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楊六安歷史人物

楊六安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03 18:16:04

A. 安徽出過哪些名人

安徽歷史名人先秦兩代管仲 莊子 甘羅 陳勝 范增 英布 張良 文翁 桓譚 桓榮 范滂 華陀 左慈 劉馥三國魏晉曹操 周瑜 小喬 桓范 曹洪 曹仁 魯肅 呂蒙 曹真 曹丕 曹植 嵇康 王蕃 劉伶恆溫 桓伊 戴逵南北朝何尚之 何敬容隋唐耿詢 汪華 汪倫 張籍 李紳 杜荀鶴 陳摶 曹霸五代十國朱溫 朱友貞 楊行密宋陳翥 包拯 高太後 李公麟 方臘 呂本中 宗杲 張孝祥 羅願 呂祖謙 吳潛 胡仔胡舜陟 畢升 梅堯臣 魯宗道元明朱升 李善長 湯和 朱元璋 常遇春 徐達 胡惟庸 藍玉 沐英 朱棣 朱權 程繁政汪機 傅友德 鄧愈 何震 胡宗憲 朱有 汪道昆 許國 程大位 戚繼光 注遷訥左光斗 胡正言 阮大鋮 吳應箕清蕭雲從 湯鵬 楊光先 弘仁 方以智 錢澄之 查士標 汪昂 施閏章 梅清 梅文鼎張英 戴名世 方苞 方觀承 張廷玉 汪士慎 程蘭如 劉大 戴震 鮑廷博 姚鼐羅聘 鄧石如 曹振鏞 王貞儀 高朗亭 包世臣 鄭復光 姚瑩 王茂蔭 張樂行張守禹 程長庚 胡光墉 年羹堯 李鴻章 張樹聲 劉瑞芬 孫家鼐 丁汝昌 劉銘傳汪萊近代楊文會 周馥 吳汝綸 楊月樓 孫多森 程家檉 吳樾 范傳甲 施從雲 吳谷宋玉琳 張匯滔 倪映典 韓伯棠 詹天佑李經方 段祺瑞 周學熙 倪嗣沖 徐謙 許世英 葉春善 柏文蔚 楊小樓 王揖唐張敬堯 陳獨秀 馮玉祥 孫多鈺 方振武 朱蘊山 劉文典 梅光迪當代黃賓虹 柏文蔚 汪孟鄒 方振武 王亞樵 張治中 陶行知 胡適 張恨水朱光潛 陳延年 王步文 林散之 李克農 阿英 田間 蔣光慈 喬年 劉開渠戴安瀾 王稼祥 趙朴初 吳作人 張曙 黃鎮 侯學煜 姚依林 楊振寧 鄧稼先嚴鳳英

B. 安徽歷史名人

安徽省位於華東,省會合肥,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254萬。安徽可以說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歷史上出過很多名人。試著舉例一二,想到誰寫誰,排名不分先後。

首先,晚清名臣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創立過淮軍,在中國近代史上都留下他的身影。

C. 安徽有哪些古今名人

歷史名人:老子、莊子(此二人有說河南的)、管仲、孫叔敖、曹操、曹植、曹丕、華佗、周瑜、大喬、小喬、包拯、朱元璋、米芾、吳敬梓、李鴻章、劉銘傳、丁汝昌、陳獨秀、胡適、朱光潛、張治中、程長庚、王稼祥、李克農、馮玉祥、趙朴初、陶行知、孫立人、胡雪岩、戴安瀾、汪道涵、段祺瑞等
近、現代
張恨水、楊文會、周 馥、吳汝綸、楊月樓、孫多森、吳 谷、韓伯棠、戴安瀾、孫立人、王亞樵、李經方、段祺瑞、徐樹錚、衛立煌、鄧稼先、周學熙、徐 謙、許世英、葉春善、柏文蔚、楊小樓、陳獨秀、馮玉祥、胡 適、陶行知、朱光潛 、劉文典、黃賓虹、方先覺、皮定均、 陳喬年、陳延年、許繼慎 趙朴初等等
當代
楊振寧、胡錦濤、吳邦國、李克強、汪洋、劉奇葆(四川省委書記)、江澤林(陝西省委常委副省長)、張平(國家發改委主任)、王勝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珉(遼寧省委書記)、袁貴仁(教育部長)、李從軍(新華社社長)、楊多良、車俊(新疆建設兵團黨委書記)、趙正永(陝西省長)、喬傳秀(浙江政協)、王偉中、方兆祥(全國政協)、胡靜林(財政部部長助理)、崇泉(商務部副部長)、趙化勇、周堅衛、許傑、孫大發、李長才、劉亞洲(國防大學政委)、 章伯均、陸元九、羅世謙、駱惠寧(青海省長)、應祚智、吳啟英、樊映川(著名數學家,教育家)、王國強(衛生部副部長)、江帆(國家計生委副主任)、李毅、趙薇、蔣雯麗、趙雅芝(祖籍)、翁美玲(祖籍)、王祖賢(祖籍)、潘星誼、袁玫、何雲、謝雨欣、湯加麗、田海蓉、李小璐 、 張遠、費玉清(祖籍)、邰正霄 (祖籍) 、李茂、張遠 、謝雨欣、解小東、祖海 、大左、張燕 、許嵩 、 張志政、奚秀蘭、江濤 、慕容曉曉 、小山、嚴鳳英、吳瓊、韓再芬、李炳淑、李寶琴、馬蘭、王少舫、黃新德、張輝、楊俊、吳亞玲、周珊、周源源、趙媛媛、周群、劉剛、謝楠、周濤、吳薇、馬瑩、孫國慶、羅彬、胥午梅、趙普、芮成鋼、胡一虎 史玉柱 等等
安徽籍領導人:
胡錦濤: 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安徽績溪人
吳邦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安徽肥東人
陳錦華 : 全國政協副主席,安徽青陽人
汪洋: 廣東省委書記,安徽宿州人
李克強: 政治局常委 ,國務院副總理, 安徽定遠人
儲波: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 , 安徽桐城人
劉奇葆: 四川省黨委書記 , 安徽宿松人
王珉: 吉林省省長,安徽淮南人
汪光燾: 建設部部長,安徽休寧人
羅世謙: 上海市委副書記,安徽望江人
喬傳秀: 全國總工會黨組副書記, 安徽壽縣人
王華元: 浙江省委副書記, 安徽宣城人
曹洪興: 貴州省委副書記, 安徽全椒人
駱惠寧: 青海省委副書記,安徽當塗人
楊多良: 安徽省委副書記 ,安徽穎上人
程幼東: 黑龍江省副省長, 安徽寧國人
胡曉華: 遼寧省副省長, 安徽涇縣人
張來武: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安徽銅陵人
趙正永: 陝西省常務副省長 省委常委 ,安徽馬鞍山人
洪峰: 陝西省副省長, 安徽績溪人
周堅衛: 湖北省常務副省長 省委常委, 安徽銅陵人
王厚宏: 海南省常務副省長,(現因違紀開除黨籍) 安徽寧國人
江澤林: 海南省副省長, 安徽安慶人
張平: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安徽蕭縣人
李從軍:中宣部副部長,安徽六安人
袁貴仁:教育部副部長,安徽固鎮人
蔣作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副秘書長,安徽懷寧人
車俊: 河北省委常委 政法委書記 ,安徽巢湖人
孫安華:江蘇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安徽長豐人
鄭少三:湖北省委常委 政法委書記 公安廳長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安徽鳳陽人
徐立全:安徽省委常委 政法委書記 ,安徽合肥人
葉冬松:河南省委常委 宣傳部長, 安徽無為人
沈北海: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 宣傳部長, 安徽無為人
方兆祥: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安徽安慶人
謝鴻光: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安徽碭山人
袁貴仁:教育部副部長,安徽固鎮人
張穹: 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安徽蚌埠人
賈成炳 :中央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安徽合肥人
張俊九: 中國全國總工會常務副主席 ,安徽阜南人
袁曙宏: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 ,安徽舒城人
魯煒:新華社副社長兼秘書長, 安徽巢湖人
崔濟哲: 新華社副社長,安徽蕭縣人
倪岳峰: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安徽岳西人
李家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安徽肥西人
劉德培: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安徽阜南人
洪虎: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 安徽金寨人

D. 歷史上安徽省出過哪些名人

名人安徽歷史源遠流長,鍾靈毓秀,人才輩出,是我國人才最為雲集的地區之一,名人賢士享譽內外,正可謂「一門三進士、五子四登科」。 古代 大禹、塗女、皋陶、姜尚、管仲、鮑叔牙、蹇叔、莊子、甘羅、范增、英布、桓譚、文翁、桓榮、范滂、左慈、文翁、劉馥、華佗、劉安、陳阿嬌、陳嬰、周景、曹操、周瑜、小喬、大喬、陶謙、桓范、曹洪、曹仁、魯肅、呂蒙、曹真、曹丕、曹植、嵇康、王蕃、劉伶、桓溫、桓伊、戴逵、夏侯淵、夏侯惇、許褚、薛綜、蔣欽、陳武、丁奉、劉惔、桓玄、夏侯霸、夏侯玄、文欽、何敬容、耿詢、汪華、李紳、汪倫、張籍、李紳、杜荀鶴、陳摶、曹霸、司空圖、龐勛、劉長卿、朱溫、朱友貞、楊行密、陳翥、包拯、李公麟、呂夷簡方臘、呂本中、梁紅玉、宗杲、張孝祥、羅願、呂祖謙、胡仔、魯宗道、吳潛、高太後、胡舜陟、王希呂、呂公弼、張耒、朱淑真、朱升、李善長、湯和、常遇春、胡惟庸、郭子興、劉福通、朱元璋、徐達、馬秀英、朱棣、朱權、程繁政、汪機、鄧愈、何震、馮勝、金朝興、郭英、朱能、丁德興、廖永安、廖永忠、沐英、藍玉、傅友德、胡大海、趙普勝、耿再成、馮國勝、耿炳文、張居正龔鼎孳、沐天波程大位、張德勝、顧時、陳德、郭興、左光斗、許國、吳良、華高、吳禎、薛顯、仇成、韓政、何文輝、張子明、繆大亨、鄭用、樂韶鳳、陶安、胡宗憲、蕭雲從、齊之鸞、齊琦、齊鼎、齊傑、張英、戴名世、查士標、孫逸、汪之瑞、方苞、劉大櫆、梅文鼎、姚鼐、凌廷堪、王貞儀、張廷玉、蕭雲從、湯鵬、楊光先、弘仁、戴震、方以智、年羹堯、虛谷錢、澄之、吳敬梓、張潮、劉銘傳、孫家鼐、胡雪岩、吳次尾、李鴻章、聶士誠、丁汝昌、錢澄之、方士庶、巴慰祖、梅庚、姚瑩、方東樹、吳汝綸、馬其昶、梅清、戴本孝、汪士慎、吳長慶、陸建章、葉天賜等等 近、現代 張恨水、楊文會、周馥、吳汝綸、楊月樓、孫多森、吳谷、張治中、韓伯棠、戴安瀾、孫立人、王亞樵、李經方、段祺瑞、徐樹錚、衛立煌、鄧稼先、周學熙、黃緯祿、任新民、徐謙、許世英、葉春善、葉元龍、葉以群、柏文蔚、王明、楊小樓、陳獨秀、馮玉祥、胡適、陶行知、朱光潛、劉文典、黃賓虹、洪沛霖、方先覺、皮定均、陳喬年、陳延年、許繼慎、趙朴初等

E.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是出自安徽的

安徽歷史名人:

先秦兩代
管仲 莊子 甘羅 陳勝 范增 英布 張良文翁 桓譚 桓榮 范滂 華陀 左慈劉馥

三國魏晉
曹操 周瑜 小喬 桓范 曹洪 曹仁 魯肅 呂蒙 曹真 曹丕 曹植 嵇康王蕃劉伶
恆溫 桓伊 戴逵

南北朝
何尚之 何敬容

隋唐
耿詢 汪華 汪倫 張籍 李紳 杜荀鶴 陳摶曹霸

五代十國
朱溫 朱友貞 楊行密


陳翥 包拯 高太後 李公麟 方臘 呂本中 宗杲張孝祥 羅願 呂祖謙 吳潛胡仔
胡舜陟 畢升 梅堯臣 魯宗道

元明
朱升 李善長 湯和 朱元璋 常遇春 徐達胡惟庸 藍玉 沐英 朱棣 朱權程繁政
汪機 傅友德 鄧愈 何震 胡宗憲 朱有 汪道昆 許國 程大位戚繼光注遷訥
左光斗 胡正言 阮大鋮 吳應箕


蕭雲從 湯鵬 楊光先 弘仁 方以智 錢澄之查士標 汪昂 施閏章 梅清梅文鼎
張英 戴名世 方苞 方觀承 張廷玉 汪士慎 程蘭如 劉大 戴震鮑廷博姚鼐
羅聘 鄧石如 曹振鏞 王貞儀 高朗亭 包世臣 鄭復光 姚瑩王茂蔭張樂行
張守禹 程長庚 胡光墉 年羹堯 李鴻章 張樹聲 劉瑞芬 孫家鼐丁汝昌劉銘傳 汪萊

近代
楊文會 周馥 吳汝綸 楊月樓 孫多森 程家檉吳樾 范傳甲 施從雲吳谷
宋玉琳 張匯滔 倪映典 韓伯棠 詹天佑

李經方 段祺瑞 周學熙 倪嗣沖 徐謙 許世英 葉春善 柏文蔚楊小樓王揖唐
張敬堯 陳獨秀 馮玉祥 孫多鈺 方振武 朱蘊山 劉文典 梅光迪

當代
黃賓虹 柏文蔚 汪孟鄒 方振武 王亞樵張治中 陶行知 胡適 張恨水
朱光潛 陳延年 王步文 林散之 李克農 阿英 田間 蔣光慈 喬年 劉開渠
戴安瀾 王稼祥 趙朴初 吳作人 張曙 黃鎮 侯學煜 姚依林 楊振寧 鄧稼先
嚴鳳英 胡錦濤 吳邦國

F. 六安的名人有那些

孫叔敖(生卒年不詳)壽縣人。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國令尹(楚相),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主持興修了芍陂(今安豐塘),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國力。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
英布(?一公元前195年) 六安市人。西漢諸侯王。英布少年時受黥刑(黥面),故又稱黥布。陳勝起義,英布隨鄱陽今吳芮起兵,勇敢善戰,常以少勝多,為眾軍之最,並助項羽獲得巨鹿大捷,被封為九江王。後英布叛楚歸漢,又以「淮南之眾」與韓信、彭越會師,形成垓下之圍,致項羽全軍覆沒。漢興後,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以六為都。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與英布齊名的韓信、彭越先後被劉邦以謀反罪殺害,英布恐禍將及身,遂舉兵反漢,不久戰敗被殺。
文翁(生卒年不詳)舒城縣人。西漢景帝末年蜀地郡守。文翁重視教育,提倡「教化」,在成都創辦學校,為漢朝開創了一代教育新風,使蜀地成為「天下模範郡」。漢武帝命天下郡國都要仿效蜀郡,設立學堂。漢代地方教育的提倡和建設,一直推文翁為首功。《漢書》稱:「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周瑜(公元175—210年) 舒城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漢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被孫策授為建威中郎將,時年24歲,後人因此稱他為周郎。孫權繼位後授周瑜為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國事。漢建安十三年,孫權授周瑜為大都督。時年9月,曹操舉兵南下,周瑜與諸葛亮合謀,在赤壁火燒曹營,大獲全勝,史稱赤壁之戰,由此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格局。舒城現存有周瑜城、周瑜橋等遺址多處。
李公麟(1049—1106年) 舒城縣人。自號龍眠居士,北宋著名畫家,被推為「宋畫第一」。他作畫善用線描,運筆如行雲流水,多不設色,人稱「白描」,尤其擅長畫馬。蘇東坡曾稱贊他:「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在我國繪畫史上,李公麟是位承前啟後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作品甚多,僅《宣和畫譜》所錄的作品就有107件。1961年,被中國畫院列為我國十大名畫家之一。
元亨兄 弟喻仁,字本元;喻傑,字本亨。生卒年均不詳。六安市人。元亨兄弟生活於明代末年,是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獸醫學家。兄弟倆所著《元亨療馬集》,刊行問世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全書集古代獸醫之大成,內容豐富,診療精微,其針灸學更屬獸醫界獨創,成為我國流傳最廣的獸醫學巨著。在清代被收入《四庫全書》珍藏,並傳往海外。經後世獸醫各家多次翻刻,增刪類編,現在留世版本已達70餘種。
孫家鼐(1827—1909年) 壽縣人。清末名相。咸豐九年(1859年)參加殿試時,被皇帝朱筆點為頭名狀元。光緒四年(1878年),受命授光緒帝讀書,任內閣學士,擢工部侍郎。光緒十六年授都察院左都御使、工部尚書兼順天府尹。戊戌變法時,孫家鼐參與康有為創立的強學會活動。光緒二十四年,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掌管學務大臣,主持創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後官至太子太傅。
柏文蔚(1876—1947年) 壽縣人。早年與陳獨秀在安慶先後組織勵志學社和岳王會等反清組織。1905年,他率領岳王會南京分會全體成員加入同盟會。民國元年(1911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廳長。1923年,奉孫中山之命,參加改組國民黨的准備工作。他是國民黨的「一大」、「二大」中央執行委員。1926年秋,任北伐軍第三十三軍軍長。大革命失敗後,曾積極從事反蔣活動。
方振武(1885—1941年) 壽縣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13年東渡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歷任國民黨第四軍團總指揮、濟南衛戍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職。1929年,因反蔣被扣押,1931年獲釋。一年後,潛往山西組成抗日救國軍,北上抗日。1933年5月,加入馮玉祥領導的民眾抗日同盟軍,任北路軍總司令,在察哈爾東部地區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被譽為「抗日名將」。此後,在蔣介石的脅迫下出走香港。1941年在廣東被害。
朱蘊山(1887—1981年) 六安市人。早年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討袁運動和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1926年1月,出席國民黨「二大」。隨後,在安慶組建國民黨安徽臨時省黨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朱蘊山通電反蔣,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受到通緝。1927年,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並參與起義的領導工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與中國共產黨長期真誠合作。新中國建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
司徒越(1914—1990年) 壽縣人。姓孫名方鯤,字劍鳴。1933年畢業於上海藝術專科學校。1938年在郭沫若領導下的軍委會政治部做抗日宣傳工作。1940年後從事教育工作。1963年在壽縣博物館從事文物考古工作。司徒越的書法藝術獨樹一幟,飲譽中國書壇。其書法正、草、隸、篆、甲骨文、金文兼優,尤以狂草見長,形成了剛健豪放、婉轉流暢的獨特風格,為海內外所推崇。1976年他的書法作品被選送日本展出,並選入日本出版的《中國現代書道展》一書。此後又陸續在西德、芬蘭展出,並傳入美國、港澳等地。1987年又被日本收入《中國著名書家百人展》和上海出版的《當代書法家墨跡詩文集》。同年,《司徒越書法選》出版發行。曾發表《鄂君啟節續探》、《關於芍陂始建時期的問題》、《草書獺祭篇》、《書法的結字與章法》等重要論文。
洪學智 金寨縣人。1913年生。1929年參加立夏節起義,同年參加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排長、連長,團、師、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征。抗戰時期,任抗日軍政大學隊長、支隊長、副大隊長、團長,蘇北鹽阜軍區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副師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遼西軍區副司令員、黑龍江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四十三軍軍長等職。新中國建立後,任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委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
孫大光 壽縣人。1917年1月生。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轉為中共黨員。新中國建立後,任大連海運學院院長,交通部計劃司司長、副部長等職。1964年任交通部部長。1975—1985年任國家地質總局局長、地礦部部長。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大後任中顧委委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皖西籍將軍名錄(1955—1964年授銜,共108位)
上將:洪學智
中將:皮定均 楊國夫 李 耀 張賢約 陳先瑞 林維先
徐立清 陶 勇 梁從學 曾紹山 滕海清
少將(排名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世方 卜萬科 於 俠 馬琮璜 王鳳梧 王遠芬
王奎先 王海清 王德貴 方子翼 方升普 鄧忠仁
呂仁禮 鄔蘭亭 劉健挺 劉善福 齊 勇 關盛志
孫儀之 杜 彪 嚴家安 蘇煥清 李 發 李書全
李世安 李發應 李國厚 李家益 楊中行 楊以山
楊克武 楊銀聲 楊植亭 肖全夫 肖選進 吳宗先
吳誠忠 吳瑞山 何桂成 佘積德 余 明 余品軒
余嗣貴 閔鴻友 汪乃貴 汪少川 汪家道 宋 文
宋承志 宋維械 張 忠 張行忠 張希才 張宜愛
張貽樣 張震東 陳 宏 陳 祥 陳發洪 陳伯祿
陳宜貴 陳鶴橋 林 彬 林乃清 周發田 周時源
胡繼成 胡鵬飛 查玉升 趙 俊 趙遵康 桂紹忠
桂紹彬 顧 鴻 徐光友 徐體山 徐其海 徐國夫
高先貴 塗學忠 陶釐清 黃仁廷 曹廣化 戚先初
康烈功 董洪國 程 明 程業棠 傅紹甫 傅春早
曾先池 詹大南 詹化雨 漆遠渥 熊 挺 潘 峰

G. 楊守先皖西革命歷史人物(瓦埠暴動)

楊守先,1922 年出生,鋼城區黃庄鎮青冶行村人。1938年8月參加革命,9月入團,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蒙陰縣委七分區委副書記、張庄分區委書記、黃庄分區委書記、縣青救會會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山東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88年離休。
1937年冬,董琰、高啟雲、周星夫等黨的地下工作者就在黃庄一帶活動。原蒙陰七區地處泰沂山區交界處,是由泰山通往魯南、濱海的交通要沖,也是通往中共山東分局和山縱指揮部的必經之路。新(泰)萊(蕪)蒙(陰)三縣交界的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區,給共產黨在這里喚起民眾抗日,建立革命
根據地,發展黨的組織,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父親楊荊石的教育、影響下,楊守先積極參加革命活動。 1938年9月底,他被推薦到蒙陰縣委在中山寺舉辦的蒙陰縣抗日救國自衛團訓練班培訓。10月初,又去岸堤幹校學習,在那裡由胡益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底結業後,分配到蒙陰一區工作,兩個月後,被調到七區區委工作。
1939年上半年,楊守先在青冶行村發展了他的堂兄、參加過八路軍岸堤幹校民運隊訓練的楊守儀和蒙陰縣中山寺干訓班結業的左太亨入黨,他倆人又發展了陳洪洲(陳現法)、陳萬新入黨,楊守先和區委書記房聿良在陳現法家後院西屋主持了入黨儀式,並成立了黨小組。 之後黨員發展到十幾人,7月成立了青冶行村黨支部,陳現雲任黨支部書記。青冶行支部是繼黃庄支部之後,在黃庄一帶成立較早、戰鬥力較強的一個基層黨支部。
楊守先在七區區委工作期間,協助劉子升籌建了黃庄常備隊。黃庄常備隊後整編為一支隊一大隊七中隊。各鄉基幹自衛團、各村自衛團,在區委領導下相繼成立。為提高地方武裝人員的政治、軍事素質,1940年三四月間,區委在南金水河舉辦了50多人為期1個月的基幹團訓練班。訓練結束後,大部分學員回鄉,少數人留區分配工作。這時,各鄉基幹團改稱鄉分隊,村自衛團改為游擊小組
1940年3月, 區委住在通香峪南圩子。這時區中隊主力外出執行任務,只有一個班十多個人帶七八支槍隨區委機關活動。 董欽讓部探知這一消息後,帶領100餘人包圍了通香峪,等區委發覺後已經來不及轉移。區委、區中隊憑借有利地形與敵人展開了激戰,但畢竟寡不敵眾,情況十分危急。區中隊隊長馬傳斌在北宅村接到南通香峪村群眾送去的情報後,率幾十名區中隊隊員從南旋崮山上壓下來,把敵人打亂了。敵人弄不清區委的援兵有多少人,也不敢貿然前進。被圍的區委機關和區中隊內外夾攻,激戰近兩個小時, 把敵人打敗了。
1940年5月, 區委正在南金水河開會,忽聽西北嶺上連響兩槍,楊守先他們知道這是區中隊的哨兵在緊急情況下發出的信號,接著有人報告:漢奸吳化文部夥同頑匪董欽讓部二三百人,從柿子峪向金水河撲來,聲稱要活捉區委書記房聿良。楊守先分析了一下情況,把區中隊分成幾個戰斗小組投入戰斗。這時,敵人已佔領北金水河。
敵我雙方以河為界,展開了激戰。區委、區中隊一面阻擊敵人,一面組織群眾轉移,戰斗一直持續到下午,發現南山上也有了敵人,區委、區中隊腹背受敵,加之敵眾我寡,形勢不利,區委決定馬上向丈八丘撤退。在區中隊隊長馬傳斌、指導員張士斌的指揮下,區中隊掩護區委轉移,迂迴到丈八丘時,區委、區中隊也陸續到齊。這次戰斗雖然人無傷亡,但區委、區中隊撤後不多時,敵人沖進村子放了火。區委、區中隊立即從西山回去打退敵人,接著幫助群眾撲滅了大火,妥善安排了受災戶,又安全轉移到陶家嶺。
1940年7月, 區委機關駐南通香峪,區中隊駐村南的一個山寨,居高臨下,圍牆堅固, 易守難攻。一天,漢奸吳化文和頑匪董欽讓部300多人向區委駐地進攻。發現敵情後,區委機關全部集中到山寨。敵人從三麵包圍了村莊,妄圖把區委、區中隊困死在這個小山寨里,以達到破壞區委、摧垮區中隊的目的。開始,敵人佔領了北通香峪,與一河之隔的南通香峪山寨相距不足半里之遙,敵人從西、北、東向區委逼近,區中隊向敵人發起猛烈還擊。
1941年楊守先任張庄區委書記時,恰逢日軍對解放區進行「蠶食」,偽頑吳化文部也到處橫行,張庄區大部分村莊被敵人佔領。楊守先和區委僅能在西部邊緣十多個村莊開展工作,並在松崮、張家旁峪、北宅、保安庄一帶建立黨的小組或支部,成立民兵、工、農、青、婦組織,鄉、村政權也相繼建立,這些組織一經建立,便積極帶
領群眾開展反「蠶食」 斗爭。

H. 安徽的名人故事

1、洪學智

洪學智,1913年2月生於安徽金寨(原屬河南商城)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1927年,年僅14歲的洪學智參加農民協會,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參加商南起義後,洪學智參軍進入紅一軍。在紅軍部隊中,洪學智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歷任連長、營長、團政治主任等職,1935年,洪學智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

抗戰爆發後,洪學智先在抗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在1940年率部開赴蘇北,開辟抗日根據地。面對日寇,洪學智繼續發揮著自己善於用腦,英勇善戰的優點,連續取得了多場戰斗的勝利,給日寇以極大殺傷。

解放戰爭期間,洪學智曾擔任43軍軍長等職,並參加了遼沈、平津戰役。朝鮮戰爭爆發後,洪學智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協助彭德懷元帥指揮的第一至第五戰役。朝鮮戰爭結束後,洪學智歷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等職。

1988年9月14日,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官授銜儀式。洪學智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也因此,洪學智成為了我軍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2006年11月20日,洪學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2、胡適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

胡適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雖與陳獨秀政見不合,但與其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1938年,胡適出任中國駐美大使。消息傳到日本後,日本內閣倍感壓力,當時日本國內的社會輿論發起建議應該派三個人同時出任日本駐美大使,才可以抑制住胡適的能力。三個人分別是鶴見佑輔、石井菊次郎和松岡洋右。其中鶴見為文學專家、石井是經濟專家、松岡則為雄辯家。

3、劉銘傳

小時候劉銘傳家鄉發生旱災,莊稼顆粒無收,地方豪強登門催繳人頭稅,而劉家實在拿不出。因此,當地一個地霸大聲呵斥劉家人,劉銘傳的大伯父劉殷不服,聲辯了兩句,結果氣絕身亡,地霸揚長而去。

劉銘傳聽說後非常生氣,對幾個哥哥說:「丈夫當自立,安能耐此辱!」說完就赤手空拳去追趕地霸,追上後攔在馬前,要求與他決戰。地霸聽後狂笑道:「你這小孩子敢跟我過不去?我給你一把刀,你有本事把我殺死,你就是好漢!」

說完他就把腰刀拔下丟在地上,狂笑起來,劉銘傳看他如此輕狂、囂張,不禁怒火中燒,順勢從地上撿起刀來,朝他砍去。地霸猝不及防,一下子從馬上摔下來,劉銘傳一不做二不休,拿著刀對准他的腦袋「咔嚓」一聲。

地霸的團丁一看首領被殺,嚇得四處逃散,而劉銘傳趁勢拎起地霸的腦袋,騎上地霸的馬,按住馬頭,對圍上來的群眾大聲說道:「這個地霸仗勢欺人,我六麻子今天把他殺了。如果大家以後不想再受惡霸的欺負,願意聽從我的話,我們一起保衛鄉里。」

圍觀的幾百名窮苦青年當即表示願意聽他的號令,並推選他為首領。為躲避官府通緝,他離家出走,結黨販運私鹽,劫富濟貧。

1856年8月,鄰鄉一富戶囤積大量糧食被飢民哄搶,官府聞訊,立刻派人來查,富戶誣告是劉銘傳所為。官兵四處搜捕劉銘傳,但沒有抓到,就跑到劉家,要求他的母親周氏賠償富戶的損失。當時劉家一無所有,於是官兵放火燒了劉家。

雙目失明、卧病在床的周氏遭此恐嚇後,上吊自殺。家毀母故,世道紛攘,劉銘感測到與其日夜賓士於亂世硝煙中,還不如組織團練以捍衛鄉里。於是,他揭竿而起,拉起一支隊伍,在家鄉辦團練,築堡紮寨,守土保鄉,與官府和土匪斗爭。

4、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游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為遭到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華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創造手術外科的專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明麻醉劑「麻沸散」及發明用針灸醫病的先驅者、創始人。

5、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今安徽滁州鳳陽)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

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結束蒙元在中原的統治,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後先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於應天,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葬明孝陵。

I. 六安名人

皋陶(生卒年不詳)古六國始祖。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司法鼻祖」,與堯舜禹並列上古四聖。
英布(?一公元前196年)六安人。秦朝末期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西漢諸侯王。
劉慶(公元前113一公元前83年)西漢恭王,初代六安王。治下「六地平安」,深得武帝賞識。死後謚為共王,共即「恭「」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並享有漢朝最高的墓葬規格「黃腸題湊」。
李公麟(1049—1106年) 舒城縣人。北宋著名畫家,被推為「宋畫第一」。1961年,被中國畫院列為我國十大名畫家之一。
元亨兄弟(生卒年均不詳)喻仁,字本元;喻傑,字本亨。六安市人。元亨兄弟生活於明代末年,是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獸醫學家。兄弟倆所著《元亨療馬集》為我國流傳最廣的獸醫學巨著。
孫家鼐(1827—1909年)壽縣人。清末名相。主持創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後官至太子太傅。
段祺瑞(1865—1936年),六安人。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民國時期政治家,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軍閥首領。一手主持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的內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柏文蔚(1876—1947年)壽縣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
方振武(1885—1941年)壽縣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在察哈爾東部地區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被譽為「抗日名將」。後在蔣介石的脅迫下出走香港。1941年在廣東被害。
朱蘊山(1887—1981年)六安市人,中國政治活動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
舒傳賢(1899—1931年)霍山縣人,皖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1929年11月發動和領導了六霍起義,創建了紅三十三師。歷任中共霍山縣委書記,六安中心縣委書記,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組織部長。後被張國燾以「改組派」元老秘密殺害。
許繼慎(1901—1931年)六安市人,中國工農紅軍早期的傑出將領,軍事家。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和紅一軍軍長,對紅一軍的組建和鄂豫皖蘇區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31年10月,被張國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時年30歲。1945年,黨的「七大」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並追認為烈士。1981年,中共中央將他列為「早年為黨為國捐軀的人民軍隊傑出將領」。1989年,中共中央又確認其為「無產階級軍事家」。
蔣光慈(1901—1931年)金寨縣人,著名左翼作家、詩人,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當時安徽省最有影響的學生運動領袖之一。
王明(1904—1974年)金寨縣人,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
胡底(1905—1935年)舒城縣人,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風,化名胡馬等。作為中共中央特科卓越的情報員和錢壯飛、李克農一起,打進蔣介石的最高特務機構——國民黨中央黨部黨務調查科。周恩來曾經給予「龍潭三傑」的贊譽。
未名四傑,1925年8月,在魯迅倡導下,文學社團未名社在北京成立,並編輯出版了《莽原》、《未名》半月刊。未名社的六名成員,除魯迅和曹靖華外,韋素園、台靜農、李霽野、韋叢蕪都是霍邱葉集人。不久,魯迅到廈門任教,曹靖華去蘇聯留學,韋素園等四人實際成了未名社的骨幹,後人稱為「未名四傑」。
司徒越(1914—1990年)壽縣人,姓孫名方鯤,字劍鳴。中國著名書法家。書法藝術獨樹一幟,飲譽中國書壇。其書法正、草、隸、篆、甲骨文、金文兼優,尤以狂草見長,形成了剛健豪放、婉轉流暢的獨特風格,為海內外所推崇。
洪學智(1913~2006年)金寨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因此被人稱之為「六星上將」。
孫大光(1917~2005年)壽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中國交通和地質礦產工作優秀的領導者。
王祖賢(1967~),中國台灣著名女演員,九十年代華人影視巨星。1967年1月31日生於台灣台北,祖籍安徽舒城。1987年出演電影《倩女幽魂》中「聶小倩」一角紅遍亞洲各地。
程小東,原籍安徽壽縣,1953年生於香港,著名導演、武術指導、編劇,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動作導演。
李從軍: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委員
喬傳秀:浙江省政協主席

J. 安徽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胡適口述自傳—我是安徽徽州人 作者:胡適來源:網路點擊:101

讓我先把安徽省最南部,徽州一帶的地理環境,做個綜合的敘述:

徽州在舊制時代是個「府」,治下一共有六個「縣」。我家世居的績溪縣,便是徽州府里最北的一縣。從我縣向南去便是歙縣和休寧縣;向西便是黟縣和祁門縣;祁門之南便是婺 源縣。婺源是朱子的家鄉,朱熹原來是在福建出生的,但是婺源卻是他的祖籍。

徽州全區都是山地,由於黃山的秀麗而遠近聞名。這一帶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東南流的,最後注入錢塘江。因為山地十分貧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全年的農產品只能供給當地居民大致三個月的食糧。不足的糧食,就只有向外地去購買補充了。所以我們徽州的山地居民,在此情況下,為著生存,就只有脫離農村,到城市裡去經商。因而幾千年來,我們徽州人就註定地成為生意人了。

徽州人四齣經商,向東去便進入浙江;向東北則去江蘇;北上則去沿長江各城鎮;西向則去江西;南向則去福建。我們徽州六縣大半都是靠近浙江的;只有祁門和婺源靠近江西。近些年來[抗戰前後],最西的婺源縣,被中央政府並入江西。但是婺源與安徽的徽州有長久的歷史淵源,居民引以為榮,不願脫離母省,所以群起反對,並發起了一個「婺源返皖」運動。在中國...統領大陸前幾年,婺源終於被劃回安徽;但是我聽說在中國...治下,婺源又被劃給江西了

閱讀全文

與楊六安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