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驚弓之鳥是關於誰的歷史故事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原文是戰國時,五國合縱攻秦。趙版國的魏加問楚國春權申君派誰為大將,春申君說,派臨武君。然後,魏加就給他講了驚弓之鳥的故事,魏加認為臨武君曾被秦國打怕了,就好比驚弓之鳥。
現以"驚弓之鳥"來形容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反過來說,它啟示我們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問心無愧。俗話說的"未作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就是這個道理,也是與做賊心虛恰恰相反的意思。
② 傷弓之鳥的歷史故事
從前,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們抬頭看見一隻飛鳥,更羸對魏王說:「回我為大王表演一個拉答弓虛射就能使鳥掉下來的技能。」魏王說:「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么高的水平嗎?」更羸說:「可以。」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不用箭,拉了一下弦,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魏王驚嘆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羸解釋說:「這是一隻有傷的鳥!」魏王更納悶了:「先生憑什麼知道它呢?」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又凄厲。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鳴聲凄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見弓弦響聲便奮力向上飛,引起舊傷進裂,才跌落下來的。」
③ 關於鳥類的故事
雁雀爭鳴
麻雀最有人情味——很久以前,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有
麻雀,而它們的祖先可能屬於一千萬到兩千萬年前在非洲熱帶出現的那一群
雀。
麻雀的婚期是每年的三、四月份。婚後一年中可孵出一到四窩小麻雀。
和其他的小鳥不同,麻雀的配偶是終身的,而且這種從嘴到尾尖還不到15
厘米的麻雀,也許是鳥類中最有人情味的,它喜歡與人類為伴,寧願住有人
住的房子,卻不願住空屋。
麻雀最聰明——據說麻雀的學習和記憶,竟和較高級的脊椎動物像老鼠
及猴子一樣快。
麻雀的壽命——麻雀必須有窠巢庇護才可過冬,要是沒有棲息處和食
物,在零度的氣溫下只能活15 個小時。麻雀的壽命是比較短的。八隻剛能飛
的雛雀中,只有一隻能活到可以傳代。紀錄中最老的麻雀只活過了11 年。
麻雀的功過——多少世紀以來,一提起益鳥,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起貓
頭鷹、啄木鳥、燕子、杜鵑、大山雀和喜鵲等等。可是,對於我國城鄉為數
眾多的麻雀來說,大家都認為是害鳥,因為它們會啄翻少許種下的新豌豆、
拔起秧苗和咬斷剛結的幼果,還要吃些糧食。但它們主要的食物還是來源於
害蟲和雜草籽。據資料統計,一隻麻雀每天能捕捉三四十條農作物的害蟲,
龐大的麻雀「隊伍」,每天捕捉的害蟲數量,更是大得驚人,在繁殖期間,
麻雀要捕捉蚱蜢、毛蟲等來哺育幼雀。麻雀的功過對比大致是:在城市的麻
雀可能利害相等,在農村的麻雀則害處可能略多於利。我國解放初期的50
年代也曾大張旗鼓地捕捉麻雀,由於當時對麻雀的功過認識不足,現在則需
把麻雀作為益鳥來加以保護。
麻雀紀念碑——大凡紀念碑,多是紀念名人的豐功偉績的。可是,美國
波士頓居然聳立著一座麻雀紀念碑!波士頓人為什麼要給麻雀立碑呢?這是
因為,在公元1860 年以前,美國是沒有麻雀的,當時波士頓地區毛蟲猖撅,
使莊稼連年欠收,釀成災荒。當地的人們專門從歐洲引進麻雀來對付毛蟲,
從此,毛蟲得到了控制,才使當地居民免於飢餓。因此,波士頓人為了紀念
麻雀的功績,特立碑紀念。
雁群救羅馬——某些鳥類通過馴養,可以成為人的警衛員。在歷史上,
動物警衛員有著光輝的業績。在古羅馬,克爾特大軍曾偃旗息鼓夜襲羅馬要
塞,守衛者沉睡在城堡上,幸雁群驚啼,使守衛員驚醒迎戰。所以有了:「雁
群拯救了羅馬」的說法。
大雁看守倉庫——今天,蘇格蘭人利用大雁高度敏銳的聽覺和天賦的警
惕性,派大雁看守丹巴頓市威士忌工廠50 英畝范圍內的威士忌保管場。這些
大雁忠於職守,一絲不苟,只要一有生人出現,便振翅撲天,嘎嘎大叫,猶
如向人高喊:「抓賊呀!」美國一些企業,也用大雁來看守倉庫。
野雁紀念碑——加拿大人非常喜歡野雁,在貫通加拿大東西海岸公路的
一個地方,人們特為野雁建立了一座紀念碑,碑頂上還聳立著一隻美麗的野
雁,讓來往車輛中的人都能觀賞到野雁的英姿。
忠於職守的斑頭雁——在我國青海省青海湖的鳥島上,聚居著10 萬只
鳥。其中有一種斑頭雁,對「愛情」十分「忠貞」,若其配偶不幸夭折,另
一方成了「單身」,便終身一輩子甘當集體的「警衛員」,為大家站崗放哨,
並十分忠於職守。等到大家的幼鳥出世,便主動擔負起小斑頭雁的「保姆」,
在「孩子」的父母外出覓食、散步時幫助照管。但一時注意不到,淘氣的小
斑頭雁,有的跑到了別處。一會兒,「孩子」的父母回來,找不到自己的「孩
子」,便怒氣沖沖地跑到「保姆」身邊,連啄帶咬地進行懲罰。這個可憐的
「單身保姆」卻「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只是用腳撓撓面頰,好象是
在擦眼淚似的,然後用嘴整理一下羽毛,再重振精神繼續當「保姆」,給大
家站崗。
孔雀翩飛
世界上只有兩種孔雀,一種叫印度孔雀(又叫普通孔雀),分布在斯里
蘭卡和印度;另一種叫綠孔雀,生活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印尼爪哇、緬甸、
馬亞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地。在自然界中是沒有白孔雀及其他雜色孔雀的,
白孔雀是人們從野生的印度孔雀培育出來的一個品種。其他各色的孔雀都是
人們有意識地培育和飼養出來的。
通常,人們都知道孔雀艷麗無比,但對它們的生活卻知之甚少,不久前,
我國的一個生物考察組深入西雙版納的腹地,窺視了密林中的珍禽綠孔雀,
揭示了它們生活中的一些奧秘。
有趣的作息時間——生活在西雙版納的綠孔雀,有著准確的生物鍾。它
們多半在早晨6 點左右「起床」,下樹活動。下樹後先要「梳妝打扮」一番,
修飾羽毛,振動翅膀,然後用鳥語「嗨—喔—嗨」互相通知,前往覓食之處。
待飽餐之後,它們常單獨或成群結隊到溪邊去飲水,並在溪邊沙灘上嬉水浴
沙,用泥沙來摩擦皮膚和羽毛。傍晚7 時,它們開始返回棲息地,8 時後便
在棲宿的大樹周圍伸長脖子四處察看,見無敵情,方才「嗨—喔—嗨」地連
叫幾聲,躍飛在同一棵樹上,有時也分散在附近的大樹上過夜。綠孔雀是十
分謹慎的,上樹後,它們還不斷伸長脖子四處探望,側耳細聽,如見敵情或
聽到響聲,便展翅另覓新居,直到9 時後它們才安靜下來,將頭藏在翼下入
睡。
有趣的活動規律——夏天的中午十分炎熱,此時孔雀常隱藏在灌木叢中
休息,待下午稍為涼爽時,才開始活動。行走時雄鳥在前,昂首闊步,雌鳥
跟在後面,充當後衛,雛鳥夾在中間,泰然自若。雌鳥一邊跟著「丈夫」,
一邊又唯恐「幼兒」丟失,於是便不斷發出「咯、咯、咯」低微的聯絡叫聲,
以此相互聯系。它們時或縱隊時或橫隊前進,平時大多是5 至10 只,三五成
群,邊走邊東張西望,警惕周圍的動靜,生怕遭到凶禽猛獸的襲擊。
幼雛初生不久,羽翼未豐,不能上樹。一旦受驚,它們便躲到母鳥的翅
膀下面。在此期間,母鳥很少上樹過夜,多在草叢間陪著「幼兒」。
孔雀開屏——春天來了,孔雀便開始求偶。這時,羽毛中的色素細胞會
相互配合成一種「婚裝色」,因此,羽毛特別綺麗,呈翠藍綠色,下背閃著
反光的紫銅色,頭頂直立一簇冠羽。在密林中,人們常見數只雄鳥圍在雌鳥
周圍,並把美麗的尾羽展開成扇狀,每枚尾羽頂端,都有寶藍色的圓斑(又
叫眼斑)。這時,那尾羽不斷抖動,相互摩擦而發出「沙沙」聲,好象在向
雌孔雀致意「求愛」,這便是有名的「孔雀開屏」。在交配季節,雄孔雀一
天至少開屏四五次,每次達10~15 分鍾之久。
雄孔雀常常為爭得雌孔雀的歡心而發生混戰。搏鬥時,掉下來的羽毛飄
飛在空中,在陽光的輝映下,宛如彩煙騰空,繁花散落。結果,得勝者便被
雌孔雀定為「意中人」,斗敗者怯懦而退,只得另尋配偶。
美麗的羽毛——孔雀之所以會開屏,是因為它們受到環境與季節變化的
影響,體內激素促使色素細胞相互配合,為孔雀的羽衣「合成了」鮮艷的「婚
裝色」。色素細胞賦於孔雀羽毛特有的光彩,它含有一種顆粒狀和棒狀的黑
色素以及溶液狀態的脂色素。黑色素使羽毛呈黑色、褐色和灰色,脂色素則
使羽毛呈紅、黃和綠色。各種原色素又不同程度地互相摻合而結合成各種深
淺明暗的色調,如黑色素與黃色素結合成不同的綠色,黑色素與紅色素結合
成不同的紅色等等。此外,羽毛還能順著光源和欣賞者的不同角度反射或折
射出五光十色。
孔雀羽毛不僅美麗,而且非常輕盈,又是堅韌耐用的外套,能保護皮膚
不受侵蝕。它還是一個『空氣調節器」,在寒冷的氣溫下,羽毛便鬆散開來,
以減少體熱散失,而在天氣溫暖的時候,則把羽毛放平以便散熱。
孔雀的羽毛是人們的裝飾品。在國外市場上,孔雀羽毛是羽毛中的上品。
我國清朝品級較高的大臣在紅頂子帽的後部有一根孔雀毛制的翎子拖著,這
種翎子只有經朝廷恩准後才能佩插。在清代300 多年的歷史里,能夠得到這
種特殊賞賜的,不過寥寥三四人而已,所以是一種代表極高榮耀的裝飾品。
孔雀的象徵與忌諱——英國人和法國人視孔雀為禍鳥、淫鳥,甚至連孔
雀開屏也被視為自我吹噓。但在東南亞國家卻把孔雀視為美麗的象徵。印度
還把它定為國鳥。
千里傳書是信鴿
鴿飛千里的秘密——信鴿神奇的飛行本領,數百年來曾引起人們極大的
興趣。目前研究的結果表明,鴿子具有遠比古人所能想像的更為非凡的能力。
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鴿子能感覺到氣壓和地球磁場
的輕微變化,能見人所不能見到的光波,能聽數百英里外的低頻聲。生物學
家還發現,鴿子有類似天體「雷達」或生物鍾的東西,因此即使在大白天,
它也能准確地測定月亮變化著的位置,並且以此導航。
當一群鴿子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起飛時,最初幾乎都不能朝正確的方向回
家。生物學家經過幾年的仔細觀察,認為鴿子開始起飛時的方向錯誤,能在
一至二天內逐漸改變到不偏離正確航線的25 度。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鴿子的頭部有一塊很小的組織,具有很強的磁性,
他們認為這是鴿子天生的磁場探測器。此外,地震發生前數星期,鴿子就能
預測到。
鴿子依靠它完美的導航系統,能在任何氣候和光線變化的條件下找到歸
家的航向。
鴿子認路的新見解——多年來人們對於鴿子是怎樣認路曾經嘗試給以解
釋,但眾說紛壇。已如前述,有人認為鴿子頭內含有磁鐵,鴿子認路是靠磁
場定位;或者認為鴿子身上有「月球雷達」,能感知月球運轉時引力場的磁
變化。
鴿子頭內含有磁場也好,身上有「月球雷達」也好,雖能自成一說,但
總覺有些玄妙。根據長期對鴿子及其生活習性的觀察,發現鴿子能認路主要
是眼睛的作用。
鴿子眼球上有個金黃色的周邊線,瞳孔內有一顆金黃色的粒子,它象閃
閃發光的衛星,又象貓眼的子午定向針。當鴿子飛行時,這顆小小的粒子象
閃電般追尋著鴿子的去向,很可能起著一種定向、跟蹤、掃描的作用。試看:
鴿子不動,粒子不動;鴿子飛移,粒子跟蹤,它彷彿象電動掃描機的指示信
息一樣迅速地轉動,准確無誤地畫出曲線,即跟蹤歸路圖,這極可能是鴿子
認路的主要原因。為了印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我在1973 年和1979 年曾
重復進行過兩種實驗。第一種實驗是通過手術把鴿子的眼睛摘除;第二種實
驗是用多層黑布做一特製的頭套,把鴿子腦袋裝進去,只露出嘴巴,然後放
它們起飛,實驗結果,沒有一隻鴿子再能返回原來的巢穴。
心臟出血鴿——在菲律賓的呂宋島和波利略群島上,有一種被生物學家
看作世界奇鳥之一的鴿子。它身長12 英寸,胸前的白色羽毛中有一塊紅色的
羽毛,這塊羽毛能經常變換顏色。另外,這塊變色羽毛又正好長在心臟的部
位,給人以一種傷口流血的感覺,所以,人們叫它「心臟出血鴿」。
鴿子傳送化驗樣品——利用鴿子傳遞信件和情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
史。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鴿子送信已逐漸被淘汰。
目前,英國的一家醫院,利用鴿子給化驗室運送血液和尿液等樣品,收
到良好效果。這家醫院選用了12 對信鴿,迄今已運送了100 多例樣品,無一
例發生差錯。一般情況,利用汽車運送化驗樣品,每5 公里路程需要25 分鍾,
每周需要30 英鎊運費。利用鴿子運送化驗樣品,每5 公里路程只需5 分鍾,
每周有一個半英鎊的開銷就夠了,信鴿這種快捷、廉價的服務已引起許多國
家的注意,不久將會被世界各國廣為採用。
超級雷達——在茫茫無際的海洋里,要搜尋遇難墜海的飛行員,是一件
十分艱難的事。但經過訓練的鴿子,在飛越目標上空時,發現目標准確率卻
能達到96%,而人僅為35%。在美國海岸警衛隊服現役的三隻鴿子,在直升
飛機上發現目標後,會啄動信號開關。在雷達技術已經發達的今天,鴿子的
眼睛,竟是一架「超級雷達」。不僅如此,在紐西蘭的一家集成電路廠的成
品檢驗車間里,有兩只銀灰色的鴿子監視在傳送帶旁,准確地揀出次品,甚
至發現印刷線路板上的虛焊點。鴿子的視神經是由上百萬根視神經纖維組
成,視網膜能完成多種復雜功能,如發現定向運動,鑒定顏色強度、掃描等。
科學家正在模似鴿眼的結構和功能,製成國防線上的警戒雷達。
鴿子的視域——鴿子的眼睛非常敏銳。美國夏威夷海軍海洋研究中心對
鴿子發現海上目標的能力進行了測試,發現其精確度高達96%;而在同樣條
件下,飛行員的視覺能力,其精確度僅約為35%。為什麼鴿子發現海上目標
的能力要比人類強得多呢?這是因為人眼搜尋目標時,其聚焦點僅占整個視
域的2.5 度,而為了搜索寬范圍內的目標,就必須轉動眼球來逐次調整焦點。
但是,當在離水面150 米的高度以145 公里/小時的速度作巡邏飛行時,就無
法看清楚海面上各點的情況,以至很可能遺漏重要的目標。然而,鴿子卻能
輕而易舉地勝任這項工作,因為它的視域聚焦范圍有70~80 度之寬,能將距
離610 米遠處的海上目標清晰地盡收眼底。
野鴿群造成的災害——日本首都管轄范圍內,有一個小小的縣城附近火
車站。有一次,在鐵路附近發生了一場火災,熊熊烈火燒毀了鄰近的一家街
道工廠,損失達一億幾千萬日元。這家工廠位於穿過鐵路的高壓線鐵橋下面,
無疑這是造成街道工廠災難的火源。於是這家工廠向防衛廳提出起訴,要鐵
路局賠償一切損失。經反復調查核實,發現鐵橋一頭的上端有幾團金屬絲,
仔細一瞧,這不是人為放置的,而是一種鳥窩,並證實這些鳥窩是野鴿子的
窩。令人吃驚的是,鴿子窩的材料全部由這種金屬構成,它的成分主要是錳
銅絲。鳥類築窩的材料,一般是細樹枝和泥草,但鐵橋附近缺乏樹枝,野鴿
子很可能靈機一動,利用了被人們拋棄在地的錳銅絲作為代用材料,因為它
既輕又柔軟,容易彎曲,是很理想的築巢材料。一般認為這種金屬絲的電阻
低,可以耐相當高壓的電流,但防衛廳用這種錳銅絲做了實驗,證明只要通
上1,500 伏的直流電就會引起短路,從而導致起火,火團正是由此而生,解
決了鐵路和工廠兩家的糾紛。至此,這場奇特的官司才宣告結束,街道工廠
只好自認晦氣。
1982 年初,一大群野鴿突然侵入蘇聯黑海的一個民用機場,機場人員頓
時慌亂起來。在這度假勝地蘇聯奇城的機場上,落滿了數以萬計的白鴿,人
們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將它們趕走。
這些白鴿原本在高加索山脈南麓過冬,由於惡劣的天氣變化,使它們無
法得到充飢的橡樹子和木堅果,於是被迫離開該地。當飛經黑海時,它們發
現奇城阿迪拉機場附近有一巨大的花椰菜農場,便落了下來。
機場職員們先是施放信號火箭,五顏六色的焰火並沒有使野鴿驚慌,於
是又齊放空炮彈,弄得機場劈劈啪啪。白鴿飛了起來,但並不離去,只是在
機場上空亂飛,遮天蔽日,機場官員當即將機場封閉。
飛越大西洋的鴿子——不久以前,在加拿大東部那佛斯科的亞半島,發
現了從英國起飛、橫渡大西洋來到這里的一隻鴿子。鴿子不是候鳥,但它具
有如此出色的長距離飛行能力,使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進而對這一新聞表
示懷疑。為此,英國航海家庇登撰文於《新科學家》雜志,作了如下的解答。
作為空氣動力學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大氣中的氣溫差異會造成空氣團
(風)的移動。這種空氣團在大海中移動時,如遇到障礙物(海浪、海輪、
海島等),就會上升形成一股強大的氣流,海鳥之所以經常在海輪上空盤旋
不已,正是巧妙地利用這股上升氣流托住自己的身體,以減少能量的消耗。
大海中也經常可以看到鴿群巧妙地利用這一性能翱翔天際。在大海中掠空飛
翔的鴿群,為了休息補食,也可能索性停留在海輪上,這一情景對於任何航
海者都是屢見不鮮的。
當然,鴿子能順利地飛越大西洋來到加拿大,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因為如此長距離的飛行,它必須戰勝飢餓、疲勞和天敵的追捕。
鴿子數數——有人做了這么個實驗,每次給鴿子六粒穀物,一粒一粒地
給,而第七粒總是放在盤子里。一會兒鴿子學會數六粒穀物,當給它第七粒
時,它會拒絕啄起,這就是鴿子數數。
鴿子報警——一群群鴿子在芬蘭大森林上空盤旋著,響著動聽的鴿哨。
它們不是在游戲玩樂,而是在執行特殊的報警任務。原來,它們是訓練有素
的守林鴿,每群「負責」巡視著方圓100 公里的林區。如果遇到火警,它們
就馬上飛回地面,猛搖頭,向主人示意。
鴿子看幻燈——科學家們教鴿子看幻燈片,看到有人時便啄一下鍵,啄
對了便獎給食物,然後讓它們看一些未看過的幻燈片,上面有時有人,有時
只有物體,但不管幻燈上有一個人或幾個人,也不管長得什麼樣子,凡是有
人的畫面它便啄一下鍵,一共看了1200 張幻燈片沒有出現差錯,很明顯,它
們對「人」的概念是明確的。
鴿子紀念碑——1942 年,法國有一艘船在海上遇難,一切對外通訊全部
中斷,船上的人生命危在旦夕。這時幸虧有一隻鴿子把營救信號傳送出去,
才使人們死裡逃生。人們為了感謝這只鴿子的救命之恩,事後在巴黎為這只
鴿子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同年,在英國,政府為紀念一隻鴿子將一艘英國潛水艇遇難的消息傳遞
出去,使船和人得救,建造了一座青銅紀念碑。
最後是下載地址,推薦用下載器連接,注意殺毒。
④ 驚弓之鳥是歷史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驚弓之鳥是歷史典故的成語
「驚弓之鳥」的典故出自戰國策里,神射手更贏射雁的一內段故事。話容說兩千幾百年前的一天,更贏和魏王共處時,仰見飛鳥,便對魏王誇口:「臣可以為大王拉弓虛射,不必用箭,就可以把飛鳥射下來。」魏王大吃一驚道:「世上真的有箭法可以到這種境界嗎?」更贏自信滿滿地說:「沒問題。」
沒多久,有孤雁從東方飛來。更贏果然虛設一箭,將其射下。魏王幾乎不敢置信。更贏倒是老實,解釋說:「其實這只雁會落下,是因為身懷暗傷也。」魏王曰:「先生何以知之?」更贏回答說:「我早就觀察出這只雁飛淂緩慢,而且鳴聲悲切。飛淂緩慢,可見舊傷還在疼痛;鳴聲悲切,可見離群很久了。換句話說,舊傷未愈而驚恐之心未去也。所以一聞我的弓弦之音,急著高飛,反而被舊傷拖累而墜地了
⑤ 鳥類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有哪些偉大貢獻
在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寶庫中,有許多關於鳥的崇拜、占卜和禁忌等文化遺存。這些光怪陸離、饒有趣味的鳥文化和其它民俗事象一樣,是活的社會「化石」。鳥文化不僅與原始生產方式和宗教信仰觀念相一致,同時也與當時人們的社會、政治及經濟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
所謂鳥崇拜,就是崇烏、敬鳥、化鳥為神。關於鳥崇拜,一般可分為圖騰崇拜、神話(迷信)崇拜。
一、圖騰崇拜
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標志,也是神化了的祖先。是原始宗教在經歷了自然崇拜過程後出現的對某種動、植物的崇拜。圖騰崇物大都被崇拜者認為與自己的部落或氏族有血緣關系,人們曾經並將繼續得到它的庇護。
《左傳•昭十七年》記載了關於少吳建立鳥王國的美麗傳說:「少吳氏以鳥名官。」「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聘鳩氏,司馬也;鸕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的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天淫者也。」百鳥之王少昊,名摯,而摯同鷙,大約是一隻鷙鳥。自稱為少昊後代的郯子把上述傳說歸化為歷史,固然不足為信,但作為反映少吳之國豐富多彩的鳥圖騰崇拜,則是確信無疑的。當時,以鷙鳥為圖騰的少昊之國,征服並包容了分別以鳳鳥、玄鳥;伯趙鳥、青鳥、丹鳥及五鳩、五雉、九扈等鳥類為圖騰的大小部落(氏族),並給各部落(氏族)首領按其勢力和特氏分別授予不同許可權和職能的官銜,共同管理天下政事。
對鳥的圖騰崇拜較為典型的史例,還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故事。司馬遷記載說,殷契的母親名簡狄, 「有狨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主契。」今天自然不會有人相信吞下鳥蛋能生出孩子。但從這段動人而又玄妙的故事中不準得出這樣的推斷,當時的「商」可能是一個以玄鳥(燕子)為圖騰的部落發展而來的。我國傳統民俗中總把燕子看做神鳥,從「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詩句可以看出,在東晉南北朝時期,連王謝那些不屑與庶族士入連床共坐的世家大族,仍以極其偏愛的心情歡迎燕子在自己的高梁華堂築巢棲息,並以此為榮。直到今天,我國北方地區還把燕子視為吉祥物,「燕兒來翔,富麗堂皇,梁落燕巢,步步登高」的民謠即是佐證。
關於鳥圖騰崇拜,還可以舉出許多例證,在唐代,人們認為,「孔雀因雷聲而孕」,十孕其九為鳥而一為人。由孔雀卵孵化出入之說,無疑反映出當時人們對孔雀的圖騰崇拜觀念。我國雲南有的少數民族至今還認為自己是孔雀的後代。青年女子出嫁後穿孔雀衣,一生事事如意。很顯然這種觀念和習俗即是孔雀圖騰崇拜的遺跡。
二、神話(迷信)崇拜
嚴格地說,對鳥的神話崇拜與迷信崇拜是有一定的區別,但二者間又有許多密切聯系,放我們放到一起來討論。
對鳥的神話崇拜,最為常見的莫過於對鵬鳥和鳳凰的神話崇拜了。莊子是鵬鳥形象的最典型的創造者。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冥。……水擊三千里,搏扶搖兒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後世人們對鵬鳥的神話崇拜蓋出於此:鵬鳥作為力量和遠大前途的象徵也由此流傳於世了。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雄為鳳,雌為凰,是人們普遍崇拜的象徵祥瑞的神鳥。天老日:「鳳之象也,鴻前鱗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龜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昆侖,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是則天下安寧。」鳳凰的華貴及其煥發的祥瑞之氣使得龍的傳人們爭相附鳳。我國歷代封建帝王幾乎都與鳳凰結下不解之緣。如帝王之車為鳳輦,宮內樓閣為鳳樓、鳳閣,帝王之傘為鳳蓋,帝王用紙為鳳紙,皇後之禮冠為鳳冠,皇後的文書為鳳詔等等。鳳凰差不多成了宮庭禁苑的保護神了。另外,歷史上人們還將俊傑之土謂之鳳雛,如東漢末的龐統、晉代的陸雲、王邵等,當時皆有「鳳雛」之稱。
傳說中的神鳥、除鵬、鳳凰、尚有精衛。《山海經•北山經》中說:炎帝少女,名女娃,雖游於東海而溺死,化為精衛鳥,常銜西山之木、以填東海。 《博物志》又雲: 「有鳥如烏,文首白曉,赤足,曰精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關於精衛鳥的傳說,還見於《淮南子》和《太平御覽》等。這些不同的神話傳說,共同塑造了一個堅韌不拔、征服自然的女神形象。
王嘉《拾遺記》中,記述了關於重明鳥的故事:「堯在位七十年,有抵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雙晴在目。狀如雞,雞如鳳,時解落毛羽,肉鬲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國人莫不掃灑門戶,以望重明之集。其末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丑類,自然退伏。」及至魏晉以後,民間仍在每年除夕春書於門首貼掛重明鳥圖畫,以期鎮妖祛邪,柞降安祥。又因「舜二瞳子,是謂重明小、」人們又把虞舜與重明鳥聯系起來,。以為重明鳥是明君虞舜死後不忍遺棄百姓,化身為重明鳥,以護佑人民。
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最常見的還是對家禽之王雄雞的崇拜。雄雞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雞鳴將旦,為人起居」雄雞以其報時本能,贏得了人類的祟愛。人們給雄雞賦予了超乎尋常的神奇力量。《聊齋志異》中的女鬼狐精乘黑夜出來作祟,但只要聽到雄雞的啼鳴,則無不色變戰栗而逃遁。在民間習俗中,還賦予雄雞以招魂弓1魂的本領。許多地區在給久病不愈的孩童「招魂」時,那些神漢或巫婆總是懷抱一隻雄雞,並將其打得呱呱叫,借用雄雞的聲音把孩子「丟失」的靈魂招回來。還有的地方,每遇有客死他鄉,在搬運靈柩時,總在靈柩上面綁縛一隻雄雞。據說這樣死者的靈魂就不會迷道而忘返。當然,這些現象已經屬於迷信崇拜了。
⑥ 驚弓之鳥是出自歷史故事嗎
驚弓之鳥出自《戰國策.卷十七.楚策四》,歷史故事如下: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獵。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仔細看了看,指著大雁對魏王說:「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
「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問道,「你有這樣的本事?」
更羸說:「請讓我試一下。」更羸並沒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只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真有這本事!」更羸笑笑說:「不是我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魏王更加奇怪了,問:「你怎麼知道的?」
更羸說:「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裡很害怕,就拚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後來用「驚弓之鳥」形容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戰國策·楚策四》)
驚弓之鳥是指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勝,現以「驚弓之鳥」來形容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作者並非一人,成書並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
⑦ 杜鵑鳥的傳說
杜鵑花傳說一
另有一則故事則是這樣說的:古時蜀帝杜宇,死後仍捨不得離開他的子民,其靈魂便化作一種鳥,名叫「杜鵑鳥」,常叫著「不如歸!不如歸!」直叫得口吐鮮血,血滴在一種樹上,便開出血紅色的花,後人為紀念杜宇便稱此花為「杜鵑花」。
杜鵑花傳說二
很早以前,在今江蘇鎮江市南郊的黃鶴山裡有座小村莊,庄前有條美麗的河,可以一直通到長江。村子裡的人都靠種田打獵過活。
靠河邊住著兩家人,東邊住著一個姓劉的年輕人叫劉鵠,每次出門都隨身帶著一樣特別的東西,那是一支排蕭。他一吹呀,就會引來許多五顏六色的美麗小鳥,在他頭頂上盤旋。他經常捉一些蟲子喂小鳥,小鳥也常銜來一些奇花異草給劉鵠,他們成了好朋友。這些奇花異草都是些名貴的草葯,劉鵠經常把這些草葯送給村裡的窮人治病。
再說河的西邊住著一家姓王的,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賣布來賺錢養家。鵑子聰明、伶俐又漂亮,最重要的是手巧,織出來的布既好看又耐穿,而且鵑子心地善良,經常接濟一些比自己還窮的人家。
鵑子還會唱歌,歌聲就像百靈鳥一樣婉轉。只要鵑子一唱歌,那黃鶴山下的一片片杜鵑花就會展苞開放,而且朵朵飽滿,朵朵艷麗。 劉鵠和鵑子共飲一河水,同住河岸邊,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他們經常一個吹蕭一個唱歌,引來百鳥飛舞,引得杜鵑花開。
杜鵑花傳說三
傳說一次舜帝南巡,來到了九嶷山一帶視察;聽聞這裏的姑娘都長得十分秀麗,就像紅杜鵑花那般叫人喜歡,可是她們的命運卻災難重重,於是愛人民如子的舜帝便決定查個明白。
這天,風和日麗,舜帝沿著母河左岸走上九嶷山,只見桃紅李白,柳翠竹綠,鳥雀呼晴,紅色的杜鵑花遍野開放,舜帝看到如此景象,心裡十分高興。
可是,當舜帝過了涼傘坳,來到一個叫小桑塘村子裡,到了百姓家裏訪問,卻只見百姓們吃的是麥糠餅,喝的是苦菜渴,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破衣裳,而沿途村落的情況亦是一樣,他心裡便十分難過。
舜帝又走到小桑塘村隔壁的大桑塘村,來到一位老爹家,只見老爹沉默寡言,老婆婆雙眼盲瞎,舜帝更又難過的問老爹:「怎麼沒有人照顧你們呢?你們的兒女呢?」兩老一聽,隨即老淚縱橫。
杜鵑花傳說四
相傳,古代的蜀國是一個和平富庶的國家。那裡的人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生活得十分幸福。 可是,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使人們慢慢地懶惰起來。他們一天到晚,醉生夢死,縱情享樂,有時搞得連播種的時間都忘記了。蜀國的皇帝,名叫杜宇。
他是一個非常負責而且勤勉的君王,看到人們樂而忘憂,他心急如焚。為了不誤農時,每到春播時節,他就四處奔走,催促人們趕快播種。
可是,如此地年復一年,反而使人們養成了習慣,杜宇不來就不播種了。 終於,杜宇積勞成疾,離開了人世。但他的靈魂化為了一隻小鳥,每到春天,就四處飛翔,發出聲聲的啼叫:快快布穀,快快布穀。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鮮紅的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杜鵑花。
傳說給杜鵑花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而唐朝詩人自居易那兩句:"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的詩句,更是對杜鵑花的高度贊美。如果說把楊貴妃喻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那杜鵑花就是人間的西施。
⑧ 有關祖始鳥的小故事。急用
1861年,古生物學界發生了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那就是第一塊始祖鳥化石被發現了。這件既具爬行動物構造又具鳥類特徵的標本,被認為是從爬行動物進化為鳥類的實證,是最早的鳥類代表。
第一件始祖鳥標本是1861年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索倫霍芬(Solenhofen)附近的印板石石灰岩中找到的。這種石灰岩質地細膩,被作為印板石開采,屬濱海相沉積,時代為晚侏羅世(距今1億4千萬年前)。工人們是在礦坑20米深處找到這件化石的。化石不僅保存有骨架,由於岩石質地細膩,連羽毛印痕也被清楚地保存下來了。只是頭部不完全,且已與軀體分開。這標本現保存在大英自然博物館,包括正、負兩面。
相隔16年後,1877年,在距前一標本產地約10公里處的埃赤斯塔特(Eichstatt)附近,在相同的地層中採到了第二件始祖鳥化石。這件標本比第一件保存得好一些,不但有較完好的頭部,其它部分也保存得多一些。該標本現保存在柏林博物館。
第一件始祖鳥標本最先是由梅以爾(Hermannvon Meyer)研究的,並於 1861年 9月 30日的一封信中予以宣布,該信的有關部分後在德國的礦物、地質、古生物新年鑒上發表,他把該鳥命名為印板石古翼鳥(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我國俗稱始祖鳥。後來,歐文(Richard Owen)對上述標本作了進一步的研究,於1863年在倫敦的皇家學會哲學匯刊上發表文章,把印板石古翼鳥更名為長尾古翼鳥(Archaeopteryx macrura)
1884年,達姆斯(W.Dames)在研究第二件始祖鳥標本時,又對第一件標本作了詳細的觀察和測量,經互相對比,得知第二件標本要比第一件小約十分之一。不過,他認為這是個體、年齡、性別上的差異,兩者還應為同種。可到1897年,他從兩標本腸骨構造不同著眼,另給柏林的那件標本取一種名——西門子古翼鳥(Archaeopteryx siemensi)。自此,始祖鳥便出現一屬兩種的記錄。1921和1925年,皮特洛尼威克(B.Petronievics)對上述兩件標本又作了詳細對比,列舉了它們間的15點差別,認為它倆不僅代表兩個屬,而且是兩個科。他把柏林的標本叫西門子原鳥(Archaeornis siemensi),歸原鳥科(Archaeornithidae);倫敦的仍叫印板石古翼鳥,歸古翼鳥科(Archaeopterygidae)。可是,不久(1927年)他又修正自己的看法,認為兩者仍只是屬的不同,可歸同一科。此後,還有些繼續發表的各種見解。直到 1954年,貝爾(Gavin de Beer)又重新研究倫敦的那件標本,同時也觀察、對比了柏林的標本,最後得出結論說:兩鳥雖有些差別,但基本特徵完全一致,應為一屬一種,還是叫 1861年梅以爾最早命名的印板石古翼鳥。至此,經過近 100年眾多學者的反復觀察、對比、研究,才獲得統一認識。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是多麼艱巨、曲折!它要求人們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付出艱辛的勞動!
與第一件始祖鳥標本發現相隔85年後,在距第一件化石產地250米處,1956年又發現第三件始祖鳥化石(多麼難得的機會)。這件標本沒有頭骨,只保存部分體骨和羽毛印痕。嗣後, 1970、 1973年,分別報道在舊藏標本中又撿出第四、五件始祖鳥標本(原被認為是翼龍化石)。據1985年奧斯特羅姆(J.H.Ostrom)的文章,現已有第六件始祖鳥標本。又據國際古鳥類學會1993年9月《信息》雜志報道,1992年8月,在原始祖鳥產地又發現一件化石,這是第七件始祖鳥標本。由於第一、二件始祖鳥標本已有定論,這些後來發現的標本便比較容易地被歸入過去的同屬同種中去了。不過,前兩年有消息報道說,第三件始祖鳥標本丟了,通告尋找,還未聽說有結果。這件標本為一孤老頭個人所有,收藏在他家中,可當他去世後他侄子去料理後事時,發現始祖鳥標本不在了。
始祖鳥化石之所以會引起科學家們的重視,除了它產出的年代是現知所有化石鳥類中最早的外(表示它是最早的鳥),更重要的是它的骨骼構造綜合了爬行動物的和鳥類的於一身,表示它是從爬行動物過渡到鳥類的中間代表。它還有牙齒,還有一條由多節尾椎組成的長尾,脊椎椎體是雙凹型的,薦骨至多由6個脊椎組成,骨骼本身沒有氣窩,三塊掌骨彼此分離,未癒合成腕掌骨,前肢指端有三個爪,腓骨與脛骨等長,蹠骨彼此分離,沒有癒合成跗蹠骨,肋骨細,無鉤狀突起。這些都是爬行動物的特徵。但它已具羽毛,且分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還有尾羽,也有覆蓋著飛羽基部的復羽。羽毛,這可是鳥類的最重要特徵。另外,它已有由鎖骨癒合形成的叉骨,恥骨向後伸長,足有4趾,拇趾與其它趾對生。此外,它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徵,即其第三掌骨已與腕骨癒合,第二及第一掌骨則未癒合。人們認為,這是後來鳥類掌骨都癒合成腕掌骨的開始。正因為鳥類的特徵是在爬行類的特徵基礎上進化,發展起來的,並具有羽毛,所以有人戲稱它是「美化了的爬行動物」。
始祖鳥是鳥類的始祖這一概念被確認並寫入教科書後,有關鳥類的起源問題似乎已成定論,有的學者的興趣則轉向始祖鳥最初是如何獲得飛翔能力這一課題上了。樹棲說者認為,始祖鳥最初是在樹間或樹上和地面之間滑翔的。陸棲說者認為,它是在空曠地面上,搧動帶羽毛的翅膀「快跑如飛」起飛的(圖48)。但兩者都認為始祖鳥的飛行能力不強。可是,另一方面,仍還有人對始祖鳥的「始祖」持慎重態度,並不時對它提出質疑或沖擊。諸如,在報道第五件始祖鳥標本時(1973),作者曾說:盡管始祖鳥作為爬行類和鳥類的一種中間過渡類型,但就其全部特徵而言,它仍然不是鳥類的最早祖先。至於鳥類最早祖先是什麼樣子,還有待今後的發現。英國科學家馬丁(1987)也說過:始祖鳥可能和現代鳥不是在同一支繫上的。進化論者認為現代鳥類的祖先,在白堊紀(距今1億3千萬年前)之前已經歷過漫長的演化過程。他認為始祖鳥不是後來鳥類的始祖,可能只是鳥類進化過程中的一旁支。
比較起來,上述這些有關始祖鳥問題的理論上質疑是緩和的。近年來,一場有關始祖鳥羽毛問題的爭論則是「面紅耳赤」 了。這場爭論是1986年由兩位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和查拉德·威卡馬辛霍引起的。他們懷疑始祖鳥的羽毛印痕是偽造的,說帶有羽毛印痕的這一岩層質地和下層的不同,前者可能是用某種膠結物人為粘上的。這一指責非同小可,它所涉及的不只是羽毛問題,更重要的是始祖鳥是不是鳥類。因為,如若沒有羽毛,單就始祖鳥的骨骼特徵來看,它倒更像爬行動物。對於上述的指責,以大英自然博物館兩棲、爬行和鳥類館館長阿倫·查里德為首的古生物學家,重新在電子顯微鏡下對始祖鳥標本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然後宣布,並未發現粘附羽毛印痕的那層膠結物。意思是說,羽毛印痕是原生的,不是後來偽造附加上去的。但反對者仍未信服,要求從標本上鑽取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由於標本過於珍貴,博物館領導沒同意。並說,這標本經過好多研究者用雙目電子顯微鏡觀察過,都沒發現那層膠結物,全世界沒有任何一位古生物學家懷疑始祖鳥標本的真實性。對此,兩位天文學家很惱火,說這事有點像警察去調查警官的案子,有誰相信呢!爭論尚未最後平息。
除爭論外,向始祖鳥沖擊的還有「真憑實據」。1979年春末,新華社報道,據印度新德里消息(1979年4月),在印度南部安德拉邦(Andhra)發現了一件世界最古老的鳥類化石。據稱,這消息是印度(南部)地質調查所的領導斯沃密納思提供的。他說,該標本發現於阿迪拉巴德(Adilabad)的科塔(Kota)岩層中,時代為中侏羅世(距今1億8千萬年前)。我們知道,始祖鳥的時代為晚侏羅世(距今1億4千萬年前)。印度的新發現,把鳥類的歷史向前推進了4千萬年,這無疑甚具科學意義。由於還只是消息報道,許多具體情況(如標本保存怎樣,有哪些主要特徵等)還無從得知,人們都拭目以待,盼望早日見到詳細論文。可是,一段較長時間過去了,仍還杳無音訊。後來,澳大利亞古鳥類學家裡奇(P.V.Rich)訪問我國時,筆者問及此事,她說,她也未見到那件標本,但據古鳥類學權威奧斯特羅姆(J.H.Ostrom)說,標本保存欠佳。又說,消息宣布者是一位地質學家,而不是古生物學家。筆者理解,這意思是說,對出產化石的地層認識是對的,但對化石的鑒定尚待確認。原來,這是一場「虛驚」,未知日後是否會卷土重來。
除此之外,還有更嚴峻的事實。那是 1986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發現比始祖鳥更早的鳥類化石。該化石是1986年夏天,以得克薩斯(Texas)大學古生物學家桑戈·查待傑(SankarChatterjee)為首的一野外隊,在該州的西部波斯特城附近發現的。出產化石的地層年代距今約2億2千5百萬年前(相當於三疊紀),比始祖鳥的還要早8千5百萬年,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鳥類代表。後據報道說,新發現的鳥類化石至少包括兩個個體,一個成年的,一個雛鳥。成年個體的大小如烏鴉,頜前部有牙,後部的已退化。有一條骨質的長尾,指上有爪。但它已具空心的骨骼,有一叉骨(鳥類的鎖骨聯合體),並有一塊似龍骨突的胸骨和一個具有鳥類特徵的頭骨。頭骨大,眼窩也大。盡管沒有發現羽毛的印痕,但在前肢的有關部位上可看到一系列著生飛羽的結節和隆起,說明已具羽毛。骨盆和後肢都較強壯,被認為有奔跑能力。科學家們揣測,這種鳥可能尚未具備長距離的飛翔本領,它或許只能在樹間或樹上、地下滑翔,強壯的後肢,對它的躍起和下降均有幫助。
從上述特徵的簡單記述可以看出,新鳥標本的生存時代雖比始祖鳥的為早,但卻具有比始祖鳥更為進步的特徵。諸如頜骨後部的牙齒業已退化,具叉骨、龍骨突等。從整個骨骼構造看,新鳥要比始祖鳥更接近現代鳥類,有人說,它可能就是現代鳥類的直接祖先,而始祖鳥只是鳥類進化中的一旁支。在它之前,不僅已有鳥類,並已開始分化,有的已向現生鳥類進發。按此,今後可能還會發現更多的早期鳥類化石。
新鳥標本發現者已為他的鳥化石建一新屬,名Protoavis,意「原始的鳥」。這樣,始祖鳥便不是鳥類的「始祖」了。所以,筆者建議,今後我們為新標本取名、譯名時,最好避免用「始祖」、「第一」等「固定性」的詞彙,省得當出現新情況時被動。不過,未知何故,美國這「原始的鳥」迄今未見正式論文,也未被各有關學者所公認,據說,專家們對標本鑒定還有異議。究竟結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更有意思的是,據報道,1989年3月5日,在朝鮮新義州市一個建築工地上一女中學生發現兩塊始祖鳥化石。這消息是朝鮮考古學家在金日成綜合大學舉行的一次學術討論會上宣布的。這化石被金日成主席命名為「朝鮮始祖鳥」,但未見正式論文報告。據說產化石地層的時代距今約1億5千萬年前,應為晚侏羅世,與德國始祖鳥同一時代。
總之,科學在前進,有關始祖鳥的故事還在繼續。
⑨ 伯勞鳥的動物典故
傳說周宣王抄時,賢臣尹吉甫,襲聽信繼室的饞言,誤殺前妻留下的愛子伯奇,而伯奇的弟弟伯封哀悼兄長的不幸,就作了一首悲傷的詩,尹吉甫聽了以後十分後悔,哀痛不已。有一天尹吉甫在郊外看見一隻從未見過的鳥,停在桑樹上對他啾啾而鳴,聲音甚是悲涼哀凄,尹吉甫忽然心動認為這只鳥是他的兒子伯奇魂魄所化,於是就說︰「伯奇勞乎,如果你是我兒子伯奇就飛來停在我的馬車上」,話剛講完這只鳥就飛過來停在馬車上,於是尹吉甫就載著這只鳥回家,到家以後鳥又停在井上對屋哀鳴,而尹吉甫假裝要射鳥,拿起弓箭就將繼室射殺了,以安慰伯奇。雖然故事近神話,但伯勞鳥名卻由「伯奇勞乎」一語而得。
伯勞:鳥名。又名鵙或鴂。額部和頭部的兩旁黑色,頸部藍灰色,背部棕紅色,有黑色波狀橫紋。吃昆蟲和小鳥。善鳴。《詩.豳風.七月》七月鳴鵙毛傳:鵙﹐伯勞也。
另外還有成語「勞燕分飛」的典故也出自伯勞鳥。鳥文化在民間歷史悠久。
⑩ 驚弓之鳥是歷史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驚弓之鳥是歷史典故的成語
「驚弓之鳥」的典故出自戰國策里,神射手更贏內射雁的一段故事容.話說兩千幾百年前的一天,更贏和魏王共處時,仰見飛鳥,便對魏王誇口:「臣可以為大王拉弓虛射,不必用箭,就可以把飛鳥射下來.」魏王大吃一驚道:「世上真的有箭法可以到這種境界嗎?」更贏自信滿滿地說:「沒問題.」
沒多久,有孤雁從東方飛來.更贏果然虛設一箭,將其射下.魏王幾乎不敢置信.更贏倒是老實,「其實這只雁會落下,是因為身懷暗傷也.」魏王曰:「先生何以知之?」更贏回答說:「我早就觀察出這只雁飛淂緩慢,而且鳴聲悲切.飛淂緩慢,可見舊傷還在疼痛;鳴聲悲切,可見離群很久了.換句話說,舊傷未愈而驚恐之心未去也.所以一聞我的弓弦之音,急著高飛,反而被舊傷拖累而墜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