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歷代歷史名人
包拯是安徽人
開封的歷史名人:阮籍(210~263)三國魏文學家。字嗣宗。河南開封尉氏縣人。阮?之子。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與嵇康齊名,與其侄阮咸皆為「竹林七賢「之一。蔑視禮教,嘗以「白眼「看待「禮俗之士「。與當權的司馬氏集團有矛盾,常酗酒,「口不臧否人物「,以之保全自己。原集已散佚,後人輯有《阮嗣宗集
支道林(314~366)晉代高僧。名遁,以字行。開封人。年25歲出家,與謝安、王羲之等交遊,好談玄理。作《即色游玄論》,宣揚「即色是空「,發揮般若學的性空思想,為般若學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大都散佚
蔡謨生卒年待考。東晉大臣。開封蘭考人。東晉成帝咸和三年(328),蘇峻發動叛亂,蔡參與平叛,遂遷任太常,賜爵洛陽男。後拜征北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成為東晉對抗北方勢力的主要人物。卒於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任上。謚文穆
崔顥(?~754)唐代詩人。開封人。唐玄宗開元年間登進士第,開元後期出使河東軍幕,天寶時歷任太僕寺卿、司勛員外郎等職。崔顥年少為詩,名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現存作品,有幾篇色澤浮艷,內容輕佻者,可能是年輕時所作,後來從軍邊塞,詩風發生變化,表現出「出身事邊「和「報國赴難「的昂揚感情。如《贈王威古》和《游俠呈軍中諸將》,著力於人物意氣風度的描繪。詩中春草射獵、野中割鮮的場面,尤其寫得富有生氣。《雁門胡人歌》,寫秋日出獵、山頭野燒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時期從容醉酒的風習,極新穎別致。最有名的是七律《黃鶴樓》,李白讀後大為佩服,說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宋代詩評家嚴羽《滄浪詩話》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崔顥詩》1卷,收錄詩40多首
石守信(927~984)宋初大臣。開封人。初仕周,領洪州防禦使,加領義成軍節度。宋太祖即位,改領歸德軍節度。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太平興國四年(979),進封衛國公。卒後追封威武郡王,謚武烈
鍾嗣成(約1279~約1360)元代戲曲家。字繼先,號丑齋。開封人,寄居杭州。曾屢試不中,遂潛心閉門從事戲曲著述。其主要著作《錄鬼簿》,上下兩卷,初稿寫成於至順元年(1330),後又訂正兩次。不僅記載了元代名家輩出劇作如林的盛況,並且從理論上對雜劇作出了初步總結與概括,具有極高的價值。他還著有《錢神論》等7種雜劇,今皆不傳;今存散曲52首。
2. 關於歷史名人的事例
1、萬斯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
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2、魯迅演講軼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有一次他從上海回到北平,北師大請他去講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
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卷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3、鮑叔牙
在年輕時,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鮑叔牙知道管仲家裡窮,每次做生意他都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而收益卻只有三分之一,這也許他的家人對此感到不滿,但鮑叔牙每次都解釋說,管仲家裡窮,該多給他分一點,於是每次都會多分給他一部分,總是為朋友著想。
有時候管仲做事沒做好,鮑叔牙也不認為他很愚蠢,當時管仲當了大官,帶著士兵外出打仗,但自己卻總不敢身先士卒,常常被人譏笑他的膽小懦弱,但鮑叔牙卻解釋說,她家有老母親要養,並不是他自己膽小懦弱,而是認為受條件所約束。
管仲曾經做官,也經常被人逐出,但鮑叔牙也深信他的朋友並不是沒有能力,只是沒有時機和運氣。後來管仲感嘆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鮑叔也。後來鮑叔牙把管仲推舉做了齊國的丞相。幫助齊國建立春秋霸業。
4、魯迅理發店理發
在廈門大學教書時,魯迅先生曾到一家理發店理發。理發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朴,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發時就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反而在理發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理發師——遠遠超出了應付的錢。理發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
過了一段日子,魯迅又去理發,理發師見狀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滿臉寫著謙恭,「慢工出細活」地理發。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發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
理發師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樣給,今天怎麼這樣給?」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這回您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理發師聽了大窘。
5、蘇秦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
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有時候都刺出血了,但是這樣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最終成就了自己的夢想。
3. 關於歷史名人
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二)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系宋國貴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後定居魯國陬邑。父叔梁紇為魯國武士,以勇力而聞名於諸侯。
孔子3歲喪父,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里,並受其教。孔子幼年,「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少時家境貧寒,15歲立志於學。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30歲時,孔子已博學多才,成為當地較有名氣的一位學者,並在闕里收徒授業,開創私人辦學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為的規范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嚮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歲時,因魯國內亂而奔齊。為了接近齊景公,做了齊國貴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齊景公極為贊賞,欲起用孔子,因齊相晏嬰從中阻撓,於是作罷。不久返魯,繼續鑽研學問,培養弟子。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於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則之」。52歲時由中都宰提升為魯國小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魯、齊夾谷之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齊景公欲威脅魯君就範,孔子以禮斥責齊景公,保全了國格,使齊侯不得不答應定盟和好,並將鄆、鄵、龜陰三地歸還魯國。孔子54歲時,受季桓子的委託,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威,提出「墮三都」、「抑三桓」(魯三家大夫)的主張,結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未能成功。5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美女,終日迷戀聲色。孔子則大失所望,遂棄官離魯,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另尋施展才能的機會,此間「干七十餘君」,終無所遇。公元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魯國季康子聽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勸說,才派人把他從衛國迎接回來。
孔子回到魯國,雖被尊為「國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繼續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餘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為後人所稱道。他先後刪《詩經》、《尚書》,訂《禮記》、《樂記》,修《春秋》,對中國古代文獻進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達到「韋編三絕」的程度。
69歲時,獨子孔鯉去世。71歲時,得意門生顏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極哀嘆道:「天喪予!天喪予!」這一年,有人在魯國西部捕獲了一隻叫麟的怪獸,不久便死去。孔子認為象徵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現又死去,是天下大亂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書的編撰。72歲時,突然得知子路在衛死於國難,哀痛不已。次年(公元前479年),孔子73歲,寢疾7日,齎志而歿。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4. 著名歷史名人
一、帝王篇
趙武靈王:他開創了中國軍事的新紀元
秦始皇:「千古一帝」
劉邦:布衣帝王
漢武帝:雄才大略
劉秀:東漢的建立者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魏孝文帝:中華民族的千古英雄
隋文帝:重新統一中國的一代英主
唐太宗:「貞觀之治」的開創者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玄宗:集榮耀與恥辱於一身的帝王
宋太祖:北宋開國之君
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忽必烈:元朝最英明的君主
朱元璋:從和尚到帝王
明成祖:永樂皇帝
康熙:清代最傑出的皇帝
乾隆:「十全老人」
二、名臣篇
周公:孔子的偶像
管仲:春秋第一名相
商鞅:著名改革家
李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主要助手
蕭何:西漢開國名相
諸葛亮:「中國智慧的象徵」
魏徵:貞觀名相
包拯:「青天大人」
王安石:矯世變俗的改革家
文天祥:狀元宰相
耶律楚材:元代第一名相
劉基:「千古人豪」
張居正:「大明第一首輔」
三、思想篇
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中國第一聖人
墨子:「摩頂放踵」的智者
莊子:道家學派的集大成者
荀子:「先秦最後的儒者」
孟子:「亞聖」
韓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董仲舒:儒學宗師
朱熹:理學大師
王守仁:一代完人
黃宗羲:「不下古之名家」的一代聖哲
顧炎武:「開國儒師」
王夫之:繼往開來的一代大儒
四、科技篇
李冰:都江堰的建造者
張衡:東漢大科學家
蔡倫:造紙術的發明者
祖沖之:科學巨匠
畢異: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沈括:驚才絕艷的科技坐標
郭守敬:元代大科學家
李時珍:中葯學的集大成者
徐霞客:千古奇人
宋應星:「中國的狄德羅」
徐光啟:中國近代科學的啟蒙者
5. 歷史名人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lǐ bái),【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想像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被賀知章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雄奇豪放。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
李白於武後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所屬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省綿陽市所屬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至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所生,4歲再遷回劍南道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他的一生,絕大部分都在漫遊中度過,游歷了大半個中國。
二十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 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
時他已結交了不少 李白手跡碑刻
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李白不願應試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華,通過他人舉薦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賞識。他曾給當朝名士韓荊州寫過一篇《與韓荊州書》,以此自薦,但未得回復。 直到天寶元年(742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氣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盪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寫下《早發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逝。
李白斗酒詩百篇-狄少英國畫作品
6. 歷史上異想天開過的名人
萬戶(第一個利用火箭飛行的中國明代人物
人物簡介
古時的火箭是將火葯裝在紙筒里回,然後答點燃發射出去,起初只是用於過年過節放煙火時使用,是我們祖先首先發明的。到13世紀,人們把這種火箭用作戰爭武器,以後傳入歐洲。
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是聰明的中國人--明朝(一說唐朝,安史之亂時用自製火箭救出楊貴妃。)的士大夫萬戶(一說萬虎)15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2隻大風箏,然後叫人點火發射。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風箏的力量飛起。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為標准,最早嘗試飛天的應是約600年前的萬戶飛天。西方學者考證,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萬戶考慮到加上風箏的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這是很少有人能想到的。為紀念萬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7. 中國有哪些歷史名人
中國的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名人,比如春秋時期的孔子,孔子他是我們儒道的鼻祖一樣的人物,他為了推廣儒學,走遍大江南北呀,當時很多人都很尊重他,但是當時他的思想卻沒有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呀。這是孔子一生最大的遺憾了吧!還有古代的屈原,他一心一意為了國家的強盛而盡心盡力,但是卻被貶了,當時知道國家被攻破之後,縱身一躍泥羅江。真是一大憾事。
秦始皇也是我們中國古代第一個稱為皇帝的人,因為當時他認為自己的功德超過了三皇五帝了,所以叫做始皇帝,現在大多數人可能只記得他的暴政,他確實惡名昭彰,電視裡面拍的他也是不好的一面,只有看過歷史的人才知道,他對中國的貢獻有多大,他統一文字,統一車道,還有那些稱重的,好多好多。
在唐朝的時候,有太多的名人了,有李白,一首詩《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多麼的遼闊,還有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被人稱一首當了半個唐朝。還有杜甫,白居易。等等
還有我們的唐太宗李世民,中國古代的兩個盛世就是他佔了其中一個,還有一個是康乾盛世。足以證明李世民的偉大。還有我們的霍去病衛青兩個大將軍,保家衛國,使得匈奴不敢犯我邊界。還有我們的武則天,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女皇帝,也是很有才華的。
我最佩服的是霸王項羽了,他氣拔山兮,一人可當千軍萬馬,有著最狂的資格,他愧對江東父老,拔劍自刎烏江。
8. 中國古代有那些名人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傳說前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漢族,楚國苦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
4、「大一統」的設計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漢代思想家,政治家。為儒學取得正統地位作出巨大貢獻。廣川人(今河北景縣),漢族。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提出其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並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採納。
5、理學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餘,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6、「致良知」說的宣導者王守仁
王陽明(1472-1529),漢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朱熹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創始人。
7、民主思想的啟蒙者黃宗羲
宗羲(1610-1695)漢族,字太沖,號南雷,尊稱為南雷先生,晚年自稱梨洲老人,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清初五大師」。
8、被遺忘的隱居思想家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 ,中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字而農,號涢齋,學者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漢族。字而農,號姜齋,別號一壺道人,是明清之際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與方以智,顧炎武,黃宗羲同稱明末三大學者。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