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故事成語

歷史故事成語

發布時間:2021-02-02 19:20:35

⑴ 表示古代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⑵ 帶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1、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鄧縣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去南陽鄧縣隆中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知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又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⑶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90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成語詞條: 九牛一毛 (瀏覽數:553)
成語發音: jiǔ niú yī máo
成語釋疑: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成語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成語示例: 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陳毅《感事書懷·七古·手莫伸》詩)

(其中~代表本詞條:九牛一毛)
成語故事: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裡很高與。這時,
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
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幢恍倥

⑷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4個)

1、望梅止渴【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語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2、紙上談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解釋: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3、畫餅充飢【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成語故事:

三國時候,魏國有個人叫盧毓。他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哥哥又先後去世。在兵荒馬亂中,他辛勤努力養活著寡嫂和侄兒,日子過得很艱難。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議,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只推薦有名的人物,這些名人多數只重清談,不務實際,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滿意。在選拔中書郎時,魏明帝就下令說:」這次選拔,要由盧毓來推薦。選拔的人不要只看名聲。名聲就像在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不能吃的啊!」

4、負荊請罪【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揚言說:「我要是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就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廉頗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卻說:「我哪裡會怕廉將軍?不過,現在秦國倒是有點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之所以避開廉將軍,是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兒了!」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里,廉頗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商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⑸ 帶歷史故事的成語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圖窮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
胸有成竹(文與可)
秦: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單刀赴會(關羽)
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

⑹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2、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3、四面楚歌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嘗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准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5、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 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這是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⑺ 4個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1、草木皆兵

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風吹樹木的聲音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這就是「草木皆兵」的由來。

2、雞鳴狗盜

當時,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而孟嘗君聽說有官做,竟然心動了,門客們怎麼勸也不聽。秦昭襄王最後還是想法把孟嘗君請到了秦國,並任命他為相國。

此舉遭到秦國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為孟嘗君是齊國人,肯定會「先齊而後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罷免了孟嘗君,並將其軟禁起來。

孟嘗君託人找到秦昭襄王寵愛的妃子,希望她去說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齊國。妃子聽說孟嘗君有一件價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這件狐白裘作為交換。偏偏孟嘗君到秦國時,已經將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襄王。

這時,一個門客自告奮勇「替君解難」,學狗打洞,鑽進了秦昭襄王藏寶物的倉庫,偷出了這件狐白裘。最終,秦昭襄王聽從妃子的勸說,同意放孟嘗君回國。

孟嘗君被釋放後,擔心秦昭襄王反悔,便隱姓埋名、星夜兼程出關。趕到函谷關時,已是半夜了。根據當時出關的規定,只有雞叫了才能開門放人進出關口。

這時,孟嘗君的一個門客便學雞叫,引得附近的雞都跟著叫了起來。把守關口的官吏聽到雞叫,便打開了關門,孟嘗君等人趁機一涌而出。

等到追兵趕來時,孟嘗君一行早已遠去。這個「雞鳴狗盜」的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孟嘗君養士的特點。

3、完璧歸趙

趙國有一寶玉和氏璧,秦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了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王大喜,卻全無換城給趙之意。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說玉上有一小疵點,拿回了寶玉。他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提出要秦王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答應。

隨後藺相如便派隨從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到了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訴了秦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4、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5、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⑻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1、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2、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3、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4、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5、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6、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8、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9、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10、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11、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⑼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有(4個)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2、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3、四面楚歌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嘗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准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5、毛遂自薦

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戰,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

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可是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

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如今,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贊語,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帶毛遂一道前往。

⑽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1、三顧茅廬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釋義】:先帝不因為我地位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廬來拜訪我。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2、望梅止渴
【解釋】: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釋義】:魏武帝旅行失去水源,軍隊都渴,於是命令說:『前有大梅林,梅子,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聽了』,口水都流出來,乘此得以和前源。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3、拋磚引玉
【解釋】: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釋義】:想拋出磚去引回玉來,卻得了個墜子。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用於謙詞。
4、指鹿為馬
【解釋】: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釋義】:趙高想作亂,怕群臣不聽,於是先進行試驗,拿只鹿獻給秦二世,說:『馬啊。』二世笑著說:『你錯了吧?對鹿為馬。』問身邊的人,左右有人沉默,有人說馬以迎合趙高。」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5、聞雞起舞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唐 房玄齡《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釋義】:半夜聽到荒雞叫,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了。』於是起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故事成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