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歷史人物的成語
插翅難逃、兩小無猜、簪纓世族、驚天動地、覆雨翻雲、青梅竹馬、袖手旁觀、血戰到底、千鈞一發、浮生若夢、霧里看花、再接再厲、畫地為牢、浪跡天涯、白雲蒼狗、炙手可熱、飛黃騰達。
天倫之樂、插翅難飛、金風玉露、坐井觀天、耳濡目染、無與倫比、蠅營狗苟、敬謝不敏、巴山夜雨、青天白日、歷歷在目、焚膏繼晷、橫掃千軍、看朱成碧、嘔心瀝血、伯樂相馬、繼往開來。
佶屈聱牙、秋高氣爽、雷厲風行、觸目驚心、秀外慧中、刻骨銘心、痛定思痛、以人為鏡、落井下石、慘淡經營、蜻蜓點水、口若懸河、細大不捐、筆走龍蛇、英姿颯爽、軒然大波、異曲同工。
混為一談、業精於勤、熟視無睹、九牛一毛、憤世嫉俗、蚍蜉撼樹、冰清玉潔、別開生面、不得而知、力挽狂瀾、弱肉強食、一瀉千里、大展宏圖、別有洞天、層出不窮、含英咀華、嶄露頭角。
碧海青天、虛張聲勢、戮力同心、悲天憫人、殺人如麻、不平則鳴、大放厥詞、竊竊私語、渾然天成、動輒得咎、駕輕就熟、古稀之年、量體裁衣、休養生息、待人接物、詰屈聱牙、錦綉山河。
騎虎難下、筋疲力盡、垂頭喪氣、語焉不詳、萎靡不振、殘羹冷炙、仙風道骨、深居簡出、精疲力盡、形單影只、日上三竿、一視同仁、千瘡百孔、素昧平生、兼而有之、奮不顧身、掛一漏萬。
互通有無、兼收並蓄、屈指可數、舉手之勞、冥頑不靈、齊心協力、眾目睽睽、狂風怒號、輕車熟路、錦瑟年華、發人深省、冰雪聰明、無理取鬧、雲翻雨覆、沒齒難忘、桃花流水、功成名就、得意揚揚。
1、虛張聲勢
西漢景帝時,李廣為上郡太守。當時匈奴入侵上郡,景帝派寵幸之臣到上郡,助李廣習兵擊匈奴。
一天,該臣與騎從十餘人外出遊獵,遇到三個匈奴人,與他們開戰,隨從盡死,僅該臣一人被射傷逃至李廣軍營。李廣說:「一定是射鵰的匈奴人。」
乃率百餘騎兵追擊那三個匈奴人,三人因無馬步行,行數十里被李廣追上,果然是射鵰的匈奴人,李廣殺死其中二人,活捉一人。
將活捉的匈奴人帶上附近小山,突然發現不遠處有數行匈奴騎兵。匈奴騎兵也看見了李廣他們,認為是漢朝的誘敵之兵,於是上山布陣。
李廣的隨從們非常害怕,想趕快逃跑。李廣說:「我們離大軍數十里,這樣逃跑,匈奴騎兵一定追殺過來,那我們就完蛋了。如果我們按兵不動,匈奴兵以為我們是誘敵之兵,一定不敢襲擊我們。」
李廣命令士兵繼續往前靠近,又下令解下馬鞍。隨從們說:「敵人這么多,解下馬鞍,萬一情況緊急,怎麼辦?」李廣說:「解下馬鞍,可以讓匈奴兵更加堅信我們是誘敵之兵。」
匈奴兵中一騎白馬之將出陣,李廣上馬帶十餘人追殺,射死騎白馬之敵將,仍然回到原地,解下馬鞍,讓馬卧下休息。
直到天黑,匈奴兵始終懷疑,不敢前進,又恐怕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會乘黑夜進攻,於半夜時退兵後撤。
第二天天亮後,李廣才帶領隨從回到大軍營中。
2、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
有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很稀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但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將馬找到。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
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
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
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
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3、別開生面
唐代著名的畫家曹霸,擅長於畫人物和馬。他的名聲傳到京城長安,連深居宮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
玄宗經常召他進興慶宮,命他當場作畫,並時常給於豐厚的賞賜。由於曹霸受到皇帝的寵幸,長安城裡的王公貴族和官府人家,都以藏有他的畫為榮。大家不惜以很高的價錢,來收購他的墨跡。
長安北面的太極宮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煙閣。閣內四壁上繪有唐朝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的肖像。這些肖像,是七十多年前著名畫家閻立本畫的。
由於年代已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現大部分已經剝落,不僅失去了當年的風采,有的甚至難以辨認。為此,玄宗把曹霸召來,要他重新畫過。
要重畫功臣肖像談何容易。曹霸閱讀了大量史料,對照已經暗淡模糊的功臣肖像,仔細琢磨,精心構思,然後揮筆繪制。不久,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並且以嶄新的風格展現在人們面前。
曹霸既擅長於畫人物,又擅長於畫馬。一次,玄宗傳曹霸進宮,當場叫人把他最喜愛的一匹叫玉花驄(cong)的名馬牽來,命曹霸為它作畫。
曹霸叫侍從把一幅巨大的白絹裱糊在殿壁上,同時對玉花驄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觀察,然後轉過身,飛快地揮舞墨筆。
不多久,威武神駿的玉花驄就展現在白絹上。玄宗越看越滿意,馬上叫侍從取來許多金帛賞賜給曹霸,並且封他為左武衛將軍。
但是好景不長,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權臣後,愛好聲色,奢侈荒淫,長期不理政事,曹霸也越來越少被召進宮去作畫。後來他又因一件小事獲罪,被削去官職,降為平民,只得離開長安。
公元755年,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玄宗逃往四川。曹霸也流落到成都,靠在街頭替路人畫像過活,晚境極其凄涼。
一次,著名的詩人杜甫來到成都,在朋友家裡看到曹霸畫的《九馬圖》,得知這位名噪一時的畫家也在成都,便馬上去尋訪。幾經打聽,終於在街頭找到了曹霸。
杜甫了解了曹霸的身世和遭遇後,非常同情和感慨,寫了一首詩贈給他。詩中有這樣兩句:「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凌煙閣中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鮮艷奪目的色澤,幸虧得你左武衛將軍下筆使它們重放光彩。
4、騎虎難下
東晉成帝的時候,大臣溫嶠組織了一支聯軍去討伐叛亂的軍隊。在戰爭的初期,有幾路聯軍連連失利,軍中糧食也快用完了。
這種境況很讓主帥陶侃著急,他生氣地對溫嶠說:「你動員我來時,說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現在交戰不久,軍糧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馬上供應軍糧,我只有撤軍。」
溫嶠對陶侃說:「自古以來,要想打勝仗,首先得內部團結。在我軍雖然乏糧,處境困難,可如果馬上撤軍,不僅會讓人恥笑我們,而且也會使叛軍更加囂張。
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如騎在猛獸的身上,不把猛獸打死,怎麼能夠下得來呢?咱們只有一鼓作氣堅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溫嶠的勸說,率軍奮勇殺敵,終於打敗了叛軍。
溫嶠勸說陶侃的「騎猛獸安可下哉」一句話,後來演變成了成語「騎虎難下」。表示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來已經不可能,因而騎虎難下也含有進退兩難的意思。
5、慘淡經營
長安北面的太極宮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煙閣。其中收藏有唐太宗以表彰推翻隋朝的24位開國元勛的畫像,唐玄宗時期,畫像大都已剝落,色彩暗淡模糊,失去了原有光彩。
唐玄宗即位後,鼓勵人們學習這24位開國元勛,並召當時著名的畫家、曹操的後裔曹霸入宮補畫。經過大量構思、查史,幾天後,曹霸所畫的24位元勛全以嶄新的面目展現於眾人之前,大放異彩。
玄宗對畫十分滿意,馬上叫侍從取來許多金帛賞賜給曹霸,並且封他為左武衛將軍。但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權臣後,很少召曹霸入宮作畫。後因一件小事獲罪,被削官職,貶為平民。
後來,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曹霸流落到成都,靠在街頭替路人畫像過活,時境十分悲慘。
一次,著名的詩人杜甫來到成都,在朋友家裡看到曹霸畫的《九馬圖》,得知這位名噪一時的畫家也在成都,便去尋訪。幾經打聽,終於在街頭找到了曹霸。
杜甫出於同情,贈給曹霸一首《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的詩,其中有一句如此寫道:「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成語「慘淡經營」便出於此。
❷ 除了尉遲恭這一支家族以外,還有沒有哪個家族哪戶人家姓尉遲
尉遲姓
一、姓氏源流
尉遲(ù chí 尉遲)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南北朝時北方鮮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時期苻堅攻滅鮮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國。後來拓跋邽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與此同時,鮮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遲部落,號尉遲部,如同中華之諸侯國。後來尉遲部隨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遲為姓,稱尉遲氏。
二、遷徙分布
(缺)尉遲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尉遲,本來是南北朝時來華的鮮卑族部落的名稱。距今1600年前,這個部落隨同同族的拓跋氏跑到中原來打天下,經過長時期的東征西戰,拓跋氏終於當上了皇帝,於是尉遲部也就身價百倍,成了北魏皇室的一個諸侯。後來,北魏皇帝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所折服,極力推行中華文化,學習漢俗,連皇帝的姓氏都由原來的拓跋氏改為元氏,同時還下令其族人也一律改為漢姓,尉遲氏便是在這種情形下,以部落的名稱作了家族的姓氏,而稱尉遲氏。尉遲復姓望族居太原,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太原市。
三、歷史名人
尉遲迥:字薄居。北周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他素有大志,好施愛士,政績卓著,為時人銘碑所頌。
尉遲綱:字婆羅,蜀國公尉遲迥之從兄。是宇文泰一手培植出來的將領,驍勇而有膂力,善騎射。卒於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享年五十三歲,謚周太保吳武公。
尉遲恭:唐初大將,字敬德(586-658),今山西省朔縣人。隋朝末年,從軍高陽,以武勇著稱。曾隨劉武周起事,後降唐,從太宗擊敗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為右府參軍,屢立大功,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說:「臣妻雖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
尉遲勝:唐朝於闐王珪長子。少嗣位,天寶年間來朝,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衛將軍。與高仙芝擊破薩馬播仙,加銀青光祿大夫。至德初命其弟曜領國事,自率五千兵赴安祿山之亂,蕭宗待之甚厚。廣德年間拜驃騎大將軍、於闐王,令回國,尉遲勝固請留宿衛。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武都王。
尉遲乙僧:於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人,唐代畫家。與其父尉遲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尉遲跋質那:唐氏畫家。於闐人,與子乙僧並稱為「大小尉遲」。善畫外國風俗及人物、佛像、寶樹,尤擅畫黃犬及鷹,當時印度佛教藝術傳入中原,如印度僧人曇摩拙義、跋摩便是對大小尉遲有重要影響的人。畫跡有《降魔》、《變相》等壁畫,作於東都寺院,著錄於《京洛寺塔記》;《六番圖》、《婆羅門圖》、《外國寶樹圖》,著錄於《歷代名畫記》。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2、堂號
鏑余堂、忠武堂:唐朝時有鄂國公尉遲敬德,戰功累累。有奸臣說他要造反,太宗問他,他回答說:「臣從陛下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我隨陛下身經百戰,現在留下的,是槍刀弓箭裡面撿回來的一條剩下的命。現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嗎?)說罷,就脫光衣服往地下一扔,要太宗數數他身上的傷疤,太宗留著淚撫摩著,安慰他。他卒後謚忠武。
============================================================
【尉遲姓宗祠通用對聯】
〖尉遲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太原;
源自鮮卑。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尉遲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如皋城築;
益州碑留。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舊日如皋城磚上有「尉遲敬德造」字樣。今靈威觀即當年尉遲敬德行轅。下聯典指北魏·尉遲迥都督益州,政績卓著,州人立碑頌德。
-----------------------------------------------------------------
〖尉遲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兄弟雙公爵;
父子兩畫家。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及其從兄吳國公尉遲綱。下聯典指唐代畫家尉遲乙僧與其父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
〖尉遲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鄂國表凌煙閣;
益州留頌德碑。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隋末跟從劉武周,後降唐,曾擊敗王世充軍,並參與鎮壓竇建德。武德年間玄武門之變中,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官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封鄂國公,圖形繪於凌煙閣。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代地人尉遲迥,字薄居羅,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
-----------------------------------------------------------------
〖尉遲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益土頌恩威並濟;
凌煙表山嶽不移。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尉遲迥,有大志,好施愛士。以平蜀功封蜀公。下聯典指唐·尉遲恭,佐太宗中興有功,其圖形繪於凌煙閣。
-----------------------------------------------------------------
〖尉遲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富不易妻,願辭帝女;
情甘讓國,留待唐廷。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太宗欲以女妻尉遲恭,尉遲恭以「富不易妻」辭之。下聯典指於闐國王長子尉遲勝天寶中來朝,官至驃騎大將軍,請以本國王位讓弟,自己留唐宿衛。
智勇兼全,累功見忠武;
恩威並濟,刻石頌姓名。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省朔縣)人。因戰功卓著,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太宗欲妻以女,敬德曰:「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之所願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卒謚忠武。下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字薄居,有大志。好施愛士。為是夫銘碑頌之。
============================================================
附錄:【尉遲姓典故、趣事】
〖尉遲公門神〗
舊時風俗,歲朝吉慶,不但要掛春聯,而且還要在大門口張貼門神畫,目的是為了避邪。《白毛女·扎紅頭繩》歌詞中有「門神門神掛起來,大鬼小鬼莫進來」,就是這個意思。最常見的門神畫,有《鍾旭》、《趙公明》等,再就是《尉遲恭手執鋼鞭圖》。尉遲恭(585一658)唐朝開國大將軍,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縣)人。隋代末年從劉武周為將,後降唐。戰功顯赫。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後以功累遷鄂國公,卒謚「忠武」。史稱尉遲恭驍勇善戰,「善避槊」。常常單騎突人敵陣,許多人圍住用長矛刺他不能刺中,尉遲恭反而能奪下對方手中的長矛,將他們刺下馬來。號稱「勇鷙無雙」的齊王李元吉,跟他比試也輸了,《隋唐演義》對此曾作過繪聲繪色的描寫。
在唐代歷史中最輝煌的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但在民間最有風採的卻不是他,而是他手下兩員大將。他們就是現在在農村仍然能經常見到的門神爺,從門外面對兩扇大門,左邊門扇上的是秦叔寶,右邊門扇上的就是尉遲恭。千載之下,當年的皇帝早已不知去哪裡轉世投胎,而這兩員大將卻一直留在人間,在千家萬戶佔一席之地,這種紀念臣子卻忘卻皇帝的作風似乎與中國傳統禮教不太協調。不過這種事也不是門神爺一家的專利,劉備君臣的待遇也是相同。蜀漢群臣中,關羽被尊為武聖,關帝廟曾廣受世人香火;張飛則是閬中山神,張飛廟留存至今;趙雲雖然沒聽說有廟,但「長阪雄風」四字名傳天下;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武侯祠可不止一處,至今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還在爭當諸葛故里。再看身為君主的劉備,他的待遇可凄涼多了,據說成都武侯祠原本是紀念劉備的先主廟,結果後人也不管什麼君臣倫常,竟公然讓諸葛坐了正殿,倒把先主請出去了。
那未,尉遲恭這個歷史人物怎麼會成了門神呢?傳說唐太宗晚上睡覺,半夜聽到有奇怪的聲響,害怕極了,次日告訴群臣。大將秦叔寶奏曰:「願同尉遲將軍一起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無事。因此命畫工畫兩人圖形全裝,掛在宮掖的左右門。後來兩人都賜葬昭陵,死後也為唐大宗守陵。這樣,手執鋼鞭的尉遲恭和舉著寶劍的秦叔寶,被民間尊為一對門神。原尉遲恭廟,俗稱「景雲大王廟」,在崑山東北二十里蔚州村(今周市鎮城隍潭廟前村)。《縣志》載:「相傳尉遲恭生此,故祀之,或雲:敬德封吳國公,故廟食於此」前一說無據,以後一說為是。武德九年玄武門之役)尉遲敬德論功第一,升右武侯大將軍,賜封「吳國公」,食祿一千三百戶。這里是他的受封之地,故建廟祀之。
-----------------------------------------------------------------
〖富不易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維護家庭關系的和睦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的安定十分重要。「夫婦之道,人道之大倫也。」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對待夫妻關系的態度,是衡量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倫理道德的重要標准。在我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家庭關系一直是「夫權制」,丈夫可以將妻子「休」掉,也可以擁有三妻四妾。許多男子在「金榜題名」後,拋棄了患難與共的結發之妻而另攀高門,成為「乘龍快婿」。但即便在封建社會里,也有許多忠於愛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東漢時期的宋弘、唐代的尉遲恭,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難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為千古佳話。在當代,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相濡以沫,忠貞不渝,兩人「互學、互愛、互信、互勉、互幫、互讓、互諒、互慰」,堪稱夫妻關系的典範。
尉遲恭因為幫助李世民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唐太宗李世民想招贅他為駙馬。尉遲恭辭謝說:「我的妻子雖不好看,一起過苦日子多年倒也恩愛。我沒有文化,但聽古人說『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因富貴變心。招駙馬的事兒實在不敢當。」太宗聽了覺得有理,也就作罷了。
「富不易妻」,也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之一。現在,時代雖然變了,但人們卻仍然把「偕老白頭」看作是最理想的婚姻,恐怕還沒有人敢說「富而易妻」是理所當然的。
❸ 百家姓里尉遲排第幾位
尉遲姓位列我國《百家姓》第419位。
一、姓氏源流
尉遲(Yù chí 尉遲)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南北朝時北方鮮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時期苻堅攻滅鮮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國。後來拓跋邽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與此同時,鮮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遲部落,號尉遲部,如同中華之諸侯國。後來尉遲部隨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遲為姓,稱尉遲氏。
二、遷徙分布
(缺)尉遲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尉遲,本來是南北朝時來華的鮮卑族部落的名稱。距今1600年前,這個部落隨同同族的拓跋氏跑到中原來打天下,經過長時期的東征西戰,拓跋氏終於當上了皇帝,於是尉遲部也就身價百倍,成了北魏皇室的一個諸侯。後來,北魏皇帝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所折服,極力推行中華文化,學習漢俗,連皇帝的姓氏都由原來的拓跋氏改為元氏,同時還下令其族人也一律改為漢姓,尉遲氏便是在這種情形下,以部落的名稱作了家族的姓氏,而稱尉遲氏。尉遲復姓望族居太原,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太原市。
三、歷史名人
尉遲迥:字薄居。北周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他素有大志,好施愛士,政績卓著,為時人銘碑所頌。
尉遲綱:字婆羅,蜀國公尉遲迥之從兄。是宇文泰一手培植出來的將領,驍勇而有膂力,善騎射。卒於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享年五十三歲,謚周太保吳武公。
尉遲恭:唐初大將,字敬德(586-658),今山西省朔縣人。隋朝末年,從軍高陽,以武勇著稱。曾隨劉武周起事,後降唐,從太宗擊敗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為右府參軍,屢立大功,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說:「臣妻雖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
尉遲勝:唐朝於闐王珪長子。少嗣位,天寶年間來朝,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衛將軍。與高仙芝擊破薩馬播仙,加銀青光祿大夫。至德初命其弟曜領國事,自率五千兵赴安祿山之亂,蕭宗待之甚厚。廣德年間拜驃騎大將軍、於闐王,令回國,尉遲勝固請留宿衛。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武都王。
尉遲乙僧:於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人,唐代畫家。與其父尉遲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尉遲跋質那:唐氏畫家。於闐人,與子乙僧並稱為「大小尉遲」。善畫外國風俗及人物、佛像、寶樹,尤擅畫黃犬及鷹,當時印度佛教藝術傳入中原,如印度僧人曇摩拙義、跋摩便是對大小尉遲有重要影響的人。畫跡有《降魔》、《變相》等壁畫,作於東都寺院,著錄於《京洛寺塔記》;《六番圖》、《婆羅門圖》、《外國寶樹圖》,著錄於《歷代名畫記》。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2、堂號
鏑余堂、忠武堂:唐朝時有鄂國公尉遲敬德,戰功累累。有奸臣說他要造反,太宗問他,他回答說:「臣從陛下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我隨陛下身經百戰,現在留下的,是槍刀弓箭裡面撿回來的一條剩下的命。現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嗎?)說罷,就脫光衣服往地下一扔,要太宗數數他身上的傷疤,太宗留著淚撫摩著,安慰他。他卒後謚忠武。
============================================================
【尉遲姓宗祠通用對聯】
〖尉遲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太原;
源自鮮卑。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尉遲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如皋城築;
益州碑留。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舊日如皋城磚上有「尉遲敬德造」字樣。今靈威觀即當年尉遲敬德行轅。下聯典指北魏·尉遲迥都督益州,政績卓著,州人立碑頌德。
-----------------------------------------------------------------
〖尉遲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兄弟雙公爵;
父子兩畫家。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及其從兄吳國公尉遲綱。下聯典指唐代畫家尉遲乙僧與其父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
〖尉遲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鄂國表凌煙閣;
益州留頌德碑。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隋末跟從劉武周,後降唐,曾擊敗王世充軍,並參與鎮壓竇建德。武德年間玄武門之變中,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官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封鄂國公,圖形繪於凌煙閣。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代地人尉遲迥,字薄居羅,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
-----------------------------------------------------------------
〖尉遲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益土頌恩威並濟;
凌煙表山嶽不移。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尉遲迥,有大志,好施愛士。以平蜀功封蜀公。下聯典指唐·尉遲恭,佐太宗中興有功,其圖形繪於凌煙閣。
-----------------------------------------------------------------
〖尉遲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富不易妻,願辭帝女;
情甘讓國,留待唐廷。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太宗欲以女妻尉遲恭,尉遲恭以「富不易妻」辭之。下聯典指於闐國王長子尉遲勝天寶中來朝,官至驃騎大將軍,請以本國王位讓弟,自己留唐宿衛。
智勇兼全,累功見忠武;
恩威並濟,刻石頌姓名。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省朔縣)人。因戰功卓著,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太宗欲妻以女,敬德曰:「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之所願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卒謚忠武。下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字薄居,有大志。好施愛士。為是夫銘碑頌之。
============================================================
附錄:【尉遲姓典故、趣事】
〖尉遲公門神〗
舊時風俗,歲朝吉慶,不但要掛春聯,而且還要在大門口張貼門神畫,目的是為了避邪。《白毛女·扎紅頭繩》歌詞中有「門神門神掛起來,大鬼小鬼莫進來」,就是這個意思。最常見的門神畫,有《鍾旭》、《趙公明》等,再就是《尉遲恭手執鋼鞭圖》。尉遲恭(585一658)唐朝開國大將軍,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縣)人。隋代未年從劉武周為將,後降唐。戰功顯赫。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後以功累遷鄂國公,卒謚「忠武」。史稱尉遲恭驍勇善戰,「善避槊」。常常單騎突人敵陣,許多人圍住用長矛刺他不能刺中,尉遲恭反而能奪下對方手中的長矛,將他們刺下馬來。號稱「勇鷙無雙」的齊王李元吉,跟他比試也輸了,《隋唐演義》對此曾作過繪聲繪色的描寫。
在唐代歷史中最輝煌的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但在民間最有風採的卻不是他,而是他手下兩員大將。他們就是現在在農村仍然能經常見到的門神爺,從門外面對兩扇大門,左邊門扇上的是秦叔寶,右邊門扇上的就是尉遲恭。千載之下,當年的皇帝早已不知去哪裡轉世投胎,而這兩員大將卻一直留在人間,在千家萬戶佔一席之地,這種紀念臣子卻忘卻皇帝的作風似乎與中國傳統禮教不太協調。不過這種事也不是門神爺一家的專利,劉備君臣的待遇也是相同。蜀漢群臣中,關羽被尊為武聖,關帝廟曾廣受世人香火;張飛則是閬中山神,張飛廟留存至今;趙雲雖然沒聽說有廟,但「長阪雄風」四字名傳天下;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武侯祠可不止一處,至今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還在爭當諸葛故里。再看身為君主的劉備,他的待遇可凄涼多了,據說成都武侯祠原本是紀念劉備的先主廟,結果後人也不管什麼君臣倫常,竟公然讓諸葛坐了正殿,倒把先主請出去了。
那未,尉遲恭這個歷史人物怎麼會成了門神呢?傳說唐太宗晚上睡覺,半夜聽到有奇怪的聲響,害怕極了,次日告訴群臣。大將秦叔寶奏曰:「願同尉遲將軍一起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無事。因此命畫工畫兩人圖形全裝,掛在宮掖的左右門。後來兩人都賜葬昭陵,死後也為唐大宗守陵。這樣,手執鋼鞭的尉遲恭和舉著寶劍的秦叔寶,被民間尊為一對門神。原尉遲恭廟,俗稱「景雲大王廟」,在崑山東北二十里蔚州村(今周市鎮城隍潭廟前村)。《縣志》載:「相傳尉遲恭生此,故祀之,或雲:敬德封吳國公,故廟食於此」前一說無據,以後一說為是。武德九年玄武門之役)尉遲敬德論功第一,升右武侯大將軍,賜封「吳國公」,食祿一千三百戶。這里是他的受封之地,故建廟祀之。
-----------------------------------------------------------------
〖富不易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維護家庭關系的和睦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的安定十分重要。「夫婦之道,人道之大倫也。」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對待夫妻關系的態度,是衡量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倫理道德的重要標准。在我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家庭關系一直是「夫權制」,丈夫可以將妻子「休」掉,也可以擁有三妻四妾。許多男子在「金榜題名」後,拋棄了患難與共的結發之妻而另攀高門,成為「乘龍快婿」。但即便在封建社會里,也有許多忠於愛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東漢時期的宋弘、唐代的尉遲恭,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難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為千古佳話。在當代,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相濡以沫,忠貞不渝,兩人「互學、互愛、互信、互勉、互幫、互讓、互諒、互慰」,堪稱夫妻關系的典範。
尉遲恭因為幫助李世民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唐太宗李世民想招贅他為駙馬。尉遲恭辭謝說:「我的妻子雖不好看,一起過苦日子多年倒也恩愛。我沒有文化,但聽古人說『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因富貴變心。招駙馬的事兒實在不敢當。」太宗聽了覺得有理,也就作罷了。
「富不易妻」,也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之一。現在,時代雖然變了,但人們卻仍然把「偕老白頭」看作是最理想的婚姻,恐怕還沒有人敢說「富而易妻」是理所當然的。
❹ 評述關隴貴族集團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影響和作用
北魏時期主要籍貫位於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或稱為六盤山)周圍的門閥軍事集團的總稱,當時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的安全,在沿邊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內蒙古南部建立了六個軍鎮,合稱六鎮(武川鎮就是其中之一)。六鎮將士大部分是鮮卑貴族,還有一部分是漢人豪強。這批軍事貴族以武川鎮軍人為班底,定居關中,胡漢雜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重大作用,史學界對它有一個固定的說法,叫做「關隴貴族集團」。西魏完善府兵制,在府兵的頂端設置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在當時戰火紛飛的狀態下,西魏是軍政合一的,這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出將入相,不光是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國家的領導核心,還是當時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處於社會的頂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國,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將軍雖然歷史上稱呼宇文泰和高歡建立的兩個魏國叫做西東魏國,但是對於宇文泰來說,他的魏國才是正版的魏國,東邊的那個魏國是冒牌貨,同樣的,對於高歡來說,他的魏國才是正版的魏國,西邊的那個魏國是冒牌貨。 西魏和東魏隔著黃河和潼關對峙。兩邊都說自己是正版的北魏,但兩邊其實都是盜版的北魏,都是傀儡政權。原來的北魏的皇室現在只不過是個受人擺布的幌子。 幌子的背後是一個大的集團,這個集團叫做關隴集團,全稱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綜上所述。關隴貴族集團起自宇文泰,終於長孫無忌,綿延達一百餘年。其中衍生出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而其胡漢雜糅之特點,不僅造就了隋、唐二朝兼容並包,放大恢宏之格局,而且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巨大的
以上為網路所介紹!
下面是我認為寫的不錯的一篇文章!
在中國歷史上,自魏晉以迄唐末六百餘年,我以為可稱為門閥士族之歷史。魏文帝創九品官人法以選官,遂開地方豪右入主中樞,控制政權之門。繼而晉代曹魏,司馬氏本就是河內豪族1,因此更加註重士族子弟的任用。永嘉亂後,晉室南渡,全賴琅琊王氏擁翼,才得以在江東立足,所以時有「王與馬,共天下」2之說。後又有潁川庾氏、譙郡桓氏、陳郡謝氏、太原王氏,相繼秉政。故東晉一朝,門閥士族勢力盛極。但自從劉宋興起代晉後,南朝士族已漸漸衰落,不復當年榮光3。這時,一個新興的貴族門閥集團崛起於北方,這就是縱橫中國近二百年的關隴貴族集團。其源起於代北武川,草創於西魏北周,衍生出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本文擬就關隴貴族集團的形成、演進以及衰敗稍作論述。
一
關隴貴族集團源起於北魏六鎮4,尤其是武川,這從關隴集團的始創者宇文泰身上,可見出端倪。史載宇文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九世至侯豆歸,為慕容晃所滅。其子陵率甲騎五百歸魏。天興初,徙豪傑於代都,陵隨例遷武川焉。」5由此我們可知,宇文泰的家族自其高祖宇文陵開始,世代鎮守武川。此外,後來成為關隴貴族集團中堅力量的趙貴、侯莫陳崇、獨孤信、李虎等人也都出自武川的軍人世家6。
那麼,出身於代北六鎮(尤其是武川鎮)的宇文泰等人,是如何能夠在關隴地區創建霸業的呢?究其根源,在於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三月7爆發的六鎮起義。這次起義是孝文帝太和改制、遷都洛陽之後,南遷的漢化鮮卑貴族與留守北方六鎮的鮮卑貴族矛盾激化的總爆發。起義幾乎直接摧毀了北魏的統治,此外,陳寅恪先生還提出了「六鎮起兵提高了六鎮軍人的地位。」8的觀點。正是在六鎮起兵時,宇文泰的父親宇文肱擁有了自己的勢力。後肱戰死,宇文泰因「與(賀拔)岳有舊,乃以別將從岳。」9之後「萬俟丑奴作亂關右,孝庄帝遣爾朱天光及岳等討之。」10泰「遂從岳入關。」11
賀拔岳也是武川鎮將出身,其父拔度「性果毅,為武川軍主」 12永熙三年(534),岳為侯莫陳悅所殺。其後宇文泰被岳部擁戴為帥。至於宇文泰為什麼能繼承賀拔岳的勢力,王仲犖先生曾有過精闢的論述,他說:「宇文泰以一個二十七八歲的人,能夠繼賀拔岳為帥,實際掌握西魏的軍國大全,主要原因是賀拔岳的軍團是以六鎮中的武川軍官為骨幹而組成的。……宇文泰不僅是賀拔岳的左右手,而且也是這個集團中的核心分子,所以在賀拔岳死後由宇文泰領導這個集團,並不是偶然的。」13此後,宇文泰敗殺侯莫陳悅,盡取關隴之地。是年十二月,宇文泰又鳩殺了西逃入關的北魏孝武帝,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是為文帝。自此,宇文泰掌握了西魏的軍國大權,而隨之入關的武川軍官的地位因此水漲船高。
二
在東、西魏對峙的初期,東魏的是強於西魏的。高歡繼承了大部分追隨爾朱榮入洛的六鎮軍人。「尋而六鎮擾亂,相率內徙,寓食於齊晉之郊,齊神武(高歡)因之,以成大業。」14而宇文泰的部下則「多是關西之人。」15
為了擴大軍隊規模,以與東魏抗衡。宇文泰於「(大統)八年(542)三月,初置六軍。」16初步建立了府兵制。關於府兵制的內容,《周書》一六《趙貴等傳》末雲:「初,魏孝庄帝以爾朱榮有翊戴之功,拜榮柱國大將軍,位在丞相上……大統三年,魏文帝以太祖建中興之業,始命為之。其後功參佐命,望實俱重者,亦居此職。自大統十六年以來任者凡八人。太祖位總百揆,督中外軍。魏廣陵王欣,元氏懿戚,從容禁闈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將軍,分掌禁旅,當爪牙禦侮之寄。」又《北史》六十《李弼等傳》末雲:「(柱國大將軍六人,各督二大將軍)每大將軍督二開府,凡為二十四員,分團統領,是二十四軍。每一團,儀同二人。自相督率,不編戶貫。督十二大將軍。」
八柱國和六軍實際上是仿照鮮卑八部、八國之制與周官六軍之制設立的。府兵制的建立使府兵將領與土地發生了關系,從而成為關隴地區的豪族,而關隴貴族集團也因之最終形成。陳寅恪先生說:「宇文泰以鮮卑部落舊制為依歸,建立有貴族性質的府兵制,改易府兵將領的郡望與姓氏,並使之與土地結合,是要建立起一個足以與東魏、梁相抗衡的強有力的關隴集團。」17是很有道理的。而作為關隴集團核心的八柱國家,也開枝散葉,「當時榮盛,莫與為比。」18到了唐時,時人仍有「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雲。」19的感慨。
三
關隴貴族集團的最終形成,與府兵制的建立息息相關。而集團內部核心人物間確立的姻親關系,則更加關隴集團的凝聚力,保持其勢力在之後的百餘年時間里一直長盛不衰。這其中的代表便是獨孤信。獨孤信為西魏八柱國之一,他的長女嫁與宇文泰的長子,即後來的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嫁與同為八柱國的李虎的兒子李昺,即唐高祖李淵的父親;幺女則嫁給了十二大將軍之一的楊忠的兒子,即隋文帝楊堅。「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20其他如楊堅長女嫁與北周宣帝宇文贇,李淵妻竇氏的父親竇毅尚宇文泰第五女襄陽公主等等,不勝枚舉。
因此,關隴貴族集團雖然經歷了頻繁的朝代更替,但這些始終都是關隴集團內部力量的轉換。當新的力量戰勝舊的力量,成功的改朝換代之後,依然要藉助關隴集團來穩定政局,維持其統治,並表明自己為『正統』的一方。
試舉例言。隋文帝楊堅依靠高熲、虞慶則、鄭譯、柳裘、李德林、韋孝寬、盧賁等人的支持而代周建隋。這其中,高熲「父賓,背齊歸周,大司馬獨孤信引為僚佐,賜姓獨孤氏。」21虞慶則「代為北邊豪傑,父祥,周靈武太守。」22為關隴集團的下層力量。而鄭譯為滎陽豪族,柳裘為河東大姓,盧賁為河北望族,韋孝寬「世為三輔著姓。」23則是關中河東的漢族世家。但當楊堅受禪之後,除為高熲等人加官進爵之外,幾乎還同時為關隴集團的上層,如李穆、竇熾、於翼、田仁恭、蘇威等加封「三公三師」的榮銜。24安撫之意已經非常明顯了。
關隴集團之所以強盛達百餘年,這並不是偶然的。集團的上層精英們通過府兵制而與土地發生關系,鞏固了其經濟基礎與軍事基礎;又通過相互之間的聯姻,編織了一張幾乎涵蓋整個國家自皇帝以降的全部統治者的關系網。隋唐之際的幾代皇帝(如隋朝文帝、煬帝,唐朝太宗),雖然都曾嘗試過遏制關隴集團的勢力,但均收效甚微。相反的,做為關隴集團的代表,他們還要推行一系列政策,以維護本集團的根本利益。
四
關隴貴族集團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昌盛之後,至唐初已漸露敗落之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關東豪族與寒族的崛起。
前文已指出,隋朝的建立,河東世族是其主要支持者之一。到了唐王朝建立的時候,山東豪族已成為一支不可或缺的潛在力量。從晉陽起兵時的裴寂、劉文靜、唐儉,到後來的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勣等,均可為山東豪族的代表。雖然對於關隴集團來說,山東豪族集團仍處於長期受壓抑的附屬地位,但山東集團在不停的積蓄實力,隨時都有可能將其摧毀。
隋末的大動亂,為寒族的崛起提供了契機。如後來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勛臣的尉遲敬德「大業末,從軍於高陽,討捕群賊,以武勇稱,累授朝散大夫。」25秦瓊「大業中,為隋將來護兒帳內。」26都是下層軍官出身;程知節「大業末,聚徒數百,共保鄉里,以備他盜。」27為鄉里豪傑。此外,太宗時更加註重通過科舉銓選人才。這使得更多的寒族子弟入朝為官,太宗因之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28的感慨。這些寒族的出身為關隴集團所不齒。因此,他們更傾向於山東豪族集團。
其二,府兵制的沒落與胡族蕃將的出現。
府兵制是關隴集團賴以存在的根本。自北周至唐,雖經過周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的改革,但府兵制已漸漸趨向瓦解。隋文帝時期,國家統一,社會穩定。軍隊長期沒有戰事,軍人得不到鍛煉,每日養尊處優,軍隊的戰鬥力大幅度下降。到了唐太宗時期,府兵已不堪征伐。因此,貞觀四年(629)之後,太宗引用蕃將(如阿史那杜爾、契苾何力等)以增強府兵的戰鬥力。29而胡族蕃將力量的強大,逐漸削奪了關隴集團的軍事力量。這成為其衰敗的重要原因。
其三,關隴貴族集團的內部衰腐。
在長達百餘年的時間里,關隴貴族集團的上層逐漸失去了其游牧民族的騎射優勢,為博大精深的漢族儒家文化所同化。尤其是在隋滅陳一統天下之後,擅長文辭之業的江左士族大量湧入關中,更加速了其漢化的過程。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於志寧和令狐德棻。於志寧的曾祖為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於謹。其家族在隋時「大將軍已上十餘人,稱為貴戚。」30而於志寧則為兩代太子師,「雅愛賓客,接引忘倦,後進文筆之士,無不影附。」31成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令狐德棻「代為河西右族」32,其祖父整「幼聰敏,深沉有識量。學藝騎射,並為河右所推。」33後為北周大將軍,始、豐二州刺史。德棻則「博涉文史,早知名。」34為唐初著名史家,「暮年尤勤於著述,國家凡有修撰,無不參預。」35
關隴貴族集團之絕唱,當在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以皇帝元舅之貴,凌煙首功之望秉政,使關隴集團得以維持下去。然而此時的關隴集團已經是外強中干,其賴以生存的根本已遭破壞。倘使遇到強有力的外力打擊,就會土崩瓦解。
高宗永徽六年(655)的廢後事件,成為關隴貴族集團衰亡的導火索。其時,高宗欲廢皇後王氏,立昭儀武氏為皇後。但是遭到以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璦為首的關隴集團的強烈反對。36高宗遂詔問山東集團的代表人物李勣,李勣不置可否,只說:「此乃陛下家事,何須問外人。」 37實際上表示同意。因此,高宗「竟不從無忌等言而立昭儀為皇後。」 38因為此事,長孫無忌為武氏記恨,後來被誣陷謀反,貶死嶺南。關隴貴族集團自此遭受重創,在之後武氏內輔國政的數十年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陳寅恪先生說:「武曌則以關隴集團外之山東寒族,一旦攫取政權,久居洛陽,轉移全國重心於山東,中進士詞科之選舉,拔取人才,遂破南北朝之貴族階級。」 39是很有道理的。。關隴貴族集團是中國貴族政治的終結,又是官僚政治的開始。自此以後,平民寒族逐漸走上歷史舞台,繼續推動歷史的發展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417f50100qqsf.html
❺ 歷史上有凌煙這個人嗎
應該沒有
《香草美人》中的凌煙,據說原型是關露
關露,原名胡壽楣,又名胡楣
當時,關露、潘柳黛、張愛玲、蘇青並稱為「民國四大才女」。
❻ 歷史人物趣聞(急求)
韓復榘或者張來宗昌吧,軍閥一源般比較有材料
文雅一類的如段祺瑞、吳佩孚,雖然是軍閥,但人品和節操還是贊同的
文盲一類的如韓復榘、張宗昌,文化底子不好還竟賣弄,出了很多笑話,如三不知和齊魯大學演講等等,網上一搜就有
❼ 隋唐歷史人物介紹
《隋唐演義》《說唐》中秦瓊一般是元帥,敬德是先鋒官,程咬金是個猛將軍,秦瓊的地位更高,敬德次之。 但在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敬德排名第七,幾乎可以說是最前的武將了,秦瓊卻排名最後,二十四,程咬金第十九。 怎麼回事?《舊唐書》列出了其中記載的三人職位:秦瓊 (生年不詳-638年):武德二年------------------歸降,拜馬軍總管;--------------------------尋授秦王右三統軍;--------------------------錄前後勛,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貞觀元年------------------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貞觀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貞觀十三年----------------改封護國公。敬德74歲 (585年-658年):武德三年------------------歸降,右一府統軍,因眾將猜忌離去;--------------------------刺傷單雄信,救了秦王一命,授秦王府左二副護軍。貞觀元年------------------玄武門殺死李元吉,又救了秦王。拜右武候大將軍,賜爵吳國公,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四人並食實封千三百戶。貞觀三年,----------------出為襄州都督。貞觀八年,----------------累遷同州刺史。貞觀十一年----------------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後歷鄜、夏二州都督。貞觀十七年----------------抗表乞骸骨,授開府儀同三司,令朝朔望顯慶三年------------------高宗以敬德功,追贈其父為幽州都督。其年薨,年七十四。高宗為之舉哀,廢朝三日,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宅哭,冊贈司徒、並州都督,謚曰忠武。程咬金76歲(589年-665年):武德二年------------------歸降,秦王府左三統軍;--------------------------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並領左一馬軍總管;--------------------------以功封宿國公。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構之於高祖,除康州刺史。貞觀元年------------------拜太子右衛率,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貞觀中--------------------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與長孫無忌等代襲刺史,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貞觀十七年----------------累轉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加鎮軍大將軍。永徽六年------------------遷左衛大將軍。顯慶二年------------------授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屠城,軍還,坐免官。未幾,授岐州刺史。麟德二年------------------卒,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綜合下,史書中敬德和秦瓊都是武力超群沖鋒陷陣的大將。敬德能空手奪槊,兩次在危急中救了李世民,所以成為李世民最鍾愛的大將,後來玄武門立下大功,地位升為武將之首,非常驕橫,但是晚年閉門修道。秦瓊在玄武門之前的官職功勞在敬德之上,武德年間就封了翼國公,李世民經常派他干沖入敵陣殺死敵將,秦瓊因此負傷很多,身體很早就垮了,貞觀年就沒他事了,凌煙閣造好的時候秦瓊已經死了好幾年了。 程咬金直到唐高宗時候還在領兵打仗。從死後的榮耀看,三個人都有都督,敬德還有個「司徒」,是三公之一,也超過了程咬金的大將軍。這是《舊唐書 卷六十八 列傳第十八》里的。尉遲敬德 秦叔寶 程知節 段志玄 張公謹為同一列傳,下面是他們的評價: 史臣曰:敬德奪槊陷陣,鼓勇王師,卻賂報恩,竭忠霸主。然而奮拳負氣,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誡之言,可為功臣葯石。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知節志平國難,拜隼篽則致命輔君,可謂忠矣。而並曉世充之猜貳, 識唐代之霸圖,可謂見幾君子矣。志玄中鏑不言,竟安師旅。公謹投龜定議,志 助儲君。皆所謂猛將謀臣,知機識變。有唐之盛,斯實賴焉。 贊曰:太宗經綸,實賴虎臣。胡、鄂諸將,奮不顧身。圖形凌煙,配食嚴禋。 光諸簡冊,為報君親。
❽ 尉遲氏的來源 尋根問祖 越詳細越好
歷史來源
「尉遲」源出:
尉遲(Yù chí 尉遲)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南北朝時北方鮮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時期苻堅攻滅鮮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國。後來拓跋邽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與此同時,鮮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遲部落,號尉遲部,如同中華之諸侯國。後來尉遲部隨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遲為姓,稱尉遲氏。
二、遷徙分布
(缺)尉遲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尉遲,本來是南北朝時來華的鮮卑族部落的名稱。距今1600年前,這個部落隨同同族的拓跋氏跑到中原來打天下,經過長時期的東征西戰,拓跋氏終於當上了皇帝,於是尉遲部也就身價百倍,成了北魏皇室的一個諸侯。後來,北魏皇帝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所折服,極力推行中華文化,學習漢俗,連皇帝的姓氏都由原來的拓跋氏改為元氏,同時還下令其族人也一律改為漢姓,尉遲氏便是在這種情形下,以部落的名稱作了家族的姓氏,而稱尉遲氏。尉遲復姓望族居太原,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太原市。
堂號
鏑余堂、忠武堂:唐朝時有鄂國公尉遲敬德,戰功累累。有奸臣說他要造反,太宗問他,他回答說:「臣從陛下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我隨陛下身經百戰,現在留下的,是槍刀弓箭裡面撿回來的一條剩下的命。現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嗎?)說罷,就脫光衣服往地下一扔,要太宗數數他身上的傷疤,太宗留著淚撫摩著,安慰他。他卒後謚忠武。
============================================================
【尉遲姓宗祠通用對聯】
〖尉遲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望出太原;
源自鮮卑。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尉遲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和《一、姓氏源流》介紹)。
如皋城築;
益州碑留。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舊日如皋城磚上有「尉遲敬德造」字樣。今靈威觀即當年尉遲敬德行轅。下聯典指北魏·尉遲迥都督益州,政績卓著,州人立碑頌德。
-----------------------------------------------------------------
〖尉遲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兄弟雙公爵;
父子兩畫家。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及其從兄吳國公尉遲綱。下聯典指唐代畫家尉遲乙僧與其父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
〖尉遲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鄂國表凌煙閣;
益州留頌德碑。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隋末跟從劉武周,後降唐,曾擊敗王世充軍,並參與鎮壓竇建德。武德年間玄武門之變中,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官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封鄂國公,圖形繪於凌煙閣。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代地人尉遲迥,字薄居羅,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
-----------------------------------------------------------------
〖尉遲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益土頌恩威並濟;
凌煙表山嶽不移。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尉遲迥,有大志,好施愛士。以平蜀功封蜀公。下聯典指唐·尉遲恭,佐太宗中興有功,其圖形繪於凌煙閣。
-----------------------------------------------------------------
〖尉遲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富不易妻,願辭帝女;
情甘讓國,留待唐廷。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太宗欲以女妻尉遲恭,尉遲恭以「富不易妻」辭之。下聯典指於闐國王長子尉遲勝天寶中來朝,官至驃騎大將軍,請以本國王位讓弟,自己留唐宿衛。
智勇兼全,累功見忠武;
恩威並濟,刻石頌姓名。
——佚名撰尉遲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將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省朔縣)人。因戰功卓著,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歷任涇州道行軍總管、襄州都督等。太宗欲妻以女,敬德曰:「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之所願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卒謚忠武。下聯典指北周蜀公尉遲迥,字薄居,有大志。好施愛士。為是夫銘碑頌之。
============================================================
附錄:【尉遲姓典故、趣事】
〖尉遲公門神〗
舊時風俗,歲朝吉慶,不但要掛春聯,而且還要在大門口張貼門神畫,目的是為了避邪。《白毛女·扎紅頭繩》歌詞中有「門神門神掛起來,大鬼小鬼莫進來」,就是這個意思。最常見的門神畫,有《鍾旭》、《趙公明》等,再就是《尉遲恭手執鋼鞭圖》。尉遲恭(585一658)唐朝開國大將軍,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縣)人。隋代未年從劉武周為將,後降唐。戰功顯赫。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後以功累遷鄂國公,卒謚「忠武」。史稱尉遲恭驍勇善戰,「善避槊」。常常單騎突人敵陣,許多人圍住用長矛刺他不能刺中,尉遲恭反而能奪下對方手中的長矛,將他們刺下馬來。號稱「勇鷙無雙」的齊王李元吉,跟他比試也輸了,《隋唐演義》對此曾作過繪聲繪色的描寫。
在唐代歷史中最輝煌的自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但在民間最有風採的卻不是他,而是他手下兩員大將。他們就是現在在農村仍然能經常見到的門神爺,從門外面對兩扇大門,左邊門扇上的是秦叔寶,右邊門扇上的就是尉遲恭。千載之下,當年的皇帝早已不知去哪裡轉世投胎,而這兩員大將卻一直留在人間,在千家萬戶佔一席之地,這種紀念臣子卻忘卻皇帝的作風似乎與中國傳統禮教不太協調。不過這種事也不是門神爺一家的專利,劉備君臣的待遇也是相同。蜀漢群臣中,關羽被尊為武聖,關帝廟曾廣受世人香火;張飛則是閬中山神,張飛廟留存至今;趙雲雖然沒聽說有廟,但「長阪雄風」四字名傳天下;諸葛亮就更不用說了,武侯祠可不止一處,至今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還在爭當諸葛故里。再看身為君主的劉備,他的待遇可凄涼多了,據說成都武侯祠原本是紀念劉備的先主廟,結果後人也不管什麼君臣倫常,竟公然讓諸葛坐了正殿,倒把先主請出去了。
那未,尉遲恭這個歷史人物怎麼會成了門神呢?傳說唐太宗晚上睡覺,半夜聽到有奇怪的聲響,害怕極了,次日告訴群臣。大將秦叔寶奏曰:「願同尉遲將軍一起戎裝立門外以伺。」太宗准奏。夜果無事。因此命畫工畫兩人圖形全裝,掛在宮掖的左右門。後來兩人都賜葬昭陵,死後也為唐大宗守陵。這樣,手執鋼鞭的尉遲恭和舉著寶劍的秦叔寶,被民間尊為一對門神。原尉遲恭廟,俗稱「景雲大王廟」,在崑山東北二十里蔚州村(今周市鎮城隍潭廟前村)。《縣志》載:「相傳尉遲恭生此,故祀之,或雲:敬德封吳國公,故廟食於此」前一說無據,以後一說為是。武德九年玄武門之役)尉遲敬德論功第一,升右武侯大將軍,賜封「吳國公」,食祿一千三百戶。這里是他的受封之地,故建廟祀之。
-----------------------------------------------------------------
〖富不易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維護家庭關系的和睦穩定對於整個社會的安定十分重要。「夫婦之道,人道之大倫也。」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核心,對待夫妻關系的態度,是衡量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倫理道德的重要標准。在我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家庭關系一直是「夫權制」,丈夫可以將妻子「休」掉,也可以擁有三妻四妾。許多男子在「金榜題名」後,拋棄了患難與共的結發之妻而另攀高門,成為「乘龍快婿」。但即便在封建社會里,也有許多忠於愛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東漢時期的宋弘、唐代的尉遲恭,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難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為千古佳話。在當代,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相濡以沫,忠貞不渝,兩人「互學、互愛、互信、互勉、互幫、互讓、互諒、互慰」,堪稱夫妻關系的典範。
尉遲恭因為幫助李世民打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唐太宗李世民想招贅他為駙馬。尉遲恭辭謝說:「我的妻子雖不好看,一起過苦日子多年倒也恩愛。我沒有文化,但聽古人說『糟糠之妻不下堂』,不能因富貴變心。招駙馬的事兒實在不敢當。」太宗聽了覺得有理,也就作罷了。
「富不易妻」,也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之一。現在,時代雖然變了,但人們卻仍然把「偕老白頭」看作是最理想的婚姻,恐怕還沒有人敢說「富而易妻」是理所當然的。
家族名人
歷史名人
尉遲迥:字薄居。北周孝閔帝時,因平蜀有功,封蜀公,駐益州。他素有大志,好施愛士,政績卓著,為時人銘碑所頌。
尉遲綱:字婆羅,蜀國公尉遲迥之從兄。是宇文泰一手培植出來的將領,驍勇而有膂力,善騎射。卒於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享年五十三歲,謚周太保吳武公。
尉遲恭:唐初大將,字敬德(586-658),今山西省朔縣人。隋朝末年,從軍高陽,以武勇著稱。曾隨劉武周起事,後降唐,從太宗擊敗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引為右府參軍,屢立大功,是李世民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太宗欲妻以女,敬德說:「臣妻雖陋,相與共貧賤久矣。臣雖不學,聞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原也。」帝乃止,以功累封鄂國公。
尉遲勝:唐朝於闐王珪長子。少嗣位,天寶年間來朝,玄宗以宗室女妻之,授右威衛將軍。與高仙芝擊破薩馬播仙,加銀青光祿大夫。至德初命其弟曜領國事,自率五千兵赴安祿山之亂,蕭宗待之甚厚。廣德年間拜驃騎大將軍、於闐王,令回國,尉遲勝固請留宿衛。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武都王。
尉遲乙僧:於闐(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人,唐代畫家。與其父尉遲跋質那(畫家)皆以善畫聞名,有大小尉遲之稱。
尉遲跋質那:唐氏畫家。於闐人,與子乙僧並稱為「大小尉遲」。善畫外國風俗及人物、佛像、寶樹,尤擅畫黃犬及鷹,當時印度佛教藝術傳入中原,如印度僧人曇摩拙義、跋摩便是對大小尉遲有重要影響的人。畫跡有《降魔》、《變相》等壁畫,作於東都寺院,著錄於《京洛寺塔記》;《六番圖》、《婆羅門圖》、《外國寶樹圖》,著錄於《歷代名畫記》。
分布地區
太原郡: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❾ 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是什麼意思
凌煙閣的功臣畫象年久褪顏色,曹將軍你揮筆重畫又別開生面。版
該詩詳細注權解:http://ke..com/view/383156.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