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皮氏歷史人物

皮氏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2-02 18:56:42

『壹』 有哪些姓皮的名人呀

姓氏起源

皮氏起源有二: 春秋時,一是周卿士樊仲皮的後代,以父名為姓,相傳姓皮;二是鄭大夫子皮的後人,亦以父名為姓,相傳姓皮。 聚集地 漢置天水郡,現在甘肅省通渭縣。據《姓譜》記載:「出鄭大夫子皮。」望出下邳。

歷史名人

1、皮日休——字襲美,唐朝時襄陽人。曾隱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醉士、酒民。咸通八年(867年)進士任太常博士。性情高做,善於詩文。撰《鹿門隱書》60篇,多譏閉時政。與陸龜蒙友好唱和,時稱皮陸。乾符中黃巢起義軍人長安,授日休翰林學士,後以譏刺被殺。著有《皮子文藪》、《松陵唱和詩集》等書。

2、皮豹子——後魏漁陽人。少有武略,太武帝時歷官征西將軍封淮陽公。累破宋師,積功升內都大官。豹子沈勇篤實,一時推為 名將。卒溢襄。

3、 皮錫瑞——字鹿門,一字麓雲。舉人出身。他景仰西漢《尚書》今文學大師伏生,署所居名。『師伏堂」,學者因稱師伏先生 。後在學堂、書院研講學術。所言皆貫穿漢、宋,融合中西,宣揚保種保教,縱論變法圖強,聽者無不動容。其講義及答問,均刊《湘報 》中。晚年長期任教,並任長沙定王台圖書館纂修。所著《五經通論》、腫列心得,示學人以途徑;《經學歷史》則是經學入門書。他主 講經當實事求是,不當黨同妒真,對各家持論公允,為晚清經學大家之一。著有《師伏堂叢書》、《師伏堂筆記》、《師伏堂日記》等

『貳』 皮姓的由來

皮姓起源有二:

一、源出姬姓,出自樊姓,周天子卿士樊仲皮之後,以祖字為氏。據《風俗通義》及《元和姓纂》所載,魯獻公次子仲山浦輔佐周宣王中興,受封於樊邑,其後有樊氏。春秋時,周卿士樊仲皮的後代,以父名為姓,相傳姓皮。

二、出自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皮之後,以祖名為氏。據《姓譜》記載:「出鄭大夫子皮。」

皮姓是一個發源於我國北方的古老姓氏,始祖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名臣仲山甫。最初皮氏所居的皮氏邑,雖在山西境內,但最早發源地實際上還可以推溯到河南的濟源。

到了漢、晉、南北朝之時,皮姓已嶄露頭角,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傑出人物。

譬如,後漢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計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南北朝時北魏的名將皮豹子,北齊時以善於騎射見稱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皮姓望居下邳、天水,並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

(2)皮氏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皮姓名人

一,皮豹子(?-464),北朝北魏將領。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人。少有武略。太武帝時歷官征西將軍,封淮陽公。後屢破京師,積功擢內都大官。

二,皮喜(?-483),豹子第八子。本名歡喜。史籍避諱改。文成時,以名臣子為侍御中散。孝文帝初,為平西將軍,仇池鎮將。經略隴西、漢中,數有戰功。轉散騎常侍、安南將軍、豫州刺史。在州飲酒廢事,被杖罰。卒。謚恭公。

三,皮羅閣(698-748),唐時南詔君主。公元728-748年在位。唐開元十六年(728)立為詔王。本為蒙舍詔之主,後逐洱河蠻,以次合並蒙巂越析、邆睒、施浪、浪穹五詔,統一六詔。

四,皮日休(約834-約883),唐代文學家。唐代文學家。生於大和八年(834)至開成四年(839)之間,卒於天復二年(902)以後。字襲美,一字逸少。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

五,皮錫瑞(1850-1908),清經學家。字鹿門,一字麓雲。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光緒舉人。因崇尚今文大師伏生,所居題名「師伏堂」,故世人稱其為師伏先生。

『叄』 皮氏家族的來歷,有誰知道的

皮〔pi〕

【姓氏源流】

皮姓起源有二:
①、源出姬姓,出自樊姓,周天子卿士樊仲皮之後,以祖字為氏。據《風俗通義》及《元和姓纂》所載,魯獻公次子仲山浦輔佐周宣王中興,受封於樊邑,其後有樊氏。春秋時,周卿士樊仲皮的後代,以父名為姓,相傳姓皮。
②、出自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皮之後,以祖名為氏。據《姓譜》記載:「出鄭大夫子皮。」
始祖:樊仲皮。

【遷徙分布】

皮姓是一個發源於我國北方的古老姓氏,始祖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名臣仲山甫。最初皮氏所居的皮氏邑,雖在山西境內,但最早發源地實際上還可以推溯到河南的濟源。到了漢、晉、南北朝之時,皮姓已嶄露頭角,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傑出人物,譬如,後漢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計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南北朝時北魏的名將皮豹子,北齊時以善於騎射見稱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皮姓望居下邳、天水,並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目前皮姓人口未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郡望堂號】

①、郡望
天水郡 漢置,治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一帶)。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移治冀縣(今甘谷東南)。魏恢復天水原名。西晉移治上邦(今天水)。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下邳郡 東漢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治所下邳,在今江蘇睢寧西北;至南朝宋改為郡。轄區相當於今天江蘇西北部。
②、堂號
天水堂、下邳堂。
自立堂號:涌芬堂等。

【宗族字派】

字輩:
某支皮氏字輩:學立德成先烈振,安邦定國朱功昌。光明正大家興遠,忠厚和平世澤長。
長沙、善化皮氏字輩:積德家聲遠,傳經世澤長,同心敦乃善,篤慶錫之光。
湖北鄂州、大冶皮氏字輩:吉水時世派:肇敬克崇卿,孫純慶尚伯(宏)。遷大冶後世派:宏祥福宗,希世景天,廷克應有。敘譜後世派:士(龍)光兆周祚,永定國之興。本道崇先德,立朝啟大文。1988年增派:家學傳成法,才名耀遠方。安全開盛治,萬億正綱常。
江西高安皮氏字輩:守其美業,克振先聲,茂修世熾,永乘賢坤。

【歷史名人】

皮豹子 (?-464),北朝北魏將領。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人。少有武略。太武帝時歷官征西將軍,封淮陽公。後屢破京師,積功擢內都大官。豹子沉毅篤實,當時推為名將。邊鎬五代時南唐將領。小名康樂,升州(今江蘇江寧)人。保大元年(943),擊敗張遇賢起義軍,升洪州營屯諸軍都虞候。九年(951),任信州刺史,由袁州進兵長沙,迫使馬希崇投降,升武安軍節度使。次年,被楚辰州刺史劉信擊敗,削職。後周來攻,起為將,又為後周所俘,世宗命為右千片衛上將軍,後遣歸,不為所用。死於金陵。
皮 喜 (?-483),豹子第八子。本名歡喜。史籍避諱改。文成時,以名臣子為侍御中散。孝文帝初,為平西將軍,仇池鎮將。經略隴西、漢中,數有戰功。轉散騎常侍、安南將軍、豫州刺史。在州飲酒廢事,被杖罰。卒。謚恭公。
皮景和 (521-575),北朝北齊將領。後主時任侍中,天統二年至武平元年在位。琅邪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人。少通敏,善騎射。初以親信事高歡,補親信副都尉。文宣帝天保初授通州刺史,後以襲庫莫奚功加左右大都督。廢帝乾明元年(560)除武衛將軍,兼給事黃門侍郎。後主天統元年(565)遷殿中尚書。二年除侍中。景和於武職之中兼長吏事,又性識均平,故頻有美授。後歷特進、領軍將軍、尚書右僕射、趙州刺史、洛州刺史。武平五年(574),以討陳戰功,進位尚書令。六年,病卒。
皮羅閣 (698-748),唐時南詔君主。公元728-748年在位。唐開元十六年(728)立為詔王。本為蒙舍詔之主,後逐洱河蠻,以次合並蒙巂越析、邆睒、施浪、浪穹五詔,統一六詔。遣孫鳳迦異入朝唐,留長安供宿衛。二十六年,受唐冊封為雲南王,賜名歸義。移治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南太和村)。卒後子閣邏鳳襲位。
皮日休 (約834-約883),唐代文學家。唐代文學家。生於大和八年(834)至開成四年(839)之間,卒於天復二年(902)以後。字襲美,一字逸少。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襄陽(今屬湖北)人。出身於貧苦家庭。早年立志於功名,曾游歷各地。懿宗咸通八年(867)進士。曾任蘇州刺史從事、太常博士。黃巢軍下江浙,為黃巢所得,黃巢稱帝後,任翰林學士。他的死因說法不一。現存皮日休詩文,均作於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表現了對當時封建統治的不滿。他認為:「古之置吏也,將以逐盜;今之置吏也,將以為盜。」又說:「古之官人也,以天下為己累,故己憂之;今之官人也,以己為天下累,故人憂之。」(《鹿門隱書》)皮日休的文章,如《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鹿門隱書》等,均為有所為而作。他的詩,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語言平易近人,以《正樂府》10首為代表,具體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和他同情人民、抨擊暴政的態度;另一種,走韓愈逞奇斗險之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現襄樊市郊鹿門山上,有「三高祠」部分建築,系為紀念皮日休等所建。
皮錫瑞 (1850-1908),清經學家。字鹿門,一字麓雲。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光緒舉人。因崇尚今文大師伏生,所居題名「師伏堂」,故世人稱其為師伏先生。1890年主持湖南桂陽州龍潭書院講席。1892年主持江西南昌經訓書院。中日甲午戰後,憤《馬關條約》的喪權辱國,極言變法不可緩。1898年春,任南學會會長,主講學術,表現了救亡圖存的熱情。戊戌政變後,清政府下令革去他舉人身份,逐回原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晚年長期任教,並任長沙定王台圖書館纂修。博貫群經,創通大義,今文經學造詣很深。所著《五經通論》、《經學歷史》是經學的入門書。他主張解經當實事求是,不當覺同妒真,對各家持論公允,為晚清經學大家之一。他工詩及駢文。著有《師伏堂叢書》、《師伏堂筆記》、《師伏堂日記》等。
其他皮姓名人有北朝北齊大臣皮信;唐代名人皮文通;五代詩人皮光業;南宋大臣皮龍榮等。近當代皮姓名人有軍事家皮定鈞,圖書館學家皮高品等。

『肆』 請問皮姓在中國姓氏中排名多少

皮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八十五位門閥。當代皮氏人口在中國大陸人口約14萬左右,屬於人口稀有姓氏之一。
分布
漢、晉、南北朝之時,皮氏族人已嶄露頭角,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傑出人物,東漢時期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計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南北朝時北魏王朝中的名將皮豹子,北齊時以善於騎射見稱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
皮氏望居下邳(今江蘇邳縣下邳故城)、天水(今天甘肅天水、隴西以東地區)。
湖南益陽沅江皮氏一支在明朝景泰二年從江西省吉安府遷沅益,始祖為皮順彝,現子孫繁衍六千餘人,堂號「天水堂」,因出自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後,自稱鹿門家風。益陽沅江皮氏族人在湖南湖北廣為繁衍。
湖南澧縣皮氏一支在明朝洪武二年從江西省吉安府遷澧,始祖為皮華五,現子孫繁衍四千餘人,堂號「天水郡」。從清光緒十七年修譜以後,未統計人口發展情況,據說曾准備續譜,因國難當頭,難以為繼,只好作罷。
湖南湘鄉縣皮氏自江西豫章臨江府清江縣古亭團堂雲溪江遷入,清嘉慶初年(1796年)遷至南熏鄉茶子坳(現湘鄉市白田鎮仁厚村花屋裡)生息繁衍,曾祖--皮文章(1822年辭世),家族歷經200餘年,子孫最盛時上千人;目前在湘鄉縣境內以白田人數最多。
重慶墊江皮氏一支先祖居天水郡(今甘肅天水、陝西北部一帶),繼後在豫章郡等地(今江西)耕讀繁衍,直至宋太祖元處,皮遠修率部份族人由豫章遷居湖北的麻城、孝感等地。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皮思明、皮思通奉旨由黃州(今湖北黃岡)率眾族人溯長江入四川。
山東莘縣古雲鎮皮氏一支大約有一千多人;江西吉安市吉水縣皮氏一支有完整的族譜;湖北省宜昌市皮氏一支也有完整的族譜。
主要聚集地
在今湖南省的長沙市、益陽市、沅江市、常德市、澧縣,攸縣、平江縣、湘鄉縣,湖北省的鄂州市、襄陽市、宜昌市,老河口,麻城,鍾祥,荊州,大冶,江西省的吉安市、新余市、撫州市、樟樹市、豐城市,貴州省的黃果樹市、鎮寧縣、赫章縣,福建省的永定縣,雲南省的昆明市、大理州,麗江市永勝縣,山東省的冠縣、莘縣、棗庄市、濟南市,重慶市的墊江區、南川縣、江津縣,四川省的綿竹市,江蘇省的南京市、邳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山西省的運城市,吉林省的敦化市,黑龍江省的嫩江縣,遼寧省的沈陽市等地,均有皮氏族人分布。
參考資料:皮姓(網路) http://ke..com/view/652858.htm

『伍』 皮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幾,以及家族史

皮姓被略為十大怪姓,人口較少沒排進全300.具體排第幾沒有資料記載。。但在百家姓中它排在第85名
十大怪姓排名
1.皮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13%=1,560,000人。
2.厲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18%=2,160,000人。
3.卡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25%=3,000,000人。
4.史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27%=3,240,000人。
5.芮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33%=5,400,000人。
6.項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39%=3,960,000人。
7.柯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47%=5,640,000人。
8.刁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51%=6,120,000人。
9.尋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67%=8,040,000人。
10.凡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74%=8,880,000人。
http://tieba..com/f?kz=284558817
百家姓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諸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卡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和穆蕭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熊紀舒屈 項祝董粱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咎管盧莫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惠 甄麹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松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印宿白懷 蒲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郁 胥能蒼雙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卻璩桑桂 濮牛壽通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別庄晏 柴翟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向古易慎 戈廖庚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毆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游竺權逯 蓋後桓公萬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澹臺公冶 宗政濮陽 淳於單於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鍾離宇文 長孫慕容 鮮於閭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車顓孫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拔夾谷 宰父谷粱晉楚閆法 汝鄢塗欽 段干百里 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岳帥緱亢 況後有琴 梁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佴 伯賞南宮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陸』 有哪些皮姓歷史名人啊,最好有簡介。

皮豹子
(?-464),北朝北魏將領。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人。少有武略。太武帝時歷官征西將軍,封淮陽公。後屢破京師,積功擢內都大官。豹子沉毅篤實,當時推為名將。邊鎬五代時南唐將領。小名康樂,升州(今江蘇江寧)人。保大元年(943),擊敗張遇賢起義軍,升洪州營屯諸軍都虞候。九年(951),任信州刺史,由袁州進兵長沙,迫使馬希崇投降,升武安軍節度使。次年,被楚辰州刺史劉信擊敗,削職。後周來攻,起為將,又為後周所俘,世宗命為右千片衛上將軍,後遣歸,不為所用。死於金陵。

皮喜
(?-483),豹子第八子。本名歡喜。史籍避諱改。文成時,以名臣子為侍御中散。孝文帝初,為平西將軍,仇池鎮將。經略隴西、漢中,數有戰功。轉散騎常侍、安南將軍、豫州刺史。在州飲酒廢事,被杖罰。卒。謚恭公。
皮景和
(521-575),北朝北齊將領。後主時任侍中,天統二年至武平元年在位。琅邪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人。少通敏,善騎射。初以親信事高歡,補親信副都尉。文宣帝天保初授通州刺史,後以襲庫莫奚功加左右大都督。廢帝乾明元年(560)除武衛將軍,兼給事黃門侍郎。後主天統元年(565)遷殿中尚書。二年除侍中。景和於武職之中兼長吏事,又性識均平,故頻有美授。後歷特進、領軍將軍、尚書右僕射、趙州刺史、洛州刺史。武平五年(574),以討陳戰功,進位尚書令。六年,病卒。

皮日休
(約834-約902?907),唐代文學家。唐代文學家。生於大和八年(834)至開成四年(839)之間,卒於天復二年(902)以後。字襲美,一字逸少。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襄陽(今屬湖北)人。出身於貧苦家庭。早年立志於功名,曾游歷各地。懿宗咸通八年(867)進士。曾任蘇州刺史從事、太常博士。黃巢軍下江浙,為黃巢所得,黃巢稱帝後,任翰林學士。他的死因說法不一。現存皮日休詩文,均作於他參加黃巢起義軍以前,表現了對當時封建統治的不滿。他認為:「古之置吏也,將以逐盜;今之置吏也,將以為盜。」又說:「古之官人也,以天下為己累,故己憂之;今之官人也,以己為天下累,故人憂之。」(《鹿門隱書》)皮日休的文章,如《憂賦》、《河橋賦》、《霍山賦》、《桃花賦》、《九諷》、《十原》、《鹿門隱書》等,均為有所為而作。他的詩,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繼承白居易新樂府傳統,語言平易近人,以《正樂府》10首為代表,具體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級矛盾和他同情人民、抨擊暴政的態度;另一種,走韓愈逞奇斗險之路,以在蘇州時與陸龜蒙唱和描寫吳中山水之作為代表。現襄樊市郊鹿門山上,有「三高祠」部分建築,系為紀念皮日休等所建。

皮錫瑞
(1850-1908),清經學家。字鹿門,一字麓雲。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光緒舉人。因崇尚今文大師伏生,所居題名「師伏堂」,故世人稱其為師伏先生。1890年主持湖南桂陽州龍潭書院講席。1892年主持江西南昌經訓書院。中日甲午戰後,憤《馬關條約》的喪權辱國,極言變法不可緩。1898年春,任南學會會長,主講學術,表現了救亡圖存的熱情。戊戌政變後,清政府下令革去他舉人身份,逐回原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晚年長期任教,並任長沙定王台圖書館纂修。博貫群經,創通大義,今文經學造詣很深。所著《五經通論》、《經學歷史》是經學的入門書。他主張解經當實事求是,不當覺同妒真,對各家持論公允,為晚清經學大家之一。他工詩及駢文。著有《師伏堂叢書》、《師伏堂筆記》、《師伏堂日記》等。

皮定均
皮定均(1914—1976),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傑出將領,軍事家。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司令員,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率領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突圍中原,創下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貢獻。建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軍軍長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並擔任福建、福州軍區副司令員,蘭州、福州軍區司令員等職。

皮震
(1900~1964) 湖北大冶人。中央訓練團黨政研究班第五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四期、美國軍隊駐印度軍官戰術學校高級班第四期、台灣革命實踐研究院聯戰班第九期畢業。參加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連、營長,軍訓部上校參謀,軍事委員會軍風紀巡察團第十點檢組少將組長,獨立第十九旅少將旅長,新編第十二師代理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部參謀長兼作戰處長。1 940年4月陸軍大學畢業,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軍官訓練團副教育長,軍訓部訓練處少將處長,軍訓部校閱委員會委員。1941年春任成都中央軍校辦公廳少將主任,1942年冬升任中央軍校(第十九期)辦公廳中將主任。1948年9月授陸軍少將,後任國防部第四廳代理廳長。1949年秋到台灣,任「國防部」中將高參。1964年7月28日在台北去世。著有《軍校教育要旨》等。

其他名人
有北朝北齊大臣皮信;唐代名人皮文通;五代詩人皮光業;南宋大臣皮龍榮等。近當代皮姓名人有軍事家皮定鈞,圖書館學家皮高品等。

鏈接:http://ke..com/link?url=_D8BTNZRRlvEd5a1b4wEDQwOr7kbe_e#9

『柒』 溫州皮姓從哪裡來有多少人都分部在什麼地方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卿士樊仲皮,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風俗通義》及《元和姓纂》記載,西周初期,魯獻公姬具的次子仲山甫,曾輔佐周宣王姬靜(姬靖)中興周王朝,因功受封於陽樊(樊邑,今河南濟源)。根據史籍《元和姓纂》的記載,「皮氏為周卿士樊仲皮之後。」而樊仲皮,就是建立樊國的那位仲山甫的後裔,曾承襲祖職,擔任過周王室的卿士。樊仲皮,名姬樊,字仲皮,由於在當時樊氏家族中排行老二,不能成為樊國的繼承人,因此他被分封在今山西省的河津縣一帶,後人就以他名字的末字來號稱其地為「皮氏邑」。到了秦朝時期,秦始皇乾脆就將該行政地域定名為皮氏縣。在樊仲皮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或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皮氏,為該支皮氏一族的最初之源。該支皮氏後來在天水郡(今甘肅天水、榆中一帶)發展為望族,並融合了許多北方游牧民族,是為運城皮氏,又稱天水皮氏、榆中皮氏、隴西皮氏等。
皮氏族人大多尊奉樊仲皮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戰國時期鄭國大夫子皮,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譜》記載:「出鄭大夫子皮。望出下邳。」春秋時期,鄭國的貴族大夫中有個人叫子皮,為執政上卿子展的兒子,接替父親為執政上卿,是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臣、相國。
在子皮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皮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皮氏後來在下邳郡(今江蘇邳縣下邳故城)一帶發展為望族,因此又稱下邳皮氏。[1]

始祖
編輯
皮順彝:字啟良,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縣之榴花渡。於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遷居益陽之桃花江,自明朝景泰二年卜居黃荊塘遂家焉(公元1451年),為益陽和沅江始遷之祖。生沒無考。元配:周氏,生沒無考,公妣俱葬長沙府益陽縣十七里地名蕭家山鷂子湖鮚魚洲壬山丙向有碑。子三:皮用寬;皮用勤;皮用謹。皮順彝是為湖南益陽和沅江皮氏始祖。
皮文運:二子體傅至四世孫敬明分支攸縣三十一都皮家園立戶皮達初三子,倡由進士官衡州太守,卒於官,子孫遂居衡長沙。是為長沙涌芬堂皮氏始祖。
皮文星:字敬辰,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正月十五酉時生,明正統五年東申九月二十七午時卒,亨壽七十有九,葬紙禮灣蜈蚣形上操。庚山甲向有碑。公隨明太祖征陳友亮有功封定湘侯由安遷益業落井山。元配:郭氏,明總戎郭,英妹,元至正二十二年壬寅十二月十三子時生,正統三年茂午十月十六午時卒,葬昨埠竹雞侖三房村羅漢形。右觜上一捧從左向右數第二家辛山乙向有碑。生子一:景聰。是為善化涌芬堂皮氏始祖。

分布
編輯
皮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八十五位門閥。當代皮氏人口在中國大陸人口約14萬左右,屬於人口稀有姓氏之一。
到了漢、晉、南北朝之時,皮氏族人已嶄露頭角,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傑出人物,東漢時期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計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南北朝時北魏王朝中的名將皮豹子,北齊時以善於騎射見稱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
皮氏望居下邳(今江蘇邳縣下邳故城)、天水(今天甘肅天水、隴西以東地區)。
湖南益陽沅江皮氏一支在明朝景泰二年從江西省吉安府遷沅益,始祖為皮順彝,現子孫繁衍六千餘人,堂號「天水堂」,因出自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後,自稱鹿門家風。益陽沅江皮氏族人在湖南湖北廣為繁衍。
湖南澧縣皮氏一支在明朝洪武二年從江西省吉安府遷澧,始祖為皮華五,現子孫繁衍數萬人,堂號「天水堂」鹿門家風。從清光緒十七年修譜以後,未統計人口發展情況,據說曾准備續譜,因國難當頭,難以為繼,只好作罷。
湖南湘鄉縣皮氏自江西豫章臨江府清江縣古亭團堂雲溪江遷入,清嘉慶初年(1796年)遷至南熏鄉茶子坳(現湘鄉市白田鎮仁厚村花屋裡)生息繁衍,曾祖--皮文章(1822年辭世),家族歷經200餘年,子孫最盛時上千人;目前在湘鄉縣境內以白田人數最多。
重慶墊江皮氏一支先祖居天水郡(今甘肅天水、陝西北部一帶),繼後在豫章郡等地(今江西)耕讀繁衍,直至宋太祖元處,皮遠修率部份族人由豫章遷居湖北的麻城、孝感等地。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皮思明、皮思通奉旨由黃州(今湖北黃岡)率眾族人溯長江入四川。
山東莘縣古雲鎮皮氏一支大約有一千多人;江西吉安市吉水縣皮氏一支有完整的族譜;湖北省宜昌市皮氏一支也有完整的族譜。
陝西眉縣湯峪皮家嶺。

主要聚集地
編輯
在今湖南省的長沙市、益陽市、沅江市、常德市、張家界,澧縣,攸縣、平江縣、湘鄉縣,湖北省的鄂州市、襄陽市、宜昌市,老河口,麻城,鍾祥,荊州,大冶,江西省的吉安市、新余市、撫州市、樟樹市、豐城市,貴州省的黃果樹市、鎮寧縣、赫章縣,福建省的永定縣,雲南省的昆明市、大理州,麗江市永勝縣,山東省的冠縣、莘縣、棗庄市、濟南市,重慶市的墊江區、南川縣、江津縣,四川省的綿竹市,江蘇省的南京市、邳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山西省的運城市,吉林省的敦化市,黑龍江省的嫩江縣,河南省的延津縣塔鋪村,周口,杞縣,太康,澠池,方城,遼寧省的沈陽市等地,均有皮氏族人分布。

『捌』 蒲姓在歷史上最大人物是誰

蒲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69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蒲姓溯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姒姓,出自遠古舜帝老師蒲衣,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舜帝的時候,十八歲的蒲衣成為舜帝的老師,他成天穿著用蒲草編織的衣服,被稱作「蒲衣子」。
後來舜帝要把天下送給他,他不接受,就離開舜帝隱居起來。
在蒲衣的後裔子孫中,就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蒲衣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蒲氏、衣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源於己姓,出自夏王朝時期舜帝裔孫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相傳,在夏王朝時期,舜帝的裔孫被封在蒲坂(今山西永濟蒲州),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蒲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個淵源:源於高陽氏,出自帝少昊後代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在春秋時期,帝少昊後代的封地在蒲地(今山西隰縣),後建立有蒲國,蒲國王族的後代以國名為姓氏,稱蒲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於嬴姓,出自東晉時期氏羌西戎酋長苻洪,屬於以植物名稱為氏。
據史籍《路史》記載,蒲氏出自嬴姓,是古有扈氏的後代,世襲為氏羌西戎的酋長,至東晉時期,有酋長名。
苻洪,西戎族,先祖就是有扈氏部族的後裔,即歷史上所稱的「氏羌西戎」,苻洪是氐族人,他生於西晉太康六年(公元285年),其父親懷歸為氐族部落的小帥,家族世為西戎酋長。據十六國時期《前秦錄》的記載,有扈氏酋長苻氏的祖先初居武都,原無姓氏。後因苻洪家中有一個池子,其中生長的蒲草「高五丈,五節,如竹形」,為時人所異,人們於是把酋長一家稱為蒲家,後來他們家也以蒲為姓氏。
苻洪死後,其子苻健繼統其眾。苻健根據「民心思晉」的情況,在從枋頭向關中進軍的過程中,打著晉朝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壅州刺史的旗號,當年冬抵達關中後,又遣使向晉王朝稱臣,直至其稱帝建號後,才正式和東晉王朝斷絕關系。
史書評價苻洪:「好施,多權略,驍武善騎射」,是十六國時期前秦國的奠基者。在苻洪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祭祀讖文為世傳姓氏,稱苻氏,亦有維持原家族姓氏者,稱蒲氏,後有因避難去「艹」偏旁改稱浦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五個淵源:源於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東真國國主蒲鮮·萬奴的後裔子孫,屬於以先祖姓名漢化為氏。
蒲鮮·萬奴,公元?~1233年待考,女真族,亦稱布希·萬奴、完顏·萬奴;東海女真人。著名金國將領、東真國創建者與君主。
蒲鮮·萬奴的活動,最早見於史籍的是在宋寧宗趙擴開禧二年(金章宗完顏·璟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
宋理宗趙昀紹定六年(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二年,公元1233年),蒙古大汗孛兒只斤·窩闊台命皇子孛兒只斤·貴由及諸王孛兒只斤·按赤帶率左翼軍征討蒲鮮·萬奴,蒲鮮·萬奴在抵抗中兵敗被殺,東真國就此滅亡,其立國共十九年。
蒲鮮·萬奴的後裔,稱蒲鮮氏,亦稱布希氏、步鮮氏,滿語為Busi Hala,漢義「去毛的狍皮氏、鹿皮」,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葉赫(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蒲氏、步氏、布氏等。

第六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蒙古族蒲甘氏,宋朝時期原為今緬甸地區的一個泰族氏族部落,與今傣族的民族屬性相近,宋末元初因助南宋抵抗元朝軍隊,被元軍徹滅,後族人被裹脅分散為蒙古奴役,逐漸融入蒙古族。
明朝時期,蒲甘氏即隨改土歸流運動以原部落名稱首音改漢姓為蒲氏,世代相傳至今。著名的《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就屬於這一支蒲氏。

第七個淵源: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出自中東人後裔。宋、元兩朝時期,西域阿拉伯人東來經商居住後,有人以蒲作為漢姓。
據《中國伊斯蘭史存稿》中記載:回族中的「蒲氏為唐宋時回教商人常用之姓。」早在南宋時期,福建省的泉州地區就已經是「回半城」「蒲半街」了。
回族蒲氏的來源也比較廣,據文縣《回教徒與中國歷代的關系》中記載:回回名「普刺」(蒲拉)就可以轉化為蒲氏。同時,蒲氏又是由「Ahu」的讀音而來,因為在阿拉伯的人名之前,多加有「Abu」一詞,漢語讀其音為『阿蒲』,後省其『阿』,則視為其姓『蒲』了。」
作為地名和部族名,也是蒲氏的一個來源。如北宋前後,把伊斯蘭教聖地麥加稱為「蒲克」,把沿海地區的外國人(多為穆斯林)和居住地稱為「藩浦」、「蒲(鋪)速滿」等,這些「浦」和「蒲」後來都變成了蒲氏。
此外,中國在北宋時對留居中國的外國人實行了一整套的「都蕃」和「蕃長制」管理。這期間,外國人凡加官進爵或入籍注冊,就被冠以一個特定的漢姓蒲氏,如蒲思馬應、蒲河散、蒲麻勿圖婆離、蒲希密等。
再有,據史籍《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記載:「蕃俗,本占城人(今越南平定),宋元間因亂,摯家駕舟而來,散泊海岸,謂之蕃邦、蕃浦。今編戶人所,三亞里皆其種類也。其人多蒲氏……其言語像貌,與回回相似。」這一部分蒲氏,是由越南穆斯林帶入回民之中的。
蒲氏回族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甘肅天水地區,後有在元末明初,明太祖為懲罰蒲壽庚「導元傾宋之罪」,對蒲氏家族進行了迫害,「蒲氏恐被株連,故相率改為卜氏」。

第八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富色哷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蒲速烈部,以姓為氏,滿語為Fusere Hala,漢義「花椒」,世居屯昂阿(今內蒙古海拉爾河北岸),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蒲氏、富氏等。
⑵.滿族朴佳氏,亦稱飄佳氏,滿語為Piao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為遼東百濟國民。百濟國被唐高祖李治所滅後,該氏族逐漸演化為女真族和朝鮮族,世居薩穆占(今遼寧新賓木奇鎮),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蒲氏、朴氏等。
⑶.滿族普佳氏,滿語為Pu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杏山(今遼寧錦州南部),後多冠漢姓為蒲氏。
⑷.滿族博和哩氏,亦稱博和爾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蒲古里部,以姓為氏,滿語為Bohori Hala,漢義「豌豆」,世居愛湖和屯(今黑龍江省璦琿)、白都魯(今黑龍江北岸流域)、黑龍江沿岸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即為蒲氏。

『玖』 全國有多少姓皮的

皮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八十五位。當代皮氏人口在中國大陸人口約14萬左右,屬於人口稀有姓氏之一。

到了漢、晉、南北朝之時,皮氏族人已嶄露頭角,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傑出人物,東漢時期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計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南北朝時北魏王朝中的名將皮豹子,北齊時以善於騎射見稱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

皮氏望居下邳(今江蘇邳縣下邳故城)、天水(今天甘肅天水、隴西以東地區)。

湖南益陽沅江皮氏一支在明朝景泰二年從江西省吉安府遷沅益,始祖為皮順彝,現子孫繁衍六千餘人,堂號「天水堂」,因出自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後,自稱鹿門家風。益陽沅江皮氏族人在湖南湖北廣為繁衍。

湖南澧縣皮氏一支在明朝洪武二年從江西省吉安府遷澧,始祖為皮華五,現子孫繁衍四千餘人,堂號「天水郡」。從清光緒十七年修譜以後,未統計人口發展情況,據說曾准備續譜,因國難當頭,難以為繼,只好作罷。

湖南湘鄉縣皮氏自江西遷入,清順治朝至此生息繁衍,歷經200餘年,子孫最盛時上千人;目前在湘鄉縣境內以白田人數最多。

重慶墊江皮氏一支先祖居天水郡(今甘肅天水、陝西北部一帶),繼後在豫章郡等地(今江西)耕讀繁衍,直至宋太祖元處,皮遠修率部份族人由豫章遷居湖北的麻城、孝感等地。明朝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皮思明、皮思通奉旨由黃州(今湖北黃岡)率眾族人溯長江入四川。

山東莘縣古雲鎮皮氏一支大約有一千多人;江西吉安市吉水縣皮氏一支有完整的族譜;湖北省宜昌市皮氏一支也有完整的族譜。

主要聚集地
在今湖南省的長沙市、益陽市、沅江市、常德市、澧縣,攸縣、平江縣、湘鄉縣,湖北省的鄂州市、襄陽市、宜昌市,老河口,麻城,鍾祥,荊州,大冶,江西省的吉安市、新余市、撫州市、樟樹市、豐城市,貴州省的黃果樹市、鎮寧縣、赫章縣,福建省的永定縣,雲南省的昆明市、大理州,麗江市永勝縣,山東省的冠縣、莘縣、棗庄市、濟南市,重慶市的墊江區、南川縣、江津縣,四川省的綿竹市,江蘇省的南京市、邳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山西省的運城市,吉林省的敦化市,黑龍江省的嫩江縣,遼寧省的沈陽市等地,均有皮氏族人分布。

『拾』 有沒有叫皮XX的名人

皮姓是一個發源於我國北方的古老姓氏,始祖可追溯到二千八百年前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名臣仲回山甫答。最初皮氏所居的皮氏邑,雖在山西境內,但最早發源地實際上還可以推溯到河南的濟源。到了漢、晉、南北朝之時,皮姓已嶄露頭角,出了不少歷史上知名的傑出人物,譬如,後漢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計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南北朝時北魏的名將皮豹子,北齊時以善於騎射見稱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皮姓望居下邳、天水,並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

閱讀全文

與皮氏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