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東省滕州市有哪些名人
墨子
名翟,戰國時期魯之小邾國(今山東省滕州市木石一帶)人,約生於公元前480年,卒於公元前390年。墨子工匠出身,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出生於勞動人民並為勞動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學多才,創立了墨家學派。以「[b]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b]」為宗旨,提出「[b]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b]命」等主張,其主要思想、業績體現在《墨子》一書。墨子是一位學貫文理、注重實踐、網路全書式的平民聖人。[b]墨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b],他在力學、數學、光學等方面的某些創見與近代科學原理幾乎完全相同,後人尊稱墨子為[b]「科聖」。[/b]當代著名學者楊向奎先生說:「[b]墨子在自然學上的成就,決不低於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於他們。他個人的成就,就等於整個希臘[/b]。」毛澤東主席曾高度評價墨子是古代辯證唯物主義大家。
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是魯國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我國土木工匠的始祖。家和萬事興,魯班符咒記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
奚仲
任姓,古薛國(今滕州市)人。據傳為黃帝之後,夏禹之臣,[b]因善造車,受封於薛[/b],為異姓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非常喜愛科學技術,再加上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奚仲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決心把車造成,為人們解決陸路交通運輸的困難,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為「車正」。後來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為薛國的國君,奚仲遂成為薛國的始祖。今滕州市與薛城區的交界處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b]奚仲造車的地方[/b]。
滕文公
戰國中期滕國(今滕州市)國君,滕定公之子。周顯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國,在途經宋國時,兩次拜見孟子,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誨。增強了將滕國治理為[b]善國[/b]的信心。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b]推行仁政[/b],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聲大震,遠近都稱文公為「賢君」,自願來滕定居者絡繹不絕。數年後,滕國人丁興旺,國富、民強、賢君,善國之名遠揚。
毛遂
戰國時薛(今滕州市張汪鎮)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三年無所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准備挑選20名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19人,尚缺1人。這時,毛遂自告奮勇,願與平原君同往。到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會談,求其出兵援趙。半日已過,會談仍不見成效。毛遂手握寶劍登階而上,陳其利害,毛遂一席話語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遂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決心楚趙聯合共同抗秦。至趙國後,平原君將毛遂視為上客。毛遂後卒於薛,葬於薛城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相關典故:說楚合縱 , 毛遂自薦 ,楚廷約縱 ,真人難識 ,三寸之舌,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薛國(今滕州市張汪鎮)人。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餘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公元前298年,秦昭王聞知孟嘗君賢能,聘為國相,後聽信讒言,將孟嘗君囚禁。孟嘗君靠門客有「狗盜」「雞鳴」之技方才逃出。後孟嘗君又被齊閔王聘為齊相。在任期間,他主張聯合韓、魏,牽制楚、趙,發展合縱抗秦勢力,使齊國名聲大震。有一年,門客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收債,競「竊矯君命,以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並稱「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後因同姓田甲劫閔王,遭人誣告。孟嘗君謝病歸薛時,「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卒後,葬於薛城東北隅,現墓址尚存。 相關典故:關馮媛客,高枕無憂,狡兔三窟,合浦還珠,雞鳴狗盜
叔孫通
漢初薛國(今滕州)人。秦末,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叔孫通在彭城率領儒生弟子百餘人歸順劉邦。叔孫通聰明機警,善於言辯,審時度勢,得到了劉邦的賞識。叔孫通見劉邦為群臣無禮而憂慮,召集儒生,參照周朝和秦朝的禮儀結合漢初的實際情況制定漢代的朝儀。孝文帝時,叔孫通又任奉常,並制定了宗廟儀法。叔孫通不僅幫助劉邦整頓了朝綱,而且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他的一生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馬遷稱叔孫通為「漢家儒宗」。
匡衡
字稚圭,西漢著名經學大師,東海郡承縣(今滕州)人,匡衡幼年好學,勤奮努力,據《西京雜記》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匡衡讀書不但刻苦勤奮,而且說《詩經》見解獨特。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話:「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匡衡任少傅數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陳述治國之道,並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予以答對,言合法義,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在後幾年裡,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賀敬之
賀敬之1924年11月5日生於山東嶧縣(今滕州)一個貧農家庭。1938年流亡到湖北、四川。1939年(1
5歲)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40年到延安,入魯迅藝術文學學院學習、工作。這時期的主要工作收入了後來出版的《並沒有冬天》、《鄉村的夜》等詩集中。1943年後寫了《南泥灣》、《翻身道情》、《七支花》等歌詞和《栽樹》、《周子山》(與人合作)等秧歌歌劇。1945年與丁毅等集體創作了歌劇《白毛女》。抗日戰爭勝利後,在華北解放區工作。先後出版了《笑》、《朝陽花開》等詩集及秧歌劇《秦洛正》等。
賀敬之
1949年到北京工作,先後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1956年至1965年,寫了《回延安》、《放聲唱歌》、《桂林山水歌》、《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等長詩。「文革」中,受林彪、「四人幫」迫害,被剝奪寫作和發表作品的權利。1976年10月,發表長詩《中國的十月》。1977年發表長詩《八一之歌》。1984年出版《賀敬之詩選》,1986年出版《賀敬之文藝論集》。1996年出版《賀敬之詩書集》。1978年起任文化部副部長。1979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起任中宣部副部長。1982--1987年當選中共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87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1989年任文化部黨組書記、代部長,魯迅文學院院長,1992年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現代的有李景上將、楊斯德將軍、李繼耐上將、劉書田上將,張振德將軍,魏鋼將軍,魏廣坤將軍,孫蘭峰將軍,張衍將軍,楊廣立將軍,劉子賢將軍,劉桂茂將軍,閆福祥將軍,侯賀華將軍,徐金鐸將軍,楊位環將軍 , 楊列章等等
㈡ 滕州歷史名人故事
滕州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根據考古發現,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回息。夏時南部為鄫國,北和答西北為滕國和薛國。後幾經變稱,明時,北置滕縣,南置嶧州,後降嶧州為縣。清循明制。
在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涌現出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
任姓,古薛國(今滕州市)人。據傳為黃帝之後,夏禹之臣,因善造車,受封於薛,為異姓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非常喜愛科學技術,再加上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奚仲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決心把車造成,為人們解決陸路交通運輸的困難,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為「車正」。後來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為薛國的國君,奚仲遂成為薛國的始祖。今滕州市與薛城區的交界處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車的地方。
㈢ 山東省滕州市有哪些名人
墨子 魯班 奚仲 滕文公 毛遂 孟嘗君 叔孫通 匡衡 賀敬之
㈣ 滕州歷史名人
1、滿德坤(1778~1838) 字載夫, 出生地(山東省滕州市西崗鎮柴里村),清嘉慶五年(1800年)武科舉人,接連考中進士,殿試中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予二等侍御職務。曾任直隸提標游擊署保定營參將、江南漕標中軍副將、湖北鄖陽鎮總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秋病逝。
2、滕文公,是一位戰國中期滕國(今山東滕州市市區西南十二華里古滕國)的國君。實際上,春秋戰國之際有兩位「滕文公」, 他們皆是西周滕國先君錯叔綉之後裔:一是,春秋時代的滕文公,世人多對此不熟悉。他也是一位德高望重、有惠於民的滕國國君。
二是,戰國時代的滕文公,本謚名為滕元公。因為《孟子》有記載其「從孟子而響應善國之治」,後人多對此熟悉,滕國文化所宣揚道德風范核心,也主要就是他。
3、孟嘗君(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齊國貴族。姓田名文,是齊宗室大臣靖郭君田嬰之子,襲父爵封於薛(今山東滕州市東南),稱薛公,號孟嘗君。「戰國四公子」之一,以輕財下士著稱,門下食客至數千人。
他先任齊相,發展合縱抗秦勢力,後又任魏相,轉而聯趙、燕等國,附秦攻齊,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權變之臣。
4、王晏(890—966年),徐州滕(今山東滕州人)人。五代時大將。先後事過四朝帝王,官至太子太師,封韓國公。
5、春秋魯國建築工匠。公輸氏,名般。創制攻城雲梯和磨粉之磑等器具。據傳又發明鋸子等木作工具。 舊時建築工匠尊為祖師。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
因是魯國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㈤ 滕州的名人故事
任姓,古薛國(今滕抄州市)人。據傳為黃帝之後,夏禹之臣,因善造車,受封於薛,為異姓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非常喜愛科學技術,再加上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奚仲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決心把車造成,為人們解決陸路交通運輸的困難,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為「車正」。後來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為薛國的國君,奚仲遂成為薛國的始祖。今滕州市與薛城區的交界處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車的地方
㈥ 滕州有什麼名人
古代有墨子 魯班 毛遂 孟嘗君 今有李繼耐 李景 王學仲 劉大印
孟嘗君是薛國(今官橋、張汪鎮一帶)國君田嬰之子,田嬰死後他繼承封爵,稱薛公,號孟嘗君,以養士而聞名天下。
孟嘗君可說是"生不逢時"。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遺棄,母親暗中喂養,他才免遭不幸。長大成人後,田嬰見他聰明過人,能言善辯胸懷大志,才轉憂為喜立他為太子。孟嘗君即位後,廣招天下賢士,不問是官吏還是逃犯,是名人還是庸人,他都熱情接待。平時與門客閑談,他都讓隨從躲在屏風後面記錄,記下門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況。門客知道後深為感激,發誓報效知遇之恩。各地人士慕名而來,門下食客竟達3000餘眾。
孟嘗君食客三千,其中魚龍混雜,人品各異,亦有成大器謀大事者如蘇代、馮 等,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匡扶國家,以豐功偉績名載史冊。
李景上將有一個令人驕傲的經歷——曾經在海陸空三軍任過職。
李上將1946年16歲時參軍,當時當然是陸軍戰士,1950年被選拔入空軍當飛行員、射擊主任,1955年被授予空軍校官軍銜,1956年轉海軍航空兵任團長、師長,文革中出任海軍副參謀長,文革後出任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航空兵司令員。1988年授予海軍中將軍銜,1992年轉副總參謀長,其軍銜也由海軍中將改為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上將。這樣,李上將起於陸軍,發跡於空軍,建功於海軍,最終歸於陸軍,完成了海陸空三棲的經歷。
1995年,李上將年滿65歲退役,大批人為他鳴不平,認為王瑞林(1929)比他老卻不退役,而李卻退役不公平。雖然爭議因為當年王晉升中央軍委委員而平息,但李上將得民心可見一斑。
解放軍上將--李繼耐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1942年7月生,漢族,山東滕州人,1965年5月入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1967年12月入伍,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畢業,大學學歷,上將軍銜。
1961.09-1966.09 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學生
1966.09-1967.12 留校待分配
1967.12-1969.04 工程兵建築第二五三團二營八連當兵鍛煉
1969.04-1970.03 第二炮兵第八、七團副排長、組織股幹事
1970.03-1970.11 第二炮兵五十二基地政治部宣傳處幹事
1970.11-1977.10 第二炮兵第八一一團宣傳股副股長、副政委
1977.10-1983.06 第二炮兵政治部組織部青年科科長、副部長兼青年科科長、副部長兼組織科科長
1983.06-1985.02 第二炮兵五十四基地副政委 (其間:1983.12--1985.02在全軍整黨辦公室工作)
1985.02-1990.04 解放軍總政治部幹部部部長
1990.04-1992.11 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按副大軍區職待遇)
1992.11-1995.07 國防科工委副政委
1995.07-1998.04 國防科工委政委
1998.04-2002.11 解放軍總裝備部政委、黨委副書記
2002.11-2003. 03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
2003.03-2004. 09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
2004.09- 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貢獻的自然科學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諸子創說,學術空氣十分活躍,涌現出了許多思想家和科學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派。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詳。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墨子生於公元前476年左右,卒於公元前390年左右,也有人考證說墨子大約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左右,卒於周威烈王六年(公元前420年)左右。
他的「非攻」思想,體現了當時人民反對掠奪戰爭的意向。他提出「非樂」、「節用」、「節葬」的主張,反對當權貴族的「繁飾禮樂」和奢侈享樂的腐朽生活。他意識到了勞動人類生活的基礎,提出強調重視生產和「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的主張。在政治上,他主張改善勞動者和小生產者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提倡「必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則得治」,並且提出「尚賢」和「尚同」的觀點,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對於知識和邏輯等問題,墨子有較深的研究,制定了作為認識真理准則的「三表」,並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義認識論。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艱苦實踐、服從紀律」,提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學在先秦時期曾為一時之「顯學」,可是到了漢代就衰落不顯了。但是,墨家精神並未失傳,漢代以後的俠士是墨家「兼愛」精神的繼承者。中國的民間社黨「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的俠義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墨家精神的真傳。中國歌頌俠義精神的詩歌和俠士小說,其精神源頭莫不與墨家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墨家思想在中國民間的社會底層流傳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大,並不亞於儒學和道學。
滕州傑出人物--劉子衡
提起劉子衡,人們自然會聯想起這位傳奇人物的許多軼事。1945年,他被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接到南京中央飯店,成為轟動一時的神秘人客人。
劉子衡原名劉位均,1903年出生在滕縣杏花村一個農民家庭里。他自幼聰明放達,9歲便入私塾讀四書五經。1924年春,劉子衡考入山東省立第二師范(曲阜二師),與學生中的共產黨員王澤新、劉德榮、張化恪、張育東等交往甚密。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論救國之事,並參加了震驚全國的五卅運動。1928年,濟南發生"五三"慘案後,國民黨省黨部派員進駐曲阜二師,中共黨員王澤新等人由於活動頻繁,引人注意而被捕。劉子衡作為學生代表挺身而出,到兗州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說理,國民黨反動派怕全體師生把事態擴大,只好答應把被捕的學生全部釋放。由於劉子衡善於斗爭,主持公道,受到同學信賴。改組學生會時,他被一致推舉為學術部長,後來改任學生會主席,此時的學生會實際已是共產黨領導下的進步學生組織。1927年,劉子衡參與主持公演了話劇《子見南子》。該劇主要反映了孔子周遊列國到衛國會見衛靈公夫人南子的故事。沒想到觸怒了孔氏家庭,認為劇中孔子拜倒於南子石榴裙下,是對孔子的侮辱。孔氏家庭上告中央教育部門,加上個別外國新聞記者鑒於孔子在世界上的影響,進一步推波助瀾,於是就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子見南子》案。事件發生以後,國民黨當局要停演這出戲。但在共產黨領導下,師生奮起反抗,獲得了全國各地的熱烈聲援,還得到了魯迅先生的大力支持。此次斗爭,被後人稱為"五四"青年學生運動的繼續。雖然這場斗爭得到了全國各地的支持,但最後以校長被撤職,劉子衡等人被開除,大批進步學生被迫離校而告結束。劉子衡在這場斗爭中初試鋒芒、嶄露頭角,顯示了他超群的膽略與才華,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
<<子見南子>>案平息後,劉子衡到了濟南,考入國立青島大學補習班。他因學業優異,見解獨到,深受該校籌委會主任蔡元培的賞識。1932年,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結果被迫休學,回到了他闊別多年的家鄉,在滕縣師范任國文教員。他教授的是國文知識,同時向學生傳授救國思想。授課之餘,潛心研究學問,他博覽強記,勤於經史,旁及佛道,尤長於經學和諸子研究,有"三玄專家"之美稱,就連國民黨黨政軍要員也邀請他講學。起初先生不願去,但他又看到講學是一次揭露反動嘴臉的機會,於是,為救民族危亡,到南京給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講學。在講學過程中,他時而講歷史,進而講國情;時而講政治,時而又講時局,總把抗日救國道理貫穿於講學內容之中。他對蔣介石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反動政策進行了大力批駁。為了宣傳抗日,劉子衡先後到達南京、西安、上海、成都、上饒、衡陽等地,利用各種關系,廣交社會名流,與蔡元培、聞一多、老舍等知名人士經常往來。他講的學在當時國民政府中產生了震動,在全國人民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被人們稱為"興聖大師",慕名者更是崇拜。國民黨高將領李玉堂、胡宗南都向他磕頭認了師傅,"大師"之名從此名揚四海。
抗戰勝利後,他以徐州、濟南為活動中心,利用其特殊的身份,掩護黨的地下工作者,積極營救我黨被捕的同志。他還到處作反內戰的演講,並寫下了題為《"打不得"九論》的文章,在《山東公報》上發表後,影響很大,蔣介石曾下令嚴處。但他得知是劉女衡所為時,礙於劉的聲望影響,沒有深究,只撤了編輯便草草收場。董必武為此事曾寫信給他,贊譽說:"先生高瞻遠矚,發為宏文,真乃一片仁者之心,抱民胞與之懷。"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劉子衡在北平懷仁堂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新中國成立後,劉子衡出於多方考慮,向黨中央提出回山東老家生活。周恩來、郭沫若等中央領導出面挽留,但由於劉子衡本人不肯留北京,就同意他回山東,並作了相應的安排。從此,大師定居濟南,先後擔任省土改委委員,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省政協二、三、四屆常委,省司法廳副廳長,省五屆人大常委等職。1981年7月20日,劉子衡先生與世長辭,長眠於濟南英雄山烈士陵園。
大師劉子衡一生以布衣自居,不慕榮利,"外無私產,內無私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立德立言,誨人不倦,因而人們皆尊稱為"布衣大師"。著有《周易正義稿》、《孔子編年》、以及關於老、庄研究的文稿等。他熱愛祖國,熱愛民主,熱愛和平,善於團結各界愛國人士,為祖國統一,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毛遂,戰國薛國人(今官橋、張汪一帶)。年輕時游於趙國,在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門下做了個迎來送往,辦點府中瑣事的食客。3年之中,整日無大事可做,因此出沒有什麼名聲,幾乎不為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困了趙國的首都邯鄲,企圖吞並趙國。趙孝成王急忙派平原君為使臣到楚國去求援,要求與楚國訂"合縱"盟約聯合抗秦,以救趙國之危。
當時"諸候皆畏秦"。楚國能不能發兵來救趙,關繫到趙國的生死存亡。於是平原君決心在自己的門客中選20名文武雙全者同去楚國搬救兵。他們打算先用好言說楚王,若此計不行,就用武力威逼楚王發兵救趙。可是平原君在門客中挑來挑去只選了十九人,就再也挑不出合適人選了。正當平原君為差一人發愁時,毛遂站起來說:"現在僅差一人不能成行,就請算我一個,帶我去吧。"平原君認為毛遂無出眾之處,不想讓他跟隨前往。毛遂再三請求,平原君才向毛遂說:"先生來我門下幾年了?"毛遂回答:"已三年有餘。"平原君又問:"世上凡有才能的人,就好比錐子裝進口袋裡一樣,鋒利的錐尖立刻會露出來。先生在我門下已三年有餘,都沒有人提起過你,我也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大本領,還是留下來吧。"毛遂說:"我便是大王所說的尖利之錐,今天就請您把我裝進布袋裡,方能脫穎而出,展露鋒芒。"平原君勉強答應了。其他十九人也都看不起毛遂,暗笑他自不量力,毛遂並不介意,跟著平原君前往楚國。
平原君見到楚王,說明了合縱抗秦的利害關系。楚王害怕秦國,不肯出兵。談判進行了大半天,毫無結果。這時毛遂握寶劍,走到楚王面前說:"合縱結盟兩句話就可以決定的事,如今你們談了大半天,還不能拿定主意,是什麼道理?"楚王見上來說話的人這樣沒有禮貌,問平原君:"他上什麼人?"平原君笑到:"此人姓毛名遂,是我的門客"。楚王對毛遂厲聲說到:"我與你主人說話,哪裡容得你上來放肆!還不趕快退下。"毛遂不僅沒有退下,反而又持劍走近幾步說到:"大王,你之所以這樣呵斥我,無非是憑借楚國強大的軍隊。但在這幾步之內,你的性命卻掌握在我的手中。我的主公在這里你這樣無禮,是何道理?而且我聽說商湯王開始也只有七八十里的地盤,後來得到了天下。周文王也不過有百里之壤,卻能使眾諸侯向他稱臣,難道他們靠的是兵多地廣嗎。主要是根據時局而發揮自己應有的威力罷了。如今楚國方圓五千餘里,精兵良將上百萬,這都是你成就霸業的資本。這樣強大的楚國,天下又有誰能阻擋得了呢?然而,秦將白起不過是個無能小輩,率兵不足十萬,與楚國交戰,一戰就佔領了楚國國都,再戰就火燒了楚王的祖墳,三戰就能滅亡楚國,殺了君王的先人。這百世之仇趙國都感到羞辱,難道大王你不覺得可悲嗎?合縱抗秦是為了你們楚國,並不是為了趙國。"毛遂的話擊中楚王的要害再加拔劍相威脅,大義之下,楚王考慮到本國利益和自己的生命安全,終於同意與趙國合縱抗秦,訂立了盟約。
平原君一行返回趙國,楚王派兵救趙,這時魏國的援軍也已到達,三國軍隊內外夾攻,秦軍腹背受敵,大敗而去,解除了趙國之危。
平原君非常感慨地對毛遂說:"我手下的士多者千人,少者數百,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以前不了解先生的才能,差點埋沒了人才。這次去楚國借兵,先生的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而使趙國重於九鼎,達成合縱抗秦救趙之約,真是奇才。對當刮目相看。"於是將毛遂視為上賓。
從此以後,毛遂的名聲大振,他的聰明才智被大家稱贊。這種在別人不了解自己才能的情況下,敢於推薦自己,承擔重任的行為演化成"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兩個成語,毛遂勇於自薦的精神也被人們傳為佳話。
魯班
--------------------------------------------------------------------------------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我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里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 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
魯班不愧是我國古代一位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二千四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魯班山東滕州人,現在被人們尊稱為建築業的鼻祖, 這遠遠不夠,魯班不光在建築業,而在航天業,他發明的飛鳶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人;在軍事科學,魯班發明的雲梯(重武器)、鉤鉅(人們現在還在使用)及其它攻城的武器,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科學家;在機械方面,魯班很早就被稱為機械聖人;此外,還有很多民用、工藝等方面的成就。魯班對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科技發明之父。
㈦ 滕州的現代名人有哪些
賀敬之,1924年11月5日生於山東嶧縣一個貧農家庭。年流亡到湖北、四川。193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
李繼耐,山東滕州人,1966 年 9 月參加工作,1967 年 12 月入伍,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畢業,大學學歷,上將軍銜。
李景,漢族。 山東省滕州人, 歷任任海軍司令部副參謀長、 海軍航空兵副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
㈧ 滕州古代名人
古今名人
墨子
名翟,戰國時期魯之小邾國(今山東省滕州市木石一帶)人,約生於公元前480年,卒於公元前390年。墨子工匠出身,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出生於勞動人民並為勞動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學多才,創立了墨家學派。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宗旨,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命」等主張,其主要思想、業績體現在《墨子》一書。墨子是一位學貫文理、注重實踐、網路全書式的平民聖人。墨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在力學、數學、光學等方面的某些創見與近代科學原理幾乎完全相同,後人尊稱墨子為「科聖」。當代著名學者楊向奎先生說:「墨子在自然學上的成就,決不低於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於他們。他個人的成就,就等於整個希臘。」毛澤東主席曾高度評價墨子是古代辯證唯物主義大家。
奚仲
任姓,古薛國(今滕州市)人。據傳為黃帝之後,夏禹之臣,[b]因善造車,受封於薛[/b],為異姓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非常喜愛科學技術,再加上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奚仲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決心把車造成,為人們解決陸路交通運輸的困難,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為「車正」。後來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為薛國的國君,奚仲遂成為薛國的始祖。今滕州市與薛城區的交界處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車的地方
滕文公
戰國中期滕國(今滕州市)國君,滕定公之子。周顯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國,在途經宋國時,兩次拜見孟子,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誨。增強了將滕國治理為善國的信心。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聲大震,遠近都稱文公為「賢君」,自願來滕定居者絡繹不絕。數年後,滕國人丁興旺,國富、民強、賢君,善國之名遠揚。
毛遂
戰國時薛(今滕州市張汪鎮)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三年無所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准備挑選20名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19人,尚缺1人。這時,毛遂自告奮勇,願與平原君同往。到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會談,求其出兵援趙。半日已過,會談仍不見成效。毛遂手握寶劍登階而上,陳其利害,毛遂一席話語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遂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決心楚趙聯合共同抗秦。至趙國後,平原君將毛遂視為上客。毛遂後卒於薛,葬於薛城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相關典故:說楚合縱 , 毛遂自薦 ,楚廷約縱 ,真人難識 ,三寸之舌,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薛國(今滕州市張汪鎮)人。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餘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公元前298年,秦昭王聞知孟嘗君賢能,聘為國相,後聽信讒言,將孟嘗君囚禁。孟嘗君靠門客有「狗盜」「雞鳴」之技方才逃出。後孟嘗君又被齊閔王聘為齊相。在任期間,他主張聯合韓、魏,牽制楚、趙,發展合縱抗秦勢力,使齊國名聲大震。有一年,門客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收債,競「竊矯君命,以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並稱「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後因同姓田甲劫閔王,遭人誣告。孟嘗君謝病歸薛時,「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卒後,葬於薛城東北隅,現墓址尚存。 相關典故:關馮媛客,高枕無憂,狡兔三窟,合浦還珠,雞鳴狗盜
叔孫通 漢初薛國(今滕州)人。秦末,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叔孫通在彭城率領儒生弟子百餘人歸順劉邦。叔孫通聰明機警,善於言辯,審時度勢,得到了劉邦的賞識。叔孫通見劉邦為群臣無禮而憂慮,召集儒生,參照周朝和秦朝的禮儀結合漢初的實際情況制定漢代的朝儀。孝文帝時,叔孫通又任奉常,並制定了宗廟儀法。叔孫通不僅幫助劉邦整頓了朝綱,而且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他的一生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馬遷稱叔孫通為「漢家儒宗」。
字稚圭,西漢著名經學大師,東海郡承縣(今滕州)人,匡衡幼年好學,勤奮努力,據《西京雜記》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匡衡讀書不但刻苦勤奮,而且說《詩經》見解獨特。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話:「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匡衡任少傅數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陳述治國之道,並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予以答對,言合法義,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在後幾年裡,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是魯國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我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賀敬之1924年11月5日生於山東嶧縣(今滕州)一個貧農家庭。1938年流亡到湖北、四川。1939年(15歲)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40年到延安,入魯迅藝術文學學院學習、工作。這時期的主要工作收入了後來出版的《並沒有冬天》、《鄉村的夜》等詩集中。1943年後寫了《南泥灣》、《翻身道情》、《七支花》等歌詞和《栽樹》、《周子山》(與人合作)等秧歌歌劇。1945年與丁毅等集體創作了歌劇《白毛女》。抗日戰爭勝利後,在華北解放區工作。先後出版了《笑》、《朝陽花開》等詩集及秧歌劇《秦洛正》等。
1949年到北京工作,先後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1956年至1965年,寫了《回延安》、《放聲唱歌》、《桂林山水歌》、《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等長詩。「文革」中,受林彪、「四人幫」迫害,被剝奪寫作和發表作品的權利。1976年10月,發表長詩《中國的十月》。1977年發表長詩《八一之歌》。1984年出版《賀敬之詩選》,1986年出版《賀敬之文藝論集》。1996年出版《賀敬之詩書集》。1978年起任文化部副部長。1979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起任中宣部副部長。1982--1987年當選中共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87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1989年任文化部黨組書記、代部長,魯迅文學院院長,1992年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
㈨ 滕州的現代名人有哪些
黃金程、侯賀林、李繼耐、李景、劉書田等。
1、黃金程
黃金程(1937.12—),號山橋。1937年出生於滕州滕縣。1961年拜師孔瑞甫先生學習花鳥畫,1964年拜孔中奇先生學習山水畫,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山東省政協聯誼書畫院特邀畫師。
曾任中學美術教師,文化館美術幹部,棗庄畫院院長、棗庄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山東滕州人。擅長中國畫。
作品《黃土魂》入選全國首屆中國山水畫展,《黃土地》獲山東省紀念毛主席100誕辰畫展一等獎。作品有《稼軒祠》、《黃帝陵》、《紀泰山銘》等。當代梅竹第一人。
2、侯賀林
山東滕州人。高中學歷。1968年任教師,1980年調入滕縣文化館,1987年調入棗庄市文聯。棗庄市作協名譽主席,山東省作協理事、委員。1969年開始發表作品。
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先後發表過詩歌、散文、小說百餘萬字。著有《侯賀林短篇小說選》、《太陽底下無新事》。
系列短篇小說《女子世界》獲山東省委省政府首屆泰山文學獎、《山東文學》創刊30周年優秀作品獎,中篇小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獲《時代文學》優秀小說獎。
3、李繼耐
李繼耐,男,196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1967年12月入伍,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畢業,大學學歷。
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上將軍銜。
4、李景
李景,男,漢族,1930年3月出生,山東省滕州市洪緒鎮人,1945年底參加革命,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
歷任海軍司令部任副參謀長,海軍航空兵副司令員,司令,海軍副司令,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黨務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上將軍銜。
5、劉書田
劉書田(1940年12月-),山東省滕州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前高級軍官,上將軍銜。1992年畢業於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
大專文化,中共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2003年12月任成都軍區政治委員。
㈩ 滕州古代歷史名人有哪些
1、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自然科學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2、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發明了鋸、風箏、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爺」。
3、奚仲
奚仲,造車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國的祖先。奚仲發明了車,奚仲是古薛國地面上出現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發明家、政治家,過世後被百姓奉為車神。
4、毛遂
戰國時薛國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後卒於薛,葬於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今京滬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相關典故:說楚合縱 , 毛遂自薦 ,楚廷約縱 ,真人難識 ,三寸之舌,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5、滕文公
滕文公,戰國時滕國的賢君,名宏,滕定公之子,當時世稱元公。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
6、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餘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
7、李元嬰
李元嬰,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被封為滕王,非滕州人。滕王李元嬰先後任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並在這三處築有三處滕王閣,貞觀年間,李元嬰曾被封於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典。據史書記載李元嬰從小就受到了宮廷藝術熏陶,在音樂、舞蹈、繪畫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藝術的修養為日後修建滕王閣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