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鋪張浪費的民間故事
石崇(249年~300年),西晉文學家。字季倫。祖籍渤海南皮(今屬河北),生於青州,專小名齊屬奴。元康初年,出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在荊州「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生活奢侈,與王愷競相爭豪。王愷家中洗鍋子用飴糖水,石崇就命令自家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王愷為了炫耀,又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石崇用更貴重的彩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晉武帝把宮里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石崇看了便用鐵如意把珊瑚樹打碎,王愷氣極,石崇說:「不足多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每株都大於王愷的珊瑚樹,看得王愷心亂如麻。
❷ 現代奢侈浪費的事例
浙江省正風肅紀工作小組接到署名為「一名普通的公民」的來信,舉報富陽市黃公望山深山處有個山莊,地處隱蔽地帶、安全性高,生意好,有公款吃喝現象,希望動真格查一查。
省正風肅紀工作小組接到舉報後,決定10月18日行動。17時20分,小組成員來到黃公望森林公園,一路打聽該山莊的地址,在山腳處發現一條小道通往公園深處。山莊在黃公望隱居點附近,比較幽靜。小組成員向山莊負責人表明身份,並希望能得到配合。
工作小組查閱相關用餐記錄後發現,某煙草公司當天中午在此消費7130元,杭州某區法院10月15日消費2800元。更令人驚訝的是,富陽市某街道辦事處10月13日在此共有17筆消費,從880元到3530元不等,總計約3萬元,而該街道某村也有一筆9980元的消費。
(2)奢侈浪費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個傳家寶需要全社會每一個人的守護和傳承。紀檢監察部門要進一步督促宣傳部門開展反對餐飲浪費宣傳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經過多年持之以恆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落實,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吃喝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雖然整體社會風氣有所好轉,但各種鋪張浪費行為因覆蓋面廣、涉及種類多且病灶時間久遠,短時間內難以徹底根除。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浙江省七個專項整治案例
❸ 古人奢侈的小故事
石祟鬥富的故事
石崇曾與貴戚晉武帝的舅父王愷以奢靡相比。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石崇便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的紫絲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錦步障;王愷用赤石脂塗牆壁,石崇便用花椒。晉武帝暗中幫助王愷,賜了他一棵二尺來高的珊瑚樹,枝條繁茂,樹干四處延伸,世上很少有與他相當的。王愷把這棵珊瑚樹拿來給石崇看,石崇看後,用鐵制的如意擊打珊瑚樹,隨手敲下去,珊瑚樹立刻碎了。王愷之後感到很惋惜,又認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寶物,石崇說:「這不值得發怒,我現在就賠給你。」於是命令手下的人把家裡的珊瑚樹全部拿出來,這些珊瑚樹的高度有三尺四尺,樹干枝條舉世無雙而且光耀奪目,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王愷看了,露出失意的樣子。豆粥是較難煮熟的,可石崇想讓客人喝豆粥時,只要吩咐一聲,須臾間就熱騰騰地端來了;每到了寒冷的冬季,石家卻還能吃到綠瑩瑩的韭菜碎末兒,這在沒有暖房生產的當時可是件怪事。石家的牛從形體、力氣上看,似乎不如王愷家的,可說來也怪,石崇與王愷一塊出遊,搶著進洛陽城,石崇的牛總是疾行若飛,超過王愷的牛車。這三件事,讓王愷恨恨不已,於是他以金錢賄賂石崇的下人,問其所以。下人回答說:「豆是非常難煮的,先預備下加工成的熟豆粉末,客人一到,先煮好白粥,再將豆末投放進去就成豆粥了。韭菜是將韭菜根搗碎後摻在麥苗里。牛車總是跑得快,是因為駕牛者的技術好,對牛不加控制,讓它撒開歡兒跑。」於是,王愷仿效著做,遂與石崇勢均力敵。石崇後來知道了這件事,便殺了告密者。
❹ 隋煬帝的奢侈浪費的事例有哪些
第一,送禮陞官。
隋煬帝到江都,專門問送禮的人有多少?送得多的陞官,送得少的撤職。江都郡丞王世充送給他一個銅鏡屏風,立即提拔當江都的副太守,歷陽郡丞趙元楷獻異味,馬上升為江都郡丞。因此,地方官盡量搜刮,制備禮物。江淮民眾賦稅奇重,生計斷絕,開始採食樹皮草葉,後來,樹皮草葉吃光了,逼得人相食。
第二,耀威誇富。
隋煬帝要誇耀隋朝聲威,利誘西域諸國入朝。外國人見有利可圖,紛紛來朝,沿路郡縣招待迎送耗費極大。有一年外國使者、商人齊集洛陽。隋煬帝於正月十五日夜間,在皇城門外大街上為外國人演戲。戲場周圍五千步(約4公里),奏樂人多至一萬八千,鼓樂聲音傳至幾十里以外,燈火通明如同白晝,一直演到正月底才結束。外國人進入洛陽做生意,他安排本地商人豪華裝飾市場,堆積貴重貨物,商人穿著華麗服裝,連賣菜的人也用龍須席鋪地,擺放蔬菜。外國人經過酒店門口,店主邀請吃飯,外國人酒足飯飽,分文不要,嘴裡贊嘆感謝一番,拂袖而去。市場的樹木、桿子都用綢布等料子包纏。有人責問,為什麼不將布料給赤身露體的窮人做衣服穿,商人無話可對。
❺ 隋煬帝的奢侈浪費的事例
第一,送禮陞官。隋煬帝到江都,專門問送禮的人有多少?送得多的陞官,送得少的撤職。江都郡丞王世充送給他一個銅鏡屏風,立即提拔當江都的副太守,歷陽郡丞趙元楷獻異味,馬上升為江都郡丞。因此,地方官盡量搜刮,制備禮物。江淮民眾賦稅奇重,生計斷絕,開始採食樹皮草葉,後來,樹皮草葉吃光了,逼得人相食。
第二,耀威誇富。隋煬帝要誇耀隋朝聲威,利誘西域諸國入朝。外國人見有利可圖,紛紛來朝,沿路郡縣招待迎送耗費極大。有一年外國使者、商人齊集洛陽。隋煬帝於正月十五日夜間,在皇城門外大街上為外國人演戲。戲場周圍五千步(約4公里),奏樂人多至一萬八千,鼓樂聲音傳至幾十里以外,燈火通明如同白晝,一直演到正月底才結束。外國人進入洛陽做生意,他安排本地商人豪華裝飾市場,堆積貴重貨物,商人穿著華麗服裝,連賣菜的人也用龍須席鋪地,擺放蔬菜。外國人經過酒店門口,店主邀請吃飯,外國人酒足飯飽,分文不要,嘴裡贊嘆感謝一番,拂袖而去。市場的樹木、桿子都用綢布等料子包纏。有人責問,為什麼不將布料給赤身露體的窮人做衣服穿,商人無話可對。
第三,荒淫無度。隋煬帝逃到江都後,宮中設立一百多個卧房,各住幾個美女,每天每個房輪流做主人,他與蕭後等率侍女幾千人在房內喝酒作樂,杯不離口,晝夜昏醉。有一年,他想遷都到南京,下令民眾修築宮室。隨從衛官、衛士數萬人造反,攻入宮中,捕獲隋煬帝。他承認對不起百姓,認罪伏誅,要求飲毒酒自殺,叛官不答應,最後被叛官們用巾帶縊殺。
歷代官場奢侈和腐敗是一對孿生兄弟,一些貪腐官員由追求奢侈而墜入腐敗,由腐敗而更加奢侈,惡性循環,惡性膨脹,這是歷朝歷代根絕不了的問題。
❻ 古代帝王奢侈浪費的列子
紂王酒池肉林啊。。。。。幾乎每個帝王都奢侈浪費的吧
❼ 因奢侈浪費而敗國的君王的事例
隋煬帝楊廣在這里是最突出的一位。
❽ 有關勤儉成功、奢侈失敗的事例
古人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建國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得巧。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當時,國人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幹事業的行為准則。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君不見,當前社會上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鬥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這些不良現象中,「大款」、「公款」充當了主要角色。這種社會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黨中央及時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決策,並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到「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並在全國范圍內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開展節約活動,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要牢固樹立「浪費也是腐敗」的節約意識,克服「花公家錢不心疼」的不良心態,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幾個故事希望有用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有這么一個民間故事: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
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
相傳他臨終前,曾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橫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
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
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
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過日子大手大腳,
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就沒有一點余糧。
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也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
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幾口節衣縮
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倆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將「勤」「儉」二字踩碎在地。
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
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
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
「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
一天比一天好。
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
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
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賣狗嫁女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准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後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遠的: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三大古代爛人皇帝,都貪圖享樂
近的:癩昌星、王寶森最後也不會有好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