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新鄉的歷史故事

新鄉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3 14:04:16

① 新鄉的歷史及歷史人物(主要是歷史文化|)

1、歷史文化

(1)新鄉市歷史悠久,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都有遺址留存,是《詩經》重要發源地之一,流行於古代新鄉地區的詩歌,占國風的四分之一。

反映朝代興衰更迭的牧野之戰、張良刺秦、陳橋兵變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里。境內有國家級文保單位20處,A級旅遊景區19個。

(2)新鄉是個歷史文化名城,蘊含渾厚的文化底蘊。其豐實文化知識的乳汁,膏腴山川的搖籃,培育一批不拘一格的歷史人物 ——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及詩人、文豪、畫家等。他們在成就國家大事或科研成就或文學藝術業績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名.。

他們留在這片中原大地上的古老印跡、歷史典故和為民族、為國家、為正文、為探索科學藝術和健身之道的奧秘嘔心血,獻生命而所不辭的精神,使我們傾心仰慕,世代相傳,永世不忘。

2、歷史人物

(1)關龍逄:兩朝夏相,華夏史上第一個以死諫君的忠臣。

(2)姜子牙:政治、軍事家、「謀聖」。

(3)蘧瑗:衛國大夫,孔子摯友,封」先賢「,奉祀於孔廟東廡第一位。

(4)比干:古代著名諫臣。

(5)甯戚:任齊國大司田,為齊桓公主要輔佐者之一。同寧戚。

(6)毛遂:流芳千古的民間智者。

(7)陳平:西漢丞相。

(8)周勃:漢初名將,西漢丞相。

(9)周亞夫:西漢名將。

(10)杜詩:東漢水利專家、南陽太守。

(11)張蒼:《九章算術》。

(12)關播:字務元,衛州汲縣(今河南衛輝)人,唐朝宰相,漢壽亭侯關羽之後。

(13)婁師德:唐朝丞相。

(14)傅游藝:唐武後朝同平章事,拜宰相(鳳閣侍郎)。

(15)崔蕘:唐代尚書。

(16)班宏:唐代戶部尚書,封蕭國公。

(17)楊再思:唐朝丞相。

(18)魏仁浦:字道濟,衛州汲(今河南衛輝市)人。五代後周至北宋初年宰相。

(19)呂大防:北宋宰相,封爵汲郡公,著名政治家,書法家。

(20)杜常:北宋工部尚書。

(21)賀鑄:宋代著名詞人。

(22)韋思謙 本名仁約,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人。

(23)戚祥:明朝明威將軍,戚繼光先祖。

(24)蕭抱珍:金太一道創始人。

(25)王惲:字仲謀,號秋澗,衛州路汲縣(今河南衛輝市)人。元朝著名學者、詩人兼政治家。

(26)劉璋:明代工部尚書。

(1)新鄉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1、新鄉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

2、古稱庸國,春秋屬衛,戰國屬魏,漢為獲嘉,至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鄉縣,境內有仰韶、龍山文化遺址,有周武王率八百諸侯會同盟的牧野大戰等古跡;姜尚衛河垂釣、比干拋心忠諫、圍魏救趙、張良刺秦、官渡之戰、陳橋兵變都源於此地。

參考資料:網路——新鄉

② 誰知道新鄉有什麼歷史

http://xx.qnr.cn/forumdisplay.php?fid=15
你到這里看看,專門對新鄉歷史做系統的介紹,很多文章,專包括地理,人物等方面屬

③ 新鄉市歷史名人故事

古代
姜子牙:政治、軍事家、「謀聖」
比 干:古代著名諫臣 豫北民間財神
毛 遂:內流芳千古的容民間智者
陳 平:西漢丞相
周 勃:漢初名將,西漢丞相
周亞夫:西漢名將
杜 詩:東漢水利專家、南陽太守
張 蒼:《九章算術》凝聚了新鄉人的智慧,在中國數學史上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婁師德:唐朝丞相
楊再思:唐朝丞相

④ 新鄉古時候的地名

【衛輝路(府)】(èi huī lù(fǔ) | ㄟˋ ㄏㄨㄟ ㄌㄨˋ(ㄈㄨˇ))
北周置衛州,治朝歌,唐移治汲縣。1260年,元升為衛輝路,轄今豫北新鄉等地。明改衛輝府。清兼轄今封丘、蘭考一帶。民國廢。
【牧野】(mù yě | ㄇㄨˋ ㄧㄝˇ)
周武王伐紂時的牧野大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代戰爭。它不但決定了一個延續555年的殷商王朝的滅亡,一個近800年的大周王朝的誕生,而且還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借鑒。拋開政治的,軍事的大話題不論,單是成語或掌故就有長長的一串。比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黃鉞白旄、白魚入舟、赤鳥流屋、叩馬阻諫、不食周粟、愛屋及烏、助紂為虐、百夫致師、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等等。

牧野戰場在哪裏?籠統地說,新鄉就是牧野大地。因為在大部分的新鄉轄區裏,都有和牧野大戰相關的歷史地名和故事。它們有的有地方誌書記載,有的是民間傳說,有的還有先秦的典籍可作證明。要詳細說,就要涉及許多的文獻和考證,話說少了不容易清楚。幸好我們可以另尋捷徑,從語法構詞的角度,對「牧野」來點兒咬文嚼字,也可以明白個七七八八。

首先,「牧野」一詞不同於以「牧」字構成的其他名詞,如牧放、牧童、牧歌等;也不同於以野字構成的其他名詞,如田野,視野、朝野等等。它是一個專門用來表達牧野大戰戰場的專用名詞。借用時尚的話說,它是新鄉的專利,就像赤壁之戰的赤壁僅歸湖北省武漢市所有一樣。

其次,是「牧野」除了具有專用名詞的性質以外,在「牧野」二字的組合關繫上還另有學問。它不同於「牧放」一詞中的牧和放,如牧羊和放牛是並列關系;也不同於「田野」一詞中的田和野,即田地和原野,也是並列關系。西漢時有一本叫《爾雅》的書,在註解「牧」字和「野」字的一般含義時說:「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意思是說,在邑落(相當於今天的城市或城鎮)的周圍叫郊區,那裏是人們耕種的地方;郊的外圍叫牧,是放牧的地方;牧的外圍叫野,是野獸出沒的地方。有的人不理解「牧野」專用詞的性質,所以依據《爾雅》錯誤地認為,周武王與殷紂王之間的決戰,是在殷都朝歌(當時的稱呼是商邑,即今天的淇縣)郊外的牧和野展開的。正確的解釋是,牧本身是一個邑落,所謂牧野,是指這個邑落外面寬闊的原野。

再次,關於牧邑的具體位置,東漢的許慎在其所著的《說文解字》裏說得最為明白。他說: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與紂戰於牧野」。漢代的70里,約合現在的25公里,正是今天的衛輝市區所在地。另外,還有唐朝的《括地誌》,說今衛輝市原名陳城,周武王為了牧野決戰,曾在那裏陳兵布陣並築城。

通過上面的粗淺分析可知,牧野戰場的位置其實並不含糊。指的原是今衛輝市周圍的廣闊原野,而且主要是在東北的淇縣方向。值得順便一說的倒是,衛輝市從南北朝時的北周到清末民初,作為州、郡、路、府、道的治所,管轄的縣份多處牧野戰場,和今天新鄉作為地級市的行政區域大同小異。為此,我們不妨比照唐朝張守節在《史記正義》裏的話,再給牧野一個通俗而應時的說法。張守節說:「衛州,即牧野之地,東北距朝歌七十三里。」我們說:新鄉,即牧野大地,市政府所在地東北距淇縣約50公里。

--------------------------------------------------------------------------------

周武王伐紂時的牧野大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代戰爭。它不但決定了一個延續555年的殷商王朝的滅亡,一個近800年的大周王朝的誕生,而且還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借鑒。拋開政治的,軍事的大話題不論,單是成語或掌故就有長長的一串。比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黃鉞白旄、白魚入舟、赤鳥流屋、叩馬阻諫、不食周粟、愛屋及烏、助紂為虐、百夫致師、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等等。

牧野戰場在哪裡?籠統地說,新鄉就是牧野大地。因為在大部分的新鄉轄區里,都有和牧野大戰相關的歷史地名和故事。它們有的有地方誌書記載,有的是民間傳說,有的還有先秦的典籍可作證明。要詳細說,就要涉及許多的文獻和考證,話說少了不容易清楚。幸好我們可以另尋捷徑,從語法構詞的角度,對「牧野」來點兒咬文嚼字,也可以明白個七七八八。

首先,「牧野」一詞不同於以「牧」字構成的其他名詞,如牧放、牧童、牧歌等;也不同於以野字構成的其他名詞,如田野,視野、朝野等等。它是一個專門用來表達牧野大戰戰場的專用名詞。借用時尚的話說,它是新鄉的專利,就像赤壁之戰的赤壁僅歸湖北省武漢市所有一樣。

其次,是「牧野」除了具有專用名詞的性質以外,在「牧野」二字的組合關繫上還另有學問。它不同於「牧放」一詞中的牧和放,如牧羊和放牛是並列關系;也不同於「田野」一詞中的田和野,即田地和原野,也是並列關系。西漢時有一本叫《爾雅》的書,在註解「牧」字和「野」字的一般含義時說:「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意思是說,在邑落(相當於今天的城市或城鎮)的周圍叫郊區,那裡是人們耕種的地方;郊的外圍叫牧,是放牧的地方;牧的外圍叫野,是野獸出沒的地方。有的人不理解「牧野」專用詞的性質,所以依據《爾雅》錯誤地認為,周武王與殷紂王之間的決戰,是在殷都朝歌(當時的稱呼是商邑,即今天的淇縣)郊外的牧和野展開的。正確的解釋是,牧本身是一個邑落,所謂牧野,是指這個邑落外面寬闊的原野。

再次,關於牧邑的具體位置,東漢的許慎在其所著的《說文解字》里說得最為明白。他說: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與紂戰於牧野」。漢代的70里,約合現在的25公里,正是今天的衛輝市區所在地。另外,還有唐朝的《括地誌》,說今衛輝市原名陳城,周武王為了牧野決戰,曾在那裡陳兵布陣並築城。

通過上面的粗淺分析可知,牧野戰場的位置其實並不含糊。指的原是今衛輝市周圍的廣闊原野,而且主要是在東北的淇縣方向。值得順便一說的倒是,衛輝市從南北朝時的北周到清末民初,作為州、郡、路、府、道的治所,管轄的縣份多處牧野戰場,和今天新鄉作為地級市的行政區域大同小異。為此,我們不妨比照唐朝張守節在《史記正義》里的話,再給牧野一個通俗而應時的說法。張守節說:「衛州,即牧野之地,東北距朝歌七十三里。」我們說:新鄉,即牧野大地,市政府所在地東北距淇縣約50公里。

⑤ 河南新鄉出了哪些偉人

比干
比干生於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5月6日,夏歷四月初四),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公元前1029年)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害,終年63歲。

姜太公
姜太公(?——公元前1021年),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魏之汲邑姜塬(即今衛輝市太公泉)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和謀略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從封而得姓,又稱呂尚。根據文獻記載,他的名字還有:太公望、周望、呂牙、呂望、師望、姜老等。
姜太公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事件是成功地協助周武王指揮了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牧野之站,著有《六韜》等。姜太公是中國軍事家的始祖。在民間,姜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邪扶正的象徵,被尊為「神祖」。反建屋架梁,必用紅紙寫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或「姜太公在此,白事大吉」,以示平安。

毛遂
毛遂,戰國晚期人,故里在今原陽縣師寨鄉路庄村。公元前257年,因向趙國的平原君自薦說楚成功,遂聲名大振。成語中「毛遂自薦」、「脫穎而出」的故事均出於此。

張蒼
張蒼(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西漢丞相,封北平侯,原陽縣富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歷法,也是我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為古代科學家。現有張蒼墓,位於原陽縣城關鎮東北2公里谷堆村,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蒼墓東西長40米,南北款30米,高1至2米,墓周槐林茂密,鬱郁蔥蔥。存有墓碑一通。圓首鐫有雲龍圖案,中刻「漢丞相北平侯張公諱蒼之墓」,為清康熙年間立。另有「張蒼紀念堂」大殿和「西漢丞相張蒼故里」大型石碑。

陳平
陳平(?——公元前178年),西漢丞相,封曲逆侯,原陽縣陽阿鄉阿村人。陳平「六齣奇計」,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又與周勃合謀「誅殺諸呂」延繼劉氏詐基,是「漢初三傑」之一。今存陳平祠,為縣極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大殿三間、拜殿三間及石碑多通。

周勃
西漢丞相,封絳侯,原陽縣原武鎮二郎廟村(已湮)人。身為武將,周勃助劉邦打天下英勇無比,連攻下40餘座城池。和陳平合謀,誅殺諸呂,立漢文帝,又親挽皇帝璽,交於劉邦第四子劉恆(即漢文帝)

周亞夫
周勃次子,西漢丞相,封條侯,原陽縣原武鎮二郎廟村(已湮)人。以「細柳屯軍,治軍嚴明」而聞名。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在1986年為周壓夫故里題詞「治軍嚴明,一統大業」。現有周亞夫墓,在原武鎮小村南,墓冢高大,翠柏成林,俗稱「柏林冢」。周亞夫祠在今磁固堤村。

百里嵩
百里嵩,字景山。東漢末年,他任徐州刺史時,注意興修水利,發展農桑,並施以輕徭薄賦,百姓得以修養生息,成為群眾贊頌的清官。
百里嵩任職中,徐州一帶曾遇到一次特大旱災,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他體察民情,找水源,挖渠引水,跑遍所屬各縣。事有湊巧,不久普降喜雨,萬民稱贊這次喜雨為「刺史雨」,稱白里嵩為「百里使君」。封丘縣城東北2公里廟崗村南的「使君祠」為元代民間所建。

孫登
孫登(約公元205年——公元263年),字公和,號蘇門生。魏晉之際汲郡(今衛輝)人。孫登多年遁世隱居輝縣之蘇門山,並因悲嘆時世,常登台長嘯,今「嘯台」猶存。

韋思謙
韋思謙(?——公元689年),本名仁約,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人。今存韋思謙祠,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原陽縣城北1公里有韋思謙墓。其有兩個兒子韋承慶、惟嗣立皆為唐朝丞相。《舊唐書》載:「前後四職替代,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來,莫與為比。」

婁師德
婁師德(公元630年——公元699年),字宗仁,唐朝丞相,謚貞公,原陽縣原武人。一生以「偉岸大度,氣量寬厚」著稱,曾推薦唐代名相狄仁傑為丞相。成語「唾面自乾」即由韋婁師德寬厚大度的故事而來。今原武鎮東關有「婁師德紀念館」,師寨鎮安庄村南有婁師德墓。

楊再思
楊再思(?——公元709年),唐朝丞相,原陽縣原武鎮楊大寨村人,楊再思為三朝元老,被封為「鄭國公」。其為人「巧而圓滑,能得人主微旨」。增特進,並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號蘇門先生,謚康節,宋天禧至熙寧年間人。早年隱居蘇門山,時有雲游,晚年遷居洛陽。熙寧十年(1077年)卒,終年67年。據《宋史》載,邵雍「著書十餘萬言行於世」,有《皇極經世》60卷、《觀物內外篇》、詩《擊壤集》20卷等。

李戴
李戴,字仁夫,延津縣人。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及第後,官至吏部尚書。李戴為官期間,秉公辦事,任人唯賢,頗得朝野稱頌。李戴墓位於延津縣城東郊。墳頭原有石碑、石坊,墳路兩旁有兩列石人、石馬、石羊等大型石雕20餘件。今已毀。

王永光

王永光,字有孚,長垣縣人。歷任中書舍人、柱國太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等職,系晚明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重臣。年逾古稀時,告老還鄉。建王氏祠堂時,崇禎皇帝親賜「四朝元老」鎦金匾額。現在王氏後裔仍保存著崇禎皇帝給王永光的三道聖旨。

孫奇逢

孫奇逢(1584年——1675年),字啟泰,又字鍾元,願籍河北容城。明末清初名儒。晚年與黃宗羲、李漁並稱「清代三大名儒」。奇逢自幼情操卓越,17歲中舉人。天啟時,太監魏忠賢竊取朝權,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等以禍黨被逮,奇逢竭力謀救,未及,楊、左等被處死。逆臣還誣楊、左居臟巨萬而嚴追家屬。奇逢與鹿正、張果中募資籌金,將諸公屍骨贖歸。一時美名傳揚,世人贊譽孫、鹿、張為「范陽三烈士」。清順治七年(1650年)奇逢南徒輝縣之蘇門,率子弟躬耕、講學,達25年。
奇逢治學以象山、陽明為宗,主於實用。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讀易大旨》、《理學傳心纂要》、《理學傳宗》、《夏峰集》、《畿輔人物考》、《中州人物考》等。

屈復

屈復,字見心,號悔農,又號金粟道人。清初長垣人。生於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他19歲時,參加縣里童子考試,名列「童子第一」。屈復一生剛直不阿,為學不恥下問,從不趨炎附勢。終生淡泊名利,冷落宦海,痴心詩文,熱心育人,來者不拒。他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楚辭新注》、《玉溪生詩集》、《弱水集》等。

殷夢五

殷夢五(1662年——1726年),字元福,新鄉縣郎公廟鎮於店村人。出生時因其父夢見天賜五福,便為其取名「夢五」。夢五自幼家境貧寒,但他天資聰明,學習勤奮,被人稱之為「中原才子」、「殷聖人」。殷夢五著有《寓理集》、《讀易萆》、《知非草》等。他與清代暢俊、郭彪被稱為「新鄉三絕」。那句「推倒洛陽數新鄉」的豪言壯語,更顯示出他的不凡氣魄。

王錫彤

王錫彤(1866年——1938年),字筱汀,號悔齋,汲縣(今衛輝)人。少時曾習鹽業,19歲中秀才,後曾在大梁書院肄業。宣統元年(1909年)以前主要在河南從事教育事業,與李敏修等創辦經正書舍。其間亦參與地方政事,曾主辦禹州三峰煤礦公司,參與洛潼鐵路、河南鐵礦等實業的創辦。宣統元年河南人民收回礦權斗爭中,被推為四代表之一赴京與英國福公司談判。此後應袁世凱之邀,與北方最大實業家周學熙一起在京津等地辦實業,充當袁氏親信幕僚。王先後充任京師自來水公司協理、天津啟新洋灰公司協理、天津華新紡織公司協理、華新公司唐山紡紗廠專務董事、衛輝紗廠董事、棉業公會董事、興華資本團董事等職。1915年曾任民國參政院參政。直至1938年病逝為止,一直在京津豫從事工商活動。著述有《清鑒》(前編)、《抑齋詩文集》、《抑齋自述》等多種。

李敏修

李敏修(1866年——1943年),又名時燦,汲縣(今衛輝)人。光緒十八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光緒二十五年河南大旱,在安陽、濟源等縣籌集糧款,辦理賑災。光緒二十七年,在汲縣創辦經正書舍,收藏圖書30多萬卷,一邊講學,一邊整理圖書,纂修中州文獻。光緒三十一年任河南學務公所議長、優級師范學堂監督、河南教育總會會長,力倡普及教育。光緒三十二年在開封創辦中州公學、勸學所、教育總會,提倡官民皆學。1912年開始宣講新學,力倡破除迷信。1913年任河南教育司長。1915年清史館成立,任該館協修,兼中州文獻徵集處總編輯。整理成《中州先哲傳》、《續文征》、《中州詩征》、《藝文錄》,共127卷。1918年當選參儀院議員,1922年當選為眾儀院議員。並在洛陽、北京創辦河洛學社,繼續搜編河南文獻資料,編成《中州學系考》、《中州藝文錄》。1937年日寇入侵,偕家入遷居禹縣(今禹州),從事教育活動。1943年11月病逝。一生著述很多,現存編著30餘種。

郭興 郭興(1924—),河南省輝縣市高庄鄉金章村人,原北疆軍區司令員,著名抗日英雄,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之原型;16歲參加八路軍,18歲任太行五分區武工隊長、輝縣抗日政府區長;他帶領武工隊員,以常人難以想像的膽略和睿智,像匕首一樣插入敵人心臟,炸碉堡,毀鐵路,剪日寇,除漢奸,神出鬼沒,出奇制勝,曾獲「太行山特級戰斗英雄」殊榮。

李長傑

李長傑,男,漢族,河南原陽人,大學文化程度,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中國科學院精密銅管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長、國際銅加工協會(IWCC)執行董事、中國製冷空調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銅發展中心和《有色金屬工業》雜志理事;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新鄉市第八次黨代會委員會候補委員、河南省第七屆黨代表。在他的帶領下,集團公司發展迅猛,擁有中日合資上海龍陽精密復合銅管有限公司、山東龍口市新龍銅管廠和中科院金龍金屬材料開發有限公司等10個子公司。

劉震雲

劉震雲是中國著名作家。1958年5月生於河南省延津縣。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至198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到《農民日報》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讀研究生。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一級作家。

史來賀

史來賀(1930 ?.? - 2003 04.23),河南省新鄉市劉庄村原黨委書記,全國著名勞動模範。20世紀50年代,史來賀的名字就響遍全國。他以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與滿腔熱情幫助群眾樹立起戰勝貧困的信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史來賀帶領群眾向高科技進軍,建起全國最大的生產肌苷的華星葯廠。運用新掌握的領導科學和管理知識,史來賀帶領劉庄形成了以農促工、以工建農、農工商並舉的商品經濟的新格局。史來賀2003年4月23日在河南新鄉逝世。史來賀多次被授予全國民兵英雄、全國植棉能手、全國特級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曾經9次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

劉國梁

劉國梁(1976年1月10日-),河南省新鄉市人,中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現任中國國家乒乓球隊男隊主教練。劉國梁是右手直拍兩面近台快攻型選手,中國第一位世乒賽、世界盃和奧運會男單「大滿貫」得主,多次獲得單打冠軍並和孔令輝一起獲得雙打冠軍。劉國梁是第一位在正式比賽中採取直拍橫打技術並取得成功的乒乓球手。另外也有文學家、美軍華裔中尉以及原甘肅省總工會主席等同名人物。

⑥ 河南潞王陵的歷史故事

潞簡王墓,歷經滄桑巨變,幾度兵火,風雨侵蝕和十年動亂,原地面上木結構建築群:陵恩殿、棱恩門、配殿明樓和眾多的附屬房屋都已不復存在,在墓室內大量珍貴的金銀銅瓷,珠寶玉翠和織錦刺綉等隨葬品被洗劫一空。

現存的古代建築,大量石雕塑和碑碣等,仍蔚為壯觀。近年來,國家陸續撥出專款對潞簡王墓區進行全面整修,保護和修復古建築,營建園林,栽培樹木花草,逐步使古冢風貌重現。

潞簡王墓和趙妃墓營造時間由於文獻資料較匱乏,僅從現存的有關碑文和明代帝王生前營造寢陵的慣例來推斷:潞王墓應建於萬曆四十年(1615),趙妃墓建於萬曆三十年。如今它們已經歷了近四百年的滄桑之變,幾處高大巍峨的木結構建築已毀,墓室內大量珍貴文物也早被洗劫一空,但現存的明代建築及大量的石雕和碑碣仍蔚為狀觀,這在我國目前所發現的明代藩王陵墓中也獨占鰲頭。

近年來,國家和當地人民政府為保護好這一珍貴的大型文化遺產,陸續拔出專款對潞王陵墓進行了全面的修改,重新營造了園林,再現了大冢風貌,1996年12月又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天,它正以古樸的雄姿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

拓展資料

潞簡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北郊13公里處的鳳凰山(系太行山余脈)南麓,依山據嶺,四周泉壑幽深。時人稱其為「頭枕鳳凰山、腳登老龍潭,左手揣著金燈寺,右手托著峙兒山」,景色十分秀麗宜人,是中國目前保存現狀最好、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

墓主潞簡王朱翊鏐,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萬曆皇帝)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完全仿照萬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被譽為「中原定陵」。

潞簡王墳主要建築布局與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墓區前首,是一座雕工頗精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書。石坊東西兩側並列石華表兩座,雕雲龍圖案。過石坊進入長189.5米神道,兩旁排列石人、石獸15對,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駱駝、象、羊、馬及神化了的其它怪獸,或立或蹲或卧,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石人、石獸均採用整塊青石雕成,其中最大者高2.77米,最小者亦有1.55米。四百多年來,雖經歷代滄桑,風雨剝蝕,仍保存完好,細部紋飾清晰,實為難得的一批藝術珍品。

參考資料:潞簡王墓_網路

⑦ 新鄉潞王墳簡介歷史故事

新鄉潞王墳的簡介:

潞王墳一般指潞簡王墓,潞簡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鄉市鳳泉區北郊13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依山據嶺,四周泉壑幽深。

時人稱其為頭枕鳳凰山、腳登老龍潭,左手揣著金燈寺,右手托著峙兒山,景色十分秀麗宜人,是中國目前保存現狀最好、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

墓主潞簡王朱翊鏐,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鈞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於萬曆四十三年,完全仿照萬曆皇帝在北京明十三陵定陵。

(7)新鄉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潞簡王墳主要建築布局與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墓區前首,是一座雕工頗精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書。

石坊東西兩側並列石華表兩座,雕雲龍圖案。過石坊進入長189.5米神道,兩旁排列石人、石獸15對。

形象有文臣、獬豸,狻猊,麒麟、駱駝、象、羊、馬及神化了的其它怪獸,或立或蹲或卧,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石人、石獸均採用整塊青石雕成,其中最大者高2.77米,最小者亦有1.55米。四百多年來,雖經歷代滄桑,風雨剝蝕,仍保存完好,細部紋飾清晰,實為難得的一批藝術珍品。

走完神道,穿越一座用漢白玉砌成的三孔券御河橋,再北行百餘步便是潞簡王墓的正門,一座宏偉壯觀的潞藩佳城展現面前。佳城外牆南北長324米,東西寬147米,城牆高達6米,全部用青色石條壘砌,整個城垣堅固而規整。

⑧ 歷史上新鄉市誰的故鄉

共工是炎帝的後代,是與黃帝同時期的一個強大的部族首領。這個部族就居住在今天新鄉市的輝縣。活動在包括新鄉、獲嘉、衛輝在內的豫北平原。共工是我國第一個治水的英雄,由於他只知防堵,不懂疏導,雖厲經艱苦卓絕的奮戰,仍歸於失敗。但後人沒有忘記他的歷史功績。共工仍被公認為中國最早的「水神」。「怒觸不周山」的神話故事即出於共工
no9周勃
西漢丞相,封絳侯,原陽縣原武鎮二郎廟村(已湮)人。身為武將,周勃助劉邦打天下英勇無比,連攻下40餘座城池。和陳平合謀,誅殺諸呂,立漢文帝,又親挽皇帝璽,交於劉邦第四子劉恆(即漢文帝)

no8 周亞夫
周勃次子,西漢丞相,封條侯,原陽縣原武鎮二郎廟村(已湮)人。以「細柳屯軍,治軍嚴明」而聞名。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在1986年為周壓夫故里題詞「治軍嚴明,一統大業」。現有周亞夫墓,在原武鎮小村南,墓冢高大,翠柏成林,俗稱「柏林冢」。周亞夫祠在今磁固堤村。

no7 陳平
陳平(?——公元前178年),西漢丞相,封曲逆侯,原陽縣陽阿鄉阿村人。陳平「六齣奇計」,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又與周勃合謀「誅殺諸呂」延繼劉氏詐基,是「漢初三傑」之一。今存陳平祠,為縣極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大殿三間、拜殿三間及石碑多通。
no6 張蒼
張蒼(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西漢丞相,封北平侯,原陽縣富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歷法,也是我國歷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為古代科學家。現有張蒼墓,位於原陽縣城關鎮東北2公里谷堆村,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蒼墓東西長40米,南北款30米,高1至2米,墓周槐林茂密,鬱郁蔥蔥。存有墓碑一通。圓首鐫有雲龍圖案,中刻「漢丞相北平侯張公諱蒼之墓」,為清康熙年間立。另有「張蒼紀念堂」大殿和「西漢丞相張蒼故里」大型石碑。
no5 毛遂
毛遂,戰國晚期人,故里在今原陽縣師寨鄉路庄村。公元前257年,因向趙國的平原君自薦說楚成功,遂聲名大振。成語中「毛遂自薦」、「脫穎而出」的故事均出於此。
no4 姜太公
姜太公(?——公元前1021年),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魏之汲邑姜塬(即今衛輝市太公泉)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和謀略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從封而得姓,又稱呂尚。根據文獻記載,他的名字還有:太公望、周望、呂牙、呂望、師望、姜老等。
姜太公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事件是成功地協助周武王指揮了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牧野之站,著有《六韜》等。姜太公是中國軍事家的始祖。在民間,姜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邪扶正的象徵,被尊為「神祖」。反建屋架梁,必用紅紙寫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或「姜太公在此,白事大吉」,以示平安。
no3 韋思謙
韋思謙(?——公元689年),本名仁約,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人。今存韋思謙祠,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原陽縣城北1公里有韋思謙墓。其有兩個兒子韋承慶、惟嗣立皆為唐朝丞相。《舊唐書》載:「前後四職替代,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來,莫與為比。」
no2 百里嵩
百里嵩,字景山。東漢末年,他任徐州刺史時,注意興修水利,發展農桑,並施以輕徭薄賦,百姓得以修養生息,成為群眾贊頌的清官。
百里嵩任職中,徐州一帶曾遇到一次特大旱災,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他體察民情,找水源,挖渠引水,跑遍所屬各縣。事有湊巧,不久普降喜雨,萬民稱贊這次喜雨為「刺史雨」,稱白里嵩為「百里使君」。封丘縣城東北2公里廟崗村南的「使君祠」為元代民間所建。
no 1 比干

⑨ 發生在河南的著名歷史典故或傳說

一鄭州篇:斷臂求法,養虎為患,熙熙攘攘,立竿見影,多行不義必自斃,眾怒難犯,東
道主,言不由衷,窮則思變,害群之馬,克勤克儉,燕雀焉知鴻浩之志;

二洛陽篇:逐鹿中原,程門立雪,披荊斬棘,挑肥揀瘦,滄海橫流,問鼎中原,運籌帷幄,
前倨後恭,一錐刺股,竊符救趙,漢魏文章半洛陽,七步成詩,才高八斗,樂不思蜀,洛
陽紙貴,河圖洛書,數典忘祖,眾志成城,罄竹難書,買櫝還珠;

三開封篇:驚弓之鳥,開卷有益,陽春白雪,明珠暗投,五十步笑百步,鐵面無私,杯酒
釋兵權,三人成虎,四分五裂,南轅北轍,游刃有餘,圍魏救趙,杞人憂天;

四平頂山:葉公好龍,近悅遠來;

五安陽市:充耳不聞,精忠報國,有膽有識;

六鶴壁市:愛屋及烏,酒池肉林,助紂為虐,信誓旦旦,盤根錯節;

七新鄉市: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因人成事,黃袍加身;同心同德

八焦作市:異曲同工,心有靈犀

九濮陽市:名正言順,孤注一擲

十許昌:空前絕後

十一漯河市:說文解字

十二三門峽市:中流砥柱,起死回生,吐哺握發,唇亡齒寒

十三商丘市:學富五車,撲朔迷離,江郎才盡,鵬程萬里

十四周口市:民為邦本,女媧補天,推心置腹

十五南陽市:三顧茅廬,擊鍾鼎食

十六濟源市:愚公移山

⑩ 新鄉飲馬口的由來

關於飲馬口名稱的由來,有著一段歷史故事。
北宋末年,金兀術率兵侵犯中原,30萬金兵橫沖直闖一直殺到新鄉,沒遇到宋軍的強烈抵擋,就在新鄉城內安了營。下一步便是籌劃渡黃河,直取宋朝都城汴京。
聽說金兀術欲渡過黃河,直取汴京,岳飛非常氣憤,帶領岳家軍搶先渡過黃河,直奔新鄉,在金兵的眼皮底下,紮下18個營盤,像銅牆鐵壁一樣,構成了一道阻擊金兵南渡黃河的強大防線。
經過十三年的抗戰,岳飛在新鄉打敗了金兵。岳飛在新鄉13年,為百姓作了不少的好事,百姓們擁護感激岳飛,直到宋王令岳飛班師武昌後,仍有岳飛的大將王貴在此駐守。所謂飲馬口就是岳家軍平時放馬飲水的地方。岳飛被害後,新鄉人在宋王莊西南地的高崗上修建了岳飛廟,該廟的全稱是「宋忠武穆王廟」(此廟是全國最早的三座岳飛廟之一)。他的原址早已無存。
飲馬口,很久以前,這里是兩個小村莊,西邊的叫宋王莊,東邊的叫小趙庄,兩個村莊房挨房,街連街,遠遠看去就像一個村莊。
宋王莊西邊有條南北大道,南通黃河,北到衛輝、輝縣。大道邊是個方圓百畝的大校場,庄北緊臨衛河,這一段河水流平緩,河面寬闊,堤岸上綠樹成蔭,南來北往的行人都好在這里歇腳、飲馬、擦身洗臉,天長日久,人來馬往,把河堤踏出一個大豁口,河坡里踩出幾條平坦坦的小路來。
有一年夏天,岳飛帶領岳家軍抗擊金兵來到這里,正逢三伏天,岳飛看將士熱得受不了,匹匹戰馬像從水裡撈出來一樣,於是傳令在大道西邊的校場安營休整。
將士們安好營寨,個個渴得頭暈眼花,戰馬渴得搖頭晃腦。
這時,宋王莊和小趙庄的鄉親送水來了,岳家軍將士個個感謝不止,端起大碗一口氣就是半碗。
岳飛的跟馬侍從張保,端過水碗,咕咚咕咚喝了一碗又一碗,突然想起岳元帥的青鬃白馬還沒有飲水,回頭看,馬卻不見了,向北一望見幾個人正牽著馬向北走著,走在最前邊的正是岳元帥,一個人牽了五六匹戰馬,張保追過去說:「元帥,我去飲馬。」幫忙去飲馬的鄉親們,聽說牽馬的人就是岳元帥,一下子把岳飛元帥圍了起來,岳飛說:「大家一樣熱,一樣困,咱們一起去飲馬。」張保只好和鄉親們一起跟著岳元帥向河邊走去。
大家說說笑笑來到衛河堤邊,戰馬一見水,就咕咕地喝起來。岳飛站在堤岸,向四周細細看了一遍,稱贊這里真是一個飲馬的好地方。
一住幾天,岳飛常常和士兵到這里飲馬、乘涼,路上,河邊留下了岳飛的一行行腳印……,這里成了小趙庄和宋王莊的鄉親們愛慕和自豪的地方。過了許多年後,兩個莊上的老年人一合計,就把兩村合成一個庄,起名叫「飲馬口」,藉以敬仰在這里飲過馬的民族英雄岳飛。

閱讀全文

與新鄉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