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鄭和歷史故事

鄭和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2 20:00:32

Ⅰ 鄭和的故事

1、出任正使

朱棣皇帝對鄭和的人品、才能、知識有充分的了解。鄭和少年時就在朱棣身邊長大,跟著朱棣南征北戰,是「靖難之役」的有功之臣,並被朱棣皇帝視為心腹。

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鄭和本人所具備的素質和條件適合於擔任下西洋總兵正使一職,率領船隊下西洋。首先,鄭和懂兵法,有謀略,英勇善戰,具有軍事指揮才能。

鄭和少年時就在明軍中服役,在明軍中長大,後轉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鄭和成年後,經受了戰火考驗,跟著朱棣參加「靖難之役」,出生入死,轉戰南北,經歷數次重大戰役,具有實戰經驗。

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鄭和「欽差總兵太監」軍銜,將二萬余名官兵交給鄭和指揮。鄭和下西洋中的幾次軍事行動也證明了鄭和的軍事指揮才能,確保了這幾次軍事行動的成功。

2、和平外交

鄭和的奉命出使,是為與西洋各國建立友好關系,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而進行活動的。鄭和來到南洋以後,以強大的武裝力量,與此同時,鄭和又從崇揚佛教或傳播伊斯蘭教著手。

力圖使有關地區和國家的人民有著統一的宗教信仰。這樣,對於平衡各國之間的關系,緩解因為宗教信仰等問題而導致的國與國之間的緊張局勢。

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鄭和還通過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強暴,促成了各國間和平局勢的建立。

3、守備南京

公元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年初,朱棣命鄭和前往舊港賜施進卿之子施濟孫官印和官服,令他接替已故父親的位置。鄭和未及成行,朱棣即已病死,明仁宗朱高熾即位,下詔停罷下西洋事業。

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鄭和受命率下西洋的軍隊鎮守南京,而鄭和本人也成為首位南京守備太監。同年,仁宗病逝。

明宣宗朱瞻基繼位,要求鄭和與王景弘謹守南京。鄭和還受命負責修繕南京宮城。公元1426年(宣德元年),鄭和等奏請修理南京的天地壇等建築。

4、鞠躬盡瘁

公元1431年1月(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鄭和船隊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過程中,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公元1433年(宣德八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公元1433年7月22日(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

5、積勞逝世

公元1433年(宣德八年癸丑) 鄭和於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回國,骨灰葬於南京弘覺寺地宮,今南京牛首山鄭和墓或為其衣冠冢。

Ⅱ 鄭和的軼事典故

1、西域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印度半島的地區等。
2、占城國
亦稱占婆,古國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中國史籍上曾稱之為林邑、環王。當地盛產稻穀,稱「占城稻」,為稻穀良種之一,宋時傳入中國;鄭和下西洋後,占城稻在中國長江、珠江、閩江流域大面積引種、推廣。福建省福州長樂一帶稱此稻為「占谷」或「黃占」,直至三十年前,都是當地高桿晚稻的一個優良品種。
3、爪哇國
亦即麻口若巴歇國,在今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Java Island)。唐代以來的史籍稱其地為「訶陵」「婆」。該島北臨爪哇海,南濱印度洋,面積12。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億,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主要城市有雅加達(首都)、萬隆、三寶壟、泗水(蘇拉卡爾塔)。泗水為華裔長樂人聚居地。
4、三佛齊國
亦即室利佛逝國,梵文Srivijaya的音譯,在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上的古國,當時都約在今日的巨港(巴鄰旁,Balenbang),位於蘇門答臘東南部慕西河畔。
5、暹羅國
泰國(Thailand)的舊稱,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中部。十四世紀中葉,由暹國與邏國合並而成,南臨暹羅灣。現首都為曼谷,泰國的華僑 與華裔人數居世南亞首位。
6、南天竺
天竺為古印度別稱,古籍又稱天竺為身毒。天竺分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印度半島的南部地區。
7、錫蘭山國
亦即錫蘭(Ceylan),或稱獅子國,今稱斯里蘭卡(Srilangka)為亞洲南部島國,隔保克海峽與印度東南部相望,面積6。5萬平方公里,為佛教古國之一,主要民族為僧伽羅族與泰米爾族。首都科傖坡(Colombo),位於該島西南。
8、古里國
又稱「古里佛」,故地約在今印度半島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Koxhikode)一帶,為海上交通要沖。明永樂五年(1407)鄭和二次下西洋時曾到此訪問並立碑紀念。
9、柯枝國
亦譯作「國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欽(Cochin)一帶,是航道要沖和重要港口。十五世紀初與中國有友好往來。
10、忽魯謨斯國
即霍樂木茲(Hormuz),又譯作和爾木斯,地在今伊朗東南米納布(Minab)附近,臨霍爾木茲海峽,廢址在霍爾木茲島北岸,扼波斯灣出口處,為古代交通貿易要沖,今為對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10、木骨都束國
今譯作摩加迪沙(Mogadiscio)是被稱為非洲之角的索馬里共和國首都,位於索馬里東南,臨印度洋。13世紀以前建有古城。鄭和下西洋曾兩度訪此。
12、南京龍江
明初設「龍江船廠」於此。故址在今南京下關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帶;水道舊稱龍江,出龍江關通長江,龍江船廠曾為鄭和下西洋造「寶船」,故又稱「寶船廠」,造船的船塢叫「船作」,遺址猶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水塘。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桿,長1107米,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此舵桿之長,足證鄭和寶船規模之大。據《龍江船廠志》載,1411年(永樂九年)該船廠「改、造海船247隻,備使西洋諸國」。龍江之濱原有天妃宮,已圮。
13、長樂南山
因位於福建省 長樂縣縣治之南而得名,今長樂縣城區街道環繞此山。海拔僅約四十餘米,又稱登高山;該山有蘭茗、香界、石林三個小山峰,故亦稱三峰山,山上登高山;該山有蘭茗、香界、石林三個小山峰,故亦稱三峰山,山上有塔,稱三峰塔(聖壽寶塔);有寺稱三峰寺或三峰塔寺;寺旁有「天妃行宮」,祀媽祖,《天妃靈應之記》碑即立此宮內;宮旁有鄭和所建「三清寶殿」,殿內「鍾鼓供儀,靡不俱備」,鍾即「鄭和銅鍾」,原件抗戰期間移南平市。以上寺、宮 、殿均已圯,塔巍然存,加固整修,更為壯觀。1935年,在原寺、宮、殿廢址上建有鄭和史跡陳列館,《天妃靈應之記》碑系該主館主要陳列文物,南山(三峰山)同年辟為「鄭和公園」。
14、茲港
指長樂太平港通閩江。位於長樂縣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狹義指靠近長樂縣城吳航頭一帶的下洞江水域;廣義泛指整個下洞江水域,該港原來江面寬闊,水深可泊巨舟,有「無風萬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說;港東北、東南屏峙首石、六平諸山,可蔽阻台風襲擊,為避風良港。《長樂縣志》《長樂六里志》均載有;三寶太監鄭和通西洋,駐舟師造巨舶於此,奏改名為太平港等句。由於淪桑變化,今僅餘一狹長水道,通小汽輪,原水道大部分成為沃野良田,部分辟為新居民區,該居民區主幹道路稱「太平港」路,與鄭和路垂接。
15、蘇門答臘國
又譯作蘇木都剌(Samud'ra)、蘇文答剌、蘇文達那。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Sumatra Island)北部洛克肖馬韋附近,今為全島總稱,該島北臨馬六甲海峽,南瀕印度洋,赤道橫貫中部,為印尼西部大島,面積43。4萬平方公里,首府棉蘭。
16、滿刺加國
舊譯亦作麻六甲,今譯作馬六甲(Malacca)14-16世紀馬來亞半島上的封建王國,位於今馬來西亞、馬六甲洲一帶,居馬六甲海峽要沖,1411年(永樂九年),該國國王拜里迷蘇剌(Parmesvara)曾率妻子、大臣等540人來中國訪問;鄭和船隊屢經其處,現馬六甲州居民半數為華裔,其首府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為華裔;市內有三保廟、三保井、三保城等古跡。
17、阿丹國
Aden,古國名,今譯作亞丁,故地在今亞丁灣西北岸一帶,扼紅海和印度洋出入口,為海陸交通要沖。古時為寶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紀前期便與中國互通使節、貿易。今之亞丁市位於亞丁灣一個突出的小半島上。為葉門民主隊民共和國(南葉門)首都。1990年5月,南、北葉門合並為葉門共和國,亞丁成為該國的「經濟首都」。 美洲最早發現者引爭議一直以來,各方對發現美洲大陸的「第一人」莫衷一是。美國《林肯每日星報》2014年11月14日報道則稱,有證據表明中國航海家鄭和可能最先發現新大陸。 或者見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 詞條
在2002年出版的暢銷書《1421:中國發現世界》中,前英國皇家海軍潛水艇指揮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鄭和船隊的分隊曾經實現環球航行,並早在西方大航海時代之前便已發現美洲和大洋洲的論點。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倫敦的格林威治國家海事博物館同時展出一張1763年繪制的附註有永樂16年(1418年)的中國航海地圖。該中國航海地圖有詳細的航海區域,以及繪畫美洲、歐洲、非洲的的輪廓。除此以外,該圖更附有對美洲土著(膚色黑紅、頭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膚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製品)的描述。唯一缺憾是該航海地圖中沒有不列顛島的記載。根據該地圖的收藏家中國律師劉剛稱,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從一個上海商人處購得該地圖,並且因為讀過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而得知該航海地圖的歷史重要性及意義。歐洲航海家哥倫 布、華哥達·伽馬的海上活動,都比鄭和晚得多,他們幾次航行,人數在100人左右,船隻三、四艘,噸位最大的僅120噸。 在航程、規模、組織等方面,鄭和都超過這幾個歐洲航海家。 據鄭寬濤先生考證,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已預知自己生命將終結,他立下遺囑,出海前分別在太倉、長樂立碑表明自己心意。太監因生理缺陷受世人歧視,他們死後不能入土祖墳,只能尋求佛教的精神寄託,以寺為墳。火化埋葬表示靈魂升天圓寂;功德圓滿。因此,明時太監死後多火葬。與鄭和、李童同一時期的太監興安一生信佛,「臨歿,遺命舂骨為灰,以供浮屠」。可見當時高級宦官骨灰埋入「浮屠」(即佛塔)是常見的。浙江省平湖市博物館館藏的一部手書長卷佛經《妙法連華經》,後經文物專家考證為明朝傑出航海家鄭和的遺物,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已將其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部手書《妙法連華經》經卷長達40.3米,寬10.1厘米,全文6萬多字均用金粉寫成,據專家推測,成書於明宣德七年(1432年)。經書「跋」中記載:「大明國奉佛信官鄭和,法名福吉祥,發心鑄造金舍利寶塔一座,永遠長生供養。」鄭和在最後一次航海前,發起募捐刻經,刊印《妙法連華經》「五千四十八部,散施十方」。當時的名僧圓瀞對鄭和的壯舉十分贊嘆,受鄭和委託,用赤金書寫下這部經卷。史料記載鄭和於明朝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此後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七次出使西洋,足跡遍及東南亞、印度洋、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直抵非洲東部海岸。正是這種早於哥倫布航行八十七年的壯舉,在明朝正史《明史》中只又767字的記載,對於他本人的家世出身僅有如下寥寥數字: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寶太監者也。
鄭和七次下西洋,不僅和技術環境有關。據其本人所述,因為修摩利支天法,得到摩利支天菩薩幫助才能平安的出遊。
鄭和所刻《佛說摩利支天菩薩經》卷末
1403年(朱棣永樂元年癸未)「鄭和「32歲
正月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賀,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朱棣實錄》卷十六)
五月,命福建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艘。(《朱棣實錄》卷十九)
八月,命京衛及浙江,湖廣,江西,蘇州等府衛造海運船二百艘。(《朱棣實錄》卷二十一)
八月二十三日,姚廣孝題記鄭和刊印《摩利支天經》雲:「今菩薩戒弟子鄭和法名福善,施財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勝報,非言可能盡矣。福善一日懷香過余、請題,故告以此。(永樂元年歲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錄司左善世沙門道衍」。(《摩利支天經跋尾》)
1406年(朱棣永樂四年丙戌)「鄭和「35歲。
鄭和等第一次出使西洋諸國途中,歷經占城,爪哇,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等國。 過去幾千年來,主宰這個世界的似乎應該是中國人或印度人,而不是白種人。澳洲和美洲大陸的移民也應該是中國人,不應輪到英國人。這種東西方勢力顛倒的原因,使我感到困惑。
明朝中國世界最強
十三年來,我大部分時間住在亞洲,並試圖找出原因。我一直認為歷史的轉捩點是十三世紀初期,亦即中國明朝的鄭和率領一支龐大艦隊從中國出發,以征服整個世界。
從1405至1433年間,鄭和七次率艦隊出洋,這是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艦隊,而一直到五百年後,即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的艦隊才差堪比擬。鄭和的艦隊擁有三百艘船隻,二萬八千名兵士,最大的一艘軍艦長達四百。而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發現新大陸時,只有三艘船隻和九十名船員,最大的船也只不過八十五長。除此之外,鄭和艦隊的航海設備又很先進,如船舵和防浪船舷等都是當時的前沿設計,而這些先進航海設備要三百五十年後才傳入西方。這表示東方在古代一度遠遠超越西方。

Ⅲ 鄭和下西洋的小故事

鄭和的船隊在綠寶石般翠綠的大海上航行,他們到過馬爾地夫的環礁,在亞丁港版停留過,然權後船隊頂著狂風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拉瓦、肯亞的蒙巴薩……鄭和的船隊也曾到過馬達加斯加海域。
鄭和的非洲之行是中國人遠征海外的巔峰。1419年鄭和返回時,一批非洲國家的使節也隨他來到中國,當然隨他回來的還有一隻長頸鹿。1420年,這些非洲國家的使節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賓客應邀參加了紫禁城的落成儀式。
鄭和下西洋期間,海外國家與明朝的「通貢」由洪武年間的幾國增加到了30多國,從東南亞輸入中國的貨物多達185種。眾多的海外貨物輸入中國,為中國動物植物學、醫葯學和瓷器、玻璃等製造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外來成分。通過官方和民間兩種貿易途徑,鄭和成功地構建起一個中國東南亞經濟貿易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外交、貿易關系,雙方的文化交流歷久不衰。 這個是我自己想的 其他人是抄我的呀呀

Ⅳ 鄭和遠航歷史故事說些什麼,寫下來

詳細請參閱網路鄭和,現簡述鄭和遠航歷史故事: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阿丹、天方(阿拉伯國家)、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海岸,紅海、麥加(伊斯蘭教聖地),並有可能到過今天的澳大利亞。明朝初年,明成祖令鄭和造寶船、招募人馬、出使西洋。鄭和欣然領名,率領著龐大的艦隊揚帆啟航,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航海。
寶船乘風破浪,日夜前進,沖過死亡旋渦,戰勝大海嘯、克服瘟疫等重重困難,並且與當地土著人交好,消除吐爾呼魯國和南沙國之間的戰爭。寶船前往柯爾黎加,在缺水、找水的過程中,與海盜頭子馬拉奇周旋,順利重出重圍,到達目的地。在柯爾黎加,陶陶巧遇公主菲兒,與鄭和一起粉碎了國師夏奇的篡位陰謀,用中醫望聞問切只好了老國王的絕症,化解戰爭,建立邦交,還使船隊多了一個新成員——菲兒。在揚帆回國的路上,鄭和得知海盜頭子馬拉奇召開海盜大會要劫寶船,就將計就計,令人混入其中,里應外合,徹底清剿了亡命島上的海盜。
鄭和出色完成了打通海道,與各國建立友好邦交的任務,隨船來訪的各國使節以及南洋奇珍異獸也引起了舉國震動,受到皇帝嘉獎。然而鄭和心中卻有個遺憾,因為還有更廣闊的海域他並未到達。雄才大略的皇帝理解鄭和的心意,命他准備再次起航,把華夏文明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鄭和船隊再次揚帆。這是新的開拓之旅,死亡迷宮島、魔鬼海域、磁石島、黑暗海峽——新的挑戰接踵而來,鄭和船隊用智慧和勇氣化險為夷,還在當地留下了「鄭和燈塔」、「鄭和井」……促進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終於,他們來到一片新大陸——這里就是神奇的非洲大陸。鄭和詢問首領這里是否就是大海的盡頭,首領搖頭。鄭和頓然徹悟,是否到達世界的盡頭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尋找本身。而他將率領艦隊,帶著天下歸仁,懷仁柔遠的胸襟和氣度,繼續探訪那些未知的國度,向西洋各邦播灑和平、文明、科學和友學的雨露。海風吹拂著鄭和的蒼蒼白發,他的艦隊又啟航了……

Ⅳ 鄭和小故事

鄭和下西洋的小故事

鄭和的船隊在綠寶石般翠綠的大海上航行,他們到過馬版爾代夫的環礁,在亞丁港停留權過,然後船隊頂著狂風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拉瓦、肯亞的蒙巴薩……鄭和的船隊也曾到過馬達加斯加海域。
鄭和的非洲之行是中國人遠征海外的巔峰。1419年鄭和返回時,一批非洲國家的使節也隨他來到中國,當然隨他回來的還有一隻長頸鹿。1420年,這些非洲國家的使節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賓客應邀參加了紫禁城的落成儀式。
鄭和下西洋期間,海外國家與明朝的「通貢」由洪武年間的幾國增加到了30多國,從東南亞輸入中國的貨物多達185種。眾多的海外貨物輸入中國,為中國動物植物學、醫葯學和瓷器、玻璃等製造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外來成分。通過官方和民間兩種貿易途徑,鄭和成功地構建起一個中國東南亞經濟貿易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外交、貿易關系,雙方的文化交流歷久不衰。

Ⅵ 鄭和的故事!

【鄭和的故事】

一、碧海丹心擒海盜
鄭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領舟師,浩浩盪盪離開京城向西洋諸國出使。船隊航行過舊港時,聽當地漁民講:「舊港盤踞著一個海盜首領叫陳祖義,他是廣東人,在明洪武年間,移居舊港,糾集一夥海盜集團,專門搶過往商船和魚船,殺人盜貨、無惡不作,各國商人和漁民恨之入骨。」為了消除東西洋航路上的攔路虎,以利於各國商人來我國經商。鄭和派人送信給陳祖義,叫他放下屠刀,歸順朝庭。陳祖義口頭滿口答應,暗地裡卻調動海盜,人人手握腰刀,偷偷向鄭和船隊發起突然襲擊。就在這緊急關頭,寶船高高的桅桿上升起了紅燈。突然一片燈火將大海照通紅,士兵器,挺立船上。海盜知道中計,慌張逃竄。這時,十幾艘護衛船從兩邊包抄過來,堵住海盜退路。經過一場海戰,海盜船被繳獲,海盜死傷無數,盜首陳祖義被擒,押送回京城處死。鄭和由於得到了施進卿的告密,同時,鄭和也料到陳祖義倒有這一手。因此,速戰速決,消滅了海霸。從此,東西洋航路上的一大障礙被消除,各國商船在舊港等地暢通無阻,鄭和聲威大震西洋。

二、榴槤神果除瘟疫
據傳,在印度尼西亞有一種巨型水果叫榴槤果。這榴槤樹結果實大如我國出產的柚子。果肉顆顆如雞蛋,白色有核,有一股腥味難吃,當地人除婦女外連小孩子都不吃。當地華人更不會吃,路過此樹也要把鼻子堵住。有一次,鄭和使團到達印尼時,正遇當地瘟疫流行,病魔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華人紛紛祈求鄭大人派醫生除魔消瘟,鄭公囑咐他們把榴槤果當葯吃。人們遵照他的教導,吃了榴槤果,真神,結果瘟除病消,從此,許多印尼華人愛吃榴槤果。

三、浴溪澆水除百病
鄭和每次下西洋都要率領二萬七千八百多將士和水手,在龐大的船隊中還組織了醫生隊伍,其中分醫官、醫士、御醫和民醫。每150人派一名醫務人員,這些醫務人員除了給船上將士和水手進行防病治病外,船隊每到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施以醫德,積極為那裡人民治病。當時,泰國天氣暴熱,瘟疫流行,鄉民又缺醫少葯,死亡嚴重。百姓和華人聽說三寶大人的船隊又來了,大家都去迎接,同時,患病者紛紛向三寶大人求醫求葯,帥爺上崖後,親自到自鄉民中了解病情,並將船上的葯投入溪流河水之中,叫患者跳入水中洗澡,凡是經過水浴的病人,個個瘟病全消。這種治病的習慣,現在不在群眾中流行,泰國百姓和華人都以浴溪澆水消除百病。

四、灶婆公公播良種
鄭和寶船艦隊,一次到了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寶船停泊在萬加利縣的海邊。鄭和及其隨行官員、水手、士兵都上岸休整,同時和當地商人、居民進行貿易活動,交換物品、香料、珍寶,取淡水。貿易交換結束後,第二天准備拔錨張帆。鄭和下令清點人數和船隻,發現少了一艘船,立即派出船隻四處尋找,都沒有找到,他們只好繼續遠航。這艘寶船到那裡去了呢?後來當地居民發現那艘寶船從萬加利縣的海上飛到巴杜湖去了。這只飛到巴杜湖裡寶船因找不到船隊就只好留在那裡。船上的將士水手把船上的各種物品、糧食等都搬上岸贈送給當地的居民。其中明代的錢幣,後來成為當地居民進行商品交易不可缺少的貨幣。船上還有很多瓷器也留給當地居民作裝水盛物的容器。

寶船上有一名姓江的廚師,他把船上的花生、白蔥、荔枝和中國養的豬帶上岸,受到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江廚師上岸以後和當地人很快就熟悉了,他教當地人種花生、栽白蔥、培育荔枝和飼養豬。現在印度尼西亞唯一生長荔枝的地方就是巴厘。當地居民說:「這是大明朝使者鄭和當年帶到巴厘的種子」。江廚師留在這里為巴厘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死後,巴厘人民在這里為江廚師修建了「灶婆公」寺廟來紀念他(灶婆公是指廚師的意思)。

五、滿刺加的三寶井
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州,六百年前,鄭和下西洋時叫滿刺加。這里是東西航行過往船隻的重要港口,必經之道。鄭和下西洋時,先後七次都經過馬六甲海峽並在滿刺加停留駐扎,把這里作為大本營,存放物資之地。

但是,鄭和船隊還未到達滿刺加時,海盜陳祖義早就偷偷摸到這里,對國王及其酋長講:「明朝皇帝派鄭和率領二萬多官兵及二百多艘戰船來侵佔你們國家,你們要多加提防。」陳祖義及其同夥到鄉民中造謠挑撥煸動,同時拿些毒葯投放到鄭和及其水手們在滿刺加各地挖的淡水井中,毒害鄭和及其水手。鄭和及其隨行人員喝了井中淡水而中毒,上吐下瀉,扣經隨船醫師搶救而脫離危險。

不久,滿刺加遇著乾旱,老天爺一滴雨也不下,廣大民眾沒有淡水喝,鄭和發動廣大海員再一次挖井取水。這時,很多當地鄉民爭先恐後到鄭和挖的井裡取水,他們再也不向井裡投毒了,並且,再三感謝鄭和大恩大德。後來,當地人民為了紀念鄭和,把留下的幾口井命名為三寶井。此井至今還保留完好,海內外華人及當地鄉民到三寶山上的三寶廟敬香膜拜時,還到旁邊的三寶井參觀並在那裡照相留影紀念。

六、亞丁發現拔火罐
筆者從寧復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刊物《回族研究》一書中看到一則傳聞,由雲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馬利章教授著《鄭和朝覲見聞》中講到:馬教授在葉門共和國亞丁市工作時,發現了一些與鄭和有關的事。有一天,鄰居家一位正在讀大學的年輕人興致勃勃地跑來找馬利章教授,這位大學生對馬教授說,我帶你去看看古代中國人在我們國家傳下的神奇醫療技術,當地人稱為「哈賈麥·撒爾寶」。馬教授一邊走一邊想,哈賈麥是一阿拉伯語,意思為拔火罐,撒爾寶是伊斯蘭教歷8月的意思,在這個月出生的小孩往往被命名為「撒爾寶」。馬教授想:這怎麼會跟中國有關系呢?馬教授在這位熱心的年輕人引導下,經過彎曲的小道達到了目的地,馬教授一看原來竟是地道的中國民間流傳的拔火罐。正在給人治病的葉門人說,此法是由率領中國船隊到達亞丁的一位名叫撒爾寶的頭領教給我們祖先的。這里的撒爾寶就是鄭和的小名「三寶」,也就是說,三寶是撒爾寶的另一種說法。當地人講,當年明朝使臣鄭和七下西洋,到了葉門,隨行醫務人員在葉門亞丁等地為當地人民施葯看病,同時,教他們用拔火罐治病,因此,此法流傳至今。

Ⅶ 有關鄭和的故事

永樂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風南下,到達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爪哇古名?婆,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為南洋要沖,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商業發達。
當時,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的軍隊佔領。鄭和船隊的人員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佔領軍誤認為是來援助東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誤殺,計一百七十人。鄭和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說將士的血不能白流,急於向麻喏八歇國進行宣戰,給以報復。
「爪哇事件」發生後,西王十分懼怕,派使者謝罪,要賠償六萬兩黃金以贖罪。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師不利,而且又無辜損失了一百七十名將士,按常情必然會引發一場大規模戰斗。然而,鄭和得知這是一場誤殺,又鑒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於是稟明皇朝,化干戈為玉帛,和平處理這一事件。明王朝決定放棄對麻喏八歇國的賠償要求,西王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感動,兩國從此和睦相處。
爪哇島三寶壟紀念鄭和六百周年活動組委會成員向記者談及此事,都十分敬佩,說鄭和對各國不論強弱親疏,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即時兩國發生沖突,仍能保持極大的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表現出對鄰國的和平共處,睦鄰友好,使中國和印尼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我們定居在這里也感到臉上有光,我們以鄭和為驕傲。
印尼的學者認為,鄭和艦隊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特混艦隊,是一支無敵艦隊。而鄭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戰爭僅有錫蘭(今斯里蘭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的防衛性作戰。鄭和在處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動用武力,而且不要賠償,充分體現了鄭和是傳播和平的使者,他傳播的是「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及「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

閱讀全文

與鄭和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