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列舉一些明朝時期的著名人物
1、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人 ,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後)。
B. 明朝末年有那些著名人物
明末清初是個英傑輩出的時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里最後的內漢族政權容。
C. 明朝有什麼歷史人物
忠臣:劉基、海瑞,宋濂、於謙、戚繼光、袁崇煥、史可法、鄭成功、李定國,徐達、常遇春 等。
奸臣:王振、劉瑾,魏忠賢、嚴嵩父子等。
明朝(1368年-1644年)。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明朝建立後,明太祖又用了近20年的時間,掃平各種割據勢力,完成了統一。
明朝統治者通過廢除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以八股取士和在地方設立三司等措施和制度,極大地強化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
明朝前期,明太祖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鼓勵墾荒, 進行屯田,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明朝的農業生產水平超過前代,除水稻等糧食作物外,桑、麻、棉等經濟作物種植廣泛,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國普遍載種。從國外引進玉米、甘薯、煙草等糧食和經濟作物,也是明代農業的一個特色。明朝的紡織、制瓷、冶鐵等手工業生產,規模更加擴大,技術更為先進。明朝的商業和城市獲得了空前繁榮的發展。
明朝中後期,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在絲織業等手工業生產部門,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蘇州等地,有許多以絲織為業的「機戶」,他們擁有大量資金和幾台至幾十台織機,開設機房,僱傭機工進行生產。機戶就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靠出賣勞動力為生,計日領取工資,維持貧困的生活。蘇州城裡有機工幾千人。「機戶出機,機工出力」就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這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明朝中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只出現在個別地區和生產部門,在全國范圍內,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
明朝前期,國力強盛,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成祖派譴鄭和出使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先後七次航海,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鄭和的船隊成為中國與亞非各國之間的友好使者。許多國家的國王和使臣,搭乘鄭和的寶船來中國訪問,明政府對他們給以熱情接待。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的航海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明朝中期以來,中國東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擾。戚繼光等愛國將領,在人民支援下,肅清倭寇,這是歷史上中國人民抵禦外侮的一次勝利。16世紀,西方殖民者相繼來到中國沿海地區。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中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明朝後期,統治腐朽。宦官魏忠賢專攬朝政,殘酷地迫害異己、鎮壓人民。土地集中達到驚人的地步。統治者不斷加重對人民的賦稅剝削,加上災荒連年,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1628年,明末農民戰爭在陝北爆發,涌現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幾十支起義軍。高迎祥犧牲後,李自成被擁戴為闖王。李自成農民軍提出「均田免糧」口號,深得農民擁護。1644年,李自成攻佔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同年三月,農民軍攻佔北京,推翻了明朝統治。
在明朝勢力吳三桂和清軍的聯合進攻下,李自成農民軍失敗了。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遭地主武裝襲擊,壯烈犧牲。
1644年,清軍入關佔領北京,清朝把都城遷到那裡,開始了對全國的統治。
臣:王振、劉瑾,魏忠賢、嚴嵩父子等。
D. 明朝都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1、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軍籍 ,生於江陵縣 ,故而時人又稱之「張江陵」。
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E. 明朝有哪些名人
張居正、李時珍、朱元璋、羅貫中、施耐庵。
一、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今湖北省荊州市)軍籍 ,生於江陵縣(今屬荊州),故而時人又稱之「張江陵」。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二、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葯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葯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葯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葯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
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葯聖」
三、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
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四、羅貫中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並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
《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五、施耐庵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舟人之子,生於興化新垛鎮,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6歲中進士。36歲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後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蘇,徵聘不應;與張士誠部將卞元亨相友善,後流寓江陰,在祝塘鎮教書。71歲或72歲遷興化,族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征不應;最後居淮安卒,終年74歲。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F. 關於大明湖的歷史名人和故事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詩人杜甫曾與北海太守李邕飲宴於歷下亭,並寫下《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詩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廣為傳誦,歷下亭也因此名揚天下。不過,當時的歷下亭在五龍潭一帶,唐朝末年就傾塌了。北宋以後,歷下亭移建於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才在湖心島上重建。現在的歷下亭雖幾經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亭中匾額「歷下亭」三字,為清乾隆皇帝手書。亭北名士軒中,牆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畫像及濟南歷代名人的畫像,門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寫的對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大明湖歷史悠久,湖名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而現今大明湖一帶水域則名「歷水陂」。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隋唐時它既名「蓮子湖」(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
大明湖勝景自唐代起就名揚四海,宋時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遊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古時湖面甚闊,今五龍潭一帶也包括在內。後歷經變遷,至金代起,大明湖專指城內湖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經過歷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出色半城湖」的秀麗景色。
1958 年市政府將大明湖一帶正式闢建為大明湖公園,並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維修古建,廣植花木。經過疏浚清淤、修繕擴建,砌築了湖岸,美化了園容,恢復重建了名勝古跡,增添了茶社飯店、遊船和游樂設施,使之舊貌變新顏,姿容勝往昔,成為濟南著名風景游覽區之一。
〖園中之園-鐵公祠〗
鐵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是為紀念明代兵部尚書、山東參政鐵鉉而建。明建文帝時,燕王朱棣南下奪權,攻至濟南,鐵鉉率軍民堅守,屢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為帝後,鐵鉉終因兵微將寡,被俘犧牲。後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鐵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佔地6000餘平方米,由曲廊、三間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覽樓」組成。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境清幽曠遠,建築古樸典雅,其中小滄浪亭更是獨具秀色。著名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鑲嵌在這里。劉鶚《老殘游記》中曾寫道,在鐵公祠前看大明湖,可見千佛山之倒影。但近幾十年來,由於空氣和湖水受到污染,這一奇景一直沒有再現。直到最近兩年,經過市政府堅持不懈地治理大氣、湖水污染,佛山倒影才又得以重現。遊人如果在風和日麗的日子游覽大明湖,偶爾能欣賞到這一奇觀。
在濟南民間,對於大明湖的蛙不鳴蛇不現的奇怪現象,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但已被證明系後人杜撰。大約是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濟南,游覽了趵突泉、千佛山等名勝後,於中午來到了大明湖畔的歷下亭休息。真龍天子降臨大明湖,自然也就驚動了大明湖裡的各路神仙,於是百蛙齊鳴,眾蛇會聚,大明湖上空更是鳥飛蟲跑,一眾生靈都希望能夠一睹天子龍顏。但已經非常疲憊的乾隆皇帝此刻正想休息,偏偏窗外的蛇啊、蛙啊、鳥啊的不知趣的在這里湊熱鬧,於是龍顏大怒,一拍桌子,頒下一道聖旨,命令:「蛇歸洞,蛙不鳴。」眾生靈見龍顏大怒,於是立刻慌慌張張的溜掉了。從那以後,大明湖裡就再也見不到蛇了,也聽不到蛙鳴了。
當然,這個所謂的民間說法自然是人為杜撰而成,要知道早在明朝萬曆年間,王象春就曾經對大明湖四怪進行了記載,因此這個說法,也僅僅是清朝人為了討好乾隆後者後人牽強附會所做的杜撰罷了。
G. 大明湖的歷史名人和故事
1、曾鞏
南豐祠又名曾公祠,為紀念北宋文學家、齊州(今濟南)知州曾鞏而建。曾鞏任齊州知州期間,為濟南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主持修築堤堰、疏浚水道、開挖新渠、修建北水門,即大明湖匯波門,從根本上解決了城北的水患問題。大明湖之所以霪雨不漲,就與北水門調節水量有關。
另外,曾鞏還為西湖(今大明湖)修了長堤,名為百花堤,建了北渚亭,還在城內修橋鋪路,在趵突泉畔建了濼源堂、歷山堂。曾鞏調離齊州時,濟南老百姓擁上街頭,拉起吊橋,關閉城門,以挽留他們的父母官,致使曾鞏不得不在夜間悄悄出走。
2、鐵鉉
明建文帝時,鐵鉉鎮守濟南,任山東參政。公元1400年,明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兵至濟南,鐵鉉固守,閻王率公布下,便繞道濟南攻取南京。後來閻王勢如破竹,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自立為建文帝,再復取濟南,鐵鉉被俘,寧死不降,在南京受刑而死。
鐵公祠位於大明湖北岸,為紀念明代兵部尚書鐵鉉而建,鐵公祠匾額由清代翁方綱手書。始建年代不降,清乾隆年間,山東鹽運使阿林保在濟南大明湖畔北岸修建了鐵公祠。
鐵公祠的修建,反映了濟南人民對忠於職守、誓死衛城的鐵鉉的緬懷之情。如今,鐵公祠已成了大明湖一個著名景觀,劉鶚在《老殘游記》中曾繪形繪色地描寫了在鐵公祠觀佛山倒影的情景。
3、王漁洋
王洋漁6歲入學,8歲能詩,15歲就有詩文出版,17歲應童子試,三試皆是第一名,被譽為神童。據《歷城縣志》記載,清代著名詩人王洋漁24歲時,在大明湖畔秋柳園讀書會友賦詩,並在水面亭寫下了轟動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
王洋漁創詩論神韻說,被譽為一代詩宗,是我國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文學家。秋柳園位於大名湖南岸,與歷下亭隔水相望,門上懸匾額秋柳園三個大字,由清代書法家何紹基書寫。
(7)大明歷史名人擴展閱讀
大明湖,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是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也是泉城濟南重要的風景名勝、開放窗口和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
早在唐宋時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聞名四海。2009年,大明湖榮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泉水湖」稱號。
大明湖一帶歷代建築甚多,素有「一閣、三園、三樓、四祠、六島、七橋、十亭」之說,所有建築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有:
1、海右古亭——歷下亭
歷下亭位於明湖水面諸島中最大的湖心小島上,因處歷山之下而得名。它四面臨水,綠柳環繞,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畫棟,是一座軒昂古雅的木結構建築。歷下亭雖幾經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
亭中匾額「歷下亭」三字,為清乾隆皇帝手書。亭北名士軒中,牆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畫像及濟南歷代名人的畫像,門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寫的對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2、道教廟宇——北極閣
北極閣又名北極廟,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真武廟,是一座道教廟宇。北極閣建於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樂年間重修。廟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後殿、鍾鼓樓、東西配房組成。
正殿內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龜蛇二將、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傳神。正殿兩側壁上繪有關於真武修煉成仙的壁畫,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後殿名啟聖殿,供奉著真武父母的塑像。
3、匯波樓
匯波樓位於大明湖東北岸北水門之上。北水門為曾鞏任齊州知州時,於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濟南唯一的北城門,既可設閘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牆時,在北水門上建了一座兩層高的城樓,因城內諸泉水匯流入大明湖,再經北水門流出城外,故命名為匯波樓。
匯波樓建成後,成為人們登臨游覽,集宴賦詩的好去處,歷代文人墨客多有題詠。解放前,匯波樓毀於戰火。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新樓基本保持原貌,為重檐兩層城樓式建築,氣勢宏偉。登匯波樓,北可眺望鵲、華兩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夕陽西下時,更可領略到濟南八景之一匯波晚照的壯麗景象。
H. 明朝歷史上最厲害的政治家是誰急
張居正啊 樓主 搜搜就知道
I. 明朝有那些名人
一 劉基(1311--1375),字伯溫,元至大四年夏歷六月十五日出生於南田武陽村。武陽村當時屬青田管轄,時人稱他為劉青田。明洪武初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他死後139年,即明武宗正年(1514),被追贈太師,謚"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文成公。文成縣就是以他的謚號命名的。
二 常遇春(公元1330年—1369年),明代著名將領。字伯仁,回族,濠州懷遠(今屬安徽懷遠)人。世代務農,家境寒苦,自幼習武,二十歲左右已經「貌奇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天,追隨朱元璋征戰十四年,與朱元璋的開拓和統一事業相始終。後來朱元璋在總結開國之功時曾說:「計其開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所謂「開拓之功」,就是兼並群雄,推翻元室,統一中國的事業,概括起來就是:南下、西征、東取和北伐這四個大階段。常遇春從始到終,無役不從,為大明江山效命疆場,屢建奇功。
三 解縉,1369年生,1415年逝世 ,江西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書家。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自幼穎悟絕人,其文雅勁奇古,詩豪放羊瞻,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時,然縱盪無法。明吳寬《匏翁家藏集》稱:「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士解公為首,下筆圓滑純熟。」所書小楷《黃庭》,全摹臨右軍,筆婉麗端雅。」著有《文毅集》、《春雨雜述》等。於書法屢有論述。墨跡有《自書詩卷》、《書唐人詩》等。《自書詩卷》,章草,紙本墨跡。縱34.5厘米,橫470.8厘米,藏故宮博物院。此卷是在永樂八年(1410)解縉被貶官後,於南京寓居處信筆而成。整個作品中鋒用筆,圓轉純熟,行筆迅急,氣勢奔放,猶如泉涌,一泄到底,極富於抒情和表現。從整個作品來看,他的書法以「二王」為基礎,流露出《聖教序》的韻味,書體草中有行,行中有草,線條流暢,體勢舒展,顯得很坦盪。筆畫粗細不一,曲折多變。有時筆畫顛狂翻騰,錯綜復雜,特別是豎畫的縱筆,毫不遲緩,一蹴而就。尤其到了卷尾「付於有識者自辨之」幾個字,狂放不羈,氣勢升華到了極致,很像《自敘帖》的筆意,顯得很浪漫。這件佳作,是作者長期藝術追求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結晶。
四 張居正
1525-1582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五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雲南昆陽(今昆明市晉寧縣)人。
六 海瑞(1514-1587),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海南瓊山人。
七 戚繼光(1528~1588)明朝名將,民族英雄,軍事家。
八 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原籍廣東東莞,生於萬曆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
九 鄭成功
民族英雄鄭成功
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
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十 袁宏道 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
十一 歸有光 (1506——1571),字熙甫,號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項脊軒志〉借「百年老屋」幾經興廢。 項脊軒志
十二 朱載堉 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真正的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十三 文徵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大書法家。畫史上將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在當世他的名氣極大,號稱「文筆遍天下」。
十四 黃宗羲(1610~1695)明朝思想家、文學家。
十六 李贄 李贄(1527-1602年),字宏甫,號卓吾又號溫陵居士。
十七
徐光啟
字子先,號玄扈,生於上海,徐光啟在數學、天文、歷法、軍事、測量、農業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
十八 湯顯祖,明代戲曲家,生於1550年,卒於1616年,字義仍,號若士,祖籍江西臨川。
十九 顧炎武 (1613—1682),號亭林,江蘇崑山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二十 史可法 (1601~1645)明末將領。字憲之,號道鄰。史稱"史忠烈公"。
二十一 李時珍
胡宗憲
羅貫中
施耐庵
吳承恩
王竑
張弼
沈周
李應禎
吳寬
李東陽
金琮
張惠
顧鼎臣
劉麟
馮志
萬潮
楊慎
文彭
范欽
邢一鳳
文嘉
王谷祥
王寅
陳鎏
喻時
趙代
俞允文
周天球
翁大立
劉早
王問臣
王世貞
潘延圭
季遐齡
詹景鳳
孫克弘
徐鼎
顧憲成
邢侗
鄒元標
董其昌
黃汝亨
錢允治
顧際明
王思任
文震亨
張世偉
黃道周
倪元璐
陸廣明
徐妍
張溥
葛征奇
倪長紆
林枋
弘儲
傅山
杜浚
許元溥
陳鐸
J. 明朝歷史中有名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奸臣有嚴嵩父子、魏忠賢、王振、劉謹、嚴世藩、馬士英、吳三桂等比較有名的
忠臣有於謙、海瑞、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