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夷陵之戰,劉備敗走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後,建興元年(公元223)四月,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正是從這時起,諸葛亮的政治才能才真正地發揮出來。諸葛亮牢記先帝的臨終囑托,忠心輔佐劉禪,治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蜀漢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並積極改善與西南各少數民族的關系。他曾多次北伐中原,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
劉備的興兵伐吳,破壞了業已形成的孫劉聯盟,對蜀漢的發展極為不利。劉禪即位後,蜀國國力薄弱,當務之急就是恢復並鞏固孫劉聯盟,以抵抗曹魏。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斷絕與曹魏的關系,重新建立了與蜀漢的盟友關系。
諸葛亮治蜀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在政治方面,他強調以法治國,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法檢》、《科令》、《軍令》、《蜀科》等就是諸葛亮同其他人共同制定的法律文本。諸葛亮賞罰分明,不徇私情,同時,還重視人才,任人唯賢。諸葛亮還對蜀漢的行政機構進行了改革整頓,精簡了吏員,節省了國家開支。在農業方面,諸葛亮重視農業生產,要求各級官員不要耽誤農時,妨礙農民作業,同時還要減輕賦稅。他鼓勵農民種植,還在漢中一帶推廣屯田,以解決北伐所需的軍糧供應。在水利事業方面,派專人對蜀國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都江堰進行維護和管理,以保證農業灌溉的順利進行。在諸葛亮手工業政策的引導下,蜀國的鹽鐵業和諸葛亮織錦業都非常發達。當時蜀國一些地方已經可以用火井煮鹽,鋼鐵冶煉也非常先進。在織錦業中,錦江、錦里都因織錦而得名。諸葛亮鼓勵桑蠶事業,蜀錦成為當時蜀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在諸葛亮的精心治理下,蜀國得以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與魏、吳對峙,繼續延續了40年的時光。
諸葛亮在治蜀的同時,還南征北戰,一方面平定南中,改善與當地少數民族的關系;另一方面,多次北伐中原,企圖恢復漢室基業。
蜀漢南部的南中地區,分布著一些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趁劉備新亡,蜀漢政權不穩之時發動了叛亂。首先是益州地方豪帥雍闓的叛亂。他殺死了益州太守正昂,氣焰囂張。諸葛亮又任命張裔為益州太守,卻被雍闓抓起來送往東吳,孫權任雍闓為永昌太守。隨後,雍闓又與同郡人孟獲等人煽動當地少數民族起兵叛亂,牂牁太守、越巂夷王等也紛紛起兵相應,嚴重威脅著新生的蜀漢政權。
諸葛亮首先試探性地採取和平解決的方式,給雍闓寫信,勸他停止叛亂,但遭到了雍闓的拒絕。隨後,諸葛亮決定通過武力平定叛亂。建興三年(公元225)三月,諸葛亮親率蜀軍,兵分三路,開進南中。蜀軍很快平定了越巂郡和牂牁郡,五月,蜀軍渡過瀘水,進入了益州郡。此時,雍闓被殺,孟獲代替他繼續領導叛軍。諸葛亮命令軍士對孟獲只擒不殺,要讓孟獲心服口服。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終於收服了孟獲。孟獲率部來降,並答應南人永不反叛。七月,南中少數民族的叛亂徹底平息。
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對當地採取了一系列安撫政策。如增加郡的數量,任用當地官吏管理當地事務,還讓一些有威望的少數民族豪酋到蜀漢中央任職,對改善蜀漢與少數族的關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南中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在平定南中叛亂後,諸葛亮又開始了對曹魏的北伐戰爭。黃初七年(公元226),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即位。諸葛亮認為這是北伐的好機會,第二年春天,他親率大軍開始了第一次伐魏戰爭。著名的《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在這次北伐前,向後主劉禪上的。諸葛亮首先在漢中駐扎,建興六年(公元228),他決定出兵伐曹。很快,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陸續降蜀,諸葛亮還在天水收降了姜維,使蜀軍如虎添翼,整個戰爭形勢對蜀軍非常有利。但由於蜀將馬謖輕敵自傲,致使重要軍事據點街亭(今甘肅庄浪東南)失守,第一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並上書劉禪,自貶三級。這年冬天,諸葛亮乘魏吳交戰之機,再次伐魏,包圍陳倉。但由於蜀軍糧草不足,諸葛亮下令撤軍,返回了漢中。
建興七年(公元229)春,諸葛亮發動了第三次北伐。由於連續陰雨,阻礙了蜀軍的前進,使得蜀軍被迫撤退。建興九年(公元231)春,諸葛亮率軍第四次北伐。在這次戰爭中,諸葛亮與魏將司馬懿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比試。正在勢均力敵之時,劉禪突然要求諸葛亮撤兵,諸葛亮急忙撤回漢中,卻被告知並不是劉禪下令撤軍,而是負責運糧的李嚴失職,假傳聖旨。諸葛亮雖然上書劉禪將李嚴治罪,卻喪失了戰勝魏軍的大好時機。
為了解決軍糧輜重的運輸問題,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為戰爭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後援補給。經過了三年的修養生息,魏、蜀雙方的實力都有所增長,建興十二年(公元234),諸葛亮率十萬大軍第五次伐魏。此次北伐,蜀軍兵出斜谷口,駐扎在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諸葛亮與司馬懿在渭水南岸繼續對峙。但諸葛亮由於過度勞累,身體每況愈下,終於病倒在前線,逝於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開始走下坡路,最終被曹魏所滅。
劉禪為了紀念諸葛亮對蜀漢政權做出的豐功偉績,將其葬於漢中的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追謚為忠武侯,所以歷史上稱諸葛亮的祠廟為「武侯祠」。
Ⅱ 鞠躬盡瘁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諸葛亮
諸葛亮介紹: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①河南南陽卧龍崗;①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這是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所寫,因諸葛亮名高天下,兩省便爭諸葛亮故居之處所,顧嘉蘅想不能開罪南陽,又怕承當出賣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聯,既贊諸葛亮,又抹平兩省爭執,可謂公允.但這場爭論並沒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發行《三國》郵票第二組「隆中對」小型張時,因湖北、河南兩省爭奪「隆中對」的首發式地點,並組成代表團進京申訴,以至設計受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北京師范大學魏晉南北朝研究所曾專門組織「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討論會,諸葛亮躬耕地在X陽的說法得到大多數的的贊同,同時史學家們也認為,就像文武赤壁一樣,襄陽南陽的諸葛勝跡也是完全可以並存的.顧嘉蘅的題聯,真不愧為名聯絕作.
鞠躬盡瘁,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鞠躬盡瘁的鞠躬:是彎腰向前,向對方顯示恭敬和謹慎;瘁:是勞累.盡瘁是竭盡全力效勞.鞠躬盡瘁,常和死而後已連用,已(yǐ)是止.全句的意思是表示忠心謹慎,竭盡全力效勞,一直到死為止.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語出自諸葛亮的 《後出師表》.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鞠躬,表示謙恭謹慎;盡瘁,是竭盡辛苦的意思;已,完結、罷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注引《普漢春秋》作「鞠躬盡力」,和「鞠躬盡瘁」一樣,都是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Ⅲ 鞠躬盡瘁的歷史人物是誰
是諸葛亮出 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Ⅳ 鞠躬盡瘁的歷史人物
諸葛亮
諸葛亮介紹: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①河南南陽卧龍崗;①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這是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所寫,因諸葛亮名高天下,兩省便爭諸葛亮故居之處所,顧嘉蘅想不能開罪南陽,又怕承當出賣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聯,既贊諸葛亮,又抹平兩省爭執,可謂公允。但這場爭論並沒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發行《三國》郵票第二組「隆中對」小型張時,因湖北、河南兩省爭奪「隆中對」的首發式地點,並組成代表團進京申訴,以至設計受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北京師范大學魏晉南北朝研究所曾專門組織「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討論會,諸葛亮躬耕地在X陽的說法得到大多數的的贊同,同時史學家們也認為,就像文武赤壁一樣,襄陽南陽的諸葛勝跡也是完全可以並存的。顧嘉蘅的題聯,真不愧為名聯絕作。
鞠躬盡瘁,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鞠躬盡瘁的鞠躬:是彎腰向前,向對方顯示恭敬和謹慎;瘁:是勞累。盡瘁是竭盡全力效勞。鞠躬盡瘁,常和死而後已連用,已(yǐ)是止。全句的意思是表示忠心謹慎,竭盡全力效勞,一直到死為止。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語出自諸葛亮的 《後出師表》。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鞠躬,表示謙恭謹慎;盡瘁,是竭盡辛苦的意思;已,完結、罷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注引《普漢春秋》作「鞠躬盡力」,和「鞠躬盡瘁」一樣,都是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Ⅳ 鞠躬盡瘁的歷史人物誰
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Ⅵ 鞠躬盡瘁是指誰歷史哪個人物
鞠躬盡瘁是指諸葛亮。
「鞠躬盡瘁」的出處是《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一般用來表示對國家有極大功勞,並且操勞一生的人.
Ⅶ 鞠躬盡瘁的歷史人物除了諸葛亮
岳飛
Ⅷ 鞠躬盡瘁里的主要人物是誰!!!
諸葛亮:
「鞠躬盡瘁」的出處是《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一般用來表示對國家有極大功勞,並且操勞一生的人。所以,用「鞠躬盡瘁」來形容周恩來,也不為過。
諸葛亮
成語: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意思: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斗終身。
鞠躬盡瘁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占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裡,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准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三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鞠躬,表示謙恭謹慎;盡瘁,是竭盡辛苦的意思;已,完結、罷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注引《普漢春秋》作「鞠躬盡力」,和「鞠躬盡瘁」一樣,都是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前出師表》的最末一句是:「臨表涕泣,不知所雲」。意思是說:寫到末了,我涕淚直流,痛哭失聲,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些什麼了。「不知所雲」後來成為一句貶意成語,斥人說話或文章語無倫次、邏輯性太差為「不知所雲」。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占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裡,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准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三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鞠躬,表示謙恭謹慎;盡瘁,是竭盡辛苦的意思;已,完結、罷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注引《普漢春秋》作「鞠躬盡力」,和「鞠躬盡瘁」一樣,都是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前出師表》的最末一句是:「臨表涕泣,不知所雲」。意思是說:寫到末了,我涕淚直流,痛哭失聲,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些什麼了。「不知所雲」後來成為一句貶意成語,斥人說話或文章語無倫次、邏輯性太差為「不知所雲」。
Ⅸ 在中國近代史中為中國的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歷史人物都有誰
孫中山:一生高舉復「民主、共和制」兩面大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一部輝煌的探索史。他一生的革命功績是「四反」:反對清政府(多次發動武裝起義);反對袁世凱(二次革命);反對段祺瑞(護法運動);反對張勛復辟。「五建」:建立興中會、建立同盟會、建立中華民國、建立中華革命黨、建立中國國民黨。「三三」:三民主義、三大改革、新三民主義。「一實現」: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
周恩來:他為中國大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早年留學海外,但仍然堅持「草根精神」,難能可貴!三十歲不到便出任孫中山創辦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並參加北伐戰爭,大大提高了軍隊士氣,後來領導發動南昌起義,為工農紅軍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後來為抗戰統一戰線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共和國建設時期,在經濟、外交和國家的恢復元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保護了大批忠誠的老幹部和優秀人才,使他們倖免於難!在他逝世後,聯合國史無前例下半旗,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