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鄜州歷史名人

鄜州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2-03 20:58:21

㈠ 杜甫的生平、作品、名人故事。

杜甫簡介及作品
杜甫(~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
杜甫生平及故事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盪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遊齊趙。以後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就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賊和為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悲陳陶》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為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為左拾遺,上疏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四、西南飄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著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飢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為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水檻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又呈吳郎》、《登高》、《秋興》、《三絕句》、《歲晏行》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㈡ 富縣歷史出了多少大官

富縣,古稱鄜州,位於陝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屬渭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版。縣權域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居陝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全縣轄8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241個行政村。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陝北小關中」之美稱。
富縣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縣,是陝西歷史文化名城、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全國重點文物縣城、全國良好農業示範縣、中國金融生態縣和中國十大進步縣。

名人不詳

㈢ 寧夏歷史上少數名族著名人物的介紹

1、渾瑊

渾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進,鐵勒族渾部皋蘭州(今寧夏青銅峽南) 人。唐朝名將,朔方節度留後渾釋之之子。

渾瑊早年隨父於朔方軍征戰。安史之亂爆發後,先後為李光弼、郭子儀、仆固懷恩的部將,大小數十戰,軍功最盛。仆固懷恩叛亂時,吐蕃軍十萬入侵,渾瑊率二百騎兵沖陣,大破吐蕃。

涇原兵變時,渾瑊於奉天力戰,大破數萬叛軍。並率軍收復咸陽,出任奉天行營兵馬副元帥,封咸寧郡王。會同馬燧率軍討平李懷光叛亂,再升為檢校司空,出鎮河中。

貞元三年(787年),渾瑊奉命主持唐蕃平涼會盟,但疏於防備,遭吐蕃伏擊,渾瑊奪馬逃歸。此後仍鎮河中。次年,加邠、寧、慶副元帥。

貞元十二年(796年),升任檢校司徒兼中書令。貞元十五年十二月(800年1月),渾瑊去世。獲贈太師,謚號「忠武」。

渾瑊精通騎射、武功過人,時人常將其與金日磾相提並論。他生性謙虛謹慎,雖位至將相,但從未有自矜之色,深受唐德宗信任,得以保持功名終生。

2、萬俟丑奴

萬俟丑奴(?—530年),北魏末年西北少數民族起義首領。高平鎮(今寧夏固原)人。匈奴族。原為胡琛部將,胡琛死後,萬俟丑奴繼承指揮權,成為新首領。

後來較大的一部民族軍首領莫折念生被叛徒殺害,各股民族軍部隊統統接受萬俟丑奴的節制。

北魏建義元年(528年)七月,萬俟丑奴在高平鎮自稱天子,設置百官,定年號神獸(一作神虎),但是未立國號。

3、李思恭

李思恭(?-895年),原名拓跋思恭,是唐朝末年黨項族平夏部的首領,為北魏皇室拓跋氏之後,唐末因平定黃巢有功被賜皇姓「李」。 原是夏州(治今陝西靖邊北)的偏將,咸通末年據宥州(治今內蒙古鄂托克旗),自稱刺史。

中和元年(881年)黃巢入長安,李思恭與鄜州(治今陝西富縣)李孝昌同誓討賊,唐僖宗以他為左武衛將軍,權知夏綏銀節度事。抵達王橋,被黃巢擊敗,之後與鄭畋等四節度同盟,屯兵渭橋。

中和二年(882年),唐僖宗下詔命李思恭為京城西面都統、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後進封四面都統,權知京兆尹。黃巢被平定後,李思恭兼太子太傅,封夏國公,賜姓李,拜夏州節度使。

中和二年(882年),李思恭管轄的地區改名為「定難軍」,統轄夏、綏(今綏德)、銀(今榆林境)、宥(今靖邊境)、靜(今米脂境)五州地區。

乾寧二年(895年),李思恭去世,定難軍內部推舉其弟李思諫為定難軍節度使。思孝、思敬為保大節度使。

4、來阿八赤

來阿八赤( ?~1288),有的史書稱阿八赤、阿八失。寧夏府(今寧夏銀川)人,黨項族。

元代將領,父親術速忽里,歸附成吉思汗後,被選為宿衛(皇室護衛軍)人員,後來擔任掌管成吉思汗的膳食房官員。憲宗蒙哥繼位後,來阿八赤也被選為宿衛博爾赤(廚師)。

5、斡道沖

斡道沖,字宗聖,西夏仁宗李仁孝時重臣,靈州(今寧夏靈武)人,從夏主遷居興慶府(今寧夏銀川),世代掌修夏國史。

他不但在學術上頗有造詣,而且淡泊功名,尤其對奸相佞臣剛直不阿,敢於直言,勇於斗爭,是西夏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名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渾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俟丑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思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來阿八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斡道沖

㈣ 徐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徐州的古代名人有漢代蕭何、曹參、周昌、樊噲、夏侯嬰等; 東吳名臣張昭、嚴畯;東晉驍將劉牢之;明代將領山青、山雲;清朝重臣李衛、李蟠等;文學家劉安、劉向、劉孝綽、劉知幾、劉義慶、劉令嫻、劉禹錫、李煜、陳師道、閻爾梅、萬壽祺、張竹坡等。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今江蘇徐州)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謚號「文終侯」。

㈤ 關於具有憂患意識的歷史人物的主要事件

1、孟子

孟子約於齊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再游齊國,受到禮遇。齊宣王見到孟子就問:「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回答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齊宣王想效法齊桓公、晉文公圖謀霸業;孟子的政治主張卻是效法「先王」,實行「仁政」。他講的「保民而王」、「制民之產」的道理,雖然注意到了封建地主階級的長久利益,但並非「富國強兵」的當務之急,從而被看成「守舊術,不知世務」 。

燕王噲因讓國給燕相子之,引起燕國內亂。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乘機派兵伐燕,只用了五十天就大獲全勝。齊宣王對孟子說:「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說:「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宣王不聽,「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孟子對齊宣王的進言很多,並未見用。他本來打算依靠齊宣王來推行他的政治主張,但齊宣王只是把他當作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來尊重,而不是想實現他那一套政治理想。

孟子也看清楚了這一點,便准備回鄉。齊宣王派人告訴孟子:「我欲中國(國都中)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這實際上是把孟子當作一塊招牌,博得尊賢重士的名聲。

2、范仲淹

天聖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歲,章獻太後(宋真宗章獻皇後)依然主持朝政。

冬至,仁宗准備率領百官在會慶殿為太後祝壽。范仲淹認為這一做法混淆了家禮與國禮,就上疏仁宗說:「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為臣之禮;如果要盡孝心,於內宮行家人禮儀即可,若與百官朝拜太後,有損皇上威嚴」,諫言仁宗放棄朝拜事宜。

上疏奏報內廷,沒有獲得答復。 范仲淹又上書太後,請求還政仁宗。奏書入宮,再次石沉大海。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驚失色,批評他過於輕率,不僅有礙自己的仕途,還會連累舉薦之人。

范仲淹據理力爭,並回寫一封長信(《上資政晏侍郎書》),詳述自己做法的緣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場:「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3、屈原

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頃襄王十九年,秦將司馬錯攻楚,楚割讓上庸、漢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鄧、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進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在極度苦悶、完全絕望的心情下,屈原於農歷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

這一年大概是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當時六十二歲左右。

4、杜甫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是為肅宗。

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

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

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5、陸游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陸游上疏,建議整飭吏治軍紀、固守江淮、徐圖中原。 時孝宗在宮中取樂,並未重視,陸游得知後告訴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遂罷陸游為鎮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主持北伐。陸游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張浚派大將李顯忠、邵宏淵領兵出擊,收復靈壁、虹縣,進據符離,因李邵不睦,宋軍大敗(符離之戰),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張浚上疏領罪,被貶為江淮宣撫使。

隆興二年(1164年)春,陸游在鎮江任上結識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贊揚為「志在恢復」。四月,「隆興和議」將簽成,陸游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說: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

臨安頻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扎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合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扎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以來,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

時龍大淵、曾覿掌權,陸游就對樞密使張燾說:「曾覿、龍大淵利用職權,廣結私黨,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後患無窮。」張燾聞言奏報朝廷,孝宗大怒,貶陸游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陸游調任隆興府通判。有人進言陸游「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朝廷即罷免了陸游的官職。

㈥ 海興縣的歷史人物

巴肅:東漢史稱「八顧」的穎州太守,為人剛毅正直,與士大夫七人聯手,對宦官集團進行猛烈抨擊,被世人譽為「天下卧虎巴恭祖」。
刁宣:北魏的滄州刺史,以功封高城縣侯,食邑功城。
清大理寺正李道昌(蘇基鎮人),除惡揚善,興利除弊,治水有功,多有建樹。
有「老主同年少主師」之稱的孫葆元(趙毛陶鎮人),歷官四部,至署兵部尚書。「累司文柄」,學識淵博。教治人才,上至皇帝(咸豐帝),下至重臣(、張之萬、李鴻章等)、學者(俞樾等)。晚年主講鹽山香魚書院(後改鹽山中學),為中國近代教育做出了卓越貢獻。
道光進士孫鳴珂,歷官翰林院編修、江西道監察御史、歸德府知府,與族叔葆元並稱「老翰林、小翰林」。
清初著名詩人楊彤庭(高灣鎮人),為明萬曆舉人。歷官磁州知州、陝西鄜州副使,清定鼎後隨撫江南,加右參議,博學工詩。著有《內院清詠》、《北游草》、《秦闈唱和》諸集。陳眉公、蔣楚珍皆為之序。
清四大奇案之一「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的初審官員餘杭縣知縣劉錫彤,海興縣蘇基鎮人。 郭玉峰:
一九三八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三分區二團連政治指導員、營副政治委員,三分區政治部組織幹事,定唐支隊副政治委員,三分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三支隊七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四縱隊十旅三十團、二十八團政治處主任、副政治委員,二十九團政治委員,六十四軍炮兵團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六十四軍一九一師政治部主任,師副政治委員,軍幹部管理部副部長,師代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軍政治委員。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1966年文革開始,任中共中央組織部業務組組長,中央組織部部長。曾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齊一飛:
著名法學家、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蘇基鎮人。先後參加了《婚姻法》、《刑法》等法律法規的起草。
周璣璋:上海戲劇學校(今上海戲劇學院)原校長周璣璋,為我國早期著名劇作家和戲劇教育家,與夏衍、周信芳齊名。名劇《紅色娘子軍》即由其原作《瓊花》改編,當代實力派畫家周曉光則其族人。
金玉如: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技藝精湛,自成流派。 祁 鳳 明 文舉 正統 李郭庄
李生春 明 文舉 李常豐
張孔嘉 明 文舉 孔莊子
楊彤庭 明 文舉 高灣
孫佩之 明 文武 文進士 北趙
劉 彝 明 文舉 楊店
劉 渠 明 文舉 楊店
劉 采 明 文舉 楊店
楊 巍 明 文舉 文進士 海豐縣
孫重光 明 文舉 文進士 大良戶
鄭繼芳 明 文舉 文進士 鄭龍窪
劉永昌 明 文舉 獻庄
孫佩文 明 文舉 文進士 北趙
孫 瑋 明 文舉 文進士 北趙
楊王休 明 文舉 翟褚村南
姜應龍 明 文舉 文進士 姜庄
李道昌 清 文舉 文進士 李常豐
楮士升 清 文舉 文進士 褚王
孫儼 清 文舉 北趙
霍純熙 清 文舉 中尤
孫廷弼 清 武舉 武進士 北趙
孫毓俊 清 文舉 北趙
趙廷炎 清 文舉 甘草庄
劉龍址 清 文舉 獻庄
孫槃 清 文舉 北趙
李閎中 清 文舉 李常豐
邢屆遠 清 太學生 後刁
孫安庭 清 文舉 西范
李於絳 清 文舉 文進士 坨里
韓永昌 清 文舉 大韓
孫玉浦 清 文舉 文進士 北趙
劉千雲 清 恩貢 獻庄
張熙 清 文舉 前刁
孫鵬九 清 文舉 文進士 北趙
孫述庭 清 文舉 文進士 北趙
張怡曾 清 文舉 高灣
孫葆元 清 文舉 文進士 北趙
孫鳴珂 清 文舉 文進士 北趙
劉 酯 清 文舉 丁村
王伯熊 清 文舉 王龍窪
孫承烈 清 文舉 北趙
姜之珍 清 文舉 文進士 潘家庵
邢念華 清 文舉 高庄
李於沅 清 文舉 李常豐
劉五瑞 清 文舉 大摩河
劉錫嘏 清 文舉 獻庄
劉金城 清 文舉 獻庄
劉龍址 清 文舉 獻庄
劉錫彤 清 文舉 獻庄
何志榮 清 文舉 何庄
楊憲文 清 文舉 文進士 辛集
楊禮耕 清 文舉 辛集
郭紹武 清 貢生 西清
孫玉驥 清 文舉 北趙
孫秋 清 文舉 文進士 北趙
韓玉昺 清 文舉 韓趙
楊士城 清 文舉 康莊
姜書田 清 武舉 武進士 姜庄

㈦ 陝西的富縣的牛武的名人

富縣地方名人:王若虛
為金末人士金末著名學者。字從之﹐號慵夫﹐又號回滹南遺老。藁城(今屬答河北)人。承安二年(1197)﹐登經義進士。任鄜州(今陝西富縣)錄事﹐歷管城﹑門山二縣令。升為國史院編修官﹑應奉翰林文字﹑著作郎等職﹐參預修《宣宗實錄》。曾奉命出使西夏。

富縣地方名人:呂峰
呂峰,男,1937年7月生,陝西省富縣人。

閱讀全文

與鄜州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