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好看的歷史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戒煙軼聞 乾隆皇帝戒煙 乾隆皇帝很喜歡吸煙,幾乎一有空就吸。後來經常咳嗽,請太醫治療。太醫說:「皇上的咳,是吸煙傷肺,若要治咳,必須先戒煙。」乾隆很聽太醫的話。戒了煙。咳嗽也治癒了。 末代皇弟溥傑戒煙 末代皇帝溥儀的胞弟,現在84歲的溥傑先生確實戒煙了。溥傑吸煙是從14歲開始的,父親載灃根本不會吸煙,而母親瓜爾佳氏卻吸煙成癮,他看母親每天吸煙約50支,由開始的好奇心,抽著玩,到逐漸養成習慣,後來成為吸煙嗜好。比皇帝溥儀吸煙還重。 據溥傑先生講,過去無論在北京醇王府、紫禁城、天津張園,還是在長春偽皇宮、日本留學,他吸煙的品種、質量都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隨之而來的是煙越吸越多。1945年戰亂時期,溥傑隨溥儀等人外逃時在沈陽機場被蘇聯軍隊押往蘇聯戰俘營時,吸煙有限制了。找不到白紙就用舊報紙卷煙來消愁。當時那咳嗽勁,還有冒著黑煙還怕看守聽著、看著。後來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時,每天發煙。60年代離別16年的妻子嵯峨浩從日本回到北京破鏡重圓。妻子為了丈夫身心健康多次阻勸,都行不通。1987年嵯峨浩住進北京友誼醫院時,筆者曾見到溥傑剛吸口煙,嵯峨浩就以咳嗽為信號勸丈夫戒煙,這樣溥老不得不將煙扔掉。妻子去世後,溥老深情懷念,整天以吸煙來消愁解悶,身體受到損害。近年,溥傑先生高齡年邁,社會活動較多,吸煙也越多,咳嗽自然加重,並住進了醫院。身體的不適給他敲響了警鍾,這位曾有70年煙齡的末代皇弟溥傑先生在「世界戒煙日」到來之前就把煙戒了。戒煙後的溥傑先生精神很好,身體也比從前強壯了。 鄧小平戒煙 全國七屆人大一次會議在1988年4月8日進行首次選舉。鄧小平同志把選票投入票箱後返回座位。接著,他習慣地點燃了一支香煙。不一會兒,一張紙條從台下一排一排地往上遞,直到台上的鄧小平手裡。紙條上寫著:「請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煙。」鄧小平一看就笑了,還連連點頭,趕快把煙熄掉。 1988年4月16日,鄧小平主席和菲律賓總統科拉松·阿基諾在友好、愉快幽然的氣氛中進行了50分鍾會晤。會晤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舉行,近百名中外記者早就聚在那裡等候。會晤開始後不久,鄧小平問科·阿基諾,「我能抽煙嗎?」科·阿基諾風趣地說:「我不能對你說不能抽,因為我不是你這個國家的領導人,但在我們菲律賓內閣開會時是不許抽煙的。」話音剛落,廳內爆發出一陣笑聲。 鄧小平接著說:「在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我違犯了一個規則,我習慣地拿出一支香煙,一位代表給我遞了一張條子,提出了批評,我馬上接受,沒辦法。」說完話爽朗地笑了。 以後不久,我們就高興地聽到「小平同志戒煙了!」 陳毅戒煙 陳毅同志一度吸煙很厲害。一次,司機常志剛同志笑著問道:「陳老總,你的煙癮怎麼這樣大?你說吸煙究竟有啥好處?」陳毅同志搖搖頭嘆道:「吸煙對人體一點好處也沒有。有時我見到煙在燃燒,感到自己也隨著毀滅哩!」 1954年,陳毅同志患了支氣管炎,醫生鄭重地提出要他不再吸煙,他表示堅決戒煙。不久,他去看望毛主席,主席遞給他一支煙,他說戒了。毛主席贊賞地說:「好呀!你有志氣呀!」陳毅同志後來對其它同志講:「毛主席這么一表揚,我就非戒到底不可。要不,我就成為沒有志氣的人了!」 齊白石戒煙 國畫大師齊白石,青年時跟師傅學雕花木就學會了吸水煙。出師後,齊白石歷經苦練,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眾多慕名者前來結交。其中最知名者有黎德恂、羅醒吾、王仲言等。這些年輕人為學業進步成立了「羅山詩社」,公推齊白石為社長。齊白石說:「既然是詩社,就要立幾條社章。」大家便提出不要賭博、不要談女人、不嗜煙酒。在一片贊同聲中,唯齊白石悶悶不語。羅醒吾問道:「齊兄為人,一向是我們的表率,為何卻不說話?」齊白石只是笑而不答。他是對人不嗜煙這一條難以接受。他不僅僅吸煙成癖,還有一根考究的煙筒,每天都隨身帶一隻用水牛角製作的煙盒,並在盒上刻一幅精緻的「太白醉酒」圖,大家看出緣由,就不勉強了。 有一次,黎德恂提議去羅網山旅遊,眾人響應。大家面水而坐,王仲言開口道:「請問各位窗友,孔老聖人最愛好什麼?」羅醒吾答道:「那自然是愛聽音樂……」黎德恂忙接著說:「不,不,我看恐還是吸煙了?」眾嘩然大笑。黎德恂又繼續說:「請不要笑,去年我去王秀才府上拜年,他那大字館的孔夫子牌位邊貼了一幅對聯,叫『煙茶待客人,筆墨不當善』。據說請他代寫書的人實在太多。一用心就要吸煙,所以這:『煙茶待客人』之句,就有要人家送禮之意。王秀才號稱孔夫子門徒,如此嗜煙,想必孔夫子也是吸煙的。」黎德恂話未完,齊白石的臉刷地紅了,他不好意思地說:「德恂老弟,實話說,我寫詩也喜歡吸幾斗水煙,你們這樣誠意相勸,那我決意戒掉它。說完便從衣袋裡取出那隻精緻的煙盒,遠遠地向溪流拋去,還隨口吟出兩句:「煙從水上去,詩向腹中來。」從此,齊白石再也不吸煙了。 馬克思戒煙 馬克思煙癮很大,他自己甚至說過「《資本論》的稿費不夠我寫這本書時所吸的煙錢。」到了晚年,他得了氣管炎、肝病和胃病,頭痛、咳嗽很厲害。為了保護馬克思的身體,醫生勸他戒煙,馬克思毅然戒了。之後,他又高興又自豪地說:「我好多天沒有吸煙了,只要醫生不許可,我決不再吸煙。」 列寧戒煙 列寧在17歲時,開始抽煙。有一段時間里,他總是叼著煙卷。他的母親看到以後,心裡很難受,耐心勸他說:「吸煙有害健康,咱家經濟困難,不要學吸煙。雖然你的那些煙卷不算貴,如果你不抽,多多少少要更好些。」 聽了母親的話,弗拉基米爾·伊里奇說:「請原諒,媽媽!這個我從沒想過。好吧,從今天起我就戒煙。」伊里奇邊說邊從衣袋裡掏出了香煙放在桌上,就這樣,再也沒有碰它一下。 愛潑斯坦戒煙 愛潑斯坦戒煙過程顯示了三點:一、戒煙要自下決心,自我醒悟;二、戒煙要有方法,如公開宣布戒煙,杜絕香煙來源,避免吸煙環境,遵醫囑堅拒勸煙等;三、戒煙要爭取醫生指點,親友合作,不要孤軍奮斗,不怕拒煙而得罪以往煙友。 里根戒煙 過去里根還抽煙斗,自1986年起,里根認為吸煙對身體危害甚大。決定戒煙。同年他簽署了一項法案,規定香煙盒廣告須附載更多的有關吸煙危險的警告。美國要為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個「無人吸煙」的社會而努力。 世界足球名將貝利戒煙 貝利小時候曾有吸煙嗜好。一次,他與小夥伴比抽煙,被父親看到了。事後,父親對他說:「你有幾分踢球的天才,要是你抽煙的話,會削弱你的體力,這事你自己決定吧」!貝利十分慚愧,下決心不再抽煙,終於成為足球場上的名將。 卡斯特羅戒煙 嘴叼雪茄煙、大鬍子和身穿綠軍裝是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形象的三大特徵,但是近來,他這三大特徵少了一個。從1986年開始他戒了煙。卡斯特羅從14歲就開始抽煙,59歲戒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說:「如果有人逼我戒煙,我會很痛苦,但我在沒有作出任何嚴肅承諾的情況下自動停止抽煙,反而生效。」他確實感到吞雲吐霧的習慣能危害自己和其他人的健康,他在戒煙的時候說:「我必須為(古巴)公共衛生作出最後一項犧牲,就是停止抽煙。」他戒煙後,發起了「為每戶配備一名醫生」的運動。他說:「吸煙對身體十分有害,如果每個家庭都不吸煙,就等於配備了一名醫生。」此後,古巴吸煙人數每年遞減6%,國內香煙需求量遞減7%。煙草工業每年約減少1億美元的收入,煙草商「國內損失國外補」,改進雪茄裝璜向國外推銷。
❷ 歷史故事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洛陽紙貴 luò yáng zhǐ guì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勢如破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准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准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徵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後患。於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並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佔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鬥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 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佔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草木皆兵 cǎo mù jēi bīng
English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❸ 好的歷史故事
一字千金
典 故
秦國相國呂不韋門下擁有賓客三千,家僮萬人。這些文人在他組織下共同編寫了一部二十六卷二十多萬字的巨著,內容包羅萬象,通貫古今,題名為《呂氏春秋》。
書成之後,他下令把全書張掛在京城咸陽的市門上,一旁放著千金重賞,公開宣布說:「誰能指出書中不足、增加或刪去一字者,賞給千金。」
著作公布一個多月,前來觀看的人成千上萬,卻始終沒有一個人出來改動一字、領取千金之賞。於是,呂不韋下令集中人力抄錄全文傳送各地,他的名聲因此遠揚天下。
題 名: 一字千金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拼 音: yī zì qiān jīn
出 處
《史記·卷八十五》:「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解 釋
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相關例句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
相關人物: 司馬遷 呂不韋
相關作品: 史記·卷八十五
指鹿為馬
秦二世 趙高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❹ 摘錄50個歷史故事(越短越好)有加分
其實只要查一下www..com 上的成語故事就可以了。因為50個太多,所以舉幾個例子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話說孔子和顏回曾參冉子三人打麻將,顏回等三人覺得孔子在魯國做過官,手裡有錢,於是三人抽老簽一起騙孔子的錢。孔子最後輸得是血本無虧,連褲腰帶都押上了。麻將散場後路邊的人問他:「輸贏如何?」孔子說:「三人贏必有我輸也。」山東話行和贏同音,師和輸同音,於是傳來傳去就傳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師也這個成語。
守株待兔:宋國有個人養了一窩的豬,到了冬天豬怕冷,這個宋國人就在豬圈裡放了很
多的草讓豬禦寒。有一隻兔子半夜跑到豬圈裡偷吃豬圈裡的草,不料因為天黑看不見,一不小心掉到了豬圈旁邊的豬糞池裡淹死了。第二天那個宋國人看到了死兔子很高興,於是就天天的守在豬圈旁邊希望哪天再有兔子偷吃豬圈裡的草淹死在豬糞池裡。這就是守豬待兔的由來,豬和株是通假字,所以史書上又稱守豬待兔為守株待兔。
殺雞取卵:從前有個人家裡養了只老母雞,這只雞特別地能下蛋,可有一段時間這只雞老是不下蛋,而且還病歪歪的。那個人想這雞不下蛋留著也沒什麼用了,就殺了這只雞,破開雞肚子後發現這只雞生病的原因原來是生了膽結石。大大小小的膽結石就像雞蛋一樣。殺雞的時侯正巧鄰家的快嘴婆祥林嫂過來串門。看到了以後就四處亂說,說這人殺雞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隻能下蛋的老母雞給殺了。
毛遂自薦:毛遂這人是個文學青年,經常寫點小文章在網上發表一下,可是網易的版主和網友們都不喜歡他寫的文章,因為文章寫的太爛了。在網易BBS上混了一兩年了,寫的文章回帖的人沒幾個,版主也不給個「薦」字。搞的毛遂很不爽。所以以後在BBS上發文章的時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題目後面自己加上一個「薦」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別喊》「薦」。《我是一個偉大的小丑》「薦」。寫手們和版主對他的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於是就把這種做法形容為毛遂自薦。
三顧茅廬:三國時劉備想請諸葛亮出山扶佐他打天下,於是就去隴中請他。劉備的老闆劉表一向就對劉備不滿,平日里給他准備的飯都是殘羹剩飯,這天劉備吃完飯後到了諸葛亮那裡坐了沒一會,肚子就開始疼,一會工夫就上了三次廁所,諸葛亮心想老劉今天身體不好拉肚子還辛辛苦苦地跑到我這里來看我,很感動,於是就出山了。廁所在農村又叫茅房,茅廁,茅廬。於是後人就把這段典故說為成語三顧茅廬。
望梅止渴:曹操有一次行軍打仗,士兵們走的一個個都很累,沒有精神也沒有鬥志。曹操就騙他們說:「前面有個梅庄,梅莊裡有個梅小姐,長的是天姿國色,美艷無雙,誰第一個到達戰場,我就把梅小姐許配給他做老婆。」士兵們一聽都來了精神,一個個口水都流下來了。終於在規定時間到達了官渡,打敗了袁紹,後人稱這個典故為望梅止渴。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❺ 給我將個歷史好故事
炎帝傳奇故事——天堂·獅子狗和谷種
在湘東地區,獅子狗為炎帝盜谷種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相傳,炎帝長大以後,看到人們天天上山采野果、打野獸,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困苦日子,心中十分難過。他日思夜想,要找到一種能收藏、能種植的可食之物。有一天,他夢見天堂栽著一種稱為「稻」,籽實叫「谷」的植物,可吃、可藏、可種,這正是炎帝要找的食物。但是天堂在哪裡呢?怎樣才能把谷種搞回來呢?炎帝犯了難。
第二天,他發現獅子狗在自己身邊轉來轉去,神情很是不安,像有什麼話要說。炎帝便對獅子狗說,你知道我要去天堂找谷種嗎?獅子狗叫了兩聲,點了點頭。炎帝又說,你知道天堂在哪裡嗎?獅子狗又叫了兩聲,點了點頭。炎帝大喜,忙說,你能為我去取回谷種嗎?獅子狗沒等炎帝說玩,就飛也似地跑出去了。
獅子狗不停地奔跑,跑了一天一夜,終於來到天堂,果然見到一塊曬谷坪里,攤著金光閃閃的稻穀。在不遠的地方,站著幾個凶神惡煞的天神把守著。獅子狗在一旁琢磨著:曬坪的穀子不多,向他們要是不會給的,只有盜。但怎樣才能盜到谷種呢?偶然間,它發現旁邊有個池塘,於是,就悄悄地下到池塘里洗了個澡,把渾身的毛泡得水淋淋的,然後,冷不防地竄到曬谷坪的穀子上,打了個滾子,把稻穀全都沾在身上,急忙往回跑。獅子狗這一跑,給守谷的天神發現了,天神大吼一聲,便窮追不舍。天神趕不上獅子狗,於是急中生智,在獅子狗的前方用手一畫,隨即變出一條大河。獅子狗慌忙中無路可走,便跳下大河游過去了。
獅子狗回到家中,將身子抖了抖,水珠四濺,就是沒有穀子,急得汪汪亂叫。炎帝一看,就知道獅子狗用身子沾回了穀子,但是穀子又給河水沖走了。他細心地在獅子狗身上尋找,終於在高高翹起的尾巴上找到了幾粒谷種。原來獅子狗過河的時候,尾巴翹在水面上,穀粒沒有被水沖掉。
炎帝把這幾粒穀子播種到地里,長出了稻禾,結出了穀子。經過反復栽培,稻穀越種越多,後來成為人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人們為酬謝獅子狗盜谷種的功勞,所以每當過「嘗新節」,首先祭祀炎帝,然後給獅子狗一碗新米飯,一塊粉蒸肉吃,最後才是自己「嘗新」。在給獅子狗吃肉和飯的時候,還要觀察,如果獅子狗先吃飯,就是暗示今年的米價高;先吃肉,則暗示今年養豬合算。
傳說中的「天堂」,今為天堂村,在炎帝陵東南50里處。據傳,那裡的谷種被獅子狗盜去以後,天神不準那裡種稻穀了。炎帝知道以的,就教那裡的先民種茶。天堂村出產的茶葉名「天堂茶」,品味極佳,清代曾為皇帝御用貢品,其中,「神農劍茶」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❻ 富有哲理的與歷史故事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回或學別人答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孟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犧牲一切。也能知道父母的教育是對孩子的將來有密切的關系
❼ 好歷史故事
一次孔子到了鄭國復與弟子走散,孔制子呆在城牆東門旁發呆,鄭國有人對子貢說:「東門邊有個人,看他勞累的樣子就像一條「喪家之狗」。子貢把這段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把我的外表說成這樣,實在是誇過頭了。不過說我像條無家可歸的狗,確實是這樣!」
❽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