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姓范的古代名人
歷史名人
[按歷史順序]
范會:春秋時人。姓祁,名會,字季,以士為氏。因食邑於隨,稱隨會;後又食邑於范,稱范會,史稱范武子。他是活躍於春秋前期晉國政治舞台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位顯赫人物,也是劉姓、范姓、士姓、隨姓等中國姓氏共同的大顯祖。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贊,「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於世,莫若范會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至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雲。東漢人,通五經、尤深於《易》和《尚書》。
范長生:(?-318年)西晉(或者東漢末?)時生人。四川(1997年後屬重慶)涪陵丹興人。(蜀)漢初,范長生族遷青城山。史載,范博聞強識,著 《道德經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長生,為天師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漢末及晉穆,百三十餘歲而終。劉備請其參政,其堅辭,故封其道遙公,為其建長生宮於青城山。晉元康(291—299)年間,巴氏族人李特領流民起。適李流軍中飢荒,范資給糧資。李軍士氣大長,數月後攻佔成都。特子雄"以范長生有名德,為蜀民所重,欲迎以為君而臣之"。范婉拒,勸雄自立。晉永興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稱成都王。後稱帝,國號大成(後改為漢),以范為丞相,加號 "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尊為范賢,封西山侯。范歸返青城,雄於灌縣離堆為范建造范賢館(今伏龍觀)。恃范佐,雄行 "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戰區,成國堪成樂土。
范寧:東晉經學家。推崇儒學,撰有《春秋穀梁傳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傳》註解,被後人收入流傳最廣的《十三經註疏》中。
范曄:(398-446年)南朝宋史學家,曾任尚書吏部郎(范寧孫)。曾刪取各家《後漢書》製作,著《後漢書》,成紀傳80卷。 為范寧孫。
范縝:(約450-515年)南朝齊梁時哲學家、無神論者,先後仕齊、梁,任尚書殿中郎、尚書左丞等職。綜合並發展了魏晉以來的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對佛教進行了尖銳的斗爭。
范寬:生卒年不詳。名中正,字仲立。北宋傑出畫家,與關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2001年後吳縣重新並入蘇州)人。幼家貧好學,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取進士。入仕後,不論在朝或任職地方,均勤政廉潔,政績顯著。京師流傳有「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的盛譽。監泰州西溪鎮鹽倉時,修堤防海患,堤長數百里,人稱「范公堤」。出巡江淮、京東災區,開倉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宋夏戰爭期間,出任陝西帥臣,改革軍隊編制,提高軍隊戰鬥力,修城築寨,屯田積谷,鞏固了邊防。西夏人稱其為「胸中有數萬甲兵」。慶歷三年(1043年),任參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慶歷五年,新政失敗,罷免參知政事。先後出任知(今陝西彬縣)、鄧(今河南鄧縣)、杭州等地。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其政績。其名作〈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傳世名句。後人搜集著作有《範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進士。將知處州時,南宋孝宗曾召見論政。乾道六年(1170)以資政殿大學士使金,幾乎被殺。後出知成都府,入任參政知事。紹熙三年,知太平州,僅逾月即歸,退居故鄉石湖。有文名,尤工詩,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
范欽:(1505-1585年),明代藏書家,為寧波天一閣主人,字堯欽,號東明、東明山人,浙江寧波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歷任湖北隨州知州,遷工部員外郎,周任袁州知府,升廣西參政,河南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閣集》。
範文若:(1591-1638年)初名景文,字更生,號香令,別署吳儂荀鴨。明末戲曲家。是松江人。生而穎異,能文善書。萬曆四十七年(1619)進士。著有《花筵賺》、《夢花酣》、《鴛鴦棒》(以上3種明刻本尚存,合稱《博山堂3種》)、《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雌雄旦》、《千里駒》、《金鳳釵》、《清畫眉》、《斑衣歡》、《晚香亭》、《鬧樊樓》、《綠衣人》、《生死夫妻》、《歡喜冤家》(以上無刻本,皆佚)等篇。明末張琦《衡曲塵譚》謂「近之曲崛者,有范香令,結構玄暢,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時絕嘆。」
範文瀾:(1893-1969年)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曾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共中央委員。字芸台,後改字仲雲。浙江紹興人。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開拓者之一。重要著作有《中國通史》、《中國通史簡編》等。
范瑞娟:生於1924年。女,一級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別名范竹山,時浙江嵊縣黃澤鎮人。表演穩健大方、質朴無華,具男性陽剛之美。擅演正大剛直人物。唱腔承男班〔正調腔〕基礎,吸京劇馬連良、高慶奎等唱腔處理之長,形成音調寬厚響亮、咬字堅實穩重,行腔迂迴流暢的特點,謂曰"范派"。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健在。
范濤:(生於1981年3月5日——???)牧羊星座,「O」型血,性格開朗,家族觀念重>男,新時代的年輕人。畢業於一所社會大學,精通音樂,書法。繪畫,服裝,語言,商業,心理學等。時山東琅琊人。為近祖籍山東兗州范氏後代,中祖籍為河南范縣。據悉:建國後范氏在山東兗州開始衰落,文革的時候開始各地遷徙,一支遷徙江蘇等地,一支留在山東臨沂。山東境內的分族譜為:(友。學。長。存。龍。百。鳳)。范濤,系「長」字輩分!曾一度收藏范氏分族譜,致力於范氏族人的溝通和建設!
⑵ 中國古代有哪些姓范的名人
咱老范家歷史上著名的的人物多著呢``
不過最出名的不外乎`` 那麼幾個``
輔助越王勾踐滅吳,奠定春秋最後一霸地位的——范蠡。 狡兔死,走狗烹``` 稱霸之後的勾踐開始清算身邊的賢良,於是```范蠡退隱西湖`` 轉戰商界,終成一代富豪陶朱公。 聽聞他老人家在西湖還和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 西施`` 發生過一段感情! 至於是不是歷史緋聞` 就不得而知了!
秦國能夠完成一通中國大業的戰略制訂者——范雎。范雎沒有入主秦國之前,強大的秦國像只沒頭蒼蠅一樣亂撞,東打一下西搞一下``` 征戰中原多年,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范雎任相以後,站在全局戰略的高度上,結合秦國所特有的地理形式,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略思想。 迷失方向的帝國終於找到了方向,此後秦國的統一之路也在遠交近攻的指導下`` 逐步實現!
西楚霸王項羽的亞父——范增。至今我也搞不懂,像范增這樣一頂一的謀略高手`` 怎麼會出現在項羽的身邊。 對他老人家不是很了解`` 就不扯了``
北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文正公可是咱老范家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謂之婦孺皆知並不為過。 文正公一生最牛叉的兩件事莫過於著《岳陽樓記》和發動「慶歷新政」 咱老范家的驕傲``````
幫助皇太極完成清朝統一大業的謀略家——範文程。 幾百年來,歷史對他的評價很不公平。漢奸```
強烈要求為我老范家的先祖平反```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大明王朝走過了200多年的歷史,氣數已盡。 又何必愚忠於它呢```
⑶ 姓氏;范;在古代中有怎樣的名人
范姓歷史名人 范 蠡:楚國宛(今河南省南陽)人,春秋後期越國政治家。曾獻計於勾踐,一舉滅吳,越國立事後乃急流勇退,於山東定陶經商,資產千萬,稱「陶朱公」。可謂「居官則至卿相,居家則至千萬」。從此未返越國。
范 睢:也叫范且,字叔,戰國時魏(今河南省開封一帶)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他游說秦昭王,主張遠交近攻,為始皇一統天下立下大功。他同商鞅、張儀、李斯先後任秦國丞相,對秦的強大和統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
范 增:今安徽省桐城人,好奇計,年方七十方為項羽謀士。秦末勸項梁立楚王後裔為懷王。秦軍圍巨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等救趙,為末將。後為項羽重要謀士, 輔佐項羽稱霸諸候,被尊為「亞父」。封歷陽候。屢勸項羽早除隱患,父掉劉邦,曾設「鴻門宴」,計不為項羽所用。後項羽中劉邦的反間計,疑增,削其權力,遂憤而離去,途中背發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亞父山」。
范 丹:又名范冉(112-185),字史雲,漢陳留外黃縣(漢置,唐以後廢,故城在今河南杞縣東)人,東漢高士,桓帝(劉志,公元147年登基)時授萊蕪(漢代的萊蕪縣故城在今山東省淄川縣東南,今萊蕪縣是漢代的嬴縣)長,因母亡丁憂未到任。後來朝廷有意用他為太尉府侍御史,但因遭黨錮之禍,逃到梁沛間靠賣卜為生。家裡窮極,時常斷炊。閭里間有歌謠說他「甑中生塵范史雲,釜中生魚范萊蕪」。死後謚為貞節先生。
范 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省郾城)人,東漢末年享有盛名的士人領袖,他抑制豪強,反對宦官。他少年時便懷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惡如仇,為官清厲,任清詔史按察諸郡時,貪官污吏望風解印綬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時,抑制豪強,制裁不軌,結交士人,反對宦官。第一次黨錮之禍起,與李膺同時被捕,被釋還鄉時,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車有數千輛。黨錮之禍再起,朝廷下令捉拿他,縣令郭揖欲棄官與他一起逃亡,他不肯連累別人,自己投案,死於獄中。
范 晷:字彥長,西晉南陽順陽人。少年時游學於清河,於是遷家僑居。郡守命他為五官掾,歷任河內郡丞。太守裴楷久聞其名,舉薦為侍御史。調任上谷太守,遭遇喪事,沒有前去就任。後來做了司徒左長史,轉任馮翊太守,很有政績,善於安撫百姓,百姓很愛戴他。征拜少府,又出任涼州刺史,轉任雍州刺史。當時西部土地荒毀,少數民族時常侵擾,田桑欠收,百姓困頓凋弊,范晷傾心教化引導,勸勉農桑所轄地區百姓全仰仗他。元康中,加封左將軍,卒於官。有兩個兒子:范廣、范稚。
范 廣:字鍾將,西晉南陽順陽(今河南省內鄉)人,范晷之子。被舉孝廉,任靈壽令,不去就任。其姐嫁給孫氏,早亡,有個孫子名叫邁,范廣一直撫養帶他南奔,即使在盜賊四起的時候,始終沒有丟棄。元帝承製,任他為堂邑令。縣丞劉榮犯法當死,郡守讓劉榮回原籍服刑。劉榮是本縣人,家裡有老母,很有氣節,范廣常常聽憑他回家省親,劉榮也會如期而返。縣堂被野火所燒及,劉榮脫去刑械救火,事畢,又自我戴上刑械。後來天大旱,米貴,范廣散發私家谷糧賑濟百姓,用去了幾千斛,遠近流落的人都前來投奔他,當地戶口增加了十倍。卒於官。
范 稚:西晉南陽順陽(今河南省內鄉)人,范晷之子。范稚自小就知名,徵召為大將軍掾,早卒。有子名范汪,別有傳文(見下)。
范 汪:東晉代醫家。字玄平,又稱范東陽,范晷孫,范稚子。南陽順陽(今河南省內鄉)人。曾任東陽太守。在郡大興學校,甚有惠政。晚年屏居吳都。善醫術,常以拯恤為事。凡有疾者,不問貴賤,皆為之治療,每多治癒。撰有《范汪方》(又作《范東陽方》、《范東陽雜葯方》)一百七十餘卷,今佚。其佚文散見於《外台秘要》、《醫心方》等。此書為唐以前研治傷寒較有成就的醫學方書,於外科治療亦有一定水平,並收集當時民間單驗方,故陶弘景謂其書「勘酌詳用,多獲其效。」
范 寧: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人,東晉經學家,所撰《春秋穀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穀梁傳》註解。
范 曄:字蔚宗,南陽順陽(今河南省內鄉)人,南朝劉宋時期的著名史學家,出生於官僚世家。所著《後漢書》文辭優美,簡潔流暢,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他既是一位史學家,又是一位文學家。少年明代就博覽群書,涉獵經史,善寫文章,通曉音樂,還能寫一手很漂亮的隸書,是個多才多藝的少年。17歲時就踏上仕途。歷任秘書丞、司馬、新蔡太守、吏部尚書郎等,因在彭城王劉義康生母彭城太妃死時,飲酒作樂,被貶為宣城太守。後來他又歷任南下郡太守、太子詹事等職務。范曄嘔心瀝血寫成了《後漢書》包括上起漢光武帝,下至漢獻帝的近200年歷史的宏篇巨著。
范 縝: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人,南朝齊梁時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無神論者。著有《神滅論》,有人曾以陞官誘惑他改變觀點,他不「賣論取官」。
范 雲:南朝齊詩人。字彥龍,祖籍南鄉舞陽(今河南省泌陽)人。早年在南齊竟陵王蕭子良幕中,為「竟陵八友」之一。齊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蕭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稱賞。從北魏還朝,遷零陵內史,又為始興內史、廣州刺史,皆有政績。蕭衍代齊建梁,任為侍中,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再遷尚書右僕射,居官能直言勸諫。卒謚「文」。范雲是當時文壇領袖之一,與沈約、王融、謝□等友善,和何遜也有交往。他8歲時就能寫詩,稍長即善屬文,文思敏捷,時人多疑為宿構。《文選》錄其《贈張徐州稷》、《古意贈王中書》、《效古》等五言詩3首。《詩品》將其列之於中品,評為「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
范履冰:河內(今河南省武陟)人,知名於唐高宗,武後執政後,出任宰相,並主持了大唐國史的修撰。
范仲淹: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後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經略陝西,使夏族、羌族望風而走。其《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佳句,存《範文正公集》。
范中立:陝西耀縣人,北宋畫家。其畫落筆雄健凝煉,自成一家,對後世影響頗大,有《溪山行旅圖》和《寒林雪景》傳世。
范成大: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南宋詩人,以善寫田園詩著稱,南宋四大家之一,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船錄》等。
範文程:清初大臣。字憲斗,號輝岳,范仲淹後裔,遼寧省沈陽人。自願投效努爾哈赤,參加後金政權。為參與帷幄的主要謀士之一,深受倚賴。前後歷任清太祖、太宗、世祖、聖祖四朝,官至大學士、太傅等職。於清朝政權的建立和發展,多所貢獻。卒後康熙帝親寫祭文悼念,謚文肅。
範文瀾:字雲台、芸台、仲雲、仲芸,筆名武波、武陂,浙江省紹興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先後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河南大學等校教授。193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0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馬列學院歷史研究室主任,撰寫《中國通史簡編》和《中國近代史》。新中國建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常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畢生從事歷史研究,對中國史學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均有獨創見解。主要著作尚有:《群經概論》、《正史考略》、《文心雕龍注》、《唐代佛教》、《範文瀾歷史論文選集》等。
范長江:四川省內江人,著名新聞工作者,曾任《大公報》記者,創立中國青年記者學會。同年在長沙創辦國際新聞社。以後在香港參加創辦《華商報》的工作;擔任新華社華中分社社長和華中版《新華日報》社長、新四軍華中新聞專科學校校長、中共南京代表團發表人等職。解放戰爭時期跟隨黨中央轉戰陝北,負責宣傳工作。解放後歷任上海《解放日報》社長、新華通訊社總編輯、新華社副社長、《人民日報》社社長、政務院新聞總署副署長、國務院第二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科委副主任、全國科協黨組書記兼副主席等職。著有《塞上行》。
⑷ 史上姓范的名人有多少
范蠡:(生卒年待考),字少伯,又稱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國宛三戶人(今河南南陽)。著名春秋後期越國政治家。精通韜略,足智多謀,拜為大夫。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大破越軍,勾踐偕妻等入吳稱臣。 范雎:(公元前?~前255年),也叫范且,字叔,戰國時魏人(今河南開封),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 范增:(公元前277~前204年),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 范丹:(公元112~185年),又名范冉,字史雲,陳留外黃縣人(今河南杞縣)。著名東漢高士。 范滂:(生卒年待考),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東漢末年士人領袖。 范晷:(生卒年待考),字彥長,南陽順陽人。著名西晉重臣。 范廣:(生卒年待考),字鍾將,西晉南陽順陽人(今河南內鄉),范晷之子。 范稚:(生卒年待考),西晉南陽順陽人(今河南內鄉),范晷之子。 范寧:(生卒年待考),南陽順陽人(今河南淅川)。著名東晉經學家。 范曄:(生卒年待考),字蔚宗,南陽順陽人(今河南內鄉)。著名南朝劉宋時期史學家。 范縝:(生卒年待考),南鄉舞陰人(今河南泌陽)。著名南朝齊梁時期哲學家和無神論者。 范雲:(公元451~503年),字彥龍,南鄉舞陽人(今河南泌陽)。著名南朝齊、梁間詩人 范履冰:(生卒年待考),河內人(今河南武陟)。著名唐朝時期重臣、史學家。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今江蘇蘇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後代。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號石湖居士,吳郡人(今江蘇蘇州),著名南宋詩人。 範文程:(公元1597~1666年),字憲斗,號輝岳,范仲淹後裔,遼寧沈陽人。著名清初大臣。 范漢傑:(公元1895~1976年),又名范其迭,字漢傑,廣東大埔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 范藎:(公元1899~1938年),豐城淘沙後坊村人,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第一九八師副師長,抗日名
⑸ 有哪些歷史人物姓范
佼佼者來其中有一位特別值得源介紹的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他少時貧困苦學,出仕後有敢言之名,他在《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世人奉為千古名句。還有南宋的福建農民起義首領范汝為,詩人范成大,荊湖都統范天順;明代有戲曲作家範文若;清代有太傅兼太子太師範文程,乾隆時圍棋國手范西屏,太平天國將領范汝增,文學家范當世;近現代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範文瀾,新聞工作者范長江等。當代基督教的領袖人物范承祖
整理:
古代的姓范名人范蠡、范仲淹、范會、范丹、范長生、范寧、范曄、范縝、范寬、范成大、范欽、範文若、範文瀾、范瑞娟、范濤。
當下的姓范名人:范冰冰、范瑋琪、范曉萱、范思威 、范學斌 、范琳琳 、范小寧 、范植偉 、范逸臣 、范明、 范偉 、范雷 、範文芳 、范志毅。 范曉萱 范瑋琪 范偉 范冰冰 范仲淹 範文芳
⑹ 中國姓范的 歷史名人
[按歷史順序]
范會:春秋時人。姓祁,名會,字季,以士為氏。因食邑於隨,稱隨會;後又食邑於范,稱范會,史稱范武子。他是活躍於春秋前期晉國政治舞台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位顯赫人物,也是劉姓、范姓、士姓、隨姓等中國姓氏共同的大顯祖。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贊,「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於世,莫若范會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至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雲。東漢人,通五經、尤深於《易》和《尚書》。
范長生:(?-318年)西晉(或者東漢末?)時生人。四川(1997年後屬重慶)涪陵丹興人。(蜀)漢初,范長生族遷青城山。史載,范博聞強識,著 《道德經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長生,為天師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漢末及晉穆,百三十餘歲而終。劉備請其參政,其堅辭,故封其道遙公,為其建長生宮於青城山。晉元康(291—299)年間,巴氏族人李特領流民起。適李流軍中飢荒,范資給糧資。李軍士氣大長,數月後攻佔成都。特子雄"以范長生有名德,為蜀民所重,欲迎以為君而臣之"。范婉拒,勸雄自立。晉永興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稱成都王。後稱帝,國號大成(後改為漢),以范為丞相,加號 "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尊為范賢,封西山侯。范歸返青城,雄於灌縣離堆為范建造范賢館(今伏龍觀)。恃范佐,雄行 "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戰區,成國堪成樂土。
范寧:東晉經學家。推崇儒學,撰有《春秋穀梁傳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傳》註解,被後人收入流傳最廣的《十三經註疏》中。
范曄:(398-446年)南朝宋史學家,曾任尚書吏部郎(范寧孫)。曾刪取各家《後漢書》製作,著《後漢書》,成紀傳80卷。 為范寧孫。
范縝:(約450-515年)南朝齊梁時哲學家、無神論者,先後仕齊、梁,任尚書殿中郎、尚書左丞等職。綜合並發展了魏晉以來的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對佛教進行了尖銳的斗爭。
范寬:生卒年不詳。名中正,字仲立。北宋傑出畫家,與關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2001年後吳縣重新並入蘇州)人。幼家貧好學,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考取進士。入仕後,不論在朝或任職地方,均勤政廉潔,政績顯著。京師流傳有「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的盛譽。監泰州西溪鎮鹽倉時,修堤防海患,堤長數百里,人稱「范公堤」。出巡江淮、京東災區,開倉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宋夏戰爭期間,出任陝西帥臣,改革軍隊編制,提高軍隊戰鬥力,修城築寨,屯田積谷,鞏固了邊防。西夏人稱其為「胸中有數萬甲兵」。慶歷三年(1043年),任參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慶歷五年,新政失敗,罷免參知政事。先後出任知(今陝西彬縣)、鄧(今河南鄧縣)、杭州等地。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其政績。其名作〈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傳世名句。後人搜集著作有《範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進士。將知處州時,南宋孝宗曾召見論政。乾道六年(1170)以資政殿大學士使金,幾乎被殺。後出知成都府,入任參政知事。紹熙三年,知太平州,僅逾月即歸,退居故鄉石湖。有文名,尤工詩,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
范欽:(1505-1585年),明代藏書家,為寧波天一閣主人,字堯欽,號東明、東明山人,浙江寧波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歷任湖北隨州知州,遷工部員外郎,周任袁州知府,升廣西參政,河南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閣集》。
範文若:(1591-1638年)初名景文,字更生,號香令,別署吳儂荀鴨。明末戲曲家。是松江人。生而穎異,能文善書。萬曆四十七年(1619)進士。著有《花筵賺》、《夢花酣》、《鴛鴦棒》(以上3種明刻本尚存,合稱《博山堂3種》)、《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雌雄旦》、《千里駒》、《金鳳釵》、《清畫眉》、《斑衣歡》、《晚香亭》、《鬧樊樓》、《綠衣人》、《生死夫妻》、《歡喜冤家》(以上無刻本,皆佚)等篇。明末張琦《衡曲塵譚》謂「近之曲崛者,有范香令,結構玄暢,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時絕嘆。」
範文瀾:(1893-1969年)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曾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共中央委員。字芸台,後改字仲雲。浙江紹興人。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開拓者之一。重要著作有《中國通史》、《中國通史簡編》等。
范瑞娟:生於1924年。女,一級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別名范竹山,時浙江嵊縣黃澤鎮人。表演穩健大方、質朴無華,具男性陽剛之美。擅演正大剛直人物。唱腔承男班〔正調腔〕基礎,吸京劇馬連良、高慶奎等唱腔處理之長,形成音調寬厚響亮、咬字堅實穩重,行腔迂迴流暢的特點,謂曰"范派"。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健在。
范濤:(生於1981年3月5日——???)牧羊星座,「O」型血,性格開朗,家族觀念重>男,新時代的年輕人。畢業於一所社會大學,精通音樂,書法。繪畫,服裝,語言,商業,心理學等。時山東琅琊人。為近祖籍山東兗州范氏後代,中祖籍為河南范縣。據悉:建國後范氏在山東兗州開始衰落,文革的時候開始各地遷徙,一支遷徙江蘇等地,一支留在山東臨沂。山東境內的分族譜為:(友。學。長。存。龍。百。鳳)。范濤,系「長」字輩分!曾一度收藏范氏分族譜,致力於范氏族人的溝通和建設!
參考資料:http://cn.netor.com/wjx/frame.asp?id=9&name=%B7%B6
⑺ 歷史上的范氏名人都有哪些,詳細的舉例說明幾個
有:范長生、范雎、范祖禹、范仲淹、範文程、范景文、范祥、范汪等。
1、范長生
范長生,一名延久,又名重久,或名文(一作支),字元。涪陵丹心(黔江)人,「蜀之八仙」之一。
范長生生於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蜀後主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涪陵郡(郡治在今彭水縣郁山鎮)反,車騎將軍鄧芝率兵征討。平定後,朝廷為免再生事端,將涪陵五千餘戶強行遷往成都,其中即有范長生一家。
當時,一些處於戰亂的人們,為擺脫現實苦難的困擾和尋求精神的寄託而皈依宗教。因此,由張道陵創建的「天師道」,在成都一帶盛極一時。
飽受戰亂與歧視之苦的范長生,也加入了天師道,長期住在成都西山(青城山)。因他注重信義,博學多才,深得天師道教徒的敬服,被擁為成都一帶天師道的首領。
2、范祥
范祥(?- 公元1060年),字晉公,邠州三水人。進士及第,自乾州推官遷殿中丞、通判鎮戎軍。期間擊退元昊的圍城,又築劉璠堡、定川砦。後歷知慶、汝、華三州,提舉陝西銀銅坑冶鑄錢,頗有作為。
後因擅自大興勞役,修築城池,導致蕃部驚恐,引發戰爭,官軍戰死者達千餘人,范祥因此而被降職一級,任唐州知州。後來又官復原職,提舉陝西緣邊青、白鹽,改任制置解鹽使,去世。熙寧中,朝廷下詔追贈范祥秘書。
3、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北宋時期名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歷遷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歷新政」。新政受挫後,貶出京城,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扶疾上任,逝世於途中,時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一生政績卓著,曉暢軍事,文學成就突出。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著作有《範文正公文集》傳於世。
4、范景文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節官員。字夢章,號思仁,別號質公,河間府吳橋(今屬河北)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師,眾臣請帝南幸,范景文勸帝「固結人心,堅守待援」,不久崇禎自縊。范景文留下遺書曰:「身為大臣,不能滅賊雪恥,死有餘恨。」後赴雙塔寺旁的古井自殺。贈太傅,謚文忠。著有《大臣譜》、《戰守全書》。
5、范汪
范汪(308-372年),字玄平,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縣)人。東晉大臣,著名醫學家。
曾任東陽太守,故稱范東陽。在郡大興學校,甚有惠政,遷中領軍、本州大中正,官至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晚年屏居吳都。咸安二年,卒於家,時年六十五,贈散騎常侍,謚號為穆。次子范寧,東晉大儒之一。
范汪雖善清談,但他在東陽太守任內「大興學校,甚有惠政」。在禮學方面很是精湛,《通典》載其議喪禮之文甚多。
有文集十卷。《全晉文》收錄有《在東陽郡表瑞》、《請嚴詔諭庾翼還鎮疏》、《為舊君服議》、《與王彪之書》、《與江惇書》、《答高崧問》、《答高崧訪》、《祭典》、《棋品》等奏疏及作品。
⑻ 愛喝酒姓范的歷史人物
一:范會:春秋時人。姓祁,名會,字季,以士為氏。
二:范蠡:字少內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容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至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
三:范曄:(398-446年)南朝宋史學家,曾任尚書吏部郎(范寧孫)。曾刪取各家《後漢書》製作,著《後漢書》,成紀傳80卷。為范寧孫。
四:范寬:生卒年不詳。名中正,字仲立。北宋傑出畫家,與關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
五: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雲。東漢人,通五經、尤深於《易》和《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