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劉姓起源和歷史名人

劉姓起源和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03 22:25:25

1. 歷史上姓劉的名人

1
劉墉:今山東諸城人,清代書法家,官至東閣大學士,與當時
的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齊名。
2
劉過:太和人,南朝著名詞人、詩人。
3
劉松年:錢塘人,畫家,善於作山水畫,與李唐、馬遠、夏圭
合稱「南宋四家」。
4
劉禹錫: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他在哲學
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勝」的學說。著作有《天論》等。
5
劉淵:匈奴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
大單於,後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
6
劉伶:沛郡人,西晉時號稱「竹林七賢」之一,曾官至建威將
軍。
7
劉備:中山人,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靖王劉勝的裔孫。
東漢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後得諸葛亮輔佐,採用聯吳
抗曹策略。於建安十三年大敗曹操於赤壁,節節勝利。公元21年稱帝
,建都成都,國號漢,與曹魏、孫吳呈鼎足之勢。其父子兩代稱王達43
年。
8
劉秀:南陽蔡陽人,東漢開國君主,史稱光武帝,公元22年在
春陵起兵,加入綠林軍,以恢復漢時制度為號召,聯合貴族勢力,打
敗赤眉起義軍。建武元年稱帝,定都洛陽。後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統
一了全國。
9
劉邦:即漢高祖,沛縣人。秦末時陳勝起義,他在沛縣聚眾三
千人響應。後受楚懷王之命與項羽分兵入關,公元前206年攻佔咸陽
,被項羽封為漢王,與項羽展開五年之久的楚漢戰爭之後得勝,建國
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史稱西漢。

2. 姓劉的來歷及名人

起源演變
據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來源於祁姓,是帝堯的後裔,形成於夏朝後期,出自今
中華劉姓始祖苑。
河南魯山。
祁姓之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於夏朝;一支出自劉累後裔士會,形成於春秋初期。 [2]
劉累生於夏朝後期,曾經跟著精通養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 [3] 。劉累在為孔甲養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 [4] 。後來,由於飼養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5]
2、源於姬姓的劉氏形成於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6]
3、外族的改姓
(1)賜姓: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助之功,劉邦賜其家族姓劉。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即皇帝位後,接受戍卒
劉邦
婁敬定都關中的建議,決定把國都遷到長安,並因此賜婁敬姓劉。
(2)西漢初年:匈奴族劉姓。當時,匈奴部族強盛,漢高祖劉邦採取和親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於冒頓為妻。冒頓姓攣,但按照匈奴貴者皆從母姓的習俗,攣氏子孫皆姓劉。
(3)魏晉十六國時期:匈奴族的一支為爭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稱是漢朝公主與匈奴單於的後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劉。他們先後在今山西、陝西、內蒙地區建立了漢、前趙和夏三個政權,後定居河南。史稱「河南劉氏」。前趙的建立者劉淵即是匈奴貴族。
(4)北魏「勛臣八姓」之一有獨孤氏,孝文帝於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實行漢化改革,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為劉氏。
(5)唐末五代時期,突厥別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稱是劉邦的後裔。五代十國中的後漢政權和北漢政權就是由沙陀劉氏建立的。 [7]
從西漢初期的匈奴貴族內附,南北朝的鮮卑族進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期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劉姓。華北地區,尤其在河南地區的劉姓含有匈奴、鮮卑人的基因;東北地區的劉姓主要摻和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劉邦
(前256—前195)字季。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漢高祖。字季。豐縣(今[屬江蘇)人,豐生沛養,故人亦稱沛 公。在消滅項羽完成國家一統後,(前202年)正月甲午,劉邦於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國號為漢,史稱西漢

劉恆
(生於前203年臘月十一(12月15日),是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漢族,漢高祖劉邦第4子,漢惠帝劉盈弟,母薄姬,8歲被立為代王,公元前180年呂後死,齊王劉襄兄弟興兵伐呂,周勃、陳平見勢亦響應,夷滅呂氏一族,史稱「盪滌諸呂」。功臣派畏齊王勢壯,貪代王勢孤,擁立24歲的劉恆即位。劉恆登基後竇漪房兒子劉啟被立為太子,竇漪房成為皇後。劉恆個人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恆駕崩,在位23年,享年47歲。葬於霸陵。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葯的主角。 劉啟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漢景帝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劉徹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子、漢太宗文帝劉恆的孫子、漢太祖劉邦的重孫子。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並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謚號「孝武」,廟號世宗。

劉安
(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曾招賓客一同撰寫《鴻烈》(後世稱《淮南子》)。《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謀反之事敗露而自殺。據記載,劉安是豆腐以及很多養生之道的發明者。

劉秀
漢光武帝劉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備
劉備,字玄德。(150—222),三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中山人,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裔孫。東漢末年曾投靠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後得諸葛亮輔佐,取得荊州與西蜀。公元221年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與曹魏、孫吳呈鼎足之勢。後伐東吳時失敗,病死,在位3年。一生以仁義為本,頗得民心。 .

劉徽
三國時代魏國數學家。漢菑鄉侯後裔,山東淄博淄川人[1]。三國魏景元四年(263年)注《九章算術》(九卷)[2],後撰《重差》,作為《九章算術注》的第十卷。劉徽於公元263年撰寫《九章算術注》,在《九章算術》後面寫了一篇1800餘字的注記,這篇注記就是數學史上著名的「割圓術」。唐初以後,《重差》更名為《海島算經》。此外劉徽還著有《魯史欹器圖》,《九章重差圖》,唐代失傳。

劉伶
劉伶,西晉沛國(治今安徽淮北市濉溪縣)人,字伯倫。「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晉武帝泰始初,對朝廷策問,強調無為而治,以無能罷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 禮法」表示蔑視。 劉琨劉琨(271~318),西晉愛國將領。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東北)人。也是著名的詩人、音樂家。成語「聞雞起舞」的人物之一。

劉裕
宋武帝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漢族,生於興寧元年三月,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曾先後滅亡南燕、後秦等國。有「氣吞萬里如虎」之美譽。 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學家。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於世。

劉文靜
(568-619) 唐初開國功臣。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字肇仁。李淵在太原起兵,他亦隨軍南下,俘隋大將屈突通。唐立,任納言,助修律令,並助李世民擊滅薛仁杲,任民部尚書、陝東道行台左僕射,封魯國公。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

劉錡
(1098-1162年),字信叔,甘肅靜寧人。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劉錡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勛,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去世後,謚為武穆。建炎十年,金統帥完顏宗弼(即金兀術)以大軍進攻,劉錡率軍以懸殊兵力大敗金軍於順昌。

劉過
(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於廬陵(今江西吉安)。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庄、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劉克庄
劉克庄(1187~1269))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今屬福建)人。劉克庄早年與四靈派翁卷、趙師秀等人交往,詩歌創作受他們影響,學晚唐,刻琢精麗。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劉福通
劉福通(1320~1365)潁州(今安徽阜陽)人,元末紅巾軍首領。至正十五年(1355年)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稱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他歷任平章、丞相等職,掌握大宋的軍政大權。後被朱元璋命部將沉於江中溺死(一說在安豐陣亡)。

劉基
劉基(1311—1375) 字伯溫,元末明初青田(現在浙江省文成縣)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民間傳說其神機妙算,常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劉墉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山東省高密縣逄戈庄人(原屬諸城),祖籍江蘇徐州豐縣。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劉統勛子。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劉統勛之風。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京。謚文清。

劉永福
劉永福,本名義,字淵亭。廣東欽州人,晚清名將。著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戰爭中指揮台灣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協助巡撫唐景嵩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國號永清)並作為繼任代總統為保衛台灣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銘傳
抗法抗日民族英雄,台灣首任巡撫,台灣近代化的奠基人。

劉錦棠
協助左宗棠鎮壓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撫。

劉鶚
清代小說家,寫的小說《老殘游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

3. 歷史上劉姓的名人

1、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稱沛公。

2、漢文帝劉回恆:答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躬行節儉勵精圖治,開創治世「文景之治」,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

3、漢景帝劉啟:在西漢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其父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4、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

5、劉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曾招賓客一同撰寫《鴻烈》(後世稱《淮南子》)。《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謀反之事敗露而自殺。

6、劉向:(約前77—前6),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縣(現江蘇省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

4. 歷史上的劉姓名人

歷史名人
劉 邦:即漢高祖,江蘇沛縣人。於公元前211年建國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 向: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是我國目錄學之祖。
劉 秀:南陽蔡陽人,東漢開國君主,史稱光武帝,建武元年稱帝,定都洛陽。後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統 一了全國。
劉 備: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後得諸葛亮輔佐,採用聯吳抗曹策略。於建安十三年大敗曹操於赤壁。公園221年正式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
劉 淵:匈奴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 大單於,後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
劉禹錫: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所著《天論》三篇,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及辯證法哲學著作。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懷志節,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復大計,謂中原可一戰而取」。為韓侂胄客,不識侂胄之敗事,識力遠不及辛棄疾。又屢試不第,漫遊江、浙等地,依人作客,與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交遊。後布衣終身,去世於崑山,今其墓尚在。著有《龍洲集》、《龍洲詞》。
【劉三妹】亦稱「 劉三姐 」。
傳為 唐 代著名的 壯 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稱。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劉三妹》:「 新興 女子有 劉三妹 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 唐中宗 年間,年十二,淹通經史,善為歌……今稱『歌仙』。」 何其芳 《毛澤東之歌》:「 毛主席 說:『 劉三姐 反壓迫,是革命的。』」
【劉三姐】見「 劉三妹 」。
【劉氏冠】 漢高祖 劉邦 創制的一種竹皮冠。《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 薛 治之,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乃是也。」《後漢書•輿服志下》:「長冠,一曰齋冠,高七寸,廣三寸,促漆纚為之,制如板,以竹為裏。初, 高祖 微時,以竹皮為之,謂之『劉氏冠』, 楚 冠制也。」
【劉石經】 北魏 劉芳 的美稱。《魏書•劉芳傳》:「昔 漢 世造三字石經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 芳 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 劉石經 。」
【劉四罵人】《舊唐書•劉禕之傳》:「父 子翼 ,善吟諷,有學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 李伯葯 常稱曰:『 劉四 雖復罵人,人都不恨。』」後以「劉四罵人」謂用俏皮淺露的語言罵人。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隨園詩話》所載詩,如……《詠茶灶》雲:『兩三杯水作波濤』等類,皆舌尖聰明語,惡薄淺露,何異 劉四 罵人?」
【劉生】 漢 橫吹曲名。原為人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四•<劉生>詩》 宋 郭茂倩 解題:「『 劉生 ,不知何代人, 齊 梁 以來為 劉生 辭者,皆稱其任俠豪放,周遊 五陵 三秦 之地。或雲抱劍專征,為符節官,所未詳也。』按《古今樂錄》曰:『 梁 鼓角橫吹曲,有《東平劉生歌》,疑即此《劉生》也。』」 梁元帝 、 陳後主 、 唐 盧照鄰 等均有《劉生》詩。
【劉仙掌】 唐 代詩人 劉象 的美稱。 五代 何光遠 《鑒誡錄•卓絕》:「 劉象 郎中因詠仙掌得名,時人呼為 劉仙掌 。」
【劉白】 唐 代詩人 劉禹錫 和 白居易 的並稱。《新唐書•白居易傳》:「[ 居易 ]又與 劉禹錫 齊名,號『 劉白 』。」 宋 王禹偁 《桂陽羅君游太湖洞庭詩序》:「前不見 劉 白 ,後不見 皮 陸 ,又何人也。」 明 高啟 《三賢堂》詩:「 韋公 既前蹈, 劉 白 乃後連。」
【劉白墮】相傳為 南北朝 時善於釀酒的人。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 河東 人 劉白墮 ,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晞,以甖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山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名『騎驢酒』。 永熙 年中, 南青州 刺史 毛鴻賓 齎酒之蕃,逢路賊,盜飲之即醉,皆被擒獲,因復名『擒奸酒』。游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唯畏 白墮 春醪。』」
【劉阮】1. 東漢 劉晨 和 阮肇 的並稱。相傳 永平 年間, 劉阮 至 天台山 采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歸。時已入 晉 ,子孫已過七代。後復入 天台山 尋訪,舊蹤渺然。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元 雜劇中有 王子一 撰《誤入桃源》,即用其事。後用為遊仙或男女幽會的典故。 唐 呂岩 《七言》詩之一○四:「曾隨 劉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間欠酒錢。」 後蜀 顧夐 《甘州子》詞:「曾如 劉 阮 訪仙蹤,深洞客,此時逢。」 明 陸采 《明珠記•贅蘋》:「忽成 劉 阮 約,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畫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劉 阮 重來。」參見「 劉郎 」。2. 劉伶 、 阮籍 的並稱。 劉 阮 , 魏 晉 時人,以縱酒放達著稱。 清 戴名世 《醉鄉記》:「自 劉 阮 以來,醉鄉遍天下。」
【劉杜】 明 末 劉綎 、 杜松 的並稱。 劉 杜 在遼地與 清 兵激戰,壯烈犧牲。 清 方拱乾 《廣宇》詩:「 光熹 往事傷心久, 劉 杜 征魂帶血還。」 清 吳偉業 《送杜公弢武歸浦口》詩:「當時海內稱 劉 杜 ,死事忠勛君叔父。」
【劉村】 宋 代畫家 劉益 的美稱。 元 夏完彥 《圖繪寶鑒》卷三:「 劉益 字 益之 。 汴 人,工花禽……尤長小景。 靖康 之難流落 嶺表 ,多畫山果野禽,故人呼為 劉村 。」
【劉伶酒】《晉書•劉伶傳》:「 劉伶 字 伯倫 , 沛國 人也……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後以「劉伶酒」、「劉伶鍤」為縱酒放達的典實。 王德鍾 《書感》詩之三:「澆愁須飲 劉伶 酒,埋骨願傍 蘇小 墳。」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甚時同荷 劉伶 鍤,一醉空江卧月明。」
【劉伶鍤】見「 劉伶酒 」。
【劉阿斗】 三國 蜀 後主 劉禪 小名 阿斗 。雖有 諸葛亮 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 蜀漢 。參閱《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後因稱懦弱無能、不思振作的人為「劉阿斗」。《新華文摘》1982年第2期:「想依靠這批捧不起的『劉阿斗』,對不起,此路不通。」
【劉表牛】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桓公 ]顧謂四坐曰:諸君頗聞 劉景升 不?有大牛重千斤,噉芻豆十倍於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 入 荊州 ,烹以饗士卒,於時莫不稱快。」後因以「劉表牛」謂大而無用之物。 宋 蘇轍 《土牛》詩:「君看 劉表 牛,豈脫 曹公 手。」
【劉郎】1.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劉郎 在室內,可入共飲酒。』」2.指 漢武帝 劉徹 。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 劉郎 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3.指 漢高祖 劉邦 。 宋 辛棄疾 《六幺令》詞:「長喜 劉郎 馬上,肯聽詩書說。」4.指 三國 蜀 先主劉備 。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弔古》詞:「要約 劉郎 銅雀醉,底事遽爭 荊 楚 。」5.指 東漢 劉晨 。相傳 劉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葯,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 唐 司空圖 《遊仙》詩之二:「 劉郎 相約事難諧,雨散雲飛自此乖。」 後蜀 顧夐 《虞美人》詞:「此時恨不駕鸞皇,訪 劉郎 。」 清 無名氏 《後會仙記》:「 劉郎 曾否訪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劉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願扇兒寄去的速,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 劉郎 到了,攜手兒下妝樓。」參見「 劉阮 」。7. 唐 劉禹錫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玄都觀 裏桃千樹,盡是 劉郎 去後栽。」此為 禹錫 自稱,後因以「劉郎」指 禹錫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夢得》詩:「 劉郎 劉郎 莫先起, 蘇台 蘇台 隔雲水。」
【劉郎前度】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載: 東漢 劉晨 阮肇 在 天台山 遇仙,歸來已是 晉 代。後 劉 等重訪 天台山 ,舊蹤渺然。詩文中因稱去而復來的人為「前度劉郎」。亦作「 劉郎前度 」。 唐 劉禹錫 《再游玄都觀絕句》:「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 劉郎 今又來!」此 劉禹錫 自稱。 宋 周紫芝 《點絳唇》詞:「渾無緒! 劉郎 前度,空記來時路。」《花月痕》第十回:「不獨馬纓一樹,不識門前,就是人面桃花,也無所謂 劉郎 前度。」
【劉柳】 唐 劉禹錫 、 柳宗元 的並稱。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幾,有八司馬之變,使 退之 不貶,與 劉 柳 輩俱陷黨中,則終身廢錮矣。」 清 唐孫華 《讀柳詩》詩:「漏泄謂 劉柳 ,責望致嫌疑。」 嚴復 《<天演論•群治>按語》:「此其說與 唐 劉 、 柳 諸家《天論》之言合,而與 宋 以來儒者以理屬天,以欲屬人者,致相反矣。」
【劉根】 漢 代術士。傳說能驅鬼、辟穀。《後漢書•方術傳下•劉根》:「 根 於是左顧而嘯,有頃, 祈 之亡父祖近親數十人,皆反縛在前,向 根 叩頭。」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 劉根 遐寢不食,或謂偶能忍飢。」 唐 高適 《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詩:「江山歸 謝客 ,神鬼下 劉根 。」
【劉晏粟】 唐 理財家 劉晏 ,曾任吏部尚書, 東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轉運租庸鹽鐵使等職,用分段轉運方法歲運 江淮 糧食四十萬斛,以解決關中食糧。後人因以「劉晏粟」謂善於理財,政績卓著。 清 趙翼 《壽全惕庄六十》詩:「最績早同 劉晏 粟,清心仍酌 隱之 泉。」
【劉師哥】牡丹花品種之一。 宋 陸游 《天彭牡丹譜•花釋名》:「劉師哥者,白花帶微紅,多至數百葉,纖妍可愛。莫知何以得名。」
【劉海】1.見「 劉海蟾 」。2.傳說中的 劉 海 額前垂發,俗因稱此發型為「劉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眾人舉目看時只見一個個都是大腳皮鞋,上面前劉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額上覆蓋著劉海。」
【 劉海蟾 】亦稱「 劉海 」。
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遠 ,以號行。道教全真道祖師。初事 燕 主 劉守光 為丞相。一日,道人 正陽子 來謁,說清靜無為之法,並索雞卵十枚,累金錢上。 海蟾 驚呼:「危哉!」道人說:「居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棄官歸隱,後仙去。見《神仙通鑒》。民間多繪作仙童狀,前額垂發,手舞錢串,騎蟾背上。俗稱「劉海」。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倪幼蓉》:「面同滿月,眼若明星,雙髻簪花,如世間所繪 劉海 狀。」《秧歌劇選•十二把鐮刀》:「 桂蘭 打鐵手呀手兒軟,腰兒閃幾閃,越看越好看……好像 劉海 戲金蟾, 王二 我好不喜歡。」
【劉陸】 宋代 劉克庄 、 陸游 的並稱。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徵引》:「 元 白 自清淺, 劉陸 但恣肆。」
【劉累】傳說中善於馴龍的人。《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有 陶唐氏 既衰,其後有 劉累 ,學擾龍於 豢龍氏 ,以事 孔甲 ,能飲食之, 夏後 嘉之,賜氏曰 御龍 。」 宋 梅堯臣 《文惠師贈新筍》詩:「 劉累 死,龍不馴。世間事,不識真。」
【 劉猛將軍 】1.傳說中滅蝗保穡之神。指 宋 劉錡 。 宋 景定 四年,旱蝗,上敕 劉錡 為 揚威侯 天曹猛將之神。敕雲「飛蝗入境,漸食嘉禾,賴爾神靈,剪滅無餘。」蝗遂殄滅。見 羅振玉 《俗說》引 朱坤 《靈泉筆記》。2.傳說中滅蝗保穡之神。指 元 劉承忠 。 承忠 元 末駐守 江 淮 ,會蝗旱,督兵捕逐,蝗殄滅殆盡。後 元 亡,自溺死,當地人祠之,稱之曰 劉猛將軍 。見《畿輔通志•祀典》。
【劉寄奴】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為 南朝 宋高祖 劉裕 小名。據《南史•宋武帝紀》載, 劉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癒金瘡。,後人因稱之為「劉寄奴」。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五•劉寄奴草》:「劉寄奴一莖直上。葉似蒼術,尖長糙澀,面深背淡,九月莖端分開數枝,一枝攢簇十朵小花,白瓣黃蕊……其子細長。」
【劉參軍】 晉 劉伶 曾仕建威參軍,因稱 劉參軍 。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詩之三題名《劉參軍》。 周斌 《和劍華醉歌行》:「君不見荷鍤仙游 劉參軍 ,沉飲高風至今聞。」參見「 劉伶酒 」。
【劉琨舞】《晉書•祖逖傳》載: 祖逖 與 劉琨 同寢, 祖 中夜聞荒雞鳴,蹴醒 劉琨 ,起而舞劍。後以「劉琨舞」喻志士奮發之情。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詩:「不學 劉琨 舞,先歌 漢祖 風。」 清 唐孫華 《卧聞雞鳴》詩:「暗蹴 劉琨 舞,急速 田文 行。」
【劉項】 劉邦 、 項羽 的並稱。《漢書•諸侯王表》:「 陳吳 奮其白梃, 劉 項 隨而斃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張良 未遇 韓信 貧, 劉 項 存亡在兩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詩:「誰為 劉 項 決雌雄,賴有 韓 彭 力相援。」 清 陳維崧 《虞美人•題徐渭文畫花卉翎毛便面》詞:「愁看 劉 項 興亡史,且讀《南華子》。」
【劉棉花】 明孝宗 時戶部尚書 劉吉 的綽號。 明 文林 《琅玡漫鈔》:「閣老 保定 劉公 ,屢為台諫所論,而上寵眷不衰,人因稱為 劉棉花 ,謂愈彈愈起也。」《明史•劉吉傳》:「 吉 多智數,善附會,自緣飾,銳於營私,時為言路所攻。居內閣十八年,人目之為 劉棉花 ,以其耐彈也。」
【劉賈】 漢 代 劉向 、 賈誼 的並稱。 王國維 《文學小言》十一:「 韋 柳 之視 淵明 ,其如 劉 賈 之視 屈子 乎?」
【劉窟頭】1. 五代 劉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劉窟頭」之號。《新五代史•雜傳一•劉守光》:「 劉守光 , 深州樂壽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舉 ,能穴地為道以攻城,軍中號『劉窟頭』。」2.謂身死入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上聞 從榮 伏誅,悲駭幾落御榻,氣絕復甦者再,由是不豫轉增,以至晏駕。自雲:『我今日自作劉窟頭也。』」
【劉隨州】即 唐代 詩人 劉長卿 。他曾任 隨州 刺史,因稱 劉隨州 。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 李頻 不全是晚 唐 ,間有似 劉隨州 處。」
【劉綱】 三國 時 吳 下邳 人。傳說他能檄召鬼神,後與妻 樊雲翹 同入 四明山 仙去。 唐 白居易 《酬贈李煉師見招》詩:「 劉綱 有婦仙同得, 伯道 無兒累更輕。」
【劉毅答詔】《晉書•劉毅傳》:「帝嘗南郊,禮畢,喟然問 毅 曰:『卿以朕方 漢 何帝也?』對曰:『可方 桓 靈 。』帝曰:『吾雖不及古人,猶克己為政。又平 吳會 ,混一天下。方之 桓 靈 ,其已甚乎!』對曰:『 桓 靈 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 桓 靈 之世,不聞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後以「劉毅答詔」謂敢於諫諍。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札率爾遣興寄呈蘇渙侍御》詩:「 郭欽 上書見大計, 劉毅 答詔驚羣臣。」
【劉豫州】指 劉備 。 劉備 曾任 豫州 刺史,因稱 劉豫州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將軍起兵據有 江 東, 劉豫州 亦牧眾 漢 南,與 曹操 並爭天下。」 清 顧炎武 《漢三君詩•昭烈》:「卓矣 劉豫州 ,雄姿類 高帝 。」
【劉盧】 晉代 劉琨 、 盧諶 的並稱。 唐 李商隱 《贈趙協律晳》詩:「已叨 鄒 馬 聲華末,更共 劉 盧 族望通。」
【劉寵一錢】 東漢 會稽 太守 劉寵 將內遷為大臣, 山陰縣 有五、六老人各贈百錢為他送行。 劉寵 難拂眾意,只受每人一錢。後用為稱譽廉吏的典實。 清 鈕琇 《<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斷 臯魚 之淚;宦歸千里,無餘 劉寵 之錢。」 沈昌直 《寄龍聖江西》詩:「 劉寵 選一錢, 楊震 凜四知。」
【劉覽】瀏覽,泛觀。《淮南子•原道訓》:「劉覽偏照,復守以全。」 高誘 註:「劉覽,回觀也。劉讀留連之留,非 劉 氏之 劉 也。」
【劉靈】即 晉代 的 劉伶 。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劉參軍》詩:「 劉靈 善閉關,懷情滅聞見。」 唐 李商隱 《假日》詩:「誰向 劉靈 天幕內,更當 陶令 北窗風。」 馮浩 箋註:「《文選》五臣注引 臧榮緒 《晉書》:『 劉靈 字 伯倫 。』 顏延之 《五君詠》、《文中子》、《語林》並作『靈』,而《晉書》本傳作『伶』,故他書通用。」

5. 歷史上劉姓的名人都有哪些

1、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劉邦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陳勝起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後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時期,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登基後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

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政策,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

2、劉恆

漢文帝(前202年-前157年),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漢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葯的主角。前196年劉邦鎮壓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

在政治上保持低調。高祖死後,呂後專權,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前180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是為漢文帝。

其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劉恆為代王時有位王後,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恆稱皇帝後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

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劉恆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後。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死後葬於霸陵。

3、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

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

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誠意伯,歲祿240石。四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

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

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4、劉伯承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相繼參加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劉伯承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5、劉少奇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譜名紹選,表字渭璜,湖南省寧鄉縣人,祖籍江西吉水,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首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二任、第三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956年至1966年,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1969年11月12日,劉少奇病逝。

6. 劉姓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劉郎前度】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載: 東漢 劉晨 阮肇 在 天台山 遇仙,歸來已是 晉 代。後 劉 等重訪 天台山
,舊蹤渺然。詩文中因稱去而復來的人為「前度劉郎」。亦作「 劉郎前度 」。 唐 劉禹錫 《再游玄都觀絕句》:「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 劉郎 今又來!」此 劉禹錫
自稱。 宋 周紫芝 《點絳唇》詞:「渾無緒! 劉郎 前度,空記來時路。」《花月痕》第十回:「不獨馬纓一樹,不識門前,就是人面桃花,也無所謂 劉郎
前度。」

【劉柳】 唐 劉禹錫 、 柳宗元 的並稱。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幾,有八司馬之變,使 退之 不貶,與 劉 柳 輩俱陷黨中,則終身廢錮矣。」
清 唐孫華 《讀柳詩》詩:「漏泄謂 劉柳 ,責望致嫌疑。」 嚴復 《<天演論??群治>按語》:「此其說與 唐 劉 、 柳 諸家《天論》之言合,而與
宋 以來儒者以理屬天,以欲屬人者,致相反矣。」

【劉根】 漢 代術士。傳說能驅鬼、辟穀。《後漢書??方術傳下??劉根》:「 根 於是左顧而嘯,有頃, 祈 之亡父祖近親數十人,皆反縛在前,向 根
叩頭。」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 劉根 遐寢不食,或謂偶能忍飢。」 唐 高適 《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詩:「江山歸 謝客 ,神鬼下 劉根
。」

【劉晏粟】 唐 理財家 劉晏 ,曾任吏部尚書, 東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轉運租庸鹽鐵使等職,用分段轉運方法歲運 江淮
糧食四十萬斛,以解決關中食糧。後人因以「劉晏粟」謂善於理財,政績卓著。 清 趙翼 《壽全惕庄六十》詩:「最績早同 劉晏 粟,清心仍酌 隱之 泉。」

【劉師哥】牡丹花品種之一。 宋 陸游 《天彭牡丹譜??花釋名》:「劉師哥者,白花帶微紅,多至數百葉,纖妍可愛。莫知何以得名。」

【劉海】1.見「 劉海蟾 」。2.傳說中的 劉 海
額前垂發,俗因稱此發型為「劉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眾人舉目看時只見一個個都是大腳皮鞋,上面前劉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額上覆蓋著劉海。」

【 劉海蟾 】亦稱「 劉海 」。

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遠 ,以號行。道教全真道祖師。初事 燕 主 劉守光 為丞相。一日,道人 正陽子
來謁,說清靜無為之法,並索雞卵十枚,累金錢上。 海蟾 驚呼:「危哉!」道人說:「居榮祿,履憂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棄官歸隱,後仙去。見《神仙通鑒》。民間多繪作仙童狀,前額垂發,手舞錢串,騎蟾背上。俗稱「劉海」。 清 王韜
《淞濱瑣話??倪幼蓉》:「面同滿月,眼若明星,雙髻簪花,如世間所繪 劉海 狀。」《秧歌劇選??十二把鐮刀》:「 桂蘭
打鐵手呀手兒軟,腰兒閃幾閃,越看越好看……好像 劉海 戲金蟾, 王二 我好不喜歡。」

【劉陸】 宋代 劉克庄 、 陸游 的並稱。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徵引》:「 元 白 自清淺, 劉陸 但恣肆。」

【劉累】傳說中善於馴龍的人。《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有 陶唐氏 既衰,其後有 劉累 ,學擾龍於 豢龍氏 ,以事 孔甲 ,能飲食之, 夏後
嘉之,賜氏曰 御龍 。」 宋 梅堯臣 《文惠師贈新筍》詩:「 劉累 死,龍不馴。世間事,不識真。」

【 劉猛將軍 】1.傳說中滅蝗保穡之神。指 宋 劉錡 。 宋 景定 四年,旱蝗,上敕 劉錡 為 揚威侯
天曹猛將之神。敕雲「飛蝗入境,漸食嘉禾,賴爾神靈,剪滅無餘。」蝗遂殄滅。見 羅振玉 《俗說》引 朱坤 《靈泉筆記》。2.傳說中滅蝗保穡之神。指 元 劉承忠 。
承忠 元 末駐守 江 淮 ,會蝗旱,督兵捕逐,蝗殄滅殆盡。後 元 亡,自溺死,當地人祠之,稱之曰 劉猛將軍 。見《畿輔通志??祀典》。

【劉寄奴】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為 南朝 宋高祖 劉裕 小名。據《南史??宋武帝紀》載, 劉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癒金瘡。,後人因稱之為「劉寄奴」。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十五??劉寄奴草》:「劉寄奴一莖直上。葉似蒼術,尖長糙澀,面深背淡,九月莖端分開數枝,一枝攢簇十朵小花,白瓣黃蕊……其子細長。」

【劉參軍】 晉 劉伶 曾仕建威參軍,因稱 劉參軍 。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詩之三題名《劉參軍》。 周斌 《和劍華醉歌行》:「君不見荷鍤仙游
劉參軍 ,沉飲高風至今聞。」參見「 劉伶酒 」。

【劉琨舞】《晉書??祖逖傳》載: 祖逖 與 劉琨 同寢, 祖 中夜聞荒雞鳴,蹴醒 劉琨 ,起而舞劍。後以「劉琨舞」喻志士奮發之情。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黨舊宮賦》詩:「不學 劉琨 舞,先歌 漢祖 風。」 清 唐孫華 《卧聞雞鳴》詩:「暗蹴 劉琨 舞,急速 田文 行。」

【劉項】 劉邦 、 項羽 的並稱。《漢書??諸侯王表》:「 陳吳 奮其白梃, 劉 項 隨而斃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張良 未遇 韓信 貧,
劉 項 存亡在兩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詩:「誰為 劉 項 決雌雄,賴有 韓 彭 力相援。」 清 陳維崧
《虞美人??題徐渭文畫花卉翎毛便面》詞:「愁看 劉 項 興亡史,且讀《南華子》。」

【劉棉花】 明孝宗 時戶部尚書 劉吉 的綽號。 明 文林 《琅玡漫鈔》:「閣老 保定 劉公 ,屢為台諫所論,而上寵眷不衰,人因稱為 劉棉花
,謂愈彈愈起也。」《明史??劉吉傳》:「 吉 多智數,善附會,自緣飾,銳於營私,時為言路所攻。居內閣十八年,人目之為 劉棉花 ,以其耐彈也。」

【劉賈】 漢 代 劉向 、 賈誼 的並稱。 王國維 《文學小言》十一:「 韋 柳 之視 淵明 ,其如 劉 賈 之視 屈子 乎?」

【劉窟頭】1. 五代 劉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劉窟頭」之號。《新五代史??雜傳一??劉守光》:「 劉守光 , 深州樂壽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舉 ,能穴地為道以攻城,軍中號『劉窟頭』。」2.謂身死入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二十:「上聞 從榮
伏誅,悲駭幾落御榻,氣絕復甦者再,由是不豫轉增,以至晏駕。自雲:『我今日自作劉窟頭也。』」

【劉隨州】即 唐代 詩人 劉長卿 。他曾任 隨州 刺史,因稱 劉隨州 。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 李頻 不全是晚 唐 ,間有似 劉隨州
處。」

【劉綱】 三國 時 吳 下邳 人。傳說他能檄召鬼神,後與妻 樊雲翹 同入 四明山 仙去。 唐 白居易 《酬贈李煉師見招》詩:「 劉綱 有婦仙同得,
伯道 無兒累更輕。」

【劉毅答詔】《晉書??劉毅傳》:「帝嘗南郊,禮畢,喟然問 毅 曰:『卿以朕方 漢 何帝也?』對曰:『可方 桓 靈
。』帝曰:『吾雖不及古人,猶克己為政。又平 吳會 ,混一天下。方之 桓 靈 ,其已甚乎!』對曰:『 桓 靈
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 桓 靈 之世,不聞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後以「劉毅答詔」謂敢於諫諍。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札率爾遣興寄呈蘇渙侍御》詩:「 郭欽 上書見大計, 劉毅 答詔驚羣臣。」

【劉豫州】指 劉備 。 劉備 曾任 豫州 刺史,因稱 劉豫州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將軍起兵據有 江 東, 劉豫州 亦牧眾 漢 南,與
曹操 並爭天下。」 清 顧炎武 《漢三君詩??昭烈》:「卓矣 劉豫州 ,雄姿類 高帝 。」

【劉盧】 晉代 劉琨 、 盧諶 的並稱。 唐 李商隱 《贈趙協律晳》詩:「已叨 鄒 馬 聲華末,更共 劉 盧 族望通。」

【劉寵一錢】 東漢 會稽 太守 劉寵 將內遷為大臣, 山陰縣 有五、六老人各贈百錢為他送行。 劉寵 難拂眾意,只受每人一錢。後用為稱譽廉吏的典實。 清
鈕琇 《<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斷 臯魚 之淚;宦歸千里,無餘 劉寵 之錢。」 沈昌直 《寄龍聖江西》詩:「 劉寵 選一錢, 楊震
凜四知。」

【劉覽】瀏覽,泛觀。《淮南子??原道訓》:「劉覽偏照,復守以全。」 高誘 註:「劉覽,回觀也。劉讀留連之留,非 劉 氏之 劉 也。」

【劉靈】即 晉代 的 劉伶 。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劉參軍》詩:「 劉靈 善閉關,懷情滅聞見。」 唐 李商隱 《假日》詩:「誰向 劉靈
天幕內,更當 陶令 北窗風。」 馮浩 箋註:「《文選》五臣注引 臧榮緒 《晉書》:『 劉靈 字 伯倫 。』 顏延之
《五君詠》、《文中子》、《語林》並作『靈』,而《晉書》本傳作『伶』,故他書通用。」

7. 姓劉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劉備、劉禹錫、劉邦、劉勰、劉伯溫等。

1、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謚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2、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3、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縣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4、劉勰

劉勰(約465年-約520年),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於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

5、劉伯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8. 歷史上劉姓名人

1、劉仁贍

劉仁贍(900-957),字守惠,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五代時期南唐大將。仕南唐,累官武昌節度使,徙清淮軍節度使,鎮壽州。周師入淮,仁贍堅守不下。

會病甚,其副使孫羽以城降,世宗命舁至帳前,賜以玉帶御馬,拜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天平軍節度使。是日卒,年五十八,追封彭城郡王。

2、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

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3、劉錡

劉錡(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德順軍(今甘肅靜寧)人。南宋初年名將,瀘川節度使劉仲武之子。

劉錡自少隨父征戰,宋徽宗時為閤門祗候。南宋建立後被授為隴右都護,多次戰勝西夏,頗著威名。之後受名臣張浚提拔,參與富平之戰。又扈從宋高宗,兩任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紹興十年(1140年),在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將完顏宗弼軍,並派兵協助岳飛北伐。

次年,於柘皋之戰再破金軍。此後被罷去兵權,兩知荊南府。晚年再獲起用,率軍抗擊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顏亮,但因老病而無功。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劉錡去世,獲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武穆」(一說武忠)。宋孝宗時追封吳王,加贈太子太保。著有《清溪詩集》,今已佚。《全宋詩》錄其詩七首。

4、劉福通

劉福通(1321-1366),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人。元末北方紅巾軍領導者,與韓山童等長期利用白蓮教在民間進行活動。

韓山童戰死後,劉福通擁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國號「大宋」,定都亳州,後遷開封建元龍鳳。他為樞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掌握軍政大權。不久率軍攻克汴梁。

但好景不長,劉福通先在汴梁為元將察罕帖木兒所破,後在安豐為誠王張士誠派遣的呂珍所圍,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趕到之前,劉福通戰死,救出小明王,安置於滁州,隨後朱元璋命水軍將軍廖永忠接小明王去應天(今南京),途經輾轉瓜州渡口,沉沒,船上包括小明王無一倖免。

5、劉墉

劉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9. 關於劉姓的歷史和名人的研究報告

劉姓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我們班有個同學叫劉雨汐,諧音「劉禹錫」。我們常和她開玩笑:「你是一個大詩人,以後成名了,要請客呀!」老師說,姓氏是一種文化。於是,我們便決定研究劉姓。
二、調查方法。
1、報紙、書籍2、網路3、聽說4、電視
三、調查方法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劉姓來源 伊祁氏受封於劉地,建立劉國。後裔改為劉姓。外族改姓也是其來源之一。
網路 少數民族劉姓 匈奴貴族、鮮卑貴族、突厥沙陀貴族、契丹貴族、回族、蒙古族、滿族等。
電視 劉姓分布 全國各地。台灣和外國也有很多劉姓華僑。
網路 劉姓人口 劉姓約有6456萬人,為中國第四大姓。
書籍 劉姓名人 劉邦、劉秀、劉備、劉墉、劉向、劉少奇、劉翔、劉歡、劉德華、劉亦菲、劉若英。
聽說 宗族特徵 劉姓地位顯赫,稱王稱帝者多達六十六人。
電視 劉姓族譜 劉祥澍所修劉氏族譜,載有清代江蘇劉姓一支輩份字行為。
四、結論
1、我國的劉姓源遠流長,傳說伊祁氏受封於劉地,建立劉國。後裔以劉為姓,所以我們認為劉氏正宗在陝西。外族也有許多人改姓。如王常、項伯等,都因立功被賜予劉姓。這也是後來劉姓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2、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劉姓子孫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有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蜀漢建立者劉備、宰相劉羅鍋、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跨欄冠軍劉翔……我們都驚嘆不已!
3、 劉姓人口很多,約有6456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⒌4%,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四。在十四個民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全國各地都有姓劉的人,甚至海外也有不少劉姓華僑。

10. 中國歷史上姓劉的名人都有誰

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稱沛公。
漢文帝劉恆: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躬行節儉勵精圖治,開創治世「文景之治」,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
漢景帝劉啟:在西漢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其父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並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謚號「孝武」,廟號世宗。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曾招賓客一同撰寫《鴻烈》(後世稱《淮南子》)。《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謀反之事敗露而自殺。
劉向:(約前77—前6),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縣(現江蘇省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
劉歆:(約前50-23),新朝開國功臣。封紅休侯。劉歆在天文學及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他編制的《三統歷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並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

閱讀全文

與劉姓起源和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