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個歷史小故事的概括30字
1、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回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答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2、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3、毛遂自薦
戰國時,平原君率門客去楚國求兵解圍。毛遂雖不受信任,但很自信,向平原君自我推薦。在楚國,毛遂勇敢果斷,分析精闢,成功說服楚王出兵。
4、烏江自刎
垓下大戰之後,項羽率領殘軍一直退到烏江邊,唯有一葉輕舟可渡烏江,可項羽不肯過江。他羞愧難當之下,生而無望,嘆氣說:非戰不利,此乃天也。說罷自刎而亡。
5、三遷之教
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⑵ 5個中國近代歷史人物小故事
1、一次理發師為周總理刮臉時,總理咳嗽了一聲,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臉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周總理和藹地說:「不用著急,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樁小事,使我們從周總理身上看到了一種美德——寬容。
⑶ 五個歷史故事梗概
元宵節的傳說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
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康熙私訪誤會「字王」
清康熙好私訪,是出了名的。傳說一天上午,他摘金龍冠,脫去黃龍袍,頭戴瓜皮小帽,上面還有個紅疙瘩揪兒,穿著長袍,旬罩馬褂,漫步在五台山台懷鎮楊林街上,真象一位有錢的大掌櫃。
如懷鎮有三條街,楊林街是其中最繁華的一條,那時的楊林街,比現在的楊林街既窄又長,石子鋪路,兩旁盡是高低不等、大小不同的民房和店鋪。左邊有道水溝,終年流水不絕,各家飲水、洗菜十分方便。街上,有騎毛驢的老年人,也有穿袈裟的和尚,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當康熙來到街的西頭,見路南一家小鋪的門前圍著一大群人,「這些人是干什麼呢?」康熙緊走兩步來到跟前一看,原來是一個後生踩著高凳子在掛「酒望」(舊時酒店用布做成的幌子)。突然在人群中有人喊叫:「王兄,酒望掛低了,」顯然掛酒望者姓王。康熙見酒望是寫著「開市大吉」四個字,這字寫的好哇!柳體為骨,顏墨為肌,字須飛動,氣勢雄媚,把康熙喜愛得心花恕放,恨不得立刻就封這個寫字的當翰林。因為康熙喜好書法,又愛人墳。
看完了四個大字,康熙用眼又掃視了一下「酒望」,臉色「唰」地一下就變了,因為他看見「酒望」上的落款是「字王」,康熙打心眼裡不高興,心想:「憑這點工夫,就成「字王」了?別說你呀,就是王羲之也不敢自稱「字王」啊,簡直是狂妄到了極點。」
康熙存心在教訓教訓管個自稱「字王」的小後生,就進店要了點酒菜,邊吃邊和掌櫃的聊天。
「開市大吉幾個字,是不是掛酒望那個後生寫的?」
「是的。」
「他平日為人怎樣?」
「好啊!」
「怎麼個好法?」
「謙虛好學,不恥下問,所以他才練就一筆好字!」
康熙不相信自稱「字王」的人,還能不恥下問。當即向掌櫃的要來筆、墨、布在上面龍飛鳳舞地寫上了「生意興隆」四個大字,落款「地王」。
掌櫃一看,這字比「開市大吉」寫得還好,立刻讓伙計掛出去,和「開市大吉」對著挑在門前。圍觀的人立即齊聲喝彩:「好字!好字!真乃神筆也。」
康熙聽了,心裡頭很愜意。猛一抬頭,透過玻璃,他看到那個自稱「字王」的後生,正羞慚滿面地往下摘自己寫的「酒望」。「看來,這個後生就是謙虛,那麼,為什麼又自稱「字王」呢?令人費解!」康熙正在琢磨這件事,就見自稱「字王」的後生已來到他的眼前,態度誠懇,語言和藹,向康熙請教。
康熙很喜歡這個眉清目秀的小夥子,但當他想到「字王」兩字,對他又冷淡了:「你不是字王嗎?字王怎能向人請教書法呢?」
「我是字王?誰說的?」
「看看酒望上的落款。」
這後生立即展開「酒望」請康熙過目。康熙不看則已,一看傻了眼了。原來落款寫的是「王字」,康熙把王字看成「字王」了。當康熙愣神的當兒,這個後生向康熙介紹「王字」的由來。他說:「鄙姓王,俺家祖祖輩輩沒有一個識字的,到了我這一輩,為了讓我識「字」起名叫「字」,所以,我的名字叫王字。」
康熙為了表示一點歉意,告訴他一些書法要領,並囑咐他在家好好練字。最後說:「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地京師棋盤街上見。」
兩年後的這一天,王字來到京師棋盤街上賣字,又遇見了康熙,康熙看他寫的字大有進步,立即封他為翰林院學士。
乾隆剃頭
乾隆皇帝下江南遊玩,路過天津衛。天晚了,就住在龍亭行宮里。
轉天清早起來,乾隆問隨從太監:「今天是什麼日子牽」太監說:「啟稟皇上,今兒個是二月二。」乾隆聽了很高興:「好,今天龍抬頭。我要剃頭,取個吉利。」於是命太監去找個手藝高的理發師傅來。太監急急忙忙到一家有名的剃頭棚請來一位好師傅,先教了他參拜皇上的禮法,然後才領著他面見皇上。理發師傅行了大禮後,乾隆說:「給朕理發有三條規定:第一不許用臭嘴熏我;第二不許喘大氣噴我;第三不許劃破我的頭皮!」
理發師傅聽說給皇上剃頭,早慌了神,聽了這三條規定,更嚇得六神無主。想不剃,犯「抗旨」罪,要殺頭。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給皇上剃。太監給他一把砂仁含在嘴裡防止口臭。
那時,「剃頭」並不是剃個光葫蘆,而是在頭中心梳辮子,周圍留一圈齊馬穗,俗稱「留鍋圈兒」,然後再用剃頭刀刮邊。這理發師傅越提心吊膽,手就越哆嗦,剃了沒兩下,心裡發慌,手一抖,「哧」,在乾隆的後腦勺上拉了一個口子。乾隆一聲喝罵:「混賬東西,你要刺殺朕牽拉出去!」侍衛們立即把理發師傅拉出去砍了頭。乾隆把太監罵了一頓,傳旨換一個手藝高的來。
工夫不大,又找來一位理發師傅。乾隆又把三條規定重說了一遍,還加了一句:「給朕拉了口子,小心腦袋!」把理發師傅嚇得臉色慘白,渾身顫抖。剃了沒兩三下,「嚓」的一聲,乾隆的腦門子上又出了一個口子。乾隆更加惱火:「好大膽的賤民,膽敢在朕面前行凶,給我推出去!」侍衛們又把這位師傅推出去砍了頭。
這可把乾隆氣壞了,他拍著桌子訓斥太監:「快去,把他們掌櫃的叫來!」太監也害怕了,慌里慌張地跑進剃頭棚,沖著掌櫃的撒氣發威:「好你個狗崽子,誰叫你派兩個廢物去給皇上剃頭,把皇上腦袋瓜上拉了兩個口子,直冒血筋兒。皇上急了,傳你去,剃好了有賞,剃不好別想要腦袋!」掌櫃的一聽,嚇得魂不附體,渾身篩糠,急忙跪下磕頭求饒:「公爺,我膽小不敢見皇上。您另請高明吧!」太監罵道:「你敢抗旨不遵!不要腦袋啦!」掌櫃的心想,兩位手藝高的都不行,我這兩下子更是白搭了。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他面帶微笑:「您別著急,我去,請稍等一會兒,我到後面換件衣服就走。」掌櫃的點頭哈腰說著溜到後邊,逃走了。
這時剃頭棚只剩下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伙計,他是清河縣人,因為家鄉鬧災荒,逃難到天津衛求條生路,就在這家剃頭棚里學手藝。小夥子一口清河土腔,掌櫃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怯勺」。別看他說話口音侉,可人聰明勤快,是個機靈鬼兒。他正在練剃頭,拿著剃頭刀刮冬瓜皮上的白霜,一刀接著一刀,颳得利索干凈。其實,小怯勺早已練好功夫,很想找個頭試試身手,可掌櫃的就是不讓他上座。
太監等了一袋煙的工夫,還不見掌櫃的出來,就沖著小怯勺大發雷霆:「你們掌櫃的怎麼還不回來牽」小怯勺笑著說:「公爺,實話對您說,掌櫃的怕見皇上,他腳底下抹油——溜啦!讓我去,中不中牽」太監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胡鬧!兩個手藝高的老師傅都砸了鍋,你個小毛孩子能行牽弄不好連我的腦袋也保不住!」小怯勺一本正經地說:「怎麼牽公爺,您別看我年紀小,咱手藝可比他們高著呢!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您讓我去,準保皇上滿意。」太監琢磨:掌櫃的跑了,正愁沒處找人,權且帶這個小替死鬼去,也許他還真行。
他們來到龍亭,乾隆皇帝見是個小孩,馬上滿臉怒氣,剛要斥責太監,小怯勺急忙給乾隆磕頭道:「皇上萬歲,萬萬歲!您別看我人小,手藝可是頂呱呱呀!大夥都叫我『小神手』,我要是給您剃不好,就殺了我,中不中牽」乾隆見這小孩能說會道,氣消了一半。再仔細一瞧,這小孩個頭不高不矮,五官端正,長得很精神,心裡又生了三分喜愛,於是就答應讓他給剃頭。
小怯勺開始也有點兒怕,可心裡早打好了譜:俺萬一失手,就豁出去,先下手為強,把你的腦袋削下去,拿條小命兒換你皇帝的老命也夠本。他這么一想,就不害怕了。再說,小怯勺的基本功練得確實扎實,心沉靜下來,手頭麻利,不大會兒工夫就剃完了,刮完臉,梳好辮子。乾隆皇帝好像一點感覺沒有,舒舒服服地理了發,整了容。拿鏡子一瞧,嘿!甭提多好啦。不由伸出大拇指連聲稱贊:「真不愧是剃頭『小神手』!」又轉回頭埋怨太監:「要是早傳他來,何至於給朕劃兩個口子!」太監急忙跪下道:「奴才有罪,奴才該死!」
這時小怯勺接過話說:「啟稟皇上,這咋能怨公爺呀。其實那兩位師傅的手藝都比我高,他們害怕,手哆嗦,才傷了皇上龍頭!」乾隆納悶問:「那你怎麼不怕牽」小怯勺回答:「您是真龍天子,天下數您最尊貴啦!您叫我剃頭,我高興還來不及,怕啥!」
乾隆聽了這番話,前思後想,心說:「唉呀!這兩位師傅本是忠於我的,只因害怕才給我……錯殺了。錯殺了,後悔也來不及了,多賞賜些撫恤銀兩,好好埋葬。」乾隆想罷,便傳下旨意,命地方官好生辦理去了。
乾隆見這個小剃頭的手藝好,有膽量,人也滿機靈,封為五品隨賀官,專門給他理發整容。
飛龍的傳說
明初,朱元璋為鞏固西北一帶防線,派征虜大將軍馮勝到河西走廊一帶駐防,並准備在那裡選址建關,以防止塞外蒙古瓦刺族的入侵。馮勝到處視察,尋找關址,最後決定在龜蓋山上修造一座雄關。他很快請來了能工巧匠,在山上放了線、釘了木樁,准備第二天破土動工。誰知第二天一早,馮勝來到工地一看,發現地上的線和樁均已不見,他一邊派人四處尋找,一邊叫來昨夜值班兵士詢問。值班兵士稟報說:"昨夜我值班時,不曾合過一眼,到四更時分,驟然狂風四起,颳得天昏地暗,風停後,再看地面上的線和樁均已不見了。"正在此時,到別處尋找線、樁,士兵氣喘噓噓的跑來報告:"丟失的線、樁已在狹谷北面的嘉峪山坡上找到了。"馮勝將信將疑地跑到那裡一看,樁和線整整齊齊地釘在山坡上,真是驚訝不已,靜下心來再仔細觀看這里的地形:只見南面祁連山白雪皚皚,北面馬鬃山連綿不斷,西面是廣闊戈壁灘,東面綠洲片片,還有淙淙流淌的股股泉水。腳下,山勢平坦,方圓還有五十畝地大。若在這里建關,依山傍水,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固若金湯。進而細想,當初選址在龜蓋山,那裡是討賴河下游,夏季由於祁連山積雪的大量融化,洪水沖關而過,會致使全軍覆沒。越想越感到慶幸,"真是天助於我而改關址也"。馮勝立即上奏皇帝,隨後,大興土木,修築了一座長220丈的嘉峪關城。
據傳說,關城改址完全出於關雲長顯靈指點。老百姓為紀念他,便在關城內修了座"關帝廟"。廟由大殿、陪殿、過庭、牌樓等構成,面積約720多平方米,建造得十分富麗堂皇。許多人為表虔誠,還自願集資捐款,用重金買了一顆寶珠,嵌在大殿頂部。從此後,寶珠日日夜夜放射出奪目耀眼的光芒。一天傍晚,突然天空黑暗、黑雲壓頂、電閃雷鳴,全城百姓驚恐萬分,紛紛跑出家門觀看,猛聽見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突見兩條巨龍在空中飛舞,一直飛入關帝廟,再也不見出來。第二天,雨過天晴,人們紛紛來到關帝廟一看,在大殿頂部安放寶珠的兩旁,各有一條巨龍,栩栩如生,正好構成一幅"二龍戲珠圖"。這個神話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⑷ 歷史故事的成語(五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⑸ 5個歷史故事
姜太公釣魚
太公 姓 姜,名 尚,西周 時 人,曾 輔佐 周 武王 滅了 商朝。據 民間 傳說,太公 在 出仕 之前,隱居於 渭水(在今陝西省境內)之 濱。他 常 拿 一根 不帶 魚餌 的 直鉤 釣竿,在 水面 上 憑空 釣魚。一些 樵夫 看到 他 這樣 釣魚 都 發笑。太公 說:」 我 不是 想 釣 真 的 魚,而 是 想 釣 一位 賢明的 君主。」 太公 就 這樣 期待了 幾十 年,到 他 快 八十歲 的 時候,周 武王 的 父親 周 文王 得知 太公 有 治國 才能,親自 請 他 出來 做了 丞相。
《味如雞肋》
三國 時期,曹 操 帶領 軍隊 攻打 一個 城市,很長 時間 沒有 攻打 下來。這 時候,他 感到 進推 兩難:撤退 吧,就 前功盡棄,實在 可惜;繼續 攻打 下去 吧,又 實在 沒有 取勝 的 把握。一天 他 在 吃雞 的 時候, 感到 這 情形 就 像 是 吃 雞肋:實在 沒有 多少 肉 可以 吃,可是 丟掉 又 捨不得。這 時候 有人 來 問 他」 今天 晚上 的 口令 是 什麼?」 他 就 隨口 回答」 雞肋。」
《胸有成竹》
宋朝 有 個 畫家 叫 文 興可,善於 畫 竹子。他 在 自己的 住房 周圍,栽了 許多 竹子,一年 四季,常 去 觀察 竹子 的 不同 姿態 與 變化。因而 對 竹子 的 形象 非常 熟悉,所以 他 畫出 的 竹子 生動 逼真。《宋史·文同 傳》里 說:」 當時 人們 紛紛 請 他 畫 竹子, 送去 的 絹,堆了 一大堆,他 有時 厭煩地 把 它們 扔在 地上。」
當時,文 興可 的 一位 很 要好的 朋友 兆 補之 寫了 一首 詩 贊揚 他的 繪竹 藝術,其中 有 兩句:」 興可 畫竹 時,胸有成竹。」
成語故事——如魚得水
三國時期,曹操的實力很強大,劉備在還沒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於親戚劉表的軍隊陣容,並且駐守新野這地方。可是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並不想長久寄人籬下,只做別人的軍師。正好這個時候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是個難得的好人才,徐庶勸劉備一定要網羅諸葛亮。
為了請諸葛亮協助自己獲得天下,劉備曾經三次親自到他住的茅廬拜訪他,諸葛亮看到劉備非常誠懇,最後才同意與劉備見面。劉備向他請教許多治理國家的方法,諸葛亮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勢,建議劉備先佔據荊州,這樣才能有機會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而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孔明的輔助,就好象魚得了水一樣非常快。」
成語故事——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成語故事——呆若木雞
紀渻子是春秋時訓練斗雞的行家,由於他的名聲太響亮了,於是齊王也把他找來訓練斗雞。
十天之後,齊王問他:「斗雞現在訓練得怎樣了?」紀渻子回答說:「雞的性情高傲,時候還不到。」十天後齊王又來問他:「這回斗雞該訓練好了吧?」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它現在還不能沉住氣呢。」一個月後齊王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可是紀渻子還是搖頭說不行。又過了十天後,紀渻子告訴齊王斗雞訓練好了,那隻斗雞非常厲害,別的雞一見到它就嚇得像木頭一樣呆住,可見它真是天下無敵的斗雞!
http://joke.usb9.com/joke/cygs.htm這里的很短.但 不知道可不可以上的,
⑹ 5個以上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手不釋卷
手到擒來
黔驢技窮,出自柳宗元的《三戒》
為國捐軀和視死如歸 出自曹植的《白馬篇》
愚公移山,出自我忘記了
心有靈犀 出自李商隱的《無題》
此情可待 出自同上
萍水相逢 出自《水滸》
⑺ 寫出歷史小故事的名稱五個
「我多啦a夢」先生說的曹沖稱象、卧薪嘗膽、舌戰群儒、赤壁之戰這些確實是屬於歷史故事。而「岳元會」先生說的除了「舌戰群儒」,其他的都是「寓言」故事,把它們當成歷史故事不妥。
⑻ 歷史故事和神話故事的各5個
歷史故事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歷史故事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歷史故事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 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歷史故事4: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 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歷史故事5:祖逖聞雞起舞
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歷史故事6: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勝年輕時,曾經被僱傭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煩惱忿恨了許久,對夥伴們說:「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夥伴們笑著應聲問道:「你是被僱傭來耕田的,哪裡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歷史故事7: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學,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匡衡於是就在牆上打了一個洞用來引進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地有一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裡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僱工,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讀遍主人的書。」主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匡衡終於成了大學問家。
神話故事1:後羿戰九嬰
九嬰生於天地初分之時,當時天地靈氣厚若實質,不知產出多少強橫的靈獸怪物。這只九命老妖於深山大澤之中,陰陽之元氣氤氳交錯,化生而出,乃是九頭蛇身,自號九嬰。每一頭即為一命。因是天地直接產出,無魂無魄,身體強橫異常,已為不死之身,又加有九命,只要有一命尚在,只需於天地間採集靈氣就能恢復。
九嬰的九張嘴既能吐水,又能噴火。高興時就吐水,大水沖壞。子房屋、道路、田地;生氣時就噴火,烈火燒毀了莊稼、樹木。九張嘴同時要吃九種食物一人、牛、馬、羊、豬、犬、雞見到什麼吃什麼。
羿到了凶水邊,凶水水深千丈,濁浪洶涌,九嬰就藏在裡面。
如何把九嬰引出來呢?"哞!哞!"後羿連學了幾聲牛叫。果見九嬰晃著九個腦袋從凶水中鑽了出來爬上岸。它以為真的是一頭肥牛在叫,想美美地吃一頓呢。
一見是羿,立即張開九張血盆大口吐出洶洶大水,企圖淹倒羿。羿如大山般巋然不動,身體隨著水漲而增高。九嬰見水沖不倒羿,立即收水噴火,九張嘴九條火龍直向羿撲來。
九頭怪九嬰自恃有九個腦袋,九條命,絲毫不畏懼北伐的羿,它九口齊張,噴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濁流,交織成一張凶險的水火網,企圖將羿困住。
羿縱身一跳,騰空而起,避開火勢。他怕九嬰又潛入凶水之中,立即拔出九枝箭,對著九嬰的九個腦袋,"嗖、嗖、嗖"地連連發去。九嬰一見急忙躲避, 九個腦袋都想躲,淡亂中,九個腦袋栩撞擊纏繞.結果一個也未躲掉,各中羿的箭。鮮血如注,染紅凶水。羿為人民又除了一害。
神話故事2:素女化雁
素女是黃帝的侍女,長得非常美麗,一身肌膚潔白如雪,品瑩如玉,潤滑如脂,故名為素女。素女是鼓瑟的高手,每當她在都廣之野,伸出她那一雙纖纖玉手,鼓起五十弦的瑟耐,那鸞鳥會不由自主地隨瑟鳴唱;鳳凰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靈壽之樹也紛紛綻開了花朵。
素女和黃帝手下的天神大鴻相愛了。大鴻英武勇敢,背上長著一對翅膀,一展翅能飛好幾千里,故稱大鴻。
黃帝為素女和大鴻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婚後夫妻:二人恩恩愛愛,和睦美滿。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大鴻展起雙翅,帶著索女飛到山川秀美的地方,遊玩欣賞大自然的綺麗風光;而在月明星稀、清風徐拂的夜晚,素女為大鴻鼓瑟、吟唱。他倆都認為他們是天上人間最幸福的情侶。
可是好景不長,黃帝和蚩尤之間的一場戰爭爆發了。大鴻作為黃帝的得力大將,當然要跟隨黃帝出征。臨分別前,二人緊緊擁抱,難舍難分。
素女淚流滿面地囑咐大鴻:"蚩尤凶橫狠毒,本《頃高強,你要小心謹慎。我等著你凱旋歸來。"
大鴻答應了:"你在家要多多保重,勿以我為念。"
大鴻去了,素女的心也跟隨著大鴻上了戰場。白天,她撫摸著大鴻的衣物用具,思念著大鴻現在不知怎麼樣了?夜晚,她不是夢見大鴻和敵人在拼力廝殺,就是夢見大鴻身負重傷,渾身流血這時,她就會失聲痛哭,從噩夢中醒過來,渾身冷汗如雨。
太愁苦的時候,素女會來到山林之中,在她和大鴻常行常坐的地方.彈起她心愛的瑟這時,樹林靜止,河水不流,飛鳥不起,猛獸不動,似都沉浸、凝固在索女思念大鴻的樂曲之。十。惡戰終於結束。黃帝用三年時間定叛亂,率領八方鬼神、天兵天將班師回朝喜訊傳來,舉因上下一片歡騰,素女心中不用提有多高興了。她梳洗打扮,換上最喜愛的衣裙、頭飾,.三年相思之苦。將要告一段落,她就要和她心愛的大鴻相見子。她發誓,今後再也不和大鴻分開;大鴻要是再上戰場.她就和他一起去。她再也不承受相思之苦。
黃帝的勝利大軍浩浩盪盪走來,熊、羆、貔、貅、豸區、虎在前面開路,風伯雨師隨後吹風灑雨,清掃大道,皇帝威武地坐在車上,車由畢方鳥駕御,大象拉著,六條蛟龍在車後護衛,蛟龍後面是四方鬼神,最後是精神抖擻的大隊士兵。
分別多年的親人栩見子,他們拉手、擁抱,激動得又哭又笑:素女在歡樂的人群中尋找著;她的大鴻在哪裡?他為什麼不趕快飛到心愛的人面前?他是想躲起來,給我一個出其不意的快樂?啊,大鴻,你難道不懂得我的心思,我要立刻見到你呀!想著,找著,突然,她害怕子,心上激起一種不祥的預兆,莫非他不!不!她分開人群來到黃帝的車前,攀著車軒,焦急地向黃帝問道:"大鴻在哪兒?我的大鴻在哪兒?"
隨著素女這一一聲問,喧鬧的人群突然靜子下來.從戰場上歸來的將領士兵都垂下.子頭,站著不動。
素女一見這種異樣的氣氛.只導魂飛魄散,她連連向黃帝問道:"大鴻他、他怎麼了,他在哪兒?"
黃帝的四張驗上布滿子悲衷,八雙眼睛噙滿淚水,他輕輕說道:"素女,你要鎮靜。大鴻他是個勇敢的人,在一次激烈的戰斗中.他不幸陣亡"
猶如五雷轟頂.天塌地陷.素女一陣心痛.暈過去。黃帝忙命人把素女抬回宮中。
大鴻的遺體運回後被埋葬了。素女的心也隨著大鴻一起被埋葬了。她的淚早已哭干,白天黑夜,只是抱著她的五十弦的瑟在大鴻的墳前傾訴她綿綿不盡的悲哀和思念。
瑟聲悲慘哀切,只彈得天地動容,日月無光;只彈得黃帝和眾鬼神悲涼不安。黃帝見素女的瑟聲太哀傷,怕長此下去.素女的身體受不了,就把她的瑟由五十弦改為二十五弦。
素女用她那把二五弦的瑟一直在大鴻的墳前不停地彈呀,彈呀忽,大鴻的墳墓轟然一聲響炸裂開來,一股青煙由墳中飄出,隨後,一隻大雁嘎嘎叫著從墳里飛出來。素女一見,知是大鴻所變,立即扔下瑟,也變成一隻大雁,高叫著隨那隻雁比翼飛去。
黃帝聞訊,深感索女和大鴻愛情的堅貞,就封大雁為信使,專為天下有情人傳遞書信,使天下有情人兩心常系,永不相忘。
神話故事3:女媧補天
女媧創造了人類之後,許多年平靜無事。人類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勞動、生活。
不料有一年,天地發生了可怕的變化,一場災難陡然降臨人間。支撐著天的東、西、南、北四邊的天柱毀壞了,造成天崩地裂。天,露出了一個一個的大窟窿,不能再覆蓋大地;大地九州--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等地的地面斷裂,塌陷成一道一道的深壑鴻溝。
洪水從地心中噴射出來,江河湖海掀起滾滾巨浪,沖向大地。洪水巨浪吞沒了無數房屋和人畜。森林裡也燃起熊熊大火,大火不斷蔓延,燒毀一切生物。
毒蛇猛獸也紛紛跑出來傷害人類。凶惡的大鳥,不時從天空中閃電般沖下來,抓走老人和孩子。出現了一條殘暴的黑龍,乘機興風作浪,毀壞田壟,掀翻房屋,吞食人畜。
世界一片可怕凄涼景象。人類已無法再生存下去。
女媧看著她所創造的人類遭受如此巨大的苦難,痛心極了。她決心補天修地,止水滅火,懲處凶禽惡獸,把人類從瀕臨死亡的絕境中拯救出來
女媧站在大地中央,環顧周圍的一切,思謀著如何著手這巨大而艱辛的工作。她從高山、河流里揀來了無數的五彩石,堆積在一起,利用森林中熊熊燃燒的大火,把五彩石熔化成石漿。而後她手捧滾燙的石漿,縱身飛起,把天上的窟窿一個一個地填補好。補上這五彩的石漿,天雖然沒有原先那樣光滑,卻比先前更加美麗多彩了。
女媧怕補好後的天還會坍塌,就殺了一隻大鰲,斬下它的四足當作天柱撐在天的四方。從此之後,天穩穩當當地坐在四根結實的天柱上,再也沒有發生坍塌的事故了補好了天,女媧又趕到冀州,殺死那條作惡多端的黑龍,逐走那些吃人的凶禽猛獸,使人類不雨受到禽獸的殘害。
現在就要治理那浪濤滾滾的大洪水了。女媧走遍了神州大地,把所有蘆葦都集中起來燃燒成灰,堆積起來,堵塞那滔天的洪水,填平了被洪水沖開的溝溝壑壑。洪水被止住了,大地又恢復了原來的面貌。
女媧為了人類的生活更豐富更愉快,又創造了一種形狀像鳳鳥的樂器--笙簧。笙簧用葫蘆做成,裡面插上十三隻管子,吹奏起來發現悠揚悅耳的樂聲。她把這樂器送給人類,教會他們演奏的方法。人類有了這樂器為伴,果然生活得比以前更加愉快、歡樂了。
神話故事4:共工撞天柱
女媧把天地修補好後,世界上又相安無事很多年。可是後來,這寧靜和平的局面被一場可怕的惡戰破壞了。交戰的雙方一個是統治宇宙的黃帝後裔天帝顓頊,一個是統治地上十分之七水域的水神共工。
共工是炎帝後裔火神祝融的兒子,生著人的臉,蛇的身子.披著一頭火樣的紅發,性情暴烈。共工不甘心屈居於顓頊之下稱臣,久想搶奪天帝的寶座。
共工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叫浮游,相柳。那相柳也是人面蛇身,渾身青色,長著九個腦袋,同時要吃九座山上的東西。共工還有一個兒子,本事不大,卻也有和他父親一樣的野心。共工和他的部下經過一番籌謀之後,就率領浩浩盪盪的隊伍,向顓項發動了突然的進攻。
顓頊對共工的野心早有警惕,即刻帶兵相迎。這場爭斗十分激烈,雙方都把自己的所有兵力和智謀使了出來。他們從天上打到地下,又從地下打到西方的不周腳下。
共工掀起狂波惡浪,用水去攻顓頊一方,顓項則放出熊熊的神火去燒共工一方。終於,共工一方敵不過顓頊,九頭相柳被當場燒死。浮游被燒得焦頭爛額,拚死沖出火圍,忍痛逃到淮水。一頭扎進水裡,終因傷勢過重死了。他死後還不甘心,化成了一頭紅熊,後來跑進晉平公的屋子,把晉平公嚇得生了一場大病。共工本來就沒有多大本事的兒子在戰爭中被亂刀砍死,後化為厲鬼,常在人間作崇。因為這鬼怕紅豆,又死在冬天,所以人們常在冬至這天煮紅豆粥來驅邪。他一見紅豆粥就遠遠地跑開了。
共工的大部分人馬,死的死,傷的傷。一向高傲成性不可一世的共工,見大勢已去,不由又怒又惱,猛地頭向不周山撞去
只聽得轟隆隆、嘩啦啦一聲響,不劇頓時被撞成兩截,倒塌下來。
不周山這一倒,使整個宇宙發生一場大的變動。原來這不周乃是西方撐天的一根柱子,很可能就是女媧時代用來撐天的鰲足變化而來。撐天柱一倒,西北方的天失去支撐,傾斜下來,天空的太陽、月亮,星辰站不住腳,不由自主地向西移動。這樣就成子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月星辰的運行。"
不周山倒下引起子強烈的地震,使大地的東南部分沉陷下去。從此大川小河的水,總是夜不息地向東方流去,成子我們今天所見的海洋。
顓頊所統治的宇宙,經共工這么一折騰,雖然打破了女媧時代的寧靜和平,卻也改變顓頊時代的死氣沉沉。你看,日月星辰每天從東方升起,向西方落,去而復來。天氣分成春、夏、秋、冬,依著順宇循環不已。江、湖、河水急急忙忙地奔向東方,大海則敞開胸懷,容納百川匯集而來的水流。世界變得又奇妙又生動。
至於那被撞倒的不周,原本"不劇",只因被共工撞倒後、體殘缺不全,人們才它"不周"的。
神話故事5:羿射九日
住在茅屋、吃著粗米飯、喝著野菜湯的帝堯,見人民遭受如此巨大災難。心憂如焚。他先是按照祖傳的宗教儀式,把一個HI女丑的女巫,用隆重的儀式,送到高山頭上曝曬,以祈求天降甘霖。女巫被曬死了,十個太陽還是懸在天空,一絲幾雲彩也不見。
堯見此法不靈,便親自去天廷向帝俊求告,請他設法收回太陽.拯救下界生靈。
帝俊對一個兒子不守規矩早就生氣。但這個兒子一向被寵壞,一時也拿他們沒辦法。現在覺得再不管管這些頑皮的孩子,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他沉思良久,便命人把大神羿找來,對他說:"如今日同出,猛獸橫行,下界人民遭殃,特派你去凡問,為民除害,"
羿英勇耿直,神力超群,更射得一一手神箭他對.日同出,禍害人民,早心懷不滿。見帝俊一說,便爽快地答應,臨行前,帝俊贈了他一把紅弓, 支自箭,叮囑他此去謹慎從事,對太不可太寬,也不可太嚴,驅趕回去就行子。帝俊還特地恩准羿的妻子嫦娥陪同他一道去。
羿和妻子嫦娥降到凡塵,只見一片焦土枯木,屍骨遍野。剩下的人也乾瘦如柴,奄奄待斃,景象非常凄慘。
羿即刻對十個太陽發出警告,勸他們快快回到湯谷,遵從帝俊命令,輪流值班,恢復正常秩序。十個太陽哪裡把羿放在眼裡.劃著羿一陣哈哈大笑後,放出子蜓為猛烈的火焰,只烤得羿和嫦娥頭昏眼花,喉嚨冒煙,趕快躲到堯的茅屋裡。
羿恨恨地說:"這個太陽太逞橫,看我不好好收拾他們!"
嫦娥在一旁忙說:"別忘了,他們可都是帝俊的兒子,做得太過分.帝俊會怪罪的。"
第二天,十個太陽又一齊出現在天空,烈焰肆虐地炙烤著大地,羿背上紅弓,箭袋,來到曠野,一個太陽大聲斥責道:"喂,聽著!你們禍害人民,已犯下了,大罪,趕快回去吧!不然,我可要對你們不客氣。"
"你敢對我們怎麼的?我們才不怕你呢!"。十個太陽一齊驕橫地回答。
羿再也不能忍受了。他張開紅弓,搭上白箭,瞄準一個太陽,只聽"嗖"的一聲,箭像閃電般直向天空高處飛去。頃刻,天抖動了一下,一團火球無聲地在天空中爆炸,流火四射,金色的羽毛飄散開來,一團又紅又大的東西"轟然"一聲落在地上,人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隻金紅色的三足烏鴉。
羿掏出神箭,又連連向天空射去。霎時間,天空火光滿天,金色羽毛如雨花似的四處飄散,一隻又一隻的三足烏鴉墜落塵埃。
堯仰頭一看,天上只剩下一個太陽了。他來不及向羿打招呼,趕忙伸手把羿箭袋中剩下的一支箭抽下。羿伸手一摸,箭袋空了,以為箭射完了,就停了下來。
剩下的那個太陽,早嚇得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從此以後,他每天早上升起,晚上落下,忠實地執著普照天際萬物的任務,再也不敢搗亂子。
九個太陽一除,氣溫立即降了下來。天上烏雲驟聚,陣陣狂風吹起,一會兒,大雨嘩嘩降了下來。旱象解除了,萬物復甦了,人民得救了。羿高興了。可嫦娥卻愁展不展,羿逞一時之快,射死了帝俊的九個兒子,不知今後會招致什麼樣的後果呢?
⑼ 5個歷史典故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解釋:原指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的、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質。
楚國有個書生,由於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於看到了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後面,正准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里,再也辨認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後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面去取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鴻門宴
漢元年(前206)十二月,項羽率軍至函谷關。見關門禁閉,又聽說劉邦已平定關中,大怒。於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關,准備討伐劉邦。此時項羽擁兵40萬,號稱百萬,駐扎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的項王營)。劉邦有兵10萬,號稱20萬,安營霸上。謀士范增勸說項羽立即攻擊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素有交情,當夜策馬至劉邦軍中將范增的計謀密告張良,勸張良趕快逃避。張良馬上將情況告訴劉邦。劉邦請項伯從中調解,項伯要求劉邦第二天到鴻門。隨後,項伯連夜趕回鴻門,勸說項羽。項羽認為項伯所說有理。第二天早晨,劉邦親自來見項羽,項羽設宴招待。席間,范增三次舉起所佩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范增於是指示項羽堂弟項庄來席前舞劍助興,意在擊殺劉邦。項伯見此情況,也撥劍起舞,並經常用自己身軀保護劉邦。張良也離席去叫樊噲,樊噲攜帶劍盾闖入軍門,指責項羽要殺有功之人。後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護衛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脫身。
藺相如完壁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趙高指鹿為馬
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管仲輔佐齊桓公
魯庄公九年(前685)齊魯乾時之戰,魯軍失敗後,齊大夫鮑叔率領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表達齊國的意願。公子糾被殺以後,其輔佐管仲隨鮑叔返齊。回國以後,鮑叔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治理齊國,那麼由高傒和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齊桓公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之禮禮遇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管仲相齊後,一心輔佐齊桓公的霸業,對齊國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張禮法並用,禮以使人知廉恥,法以使人守規矩。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得到穩定和改善的基礎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採取尊王攘夷、爭取與國的方針,以建立霸權。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准備了物質條件。
⑽ 五個歷史故事 要啟示
1、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的復國事例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准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後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於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裡,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遊,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後面。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癒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於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卧薪嘗膽」,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民奮圖強
2、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公元前二世紀的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中國的萬里長城就是在這個朝代初具規模的。但因為父子兩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統治僅有15年。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韓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軍事統帥。
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的軍事統帥,他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建立軍功之前的韓信,既不會經商,又不願種地,家裡也沒有什麼財產,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於是常到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費飯,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於是韓信很惱火,就與這位小官絕交了。
為了生活下去,韓信只好到當地的淮水釣魚,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沒飯吃,便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吃,這樣一連幾十天,韓信很受感動,便對老太太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老太太聽了很生氣,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韓信聽了很慚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有些年輕人看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少年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寶劍,以為他是膽小,便在鬧市裡攔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不知道韓信會怎麼辦。只見韓信想了好一會兒,一言不發,就從那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當時在場的人都哄然大笑,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這就是後來流傳下來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其實韓信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他看到當時社會正處於改朝換代之際,於是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相信會有自己的出頭之日。公元前209年,全國各地反對秦朝統治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韓信加入其中一支實力較強的軍隊。軍隊的首領就是後來成為下個朝代開國皇帝的劉邦。最初,韓信只是做了一個管押運糧草的小官,很不得志。後來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兩人經常討論時事和軍事,蕭何認識到韓信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於是極力向劉邦推薦,但劉邦仍不肯重用韓信。
一天,心灰意冷的韓信悄悄離開劉邦的軍隊,投奔別的起義軍。蕭何得到他離開的消息後,也沒向劉邦匯報,趕忙騎馬去追韓信。劉邦得到消息,以為是二人逃跑了。過了兩天,蕭何和韓信回來了,劉邦又驚又喜,責問蕭何是怎麼回事。蕭何說:「我是為您追人去了。」劉邦大惑不解:「過去逃跑的將領有幾十個,你都不去追,為什麼單單去追韓信呢。」蕭何說:「以前逃跑的將領都是平庸之輩,容易得到,至於韓信是難得的奇才。如果您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劉邦說:「那就讓他在你手下作個將領吧」。蕭何說:「讓他做一般的將領,他未必肯留下來。」劉邦說:「那就讓他作一個軍事統帥吧。」從此,韓信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位將軍。在後來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他每戰必勝,立下了赫赫功勛。
3、米開朗基羅「以退為進」的故事
碰上僵局,或者對方一直不掀牌,讓你莫測高深的時候,打破僵局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先讓一步。
聰明的米開朗基羅義大利藝術家被公認為最偉大的作品,應該是他的大理石雕刻大衛像。
各位可知道,當米開朗基羅剛雕好大衛像的時候,主管這件事的官員跑去看,竟然不滿意。
「有什麼地方不對嗎?」米開朗基羅問。
「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員說。
「是嗎?」米開朗基羅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聲:「可不是嗎?鼻子是大了一點,我馬上改。」說著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當當地修飾起來。
隨著米開朗基羅的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員不得不躲開。
隔一會兒,米開朗基羅修好了,爬下架子,請那位官員再去檢查:
「您看,現在可以了吧!」
官員看了看,高興地說:「是啊!好極了!這樣才對啊!」
送走了官員,米開朗基羅先去洗手,為什麼?
因為他剛才只是偷偷抓了一小塊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面做做樣子。
從頭到尾,他根本沒有改動原來的雕刻。
但是,各位想想:如果米開朗基羅不這樣做,而跟那位官員爭,會有這么好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