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詳細介紹一下濰坊歷史
【歷史沿革】 濰坊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內有斟灌、寒、三壽等封國。周初,武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今昌樂境內)。春秋時期,現市轄區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大部屬齊,諸城等地屬魯。秦代,東部屬膠東郡,高密置縣,西部屬臨淄郡,東南部屬琅琊郡。漢代,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琅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三國時,地屬魏。南北朝時,南朝地為劉宋,北朝地屬元魏。隋代市境屬北海、高密郡。唐代屬河南道,青、密2州。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為青州、萊州2府所轄,屬山東省。 民國時期,先屬膠東道、萊膠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後屬山東省。1948年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省直轄)。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1年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署。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撤銷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沿用原濰坊名稱,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奎文、濰城、坊子、寒亭4區,青州、諸城、安丘、昌邑、壽光、高密6市(縣級),臨朐、昌樂2縣,共有64個鎮、 54個街道辦事處、 9600個自然村。 1987年,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銷諸城縣,設立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將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管轄。 1993年6月1日,撤銷壽光縣,設立壽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銷安丘縣,設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縣級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銷昌邑縣,設立縣級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設立濰坊市奎文區,將原濰城區白浪河以東的東關、東園、院校、新城4個街道辦事處,大虞、廿里堡、梨園3個鎮和軍埠口鎮的劉家沙窩、李家沙窩、南家、郭家、呂家、高家澗頭院、武家澗頭院7個村,寒亭區郭家官莊鎮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裡、小南潭、西金馬、東金麻8個村劃歸奎文區,區人民政府駐勝利東街。 2003年6月30日,將安丘市南流鎮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管轄。2003年7月4日,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將坊子區清池街道辦事處劃歸奎文區管轄。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個鄉鎮、38個街道辦事處,9600個自然村。 2007年,濰坊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全市共67個鎮,1個鄉,49個街道。其中:將安丘市的黃旗堡鎮、趙戈鎮,昌邑市的太保庄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將壽光市的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 2009年,將昌邑市飲馬鎮的48個村,北孟鎮的橫路屯、大陳、大石門等3個村,高密市闞家鎮的27個村,井溝鎮的7個村,相州鎮的8個村劃歸坊子區太保庄鎮管轄。將安丘市景芝鎮的14個村劃歸坊子區趙戈鎮管轄。 2010年,諸城市撤銷桃林鄉設立桃林鎮;坊子區撤銷黃旗堡鎮設立黃旗堡街道辦事處;寒亭區撤銷高里鎮、朱里鎮,分別設立高里街道辦事處和朱里街道辦事處;青州市撤銷黃樓鎮設立黃樓街道辦事處;昌邑市撤銷圍子鎮設立圍子街道辦事處。 【經濟狀況】 濰坊是一個工業大市,工業在山東省排第三位。濰柴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動力製造基地,濰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發動機生產商.。濰坊海化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海洋化工生產基地。 濰坊是一個農業大市,是山東省農副產品集中產區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壽光蔬菜、諸城肉雞、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樂西瓜和肉雞等一大批名優特稀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小康縣標准。4個縣是全國百強縣。 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明清時代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綉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已初步開成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農用運輸車、服裝及裝飾面、電子通訊及信息處理、化學纖維、新型建築材料、醫葯及保健品、食品飲料、造紙包裝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有原鹽、純鹼、柴油機、空用車、程式控制交換機、氯化聚烯等108大類,5000多個品種。濰坊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山東GDP第二,在全國25個國民生產總值過百億城市中第16位。 2006年,濰坊市在全國47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業利稅、工業利潤排名第12位。2009年濰坊市GDP達到2727億元,居全國城市第29位。 主要企業:濰柴集團、海化集團、新郎集團、晨鳴集團、仙霞集團、耶利亞集團、巨力集團、諸城外貿、聯盟化工集團、得利斯集團、福田、亞星、華光集團、瀘河集團、壽光巨能控股等。 [編輯本段]【歷史文化】 夏有斟灌、斟尋、寒、三壽等國。商逄等封國。周屬齊、魯、紀、杞等國。秦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漢屬青州、密州。宋屬京東東路。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屬青州、萊州二府。1928年各縣直屬山東省政府。建國後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 濰坊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內分別建有封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劉、魯等 國。青州還是我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和遺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縣級400多處。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傳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博聞強記,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庄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傳頌。東漢末年徐幹,是一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壽光一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肯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辦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給畫車馬、舟船、橋梁、城郭和街道,現有存世畫<<清明上河圖>>,描給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一時。宋代濰坊還涌現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元代二欽所著地方誌<<齊乘>>,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一部珍貴資料。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墉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第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十鍾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部。他對濰坊的嵌銀、仿古銅、鑄銅印、拓片等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濰坊一條巷子出了曹鴻勛、王壽彭兩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 原籍他鄉,曾在濰坊為管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寫下了<<超然台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清乾隆年音,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他為政清廉,請詩書畫並稱「三絕」,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和書畫,至今流傳二世,為世人稱頌。著名宰相劉墉,人稱大清國第一才子,「劉羅鍋」更是家喻戶曉,其書法、繪畫更是一絕,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時期的濰坊也有諸多的優異表現。著名的濰縣攻堅戰是華北平原上的第一個攻堅戰,該戰役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及濰坊人民的浴血奮戰下,取得了勝利。這場戰役的成功為之後的多次攻堅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現代和當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著名文學家王統照、崔嵬、臧克家、王願堅、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們所限得的傑出成就,讓世人矚目,讓濰坊人引以自豪。
② 濰坊名字的來歷
濰坊當時有兩個主要的區,一個是濰縣,另一個是坊子,濰坊一名便是取這兩個主要區的名字合成的。
濰坊,山東省下轄地級市,古稱「濰州」、「濰縣」,又名「鳶都」,位於山東半島的中部,與青島、日照、淄博、煙台、臨沂等地相鄰。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幾個台階。截至2016年,轄4區6市2縣。2017年總人口936.3萬人。
濰坊市是世界風箏都,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
(2)歷史故事濰坊擴展閱讀
濰坊地形地貌:濰坊市境內地層發育較齊全,太古界及元古界變質岩系組成東西兩地塊的結晶基底;古生界及中生界分別不整合於兩側古老結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斷陷盆地、山間盆地河湖相沉積和沿海濱海相沉積。轄區內地層屬華北地層區。
以沂沭斷裂帶的昌邑——大店斷裂為界將山東分成魯東、魯西兩個地層分區。兩分區地層發育有很大的差異,沂沭斷裂帶內與魯西相近,但也有差別。
濰坊市位於魯西地層分區的東北部,包括濰坊小區和泰安小區的東緣,魯東地層分區西端,包括蓬萊、萊陽、膠南3個地層小區的西部。市轄區橫跨魯東、魯西兩個隆起區和沂沭斷裂帶3個結構不同的次級構造單元,形成了區內構造多樣性及復雜性的格局。
③ 《說說山東濰坊北部那些歷史的抗日故事》txt全集下載
說說山東濰坊北部那些歷史的抗日故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版,點擊免費下權載:
內容預覽:
說說山東濰坊北部那些歷史的抗日故事
王固庄 事件,濰北獨立營300多人基本上全軍覆沒。只有10幾個人突圍,其中100多個人被俘,被俘的幹部,不乏有面對酷刑不屈的人,
後**和國民政府談判,幾個月後,100多人被釋放,回部隊後統統接受審查,不予信任,這100多個倖存者,在痛苦當中度過餘生。
突圍的10幾個人員,有些人文革中也被以叛徒懷疑,被**派批鬥
那畢竟是個啥都懷疑的年代。
說說山東濰坊北部那些歷史的抗日故事
濰北大屠殺與土過「左」有關
1947年8月,國民黨調動6個整編師向膠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軍主力暫時轉移膠東內地。駐濰縣城的國民黨還鄉團在正規軍的配合下,乘機猖狂進犯濰北縣,在李家營村一帶,以舉世罕見的極為殘暴的手段,瘋狂向人民群眾報復,殺害共產黨員、村幹部及家屬和土改積極分子494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濰北大屠殺」。
濰北大屠殺的原因主要是階級報復,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促成。其中,當時濰北縣土改工作過「左」與之有關。
1947……
請採納
④ 濰坊歷史人物有哪些
濰坊是中華民古老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南倚山,北臨海,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上不乏對國家和民族作出過重大貢獻的英傑。濰坊文化歷史悠久,從古至今,歷代一些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如管仲、晏嬰、鄭玄、孔融、蘇東坡、范仲淹、賈思勰、李清照、鄭板橋等出生在這里或在這里生活過. 翻開歷史地圖就可驚奇地發現,濰坊的古國竟象今天的各縣區一樣星羅棋布。
爽鳩 季則 逄國 爽鳩是少昊司寇的名稱,又指他的封國,地處今昌樂縣東南部。少昊是父系社會東夷的首領。至堯。舜時代,爽鳩氏為季則氏取代。商代。季則氏又為陵所來,建立起逄國,因陵的爵位是伯,故亦稱公伯陵。商周之際,博興一帶興起了蒲姑氏。逄國又為蒲姑所滅
斟灌 斟(尋)斟灌,據<<續山東考古錄>>卷16"壽光條'說:斟灌國故城在東北四十里,稱灌亭,一稱東壽光城.今基灌店.今壽不 留呂鄉基灌村一帶,即斟灌立國之處.距今約4000多年.斟(尋).據<<讀史方輿紀要>>--濰縣平壽條說:"西南五十里有斟城,古斟(尋)國. 上述二斟是大禹的後代,是夏朝統治者姒姓部落的兩個氏族.自太康失國的到少康中興.為王室的主要依靠力量,在夏朝上留下了極其重要的一章.
寒國距今約4000多年,其統治中心在濰坊市寒亭鎮.寒國是伯明氏所建的古老部落,寒浞不為國君所用,便投靠了後羿.後羿不修民事,寒浞將其推翻,奪取了王位,建立了寒國,為穩定統治局面,他把兒子澆封在過(今掖縣境),把另一個兒子殪封在戈(今河南境). 少康中興,逐步消滅了寒浞的勢力,現在.濰坊市仍然有寒亭,浞河等古地名,有寒鼎,寒浞家等文物古跡.足以說明這里就是當年寒浞的統治中心
諸國 早在夏代.諸城市境內就建立了諸國.初為姒姓國,到春秋時改為彭姓統治.其統治區域在諸城,安丘一帶.
杞國 周朝建立後,求先賢的後代進行分封,從諸城的牟婁尋到大禹的後代東婁公,封在河南,建立杞國.西周末年,由於鄰國的侵逼,杞在河南無法立足,便舉國東遷,回到國君的祖籍(今濰坊市),後來在昌樂,安丘等地建國,現在安丘黃旗堡鎮西南有杞國古城遺址,就是杞都城之一.春秋末年,杞國被楚國攻滅.
淳於國周武王把安丘縣東北部封給淳於公,建立淳於國.淳於公為姜姓,和當時的菜,紀等國為鄰.春秋初年,從河南搬來的杞國不斷侵逼,淳於無力抵抗,國君只好逃到外地避難,淳於國亡.
萊國商代以前,萊國的統治中心在昌樂.臨朐等縣,東部直到黃縣沿海地區.姜太公初封齊國,建都營丘(今昌樂縣境內),離萊都較近,萊候曾多次率眾爭奪營丘.春秋時期,隨著齊國的強大,齊國打敗萊國,佔有今平度縣以西的領士,萊公被迫遷都黃縣,稱東萊.戰國時,東萊亦被齊國吞並.
紀國紀國是商朝在東方的與國,都城在今壽光縣紀台鄉,周滅商,紀國又臣服於周.春秋初年,齊國強大起來,逐步向東發展,紀國成為主要障礙,經過長期戰爭,到公元前690年,紀便被齊國吞並
齊國周朝建立後,封姜太公為齊候,建都於營丘(今昌樂境內),後來齊國又遷都於今淄博市臨淄區.齊國初建時,濰坊西部一些地區便由齊國統轄.隨著勢力的增強,齊國逐步統一了許多鄰國.到春秋末年,今濰坊市所轄各縣區都成為齊國的領土.
秦漢魏晉南北朝秦統一六國後,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度,全國初設36郡,後逐步增至40餘郡,轄1000縣,濰坊分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今濰城,寒亭,坊子三區.昌邑,安丘,高密3縣屬膠東郡,青州市和壽光,臨朐,昌樂等縣屬臨淄郡,諸城屬琅琊郡.西漢除襲秦的郡縣制外,還實行封國制,國越封越小,到西漢末, 全國有130個郡國,1500個縣,僅濰坊市就分屬3郡2國,51個縣.東漢時,濰坊市境內有20個縣,分屬青,徐二州和北海國,樂安國,齊國和琅琊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隨有變動,但均屬青,徐二州.
隋唐五代宋金隋朝濰坊市地屬三郡十四縣,有些縣已與現在各縣相符了,北海郡移治益都縣,原平壽縣改稱北海縣,治所在今濰城,下密縣治所在今寒亭區,壽光縣,臨朐縣治所在今該兩縣縣城,都昌縣漢所在今昌邑縣城,營丘縣治所在今昌樂營丘,高密郡治所在諸城縣,另轄安丘縣,高密縣,治所在今該兩縣縣城,吾城縣治所在今安丘縣西部,東莞縣在今諸城一帶,唐承隋制,地方行政區劃為州縣兩級,州設刺史,縣設縣令五代十國時期,形成道.州, 縣,基本沿襲唐代.北宋改道為路
⑤ 寫一些山東濰坊的一些名人事跡400字左右
夏有斟灌、斟尋、寒、三壽等國。商逄等封國。周屬齊、魯、紀、杞等國。秦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漢屬青州、密州。宋屬京東東路。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屬青州、萊州二府。1928年各縣直屬山東省政府。建國後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
濰坊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內分別建有封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劉、魯等國。青州還是我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和遺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縣級400多處。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偉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博聞強記,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庄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偉育。東漢末年徐幹,是一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壽光一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肯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辦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給畫車馬、舟船、橋梁、城郭和街道,現有存世《清明上河圖》,描給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一時。宋代濰坊還涌現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一部珍貴資料。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庸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第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十鍾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部。他對濰坊的嵌銀、仿古銅、鑄銅印、拓片等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濰坊一條巷子出了曹鴻勛、王壽彭兩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 原籍他鄉,曾在濰坊為管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寫下了《超然台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灸人口的付佳作。清乾隆年音,鄭板橋(鄭燮) (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 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 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 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諸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
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 筆融於繪畫之中。主張繼承傳統十分學七要拋三,不泥古法, 重視藝術的獨創性和風格的多樣化,所謂未畫之先,不立一格,既畫 之後,不留一格,對今天仍有借鑒意義。詩文真摯風趣,為人民大眾 所喜誦。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鄭板橋全集》、《板橋先生印 冊》等。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他為政清廉,請詩書畫並稱「三絕」,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和書畫,至今流傳二世,為世人稱頌。
現代和當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著名文學家王統照、崔嵬、臧克家、王願堅、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們所取得的傑出成就,讓世人矚目,讓濰坊人引以自豪。
⑥ 濰坊有哪些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最好多一點。
1、馮惟敏,明代散曲、戲曲作家。著有詩文集《馮海浮集》、《石門集》,散曲集《海浮山堂詞稿》4卷,以及雜劇《不伏老》、《僧尼共犯》。
馮惟敏降生在其父馮裕直隸晉州的任所,後,隨父由晉州移南京,由南京遷甘肅平涼,由甘肅轉貴州石阡,在其青少年時代足跡已漫遊大半個中國。馮裕為正德進士,深知讀書甘苦,因此不論是冗雜的公務之餘,還是在勞頓的旅途之中,都親自把教馮惟敏弟兄的學業。
2、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濰坊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
3、王壽彭,字次篯,濰縣西南關人,清末狀元。山東大學創始人之一。出身於城市貧民家庭。幼年在家鄉讀書,後應科舉考試,在縣、府試中名列案首。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鄉試中舉人。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年僅二十七歲連捷進士第一名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入「進士館」學習法政。
4、管寧(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虛縣(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著名隱士。
管寧與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漢末天下大亂時,與邴原及王烈等人至遼東避亂。在當地只談經典而不問世事,並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亂的人。
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人們都很樂於接受他的教導。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遼東太守公孫恭親自送別。此後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徵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
5、公冶長(前519—前470),又稱公冶氏,名萇,字子長、子芝。漢族,春秋時齊國人(一為魯國人),今山東諸城賈悅鎮近賢村人。是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賢」之一。
公冶長一生治學,魯國君主多次請他為大夫,但他一概不應,而是繼承孔子遺志,教學育人,成為著名文士。
⑦ 與濰坊歷史文化有關的 33 個成語故事
克勤克儉、風馳電掣、風調雨順、迅雷不及掩耳、五穀豐登、比肩繼踵、揮汗如雨、中流砥柱、橘化為枳、習俗移性、臨難鑄兵、千慮一得、百里異習、茵席之臣、拔苗助長、出類拔萃、倒懸之急、阿其所好、反求諸己、浩然之氣、火然泉達、雞鳴狗吠、解民倒懸、具體而微、裸裎袒裼、如解倒懸、善為說辭、舍己從人、事半功倍、心悅誠服、以力服人、易如反掌、與人為善、乘時乘勢、倒懸之危、浩氣凜然、渴者易飲、力倍功半、血氣之勇、運之掌上、至大至剛、尊賢使能、無敵於天下、聞過則喜、悍然不顧、惻隱之心、採薪之憂、綽有餘裕、地丑德齊、地利人和、賓士天下、舍我其誰、失道寡助、輔世長民、天時地利人和、此一時彼一時、才不半古功已倍之、惡濕居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敗軍之將、憂國恤民、逸群之才、怡情理性、蹈機握杼、學如登山、離本趣末、開霧睹天、惑世盜名、不脛而走、巢傾卵破、歲在龍蛇、甘之如飴、綱舉目張、和顏悅色、一孔之見、對牛彈琴、少見多怪、不痴不聾、游移不定、椿萱並茂、生靈塗炭、衣冠禮樂、水漿不入、寸步不離、齒危發秀、一言一行、盪然無存、責重山嶽、杳如黃鶴、囊螢映雪、弄口鳴舌、兩兩三三、比肩相親、心照情交、貂不足狗尾續、負笈擔簦、孜孜無怠、二三其操、隱鱗戢翼、一至於斯、虧名損實、神清氣茂、猥結蚊聚、止足之戒、山走石泣、素門凡流、一勞永逸、謹能勝禍、片言一字、心勞意攘、雁杳魚沉、腹熱腸荒、死不死活不活、前怕狼後怕虎、閑言碎語、滿腹經綸、謝天謝地、知書識字、奇花名卉、象簡烏紗、青春難再、氣味相投、萬里鵬程、行行出狀元、東踅西倒、入土為安、囊括無遺、搜腸刮肚、詩朋酒友、少吃沒穿、冷水澆頭、順水行船、浪聲浪氣、矯枉過當、聱牙詰屈、胸有成略、別有風趣、生生死死、去蕪存菁、膝行匍伏
評價濰坊(人)成語(60個):
堯天舜日、鬼哭粟飛、廢寢忘食、樽俎折沖、後來居上、撲滿之敗、鴻漸之翼、靡然向風、輕財好義、霜露之疾、不可勝紀、平地風雷、彈冠相慶、頤指氣使、素餐屍祿、深思遠慮、焚如之禍、佼佼者、攻城徇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瘦羊博士、爛醉如泥、豐功懿德、操翰成章、想當然、入室操戈、同室操戈、秉節持重、一時之秀、無地自容、雲中白鶴、窮鳥入懷、龍翰鳳翼、單步負笈、運籌決策、阿黨相為、仰人眉睫、神色怡然、金碗盛狗矢、捫虱而談、悠遊自得、將門有將、一步一計、除舊更新、百不為、本性難移、憐香惜玉、無所不有、為非作歹、素不相識、風塵僕僕、畏縮不前、歷歷在目、想望豐采、聯袂而至、掣襟露肘
宦遊濰坊所作成語(11個):
超然物外、悲歡離合、高處不勝寒、無惡不作、難得糊塗、江河日下、胸無成竹、一技之長、釣名欺世、鐵板歌喉、鼠心狼肺
歷史典故(76個):
舜發畎畝、孝感動天、堯舜禪位、鳳凰來儀、舜妹護兄、不肖子孫、斟灌覓古、梟雄寒浞、羿浞代夏、後羿射日、嫦娥奔月、斟鄩故國、寒國遺古、宿沙煮鹽、不食周粟、齊都營丘、姜太公釣魚、杞人憂天、紀國古韻、呆若木雞、紀昌學射、淳於古國、萊國遺韻、萊逼營丘、諸國采擷、公冶鳥語、脅肩諂笑、膾炙人口、一鳴驚人、樂極生悲、物以類聚、以叔援嫂、晏子使楚、二桃殺三士、晏子贖越石甫、晏嬰批儒、紀國金壼、智論生死、死馬殺人、景公葬妾、燭鄒養鳥、華而不實、辭退高繚、景公嫁女、晏嬰一裘、揚揚得意、閭丘乞壽、秦濰馳道、濰水古渡、濰水之戰、東閣招賢、麓台書院、割席分坐、海岱青州、青州從事、雲門獻壽、人無寸高、老祖眠書、燕肅海潮、邢玠抗倭、滄海桑田、齊民要術、清明上河、曹操廢後、萬妃當道、孔融讓梨、王裒泣血、王猛賣畚、丈人迍難、花見羞、濰縣開埠、濰縣集中營、濰縣戰役、濰坊風箏、壽光蔬菜
⑧ 關於濰坊的歷史淵源,名勝古跡,地域特徵...
濰坊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這里生活定居。夏商代,境內有斟灌、寒、三壽等封國。周初,武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今昌樂境內)。春秋時期,現市轄區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大部屬齊,諸城等地屬魯。秦代,東部屬膠東郡,高密置縣,西部屬臨淄郡,東南部屬琅琊郡。漢代,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琅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三國時,地屬魏。南北朝時,南朝地為劉宋,北朝地屬元魏。隋代市境屬北海、高密郡。唐代屬河南道,青、密2州。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為青州、萊州2府所轄,屬山東省。 民國時期,先屬膠東道、萊膠道、淄青道,1927年裁道後屬山東省。1948年濰縣解放,成立濰坊特別市(省直轄)。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1年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署。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撤銷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沿用原濰坊名稱,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奎文、濰城、坊子、寒亭4區,青州、諸城、安丘、昌邑、壽光、高密6市(縣級),臨朐、昌樂2縣,共有152 個鄉鎮、 38 個街道辦事處、 9600個自然村。 1987年,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1987年4月20日,撤銷諸城縣,設立諸城市。 1992年12月7日,將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管轄。 1993年6月1日,撤銷壽光縣,設立壽光市。 1994年1月18日,撤銷安丘縣,設立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縣級高密市。1994年6月10日,撤銷昌邑縣,設立縣級昌邑市。1994年5月23日,設立濰坊市奎文區,將原濰城區白浪河以東的東關、東園、院校、新城4個街道辦事處,大虞、廿里堡、梨園3個鎮和軍埠口鎮的劉家沙窩、李家沙窩、南家、郭家、呂家、高家澗頭院、武家澗頭院7個村,寒亭區郭家官莊鎮的李家朱茂、杜家朱茂、玄家朱茂、辛庄、王家潭裡、小南潭、西金馬、東金麻8個村劃歸奎文區,區人民政府駐勝利東街。 2003年6月30日,將安丘市南流鎮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管轄。2003年7月4日,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將坊子區清池街道辦事處劃歸奎文區管轄。2003年底,全市共有152個鄉鎮、38個街道辦事處,9600個自然村。 2007年,濰坊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後,全市共67個鎮,1個鄉,49個街道。其中:將安丘市的黃旗堡鎮、趙戈鎮,昌邑市的太保庄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將壽光市的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 2009年,將昌邑市飲馬鎮的48個村,北孟鎮的橫路屯、大陳、大石門等3個村,高密市闞家鎮的27個村,井溝鎮的7個村,相州鎮的8個村劃歸坊子區太保庄鎮管轄。將安丘市景芝鎮的14個村劃歸坊子區趙戈鎮管轄。 【經濟狀況】 濰坊是一個工業大市,工業在山東省排第三位。濰柴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動力製造基地,濰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發動機生產商.。濰坊海化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海洋化工生產基地。 濰坊是一個農業大市,是山東省農副產品集中產區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壽光蔬菜、諸城肉雞、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樂西瓜和肉雞等一大批名優特稀農產品生產基地。6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小康縣標准。4個縣是全國百強縣。 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明清時代曾以「二百支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綉花女、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來。現已初步開成以海洋化工、動力機械、農用運輸車、服裝及裝飾面、電子通訊及信息處理、化學纖維、新型建築材料、醫葯及保健品、食品飲料、造紙包裝等十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主要有原鹽、純鹼、柴油機、空用車、程式控制交換機、氯化聚烯等108大類,5000多個品種。濰坊在八九十年代更是山東GDP第二,在全國25個國民生產總值過百億城市中第16位。 濰坊通過建設「半島商貿城」,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對外開放成績顯著,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全作關系。鐵路、公路、機場、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氣和商貿設施建設已取得重大進展。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4萬公里。全部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和國內處直撥電話,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01萬。市區供水普及率達100%,居民生活燃料氣化率達90.03%。 2006年,濰坊市在全國47個中心城市中,排名第21位,工業利稅、工業利潤排名第12位。2009年濰坊市GDP達到2727億元,居全國城市第29位。 主要企業:濰柴集團、海化集團、新郎集團、晨鳴集團、仙霞集團、耶利亞集團、巨力集團、諸城外貿、聯盟化工集團、得利斯集團、福田、亞星、華光集團、瀘河集團、壽光巨能控股等。歷史文化】 夏有斟灌、斟尋、寒、三壽等國。商逄等封國。周屬齊、魯、紀、杞等國。秦屬膠東、臨淄、琅琊三郡。漢屬青州、密州。宋屬京東東路。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屬青州、萊州二府。1928年各縣直屬山東省政府。建國後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 濰坊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名且三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氏族部落秤和生活。夏代、商代境內分別建有封國,春秋、戰國時期,分屬劉、魯等 國。青州還是我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築、古石刻和遺像等不可移動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縣級400多處。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傳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博聞強記,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庄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傳頌。東漢末年徐幹,是一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壽光一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肯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辦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給畫車馬、舟船、橋梁、城郭和街道,現有存世畫<<清明上河圖>>,描給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一時。宋代濰坊還涌現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元代二欽所著地方誌<<齊乘>>,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一部珍貴資料。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墉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第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十鍾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部。他對濰坊的嵌銀、仿古銅、鑄銅印、拓片等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濰坊一條巷子出了曹鴻勛、王壽彭兩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 原籍他鄉,曾在濰坊為管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寫下了<<超然台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炙人口的佳作。清乾隆年音,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濰縣做過七年的縣令,他為政清廉,請詩書畫並稱「三絕」,他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和書畫,至今流傳二世,為世人稱頌。著名宰相劉墉,人稱大清國第一才子,「劉羅鍋」更是家喻戶曉,其書法、繪畫更是一絕,在清代自成一派。 革命時期的濰坊也有諸多的優異表現。著名的濰縣攻堅戰是華北平原上的第一個攻堅戰,該戰役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及濰坊人民的浴血奮戰下,取得了勝利。這場戰役的成功為之後的多次攻堅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現代和當代著名人物有中共「一大」代錶王盡美,無產階級革命家陳少敏,著名文學家王統照、崔嵬、臧克家、王願堅、王大化等一大批名人志士。他們所限得的傑出成就,讓世人矚目,讓濰坊人引以自豪。
⑨ 濰坊的名人有哪些
濰坊作為歷史古州名郡,人才薈萃,英傑輩出,文化各人燦若星辰,生於濰坊市域或曾活動於此的高層次文化名人就有100多人。他們對濰坊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據偉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精通鳥語的公冶長就生長的安丘市的書院村,至今該村還有碑文為記。春秋末期,齊國政治家晏嬰,博聞強記,善於辭令,輔佐齊靈公、庄公、景公,政績卓著。他出使楚國的故事為後人廣為偉育。東漢末年徐幹,是一名哲學家、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另一「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在壽光一帶任過北海相,他曾「制城邑、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在郡六年,政績赫然」,世稱「孔北海」。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肯有廣泛的農事經典,對研究辦業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北宋畫家張擇端,擅長給畫車馬、舟船、橋梁、城郭和街道,現有存世《清明上河圖》,描給了當年汴梁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畫面形象生動,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優秀風俗畫。北宋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與夫人李清照多年寓居青州,他們的詩詞創作,以及有名的《金石錄》著作,名冠一時。宋代濰坊還涌現了李成等一代著名文學家和科學家。以元朝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邑、古跡、亭館、風土、人物等。是研究山東地方誌的一部珍貴資料。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著《海浮山堂詞稿》和《山堂輯稿》,所寫散曲,風格爽朗,題材廣泛,有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疾苦,諷刺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清代內閣大學士、書法家劉庸也是濰坊人。清道光年間濰坊陳官俊,任過戶部、兵部、吏部三部尚書和協辦大學士,有多種著述留於後世。其子陳介祺,第我國著名金石學家,著有《十鍾山房印舉》等專著30多部。他對濰坊的嵌銀、仿古銅、鑄銅印、拓片等民間工藝品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清朝末年,濰坊一條巷子出了曹鴻勛、王壽彭兩名狀元,一時傳為佳話。 原籍他鄉,曾在濰坊為管做事的歷史名人也有許多,如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宰相寇準、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等等。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知密州,寫下了《超然台記》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200多首膾灸人口的付佳作。清乾隆年音,鄭板橋(鄭燮) (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 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 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 為突出。取法於徐渭、石濤、八大諸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
⑩ 濰坊有哪些歷史名人
莫言(1955.2—),原名管謨業,作家,高密人。中共黨員。l97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82年發表處女作小說《春夜雨霏霏》。1984年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後在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工作。1989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創作研究班,1991年畢業後在總參政部繼續搞創作。已出版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食草家族》、《酒國》;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爆炸》、《歡樂十三章》、《白棉花》等。
回答者:wfwjl888 - 江湖新秀 四級 12-1 12:46
濰坊活著的名人很多,就給你說一個現今影響最大的吧.
王樂泉同志簡歷
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
王樂泉,男,漢族,1944年12月生,山東壽光人,1966年3月入黨,1965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
1965—1966年 在山東省膠南縣搞「社教」工作
1966—1975年 山東省壽光縣侯鎮公社副社長、公社革委會常委、公社黨委常委、城關公社黨委副書記
1975—1978年 山東省壽光縣委副書記、縣革委會副主任
1978—1982年 山東省壽光縣委書記、縣革委會主任
1982—1986年 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其間:1983—1986年中央黨校培訓班學習)
1986—1988年 山東省聊城地委副書記
1988—1989年 山東省聊城地委書記
1989—1991年 山東省副省長
1991—1992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1992—1994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1994—1995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代理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1995—2002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
2002— 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
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十六屆、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人民網資料 2007年10月)
回答者:sun2088 - 經理 四級 12-1 19:28
王樂義,1941年生,1965年入黨。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任村黨支部書記28年,發明和推廣冬暖式蔬菜大棚。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創造了事業的奇跡———發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場「菜籃子革命」,結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蘿卜的歷史;他創造了生命的奇跡———1978年因直腸癌做過大手術,至今,65歲的他身體依然健壯硬朗;他的胸懷裝著全中國———他無私地將大棚技術在全國推廣,使億萬農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參考資料:網路
回答者:藍琳輕靈 - 魔法學徒 一級 12-2 12:41
許其亮上將,男,漢族,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1950年3月生,濰坊臨朐人,196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7月參加工作,空軍第五航空學校畢業,大專學歷,上將軍銜。
1966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66年7月至1967年12月空軍第一航空預備學校學員;
1967年12月至1968年8月空軍第八航空學校學員;
1968年8月至1969年8月空軍第五航空學校學員;
1969年8月至1983年5月空軍航空兵師飛行員、獨立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長、副師長(期間:1982年3月至10月在空軍學院軍事高級班學習);1983年5月至1984年8月空軍航空兵師長;
1984年8月至1985年8月空軍副軍長;
1985年8月至1988年7月空軍上海指揮所參謀長(期間:1986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國防大學基本系學習);
1988年7月至1989年7月空軍軍代理副軍長;
1989年7月至1993年1月空軍軍參謀長、軍長;
1993年1月至1994年10月空軍副參謀長(期間:1994年9月至11月在國防大學戰役進修班學習);
1994年10月至1999年2月空軍參謀長;
1999年2月至2004年7月沈陽軍區副司令員兼沈陽軍區空軍司令員(期間:2001年3月至7月在國防大學正軍職以上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4年7月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2007年9月任空軍司令員。
1991年6月晉升為空軍少將軍銜,1996年7月晉升為空軍中將軍銜。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六屆中央委員。2007年 6月20日晉升為上將軍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