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紙上談兵描寫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
趙括,長平之戰趙國指揮者。
望採納!謝謝!
『貳』 紙上談兵講的哪個歷史人物
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 釋
紙:書 上:上面 談:談論 兵:用兵 句子解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史記》為西漢司馬遷所著。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 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約成書於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巨著後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後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一般稱為「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 「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近人梁啟超稱贊這部巨著是「千古之絕作」(《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文學史綱》)
『叄』 紙上談兵相關的歷史人物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兵事,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曾經和他的父親版趙奢談論兵事,權趙奢都難不倒他,但是並不稱贊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生死攸關的地方,而趙括太輕率的討論它了。如果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如果一定要讓他當將軍,使趙軍失敗的人一定是趙括自己。」 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後,全部改變了原有的紀律和規定,輕率的任用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後,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軍隊,假裝打敗撤退,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一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統一。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飢餓,趙括親自指揮精兵搏戰,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軍隊大敗,數十萬趙軍投降了秦國,秦國全部將他們活埋了。
『肆』 紙上談兵是哪位歷史人物
趙奢是趙國名將,為趙國立下不少戰功。他的兒子趙括從小讀了不少兵書,談起用兵之道滔滔不絕,連他父親都難不倒他。因此,趙括狂妄地認為自己在軍事上已經是天下無敵,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軍事家。 然而趙奢卻不這么認為,兒子從無實戰經驗,他常常擔憂地說:「日後趙國如果讓他帶兵打仗,那麼斷送趙國前程的一定是趙括。」 過了幾年,趙奢去世後,秦國對趙國大舉進攻,趙國派了年老的廉頗將軍率軍迎敵。開始,趙軍連連失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廉頗改變戰略,他下令讓軍隊堅守城池,不要主動出擊,保存實力守住陣地從而拖垮秦軍。果然,秦軍由於遠道而來,經不住廉頗的拖延策略,糧草漸漸接不上,眼看著快要支撐不下去了,秦軍十分恐慌。這時秦軍也想了一個法子,派人悄悄潛入趙國散布流言說:「秦軍誰都不怕,就怕趙括擔任大將。」 趙王正在為廉頗在戰事上毫無進展而煩心,聽到外面流傳的那些說法,便撤掉廉頗,要派趙括為大將來統帥軍隊。趙括的母親記住丈夫生前的囑咐,再三向趙王說明情況,極力勸說趙王收回決定,可是趙王哪裡聽得進去,就這樣任命了趙括擔任大將來取代廉頗。 趙括一到前線,便開始胡亂指揮起來。他完全改變了廉頗的策略,大量撤換將官,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軍心渙散。 秦軍得知趙軍這些情況,自然很欣喜。一天深夜,秦軍派一支隊伍偷襲趙營,剛一交戰,便假裝敗走。同時,秦軍又派兵乘機切斷了趙軍的糧道。 趙括不知實情,還以為秦軍真的是敗逃。他得意地想,勝利就在眼前,正是表現自己的時候,他命令部隊緊緊追擊。結果,趙軍追了一段後就被秦軍伏兵攔腰截斷,秦軍將趙軍各個擊破,團團圍住。 趙軍被秦軍圍困40多天,糧食早已吃光又沒有接應,一時間軍心大亂。趙括一點辦法都沒有,滿肚子的兵法也不知怎麼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餓死,他率軍倉促突圍,結果被亂箭射死,40萬趙軍全軍覆沒,自此以後趙國就衰弱了。 成語解讀:「紙上談兵」的意思是: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伍』 紙上談兵的歷史人物
典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陸』 紙上談兵的歷史主要人物是誰
紙上談抄兵的歷史主要人物是趙括。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柒』 紙上談兵相關的歷史人物是誰
趙括
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也叫馬服子,其父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
年幼時在其回父趙奢的影響下答熟讀兵書、能言善辯,卻無實戰經驗。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上任後便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引兵出擊,被秦軍包圍。期間曾組織多次突圍,但均不成功。在被圍46天後,趙括在突圍時被秦軍射殺,40餘萬趙兵只得投降,後被秦將白起全部坑殺。此役為著名的長平之戰。
趙括因戰敗而斷送40餘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跡成為成語「紙上談兵」。
『捌』 "紙上談兵"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趙括
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也叫馬服子,其父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
年幼時在其父趙奢的內影響下熟容讀兵書、能言善辯,卻無實戰經驗。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上任後便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引兵出擊,被秦軍包圍。期間曾組織多次突圍,但均不成功。在被圍46天後,趙括在突圍時被秦軍射殺,40餘萬趙兵只得投降,後被秦將白起全部坑殺。此役為著名的長平之戰。
趙括因戰敗而斷送40餘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跡成為成語「紙上談兵」。
史上另一位趙括:出現在春秋時代「下宮之難」中,是趙朔的弟弟。在這次趙氏家族的劫難中被誅殺。
『玖』 紙上談兵的主要歷史人物
趙括。
趙括(?-前260年),嬴姓,趙氏,名括。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中,趙孝成王急於求勝,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
趙括一反廉頗的策略,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軍發起進攻。秦將白起分兵兩路:一路佯敗,把趙軍吸引到秦軍壁壘周圍;一路切斷趙軍後路,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
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親自率勇士突圍,英勇殺敵,被秦軍射殺而死,四十餘萬趙兵盡降,後被秦軍坑殺。
(9)紙上談兵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紙上談兵」出自漢代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
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括
『拾』 紙上談兵是什麼歷史上的哪一位人物
是戰國時趙國的趙括(趙國名將趙奢之子)。
【解釋】: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故事講得是: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系,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韓軍將領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
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
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准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
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
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拚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
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488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