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墨子的故鄉。「自薦」而名傳後世的毛遂,「鑿壁偷光」的大經學家、西漢丞相匡衡,明代「博學宏詞」的大文學家賈三近\孟嘗君父子田文、田嬰和明永樂皇帝妃子權妃
薛國故城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部的官橋鎮,距滕州市區約17公里。它東依沂蒙余脈,西傍微山湖畔,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戰國時期「這里就是擁有六萬余家」的大都會了。薛國故城是我國地面上最長、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為10615米,城牆逶迤起伏,現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20至30米。夯層厚19—22厘米,夯窩直徑6—7厘米。有城門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於戰國時期。居住遺址9處,制陶、冶鐵、冶銅、制骨作坊10餘處。內城在大城的東南隅,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周長2750米。牆寬10米左右,城壕寬8米,內城門即西周、春秋的薛城,並一直延續到漢代。
滕國故城
「滕」作為「國」見於史籍,大約在距今四千年前,我國進入奴隸制社會的時期。西周初年,武王克商後,封其異母弟叔綉於滕,爵為侯,立為滕國。
南常故城
南常故城位於薛城區原南常鄉南常村村北,坐落在鳳凰山之陽的一片平原地帶上。鳳凰山又名朝陽山,山勢連綿數里,上有三峰高低相錯,其間雜有參差的巨石,形似展翅的大鵬,俯瞰南常故城沃野平原。鳳凰山北麓有玉華泉,南麓有涼泉,二泉之水合流環繞故城,最後西流入漕河。東峰下有朝陽洞。故城東有老鴣山,山西側有元代廣威將軍同知嶧州軍事周忠及其子武節將軍兼邳州節度副使周瑞昌的墓葬。南常故城東西長約550米,南北寬約440米略呈長方形。故城東北隅,沿東牆基向北延伸出一個南北約100米的突出部分,俗傳為「北門」,亦稱「瓮上」。故城附近,古墓很多,經常有畫像石刻出土。曾發現距今兩千年而完整無銹的漢代環首鐵刀、漢代石羊、和大批陶器。
震驚世界的台兒庄大戰,運河支隊的英烈,魯南戰役的輝煌,更有聞名遐邇的鐵道游擊隊的雄風,棗庄因此博取了「鐵道游擊隊的故鄉」的美稱
Ⅱ 山東歷史名人故事
1、孔子: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
義利之辯: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說:「賜(即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
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學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獲救者為了表示感謝送了他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2、孟子 :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去世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孟子的母親對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視,管束甚嚴,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為賢。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
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樣子。孟子的媽媽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孟子的媽媽又帶著孟子去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學起了買賣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依然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在此居住了。
3、孫武,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孫子晉見吳王之後,呈上所著兵書十三篇。吳王看後,贊不絕口。為考察孫子的統兵能力,吳王挑選了100多名宮女由孫子操練。孫武把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行軍法。
但宮女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斬兩位隊長。吳王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派人傳命說:寡人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請將軍赦免她們。
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迴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型十分齊整。闔閭失去愛姬,心中不快。
孫武便親見闔閭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聽了孫武的解釋,吳王闔閭怒氣消散,便拜孫武為將軍。在孫武的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提高,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4、王羲之,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
入木三分: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
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出來的。
5、王祥,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西孝友村)人 。
三國曹魏及西晉時大臣。王祥繼母朱氏一次想吃鮮魚,當時天寒冰凍,王祥脫下衣服,准備砸冰捕魚,忽然冰塊融化,跳出兩條鯉魚,王祥拿著鯉魚回去孝敬母親。繼母向王祥說很想吃燒黃雀,不久就有數十隻黃雀飛進屋帳內,王祥得以給母親吃。鄰居都驚嘆這是王祥的孝道感動上天。
Ⅲ 山東的歷史名人簡介
山東歷史名人簡介
1,孔丘 (前551——前479),字仲尼,今山東曲阜東南一帶人。春秋末年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史稱孔子。青年時期做過看管牛羊的小官和管理倉庫的小官。中年後開始授徒講學。51歲時任中都(今山東汶上縣)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魯班 (約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輸,名般,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土木建築工匠和發明家。被後人尊為「匠師之祖」。
3,曾參 (前505——前435),今山東平邑縣人,亦稱曾子。編著了《大學》、《孝經》兩書,對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後世稱為「述聖」。
4,孫臏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東陽谷縣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一書。
5,孟珂 (約前372——前289年),即孟子。今山東鄒縣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稱為「亞聖」。
6,扁鵲 (前357——前307年),姓秦,名越人。今山東長清縣人。系我國醫學事業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發明 望 聞 問 切等療法。
7,東方朔 (前154——前93),西漢文學家。今山東陵縣人。性詼諧滑稽,善辭賦。
8,匡衡 西漢時期人,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人。鑿壁偷光來讀書,就是他乾的。後官至丞相。
9,鄭玄 (127——200年),漢末著名經學家。今山東高密人。
10,孔融 (153——208年),今山東曲阜人,孔子20世孫。東漢末學者,「建安七子」之一,有個典故叫孔融讓梨,就是他四歲那年乾的。
11,管寧 (158——241年),是管仲的後代,三國時期著名學者。今山東臨朐人。
12,王粲 (177——217年),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今山東鄒縣人。
13,劉楨 今山東東平縣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14,仲長統 (180——220年),東漢末著名哲學家、政論家。今山東鄒縣人。他曾提出「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論點。
15,諸葛亮 (181——234年),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今山東沂南縣人。
16,王戍 (234——305年),西晉大臣,「竹林七賢」之一。今山東臨沂人。
17,左思 (約255——305年),西晉著名文學家,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人。叫洛陽紙變貴的就是他的文章《三都賦》和《招隱》。
18,王羲之 (321——379年),今山東臨沂城北人。東晉大書法家。
19,鮑照和鮑令暉,系哥妹倆,是南朝宋詩人。今山東蒼山縣人。其中,哥哥與謝靈運、顏延之被人稱為「元嘉三大家」。妹妹是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有著作的女文學家。
20,劉峻 (462——521年),南朝梁著名學者、文學家。今山東平原縣人。
21,劉勰 (約465——532年),今山東莒縣人。南朝梁傑出的文學理論批評家。所著《文心雕龍》一書,在文學批評史上影響極大。
22,肖穎士 (708——759年),唐代文學家。今山東蒼山縣人。與當時名士李華齊名,時稱「蕭李」。
23,顏真卿 (709——785),唐代大臣,書法家。今山東臨沂市人。
24,黃巢 (?——884),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今山東荷澤東南人。
25,石介 (1005——1045),北宋前期學者、教育家、文學家。,今山東泰安市郊區橋溝村人。支持並參與范仲淹等人發起的政治改革。有著作《徂徠集》流傳於世。
26,宋江 (?——約1122年) 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今山東鄆城縣人。
27,荀子,山東莒南縣人(這個不一定是)
28,李清照 (1084——約1151),宋代著名女詞人,今山東濟南人。
29,辛棄疾 (1140——1207年),南宋著名詞人,今山東濟南人。
30,邱處機 (1148——1227),金、蒙時期,道教全真道龍門派創始人。今山東棲霞縣人。
31,唐賽兒 ,明初農民起義女領袖。今山東濱縣人。
32,李開先 (1502——1568),明代中葉著名文學家和戲曲家。今山東章丘縣人。
33,戚繼光 (1528——1587),明朝著名軍事家,抗倭名將。今山東蓬萊人。
34,王士禎 (1634——1711),清朝大臣,詩人。今山東桓台縣人。在創作上倡導「神韻說」。
35,趙執信 (1662——1744),清朝詩人。今山東淄博人。18歲中進士。
36,蒲松齡 (1640——1715),清初著名小說家,今山東淄博市淄川區人。
37,孔尚任(1648——1718),孔子64代孫,今山東曲阜人。崑曲名劇《桃花扇》為他作
38,高鳳翰 (1683——1749年),清代著名書畫家,今山東膠縣城西三里河村人。時人常將其與揚州八怪並稱,或補列為揚州八怪之一。
39,左寶貴 (1837——1894),清末愛國將領。祖居山東齊河縣,山東平邑縣地方鎮人。
40, 墨子,姓墨名翟,今山東曲阜一帶人。大約生於前480年,卒於前400年,活了80多歲,墨家學派創始人。提出「泛愛、兼利而非攻」的思想。
41, 劉洪,生活於公元129——210年,東漢人,今山東蒙陰縣人。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之一。
42, 賈思勰,今山東青州市人,著有《齊民要術》等,是我國古代著名農學家。
43,劉墉:諸城人,1719—1804,號石庵,清代書法家,後人稱為清四大書家(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之一。
44, 劉熙:濰坊人,字成國,漢末訓詁學家,代表作有《釋名》。
45, 孟喜:蒼山蘭陵人,字長卿,西漢今文經學中易學「孟氏學」開創者,漢宣帝時立為博士。
46,孟雲卿:商河人,唐代詩人,代表作有《傷時二首》。
47,呂彥直:東平縣人,1894—1929,字仲宜、古愚,近代建築師,代表作有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
48,武訓:聊城人,1838—1896,原名武七,以乞討、放債辦學,稱「義學」,清政府封其為「義學正」。
49,張爾岐:濟陽人,1612—1677,字稷若,號篙庵,明代諸生,入清不仕,與顧炎武交往,著有《周易說略》、《老子說略》、《儀禮鄭注句讀》等。
50,張擇端:諸城人,字正道,北宋風俗畫家,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
51, 張養浩:濟南人,1270—1329,字希孟,號雲庄,元代散曲家,作品有《雲庄休居自適小東府》、《雲庄類稿》。
52,穆修:東平人,979—1032,字伯長,北宋散文家,有《穆參軍集》傳世。
53,蘭陵笑笑生,據考證為山東五蓮縣人,著《金瓶梅》。
54,王盡美,山東莒縣人,中共創始人之一,先到青州師范讀書,後到濟南師范讀書。
山東歷史名人輩出
山東省歷史上名人輩出,不勝枚舉。
春秋時期有:齊國大夫晏嬰;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孔丘;他的學生曾子;兵家孫武;
戰國時期有:名醫扁鵲;哲學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建築工匠魯班;圍棋名手弈秋;軍事家孫臏;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學孟軻;思想家_梁赤;
漢代有:醫學家淳於意;水利家_寬;西漢今文《尚書》的最早傳授者伏生;文學家東方朔;經學家匡衡;文學家韋玄成;農學家汜勝之;文學家孔融;經學家鄭玄;哲學家仲長統;文學家王粲;文學家劉楨;天文學家劉洪;
三國時期有: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經學家、訓詁學家、鄭玄弟子孫炎;
晉代有:數學家張邱建;文學家羊祜;玄學家王弼;文學家左思;書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無神論思想家、天文學家何承天;詩人顏延之;文學家鮑照;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文學家溫子升;文學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顏之推;名醫徐叔向;醫學家王叔和;史學有崔鴻;農學家賈思勰;
隋朝有:畫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歷算學家崔善為;詩人儲光羲;文學家段成式;
宋朝有:學者胡旦;文學家王禹_;學者、文學家石介;醫學家錢乙;文學家晁補之;醫學家成無己;女詞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
金代有:歷算學家張行簡;水利家王居卿;圍棋名手劉仲甫;古代建橋工程專家王辟之;畫家張擇端;金石學家趙明誠;畫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處機;金末史學家孔元措;金代史學家、書法家黨懷英;詞人、學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詩人和散曲家杜仁傑;史學家、文學家王惲;水利家賈魯;文字學家楊桓;散曲作家、文學家張養浩;散曲家楊朝英;戲曲作家高文秀;農學家及活版印刷術的改進者王禎;戲曲作家康進之;歷史地理學家、文學家於欽;四書五經注釋者董養性;
明朝有:機械家王詔;民間水利家白英;文學家謝榛;戲曲家李開先;散曲家馮惟敏;著名詩人、文學家李攀龍;抗倭名將、軍事家戚繼光;書畫家邢侗;學者焦_;文學家、詩人於慎行;散曲作家劉效祖;名醫畢藎臣;
清朝有:文學家、葯學家王象晉;戲曲作家、文學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薛鳳祚;歷史學家傅以漸;經濟學家張爾岐;詩人宋琬;史學家馬馬肅;詩人王士礻真;文學家田雯;詩人曹貞吉;史學家張昭潛;著名文學家蒲松齡;戲曲作家孔尚任;書法、繪畫家潘伍雲;詩人趙執信;書畫篆刻藝術家高鳳翰;醫學家黃元御;書法家劉墉;地方誌學家李文藻;學者孔繼汾;儒醫孔繼_;學者孔繼涵;經濟學家、訓詁學家郝懿行;民間名中醫綦灃;文字學家王_友;著名金石學家、校勘學家和書法家許瀚;文學鑒藏家、古錢幣學家李佐賢;金石學家陳介祺;醫學家蔡玉珂;教育學家武訓;著名金石文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王懿榮;藝術家孫中新;藏書家楊以增;著名學者和古籍編纂家馬國瀚;金石學家吳式芬;針灸名醫楊作質;兵器製造專家丁守存;名醫臧應詹;史學家、書法家吳潯源。
Ⅳ 山東古代歷史名人
舜帝,山東諸城人
姜尚 周代齊國的始祖,軍事家、政治家。姜姓,呂氏,名望。西周初年輔佐武王滅商有功,俗稱「姜太公」。兵書《六韜》,相傳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潁上(潁水之濱)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今傳《管子》一書,系後人依託之作。
晏嬰(?~前550)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傳世《晏子春秋》一書,系戰國時人搜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
魯班 (約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輸,名般,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土木建築工匠和發明家。被後人尊為「匠師之祖」。
曾參 (前505——前435),今山東平邑縣人,亦稱曾子。編著了《大學》、《孝經》兩書,對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後世稱為「述聖」。
齊桓公(?~公元前643),春秋初期齊國國君,軍事統帥。姜姓,名小白。開創春秋五霸之首。
孫武 字長卿。齊國人。春秋末期軍事家。其著作《孫子兵法》,是我國傑出的兵書。
左丘明 魯國人。春秋末期史學家。相傳曾著《左傳》,又傳《國語》亦出其手。
墨子 (約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國(今滕州市)人。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現存《墨子》五十三篇。
孫臏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東陽谷縣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一書
孟珂 (約前372——前289年),即孟子。今山東鄒縣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稱為「亞聖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莊子》一書傳世。
荀子(約前313~前230)名況。趙國人,一生在山東地區活動,今蒼山蘭陵鎮東南有荀子墓。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書。
扁鵲 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盧(今山東長清)人。戰國時醫學家
吳起(?~前381)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戰國時軍事家。現存《吳子》六篇
東方朔 (前154——前93),西漢大文學家。今山東陵縣人
孔融 (153——208年),今山東曲阜人,孔子20世孫。東漢末學者,「建安七子」之一,有個典故叫孔融讓梨,就是他四歲那年乾的。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蜀漢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著作有《出師表》《隆重對》《諸葛亮集》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大書法家,被譽為「書聖」。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存世墨跡有行書《鴨頭丸貼》,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劉勰(約465~約532)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文心雕龍》五十篇
賈思勰 益都(治在今壽光)人。北魏農學家。著有農學名著《齊民要術》。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臨沂市)。唐大臣、著名書法家。傳世名作甚多,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約1084~1151)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章丘)人。南宋女詞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均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詞》。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清明上河圖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著有《稼軒詞》。
戚繼光 (1528——1587),明朝著名軍事家,抗倭名將,沿海入侵倭寇聞風喪膽,創竹竿戰法。今山東蓬萊人
孔尚任 (1648——1718),孔子64代孫,今山東曲阜人。崑曲名劇《桃花扇》即他所為。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清文學家。著有《聊齋志異》等。
劉墉:宰相劉羅鍋 高密人,1719—1804,號石庵,清代書法家,後人稱為清四大書家(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之一。
Ⅳ 山東德州的名人有哪些從古至今!拜託各位了 3Q
廉頗 山東德州陵縣人,漢族,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死時已是84歲高齡.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德州陵縣神頭鎮人,一說山東惠民人,有誤)人。性詼諧幽默,善辭賦,武帝時大臣、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東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程紹(明1557-1639),字公業,明工部尚書,德州市德城區人。程紹為人嚴峻耿直,沉靜穩重,雄才大略,蔑視權貴,亢直敢言,不徇私情,遇事果斷,不以難易而迴避屈服。 田雯,一代文宗,字綸霞,濟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區呂家街人)。官至戶部左侍郎,世稱田侍郎。田雯居官職任心強,政績卓著,關心民疾,興利除弊,受到人們的敬仰。其居官從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學識廣博,著述豐富,《古歡堂集》十二卷、《黔書》上下二卷、《長河志籍考》十卷、《幼學編》四卷和《詩傳全體備義》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庫全書》,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 管輅(公元210—256年),字公明,三國時期魏國術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縣人),是歷史上著名的術士,被後世卜卦觀相的人奉為祖師。管輅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周易通靈訣》2卷、《周易通靈要訣》1卷、《破躁經》1卷、《占箕》1卷,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死後葬於平原城西南周寨村西、尚廟附近。舊志記載有墓,今已不存。 劉峻(462—521),字孝標,今德州平原縣人。南朝梁學者,文學家。曾注《世說新語》,引證詳確,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輯有《劉戶曹輯》。 禰衡(173-198)字正平,東漢末名士,文學家。平原郡人(今臨邑縣德平鎮小禰家村),幼聰敏好學;成年後博學多識,才華橫溢。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賞識,說他「其才十倍於我」有恃才傲物、善辯好勝、不畏權勢的性格。禰衡著作原有兩卷,已失傳。後世見到的僅《吊張衡文》、《魯夫子碑》、《顏子碑》、《鸚鵡賦》等四篇文章。 邢侗(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來禽濟源山主,晚號方山道民,臨邑鎮邢柳行村人。幼穎慧,七歲能作擘窠大書。善書、詩、畫。尤以書法名世。朝人購邢書,「與黃金同價」。其名與董其昌、張瑞圖、米萬鍾同稱明末四大書家。與董其昌又稱南董北邢。墨跡為故宮博物院、台灣故宮及上海、蘇州、西安、四川、沈陽、承德避暑山莊所收藏;日本也有收存。山東歷史博物館藏有其著作與畫品;著作有《來禽館集》29卷,《南官縣志》,《武定州志》15卷,《臨邑縣志》16卷。其中《武定州志》被方誌家譽為名志。刻有《來禽館帖》,其中以《十七帖》《澄清堂帖》最著名。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德州臨邑東北)。孟郊早年生活貧困,以他為「清奇僻苦主」。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又多苦語。《遊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葛守禮、明朝德州臨邑縣人。出身農家,自幼貧而好學。1558年,鄉試第一,次年成進士,授彰德推官。時有長久未決冤獄,禮一審即破。世宗愛其才,授職鎮守山海山。赴任後增補關法,力除積弊,不久遷兵部主事。後來,升遷為南京禮部尚書。隆慶元年,明穆宗重新起用葛守禮,任他為戶部尚書。葛守禮洞察時局,針砭時弊,竭力反對當時的「一條鞭法」及「一串鈴法」。萬曆三年(1575年),葛守禮告老還鄉。明神宗下詔,加授葛守禮太子太保封號。萬曆六年(1578年),一代名臣葛守禮與世長辭,帝贈太子太保,謚號端肅。 歷史古跡: 蘇祿王墓、禹城禹王亭顏真卿書《東方先生畫贊碑》、夏津點將台泰山奶奶廟、平原文昌閣、臨邑邢侗公園、平原千佛塔、齊河時傳祥紀念館、慶雲海島金山寺。 歷史故事: 劉關張桃園結義、東方朔智勇故事、顏真卿為官佚事等
Ⅵ 山東德州陵縣宋家鎮有什麼大人物嗎
有,很厲害!自己掏錢在北京買了一千多畝地!
Ⅶ 山東省樂陵市有什麼歷史名人
漢有名書法家朱燈,東晉有文學家王歡,南寧有右丞呂頤浩,清有經學家董養性、版著權名中醫牛履祥。民國時期,有著名抗日將領宋哲元,著名武術家尚雲祥。現任中國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楊文昌,原國家文物局長、當代著名書法家孫軼青均是樂陵籍人
樂陵官方網站上的
Ⅷ 陵城區的名人
東方朔:字曼倩。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西漢文學家,《史記》、《漢書》專中均有詳細記載。屬
顏真卿:字清臣,號應方,祖籍琅琊(山東臨沂),唐朝傑出書法家、政治家。
石維屏:今陵城區神頭鎮後石庄人,生卒不祥,明朝廉臣。
吳匡五:原名吳觀志,陽信縣後吳家店人,任抗日民主政府縣長。
廉頗:戰國時「趙之良將」。
康丕揚:字士遇,號驤漢,明代著名學者。
薛登奎:清朝秀才,在武林中是河南「靳二爺」門人,德州一帶有名的義和團首領。
Ⅸ 陵縣有什麼名人
古跡與旅遊唐城牆。唐代平原郡古城,即現今的陵縣城。當時郡城有內、中、外三道城牆,為公元 753 年顏真卿任太守時為抵禦「安史之亂」所建。現存兩端,一位於陵縣縣城北面護城河邊,為南北向,一位於陵縣人民公園內,為東西向。
漢墓群。位於神頭鎮。現存 38 座,大者直徑 40 米,高 5 — 6 米,俗稱「七十二疑冢」,經考古挖掘為漢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可惜的是,被盜嚴重。曾出土戰國燈具等文物。
東方朔畫贊碑。現立於陵縣文博苑顏碑亭內,為唐代平原郡太守顏真卿書,俗稱「顏子碑」,集真、隸、篆書為一體,字體端莊雄健、氣勢開張,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
大宗家戰斗紀念碑。為紀念 1939 年春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抗擊日軍的壯烈事跡而設,碑名由楊成武題寫,高 4.35 米,佔地 2656 平方米。這是緬懷先烈、激勵後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一。
仙人湖、得月湖位於陵縣丁庄鄉,由庫區面積 8.5平方公里,是魯西北最大的兩個人工湖,佔在面積分別是 1.1 萬畝和 1.4 萬畝。湖面波光瀲灧,候鳥棲集,被人們稱為「姊妹湖」,是旅遊、度假、療養、垂釣的理想去處。歷史名人東方朔(公元前 154 —前 93 年),字曼倩,厭次(今陵縣神頭鎮)人,漢太中大夫,文學家,博學多識,機智詼諧,相傳是中國曲藝的鼻祖、算命盲人的祖師,被後人稱為「智聖」。事跡在《史記》、《漢書》中均有記載。顏真卿(709 — 786 ),字清臣,唐朝政治家、書法家, 753 年(天寶十二年)任平原郡太守。 755 年(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顏真卿聯絡河北十七郡太守起兵平叛,唐玄宗遂詔拜為戶部侍郎兼平原郡太守。現存顏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時手書《東方朔畫贊碑》、《東方朔墓碑》兩塊,為書法藝術珍品。
Ⅹ 古代山東歷史文化名人簡表
舜帝,山東諸城人
姜尚 周代齊國的始祖,軍事家、政治家。姜姓,呂氏,名望。西周初年輔佐武王滅商有功,俗稱「姜太公」。兵書《六韜》,相傳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潁上(潁水之濱)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今傳《管子》一書,系後人依託之作。
晏嬰(?~前550)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傳世《晏子春秋》一書,系戰國時人搜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
魯班 (約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輸,名般,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土木建築工匠和發明家。被後人尊為「匠師之祖」。
曾參 (前505——前435),今山東平邑縣人,亦稱曾子。編著了《大學》、《孝經》兩書,對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後世稱為「述聖」。
齊桓公(?~公元前643),春秋初期齊國國君,軍事統帥。姜姓,名小白。開創春秋五霸之首。
孫武 字長卿。齊國人。春秋末期軍事家。其著作《孫子兵法》,是我國傑出的兵書。
左丘明 魯國人。春秋末期史學家。相傳曾著《左傳》,又傳《國語》亦出其手。
墨子 (約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國(今滕州市)人。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現存《墨子》五十三篇。
孫臏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東陽谷縣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一書
孟珂 (約前372——前289年),即孟子。今山東鄒縣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稱為「亞聖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莊子》一書傳世。
荀子(約前313~前230)名況。趙國人,一生在山東地區活動,今蒼山蘭陵鎮東南有荀子墓。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書。
扁鵲 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盧(今山東長清)人。戰國時醫學家
吳起(?~前381)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戰國時軍事家。現存《吳子》六篇
東方朔 (前154——前93),西漢大文學家。今山東陵縣人
孔融 (153——208年),今山東曲阜人,孔子20世孫。東漢末學者,「建安七子」之一,有個典故叫孔融讓梨,就是他四歲那年乾的。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蜀漢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著作有《出師表》《隆重對》《諸葛亮集》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大書法家,被譽為「書聖」。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存世墨跡有行書《鴨頭丸貼》,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劉勰(約465~約532)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文心雕龍》五十篇
賈思勰 益都(治在今壽光)人。北魏農學家。著有農學名著《齊民要術》。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臨沂市)。唐大臣、著名書法家。傳世名作甚多,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約1084~1151)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章丘)人。南宋女詞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均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詞》。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清明上河圖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著有《稼軒詞》。
戚繼光 (1528——1587),明朝著名軍事家,抗倭名將,沿海入侵倭寇聞風喪膽,創竹竿戰法。今山東蓬萊人
孔尚任 (1648——1718),孔子64代孫,今山東曲阜人。崑曲名劇《桃花扇》即他所為。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清文學家。著有《聊齋志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