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疆歷史人物的簡介
這《新疆歷史人物》的時間跨度是很長的,上限始於漢代,下限止於辛亥革命。版全書只包括古代史權與近代史兩個部分的歷史人物。載入《新疆歷史人物》的新疆歷史人物,僅是應當介紹的新疆歷史人物中的一小部分,盡管如此,通過這些人物的具體事跡,生動地說明了自古以來新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對於保衛和建設祖國邊疆,對於發展和豐富祖國的經濟文化,都曾做出過巨大的貢獻。這個由來已久的歷史傳統,我國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從秦漢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編入這《新疆歷史人物》的歷史人物,都是曾經活動在新疆歷史舞台上的各民族的代表人物,這是完全符合自古以來新疆就量個多民族聚居地區的實際的。
2. 近代中國收復新疆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
左宗棠(中國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但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 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後來竟因此成為清朝後期著名大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和收復新疆維護中國統一等重要歷史事件。
收復新疆
1864年(同治三年),正值太平天國運動和同治陝甘回變波及新疆,新疆各地豪強趁機而起,出現了割據紛爭,各自為王的混亂局面。喀什噶爾由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馬木提艾來木占據稱王。不久,柯爾克孜族部落頭目司迪克,聯絡回族封建主金相印,混亂中奪取了喀什噶爾,並稱王,逐馬木提艾來木。
馬木提艾來木致書中亞的浩罕汗國,欲藉助外部勢力驅逐司迪克。司迪克也派出金相印親自到浩罕進行聯系,想把流亡浩罕的黑山派和卓後裔請回喀什噶爾,對抗馬木提艾來木。由此引來阿古柏,其於1867年(同治六年)建立「洪福汗國」盤踞新疆。
1872年(同治十一年)7月,清廷尚在爭論討伐阿古柏之事,左宗棠認為「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率師進駐蘭州,准備收復新疆。
左宗棠深思後,採用「緩進速決」的戰略,要打算展開積極而迅速的戰斗。「緩進」,就是積極治軍。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草屯糧,整頓軍隊,減少冗員,增強軍隊戰鬥力。即使是自己的主力湘軍,也剔除空額,汰弱留強。他還規定,凡是不願出關西征的,一律給資,遣送回籍,不加勉強。「速決」,就是考慮國庫空虛,為了緊縮軍費開支,大軍一旦出發,必須速戰速決,力爭在一年半左右獲取全勝盡早收兵。因此,在申報軍費預算時,左宗棠親自做了調查和精微的計算,他從一個軍人,一匹軍馬,每日所需的糧食草料入手,推算出全軍八萬人馬一年半時間所需的用度。然後,再以一百斤糧運輸一百里為—甲—位,估算出全程的運費和消耗。甚至連用毛驢,駱駝馱運,還是用車輛運輸,哪種辦法節省開支也做了比較。經過周密計劃,估算出全部軍費開支共需白銀八百萬兩。為防止意外開支,留有餘地,左宗棠向朝廷申報一千萬兩。
左宗棠西征
當時主管財政的大臣沈葆禎,一見西征軍費的預算報告,金額甚巨,欲攤派給各省,從地方財政收入里抽調,可是這樣一來則不易一時湊齊,有貽誤戰機之虞。軍機大臣文祥過問,左宗棠親自去找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後陳述利害關系。同治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國事而自任,只要邊地安寧,朝廷何惜千萬金,可從國庫撥款五百萬,並敕令允其自借外國債五百萬。」
左宗棠同時在蘭州建立「蘭州製造局」(亦稱「甘肅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為了對付阿古柏軍的洋槍洋炮,並由廣州、浙江調來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造出大量武器,還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改造了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
1875年(光緒元年),朝廷上爭議出兵收復新疆,引起「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為主要假想敵,主張放棄塞防,將「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則是塞防派,並力表異議,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尤其招致英、俄滲透。當時的軍機大臣文祥為左宗棠所說服,全力支持之。於是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下詔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節制三軍,以將軍金順為副帥,擇機出塞平叛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略是先安定新疆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烏魯木齊」。如果烏魯木齊城克服,「我威維揚」,再大興屯田以保證長期後勤供應,安撫新疆各部族耕牧如常。如此,「即不遽索伊犁,而已穩然不可犯矣。烏城形勢既固,然後明示以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
在戰術上,左宗棠分析:「俄雖國大兵強,難與角力,然苟相安無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勢禁皆窮,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齊隊伍,嚴明紀律,精求槍炮,統以能將,豈必不能轉弱為強,至此勞師襲遠之寇乎?」因此,「不在先索伊犁,而在急取烏魯木齊。」左宗棠事先命西征軍前鋒部隊統帥張曜,駐軍哈密興修水利、屯田積谷。1876年(光緒二年)一年就收獲糧食五千一百六十餘石,基本上可以解決該部半年軍糧所需。為運輸軍糧,左宗棠又建立了三條路線:一是從甘肅河西采購軍糧,出嘉峪關,過玉門,運至新疆的哈密,二是由包頭、歸化經蒙古草原運至新疆巴里坤或古城(今奇台),三是從寧夏經蒙古草原運至巴里坤。
到同年4月出兵時,左宗棠指揮的西征軍有劉錦棠所部湘軍25個營,張曜所部14個營和徐占彪所部蜀軍5個營,包括原在新疆各個據點的清軍,共有馬、步、炮軍一百五十餘營,兵力總數近八萬人。但真正開往前線作戰的只有五十餘營,二萬多人。
因行軍其間要經過著名的莫賀延磧大沙漠,流沙數百里。糧草可以馬馱車載,長途運輸,「惟水泉缺乏,雖多方疏浚,不能供千人百騎一日之需,非分期續進不可」。大部隊行軍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人畜飲水難以解決,所以只有分批分期地行進。左宗棠坐鎮肅州,命劉錦棠、金順分兵兩路,先後率師出關。他把大軍分作千人一隊,隔日進發一隊,劉錦棠走北路,金順走南路,到哈密會齊。 劉錦棠率領西征軍主力自肅州入新,至哈密行程約1700里,很順利地進入哈密。部隊各營到達哈密後,把從肅州等地陸續運往哈密的軍糧再輾轉搬運,翻過東天山九曲險道,分運至巴里坤和古城(今奇台)。很快,劉錦棠的前鋒部隊,已佔據了距離烏魯木齊只有不足三百里的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縣)。
5月,兩路會合。9月,首先攻下烏魯木齊。阿古柏部隊二號首領白彥虎逃到托克遜。又攻克瑪納斯城,從而北路盪平。接著集結兵力轉攻南路。第二年三月,又先後收復達板城和托克遜城。阿古柏逃往焉耆,留下他的小兒子駐守庫爾勒為其墊後。不久,左宗棠軍又收復吐魯番,阿古柏一看通往南路的門戶打開,自知大勢已去,乃服毒自殺(一說被毒殺)。阿古柏的長子胡里為爭權奪位殺死其弟,率領殘部逃往喀什。白彥虎率領余眾逃竄到開都河一帶。這時,李鴻章等海防派,又運作朝廷,發出敕令:「廷臣聚議,西征耗費巨款,今烏城、吐魯番既得,可以休兵。」左宗棠看罷大不以為然,於是又上疏抗旨,據理力爭。慈禧太後看罷他的奏章,被說服,於是才繼續新疆收復戰。
此時,沙俄又和土耳其發生戰爭,金順建議乘虛襲取被沙俄霸佔的伊犁。左宗棠認為師出無名,反遭其謗,留下不打。同年八月,大軍從正道向西挺進,先收復南疆東四城:焉耆、庫車、阿克蘇、烏什;接著收復西四城:喀什、英吉沙、葉爾羌與和田。阿古柏的長子胡里與白彥虎逃往俄國。至此,這場由英、俄兩國支持的阿古柏之亂乃告平息。見此情景,住在山中的布魯特(今柯爾克孜族)十四個部落,也爭相內附。
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攻克了被外寇侵佔的南疆八城,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事畢,左宗棠上表申奏朝廷,光緒帝和慈禧太後嘉其功,詔封二等侯爵。新疆各地也於大小村鎮建立左公祠,燒香禮拜。
新疆收復後,上海「泰來洋行」的德國技師福克曾在哈密與左宗棠會面,觀看了部隊的演練,見湘軍紀律嚴明,操練得法,軍火槍炮也不落後,於是說:「清軍若與俄國交戰於伊犁,必獲全勝。」 左宗棠同時又建「甘肅織呢總局」(亦稱「蘭州機器織呢局」),這是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新疆設省
左宗棠於1880年(光緒六年)正月上書朝廷,力陳在新疆設省的主張。並建議朝廷派員與俄國會談歸還伊犁,引渡胡里、白彥虎等事宜。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派遣崇厚為全權大臣出使俄國進行談判。
早在1871年(同治十年),俄國乘阿古柏侵佔新疆之機,派兵侵佔了伊犁,宣布「伊犁永遠歸俄國管轄」,但沙俄當時比較虛弱,已在爭奪克里米亞的俄土戰爭中大敗,其駐華公使不得不在照會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說些外交辭令,稱佔領伊犁是為了「安定邊疆秩序」,「只因回亂未靖,代為收復,權宜派兵駐守,俟關內外肅清,烏魯木齊、瑪納斯各城克服之後,當即交還」。但不料清軍果真收復了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城,被落了口實。左宗棠利用這個口實,強調俄方有歸還許諾在先,所以要先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伊犁問題。
沙俄表示,在獲得中國在通商、割地、賠款和再次調整天山以北邊界等方面做出讓步後,才能交還伊犁。沙俄一邊談判,一邊白彥虎和伯克胡里不斷武裝侵擾中國邊境。沙俄稱,如不滿足要求,「就宣布條約被撕毀,不交還伊犁」。而後,崇厚在沙俄提出的「通商、劃界、賠款」三項要求的條約上簽字。
左宗棠向朝廷奏明:「此次與俄人談判,沙皇包藏禍心,我今索還失地,方要我賠償軍費,趁我多事之秋,欺我少爭戰之志,多求合之意,妄圖訛詐。伊犁乃我國之領:亡,俄軍乘虛入侵,蹂躪我邊民,掠取我財物。我今索還土地,俄方竟然要我賠償軍費,如此強盜行徑,乃國際公理所不容也,此其一。俄方以劃定兩國邊界為名,行掠奪土地之實,雙方並未陳戰,一彈未發,我朝公然割地與人,此乃外交所不許也,此其二。俄方之所謂通商,其商人志在謀利,其政府意在廣設領事,深入我腹地,坐探虛實,此種通商,為我所不取也,此其三。臣以為如今之計,當先禮而後兵。我朝可更換使臣,與俄方重開談判。如沙皇一意孤行,應訴諸於武力。臣雖不才,願當此任。」 慈禧太後被說服,於是治崇厚罪,派曾紀澤出使俄國,重議條約。[10]
左宗棠雕像
左宗棠稱:「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也,老懷益壯。」自願請行率軍屯哈密,為曾紀澤做後盾。然後,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進。命金順部出精河為東路;命張曜部駐特克斯河畔為中路:命劉錦棠部出布魯特游牧地為西路;左宗棠坐鎮哈密親領後路聲援,號稱王師四萬,對中俄談判的中方代表是一個巨大的支持力量。同時,左宗棠將其棺材從肅州運到哈密,藉以表示收復伊犁血戰到底的決心。
這一舉動,令沙俄聞訊火速增兵堅守伊犁,並派出艦隊游弋在海上,中國沿海省市天津、奉天(今遼寧)、山東先後警報,都處於戒備狀態。左宗棠在哈密生活了四個月,為了減輕內地長途調運軍糧的困難,改善天山運道,修築盤曲山路;籌集糧秣,發動軍民屯田墾荒,興修水利,增糧積谷。並在哈密大本營加緊訓練,提高部隊戰鬥力。
當時沙俄剛剛結束俄土戰爭,大傷元氣,而且沙俄還認為戰爭縱獲勝將得不償失[11] ,以及擔心打敗清國將導致清政府垮台而引發不可預料的反應 ,在談判桌上終於讓步。
1881年(光緒七年)2月24日,曾紀澤與俄方代表訂立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沙俄歸還伊犁,但仍割去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之領土,中國賠償俄國兵費九百萬盧布(摺合白銀五百餘萬兩);俄商在中國新疆各城貿易,暫不納稅,對於伊犁居民,規定「願仍居原處為中國民,或願遷居俄國入俄籍者,均聽所便」。雖然這一條約被中國認為是不平等條約,但曾紀澤確實也盡了最大的努力,中國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左宗棠對這一條約表示滿意,說「中俄和議,伊犁全還,界務無損。領事只設嘉峪關、吐魯番兩處,此外均作罷論,則商務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還,松花江不許俄船來往」,而對曾紀澤也贊揚道:「劼剛此行,於時局大有裨益,中外傾心,差強人意也」。
同年,左宗棠應詔至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左宗棠在新疆期間,為保證軍糧供給,發展地方經濟,曾大力興辦屯墾業,其功績遺澤至今。不久,左宗棠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1882年(光緒八年),左宗棠再次向清朝政府奏請新疆建省,提出乘新疆收復伊始和西征大軍未撤之威,不失時機地建省設縣。這樣順應民心,有利於百廢待舉,恢復元氣,實行切實有效的管理。左宗棠懇切陳詞說服了清朝政府,同意著手在新疆建省。時任新疆巡撫的劉錦棠,制訂了建省的具體方案。省會設於迪化(今烏魯木齊市),下設鎮迪道、伊塔道、阿克蘇道、喀什噶爾道及以下設府、廳、州、縣。伊犁仍設將軍府,但不再統帥全疆的軍政事務,政治中心移至迪化。
1884年(光緒十年)11月16日,戶部奏請添設新疆巡撫、布政使各一人,除劉錦棠任巡撫外,又調甘肅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從此,新疆省正式建立。
3. 跪求新疆歷史上有名的人物15個
高昌抄王闞伯周
准噶爾部葛襲尓丹
土爾扈特人首領渥巴錫
盛唐詩人李白
西域高僧鳩摩羅什
喀喇汗王朝《突厥語大辭典》作者麻赫默德·喀什噶里
喀喇汗朝時期著名維吾爾族詩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十五世紀傑出維吾爾族女詩人、音樂家阿曼尼莎汗
清代名將准噶爾部人阿玉錫
新疆吐魯番的維吾爾貴族精神領袖額敏和卓
兩位著名的伊斯蘭教領袖大、小和卓
晚清宗教領袖、史學家毛拉木沙·賽拉米
哈密回部首領哈密王額貝都拉
愛國民主人士,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創建人包爾漢
宗教知名人士哈孜·艾買提
差不多了吧,有十六個了,夠數了
4. 新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有影響的人物
絳賓,龜茲王。娶了劉解憂公主的女兒。結束了此前與漢朝若即若離的關系,決定了龜茲歸屬漢朝、
5. 對新疆有貢獻的歷史人物及事件
左宗棠。他抬棺出山,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攻克了被外寇侵佔的南疆八城,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
6. 新疆的名人有哪些
1、佟麗婭
古力娜扎(Gulnazar),1992年5月2日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平面模特。
(6)新疆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
1949年,國共內戰末期,鄧力群奉命攜帶電台至伊犁和迪化(現烏魯木齊)分別與三區革命領導人阿合買提江、伊斯哈克伯克、阿巴索夫等人以及陶峙岳、包爾汗見面。中央派出賽福鼎、阿里木江、塗治三人參加了全國政協會議。
1949年,彭德懷的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8月26日佔領蘭州,繼而佔領甘肅全境。此後,經張治中斡旋,新疆的國民革命軍軍政長官陶峙岳、包爾汗等宣布脫離廣州的臨時國民政府起義。9月25日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在王震將軍率領下攻佔烏魯木齊,1955年10月1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日。
7. 新疆有哪些名人
1、佟麗婭
古力娜扎(Gulnazar),1992年5月2日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平面模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首府烏魯木齊市,位於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面積163.158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佔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8. 近現代新疆歷史人物中哪些寫過新疆
王震
1908年生,湖南瀏陽人。1924年參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團,同回年轉入答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49年率部挺進新疆。後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書記,新疆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兼政委。1953年後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1955年任共軍副總參謀長。1956年任國務院農墾部部長。左宗棠
(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自幼聰穎,14歲考童子試中第一名,曾寫下「身無半文,心憂天下;手釋萬卷,神交古人」的對聯以銘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