼殺退敵軍的。
李道玄作戰風格與李世民非常相似。李世民有一支精銳的輕騎兵部隊。會戰的時候,甚至親自率領這支部隊迎頭殺入敵陣,銳不可當,通常能一直殺到敵人的隊尾,貫通到底,再殺回來,反復沖擊,直到敵人陣形大亂,喪失鬥志,大部隊同時掩殺過去。這個戰術幾乎是百戰百勝。在黃易的《大唐雙龍傳》里對這個戰術評價很高,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鑿穿」戰術,寇仲就一再使用這個戰術,其實純粹是抄襲李世民。而李道玄跟隨李世民轉戰泗水的時候,經常是這支精銳部隊的主力之一。《新唐書》里說李道玄「貫賊陣出其背,復引還,賊皆靡,所發命中。」擔任這種作戰任務對武力要求最高,要求個個都是以一當百的猛士,可以想像李道玄的武力值至少也在95以上。《新唐書》里還說他「每赴敵,飛矢著身如蝟,氣益厲。」渾身上下被射得像刺蝟一樣,真讓人矯舌難下,但我也不由得懷疑那些箭是扎在他身上還是扎在甲胄上。如果是扎在身上,那李道玄可以驕傲地對被射死在小商河的楊再興說:「你不中!」如果是扎在甲胄上,李道玄可以對草船借箭的諸葛亮說:「你也不中!」
李道玄是個環保主義者,從不亂扔東西,所以不但不會砸壞花花草草,更不會被自己的兵器砸死。他最終是死在劉黑闥手裡。這個劉黑闥是唐朝的噩夢。他原本在王世充手下,湮沒無聞。後來被徐世績俘虜後獻給竇建德,成了竇建德的大將。竇建德戰敗被俘殺後,劉黑闥回到老家種菜。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竇建德的舊部范願,劉雅,董康買,高雅賢等人找到劉黑闥的菜園子,力勸他起事反唐。劉黑闥經不住勸,就作了這幫人的首領,先後兩次起兵與大唐對抗,把整個河北,山東和山西都置於他的鐵蹄之下。劉黑闥是個軍事天才,一旦遇到表演的舞台就爆發出耀眼的光芒,所到之處幾乎百戰百勝。武德五年(622年),他和李世民相持於?乘?(今河北曲周西)。兩軍在一個河谷平原激戰,從清晨直到晚上不分勝負。最後李世民使了招毒辣的,派人把河流上游的水堵上,到了晚上雙方都精疲力盡的時候,突然開閘放水,戰場上水深一丈多,雙方數萬人都餵了魚鱉。劉黑闥從戰場上逃了出來,從此手下無可用之兵。而唐朝實力雄厚,死了幾萬士兵,很快又可以調集另一支部隊。武德六年(623年)劉黑闥被李建成,李元吉擊敗後,被叛徒擒住獻給唐朝。
劉黑闥第二次起兵的時候,李淵派李道玄率軍討伐,以史萬寶為副將,與劉黑闥戰於下博(今河北深縣)。李道玄率精銳輕騎突擊劉黑闥,約定好史萬寶領大部隊隨後進發。史萬寶是隋朝名將,資格很老,不把李道玄放在眼裡,認為李道玄雖然是名義上的主將,實際上只是在老將的輔保下掛個名立點戰功罷了,真正的指揮決策還是在自己手裡。史萬寶認為,李道玄這樣急行軍,士兵必定疲憊不堪,最後會困頓失敗。他的計劃是,按兵不動,犧牲李道玄,李道玄死後,劉黑闥必定揮兵輕進,這樣唐軍主力可以結陣迎擊,以逸待勞。不想李道玄的前鋒部隊被劉黑闥消滅後,唐軍全都沒有了鬥志,因此大敗,只有史萬寶獨自逃了回去。李道玄就這樣白白作了犧牲品。他是唐朝開國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
史萬寶輕視李道玄,自作主張是可以理解的。隋文帝楊堅曾派次子楊廣掛帥帶領韓擒虎,賀若弼平定南陳,織田信長曾派長子織田信忠為總大將進攻武田勝賴,豐臣秀吉也曾派養子,著名的大草包豐臣秀次征討過紀州和四國。讓繼承人掛個名,在老將的幫助下立戰功樹威望,這是許多當權者的選擇。打起仗來真正決策的多半還是老將。可惜的是史萬寶不該犧牲李道玄。尤其是他遇到的是軍事天才劉黑闥,別說犧牲一個李道玄,就算連他自己也犧牲了,恐怕也不能引劉黑闥上當。
李道玄以主將的身份,不老老實實坐鎮中軍,身先士卒當前鋒,這也是敗亡之本。主將應該像電影《影子武士》里的武田信玄一樣:「山,是不動的!」李道玄明顯是受了李世民的影響。李世民最喜歡身先士卒沖入敵陣。李道玄戰死後,李世民傷心地自責說:「自從起兵以來,道玄經常是跟隨我征戰。他每每見到我深入敵後,都能最終戰勝敵人,總是羨慕我,所以才會效仿。可惜這么年輕就死了!」李道玄戰死時只有十九歲。
※※※※※※※
王世充(?~621)
中國隋末割據者之一。字行滿,本姓支,出自西域。世充利口善辯,涉書傳,好兵法,且明習法律。隋開皇中,為左翊衛,以軍功拜儀同,轉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累遷江都(今江蘇揚州)丞,兼領江都宮監。他阿諛順旨,獲得煬帝寵信,背地裡陰結豪強。大業十二年(616)遷江都通守,鎮壓河北格謙余部及南陽盧明月。次年瓦崗軍佔領興洛倉,進逼東都。煬帝命世充為將軍,統率諸軍10餘萬屯洛口拒戰。十四年,世充領兵數萬渡洛,被起義軍擊敗,只剩千餘人,走保河陽(今山西沁陽南)。隋越王楊侗召令他還洛,屯含嘉城。煬帝死後,世充與元文都、盧楚等奉楊侗為帝(史稱皇泰主),楊侗以世充為吏部尚書,封鄭國公。同年七月,世充殺文都、盧楚,專制朝政。時李密雖破宇文化及,還屯金塘(今河南洛陽市北),但兵力損失很大。世充乘機進擊,大敗之,李密勢蹙降唐。唐武德二年(619)四月,世充廢皇泰主,稱帝即位,建元開明,國號鄭。三年,唐高祖李淵遣秦王李世民攻鄭,進逼東都,世充乞援於夏主竇建德。四年五月,李世民敗夏軍於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建德被俘,世充以洛陽降,鄭亡。七月,世充為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
花木蘭
《古樂府》有木蘭詩詠其事。姚瑩康(人名)的《輶紀行》以為是北魏人,宋翔鳳(人名)《過庭錄》以為是隋恭帝時人,程大昌《演繁露》因為《木蘭詩》中有『可汗大點兵『語。則認為木蘭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為姓花。
《木蘭從軍》為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本為《古樂府》詩。乃敘述古孝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累建功跡,歷十二年始歸,眾方知其為女子的故事。後流傳甚廣,漸改編為雜劇、小說。
相傳,花木蘭為商邱人。長的嫵媚端莊,貌美聰慧。由於在家中是老大,從小練就了一副好身手。父親名叫花孤,是一位老軍官。因為邊防緊急,皇上下令徵兵,花孤因為年老體弱不能從軍,而又不能抗拒軍令。於是花木蘭就從織布機上走下來,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花木蘭守衛邊關十二年,沖鋒殺敵,英勇陷陣,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將軍。當她凱旋迴家時,已年近三十了,就連她的手下也不知道他是一個巾幗女流。等大家護送她回家時,才知道一直以來英勇的將軍花木蘭原來是位女郎。
※※※※※※※※※※※※※※
※※※※※※※※※※※※※※
主題:Re:說說《隋唐演義》等英雄排名
《隋唐演義》是我認為最好的演義小說之一,其中描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象秦瓊、程咬金、李元霸、徐茂公、羅成這些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這些英雄人物在歷史上大多確有其人,但其事跡往往與演義上描寫的相差不少,有的甚至是大相徑庭。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也好讓大家了解一下隋唐好漢的真實故事。
1、秦瓊字叔寶
演義:《隋唐演義》中的主人公,仗義疏財的山東好漢,先為瓦崗寨大元帥,後投奔李唐,成為李世民手下的數一數二的大將。
歷史原型:初隨隋將來護兒、張須陀鎮壓起義軍,以勇悍聞名。張須陀被瓦崗寨擊殺,秦瓊轉投隋將裴仁基,後隨裴仁基降瓦崗寨。及瓦崗寨李密兵敗,秦瓊又為王世充將,但他不齒王世充為人,公然反叛投唐,從此成為李世民的部將。秦瓊先後隨同李世民征討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屢立大功,逐漸成為秦王最為器重的部將,被封為翼國公(死後改封胡國公)。玄武門之變,秦瓊參與誅殺建成、元吉,但此後多病,蓋因征戰時老傷所致。貞觀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畫像繪於凌煙閣。
評論:秦二哥實乃一勇夫爾。
2、程咬金字知節
演義:《隋唐演藝》中又一位主人公,外號『混世魔王』,人如其名,乾的混事數不勝數,曾為瓦崗寨大魔國國王,後投降李唐,憑小聰明和運氣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運氣極好,活到一百多歲,歷經高祖、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說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將。
歷史原型:自幼就以勇武聞名鄉里,尤其善於馬上使槍,後投李密,統率李密最精銳的近衛軍。李密兵敗,程咬金成為王世充部將。但程不願為王世充部下,遂說動秦瓊等多員勇將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帳下。程咬金在李世民對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的戰爭立下不少戰功,被封為宿國公(後改封盧國公)。後遭到太子一黨陷害,遂勸秦王先下手為強。玄武門之變後,歷任高官。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統率大軍征討西突厥阿史那賀魯,但因屠殺降軍,喪失人心,最終無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時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還鄉。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確實比較長),陪葬昭陵。
評論:除了活的長,其他沒什麼特別的。
3、李元霸
演義:隋唐第一條好漢,手持兩把大錘,縱橫天下,但因違反師訓,先後殺死了使用鎦金鏜的伍天錫、宇文成都,遭到天譴,被雷電劈死。
歷史原型:名李玄霸,李淵第三子,早死,無後,後追封為衛王。
評論:反正死的早,就任由演義作者發揮了。
4、羅藝
演義:原北齊將領,秦瓊的姑父,後被楊林招降,被封為『北平王『,以『羅家槍『聞名天下,最後被竇建德部將蘇定方射死。
歷史原型:又名李藝,出身將門,善射,勇於攻戰,為隋虎賁郎將,守北平,屢破四方賊寇。適逢天下大亂,羅藝趁亂起事,占據北平,自稱幽州總管。宇文化及、竇建德、高開道等反王先後譴使勸降,羅藝都不準,獨降於李唐(有眼光)。被唐皇封為燕王,賜姓李。在征討劉黑闥的戰斗中,羅藝立功不小,但他自恃功高,狂傲無禮,曾一度被免職。後因突厥屢屢南犯,羅藝又被重新啟用,鎮守涇州。太宗繼位,羅藝因是太子建成一黨,恐遭迫害,遂發動叛亂,占據幽州,但不久為部將所殺。
評論:羅藝原來是太子建成一黨,誰能想到?
5、羅成
演義:隋唐第七條好漢,羅藝之子,秦瓊的表弟。英俊貌美,武藝高強,自視甚高。曾奪得天下第一武狀元,後投唐,為唐軍第一勇將,立下赫赫戰功,曾一人獨擒八大反王。此後遭到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陷害,中蘇定方之計,被亂箭射死。
歷史原型:羅藝有子,但史書並未記載其事跡。
評論:又是一個使作者得以充分幻想的角色。
8. (歷史人物)我想對你說
諸葛亮我想對你說,還是回卧龍崗吧,逍遙生活最重要
9. 急求歷史人物說的話
1,毛主席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10. 講歷史人物故事
孫敬懸梁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
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蘇秦刺骨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
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3、宋濂苦學
宋濂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時送還。
天很冷時,硯台里的墨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的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宋濂,於是宋濂能夠閱讀很多書。
到了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宋濂)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
前輩道德高、聲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前輩)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
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宋濂雖很笨,但終於獲得很多教益。
4、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5、囊螢映雪
孫康家裡很貧窮,買不起燈油。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
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
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