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有名的教子故事

歷史有名的教子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8 07:34:45

㈠ 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有哪些

孟母
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國人。
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
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歷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著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精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岳母、晉代名將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號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
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斷機教子
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用剪刀剪斷織好的布。孟子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這樣做的原因。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安寧,做起事來就可以避免於禍害。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奮學習不休息,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大學問之人。
買肉啖子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買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鄰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備殺豬。孟子見了很好奇,就跑去問母親:「鄰居在干什麼?」「在殺豬。」「殺豬干什麼?」孟母聽了,笑了笑,隨口說到:「是給你吃啊。」剛說完這句話,孟母就後悔了,心想鄰居不是為了孩子殺的豬,我卻欺騙了他。這不是在教他說謊嗎?為了彌補這個過失,孟母真的買來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了。
編輯本段
歐母
歐陽修(1007-1072)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4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是跟著一直守寡的母親長大的。
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時候,家中門庭若市,經濟也寬裕。他去世後,家境逐步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以荻畫地
歐陽修的母親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辛勤勞動,一心養兒長大。歐陽修五六歲了,他母親就教他讀書識字,教他做人的道理。沒錢買紙筆,就用蘆桿代替,把沙鋪在地上當紙,一筆一畫教歐陽修寫字。
一年大一年的歐陽修逐漸懂事了。他很體諒母親,一邊讀書,一邊盡力分擔家務。歐陽修盡管已經懂事了,但他不明白母親怎麼有那麼大的決心和力量來撫養自己。
一次,歐陽修問起了這件事。母親深情地說:"你父親死後,我能守寡撫孤,是因為我了解你父親的品德高尚。我愛他,也愛你,我決心把你培養成像你父親那樣的人。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之後,她對歐陽修又講起了自己的身世和歐陽修父親的為人。"我嫁到歐陽家的時候,你奶奶已經去世了。可是,我從你父親對你奶奶的紀念中,知道他是個很孝敬長輩的好人。你父親在家尊敬長輩,在外當官的時候,對公事嚴肅認真,從不馬虎。他白天辦公,晚上還要看公文和案件材料,往往熬到深更半夜。對於死刑的材料,總是反復調查、核實。他常說,人命關天,馬虎不得。後來由於勞累過度,積勞成疾,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對我說:'我不能看孩子長大了,希望你今後把我的話告訴孩子:人不要貪財圖利,生活上不要過分追求,要孝敬長輩,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你父親的遺言,望你好好勉勵自己。"歐陽修聽到這里,抽泣著對母親表示:"我一定繼承父親的遺志,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後來,歐陽修做了官,任參知政事。慶歷三年,他因積極支持范仲淹、維持新法被貶職。歐陽修的母親說:"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
編輯本段
岳母
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賢母之一,教子精忠報國 。她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
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編輯本段
陶母
陶侃母親諶氏(243-318年)古代饒州人,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是我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陶母以身垂範,育子成才的事跡,千古傳頌.以下為其育兒二事.
截發延賓
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陶母時常誡子務「使結交勝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強的人.)古書有載: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而逵馬仆甚多。侃母諶氏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諶氏頭發委地,下為二髲,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坐諸薦以為馬革。日夕,遂為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知諶氏所為,既嘆其才識,又深愧其厚意,語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陽,遂稱之於羊晫、顧榮等人,大獲美譽。陶母截發延賓,銼薦喂馬之事鄉里傳談,以為賢良。官府特為陶母住所立坊,名為延賓坊,命屋邊之橋為德化橋,以此嘉彰這位賢母。北寧范仲淹知饒州時,曾下令於德化橋頭立「延賓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傳陶母「截發延賓」的事跡。
封壇退鮓
陶侃少時,在潯陽作主管漁業生產的小官。少小離家在外,謹記母訓,陶侃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待人和善、頗有人緣。有一次,他的部下見其生活清苦,便從魚品腌制坊拿來一壇糟魚給他食用。孝順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魚,便趁同事出差鄱陽之機,順便捎上這壇糟魚,並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為侃兒一片孝心高興。於是隨口問送信物之人:「這壇糟魚,在潯陽要花多少錢?」那客人不解其意,直誇耀說:「嗨,這壇子糟魚用得著花錢買?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愛吃,下次我再給您多帶幾壇來。」陶母聽罷,心情陡變,喜去憂來,將糟魚壇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魚帶回陶侃,並附上責兒書信。此書言辭嚴厲,書雲:「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惟不益,乃增吾憂也。」
陶侃收到母親返回的糟魚與責書,萬分愧疚,深感辜負母訓,發誓不再做讓母親擔憂之事。從此,陶侃為官公正廉潔,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還鄉,他也一絲不苟將軍資儀仗、倉庫親自加鎖,點滴交公。陶侃的一生業績浸透了陶母諶氏的言傳身教。 助人為樂,不受酬謝.

㈡ 歷史上教子的故事

編輯本段1、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講的是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成才,選擇良好的環境,為孟子創造學習條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鄉下,他家附近有一塊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親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頗為熱鬧。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強,對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這些情景,也學著他們的樣子,一會兒假裝孝子賢孫,哭哭啼啼,一會兒裝著吹鼓手的樣子。他和鄰居的孩子嬉遊時,也模仿出殯、送葬時的情景,拿著小鐵鍬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為好讀書、有學問的人,看到兒子的這些怪模樣,心裡很不好受。感到這個環境實在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決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裡。戰國初期,商業已經相當發達,在一些較大的城市裡,既有坐商的店鋪,也有遠來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條街十分熱鬧,有賣雜貨的,有做陶器的,還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鄰是打鐵的,東鄰是殺豬的。鬧市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行商坐賈,高聲叫賣,好不熱鬧。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閑逛,對商人的叫賣聲最感興趣,每天都學著他們的樣子喊叫喧鬧,模仿商人做買賣。
孟母覺得家居鬧市對孩子更沒有好影響,於是又搬家。這次搬到城東的學宮對面。學宮是國家興辦的教育機構,聚集著許多既有學問又懂禮儀的讀書人。學宮里書聲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時常跑到學宮門前張望,有時還看到老師帶領學生演習周禮。周禮,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來往的禮節儀式。在這種氣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鄰居的孩子們做著演習周禮的游戲。「設俎豆,揖讓進退。」不久,孟子就進這所學宮學習禮樂、射御、術數、六藝。孟母非常高興,就定居下來了。
孤兒寡母,搬一次家絕非易事,而孟母為了兒子的成長,竟然接連三次搬遷,可見孟母深知客觀環境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常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點在少年兒童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因此,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雖然不是一個人成才的唯一條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孟子以後既沒有選擇墨學、道學等曾經顯赫一時的學說,又沒有像蘇秦等縱橫家那樣,從個人的權利思想出發,圖得個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選擇儒家學說作為他畢生奮斗的事業,終於成為一位在現實的人生中,不為一己之身而謀,捨生取義,只為憂世憂人而謀國、謀天下的「聖人」,這與孟母早期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編輯本段2、買肉啖子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買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鄰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備殺豬。孟子見了很好奇,就跑去問母親:「鄰居在干什麼?」「在殺豬。」「殺豬干什麼?」孟母聽了,笑了笑,隨口說到:「是給你吃啊。」剛說完這句話,孟母就後悔了,心想鄰居不是為了孩子殺的豬,我卻欺騙了他。這不是在教他說謊嗎?為了彌補這個過失,孟母真的買來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了。
編輯本段3、斷機教子
「斷機教子」,講的是孟母鼓勵孟子讀書不要半途而廢的故事。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坐在機前織布,她問兒子:「《論語》的《學而》篇會背誦了嗎?」孟子回答說:「會背誦了,」孟母高興地說:「你背給我聽聽。」可是孟子總是翻來復去地背誦這么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母聽了又生氣又傷心,舉起一把刀,「嘶」地一聲,一下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割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裡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問母親出了什麼事。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說到傷心處,孟母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孟子很受觸動,從此以後,他牢牢地記住母親的話,起早貪晚,刻苦讀書。
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於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展影響極大。良好的環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並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後致力於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㈢ 試舉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三娘教子,曾子殺豬,畫荻教子。(正面)
反面的就是傷仲永了……

㈣ 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有哪些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到楚國去,路上經過一個樹林,在版樹林中有個駝背老人正在權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輕松,就像在地上撿知了一樣。孔子問:您的動作真是巧啊!有什麼門道嗎?老人說:我確實有自己的辦法,我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疊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疊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這樣失手的情況十次也不會超過一次;疊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就會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立著的斷木樁,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大地大,萬物品類繁多,但我一心專注於知了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這樣為什麼不能成功呢!最後孔子轉過身來對弟子說:「專心致志,本領就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

㈤ 歷史上著名的母親教子的故事。

孟母三遷 即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
岳母刺字 "精忠報國"正是母專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屬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
徐母大義 在中國歷史上被後世尊為「三大賢母」的母親中,處於第二位的是三國時代的徐庶之母。
孔母授學 孟軻之母因為「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等故事成為天下母儀的典範。但是孔子母親顏征在的教子故事,卻鮮為人知。
歐母畫荻 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
陶母剪發退魚 一次,鄱陽郡孝廉范逵途經陶侃家。正值大雪。陶侃因家貧,擔心沒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親看在眼裡,安慰他說,你只管留客吧,我會設法招待好的。於是,她把頭上的長發剪下,換成酒菜,又捲起鋪床的乾草切細,陶侃「斫諸屋柱」為薪柴,喂飽范逵的馬。范逵事後得知,感慨地說:「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隨范逵而來的奴僕也覺得大過所望。
從朱德寫的 《回憶我的母親》以及胡適寫的《我的母親》可以看出他們的母親也是平凡而偉大的。
以上希望對你有一點點幫助。

㈥ 試舉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事例各一)

正面: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正面的還有岳母刺字 曾子殺豬等
反面:傷仲永:
金溪有個平民叫方仲永,世代從事於農業生產。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書寫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書寫書具。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近借來給他,仲永立即書寫詩歌四句,並且在詩後署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以團結宗親作為詩的內容,(父親)把他的詩傳遞給全鄉的學識優秀的士人欣賞。從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讓他)寫詩,仲永立刻完成,他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鄉的人感到驚奇,漸漸的用賓客的禮節款待他的父親,有的人用錢討取仲永的詩作。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是有利的,每天強拉著仲永到處拜訪同鄉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見到了仲永,仲永已經十二三歲了。我讓他作詩,作出的詩已經不能符合以前的傳聞了。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方仲永的事,舅舅說:「仲永的才能已經消失盡凈,成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說:方仲永的聰慧,是天生的。他天生聰明,遠勝過有才能的人。他最終成為常人,是因為它受於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後天不教育,尚且成為平人;現在那些天生不聰明的人,本來是平人,後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為普通人了嗎?

㈦ 中外名人教子的故事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2、曾子殺豬

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藍布新衣,准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後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後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

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准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說道:「家裡只養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時才殺的。你怎麼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

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如果我們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於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

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覺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於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3、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一點,象徵國內無首。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4、羅斯福教子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兒子,有一次和同學們一起結伴到歐洲去旅行。他在歐洲買了一匹馬,想騎馬旅行給商家做廣告。有了這個想法後,他打電報給父親,要求寄錢過來。他在電報中說,這是一項很好的投資,他將騎馬去冒險,給家裡賺一大筆錢。

羅斯福收到電報後並沒有給兒子寄錢,而是給他回了這樣一封電報:來電收知,「祝賀」你做了一筆一本萬利的投資。若投資失敗,我建議你游泳游回美國!

兒子接到這封幽默而嚴厲的電報後,很快就改變了原來的「奇思妙想」,賣掉了馬匹,和同伴們一起乘船回到了美國。

羅斯福是沒有錢嗎?不是,那他為什麼不給兒子寄錢呢,是因為小氣嗎?也不是,他是不願讓兒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

5、李嘉誠教子

香港巨富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都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想在父親的公司里施展宏圖,干一番事業,但李嘉誠果斷的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

於是,兄弟倆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去了投資銀行,他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強之路。

㈧ 從正反兩面具出兩個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

正面的:
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也說明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反面的:
傷仲永
金溪有個平民叫方仲永,世代從事於農業生產。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書寫工具。 有一天仲永忽然大哭要書寫書具。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近借來給他,仲永立即書寫詩歌四句,並且在詩後署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以團結宗親作為詩的內容,(父親)把他的詩傳遞給全鄉的學識優秀的士人欣賞。從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讓他)寫詩,仲永立刻完成,他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鄉的人感到驚奇,漸漸的用賓客的禮節款待他的父親,有的人用錢討取仲永的詩作。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是有利的,每天強拉著仲永到處拜訪同鄉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見到了仲永,仲永已經十二三歲了。我讓他作詩,作出的詩已經不能符合以前的傳聞了。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方仲永的事,舅舅說:「仲永的才能已經消失盡凈,成為了普通的人。」 王先生說:方仲永的聰慧,是天生的。他天生聰明,遠勝過有才能的人。他最終成為常人,是因為它受於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後天不教育,尚且成為平人;現在那些天生不聰明的人,本來是平人,後天又不接受教育,就能成為普通人了嗎?

㈨ 歷史上著名母親教子事例

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講的是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成才,選擇良好的環境,為孟子創造學習條件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鄉下,他家附近有一塊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親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頗為熱鬧。年幼的孟子,模仿性很強,對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這些情景,也學著他們的樣子,一會兒假裝孝子賢孫,哭哭啼啼,一會兒裝著吹鼓手的樣子。他和鄰居的孩子嬉遊時,也模仿出殯、送葬時的情景,拿著小鐵鍬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使孟子成為好讀書、有學問的人,看到兒子的這些怪模樣,心裡很不好受。感到這個環境實在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決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裡。戰國初期,商業已經相當發達,在一些較大的城市裡,既有坐商的店鋪,也有遠來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條街十分熱鬧,有賣雜貨的,有做陶器的,還有榨油的油坊。孟子住家的西鄰是打鐵的,東鄰是殺豬的。鬧市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行商坐賈,高聲叫賣,好不熱鬧。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閑逛,對商人的叫賣聲最感興趣,每天都學著他們的樣子喊叫喧鬧,模仿商人做買賣。
孟母覺得家居鬧市對孩子更沒有好影響,於是又搬家。這次搬到城東的學宮對面。學宮是國家興辦的教育機構,聚集著許多既有學問又懂禮儀的讀書人。學宮里書聲朗朗,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時常跑到學宮門前張望,有時還看到老師帶領學生演習周禮。周禮,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來往的禮節儀式。在這種氣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鄰居的孩子們做著演習周禮的游戲。「設俎豆,揖讓進退。」不久,孟子就進這所學宮學習禮樂、射御、術數、六藝。孟母非常高興,就定居下來了。
孤兒寡母,搬一次家絕非易事,而孟母為了兒子的成長,竟然接連三次搬遷,可見孟母深知客觀環境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常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一點在少年兒童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因此,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雖然不是一個人成才的唯一條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孟子以後既沒有選擇墨學、道學等曾經顯赫一時的學說,又沒有像蘇秦等縱橫家那樣,從個人的權利思想出發,圖得個人平生的快意,而是偏偏選擇儒家學說作為他畢生奮斗的事業,終於成為一位在現實的人生中,不為一己之身而謀,捨生取義,只為憂世憂人而謀國、謀天下的「聖人」,這與孟母早期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買肉啖子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買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鄰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備殺豬。孟子見了很好奇,就跑去問母親:「鄰居在干什麼?」「在殺豬。」「殺豬干什麼?」孟母聽了,笑了笑,隨口說到:「是給你吃啊。」剛說完這句話,孟母就後悔了,心想鄰居不是為了孩子殺的豬,我卻欺騙了他。這不是在教他說謊嗎?為了彌補這個過失,孟母真的買來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了。

斷機教子
「斷機教子」,講的是孟母鼓勵孟子讀書不要半途而廢的故事。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坐在機前織布,她問兒子:「《論語》的《學而》篇會背誦了嗎?」孟子回答說:「會背誦了,」孟母高興地說:「你背給我聽聽。」可是孟子總是翻來復去地背誦這么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母聽了又生氣又傷心,舉起一把刀,「嘶」地一聲,一下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割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裡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問母親出了什麼事。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說到傷心處,孟母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孟子很受觸動,從此以後,他牢牢地記住母親的話,起早貪晚,刻苦讀書。
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於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展影響極大。良好的環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並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後致力於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㈩ 請舉例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各一個

正:孟母三遷。反面可選擇張居正教導嘉靖帝的。

閱讀全文

與歷史有名的教子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