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驪山歷史故事

驪山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2 17:42:57

A. 驪山的歷史傳說

1、據說在古時候,天塌了,於是百姓遭到了很多的苦難,天神驪山老母就帶著她的兩個女兒到凡間來煉石,然後補天,她和她的兩個女兒都非常努力的想拯救人類。

於是她和大女兒兩個人練石,小女兒則化成了一匹黑馬,負責馱著她們,在天上和地下來回穿行,歷經磨難終於補好了天,但是不幸的是一條黑龍又將天給破壞了。

人間又遭受災難,母女三人制服黑龍,重新補好了天,但是小女兒因為太累了,還沒來得及變回原來的樣子就睡著了,只是沒想到醒來後,就變成了一座山,留在了人間,就是現在的驪山。

2、驪山的風景是十分的秀美的,據說當時周幽王就在這個地方建立了驪宮,後來秦始皇又把他更名為驪山湯,後來漢武帝和唐太宗都在這里建宮,並且取名,直到唐玄宗的時候把它叫做華清宮。

因此這里溫泉很有特徵,又稱為華清池,後來改革開放以後,考古學家們在這個地方考古的時候發現了,有四千多平方米,裡面有五個湯池,他們分別供皇帝貴妃太子和其他的大臣們用的湯池。

3、驪山是中國很多的名山,其中的一個是華清宮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驪山裡面的森林有獨特的景觀,也有柏林和其他的樹木等,樹形非常的奇特,中華上下五千年很悠久的歷史文化

有好幾個朝代都在驪山留下了烙印,驪山作為考古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山,驪山裡面印記了好幾個朝代的皇家文化和皇家別墅的風格,裡面還有特別特殊的溫泉。

所以驪山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它的傳說和它的美麗景色已經讓它成為了一個很神秘的地方,吸引著很多人們的到來。

其實在驪山上面有一個『烽火台』,歷史上著名的事件就是在這里發生的,相傳在古時候西周末代君王為了博取他的妃子的一笑,曾經在這里舉行了一個著名的荒唐行為。

相傳周幽王娶了一個特別美麗的女子,一下子就得到了周幽王的寵愛,但是這個女子進宮以後從來沒笑過,周幽王為了讓她一笑,就命人將烽火台點著了,各地諸侯的將士火速前來救駕。

沒有想到只是一個玩笑弄而已,後來叛軍已經攻入驪山,周幽王才派人傳信諸侯,因為之前他戲弄了諸侯,所以沒人來救,導致周幽王才被殺。

4、在驪山上還有一個遇仙橋,當時這個橋是在唐代的時候見到這個橋長五米寬兩米多,高五米的單石拱橋。

據說古代的時候有一個考生累了,進京趕考的時候路過這個橋得到了仙人的指教,所以才幸運考中了,所以這個橋才命名叫做遇仙橋。

5、上山有台階路3200多米,先來到驪山半山腰「斑虎石」處,便見兵諫亭,是為紀念西安事變而建。過後,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瞭然。

再往前便到西綉嶺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為驪山著名道教官觀。相傳,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此稱之為降聖閣,也叫朝元閣。

殿內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亂」時,像的正身被燒裂,雙手也被盜,現玉像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院內。由老君殿轉往東,就到西綉嶺第二峰上的「老母殿」。

B. 驪山兵諫亭發生的歷史事件

1936年12月,蔣介石置全國民眾日益高漲的抗日救國呼聲於不顧,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並親自跑到西安督戰,兵分四路欲一舉消滅我駐陝甘寧將北上抗日的紅軍。這無疑加劇了國民黨內部抗日派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與蔣介石的矛盾。張、楊多次進諫無效。為民族大義,為國仇家恨,張、楊聯手發動兵變。 12月12日凌晨,張、楊帶兵對華清池形成包抄之勢,下榻於華清池五間廳的蔣介石被槍聲驚醒,在兩名侍衛攙扶下從後窗倉皇逃跑,藏於半山腰一虎斑石東側石峽洞內,後來被搜山部隊發現扶下山,送往西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蔣介石藏身處十分險要,一條狹長的幾乎直上直下的石縫,如今也只有年輕人能攀著固定好的鐵鏈子氣喘吁吁地爬上去,上面的洞不過是石壁略凹進去一點,勉強能立人。很難想像當年45歲的蔣介石,穿睡衣、拖鞋(有一隻早跑掉了)在寒夜裡怎麼跑出這么遠的路,爬上這么險的石縫。這一天對蔣介石而言,當是平生最痛苦、最恥辱、最恐懼的一天,但對我們中華民族而言,卻是一個永載史冊、改變中國命運的偉大轉折點。

「西安事變」在國際和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多方周旋下得以和平解決,由此促成的第二次國共合作,不僅使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使中國共產黨及紅軍(八路軍)獲得迅速發展、壯大的最佳契機,最終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登驪山兵諫亭,人們緬懷張學良、楊虎城將軍,亦對此亭數易其名而感慨系之:該亭始建於1946年3月,由胡宗南發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氣亭」(為蔣介石歌功頌德);解放後,更名為「捉蔣亭」,個中的春秋筆法頗值得品味。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前夕,再次易名為「兵諫亭」,並恢復國民黨政要當年題詞的摩崖石刻,客觀再現那一段歷史。

C. 驪山傳說

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驪山演繹了一場特殊愛情的悲喜劇,盡管纏綿,盡管風流,盡管令天下人仰而視之,但在時間的長河中,依然顯得那樣的蒼白和微不足道。他們的故事,就像一棵羸弱的小草,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當我們回眸歷史的時候,會發現在驪山這塊不尋常的土地上,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和故事。

在中國早期神話故事中,有一位化育萬物、造福人類的女神,她就是女媧。在驪山上有一座廟宇,人稱「老母殿」,就是人們為祭祀女媧而建的祠廟。難道女媧和驪山還有什麼關系嗎?那還得從「女媧煉石補天」說起。

傳說在天地出現以後,大地上雖然有了江河湖海和山川平原,但卻沒有人類,天地間不免顯得寂寞冷清。女媧見此情景,便產生了創造人類的沖動,於是她從地上抓起黃土,在溪水中比照著自己的模樣,將黃土捏成了一個個小人。當她把這些小人放到地上後,他們便有了生命,活生生地出現在女媧面前。女媧十分高興,給這些小生命取名叫「人」。因為用手來捏人實在太慢,女媧便找來草繩,攪拌上黃泥在大地上不斷揮灑,凡有泥點的地方,也都變成了活蹦亂跳的人。後來,女媧使男女相配,賦予他們生育能力,人類便自己繁衍起來。人們把女媧稱為「始祖母」,但她也同時是人類的婚姻之神。

本來,人類已經開始了嶄新的幸福生活,但卻發生了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為獨霸天下而發生惡戰。共工最後戰敗,惱羞成怒,用頭猛撞不周山,使這根擎天柱傾倒,天空坍塌,露出一個可怕的黑窟窿。地面上洪水滔滔,大火漫延。女媧為了拯救天地和人類,便在驪山挑選彩石,熔煉成膠糊,把天上的窟窿補好。然後殺了一隻神龜,砍下它的四隻腳立在大地四方,牢牢的把天支住。最後,女媧用蘆葦灰填溝堵水,趕走無數的惡禽怪獸,把人類從災難中拯救出來,世界又充滿了生機。女媧在高興之餘,還給了人類一種名叫「笙簧」的樂器,使人們不但耕種勞作,還有許多誤樂。人們感激女媧,尊她為「驪山老母」,並為她在驪山建祠,稱「老母殿」。

驪山有座名叫西綉峰的山峰,是西周時期所建的烽火台遺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烽火台是周王朝為防禦外敵侵犯而修築的兼有防守和通訊兩大功用的設施。當有外敵來犯時,烽火台之間依次傳遞警報,其方法是白天燒狼糞以煙為號,人們形容戰爭說「狼煙四起」就源於此,晚間的聯絡則燒乾柴以火光為號。

周幽王姬宮涅是一代昏君,終日沉湎於酒色之中。後宮眾多佳麗尚不知足,每年都要派人到處選美女。由於幽王不理朝政,國力日衰,朝廷內外不滿日盛。有一位大臣名叫褒珦,為人正直,憂天下之憂,直言苦諫幽王。幽王不但聽不進忠言,反而把褒珦革職查辦,打人死牢。

褒家出此橫禍,全家上下悲痛不已,無耐中想出了一個投幽王所好的辦法。他們從鄉間買了個十分漂亮又聰明伶俐的姑娘,收作養女,改為褒性,名為姒。教她琴棋書畫,唱歌跳舞,然後找到了門路將她獻給幽王。幽王得此美女,十分高興,馬上派人把褒珦釋放出獄。可憐那褒姒本來出身農家,突如其來的榮華富貴並不能使她高興,雖然幽王十分寵愛,無耐她一直悶悶不樂,無論「召樂工鳴鍾擊鼓」,或令「宮人歌舞進觴」,從未見褒姒笑過一次。幽王無耐之中,派人出宮打聽,褒姒喜歡什麼。下人回報,說褒姒喜歡聽撕開綢緞的聲音,於是命人撕破綢緞為褒姒取樂。怎耐綢緞撕破了許多,仍不見褒姒露出笑容。幽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懸賞下官,「宮內能致褒姒一笑者賞千金」。朝中奸臣虢石父乘機獻媚:「舉烽火,戲諸侯」。幽王也覺得此計甚妙,於是帶著褒姒來到驪山烽火台。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幽王一面在驪宮大擺宴席,一面傳令舉火。傾刻間,烽火台上狼煙四起,火光沖天,各路諸侯見烽火台上火起,定有戰令,迅速率領各自兵馬聚於驪山聽候調遣。可是,不到半個時辰,上面傳下話來:「天下太平無事,王與爾等開個玩笑罷了」。諸侯們聞聽此言,一個個氣得半死,只好率眾兵亂哄哄下山而去。此時,樓上觀景的褒姒,不知下面是何變故,只見一隊隊人馬像熱鍋上的螞蟻亂擠亂撞,幽王趨機告知,是在用烽火戲耍他們,褒姒果然笑了出來。幽王終於看到了褒姒的笑容,感嘆到:「愛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命人賞虢石父黃金千兩。成語中的「千金一笑」就源於發生在驪山的這個故事。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的是非功過自有評說。在驪山,這位尊嚴無比的皇帝,卻發生了一件十分沒有尊嚴的故事。

那是在秦始皇兼並六雄,完成了統一中華大業之後,他開始逐漸顯露其殘酷暴虐的一面。一天,他帶著車馬隨從,浩浩盪盪到驪山巡遊,忽覺疲勞,便命人在一古廟傍停車歇息。下得車來,見古廟頗有神風,便徑直入廟觀看,不經意間見一美麗的姑娘從後殿走了出來,未及迴避,便被秦皇看了個仔細。姑娘天生麗質,嬌媚無比,直看的秦皇眼直心跳,忍不住走近前去動手動腳。姑娘並不知來者何許人也,情急之下向眼前的粗人吐了一臉口水。沒想到秦皇當即滿臉潰破,疼痛難忍,原來這姑娘是位神女,哪裡是你一個凡人皇帝欺侮得了的。秦始皇一看如此,急忙跪地哀求神女饒恕。神女見他是個多少有些功德的皇上,而且是真心悔過,所以便寬恕了他,用驪山泉水為他洗瘡,才使他解除了痛苦。一代英豪,卻給人們留下了一個丟人的故事。

驪山在中國現代史上同樣留下了一些讓國人難以忘懷的事情。

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中華民族面臨最危險的時刻,蔣介石不但採取不抵抗政策,反而把矛頭對內,加緊反共。當蔣介石飛赳西安,准備策動內戰的時候,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十七路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兵諫——西安事變。

事變的核心事件就發生在驪山山腰的五間廳,時間是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將軍派出的一幹人馬乘車來到華清池蔣介石的駐地,與守門衛隊發生激戰。蔣介石在酣睡中被槍聲驚醒,知道發生了突然變故,急匆匆翻牆從後門奔逃,躲在山坡上一塊石頭背後,一副十足的狼狽相。

兵變將士沖進五間廳蔣的卧室後,發現屋內凌亂不堪,假牙泡在牙缸里,被窩尚有餘溫,知道蔣並未逃遠,最後終於活捉了他,促成了國共兩黨的再一次合作,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D. 驪山是什麼樣的山有它的故事嗎


就是烽火戲諸侯,東周的開始
具體是這樣

驪山位於西安臨潼縣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最高峰九龍頂海拔 1301.9米,由東西秀玲組成,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而得名。驪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錦綉,故又名「綉嶺」。每當夕陽西下,驪山輝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綺麗,有「驪山晚照」之美譽。
上山有台階路3200多米,先來到驪山半山腰「斑虎石」處,便見兵諫亭,是為紀念西安事變而建。過後,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瞭然。再往前便到西綉嶺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為驪山著名道教官觀。相傳,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此稱之為降聖閣,也叫朝元閣。殿內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亂」時,像的正身被燒裂,雙手也被盜,現玉像保存在陝西博物館內。由老君殿轉往東,就到西綉嶺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為歷史傳說中的女蝸而建的。再往東便到西綉嶺第一峰上的烽火台。歷史上「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發生在這里。相傳,周幽王為博取愛妃褒姒一笑,曾在這里舉烽火戲弄諸侯。當犬戎攻入驪山,幽王再下令點燃烽火,各諸侯卻無人來救,幽王被殺,褒姒被擄,西周滅亡。過了烽火台後往東即到東綉嶺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沖擊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據傳,該寺建於唐開元年間,用造華清宮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著來到位於東西綉嶺之間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橋」。據說,此橋為唐代所建,是一座長5 米,寬2.4米,高5米的單孔石拱橋。相傳,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趕考行至此橋,得仙人指教,幸運考中,此橋由此名「遇仙橋」。

驪山風景秀麗,相傳周幽王在此建驪宮,秦始皇時改為「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唐玄宗再次擴建取名華清宮,因以溫泉為特徵,又稱華清池。1982年4月基建開挖地基時發現唐華清宮御湯建築遺址。經考古專家發掘整理,在4200平方米面積內發現5個湯池遺址,並確認它們分別是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尚食湯和星辰湯,分別為皇帝、貴妃、太子、大臣的御用浴池遺址。在這些遺址上建成「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於1990年10月正式開放。華清池內的五間廳是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時,蔣介石住地。
唐代鼎盛時期的華清宮在「安史之亂」(8世紀中葉)後規模大為縮小。今天的華清池是在清代建築的基礎之上經過多次修繕、擴建以及發掘復員唐代遺址後形成的。它只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佔地面積85560平方米,分為東區、西區和中區。現在驪山加強了植樹造林的工作,原有的遺址也得到保護。現在山下建有華清池公園 ,溫泉療養院,山上有纜車連接老母殿和烽火台,山中景色可盡收眼底。

驪山風景秀麗,自古至今,一直是旅遊者嚮往的游覽勝地。

驪山南面是華清池,西面是西安,東面是兵馬俑

E. 驪山上的烽火是什麼故事

只為了褒姒一笑,周幽王點燃了烽火台,戲弄了諸侯。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他兒子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昏庸無道,到處尋找美女。大夫越叔帶勸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惱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帶的官職,把他攆出去了。這引起了大臣褒響的不滿。褒響來勸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關進監獄。 褒響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其子將美女褒姒獻給周幽王,周幽王才釋放褒響。周幽王一見褒姒,喜歡得不得了。褒姒卻老皺著眉頭,連笑都沒有笑過一回。周幽王想盡法子引她發笑,她卻怎麼也笑不出來。虢石父對周幽王說:「從前為了防備西戎侵犯我們的京城,在翻山一帶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萬一敵人打進來,就一連串地放起烽火來,讓鄰近的諸侯瞧見,好出兵來救。這時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沒用了。不如把烽火點著,叫諸侯們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些兵馬一會兒跑過來,一會兒跑過去,就會笑的。您說我這個辦法好不好?」

周幽王眯著眼睛,拍手稱好。烽火一點起來,半夜裡滿天全是火光。鄰近的諸侯看見了烽火,趕緊帶著兵馬跑到京城。聽說大王在細山,又急忙趕到細山。沒想到一個敵人也沒看見,也不像打仗的樣子,只聽見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對他們說:「辛苦了,各位,沒有敵人,你們回去吧!」諸侯們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當,十分憤怒,各自帶兵回去了。 褒姒瞧見這么多兵馬忙來忙去,於是笑了。周幽王很高興,賞賜了虢石父。 隔了沒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來了。周幽王趕緊把烽火點了起來。這些諸侯上回上了當,這回又當是在開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點著,卻沒有一個救兵來,京城裡的兵馬本來就不多,只有一個鄭伯友出去抵擋了一陣。可是他的人馬太少,最後給敵人圍住,被亂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殺了,褒姒被擄走。

諸侯及大臣共同擁立被廢的太子直臼為天子,即周平王。平王將都城遷至洛陽。歷史上將遷都前稱為「西周」,其後稱為「東周」。東周始於公元前770年。東周名存實亡,諸侯分爭,先後有春秋、戰國兩個階段。

F. 驪山有著哪些和王朝相關的傳說故事

西周末年的周幽王與愛妾褒姒曾在這里演出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回鬧劇,從而葬送了西答周王朝。相傳秦始皇生前在驪山與神女相遇,游覽當中欲戲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臉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長了一身的爛瘡。雖然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但隱隱約約可以看出秦始皇與驪山似乎有些緣分。

G. 驪山有什麼傳說呢

驪山仙女。

驪山以它特有的溫泉和風景而聞名於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與愛妾褒姒主曾在這里演出了一場興起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悲劇,從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傳秦始皇生前在驪山與神女相遇,游覽當中欲戲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臉上唾了一口,這樣秦始皇很快生長了一身的爛瘡。

雖然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但隱隱約約可以看出秦始皇與驪山似乎有些緣份。他的墓地也選在驪山之旁,秦始皇為什麼特別迷戀驪山這塊風水寶地呢?古人把墓地的選擇看作是一件造福於子孫後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這個企圖傳之於萬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對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視。

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驪山,據北魏時期的酈道元解釋:"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酈道元的觀點受到學術界多數學者的肯定。但有些學者曾對其提出異議,認為秦始皇陵選在驪山之阿一是取決於當時的禮制,二是受"依山造陵"傳統觀念的影響。

(7)驪山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驪山位於西安臨潼區城南,屬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毗鄰華清池,如今兩個景點已經合並。 山中分為東,西綉嶺,西綉嶺集中了驪山的大部分景點,其中包括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和西安事變中的「兵諫亭」。

驪山腳下就是著名的「華清池」,傍晚夕陽下,在山上的「晚照亭」俯瞰華清池和整個臨潼,就是關中著名景色之一的「驪山晚照」。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確有其事,而驪山烽火台卻非當年。徒步一個多小時看一下烽火台聊寄古思到底值不值得,見人見智。

上古時期,共工戰敗頭撞不周山,以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生靈受災,於是在驪山煉石補天,使萬靈得已安居。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也發生與此,周幽王並不是沉溺美色的亡國之君,而是為了愛情敢不顧一切!「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結連理枝」的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也始於此。除了諸多愛情故事外,更有楊廣插旗,西安事變等諸多政治故事。

H. 西安驪山的歷史事件

1、周幽王烽火戲豬。周幽王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下令點燃驪山上的烽火,烽版火是權古代傳遞軍事作戰命令的信號,十七路諸侯帶著兵馬趕來驪山腳下勤王,卻沒料到是周幽王在拿他們在取樂。周幽王和褒姒在驪山上飲酒取樂,褒姒看到各路兵馬風塵僕僕的趕到,忍俊不禁,開懷大笑。各路諸侯覺得遭到了戲弄,憤憤而去。過不多久,北方少數民族兵馬南下入侵,殺奔鎬京而來,周幽王在此點燃烽火召集各路諸侯勤王護駕,各路諸侯覺得這又是周幽王在胡鬧,故而沒有帶兵前來,最終招致了西周的滅亡。

2、西安事變。1936年12月,國民政府總裁蔣介石前來西安督戰,要求東北軍司令張學良、西北軍司令楊虎城率兵剿滅在延安的紅軍余部。蔣介石在西安就下榻在位於臨潼驪山的行宮內。二位將軍深明大義,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決策深惡痛絕,於12月12日毅然發動兵諫,派兵包圍了驪山的蔣介石行宮,在驪山的山坳中擒獲了聞風而逃的蔣介石,並且軟禁蔣介石於行宮之中,逼蔣抗日,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與共產黨合作,共同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雙十二事變)。後人為了紀念西安事變,在驪山捉住蔣介石的山坳外側修建了兵諫亭(也就是捉蔣亭)。

I. 一個神奇的地方,都有哪些關於驪山的故事

上山有台階路3200多米,先來到驪山半山腰「斑虎石」處,便見兵諫亭,是為紀念西安事變而建。過後,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瞭然。再往前便到西綉嶺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為驪山著名道教官觀。相傳,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此稱之為降聖閣,也叫朝元閣。殿內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亂」時,像的正身被燒裂,雙手也被盜,現玉像保存在陝西博物館內。由老君殿轉往東,就到西綉嶺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為歷史傳說中的女蝸而建的。
再往東便到西綉嶺第一峰上的烽火台。歷史上「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發生在這里。相傳,周幽王為博取愛妃褒姒一笑,曾在這里舉烽火戲弄諸侯。當犬戎攻入驪山,幽王再下令點燃烽火,各諸侯卻無人來救,幽王被殺,褒姒被擄,西周滅亡。過了烽火台後往東即到東綉嶺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沖擊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據傳,該寺建於唐開元年間,用造華清宮所剩的材料予以修建的。接著來到位於東西綉嶺之間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橋」。據說,此橋為唐代所建,是一座長5 米,寬2.4米,高5米的單孔石拱橋。相傳,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趕考行至此橋,得仙人指 教,幸運考中,此橋由此名「遇仙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趙政[6]即位的次年即開始修陵園。到公元前208年完工,歷時39年。(另兩資料:一、他在位37年,而為其修建陵墓的時間就長達36年;二、秦始皇陵於秦始皇即位起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之久)。當時的丞相李斯為陵墓的設計者,由大將軍章邯監工。共徵集了72萬人力,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幾乎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J. 關於驪山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那部歷史文獻

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海拔1302米,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版在渭河裂陷帶內的一個孤立的權地壘式斷塊山。
驪山是華清宮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上文物勝跡眾多、自然景觀秀麗,遍布著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上善湖、七夕橋、尚德苑、遇仙橋、三元洞等眾多著名景點。
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上古時期,女媧在這里「煉石補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秦始皇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盛唐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現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於驪山之上。驪山是中華民族歷史前進的見證。

閱讀全文

與驪山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