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真得有叫甘茂的人么,在秦惠文王時期
是的,歷抄史上確實有叫甘茂的人。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詳,下蔡(今安徽潁上甘羅鄉)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將。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里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❷ 甘茂曾和秦武王歃血為盟,為何他亡秦去齊,最後卻卒於魏國
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亡,秦國政局大變,本來得勢的甘茂遭到樗里疾的排擠,於次年在率軍攻版魏皮氏時權出逃,在齊國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2)歷史人物甘茂擴展閱讀:
甘茂曾侍奉下蔡的史舉先生,跟他學習諸子百家的學說,後來通過張儀、樗里子的引薦得到拜見秦惠王的機會。秦惠王接見後,很喜歡他,就派他帶兵去幫助魏章奪取漢中地區。
秦惠王死後,秦武王即位。當時張儀、魏章已離開秦國,跑到東邊的魏國。不久,秦公子蜀侯輝和他的輔相陳壯謀反,秦武王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返回秦國後,秦武王任命甘茂為左丞相,任命樗里子為右丞相。
❸ 甘茂這個人的品行怎樣對秦國算不算忠臣
甘茂列傳》譯文
提要:
戰國時期秦國武王時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篇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傳,並附甘茂之孫甘羅傳。 樗里子和甘茂在對韓、趙、魏、楚等東方各國用兵方面頗有功績,所以《太史公自序》說:「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傳第十一》。」樗里子、甘茂並顯於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時受封,歷任武王、昭王兩代秦相,秦人稱他為「智囊」。對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殘忍之國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間而結數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史記評林》)所言當是。甘茂則是由楚入秦的「羈旅之臣」,盡管他是個「非常之士」,任為左丞相後,卻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後乃遭讒逃往齊國。傳文中反映了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同時還對當時秦國於其他諸侯國、秦國統治集團內部錯綜復雜的矛盾作了詳細記載。 這篇傳記之所以久傳不衰,主要是它生動地記寫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羅的事跡。甘羅年僅十二,卻能洞察時局,利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解決了丞相呂不韋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使秦國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趙國五個城池。甘羅少年有為,十二歲成為秦國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能力外,也與當時的客觀環境有關。誠如贊論所說:「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司馬遷在當時即注意到這個問題,可謂難能可貴。 人物眾多且各具性格特徵,是這篇傳記在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文中除傳主外涉及歷史人物近二十個,其中富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即有十餘人,國君、卿相、文臣、武將、策士、說客無所不有,如同一幅政治舞台上的人物畫廊。由於作者善於選擇、提煉在特定語言環境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所以無論是較長的對話,還是三言兩語,都能把人物的個性揭示出來。如甘茂攻打宜陽向武王的表白,既反映了他作為「羈旅之臣」的後顧之憂,又表現了他攻打宜陽胸有成竹的智謀和才幹;甘羅對丞相呂不韋的反駁則表現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氣盛,敢想敢說敢做的鮮明性格。此外,如樗里子的預見性,武王的貪婪,胡衍的狡獪以及蘇代的縱橫捭闔等,都從他們富有個性的語言中表現出來。
譯文:
甘茂,是下蔡人。曾侍奉下蔡的史舉先生,跟他學習諸子百家的學說。後來通過張儀、樗里子的引薦得到拜見秦惠王的機會。惠王接見後,很喜歡他,就派他帶兵,去幫助魏章奪取漢中地區。 惠王死後,武王即位。當時張儀、魏章已離開秦國,跑到東邊的魏國。不久,秦公子蜀侯輝和他的輔相陳壯謀反,武王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返回秦國後,武王任命甘茂為左丞相,任命樗里子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武王對甘茂說:「本人有個心願想乘著垂帷掛幔的車子,通過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即使死去也算心滿意足了。」甘茂心領神會,便說:「請允許我到魏國,與魏國相約去攻打韓國,並請讓向壽輔助我一同前往。」武王應許了甘茂的請求。甘茂到魏國後,就對向壽說:「您回去,把出使的情況報告給武王說『魏國聽從我的主張了,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韓國』。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勞。向壽回到秦國,把甘茂的話報告給武王,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抵達息壤,武王問他先不攻打韓國是什麼緣故。甘茂回答說:「宜陽,是個大縣,上黨、南陽財賦的積貯經時很久了。名稱叫縣,其實是個郡。現在大王離開自己所憑據的幾處險要關隘,遠行千里去攻打它們,取勝有很大困難。從前,曾參住在費邑,魯國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正在織布神情泰然自若。過了一會兒,一個人又來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仍然織布神情不變。不一會,又有一個人告訴他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他的母親扔下梭子,走下織布機,翻牆逃跑了。憑著曾參的賢德與他母親對他的深信不疑,有三個人懷疑他,還使他母親真的害怕他殺了人。現在我的賢能比不上曾參,大王對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參的母親信任曾參,可是懷疑我的決非只是三個人,我唯恐大王也象曾母投杼一樣,懷疑我啊。當初,張儀在西邊兼並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擴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邊奪取了上庸,天下人並不因此贊揚張儀,而是認為大王賢能。魏文侯讓樂羊帶兵去攻打中山國,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樂羊回到魏國論功請賞,而魏文侯把一箱子告發信拿給他看。嚇得樂羊一連兩次行跪拜大禮說:『這可不是我的功勞,全靠主上的威力啊。』如今我是個寄居此地的臣僚。樗里子和公孫衍二人會以韓國國力強為理由來同我爭議攻韓的得失,大王一定會聽從他們的意見,這樣就會造成大王欺騙魏王而我將遭到韓相公仲侈怨恨的結果。」武王說:「我不聽他們的,請讓我跟您盟誓。」終於讓丞相甘茂帶兵攻打宜陽。打了五個月卻拿不下宜陽,樗里子和公孫衍果然提出反對意見。武王召甘茂回國,打算退兵不攻了。甘茂說:「息壤就在那裡,您可不要忘記……」武王說:「有過盟誓。」於是調集了全部兵力,讓甘茂進攻宜陽,斬敵六萬人,終於拿下了宜陽。韓襄王派公仲侈到秦國謝罪,同秦國講和。 武王終於通過了三川之地到了周都,最後死在那裡。武王的弟弟即位,就是昭王。昭王的母親宣太後是楚國女子。楚懷王由於怨恨從前秦國在丹陽打敗楚國的時候,韓國坐視不救,於是就帶兵圍攻韓國雍氏。韓王派公仲侈到秦國告急求援。秦昭王剛剛即位,太後又是楚國人,所以不肯出兵救援。公仲侈就去託付甘茂,甘茂便替韓國向秦昭王進言說:「公仲侈正是因為可望得到秦國援救,所以才敢於抵抗楚國。眼下雍氏被圍攻,秦軍不肯下餚山救援,公仲侈將會輕蔑秦國昂著頭不來朝見了。韓公叔也將會讓韓國向南同楚國聯合,楚國和韓國一旦聯合成為一股力量,魏國就不敢不聽它的擺布,這樣看來,攻打秦國的形勢就會形成了。您看坐等別人進攻與主動進攻別人相比,哪樣有利?」秦武王說:「好。」於是就讓軍隊下餚山去救韓國。楚國軍隊隨即撤離。 秦王讓向壽去平定宜陽,同時派樗里子和甘茂去攻打魏國皮氏。向壽,是宣太後的娘家親戚,與昭王從少年時就很要好,所以被昭王任用。向壽先到了楚國,楚王聽說秦王十分敬重向壽,便優厚地禮遇向壽。向壽替秦國駐守宜陽,准備據此攻打韓國。韓相公仲侈派蘇代對向壽說:「野獸被圍困急了是能撞翻獵人車子的。您攻破韓國,雖使公仲侈受辱,但公仲侈仍可收拾韓國局面再去事奉秦國,他會自認為一定可以得到秦國的封賜。現在您把解口送給楚國,又把杜陽封給下小令尹,使秦、楚交好。秦、楚聯合,無非是再次攻打韓國,韓國肯定要滅亡。韓國要滅亡,公仲侈必將親自率領他的私家徒隸去頑強抗拒秦國。希望您深思熟慮。」向壽說:「我聯合秦、楚兩國,並不是對付韓國的,您替我把這個意思向公仲侈申明,說秦國與韓國的關系是可以合作的。」蘇代回答說:「我願意向您進一言。人們說尊重別人所尊重的東西,才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秦王親近您,比不上親近公孫衍;秦王賞識您的智慧才能,也比不上賞識甘茂。可是如今這兩個人都不能直接參與秦國大事,而您卻獨能與秦王對秦國大事作出決策,這是什麼原因呢?是他們各有自己失去信任的地方啊。公孫衍偏向韓國,而甘茂偏袒魏國,所以秦王不信任他們。現在秦國與楚國爭強,可是您卻偏護楚國,這是與公孫衍、甘茂走的同一條路。您靠什麼來與他們相區別呢?人們都說楚國是個善於權變的國家,您一定會在與楚國結交上栽跟頭,這是自惹麻煩。您不如與秦王謀劃對付楚國權變的策略,與韓國友善而防備楚國,這樣就沒有憂患了。韓國與秦國結好必定先把國家大事交給公孫衍,聽從他的處理意見,而後會把國家託付給甘茂。韓國,是您的仇敵。如今您提出與韓國友好而防備楚國,這就是外交結盟不避仇敵啊。」向壽說:「是這樣,我是很想與韓國合作的。」蘇代回答說:「甘茂曾答應公仲侈把武遂還給韓國,讓宜陽的百姓返回宜陽,現在您一味想著收回武遂,很難辦到。」向壽說:「既然如此,那該怎麼辦呢?武遂就終究不能得到了?」蘇代回答說:「您為什麼不借重秦國的聲威,替韓國向楚國索回潁川呢?潁川是韓國的寄託之地,您若索取並得到它,這是您的政令在楚國得到推行而拿楚國的地盤讓韓國感激您。您若索取而得不到它,這樣韓國與楚國的怨仇不能化解就會交相巴結秦國。秦楚兩國爭強,您一點一點地責備楚國來使韓逐漸向您靠攏,這大大有利於秦國。」向壽聽了後,掂量著利弊,一時下不了決心,便順口說出:「怎麼辦好呢?」蘇代立即答道:「這是件好事啊。甘茂想要借著魏國的力量去攻打齊國,公孫衍打算憑著韓國的勢力去攻打齊國。現在您奪取了宜陽作為功勞,又取得了楚國和韓國的信任並使它們安定下來,進而再誅罰齊國、魏國的罪過,由於這樣做了,公孫衍和甘茂的打算便都將化為泡影,他們在秦國的權勢也就會進一步削弱。甘茂終於向秦昭王提出,把武遂歸還給韓國。向壽和公孫衍竭力反對這么做,但沒有成功。向壽和公孫衍因此而怨憤,常在昭王面前說甘茂的壞話。甘茂恐懼,怕有不測,便停止攻打魏國的蒲阪,乘機逃亡而去。樗里子與魏國和解,撤兵作罷。 甘茂逃出秦國跑到齊國,路上恰巧碰上蘇代。當時,蘇代正替齊國出使秦國。甘茂說:「我在秦國獲罪,怕遭殃禍便逃了出來,現在還沒有容身之地。我聽說貧家女和富家女在一起搓麻線,貧家女說:『我沒有錢買蠟燭,而您的燭光幸好有剩餘,請您分給我一點剩餘的光亮,這無損於您的照明,卻能使我同您一樣享用燭光的方便。』現在我處於困窘境地,而您正出使秦國,大權在握。我的妻子兒女還在秦國,希望您拿點餘光救濟他們。」蘇代應承下來,於是出使到達秦國。完成任務後,蘇代借機勸說秦王道:「甘茂,是個不平常的士人。他在秦國居住多年,連續三代受到重用,從餚塞至鬼谷,全部地形何處險要何處平展,他都了如指掌。如果他依靠齊國與韓國、魏國約盟聯合,反過來圖謀秦國,對秦國可不算有利呀。」秦王說:「既然這樣,那麼該怎麼辦呢?」蘇代說:「大王不如送他更加貴重的禮物,給他更加豐厚的俸祿,把他迎回來,假使他回來了,就把他安置在鬼谷,終身不準出來。」秦王說:「好。」隨即賜給甘茂上卿官位,並派人帶著相印到齊國迎接他。甘茂執意不回秦國。蘇代對齊閔王說:「那個甘茂,可是個賢人。現在秦國已經賜給上卿官位,帶著相印來迎接他了。由於甘茂感激大王的恩賜,喜歡做大王的臣下,因此推辭邀請不去秦國。現在大王您拿什麼來禮遇他?」齊王說:「好。」立即安排他上卿官位,把他留在了齊國。秦國也趕快免除了甘茂全家的賦稅徭役來同齊國爭著收買甘茂。 齊國派甘茂出使楚國,楚懷王剛剛與秦國通婚結親,對秦國親熱得很。秦王聽說甘茂正在楚國,就派人對楚王說:「希望把甘茂送到秦國來。」楚王向范蜎詢問說:「我想在秦國安排個丞相,您看誰合適?」范蜎回答說:「我的能力不夠,看不準誰合適。」楚王說:「我打算讓甘茂去任丞相,合適嗎?」范蜎回答道:「不合適。那個史舉,是下蔡的城門看守,大事不能侍奉國君,小事不能治好家庭,他以苟且活命,人格低下,節操不廉聞名世,可是甘茂事奉他卻很恭順。因此,就惠王的明智,武王的敏銳,張儀的善辯來說,甘茂能夠一一奉事他們,取得十個官位而沒有罪過,這是一般士人難以做到的。甘茂的確是個賢才,但不能到秦國任丞相。秦國有賢能的丞相,不是楚國的好事。況且大王先前曾把召滑推薦到越國任職,他暗地裡鼓動章義發難,搞得越國大亂,因此楚國才能夠開拓疆域,以厲門為邊塞,把江東作郡縣。我考慮大王的功績所以能夠達到如此輝煌的地步,其原因就是越國大亂,而楚國大治。現在大王只知道把這種謀略用於越國卻忘記用於秦國,我認為您派甘茂到秦國任相是個重大的過失。話再說回來,您若打算在秦國安置丞相,那就不如安置向壽這樣的人更為合適。向壽對於秦王來說,是親戚關系,少年時與秦王同穿一件衣服,長大後同乘一輛車子,因此能夠直接參與國政。大王一定要安置向壽到秦國任相,那就是楚國的好事了。」於是楚王派使臣去請求秦王讓向壽在秦國任相。秦國終於讓向壽擔任了丞相。甘茂最終也沒能夠再到秦,後來死在魏國。
❹ 歷史朝代姓甘的人物
秦朝
甘茂、甘羅
東漢
甘英、甘寧、甘夫人
近現代
甘思和、甘泗淇、甘渭漢
❺ 名人令人敬佩和尊重,歷史上姓甘的名人有哪些
1、甘姓出自姒姓復,以國名制為氏。夏朝時,有諸侯國甘國(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其君主家族在亡國後散居各地,以原封國名為姓,成為甘姓的一支。
2、出自子姓,以祖字為姓。據《姓纂》、《姓譜》所載:「甘,武丁臣甘盤之後。」商朝時,高宗武丁曾就學於甘盤,後武丁為商王,遂用甘盤為相。甘盤的後代子孫以祖上的名字為姓,遂成甘姓。
3、出自姬姓,以地名為氏。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周武王同姓,於畿內為諸侯,因氏焉,甘伯恆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羅」。即周武王時,封同族人於畿內為諸侯王,其中有封於甘地者,稱甘伯。後有甘伯恆公,其後代亦為甘姓。這一支甘氏,最初的發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內。當時所謂的王畿,是指現在以陝西長安為中心的四周之地。根據考證,現在陝西省鄠縣的西南,當時就是以甘為名,因此,陝西一帶,一向就認為是甘氏的發源地。
4、出自春秋時甘國昭公之子帶,其後人以甘為氏。
甘姓始祖為甘盤。名人有戰國的甘公、甘羅,三國時的甘寧,宋朝時的甘泳,後漢的甘延壽
❻ 歷史上姓甘的名人有哪些
1、甘盤
甘盤是武丁時期的十位事跡較多的大臣之一。關於武丁的臣子,在史書里記載的只有甘盤和傅說兩個人,但是甘盤見於卜辭,稱作「師般」,傅說則不見於卜辭。
卜辭中沒有「大臣」這 個詞,只有「小臣」,這個「小臣」就相當於後來的大臣,地位相當高,比如商湯的相伊尹,官職是保衡,也被稱為「小臣」。
2、甘德
甘德,戰國時齊國人(一說楚國或魯國)。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於公元前4世紀中期。先秦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是世界上最古老星表的編制者和木衛二的最早發現者。
他著有《天文星占》8卷、《歲星經》等。後人把他與石申各自寫出的天文學著作結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這些著作的內容多已失傳,僅有部分文字為《唐開元占經》等典籍引錄,從中可以窺知甘德在恆星區劃命名、行星觀測與研究等方面有所貢獻。
甘德還以占星家聞名,是在當時和對後世都產生重大影響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創始人,他的天文學貢獻同其占星活動是相輔相成的。
3、甘茂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生卒年不詳,下蔡(今安徽潁上甘羅鄉)人,戰國中期秦國名將。秦國左丞相。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里疾引薦於秦惠文王。
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在齊國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為齊國出使楚國。秦王想讓楚國送還甘茂,為楚所拒。後卒於魏國。
4、甘羅
甘羅,(公元前256年左右—?),戰國時楚國下蔡(治所在今安徽鳳台縣城,甘羅家鄉在今安徽潁上縣劉集鄉甘羅村)人,戰國時代著名大臣甘茂之孫,從小聰明過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西漢的司馬遷著《史記》時,將甘羅立於《樗里子甘茂列傳》的附傳中。甘羅小小年紀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做其才客。後為秦立功,十二歲被秦王拜為上卿。
在洞庭湖地區至原楚國地域很多地區民間都有很多甘羅神像,逢每月初一十五,人們頂禮膜拜,以求地域安寧;在這些地區,人們遇到疑難雜症,都會請甘羅的神靈顯靈治病,都會葯到病除或得到明確的指點。
5、甘英
甘英為班超的屬吏,隨班超轉戰於西域。公元97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甘英率領使團一行從龜茲(今新疆庫車)出發,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
經大宛(今烏茲別克費爾干納盆地)、大月氏至安息(即波斯帕提亞王國,今伊朗境內)都城和櫝城,後歷阿蠻、斯賓、於羅,而抵條支(今伊拉克境內)。
到達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灣)沿岸,欲渡。安息西界船人對他說:「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一二歲者,故入海皆賚三歲糧。
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安息國王一口咬定說到羅馬必須渡海而且正常出海要坐三年船並且各種危險。甘英聽罷放棄西行。
返回時,轉北而東,行60餘日抵安息,然後取道木鹿和吐火羅東還。從西方歷史上來看羅馬。甘英所要探索的通道歷朝歷代和安息之間的戰爭就沒停過。
羅馬王朝除了稍後的圖拉真皇帝對安息戰爭中取得局部性勝利,之前的羅馬皇帝對安息國的戰爭大多數以失敗告終。漢朝出使羅馬時期,算是安息最衰弱最危險的時刻。
安息對岸羅馬也進入五賢帝時期,安息憂慮羅馬聯合漢朝發生直接關系,害怕兩個強大的鄰居左右夾擊自己。
甘英回去不久圖拉真就對安息發動戰爭。這次出使雖未到達大秦,但也是第一個到達波斯灣的中國人,增進了中國人當時對中亞各國的了解。
❼ 甘家大院出過哪些歷史名人
南京民俗博物館(甘家大院、甘熙故居)即將復建歷史上南京最大的私人藏書樓——津逮樓。昨日,應南京圖書館讀者服務部的邀請,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調研員、副研究員尹曉華女士走進南圖做題為《走進南京古民居》的專題講座,並向外界透露了甘熙故居二期工程的計劃。
據悉,津逮樓是清代甘家建造的一座藏書樓。甘家人仿造天一閣式樣,在大板巷蓋了一座上下各三楹,坐南朝北的藏書樓,起名「津逮樓」,樓為全木質,是歷史上南京最大的私人藏書樓。
津逮樓最初的主人為甘福,甘福去世後,津逮樓藏書皆傳於甘熙,甘熙也是嗜書之人,還搜羅大量金石彝鼎。當時「津逮樓」所藏書籍、字畫、金石彝鼎經甘國棟、甘福、甘熙祖孫三代的搜購,已相當可觀。遺憾的是,1853年,太平軍攻佔南京,津逮樓與後花園毀於兵火,津逮樓只存在了21年,大量的藏書化為灰燼,樓中所藏宋元舊刻及外世難得復本的秘笈自此銷聲匿跡。
尹曉華說,民俗博物館初步打算在復建後的津逮樓設立展示甘家歷史的主題展覽,津逮樓雖毀於兵焚,但甘氏其他各室仍有不少藏書和各類線裝書,連同甘氏自刻木版與刻有「津逮樓藏書」字樣的柏木書框,全部捐贈給南京龍蟠里國學圖書館(即今南京圖書館古籍部)。尹曉華透露,目前,民俗博物館已經在與有關部門接洽,希望能在藏書樓建成後從南圖古籍部取回一部分古籍作為陳列
尹曉華透露,甘家大院二期工程還將一並修繕甘熙中進士後在大板巷42號的一處宅院,同時,甘家大院後花園也將首次復原。
大院為何以甘熙命名
甘家歷史上名人輩出,戰國時秦丞相甘茂,秦上卿甘羅,三國時東吳折沖將軍甘寧,晉時於湖敬侯甘卓均為甘家先祖。而名聞南北的拳術家甘鳳池、「孝義先生」甘福的名字等也是如雷貫耳,為何單單以「甘熙故居」對外宣傳呢?
尹曉華解釋說,「甘熙是保護南京風貌的功臣」。據她考證,清道光中期,南京發生水患,很多人都認為應該開後湖(即玄武湖)通長江,甘熙堅持不可這樣,他經多方勘察、考證,認為如果通江,後果將不堪設想,他還特地撰寫了《後湖水利考》來制止這件事。
「甘熙不僅是晚清南京著名藏書家,還精通歷史地理。他在《白下瑣言》中破解了南京很多歷史遺案,比如南唐故宮西護龍河的位置在張府園裕民坊一帶,正與今人建張府園小區時的發現相吻合;是他考證出三山、聚寶、通濟三城門始建於楊吳,明初在舊址重建;如考證烏衣巷舊址在今剪子巷,謝公墩原址不在王安石半山園……」
「我們以『甘熙』為甘氏家族故宅命名是經過慎重考慮的,他在歷史上,特別是對南京歷史文化的貢獻是無可替代的。」尹曉華在講座中反復強調。
「九十九戶半」的巧合
尹曉華還結合幾年來甘熙故居的修復,向聽眾披露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
南捕廳19號第一進廳堂的採光就很玄妙,南京大學天文系曾來這里實地測量。每年的冬至日,廳堂里的每個角落都灑滿陽光,沒有一絲寒意;而到了夏至日,陽光正好被屋檐完全擋住,人在裡面感覺很涼爽,這樣的變化絕對不是巧合,古人的智慧把自然與建築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現在的居民住宅完全依靠耗費能源來維持居住的舒適,這與古人相比其實是倒退。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話題,很難解釋得通。比如修繕甘熙故居的時候工程隊技術人員驚奇地告訴博物館專家,南捕廳地勢低窪,但在施工過程中卻發現地下十分乾燥。通過走訪老居民,工作人員了解到,歷史上甘熙故居從未澇過,這很難用一般常識解釋得通。
巧合的是,甘熙故居號稱「九十九間半」,而修繕故居遷出的住戶也是「九十九戶半」,這半戶是怎麼來的?一戶居民遷出後兒子有了住處,而老母親卻無處安身,只好搬回故居了,恰好成全了「九十九間半」這個稱謂。
❽ 安徽歷史名人
安徽省位於華東,省會合肥,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254萬。安徽可以說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歷史上出過很多名人。試著舉例一二,想到誰寫誰,排名不分先後。
首先,晚清名臣李鴻章。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銅,字漸甫,號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創立過淮軍,在中國近代史上都留下他的身影。
❾ 甘家大院的主人金陵甘氏,在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甘家大院俗稱“九十九間半” ,是南京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可以說沒去過甘家大院,就不能真正的了解南京。這里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是,這僅僅是一個名門望族的宅邸,足以見得其家族在當時實力的雄厚,也從側面反應了當時甘氏一族的社會地位。由此看見甘氏一族肯定是人才輩出,才能在當時享有那麼高的聲望,才能建起如此氣勢恢宏的宅院,那歷史上甘氏一族到底有多少聲名顯赫的人物呢?說出來真的令人震驚,難怪甘氏一族能這樣的興盛。
三、近現代。當然這不能算作歷史名人,在這里說一下的原因就是,想說明甘氏一族是血脈相成的,後代也是一樣優秀。甘貢三、甘南軒、甘濤、甘律之、汪小丹等都是文藝名人, 甘貢三的女婿汪劍耘被稱為南京“梅蘭芳”。還有著名演員、有國民媳婦之稱的海清,也有甘氏血脈,其外公就是甘氏一族。
甘氏一族上至先秦,下到當代,人才輩出,所以留下建起甘家大院這一建築文化瑰寶並保存下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❿ 甘家大院出過哪些歷史名人
南京的甘家大院都出過抄以下幾個有名的人物。
第一位就是熟悉的甘德是世界上木衛二的最早發現者和最古老星表的編制者。著有《天文星占》和《歲星經》等,後人把他 與石申的天文學著作結合起來,稱為《甘石星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學著作。
第二位是甘羅,戰國時楚國下蔡人,戰國時期著名大臣甘茂之孫。甘羅自幼聰慧 過人,後來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為門客,因功被秦王拜為上卿,十二歲便做了秦國的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