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繪聲繪色講歷史故事那老師叫什麼
你問的可能是袁騰飛。
2. 聲東擊西是包含歷史故事的成語嗎
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成語典故
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於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希望可以幫到你,滿意的話請採納,謝謝
3. 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歷史故事
魏國被秦國打敗後,魏惠王看到魏國內外交困,國勢一天天衰落,很是焦急,就用重金招募有才能的人,來幫他治理國家。魏國人龐涓和齊國人孫臏是同學,一起跟鬼穀子學習軍事,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龐涓聽說魏王招賢就去應召,擔任了大將,兼任軍師,幫助魏惠王打了好幾個勝仗,他得到魏惠王的信任。後來龐涓也來到了魏國,魏惠王讓他擔任客卿。龐涓其實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他知道孫臏的本事比自己大,怕他超過自己,於是設計陷害孫臏。讓魏惠王認為孫臏私通齊國。魏惠王果然中計,挖去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刻字,從此孫臏就成了一個殘廢人。
時間長了,孫臏終於知道自己原來是被龐涓給害的。為了逃離魏國,將來報仇,他就裝起瘋來。齊威王知道孫臏是個很有本事的人,於是就偷偷派人把孫臏接到齊國去了,並且拜他為齊國的軍師。
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魏惠王派龐涓帶兵去攻打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國君派人到齊國去求救。齊威王派田忌和孫臏帶兵去救援趙國。當時如果直接去救趙國,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孫臏假裝要去攻打魏國的重要城鎮襄陵。龐涓聽到這個消息,趕忙從邯鄲撤兵,去救援襄陵。沒想到孫臏早已在魏軍回來的路上設下了埋伏,魏軍正好鑽進包圍圈,被打得大敗,龐涓狼狽不堪地逃回魏國。歷史上把這次戰役叫「圍魏救趙」。
4. 歷史故事
1.
小鎮上的人都知道,書生那兒有最好的酒。
書生年紀不大,約莫十六七歲。他是打小隨父親流落到這邊陲小鎮上的,父親是個中年酒鬼,在鎮上人眼中看來,也算有幾分學問,就請他做了個私塾先生。奈何那微薄束脩還不夠父子倆生計糊口,就更莫說酒了。所以書生打小起,就學著自己釀酒的法子,有錢的時候就買些白米,無錢的時候就拾些果子花瓣,久而久之,竟無師自通了一番好手藝。
鎮上酒肆的老闆見他機靈,曾起過招納之心,要收他做個入室弟子,卻被婉言謝絕了。書生頗有些志氣,雖是沒落人家,但用功苦讀,立志要博個功名,入朝出仕。
十歲那年,書生父親去世。他遵古制守孝三年,深居淺出,待到人們再見到他的時候,發現不經意間他竟已出落成了一個翩翩少年,唇紅齒白,長身玉立,便是隨便披著件粗布麻袍,也足見一表人才,和鎮子上的鄉下人家截然不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書生左頰之上,赫然有兩道血痕,望之隱約有些猙獰。
街坊相傳,這兩道血痕是為了救鎮子東頭走鏢家的小丫頭阿琢,活生生被狼抓的。
「喂,還看書呢?」
書生住在河邊的小木屋裡,外面用籬笆圍了一欄,散養些小雞小鴨,外加半畝薄田,胡亂種些蔬菜。阿琢提著野兔推門而入的時候,書生正坐在窗邊,提筆凝神,寫些什麼,聽得聲音,就知道又是阿琢到了,回頭一笑:「快鄉試了,自己練練筆。今日怎麼來得早?」
「今天運氣好,打了不少野味,想著來給你送條野兔,也好補補身子。」阿琢年紀不大,還小著書生半歲。但是從小跟著開鏢局的爹爹走南闖北,學了一身好本事。說話做事利落明快,皮膚有些黝黑,高高扎著一個馬尾,笑起來也別有一番明艷動人。她說話間,已經熟練地提了砧板尖刀,把兔子剝皮洗凈了,一邊生上火,准備燒起飯來。
書生放下筆,自去廚房盛了一鍋米,挽起袖子邊淘邊道:「每兩三日就來一趟,這些年倒是多虧你來照顧了。」說著,沖院中一口大缸努努嘴,「這批新酒才熟,我是照著古籍做法,名叫沉珂,前幾日我嘗了些,倒是香得很,入口溫和,後勁頗猛。你等會給伯父帶兩斤嘗嘗。」
阿琢搖搖頭,嘟囔道:「別給我老爹再喝了。他那手,連刀都快拿不穩了,前兩日教我們兄妹刀訣的時候,險些誤傷了我哥。我們這兩日便勸他放手,可以讓我們試試接單了。他卻不肯,還說我們小,非得再磨練磨練不可。」
「可憐天下父母心。」書生笑笑,「你一個女孩子家,真的就打算刀尖舔血,江湖上混跡了?」
「不然呢?」阿琢低著頭,不知道為什麼,臉上微微有些發燙。
書生沒說話,摸了摸自己臉上的傷疤,眼神里帶著幾分笑意。
2.
書生鄉試高中那天,鄰里紛紛前來報喜,按照規矩,總是得打賞些喜錢的。奈何書生囊中羞澀,還是靠阿琢慷慨解囊,這才應付完了一票鄉親父老。
眾人散後,書生癱坐桌前,長嘆一口氣:「讀書易,中試易,唯獨這些俗世交往難啊。」
阿琢抿嘴一笑:「就你清高。還中試易,不知道前幾天哪個人整宿整宿睡不著,跑去河邊看星星出神?」
書生奇道:「你怎麼知道?」
阿琢笑道:「我們家裡練拳,本來便分日練夜練,好修陰陽二勁。我是女子,自然以夜練為主,晚上河畔練拳,哪能看不到你?但是學武不得分心,就沒去跟你打招呼。」
書生恍然點點頭,便沒放在心上。
書獃子真好糊弄。阿琢想,還什麼女子夜練陰勁,這種話也就騙得過他了。
書生歇了半刻,緩過神來,中試的興奮漸漸涌了上來,他一揮手,往院子里走去:「來,我們慶祝一下!」
書生那些家底,阿琢還不是一清二楚,哪有什麼能慶祝的?她怕書生強撐面子,忙道:「我去胡屠那剁些鹵味,咱們今天不醉不歸!」
話音未落,書生卻按住了她,笑道:「你且坐下,今日你別忙,我來就好。」他轉身進屋,取了幾個雞蛋,又往田地里挑了幾茬正嫩的韭菜,摘了幾顆菜心。沒過多久,廚房裡就傳出了油爆的香氣。
一碟韭菜炒蛋,一碗水煮菜心,加上半副昨天剩下的肥腸加辣煸炒。阿琢竟不知道,書生也有這等好手藝。書生把碗筷擺好,從屋後取了把鏟子,走到院中一棵大槐樹下,左右繞了一圈,低頭看看,似乎找找什麼標記。半晌才下鏟,沒過多久,便從地里挖出了一個沉甸甸的酒壇子。
書生抱著酒壇回來,拍碎泥封,頓時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阿琢奇道:「這是什麼?」
書生笑道:「我守孝三年,傾盡所長釀了三壇酒。這是第一壇,名叫『青雲』,便是留著中試時慶賀喝;第二壇叫『朱紫』,他日入仕為官時,可飲之自勉;最後一壇名叫『紅袖』。自是洞房花燭之時,留作合巹之用了。」
阿琢不料他還有這等精細打算,下意識道:「第一壇就這么好喝,餘下兩壇,還不得是瓊漿玉液了?」
書生忍俊不禁,指著她笑道:「就你會說話。放心,待到開封那日,一定請你來嘗。」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3.
書生一鳴驚人,鄉試之後,會試也輕松折桂。這年秋天,就要背上行囊,赴京參加殿試去了。
鎮上居民無不以為天大喜事,要知道這等邊陲小鎮,百年來就從沒出過什麼達官顯貴。眼看少年即將平步青雲,前途一片光明,鄉親父老個個慷慨解囊,生怕落於人後。書生竟然輕輕鬆鬆便湊齊了路資,甚至還頗有盈餘可供零花。
他離開的時候,本來打算好好跟阿琢告個別,可那個丫頭竟不知道跑哪去了。他四下尋覓不著,眼看鎮民們都送到了鎮口了,只得作揖拜別,前往京師而去。
「笨蛋,真以為一個文弱書生,就能千里迢迢趕赴京城了?」
鎮外小樹林里,一個熟悉的窈窕身影頭戴斗笠,腰畔系著一對子午陰陽劍,唇邊勾起一抹笑容。
「讓本小姐保你個一路平安!」
書生行了半日,剛過嶺頭,日頭正烈,曬得他唇角舌燥。眼看路邊支著一個茶鋪,便進去討兩碗涼水喝。他從未出過遠門,毫無經驗,滿囊金銀就這么零散放著,落在幾個伙計眼中,自然便有了計較。書生喝了兩口涼水,忽然腦袋暈暈沉沉,一頭倒了下去。
幾個伙計笑嘻嘻地圍上來,只道是又多了個肥羊。忽地眼前一花,為首那人左耳一涼,然後銳痛傳來,用手捂去,發現鮮血涔涔流出,原本耳朵的地方已經只剩下了一個黑窟窿。他們悚然抬頭,面前出現了一個凌厲的身影。阿琢手裡把玩著家傳的陰陽劍,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們。
書生醒來的時候,發現幾個小二坐成一排,臉上帶著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這幾日讀書太乏,竟睡著了。」他揉著眼睛,喃喃道,「小二哥,結賬。」
「不、不要錢。茶水糕點,都算贈送。」
「這怎麼行?光天化日之下,我豈是那種吃霸王餐的小人?」
「我們這個茶鋪活動,長得好看的……都免單。」店小二已經快哭出來了,「客人您如此外貌不凡,我等均為之心折,錢是不要了的。還是趕緊赴京趕考的好,千萬莫誤了前程。」
書生聽得「赴京趕考」四個字,頓時神色肅然:「有道理,那多謝幾位了。」說著,他摸摸自己的臉,感嘆道:「我當真這么帥嗎……君子儀表堂堂,想來是讀書之妙用了,古人誠不我欺。」
後廚里,阿琢捂著嘴,快要笑彎了腰。
4.
小鎮前往京師,相隔可謂千山萬水。書生雖有些銀錢,但貧窘慣了,捨不得花,便一路靠著自己走去。
遇上的黑店越來越多,下九門的好手也遇見了幾個。阿琢那點鄉下本事,已經未必能護得書生周全了。只是她生性狠厲,時常憑著一股子不要命的潑辣勁,倒也有驚無險地度了過去。只是書生一直稀里糊塗,活在夢中也似,絲毫不知世事。
眼看京城在望,書生腳程更加快了幾分。一日,正在路邊驛站歇腳時,驛中喂馬的老公差見他像個赴京趕考的仕子,好心勸道:「你若去京城,不妨晚歇幾日,隨我們的車隊走。前面那座山峰,形如鷹喙,喚作玄機峰。翻過這座山,京城就不遠了,只是山中密林廣布,劫道的強人無數,更據說還有些妖魔古怪,我看你文文弱弱,還是莫要逞強,別罔送了性命。」
書生哈哈一笑:「我聽人說江湖險惡,可這一路行來,哪有什麼匪類?所遇的都是老丈這般好人,想來傳聞多虛妄,不必當真。晚輩時間趕得緊,不敢耽誤,就此別過。」
說著,背上行囊,便往山中行去。
玄機峰上,果然是深林廣袤,幽靜荒僻,僅有一條青石小徑,勉強可以落腳。書生三更不到,便已出發,正是明月當空,晨霧清寒。阿琢遠遠跟在他後面,心中升起不祥預感。幾次三番想要現身出面,叫他回來,可倔勁上來,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沒過多久,書上已經出現了幾個迅捷的黑影。阿琢一看來人身手,心中頓時沉了下去——恐怕就是爹爹親至,手中的雙劍也未必敵得過這幾個高手,更何況自己?她一咬牙,翻身上樹,主動攔在了那幾人面前。
來人都是身披虎皮大衣,面容猙獰,背上或負馬刀,或負鐵鞭,神色不善地看著阿琢。阿琢持劍在手,厲聲道:「前頭是我夫君,他赴京趕考,十年寒窗只為此時。還請各位大王網開一面,放他一條生路,我這薄有微財,權當孝敬諸位如何。」
幾人面面相覷,為首那人略一沉吟,忽爾笑道:「當真是你夫君?」
阿琢臉上微紅,卻昂首道:「正是。」
「好,好,好。」那人哈哈一笑,忽然翻掌拍來,阿琢猝不及防,舉劍相迎,沒三兩招,便被一掌印上肩頭,打下樹來。那人掌力古怪,阿琢只覺五臟如沸,傷處滾燙如烙,渾身軟綿綿的,再使不出半點力氣。
幾人圍上前來,為首者淡淡一笑:「劫人錢財而淫其妻女,本是吾輩兩大快事……小娘子,得罪了。」
書生在迷霧中勉強識別著方向,身後隱約傳來女子哀嚎泣涕之聲,凄厲絕倫,好似經受莫大痛苦,他不知為何,心下劇痛,便要回頭。轉念一想,書中記載,多有妖精鬼魅幻化人聲,吸引旅客回頭,便一口吃了他們。頓時心下起疑,反而走得更快了幾分。
只是終他一生,這隱約傳來的哭號之聲都時常縈繞耳邊,彷彿夢魘,揮之不去。
5.
阿琢醒來的時候,身上衣裳打扮已經破爛,渾身處處青紫,隱隱傳來陣痛。她舉目四顧,發現自己被關在一個鐵籠之中,四下都是山壁,不見陽光。地上窸窸窣窣地,不知是老鼠還是蟑螂,令人望之生嘔。
她的腦袋還是昏昏的,半晌才想起來,自己究竟遭遇了什麼事情。怔然不語良久,眼角流下兩行清淚,唇角狠狠咬出血來,淚水混著鮮血流入嘴中,又酸又澀。帶著鐵銹似的腥氣。
她的左手被隨意鎖著一根鐵鏈,系在山壁上。四下里還有不少這樣的鐵籠,籠子里關著的或是少女,或是童稚。一個個眼神空洞,受過何等凌辱不言而喻。阿琢看著他們的神色,不由打了個寒顫。
不知過了多久,山洞門口出現了兩個身影,身披虎皮,昂藏魁梧,醉醺醺地大聲談笑著。其中一人來到阿琢鐵籠門前,掏出鑰匙打開,彷彿拎小雞似得把阿琢摁在山壁上。阿琢想要掙脫,一提氣,丹田猛地銳痛,彷彿千針刺入一般,赫然竟是廢了。
阿琢腦袋裡一片空白,竟連身體上的痛楚都感受不到了。
廢了?
她腦海里剩下的唯一念頭竟是:武功沒了,那我還拿什麼保護他?
眼前一片漆黑,阿琢忽爾昏了過去。
6.
洞中不知日月,時間的概念彷彿在地獄里停止了。
阿琢的眼神也在日復一日中變得黯淡起來,在永無休止的凌辱和絕望中,唯一支撐她活下去的勇氣,是七歲那年,勇敢站在她身前擋住灰狼的瘦小身影。
「我攔住它,你快跑!」
偶爾半夜驚醒,才發現淚水已經滿面。
一日偶然聽說,寨主將過大壽,自山陰的廟中請來了兩位僧人,為他祈福祛災。阿琢心中怨毒,冷笑著想,這等窮凶極惡之徒,倒有僧人祝壽。他日自己死後,必當化為惡鬼,便是拼的魂飛魄散,也要同這些妖僧凶徒拼個了斷。
是夜大宴,洞外笙歌喧天,遠遠飄來酒肉香氣。寨主額外開恩,洞中俘虜奴隸,也人人沐浴,換了身新衣服,分了些白面饃饃和鹵肉。子時剛過,寨子里萬籟俱寂,想來個個都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洞中飄然而至兩個和尚,一個冷冰冰的,手裡握著一串鐵念珠,身材頗為瘦削;另一個年紀輕輕,布衣芒鞋,看了洞內慘狀,露出不忍神色。
「師兄,這寨主行為乖張,大違慈悲之道。你看這些可憐人,阿彌陀佛……」年輕僧人雙手合十,輕輕頌起咒來。
「師弟,你自幼修行至今,固然根性上佳,卻耽於世情,始終參不破我相人相,恐怕日後難有善果。」年長僧人搖搖頭道,「人間地獄千萬,何止此處?便如六道眾生,猛虎食狼,狼捕羊,皆是生靈,並無什麼區別。你看群狼喪命虎唇,卻不知他日狼捕羊時,又何曾齒下留情?」
那年輕和尚默然不語,半晌方道:「師兄,道理我明白。可這些人實在可憐,咱們放了他們吧。」
「放了他們,寨主還會再抓新人。你若真存大慈悲念,便學金剛怒目,明王動嗔,去提刀殺了寨主,放火燒了這毒窩,才是根本之道。否則你只顧眼前慈悲,是不是這些人哀嚎於面前,你便去救,往後之人反正你也看不到,便不管了?」
年輕和尚急得撓頭:「可我天生靈覺淺薄,修不得神通。要不師兄你……」他看了一眼年長和尚冷冰冰的眼神,訕訕地住了口。
洞內眾人大多早已睡著,唯有阿琢倚著山壁,不曾入眠。她聽得這話,忽然冷冷介面道:「二位大師不願動手,交給我來如何?」
兩個和尚紛紛朝她看來,年輕和尚打量了她一番,宣了聲佛號,黯然道:「女施主,你已入魔了。」
阿琢自嘲笑笑,輕聲道:「大師說得輕巧。誰不曾是好人家的子女?」
「你若有心……」和尚還待再勸,卻被阿琢截斷了話頭,冷冷道,「大師若有心渡我,請賜鋼刀一把,火石一副,便是天大慈悲。我願殺盡此間惡徒,燒盡滿山匪寨,以血還血,也免後人再遭此厄。若是無心,那也無需多言,請走便了。」
年輕和尚抬眼看看師兄,師兄卻笑道:「師父囑咐,此番前來,是以你歷練為主。我全聽你的。」
年輕和尚低頭不語,半晌一揮衣袖,阿琢面前「哐當」一聲,落下一把碧色短刀,刃身生寒,端的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刀。
那師兄皺眉道:「你好糊塗,出家人慈悲為懷,豈能當真予人凶器?這與親手殺人有何區別?」
年輕和尚陡然變色:「住口!這也不是,那也不是,依你之見,便是我們視若無睹,轉身走了,才合佛法正道不成?偏生你們這些明哲保身之徒,最好袖手旁觀,指指點點,自以為高尚。我若不予鋼刀,她便受辱;予了鋼刀,那些凶徒喪命。來來來,你告訴我,為何受害之人反該自認倒霉,你我偏要保護那些惡人不可?如來亦作獅子吼,我只恨自己無甚修為,否則何須再借著女施主之手,讓她平添殺孽?」
師兄怒道:「好和尚,你敢殺生不成?」
「如何不敢!」
「出家人殺生,便入地獄,萬劫不復!」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二人互瞪半晌,忽地齊齊一笑,那師兄道:「恭喜師弟,竟從地獄中參得禪心,難怪師父讓你前來此行,果有深意。」
年輕和尚合十道:「多謝師兄點撥。」二人相視又是一笑,大袖飄搖,竟自挽手去了。
阿琢痴痴看著地上的鋼刀,半晌才反應過來,這竟是真的。她顫巍巍地握緊鋼刀,怨毒、憤恨……萬般情緒湧上心頭,驀地長嘯一聲,早已被廢的丹田之中,竟生出一股怪力,短刀一揮,囚籠鎖鏈寸寸而斷,她倒提著刀,雙目通紅,緩緩走出了洞口。
清晨時分,有人見玄機峰南的平雲寨中,火光沖天,慘呼不絕於耳。大火燒了一天一夜,據說滿寨眾人,竟無一個生還。
7.
「渺目,斷指,青色短刀……」公堂之上,書生看著被鐐銬反鎖住的囚犯,喃喃道。
身旁的師爺側耳過來,低聲道:「大人,這可是白撿上門的功勞,不要白不要。平雲寨上下滿門七百餘口都死在她的手裡,那可是當年震驚綠林的大案子。如果在您的手裡破了,那真是非同小可。」
書生皺著眉頭,似乎壓根沒有聽見他的話。
六年前赴京趕考,一舉奪了榜眼的位置,金鑾殿里聖上金口玉言,封他做了京畿府尹。他也曾衣錦還鄉,拜會父老鄉親,偏偏少了那個最重要的人。後來聽說,他上京趕考的那一天起,鏢局的大小姐,也神秘地消失了。
他冥冥之中總有一種感覺,那個活潑可愛、明朗愛笑的小丫頭沒有死,只是不知道貪玩去了哪裡而已。他想過上百種重逢的場景,想讓她知道當年的那個書生哥哥,如今真的入仕為官了。可他沒有想到的是,再次相見,竟是在這刑堂之上。
前幾日,官差巡邏之時,在府衙大院的後巷裡,發現了滿身浴血的阿琢。眼看這女子渺了一目,手持碧色短刃,左手還缺了兩根手指,正和通緝令中的要犯一模一樣。當場便要拿下。阿琢雖受重傷,正待反抗,恰好書生聽得動靜,披衣出門,二人面對面撞個正著。阿琢一個恍惚,手中碧刃便落到了地上,乖乖束手就擒。
「你,為何行凶?」書生收拾心神,緩緩問道。
為何?
阿琢無聲地笑了。
從什麼時候講起呢?
是當年他中了蒙汗葯還不自知的第一間茶鋪?
是玄機峰上的失手被擒?
還是自己拼著瞎了一隻眼睛,斷了兩根手指,也手刃了平雲寨滿門,一把火燒了干凈?
或是自己闖入京城,才知道當年的那個文弱書生,竟已成了炙手可熱的官場新貴?
就在她錯愕半晌,准備默默離開之時,卻不經意間聽到了幾個練家子模樣的人,討論著關於新任府尹的事情。
原來當年帶著幼子落魄流浪到邊陲小鎮的中年醉漢,竟是昔日清流言官之首,只因觸怒前任首輔,官場遭罷不說,更被買通的黑道中人逼得家破人亡。據傳當年還有一本小小冊子,記著無數當朝密辛,也隨著老言官的失蹤消逝不見。如今書生回朝,不知多少人暗地裡覬覦著那本冊子。偏偏書生是個執拗脾氣,當朝天官、吏部尚書拋來橄欖枝,想要納他為婿,卻被婉言謝絕。
失了這個靠山,如今不知多少黑白兩道的人物,等在書生的府衙四周呢。
阿琢忽然笑了。
盡管她衣著襤褸,盡管她渺目殘指,盡管她已入魔道,但她依然笑得像當年那個驕傲的大小姐一樣。
從此之後,黑道傳言,書生身邊有一高手護衛,此人下手狠辣,睚眥必報,自從京畿西城首屈一指的『截屍會』收了大筆銀子,要買書生性命,當天晚上卻被一人一刀殺了個乾乾凈凈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動過書生的主意。
安安生生地過了兩年有餘,阿琢也漸漸習慣了黑暗中的生活。她在舊城小巷中買了一套小小民居,也算安定下來。誰知前幾日,朝廷變動,新任首輔上台之後,心系當年落在老言官手中的把柄,買通了塞外九歌殿的高手,前來行刺。
九歌殿傳承千年,是江湖殺手的聖地。里頭九歌十一使,個個都是絕頂的高手。這番前來的是少司命,阿琢在他手下竟沒走過七招,便身負重傷,靠著鬧出大動靜,吸引了官兵前來,才驚退了他。不料,自己卻落在了書生手裡。
她抬起頭,看著高坐殿堂上的書生,雖然兩鬢多了些風霜,卻依稀還是當年劍眉星目的鄰家少年模樣。
「你——為何行凶?」書生提氣又問。
阿琢低頭笑笑。
「不為何。只是命該如此罷了。」
8.
衙門里的人都說,府尹老爺瘋了。
他竟然遣散了身邊所有的守衛,孤身一人提著酒壇子,到了關押重犯的天牢里。
阿琢坐在乾草堆上,目不斜視,彷彿沒有看到面前的官老爺。
書生也不嫌臟,盤腿坐下,把酒壇放到一邊,深深地看了阿琢許久,才嘆道:「我竟險些沒認出你來。」
阿琢抿了抿嘴。
書生又道:「這些年你都跑哪兒去了?你爹爹,你哥哥,還有我……我們都很擔心你。」
阿琢唇邊帶笑,冷冷道:「沒去哪,闖盪江湖罷了。」
「別騙我。」書生竟不避嫌,伸手握住阿琢左手,輕輕摩挲著斷指之處,柔聲問道:「還疼嗎?」
他想了想,又說:「我知道你的脾氣。這些年,很受了些委屈吧?」
哭什麼。
你這個死丫頭,當年不是早就發過誓,將這輩子的眼淚都流幹了嗎?
別哭,別讓他看笑話!
這么多年來,她早以為自己心如沉鐵,不起波瀾,不料面前這人簡簡單單兩句話,就把她打得潰不成軍。
阿琢閉上雙眼,忍住就要奪眶而出的眼淚,語氣冰冷得連她自己的不敢相信:「大人,您若是公事,大可公堂上談。若是私情,不妨將我放了,也算不枉認識一場。」
書生久久沒有說話。
阿琢沉不住氣,將眼偷偷睜開一條縫,卻見書生雙手握拳,微微顫抖,兩頰竟隱約有淚痕,似有無邊痛悔。
她心跳彷彿停了一拍,疼得無法呼吸。
不知過了多久,書生緩緩吐了一口氣,勉強笑道:「不錯,險些忘了來找你干什麼。」他把酒壇提來,放到二人面前,說道,「當年答應過你,要等你一起來喝。轉眼我都當官六年了,終於等到今天。」
他拍開泥封,酒香四溢,阿琢一個恍惚,竟依稀還是當年大槐樹下味道。
「好。」她提起酒壇,猛地痛飲了一大口。胃裡頓時如同火燒一般。書生哈哈大笑,接過酒壇,也是一大口。
阿琢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喝醉的。
只知道她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躺在了京城外的樹林中。身旁放著一套干凈衣服,一把碧色短刀,下面壓著一紙素箋:
「切自珍重。」
9.
京城傳來消息,府尹大人將要迎娶吏部尚書家的千金為妻。
據說當年尚書家的千金便曾屬意府尹,但那時府尹年少氣盛,不願落入旁人口實,說他攀龍附鳳,結交權貴。於是孤身打拚數年,如今政績清明,百姓愛戴,聲名極佳,這才堂堂正正地迎娶尚書小姐過門,算是揚眉吐氣。
聽到街頭巷尾這么議論的時候,阿琢正坐在河邊洗刀。
九歌殿的殺手,從來不會無功而返,她知道,少司命一直潛藏在書生的身邊,在等著一個最佳的機會,取到他的項上人頭。
而大婚當天,無疑就是這個最佳的機會。
「聽說尚書灑了整整一百張金箋,請的人不多,但哪一個不是跺跺腳,京城就要抖三抖的人物?」
「不錯,你看那五部尚書,內閣諸老,駐邊大將,文壇名士……甚至還有『挽月樓』的樓姑娘和禪宗的啟涯大和尚。只是數來數去,都只有九十九個人,我聽尚書府的門童說,有一張金箋是空白的,府尹大人非得留下來,不知道是留給什麼人。」
阿琢抿起嘴,無聲地笑了一笑。
如今的我,可沒有什麼賀禮能再送你了。
那就讓我,再護衛你最後一次吧。
10.
大婚當天。
賓客盈門,高朋滿座。幾乎整個京城都沉浸在了歡慶的海洋里,連聖上都下了旨意,賜御匾一塊,以示恩賞。
數不清的大紅燈籠把整個尚書府都照得透亮,書生身穿大紅喜袍,眉梢眼角都是笑意,向著一位位來賓拱手示意。
沒有人注意到的小巷深處,阿琢悄無聲息地站到了一個黑袍男子的面前。
「又是你?」少司命失笑,「上次沒死,就該好好惜命。你卻還敢站在我的面前。他是你什麼人?」
他是我什麼人?
阿琢歪著頭想了想,笑道:「什麼人也不是。但我不會讓任何人傷害他。」
少司命點點頭。
然後,忽然出手!
「一拜天地!」
喜堂里,司儀高聲喚道,座下賓客無不含笑,看著這對天造地設的璧人。
原來少司命也使刀。
少司命的刀法又穩又狠,於方寸之間迭下殺手,阿琢幾乎一個照面,就被逼得喘不過氣來,刀風刮過面龐,像極了很多年前那條惡狼的喘息。
阿琢咬著牙,拚命在刀光中尋找著一點可能的縫隙。
「二拜高堂!」
書生彎腰的一瞬間,忽然頓了一頓。他的心中莫名感到一陣劇痛,像極了很多年前玄機峰的那個晚上。
阿琢在接了十七刀之後,終於劈出了她的第一刀。
刀光照亮了黑袍驚愕的雙眼,他似乎從沒有意識到,居然有人會在這個時候出刀,會從這個角度出刀。
他想躲,已經躲不開了。
一把碧色的短刃,狠狠刺進了他的心臟。
「夫妻交拜!」
阿琢笑了。
她捂著喉頭,鮮血從她的指縫里不停流下。
黑袍的刀早已割斷了她的脖子,但她竟在電光火石之間,歪頭用脖子夾住了黑袍的刀鋒,然後反手出刀。
她踉蹌兩步,坐倒在青石板的地面上。
鮮血溫溫熱熱的,她蘸著一點,放在唇邊,竟品出了絲絲甜味。
沒什麼別的遺憾了。阿琢想。
你在干什麼呢?
她的眼前,恍惚出現了書生大紅喜袍,頭戴明珠禮觀,眉眼溫潤 微微帶笑,沖她深深地拜了下去。她想還禮,四肢卻絲毫動彈不得了。
但是,你還欠我最後一壇酒呢……
真想嘗嘗它的滋味啊。
在這個昏暗的小巷子里,阿琢唇邊帶笑,永遠閉上了眼睛。
月過中天。酒宴也散了。
新娘子還沒有揭開蓋頭,依舊端坐在床頭,等著她的夫君。
書生換上了布袍,雖然破舊,但洗得乾乾凈凈,熨帖合身。他站在後花園里,面前赫然竟是他的老丈人,當朝吏部尚書。
「她走了?」書生問。
「按照約定,我沒有找她麻煩。」尚書撫須笑道,「現在,該履行你的承諾了。」
書生點點頭:「那本冊子一直記在我的腦中,明日向您請安之時,自然雙手奉上。」
「好,好。」尚書滿意地笑笑,忽然想起什麼似得問道,「聽說你年幼時釀了三壇好酒。當初會試高中,喝了一壇;後來入仕為官,宴請恩師用了一壇——當時我也在場,確實是難得的美酒;剩下那壇,說是要大婚之日,與新娘子共飲,以示合巹之意,怎麼沒看你拿出來?」
書生一愣,似是沒想到尚書連這種事情都能打探清楚。他搖搖頭,露出惋惜神色:「當年運來的路上,一個沒留心給摔了。」
尚書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點點頭,轉身去了。
書生目送著他遠去,良久之後,面上顯出疲憊神色,坐在院中石凳之上,抬頭看去,只見一輪明月當空,皎如玉盤,灑下滿地清輝。
「千里共嬋娟……不知道你在哪裡看著月亮呢?」
他低聲喃喃,臉上慢慢浮現起一層死灰顏色。在沒有人注意到的指甲縫隙中,一點白色的細末,被風悄悄吹散。
5. 創造形聲字的歷史名人的故事
形聲字是指來漢字的一種造字方源式,漢字創造的六種方法中一種,是在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由表示意義范疇的意符(形旁)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聲旁)組合而成。
至於說誰創造的形聲字,從遠古簡單音節到文字形成,其歷史漫長久遠,都說是倉頡造字,倉頡其實也就是整理了漢字。後來的《爾雅》是第一部辭典,解釋字詞的意思。到了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才是真正的字典,但這與字的創造無關,而是字的解釋。至於創造漢字的歷史故事僅有兩例:
第一例武則天,她創造了17個字大多是形聲字,比如曌等。
第二例劉復劉半農先生,創造了「她」,「女+爾」等字,也是形聲字,解決了五四以前第二、三人稱中沒有女性指向的問題。
6. 要真實的歷史故事
1.歷史上死亡最臭的皇帝---晉景公姬獳。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權傾天下的厲害人物,戎馬一生,過了一輩子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到了晚年估計是有點老年痴呆了,也好奇自己到底還能活多久,於是便找了當時晉國的一位算命先生來給自己算一卦。
姬先生問:我還能活多久啊。算命先生也實在就說:「今年的新麥子你肯定吃不上了」。這話擱到誰身上誰也不痛快不是,於是作罷。等到今年麥子出來的時候,姬先生就把那位算命先生找來了,說:「你看我碗里的不就今年的新麥子嗎?
你不是說我吃不上嗎?我這就吃給你看,不過我吃之前你得先死,是讓你算的不準呢」!出完算命老頭拉出去被砍了,正當姬先生准備吃飯的時候感覺身體不適,於是就上了趟廁所。侍衛等了半天,還看不到皇帝回來吃飯,四處尋找,最後在廁所發現了姬先生的屍體,已經一命嗚呼了。
2.歷史上死亡最奇葩的皇帝---秦武王贏盪
他生在當時秦朝正鼎盛的時候,年齡才23歲,風華正茂的歲數,並且他身體強壯,孔武有力,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他有點缺心眼,喜歡跟人家比力氣。跟他比過力氣的人都封了大官;比如:烏獲、孟說等人。
23歲那年,外出到洛陽,看見洛陽的大鼎頓時來了興趣,還聽說有個姓孟的也是個大力氣之人,這他就不服氣了,所以找人過來一比高低,非得說自己也能舉起來,最後舉是舉起來了,可惜沒抗住啊,最後鼎掉下來砸斷了大腿;放到現在不過是截肢的問題而已,可是當時醫療條件差了,沒幾天就死在了洛陽,真是英年早逝。
3.歷史上最無奈的宰相---崔杼
當時的齊國君主是姜光,姜光的能當上君主還是崔杼一起聯合起來才做到的,按說他們兩個的關系應該更加緊密才是,奈何姜光貪戀美色,把綠帽子帶到了昔日的戰友頭上,崔杼知道事情後一不做二不休,找人結果了君主的性命。
碰巧當時的史官心眼比較直,就如實寫到:"崔杼弒其君"。崔杼也覺得名聲不是好聽,再說自己也真的有情可原,史官不聽被崔杼給殺了,當時的時候史官都是世襲制的,史官的弟弟上台後還是這么寫;崔杼一怒又殺掉了,當史官第三個弟弟上台後崔杼聽說他還是這么寫,他就不敢再殺了,否則真的就遺臭萬年了。
4.漢武帝想殺奶媽
奶媽向東方朔求救,東方朔說道:「皇帝殘忍而執拗,別人求情,你反而死的更快。
皇帝要處決你的話,你記得回頭看我,我當想辦法激將皇帝。
」奶媽按照東方朔說的做,東方朔在武帝旁對奶媽說:「你最好趕快走吧,皇帝現在都已經長大了,怎麼會惦記著你小時候餵奶的恩情呢?」皇帝感到很悲傷,就不再提殺乳母的事了。
5.東坡肉故事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觸犯了皇帝,被貶到黃州,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宋神宗駕崩後,蘇東坡重新被起用調到杭州作官時,西湖已被葑草淹沒了大半。他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後來被稱為蘇公堤。
老百姓為了贊頌蘇東坡的功德,到了春節時就給蘇東坡送豬肉,以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了豬肉,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用自家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冊送給每家每戶。但家人燒制時,把「連酒一起送」領會成「連酒一起燒」,然而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贊之,此後被人們命名為「東坡肉。」
7.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神話故事有哪些簡短些的
歷史故事
一、卧薪嘗膽
遠古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他們的首領,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誇父。因此這群人就叫誇父族。他們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志力堅強,氣概非凡。而且還心地善良,勤勞勇敢,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大地荒涼,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誇父為使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誇父常常將捉到的凶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誇父族的人紛紛死去。誇父看到這中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族人聽後紛紛勸阻。
有的人說:「你千萬別去呀,太陽離我們那麼遠,你會累死的。」有的人說:「太陽那麼熱,你會被烤死的。」
誇父心意已決,發誓要捉住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為大家服務。他看著愁苦不堪的族人,說:「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告別族人,懷著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誇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拚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
誇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裡的土抖落在地上,於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飢,有時候誇父也煮飯。他用三塊石頭架鍋,這三塊石頭,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
誇父追著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沒有害怕,並且一直鼓勵著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誇父終於追上了它。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誇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誇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誇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乾;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誇父又向北跑去,那裡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里的水足夠誇父解渴。
但是,誇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誇父臨死的時候,心裡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郁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8. 中國歷史故事
朱英勸黃歇
戰國時期好結交天下賓客的「四君子」,還有個楚國的黃歇,稱「春申君」。他的賓客數也不少於孟嘗君、信陵君和平原君。收養賓客的宗旨,也一樣是為顯耀「食封貴族」的富有和招攬賢名,謀取權勢。黃歇這個人卻比田文、無忌、趙勝更愚蠢些,或許他的野心慾望比這三個人更嚴重些,他在楚孝烈王父親楚襄王時做過左相;到秦國勸說秦昭王不要伐楚,以楚太子完為人質。他隨完入秦。後來襄王死,完即位(楚考烈王),即用他為相國,封為春申君。黃歇相楚二十五年,驕矜貪婪荒淫,結果被一個門客李園謀殺。
黃歇當了相國,正趾高氣揚的時候,有個隱士託名汗明,去求見他,等候三個月才見到。談不到多久,汗明正要往下談,黃歇即說:「我已知道先生了,先生休息吧。」汗明頗不安地說:「我本想請教您一些事,怕問得太淺鄙了。我不知道您的聖明比堯怎麼樣?」黃歇無奈說:「先生過分了,我哪能及堯呢?」汗明又問:「那麼,您看我比舜怎樣呢?」黃歇言不由衷地說:「先生即舜。」汗明說:「不對了。我對您實說吧,您的聖明實在不如堯,我也不能比舜。可是賢舜事聖堯,經過三年才相互了解。您現在片時就說知道我,那麼您賢於堯我賢於舜了。」春申君沒有話說,叫門人記下汗先生的客籍,約過五天再見。汗明哪肯等待!當即說:「您可聽說過千里馬的故事?馬生長到年齡,主人驅使它拉著監車,穿越太行山路,它蹄申骨折,尾巴拖地,皮膚磨爛了,口涎流在地上,白汗交流,在陡峭的上坡路上艱難地掙扎,駕著沉重的車轅爬不上去了,這時伯樂遇見了,跳下自己的車,牽著監車的馬絡頭,哭泣起來,還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披到馬身上。這樣,千里馬低下頭噴了一口長氣,然後昂首高聲嘶鳴,聲震長空,像是發自金鈸玉磬一樣的動人。什麼道理呢?因為千里馬知道伯樂是知己。現在我很沒有才華,長期埋沒在窮困地方,住在僻巷土房子里,沉浸於污濁庸俗環境久了。您難道無意為我洗除,使我也能在這里為您高聲嘶鳴嗎?」黃歇當然不能理解這位隱士喻意深刻的寓言,因而也就不能再見到。
正在黃歇得意忘形,氣色昏昏的時候,有個難題來了。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對此大傷腦筋。想尋找一個宜生男嬰的女人,進獻給楚王。他的門客中有個趙國人李園,帶著妹子到楚,想進獻妹子給楚王,又怕不生男嬰,不受寵。李園求得給春申君當舍人,拜謁之後即告假,故意延誤歸期。待他回來,春申君問他:「為何延誤了歸期?」李園回答:「因為齊王派來使者求娶我妹,為宴飲齊使者,所以誤期。」春申君問:「聘定了沒有?」李園答:「還沒有。」春申君問:「我能見到你妹妹嗎?」李園說:「可以。」可是李園進獻女弟子給黃歇,黃歇哪能放過女人?同睡幾夜,不久知已有孕。這時,李園同女弟謀算,告訴妹子趁機會說給黃歇:「楚王很寵貴您,比對待兄弟還好。您相楚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到百歲之後只好立兄弟即位。到那時候,新王也要寵幸各自的親故,您怎能長久保位寵貴呢?不僅如此,您做相國時間長,不會沒有失禮於王之兄弟的地方,王之兄弟真的即位,禍將落到您身上,您怎能保住相印,保住江東的封邑呢?現在我已懷孕,別人都還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寵幸不久,如果依賴您的重情而進獻於楚王,王必寵幸我。賴天之靈而生男,則是您的兒子為王了。楚王封賞您的一切都保住,哪會有不測之罪呢?」春申君大大贊賞這番計謀,給李園女弟另修秘密住處,並奏知考烈王初得美人。楚王召女人,寵幸不多久,果生下一男孩,遂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為王後,並貴重李園;李園得參與朝政。
李園深恐黃歇吧前後情況泄露給別人,以抬高自己,而更驕傲,遂暗地收養些亡命之徒,想除掉黃歇以滅口。這情況楚都人也頗有知道的。這年,考烈王有病,另一個趙國食客朱英,對春申君說:「世上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現在您處在無妄之世,事無妄之主,怎能沒有無妄之人呢?」昏昏然的黃歇一時懂不得這些「無妄」的意思,便問:「什麼是無妄之福?」朱英說:「您相楚二十餘年,雖名為相國,實即是楚國國王,您五個兒子都當上了大官,現在楚王已病重,說不定早晚死去;太子年幼體弱,起不了床。以後您輔佐幼主,即要代理幼君主政就像伊尹、周公一樣啊。等到國君長大以後,您再把政權交還給他,否則就乾脆自己南面稱王,統治楚國。這就叫料想不到的福氣。」黃歇又問:「什麼叫無妄之禍呢?」對曰:「李園並不掌管政權,但他是國王的小舅子。他本不帶兵,卻在暗地裡養了不少武士,已很久了。楚王死,李園必搶先進宮,按照預謀假告楚王遺囑,憑他手中的權力殺您滅口。就叫難以預料的災禍。」黃歇又問:「何謂無妄之人呢?」朱英答:「您先任命我為郎中,楚王一旦死,李園先進宮,我即為您刺穿他的胸膛,殺掉他。這就叫神出鬼沒的人。」春申君說:「先生,算了吧,不要往下講了。李園是個軟弱的人,我又和他很友好,他又何至於那樣做呢?」朱英見黃歇不聽勸告,生怕受連累,逃走了。
過了十七天,楚考烈王死。李園果然搶下進宮,安置一些武士把守宮門。待黃歇聞喪訊趕進宮,被武士按住頭斬了,把頭顱拋到宮牆外。李園隨即派人抄斬黃歇家族。李園女弟初幸春申君懷孕再進給楚王所生下的男孩,便即位,即是楚幽王。歷史上陰謀篡立的事常有。這一年,是秦嬴政親政的第九年,發覺了嫪毐的亂事,滅掉他三族,呂不韋也被罷黜。可算是「無獨有偶」啊!
9. 中國之聲以前中午一點左右有一個講述歷史故事和奇聞異事的節目,名字是什麼呢
1 觀雲亭
觀雲亭,又名轎子石,位於蜀南竹海旅遊集散中心萬嶺小橋3公里處。
相傳,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清軍在萬嶺山下官興場(今長寧縣官興鄉)被翼王石達開戰敗,主將唐友耕重傷不能騎馬,坐著轎子到此,太平軍緊追不舍,轎夫見山高難抬,就甩下轎子逃跑了,轎子也就留在那裡,變成了今天路中央的大石頭——「轎子石」。
2 寶劍魚
寶劍魚盛產於大渡河,因魚頭至魚身的背脊之間有一把形似寶劍的骨架而得名。傳說清末翼王石達開被俘前將寶劍投入大渡河中,大渡河魚便從此得靈氣而頭頂寶劍。
3 橘子王
從前,江西省南豐的桔子不算頂甜,自從「桔子王」留在南豐一個叫郭背園的地方後,桔子就變得鮮甜鮮甜,和蜜糖一樣。這樣一來,人們就把南豐桔子索性叫做「蜜桔」。
據說,早先「桔子王」總是一年跑一個地方,跑到哪,那裡的桔子就格外甜,第二年「格子王」一走,桔子又不那麼甜了。
講起「桔子王」長久留在南豐郭背園,這里還有一段故事。
當年太平軍大隊人馬,就在這一帶打清兵。南豐更是太平軍扎營盤的地方。
統率這支太平軍的將帥,就是能文能武的翼王石達開,翼王不單帶兵打仗呱呱叫,而且肚子里的文才也實在好呵一一詩,詞,歌,賦,門門出色,這還不算稀奇,他還彈得一手好琴。
那年的十月間,冀壬統率大軍到南豐縣來了。他辦完戎事,就坐在城牆上彈起琴來。他彈的琴那麼使人醉心,連天上飛來飛去的鳥雀,一聽見會飛下來落在樹上一聲不響,一動不動的聽半天。
在一個風清月明的夜裡,翼王石達開又坐在城牆上彈琴了。聲音真惹人動心。這時忽然有個白白胖胖穿紅兜肚的小崽俚,笑嘻噶地一蹦一跳,手上端著一盤子黃金般的桔子;跑來放在彈琴的翼王身邊,也不作聲,就靜靜地站在旁邊,聽著美妙的琴聲而入神。
翼王彈著彈著,口渴了就順手拿起橘子剝開吃了,嗨!越吃越想吃,一陣吃了一盎。聞,多甜美的桔子呵!
翼王親切地問那個白白胖胖的小崽俚: 「這種蠻甜的桔子是你家樹上摘的?」
那個穿紅兜肚的水崽俚笑咪咪地說:是啊,只要您喜歡吃,我天天送來。」
「好甜啊!真象灌了蜜糖一樣。來,我謝你二兩銀子,你拿回屋裡去買些東西吧!」
「不!這是送給你吃的,我可真喜歡聽你彈的琴聲。」
當時,翼王就想叫人把銀子送到那崽俚家裡去,問道:「你家住在那裡?」
「前面桔樹林里。翼王,請你再彈一陣琴給我聽聽吧!」
「好!」
翼王又彈了起來,錚錚琮琮,悅耳的琴聲,真讓人心曠神怡。
那個穿紅兜肚的小崽俚聽得真入神,歡喜得直點頭,等琴聲由強變弱,靜悄悄地息了聲。小崽俚笑咪咪地朝桔子林走去了。
不管哪回翼王在城牆上彈琴,那個穿紅兜肚的小崽俚總會端來一盤鮮甜的桔子,翼王每次要謝他時,他都是說家就在桔樹林里。
『
一天,翼王奏完琴,等那穿紅兜肚的小崽俚就要回家時,就連忙叫身邊的一個太平軍 「你趕快跟那小崽俚去,看看他家住哪裡?看清楚回來,明天好送一些禮物到他家裡去,不能老白吃人家的桔於呀!」
那太平軍聽罷,就急忙跟在小崽俚後面。但緊追慢趕,只見小崽俚一鑽進桔林,就不見人影子了。那個太平軍趕快跑進桔林東找西尋,再也找不到那個白白胖胖穿紅兜肚的小崽俚了,他連忙回來,驚奇地向翼王稟報: 「翼王,剛才那小崽俚,一進桔林就消失了蹤影,再找也找不到了。」
翼王聽後,便道: 「實在找不到,那隻好算了。」
第二天,翼王又在城牆彈起琴來了,不一會,果然那小崽俚又端了一筐金黃金黃的桔子放在翼王身邊,仍入神地蹲在一旁聽交琴了。
這回翼王彈了一陣又一陣,但在歇下來的似乎,就再也不拿桔子吃了,只望崽俚但笑笑。小崽俚笑咪咪地把桔子剝好遞上來了。 說: 「翼王,請吃桔子吧、彈很多麼動聽呀。
翼王搖搖頭說: 「今天不吃了。」
「你怎麼不想吃了?」
「我並不是不想吃,只因為你不肯說你家住哪裡。我們太平軍不能拿百姓的東西不給錢啊。」
「我不是已說過了嗎一一就在桔林里。」
「可桔林里哪有你的家呀?」
「翼王,你一定問清才吃桔子的話,那我一一」
「是呀,我就是要知道你家住在何處,我要好好謝謝你呀。」
「我可不要你謝。」
「就是不要謝,也應該講清楚呀。」
「好,今天再也不瞞你了.我是桔子王,就住在桔樹林里。不過,我住的地方是不固定的,那裡好就往那裡走,凡是我到的地方,那裡的桔子就格外甜。可是年年東走西串,至今還沒有找到一個滿意的地方可以長久住下來呢。」
「那這里怎麼樣呢?」
「哈哈,這里我總算愛上了。」
「那為了什麼?」
「因為這些我天天聽到你的琴聲,真捨不得走了。自從太平軍到達里紮下營盎。百姓日子過得蜜甜蜜甜的,不愁吃不缺穿,風也調雨也順了,我更捨不得走了。」
翼王聽了忙說: 「謝謝你,但你還是要告訴我,你家住哪裡?」
「就在郭背園桔林里。」
「我以後一定會去看看你的。」
翼王為了感謝「桔子王」,要他留下來.使這里的桔子年年豐收,好讓大家年年吃到蜜甜蜜甜的桔子,有一回還特地到郭背園桔樹下彈了一夜琴。
南豐桔子香又甜,而南豐的桔子又數郭背園的桔於更香更甜,這是當地多少年來,大家都曉得的。為什麼?不用講你也知道,就是因為「桔子王」喜愛當年翼王石達開統帥的太平軍曾駐扎在這里,決定長住不走了。
4 咂酒詩
1862年石達開大軍經過貴州黔西,大定(今大方)一帶時(又說大屋基),當地苗族民眾以歡迎「最尊貴的客人」的儀式歡迎石達開大軍——將用黃豆,毛稗,高粱,小米,包穀和穀子釀貯,埋藏於地下多年的陳年美酒取出,盛在壇子里,放在花場正中央,用通心的吸管插入壇內,石達開和太平軍將士與苗民們一同載歌載舞,披著月色,照著營火,手扶吸管,低頭暢飲。席間,石達開即興賦詩一首:
千顆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頭。
五嶽抱住擎天柱,吸盡黃河水倒流。
首句「千顆明珠一瓮收」,是指美酒系以多種糧食釀成。次句「君王到此也低頭」,是因為無論身份如何高貴之人,若不低頭便無法將酒吸出。後兩句則是說五根手指握住吸管,將酒一飲而盡。
5 刮字入葯(重慶)
清朝同治元年(1862)四月上旬,石達開為搶渡長江天險,率部明攻江津,實攻綦江,因內應被破獲,清軍有備,急切難下,遂駐軍東漠、趕水、高廟場一帶,稍事修整,訓練新兵。
此間,翼王常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廣行布施。一日,去石壕場,乘興題詩一首於牛市口中堂上,詩曰:
戎馬倥傯又七年, 聲據東南日月邊。
中原逐鹿緣何事, 祗為安民X X X 。
傳說,鄉人迷信,認為翼王留墨可治病,最後三個字都被附近居民颳去入葯吃了。
6 磨礪以須
傳說有一次,馮雲山到理發店理發,主人請他幫忙提副對聯。馮主人誠懇熱情,不便推辭,便倉促間提了一個「磨礪以須,天下頭顱皆可剃;及鋒而試,世間妙手等閑看。」後來石達開路過看見此聯,說文辭俱佳,可惜氣勢不足。店主人便請他幫忙改改,石達開不假思索,一揮而就,立即為主人題寫了一幅「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有幾 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後來馮雲山再過此店時看到改過的對聯,得知經過後,對石達開的胸襟氣魄十分贊嘆。
又說此聯是石達開出山後與馮雲山商議,為作為他們活動據點的理發店提聯,馮先提了磨礪以須,天下頭顱皆可剃;及鋒而試,世間妙手等閑看。」,石達開說,這對聯雖然好,但「嚇不走鼠輩,更引不起真正英雄豪傑的注意」,於是就揮筆改成那個樣子。
7 瀘州紅傘
「紅色是我們國家的傳統顏色,代表著富貴與吉祥,因此,紅色傘面的油紙傘歷來都是最為暢銷的,而有人曾經作過統計,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全國使用的紅色雨具油紙傘中,有三分之二來自瀘洲。那麼,是什麼原因讓瀘洲油紙傘如此的暢銷呢?
據說在太平天國的時候,有一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男人,自樂山大渡河的上游乘船而下,他的背上背著一把紅傘,上面現出「羽翼王府」四個字,傘被打開後字就沒有了,但在紅傘的傘面上卻印有「瀘州制」的圖章。當時在船上有人看到後,覺得羽翼王府是「翼王府」三字,懷疑他就是翼王石達開,上岸後便匆忙前去報告官府,但等到衙役前來追捕的時候,石達開早已不見蹤跡了。
從此之後,瀘州紅傘便成為了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化凶為吉的吉祥之物,人們爭相購買瀘州紅傘,或自己使用,或饋贈親友。 」
8 「傘兵」伏擊取瀘溪
這是太平軍攻打瀘溪縣城時的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一次伏擊戰的經過:
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天下著鵝毛大雪。一大早,太平軍就將滬溪縣城圍得個水泄不通。城裡的清兵鬼縮著不敢出城,眼巴巴地望著在外設防的知縣吳經炳回來救援。
「全隊人馬抄小路速行!」在外設防的吳知縣得到縣城被圍的急報後,正在回城的路上催兵趲行。
雪越下越大。吳經炳的人馬在走上林間小路以後不但不能加快速度,反而比原來慢多了。吳經炳真有些後悔,但已經沒有什麼別的辦法可想。只好一步一趔趄地繼續向前走著。
遠處一匹戰馬從林邊飛出,直奔太平軍的大營。騎在馬上的是翼王的偵察兵。他現在偵探到了吳經炳回援部隊的確切路線,便飛馬前去報告翼王。
「稟王爺!吳經炳的回援部隊正取道城西坡頭小路向縣城逼近!」偵察兵一下馬就急速地向翼王報告了敵情。
翼王聽後,點了點頭,又捋了捋胡須,說:「速請李將舉!」
李將軍就是李福猷。他是一員勇敢的猛將,又是—個指揮若定的優秀指揮員。每當緊急關頭,翼王總是首光想到他。
李福猷很快就來到翼王面前:「翼王兄有何派遣?」
「速將你部『傘兵」帶到城西坡頭伏擊敵人援軍!」翼王一邊說,一面做了個殺敵的有力手勢。
「馬到定然成功!」李福猷說著他去接受戰斗任務時最愛說的這句話,便旋風般轉身出門集合「傘兵」去了。
這里所說的「傘兵」,當然不是今天的空降傘兵,而是石達開的一種特殊兵種一一用布傘當作殺敵武器的太平軍戰士。
為什麼翼王會有這種「傘兵」呢?這是由於翼王自舉義以來, 「轉戰頻年」,部隊多在郊野里露宿而創建出來的。這種「傘兵」每人都有一把特製的大布傘。這種傘,撐時可當帳篷,擋風避雨,供人馬歇宿;收攏時,傘頂裝有矛頭,可以殺敵開路。各部充任「傘兵」的戰土,都是些身強力壯的小夥子,特別是李福猷部下的「傘兵」更富於機智勇敢的特點,今天用他們去伏擊吳經炳,真是好鋼用到了刀刃上。
李福猷很快集合了自己的「傘兵」,趕到伏擊地點。他下命令道:
「張開布傘,裝好矛頭,就蹲在路邊!」
「傘兵」蹲下後沒多久,布傘就被一層厚厚的積雪蒙住了,一點兒破綻都看不出。
吳經炳的人馬到達了坡頭極頂,他們可以看見縣城了。當吳經炳看到太平軍那金黃龍鳳旗高高飄揚時,他不覺倒抽了一口冷氣。
「急速前進,殺敵有賞!」吳經炳故意把「賞」字說得很重。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聽到一個「賞」字,有的人腳步比原來加快了些。
誰知他們越是「急速前進」,就越是早一點去見閻王。李福猷的「傘兵」伏擊圈是足夠圈住他們整個部隊的。
「嘰——嘰——」幾只不知名的山鳥因找不到食物,呆在枝頭上呻吟著。這些小山鳥好象在告訴吳經炳:「你就放心走吧,這里除了我們這些凍餒的山鳥外,什麼也沒有哩!」
但是,吳經炳畢竟是個征戰老手,他想到這里可能會有伏兵。只不過他怎麼也沒想到,今天的伏兵會伏得這么近,簡直可以說,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他停住腳步朝幾處較遠的刺蓬看了又看,什麼也沒有發現。忽然,他裝出好象發現了伏兵似的喊了聲:「石賊伏兵看箭!」
「嗖——」他真的朝一個大刺蓬放了一箭。
這一箭並沒有驚動就伏在吳經炳跟前的太平軍「傘兵」,因為沒有聽到李福猷的牛角號聲,誰也不會亂動的。何況剛才吳經炳的那一箭顯然是盲目的。
吳經炳在虛張聲勢之後,仍不見有什麼動靜,心裡稍稍安定了下來,並嘲笑著翼王的不會用兵:「石賊不過一勇夫耳!」
「嘟——嘟——」吳經炳的嘲笑實在是太早了,他的話還未落音,一陣洪亮的牛角號聲在他的身後響起來,使他不覺一怔:「這是怎麼回事?」
牛角號是李福猷將軍吹響的,號聲告訴全體伏擊的「傘兵」:敵人已全部進入伏擊圈,可以動手殺敵了。
正當吳經炳怔住的一剎那間,太平軍「傘兵」一躍而起,收攏了布傘,傘上的矛頭一支支戳進了清兵的胸膛。有的清兵連殺向自己的是什麼東西都沒有看清就倒下了;有的剛要拔腿逃跑,就被閻王請去了……這次伏擊戰,真個是殺得敵人懵頭轉向,人仰馬翻。整個清兵的回援部隊,除了知縣吳經炳靠著一匹傷馬落荒而去之外,一個也沒漏掉。
「轟!轟!轟!」三聲號炮從縣城方向傳來,李福猷和「傘兵」們知道,這是攻克縣城的信號。他們佇立在坡頭上撥開樹枝朝縣城看去:攻城的義軍將士們正潮水般湧入城內。翼王正凝眸望著坡頭,等待著傘兵的歸來。
「回營!」李福猷滿懷著勝利的喜悅和對翼王的祟敬之情,躍馬揮鞭,帶著「傘兵」趕去向翼王報捷……
9 岩號聚兵
這翼王率部從滬溪縣城出發,連破河溪、鎮溪(今吉首)兩營。乾州演兵得知門戶河溪已破,羽翼鎮溪失守,嚇得屁滾尿流,棄城而逃。於是大平軍不費吹灰之力就穿過乾州取道鳳凰鴨堡寨(今禾庫),直攻衛城(今花垣吉衛)。
太平軍到達衛城的那一天,天已經黑了。由於長途跋涉,兵疲糧缺,加上不熟悉地形,受到清兵守將吳自烈的部隊襲擊,首尾不能相顧,當晚,永綏(今花垣)縣境幾乎到處都有和主力失散的太平軍將士的足跡。
記不清翻過了幾道山,涉過了多少水,翼王和他的衛隊在—棵大樟樹下停了下來。樟樹下有幾尊光滑的石凳,還有一堆留有熱氣的草木灰。
這里是來往行人休息的地方,我們也在這里休息——下吧!」一個衛兵一面向翼王說明情況,一面提出休息一下的請求。
「是啊!」翼王想, 「從乾州出發到這里大家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更不用說吃飯了……」
「大家休息一下吧,把腳插到那堆熱灰里取取暖!」翼王關切地對衛兵們說。
衛兵們坐了下來。有幾個一坐下就打起了呼嚕。
翼王沒有坐下,他牽著馬慢慢走著,讓馬去啃幾口乾枯的野草。他抬頭看看天,天上除了幾點寒星外,一片烏藍。這是什麼地方?
「咕——咕——喔」一聲雞鳴,使翼王振奮起來。他想,這附近准有百姓,天一亮就去找點吃的,現在可別去打擾他們。
又一聲雞叫,東方現出了魚肚白,遠山和近村都朦朧可見了。
「弟兄們醒醒!」石達開走向樟樹下,叫衛兵們起來。
大家都醒了。一陣叮叮咚咚的泉水聲傳來,引起大家想喝水的慾望。
他們循聲來到泉水所在地一看,這里真是一個清雅、別致的地方。泉水從一個不到水桶大的小岩洞中流出,落下三尺左右便有一個岩窩,剛好有碗那麼大。岩窩里的水是滿的,清亮清亮。為了表示對翼王的尊重,大家請他先喝。
「謝謝各位!」翼王—邊說,一邊綰起衣袖向泉邊走去。
翼王蹲下喝了一口水,頓覺心曠神怡。當他正想喝第二口時,他發現水窩邊有一個拇指大的小石眼,光滑光滑的。出於好奇,他想吹一下,看看通向何處。
說來真巧,這個小石眼從來沒有入去管它,湘西哪個山裡沒有這樣的小岩孔呢?恰恰今天翼王注意到了這個小岩孔,並想要試吹—下。
「嗚——嗚、嗚——」翼王一吹岩號響得驚天動地。
原來這個小石眼,連接著永綏縣境的九洞十八彎,要是誰吹響它,整個縣內都會知道發生了急事。
翼王當然不知道這其中的奧妙。他在第一次吹響岩號後想,若按本部集合號的節奏一吹,散兵是否會趕來?
「嗚、嗚、嗚……」他按著集合號節奏吹了起來。
「這號是在哪裡吹的?」散在麻栗場的將士們向當地苗民百姓打聽著。
「這是我們的集合號!怎麼吹得這樣響?」正在下寨河行進的將士也在問百姓。
「是王爺才能吹響這個岩號。傳說只是在古代,有一個名叫阿尼的苗族酋長吹響過一次。這個岩號在吉峝坪……」永綏的百姓向各路太平軍講述著岩號的一切。
「向吉峝坪靠攏!」幾乎在一個時間里散在各處的太平軍首領都發出了這個相同的命令。
不到半天,翼王的人馬全部趕到了吉峝坪聚集。
翼王為此把這個岩號取名為「聚兵號」,把近旁的水井命名為「牛角並」。
今天,吉峝坪已經改為團結公社了。苗、漢各族人民凡是去到團結公社的,都必定要去牛角井喝—口翼王喝過的水,吹一下翼王吹達的岩號,表示對翼王和太平軍的懷念。
10 得道成仙
大洪山,一般稱為雪山,又呼陽諾雪山。山在越西,九龍兩縣交界的叢山中。昔年太平軍兵敗,翼王石達開即隱居雪山。後來在此得道,保佑地方清靜,六畜平安,靈異事跡甚多。每年都有各地的人來燒香,朝拜陽諾雪山。至今雪山上海有一座祖師廟,其中祖師像造型雄偉,當地人說樣子很像石達開。
11 翼王智退英海軍
南京兩江總督陸建瀛聞報九江安慶蕪湖皆為洪軍佔領,南京孤城危在旦夕,乃上書朝廷乞求聘用英海軍兵艦駐守南京江面。英海軍船堅炮利,豈怕洪軍水船靠近。陸總督只是閉城不出,以為有英海軍洋槍洋炮轟擊洪軍水船,萬難靠近。當洪軍大隊兵船駛離南京百里之時,英海軍用望遠鏡望見帆檣如雲,而發泡轟擊,頓時大炮齊鳴,水柱沖天,情勢非常緊張,當時洪軍各兵船為避免犧牲,暫停行駛,請示翼王怎麼辦?翼王計上心來,及時命令全部屬下收集二三千個罐頭戴上雨帽,罐內各點小燈一盞,深夜裡放入河中旋漾。象是人在水中游泳一樣。洋人怕它駛近,必然大炮轟擊,等他炮彈用盡,洋人洋炮,就可一舉成擒了。眾人齊呼妙計。當即相依而行。結果,大敗了英軍,還擒獲英海軍大將一名。洋人被迫求和,翼王道:「依我兩條條約,才能講和。第一要你此後不得援助滿清,第二要你賠償我軍糧二百萬擔。」英軍答應照辦。於是,洪軍水師部隊安全駛到城下。把南京包圍。在紫金山上炮擊城內,炮聲震天。
洪王道:「若得南京,必先佔領外圍太平府(即當塗),否則不能久守。現在派翼王帶領五千兵去攻克太平府。次日,石達開遵命帶兵先把太平府包圍,石達開令部下只可智取,不要強攻,免傷群眾。當即寫了勸降信,命人送入城,信上說,「本王致書太平府,通知城內軍民知悉,本王奉天王之命領兵攻取太平府,天王憐愛民眾,命令不得炮轟民房,保全民命財產,仰知府獻城歸降,如有抵抗,格殺不赦,此告。」當時城中寺院有和尚數百,知府懷疑他們通敵,強把他們驅逐出城。和尚無處安身,全部奔去江寧(即南京)。石達開就把軍士化妝成和尚,也跟著到了江寧,探聽敵情,里應外合,天天在南京街上遊走說:「天王愛護百姓,洪軍來了把官糧都送給民眾,有吃有穿。」民眾聽了個個喜歡,瓦解清朝統治。此時,城外洪軍已在城郊開地道直逼城腳,把數百袋火葯裝進,火葯引線點燃,天兵地裂轟隆一聲,城牆炸開十多丈,洪軍大隊從缺口沖殺過去,展開猛烈的巷戰,城內二十萬清軍官兵盡皆被殺,且殺兩江總督。
攻取南京,威震北京,咸豐帝逃到熱河避難按下不說,且說太平府被石達開智取,不傷一兵一民的政策下,怕死的妖官開城迎降,免殺他狗命。真是萬民歡喜,感激天王洪恩。
點評:
1853年在石達開率軍攻克九江後,清廷方面不僅急調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水師部隊,及廣東外海水師戰船上百艘馳援南京,還曾命名蘇松太道(即上海道)向英國海軍求取援助,並以此安撫人心。這就是這個故事的來由吧。它和《三國演義》《洪秀全演義》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哪天有誰寫《天國演義》時,不妨考慮收進去。
12 長征中的神秘向導
將軍的隱秘與毛澤東的疑惑
1935年5月,中央紅軍搶渡金沙江後,氣勢如虹,劍指川西。國民黨蔣介石急忙調集重兵加強圍追堵截。為避實就虛,紅軍似乎將通過涼山彝區進人川康。
蔣介石細觀局勢後鬆了一日氣,斷定紅軍難以通過地形復雜、地勢險要、江河阻隔、彝漢矛盾重重又語言不通的彝區,堅稱「朱毛必步石達開之覆轍」,並親筆手諭:「勤勉彝民番族,協助剿匪為要。」然而,紅軍在劉伯承與彝族首領小葉丹等閃電般的彝海結盟之後,安然無恙地通過了彝區,進而乘勢搶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一舉跳出了蔣軍的包圍圈,將追兵堵將甩在身後。
事後,毛澤東曾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問劉伯承:「諸葛亮七擒七縱才使孟獲心悅誠服,你老兄用么子辦法一下子說服了彝族頭領?」劉伯承向毛澤東透露:除了嚴格執行我黨的民族政策外,地下黨安排的一位秘密向導起了關鍵作用!那麼,這位神秘向導是誰呢?
他是太平軍的後裔
經記者多方考證。這位紅軍通過彝區的關鍵人物,是個黨史軍史上從未露過面的無名英雄。根據原西康省和涼山地方誌考證,這位叫陳誌喜的傳奇人物是太平軍的後裔。能成功幫助紅軍通過險山惡水,與他這一特殊出生背景有著密切關系。
陳誌喜祖籍湖南祁陽。父親陳敬齋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前隊」軍士,長期跟隨石達開出生人死南北征戰。1863年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畔被俘,被「凌遲處死」後,太平軍8000將士有的被清軍殺戮,有的投河自盡。陳敬齋機智脫逃後流落到涼山冕寧,與當地一望族女兒結婚。陳敬齋善於交際,行俠仗義,在當地頗有人緣。加上岳父名望,成為當地知名士紳。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陳敬齋小兒子陳誌喜出生。小誌喜自幼聰明,讀過私塾。陳誌喜在冕寧縣與中共冕寧地下黨負責人陳野蘋是鄰居,互認家門,相處甚好,逐漸接受了許多革命道理。
地下黨引賢內薦能
先遣軍獲助高人
1935年5月21日,劉伯承、聶榮臻率一方面軍先遣部隊到達冕寧.與中共地下組織接上頭。據地下黨介紹,從冕寧到西康的雅安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大路,經涼山越西到漢源大樹堡渡大渡河,此路有國民黨重兵防堵;另一條從彝區通過,須走小道由大橋(地名)過拖烏抵石棉安順場渡河。蔣介石根據國民黨西康省主席兼24軍軍長劉文輝的報告分析認為,紅軍斷然不敢走後邊這條招致石達開全軍覆沒的險道,相信僅彝民的纏繞阻擊就足以讓紅軍難以順利通過,故基本未予布防。
哪知劉伯承這個「四川通」,對川康地區尤其大小涼山地理、民俗並不陌生。他根據地下黨提供的情報,決定佯攻越西隱真示假,偏借彝區北上。劉伯承與陳野蘋會晤時,提出找一個會彝語又了解彝區情況的可靠向導,全程引導先遣部隊穿越彝區。陳野蘋與西康地下黨領導人廖志高共商此事。經詳細而慎重研究後,兩人推薦了「彝漢通」陳誌喜。陳誌喜告訴劉伯承並出主意說,彝人很講義氣,只要做到同他們喝血酒交朋友,紅軍就可望順利通過。他有辦法把兩位頭領請來見面。劉伯承大喜。
彝海結望衡鑼密肘
陳誌喜果然很快把羅洪作一請來,在小堡村喇嘛廟里和劉伯承見了面。劉伯承與羅洪作一真誠相談。陳誌喜穿針引線,把握時機,很快使賈人按彝人習慣餵了雞血酒。羅洪作一當場答應保證紅軍順利通過自己地盤到達大僑地區。
羅洪作一說話算數,先遣部隊果然一路順利通過羅洪作一地盤到達大橋鎮。是夜,劉伯承司令部就設在陳誌喜家。陳妻徐寶珍親自安排把大院里外打掃得乾乾凈凈,專門為劉伯承卧榻鋪厚稻草和新鋪單,還燒水讓將軍「燙腳」消除疲勞。
接著,陳誌喜又連夜派人前往彝海邊的白沙請小葉丹。因此前一些彝民在喇嘛房一帶阻擊過紅軍前衛連,造成前衛連傷亡,小葉丹有所顧慮,只派了管家沙馬爾格子露面以打探虛實。陳誌喜安慰管家:「紅軍不同於國民黨軍,絕對不進村寨不擾民,只借路北上打日本。前邊那點小誤會,紅軍司令官根本不在意,還想和小葉丹喝血酒結盟呢。」見管家半信半疑,陳誌喜拍著胸口對管家說:「你回去給我干親家說,紅軍如動他一根毫毛,陳某拿命相抵!」陳誌喜在當地也是個「人物」,他的擔保使小葉丹消除了顧慮。
陳誌喜卓有成效的工作終於使小葉丹與劉伯承在彝海邊進行了光耀史冊的彝海結盟。接著,劉伯承盛邀小葉丹和羅洪作一到大橋,在陳誌喜家設宴招待兩位彝族頭領。劉伯承、小葉丹、羅洪作一和陳誌喜再次同喝了血酒,祝賀彝海結盟成功。
小葉丹親自護送劉伯承走出大橋地區,經彝海到達喇嘛房。分別時劉伯承將自用的左輪手槍和10支快槍送給小葉丹,一再囑托:「後面大部隊還多,拜託兄弟一定費心把紅軍各部護送出彝區。」俠肝義膽的彝領拍胸道:「兄長所託事兄弟一定辦到!」說完將自己的黑色坐騎送給劉伯承。事後,小葉丹再次下令,嚴禁部落襲擾紅軍,允許紅軍就地籌措糧秣物資。安全和供給得到充分保障的紅軍經7天7夜行軍,士氣高昂齊裝滿員地快速通過彝區直取康巴地區,一路高歌猛進銳不可當,創造了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等長征乃至我軍戰史上蔚為壯觀的經典戰例。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