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師的教育敘事故事中有什麼收獲
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管理經驗等,在讀中得到了成長從其他教師的教專育敘事故事中收獲頗豐。我在屬「讀」中得到了收獲。我認為還可以通過交流研討,在讀中得到發展,在「讀」中得到了感悟、課堂實錄等途徑真實的反映教師教育教學情況,我希望寫教育敘事可以一直堅持下去。教育敘事能真實的反映我的教育教學情況,得到了許多教學經驗,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
⑵ 初中歷史備課與師德行為教育敘事
我感抄覺初中歷史主襲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在這之上要培養學生的各種高尚情操或者為人處世的基本規矩。所以在備課的時候要注意設計學生的閱讀、寫作等小活動以及各種歷史故事。關於教材中的死知識點無所謂的。
⑶ 教育敘事案例
小學數學教育敘事和案例稿寫作範例介紹
一、教育敘事、案例稿寫作稿要求
教育敘事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麼,也不直接規定教育應該做什麼,它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麼或應該做什麼。教育敘事要求有典型性,能讓讀者有心靈的觸動。情感交流;喚醒教師主體意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案例編寫要按照題目、背景介紹、案例描述、案例反思、案例點評來寫。其中題目要求體現反思主題,案例描述要寫出課程片段,反思要求有問題思考和反思的分析,案例點評要分析通過案例得到的經驗或者教訓。案例可以是寫教學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學中對教育的反思。
二、參考格式
1、 教育敘事
我和學生有個小秘密
XXXX學校 XXX
新接到2年級語文實驗班數學,看到那些可愛小不點,我什麼都不擔心,就怕他們對數學沒有興趣,因為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實在濃厚,七、八歲能洋洋灑灑寫出千字文章,爸爸媽媽懲罰孩子的辦法是不讓他看書,想來都有點害怕!
開學以後,最擔心的事也就出現了,班上一部分孩子反映出對數學的「淡漠」,家長也和我交換意見,怎麼才能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呢?實在的,面對一群聰明的孩子,怎樣才能讓他們喜歡數學呢?對我真是一個挑戰!
我除了上課盡量使用電教手段,做一些動畫,講一些故事,「放寬」對他們的管教,讓他們慢慢親近我外,我與學生還有一個小秘密。
只要有家長與我交換意見,我就給他們講:「學生對數學的沒有興趣,關鍵在於他們對數學的那份自信的喪失!我們要給予他們自信,他們才會喜歡數學!我打算把考題提前叫一些同學先做一遍」 。有的家長問我這樣好嗎?我說:「其實,考試不是目的,目的是怎樣讓他們今後學得更好。」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要考試的題都會在考前3到5天發布到網上,然後一個一個單獨對「需要自信」的學生說:「我們隔2天要考試,題老師已經發到網上,你去下來做吧!老師只對你一個人講了,千萬別給其他人說。」於是他們都回去認真的做了一次,還有家長幫忙,考試時他們再次輕松愉快的做了一次。評講試卷時,我大大的表揚了一番突飛猛進的同學,那時我分明看到了他們開心的笑容!
有個學生在網上這樣寫到:「昨天, 姜老師把試卷發下來了,我看了一下,等級是A+,錯了兩道小問題,分數就說明是95分—99分,我唉聲嘆氣地說:要是得了A++就好了,分數是100,平時上課要專心聽講、積極發言,成績會越來越好。啊!這真是我最滿意的數學試卷啊。」還有學生這樣寫:「今天是11月5日,星期三。上午,我們第一節是數學課,姜老師先問:你們是願意上課還是願意考試呀?有很多同學都說願意考試,姜老師一聽,就說:數學書放進書包里,把文具盒留在外面,我們一聽,異口同聲地說:耶!數學考試嘍!一會兒,姜老師把試卷發了下來,我們就開始做題了,我做到最後一題的時候,我一看,哈哈!我全會做!我一定能得到100分!」
要知道他們都是數學有點「問題」的孩子,看到她們對數學自信的回歸,我心裡激動不已。就這樣,班裡幾個上期數學不好的孩子,都「考」到了很好的成績,上課他們特別的認真,作業雖不算很好,卻能較好的掌握新內容。
真正的單元測查更令我高興,上期班上補考也不及格的A同學也考了84分,他已經成為班上聽課認真、積極舉手的一員了,也成為了一名自信的孩子。不過我和他的秘密還要進行下去,直到他考得更好。
2、教學案例
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
XXXXX學校 XXX
背景介紹: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老師不可避免的要經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從三個角度來描繪它。第一是我們學生的情感……」,因此關注孩子的情感變化是我們所特別需要注意的。
案例描述:
我教學「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一課時,2個教學班我都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在班上選擇了全班公認數學最優秀的和最差的進行口算「比賽」,兩組題目如下:1、324+198 5968-3999 396+498 2、324+200 5968-4000 400+500比賽的結果當然是成績差的獲勝,頓時全班學生從疑惑不解到熱情高漲,紛紛舉手錶達自己的意見, 「氣憤」比賽的不公平:兩組題中,加減整百、整千當然簡單一些……
課的發展如設計一樣順暢,但是 「比賽」學生的表現卻令我時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靜:2名「優秀」學生都在不發表任何意見的基礎上獨自傷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現大同小異:眼裡閃過一絲得意,但是臉上沒有一絲的笑容,他們體現出的「榮辱不驚」令我記憶猶新,那不是許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嗎?
當學生作業時,我立即叫過「優生」,向他進行了簡單的解釋。課後我向學生道歉(老師沒有考慮你的感受),並重點幫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難時,變得更堅強和從容。對差生我問他為什麼勝了不高興呢?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鼓勵他繼續努力,那時我看到了他開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
《數學課程標准解讀》有這樣一段:「作為促進學生一般性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關注學習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與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有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本節課的情景創設目的是為了激起全班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差生比優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發現題目特徵,理解簡便演算法的實質是「湊整」。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對於多數學生而言,課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當我看到「優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體現出的「榮辱不驚」時,我知道對他們我失敗了,顯然這不是他們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學中應該考慮對差生更多鼓勵,對優生進行挫折教育
差生體現出的「榮辱不驚」使我想到了「小學數學教育網」上網友講的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師到農貿市場去買菜,遇到當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發了財的學生,正在賣雞蛋的學生熱情的邀請老師去吃飯,老師說:「賣雞蛋這樣的工作你不覺得難為情嗎?」學生說:「這和當年您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麼……」。
這個故事主要諷刺老師對待差生教學行為,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正如學生比賽勝了也不敢「聲張」,是啊!我們真的應該給差生更多的陽光,不僅讓他們可以經受挫折,還能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全的人格。
從另一個層面看:學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師的「關照」。他在無數次的挫折和打擊面前變得堅強,而這種品質將使他終生都會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課,而學習上一帆風順的優生,卻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會在一次不正規的比賽「輸」掉後哭泣不已。有人專門研究過國外293個著名文藝家的傳記,發現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過重大的挫折。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的說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難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兒童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對於優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學片斷,教師對自己忽視尊重學生人格的無意識行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動明顯是傾向於優生。在家庭和學校環境中,「優生」幾乎是在「優待」中成長。身上存在害怕困難、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點。事實上,孩子們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師有責任早一點讓他們具有「免疫」能力。讓他們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從容不迫,不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消極的情緒反應。面對挫折能夠從容不迫僅靠說教是無法達到的,兒童必須經歷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師在教育教學中還應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一味給學生營造一切需求都能輕易得到滿足的教育環境,更不要阻礙他們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練的機會。
案例點評:
1、該課例思考的問題有前瞻性。本次課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領域,體現了當代教育對學生情感領域的重視性,本文體現了一線老師對本領域的深刻理解。
2、一個好的教學情景設計,應該在考慮教學的同時,更全面的考慮對學生全面發展所起的作用。
3、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尋找差生的閃光點,讓他們回答簡單問題,讓他們重塑自信;同時我們要尋找「優生」的弱點,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⑷ 教育敘事故事
我們大都有這樣的體驗:聽一堂好課,如同欣賞一首名曲,餘音在耳,裘裊不絕;又像觀賞一幅名畫,心動神移,流連忘返。再看學生,個個雙眸凝視,猶如被磁鐵吸引住似的聽著、想著、記錄著……。回憶教師生涯,為能達到這種境界,我也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探索,也經常觀摩同組老師的課堂教學,在此就談談在歷史教學中做到的「三須」。
一、必須精講重點,深入淺出
在一節課里,要講的內容很多,想把一切問題都講深講透是不可能的。教學中,通過仔細認真地備課,力求把教材吃透;在處理教材和講解課文時分清主次,去繁求簡,抓住重點,精講多練。這樣做無疑是科學的合理的。多年的實踐,深刻地認識到:講解時緊緊圍繞教材,以《綱》為綱,以本為本,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把課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學生頭腦里的知識,進而發展其智力和能力。例如,講中國近代史時,「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兩個概念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理解的。對此我結合鴉片戰爭前後中國政治經濟史實的變化自然引出。
鴉片戰爭前,中國在政治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開始遭到破壞,一個國家的主權部分喪失了,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從經濟上看。鴉片戰爭前,在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鴉片戰爭後,外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同時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起來,既存在封建經濟,又有資本主義經濟滲入。這就是「半封建」。
這樣講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這種把教材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的做法,就會把學生的歷史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直達歷史知識概念的內涵。學生對歷史概念能夠准確理解,理性思辯能力也切實得到提高。
二、必須結合實際,方法靈活
傳統的教育觀念往往把學生置於教學活動的被動地位,不能充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授課多以「填鴨式」、「滿堂灌」的形式出現,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早在1941年,毛澤東同志就在《中共中央關於延安幹部學校的決定》中指出:「在教學方法中,應堅決採取啟發的、研究的、經驗的方式,以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自動性和創造性,而堅決廢止注入的、強迫的、空洞的方式」。
經過自己的學習和實踐,深刻認識到——啟發應當作為一種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理,它可以滲透在課堂教學的所有環節中,同時任何一種教學的具體方法中也可以貫穿這一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教學內容的實際、教師自己教學特點的實際出發,把啟發的原理滲透其中,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好方法。幾年來,我始終堅持進行教學改革的探索,先後嘗試過:三段式教學法,讀讀、議議、講講、練練八字教學法,目標反饋教學法,歷史問題教學法,談話教學法,辯論教學法,讀書指導教學法,等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有的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有些方法也不盡人如意。但他們常常期待著下一節歷史課,猜想著老師是不是又會採取新的教學方法?
三、必須幽默風趣,引人入勝
有句名言:「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課堂上,結合有關知識巧妙地融幽默子教學中,含而不露地引發學生的聯想,出神入化地推動知識的領悟,能夠獲得非比尋常的功效。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時張冠李戴,常常會鬧出笑話。記得有這么一次,讓學生簡介《資治通鑒》的作者,一位學生爽快地說道:「作者司馬遷,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話音未落,笑聲四起,弄得這名學生莫名其妙。這時我平靜地說:「雖是一字之差,卻讓司馬遷多活了一千多年,但這能全是我們同學們的錯嗎?誰讓司馬遷與司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別,誰讓他們又都是史學家、文學家,誰讓《史記》與《資治通鑒》又都是史學名著兼文學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於我們看不出他二人還有什麼區別?」幽默風趣的話語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學生混淆的知識作出了區別,可謂一箭雙雕。正如法國一位著名演講家所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所接受」。
當然,由於我的教學經驗有限,以上也是在平時教學中的一點小的心得,作為隨筆記錄下平時教學的點滴
⑸ 從教師的教育敘事故事中有什麼收獲
從其他教師的教育敘事故事中收獲頗豐,得到了許多教學經驗,管理經驗等,提內 高了教育教學水平容。我在「讀」中得到了收獲,在「讀」中得到了感悟,在讀中得到 了成長,在讀中得到發展,我希望寫教育敘事可以一直堅持下去,成為一道亮麗的風 景線。教育敘事能真實的反映我的教育教學情況。我認為還可以通過交流研討、課堂 實錄等途徑真實的反映教師教育教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