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代廊坊名人都有誰
趙麗穎好像是廊坊人,多漂亮啊,超級喜歡她呢。
⑵ 回顧廊坊的歷史,都發生過什麼著名事件
新鋼那一次
⑶ 廊坊市的名人名事有哪些
歷代王朝的名臣達官主要有:三國時期魏國中書監劉放、唐代工部尚書張仁憲和遼世宗宰相韓延徽、宋太宗宰相呂端、元朝開國宰相史天澤、明代吏部尚書施禮,以及清代五部尚書郝惟納、浙江巡撫袁懋功、翰林院編修兼雍正侍講學士陳儀。
民國時期的重要人物有:北洋政府總理張紹曾、愛國將領張學良、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
著名的革命先烈有:曾任中共中央長江局秘書長張采真、八路軍一二零師獨立二旅旅長魏大光、新四軍政治部秘書長黃誠、重慶地下黨《挺進報》特別支部書記陳然。
建國後任省軍級以上職務的領導人有:孫毅、榮高棠、薛明、張勃興、申健、張百發、劉衛東等,總數不下百人。
文化藝術界名人有:戲曲表演藝術家郝壽臣、張雲溪、李少春、朱大觀、白雲鵬、鮮靈霞、古文月和玉雕大師潘秉衡、國畫大師劉凌滄,以及武術泰斗、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等。
⑷ 河北歷代名人
河北歷代名人1、堯,據傳說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堯出生在順平縣 ( 原完縣 ) 的伊祁山 , 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後人稱其為唐堯,帝堯曾在今邢台大麓禪讓位於舜。 2、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3、叔齊,伯夷之弟,與其兄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4、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任丘市),春秋戰國時代名醫。 5、公孫龍,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公孫龍,字子秉,趙國人。 6、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 7、趙奢,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 8、藺相如,戰國名相,河北曲陽縣人,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8、廉頗,戰國四大名將,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 9、樂毅,趙國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10、李牧,趙國柏人(今河北隆堯)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功績自不必說。 11、毛遂,趙國賢士,毛遂自薦,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 12、趙姬,秦始皇生母,今河北邯鄲人。 13、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 14、趙佗,嬴姓,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人(今河北省正定縣以南)。南越國創建者。 15、毛亨,西漢學者,河北河間人,「毛詩學」的開創者。 16、毛萇,西漢詩學「毛詩學」的傳授者,河北邯鄲人,《詩經》,就是毛萇注釋的「毛詩」。 17、韓嬰,西漢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註:詩經傳承有齊魯燕趙四家,後惟趙毛萇一家流傳至今)。 18、董仲舒,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人。功罪千秋評說。 19、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漢武帝時造詣很高的音樂家。 代表作《佳人曲》。 20、李夫人,漢武帝妃子,李延年之妹,死後被追封為孝武皇後,有「傾國傾城」之貌,其兄曾贊其「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1、竇太後,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漢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自她之後,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22、王政君,漢元帝劉劉奭的皇後,正定人,一生經歷七朝,享年84歲,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 23、甄宓,河北省無極縣人,廟號文昭甄皇後。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後人稱其為洛神。 24、張角,鉅鹿(今河北平鄉縣)人,漢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 。 25、劉備,河北涿州人,蜀漢皇帝。 26、趙雲,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以南)人,三國名將。 27、張飛,河北涿州人,三國名將。 28、祖逖,范陽(今河北省定興縣)人,西晉名臣,聞雞起舞和中流擊楫由他而來。 29、劉琨,河北無極東北人。西晉詩人。少年時即有「俊朗」之美譽,以雄豪著名。聞雞起舞的另一主角。 30、祖沖之,今河北淶水縣, 是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生於未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 31、酈道元,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32、孫伏伽,隋河北清河(今邢台清河)人,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33、李春,河北邢台臨城人,隋代造橋匠師,中國古代著名建築學家,趙州橋的設計者。 34、竇建德,河北故城東北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李家統一中國的最大挑戰者,當時是鹿死誰手未可知。 35、劉黑闥,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東)人,隋末河北義軍首領。 36、李淵,唐朝開國皇帝,甘肅成紀人,其祖乃趙郡隆慶(今邢台隆堯)人。 37、魏徵,唐初名相,邢台巨鹿人,中華鐵膽直臣。 38、盧照鄰,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 39、高適,字達夫,唐代滄州(今河北省景縣)人,唐著名邊塞詩人。 40、賈島,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著名詩人。 41、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42、柴榮,邢台人,著名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周世宗。 43、趙匡胤,祖籍河北涿州,生於洛陽,常年居住在開封,死後葬於鄭州鞏義的宋陵。 38、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四川人,祖籍河北省欒城縣,蘇轍有《欒城集》,以念其祖。 44、懷丙,(生卒年月不詳),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學家。精於建築工程技術。 45、武松,邢台清河人,因殺人逃入陽谷縣。 46、郭守敬,邢台人,中國元朝的大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家。 47、關漢卿,河北保定安國人,元曲大家。 48、白樸,元曲四大家之一,正定人。 49、蘇大年,河北正定人。元代翰林編修,人稱蘇學士。最擅長畫竹石等,能詩文。 50、梁夢龍(?—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 51、樊騰鳳,河北邢台人,明末清初音韻學家,著有《五方母音》。 52、紀曉嵐,河北滄州人,清名臣,《四庫全書》主編。 53、曹雪芹,祖籍河北,偉大的文學家。 54、張之洞,河北滄州南皮人,洋務運動重臣。 55、劉春霖,字潤琴,號石雲。直隸肅寧人,清光緒30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亦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後人」。 56、霍元甲,河北東光縣人,著名武術家,燕趙俠士,民族英雄。 57、趙三多,邢台威縣人,義和團領袖,首先在山東率領義和團起義。 58、大刀王五,王正誼,回族,河北滄州人,燕趙豪傑,京城俠士,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復仇,參加義和團運動,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 59、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俠義大盜,名震中華。 60、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袖。 61、韓蔭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一代英豪,傳奇名將。 62、董振堂,邢台新河人, 紅軍名將,原紅五軍軍長,為河北省參加革命以來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官 63、張作霖,東北王,遼寧海城人,祖籍河北。 64、張勛,大軍閥,鞭子軍首領,長江巡查使,江西人,祖籍河北。 65、馬鳳圖,河北滄州人,回族,據八極、劈掛等加以總結與改進而成通臂劈掛拳。 66、裴文中,河北省豐南縣人。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北京人發現者。 67、王士珍,河北正定人,北洋三傑之龍,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 68、馮國璋,北洋三傑之豹,河北河間人,著名笑星馮鞏的曾爺爺。 69、馮玉祥,祖籍安徽,生長於河北保定,保定土話保持一生。 70、佟麟閣,中國抗日將領,民族英雄。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 71、張愛玲,祖籍河北豐潤,近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功罪任評說。 72、楊露禪,永年人,楊氏太極宗師。 73、馮至,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教授。直隸涿州(今河北涿縣)人。 74、孫犁,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被譽為「荷花澱派」的創始人。 75、郭小川, 現代詩人。河北豐寧縣人。 76、董存瑞,河北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6、馬本齋,河北滄州人,回族,中華抗日英雄。 77、戎冠秀,河北平山人,中共黨員,抗日英模,榮獲「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等。 78、狼牙山五壯士,河北張家口蔚縣人,民族英雄,燕趙遺風。 79、小兵張嘎,河北保定安新縣人,少年抗日英雄。 80、王二小,河北保定淶源縣上庄村人,少年抗日英雄。 81、於敏,核物理學家,中國氫彈之父。 82、蓋叫天,京劇武生,號燕南,葬於杭州西湖。 83、鄧麗君,河北大名人,生於台灣,著名歌唱家,一代歌後。 84、劉文正,河北任丘人,生於台灣,曾經台灣最紅的男歌手。當時有男學劉文正,女學鄧麗君之說。三度榮獲台灣金鍾獎最佳男歌星,如今雖然劉文正早已退出歌壇,但是他的名字將永載音樂史冊。 85、王蒙,河北滄州人,前文化部長,著名作家、紅學家。 86、鐵凝,著名作家,現任中國作協主席。 87、裴艷玲,原名裴信。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兼演京劇,工武生,祖籍河北肅寧。 88、崔永元,籍貫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出生於天津,央視著名主持。 89、楊公驥,教授,是我國著名社會科學家、著名學史研究專家,河北正定人。 90、葛優,籍貫: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著名影視演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協會副會長。 91、高圓圓,祖籍河北唐山豐潤,著名影星,《南京,南京》女主角 92、張鐵林,著名影星,祖籍唐山人畢業於英國。 93、吳德,唐山市豐潤區人。曾擔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等黨和國家的重要職務。 94、米露,籍貫河北滄州,第八屆cctv模特大賽總冠軍 95、錢紅,河北保定人,女子游泳運動員,奧運冠軍,獲51個世界冠軍,「蝶泳皇後」。 96、郭晶晶,河北保定人,跳水運動員,奧運冠軍。 97、范瑋琪,台灣歌手,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系,祖籍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 98、周穎超,祖籍河北唐山,生於河北唐山,內地當紅網路明星。 99、王寶強,1984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南和縣人著名演員,代表作《天下無賊》《士兵突擊》 100、苗澄,邢台任縣人,清代直隸首任總督 102、龐偉,河北保定人,射擊運動員,奧運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第二金獲得者。 103、竇文濤,籍貫山東,出生於石家莊,鳳凰衛視主持人。 104、僧一行,邢台人,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 105、郭威,邢台人,後周的建立者,為後周太祖 106、孟知祥,邢台人,五代後蜀國的建立者 107、李世民,李淵第二子,唐太宗,祖籍邢台隆堯,耗時17年在隆堯修建了唐祖陵,規定邢州刺史春秋兩祭。 108、尚小雲,邢台南宮人,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109、趙忠祥,邢台寧晉人,央視著名播音員和主持人 110、陳強,邢台寧晉人,著名電影藝術家和喜劇演員 111、劉秉忠,邢台人,元朝的開國元勛和丞相,元朝國號的擬定者,北京城的修建者,是著名的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陰陽風水學家和建築專家。 112、宋璟,邢台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大唐開元盛世的奠基者 113、董海川 生於清代清嘉慶三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塢村人。一般認為是八卦掌拳術的董海川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 114、高歡 (496-547年).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縣).著名軍事家.對建立東魏起決定性作用和實際統治者.其子高洋建立北齊後,追其為神武帝. 115、蘇味道. (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人。先後三度為相達七年之久,深得武則天賞識。蘇味道死後葬今欒城蘇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蘇」為其後。 116、吳樾,籍貫河北張家口,著名動作演員,曾獲中國武術最高級別「武英級」。 117、哈攀龍,回族,清朝名將。 118、韓喬生,河北邯鄲人,中央電視台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 119、張師曾,原名:師曾,河北廊坊人,書畫大師,重量級人物大家。 120、句號,原名句兆傑,出生於遼寧丹東。祖籍: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相聲演員,國家二級演員。 121、李彬,籍貫:河北衡水市安平縣,國內綜藝節目王牌主持人。 122、王任重(1917-1992)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毛主席曾給予光榮稱號:華北第一才子。直隸(今河北)景縣王瞳人。 123、於文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歌唱家。河北唐山人。 124、 荀慧生 (1900~1968)四大名旦之一,偉大的京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荀派藝術的創始人。河北滄州人。 125、杜志國:內地著名影視演員杜志國,從藝至今已經30多年,深受廣大內地觀眾喜愛。河北保定人,籍貫邢台。 126、杜淳:國內一線當紅小生。河北保定人,籍貫邢台。 127. 商震: 字啟予(亦作起予),河北保定人,生於1888年。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文武雙全,歷任河北省主席、山西省主席,河南省主席。抗戰時期的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第六戰區司令長官,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戰後中國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國民政府參軍長、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 128、王實甫: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人,約出生於1255~1260年間。共著雜劇十四種,流傳至今的僅有《西廂記》、《麗堂春》、《破窯記》三種,另有《芙蓉亭》、《販茶船》各一折曲文。 129、高漸離: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高里村人.性剛毅,善擊築,與荊軻為信義之交。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高漸離隨太子及眾賓客送至易水,高漸離擊築,荊軻和律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人兮不復還,……"歌築之聲悲壯慷慨,眾人怒發沖冠,荊軻登車而去.荊軻行刺秦王未遂被殺。 130、姜文:原名姜小軍,河北唐山人。1963年1月姜文出生在唐山的姥姥家,童年便是在唐山度過。父親是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軍人,母親則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在從姥爺家回到父母身邊後,又輾轉到過貴州、湖南。1973年,也就是姜文10歲時,全家才遷到北京定居。 131、趙婕妤:即鉤弋夫人趙氏,齊國河間人,今和河北滄州市肅寧縣人。因她總是握拳,被稱為「拳夫人」。漢武帝過河間,「望氣者言此有奇女」,一日召見她,她才將手展開。傳說因為手開後掌中握有一玉鉤,因此被封為鉤弋夫人,後被封為婕妤,漢昭帝劉弗陵的生母。
⑸ 歷史上的廊坊是什麼樣的
一、歷史上的廊坊是從一所朱門高宅演變而來的地名。
二、「廊坊本叫侍內郎房,一千容年前把名揚。一南一北龍鳳河,寶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謠,傳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來。
三、廊坊市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聚居。4000年前「黃帝制天下以立萬國始經安墟」,「安墟」即為今天的廊坊市安次區。
⑹ 廊坊的名人你知道有誰嗎
戴志強啊~!世界第四男高音了~!~!~!~
⑺ 河北廊坊的歷史名人
廊坊地處河北平原中部,自古名士薈萃,英雄豪傑和能者巨匠同當地民眾一起創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觀。
歷史名人是指在歷史上曾經起到過重要作用以至現今仍在發揮著巨大影響的政治人物、農民起義領袖、文學藝術家、思想家、學者、科學發明家等。
依據有關資料,對該區較為重要的歷史名人簡介如下:
韓嬰,固安人,西漢今文詩學「韓詩學」開創者。漢文帝時任博士,掌古今史事侍問及書籍典守。武帝即位,招為賢良文學之士,傳授《詩經》。
劉放(?~250),固安縣方城人,漢廣陽順王之子西鄉侯劉宏後裔。善寫檄文,魏齊三代帝王詔令多為其所作。齊王正始元年(240年)為左光祿大夫,六年轉驃騎大將軍。
張華(232~300年),固安縣方城人。晉惠帝時,因輔佐朝廷有功,進封壯武郡公,數年後為司空領著作。著有《博物志》等作品。
張弘策,固安縣沙垡人。隨梁武帝西征,為輔國將軍,遷衛尉卿。盡忠奉上,重友情,惜人才。
韓延徽(882~959年),廊坊市廣陽區人。他建議遼太祖變易風俗,發展生產,草創制度,加強君權,籌劃軍機,兼並室韋、黨項諸部。世宗朝,遷南府宰相。
呂端(935~1000)年,廊坊市廣陽區人。宋至道元年,繼呂蒙正為相,太宗贊他「大事不糊塗」。
史天倪(1187~1225),永清縣張四營人。1214年,成吉思汗授他為馬步軍都統,管領二十四萬戶,後官至兵馬都元帥。
史天澤(1202~1275),永清張四營人,史天倪之弟。天倪死,襲為都元帥,復真定,敗金將武仙,殺紅襖軍將領彭義斌。金亡,又參加攻宋戰爭。中統二年,任中書右丞相。
郝經(1223~1275),元初從山西遷往霸州信安鎮。忽必烈征宋,他隨軍南下,進《東師議》,詳述滅宋方略。其《經史論》對我國史學研究有重大影響。
劉體乾,廊坊市安次區光榮村人。明隆慶初任戶都尚書,贈太子少保。民間留傳「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美德佳話。
王復,固安縣沙垡人。明景泰初,蒙古也先擁英宗入關,邀大臣迎駕。王復奮然請往。也先令左右持刀脅迫,王復力辯,威武不屈。事後升左通政。
傅好禮(?~1613),固安縣馬慶人。明萬曆十四年入朝為監察御史。上疏六陳:通上下,誅奸欺,節宮宴,停內操。止山林行幸,罷外戚世封。巡按山東時,彈劾不法官吏,朝野為之震動。
於成龍(1638~1700),順治十年隨父遷至固安縣南房上村。康熙三十七年命以總督銜管直隸巡撫,奉詔主持渾河治理,京畿免受水患數十年,御賜河名「永定河」。
蔣鴻遇(1884~1929),固安縣南房上人。「民元革命」後,參加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授參謀長之職,人稱「二蕭何」。討袁戰爭中,他促成四川獨立,粉碎了袁世凱竊國復辟美夢。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輔佐馮玉祥擁兵北京,揮戈朝政,推倒曹錕賭選政府,擊散清室小朝廷。
劉凌滄(1907~1988),固安縣南趙各庄人,中國工筆重彩人物著名畫家。所作《廣陵賞菊圖》、《文姬歸漢圖》、《楊妃出浴圖》等作品,在北京引起轟動。在民族繪畫工筆中吸收西方繪畫風格,可謂獨樹一幟。
潘秉衡(1912~1970),固安縣西塘洋人,著名玉雕專家。經多年潛心探求,其琢玉技術日臻成熟,被譽為北京玉器業「四大怪」之首。一些作品被列為國寶珍藏,成為我國現代雕玉史上的一代宗師。
劉六、劉七 文安縣劉莊子(馬武營西北)人。明中葉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正德五年(1510年)率眾起義,曾三次進逼北京,轉戰河北、山東,破州縣無數。
趙燧(?~1512年),明中葉起義軍謀士,號趙瘋子。霸州秀才。正德六年為劉六、劉七起義軍所俘,遂為起義軍謀主。
谷大用 文安縣人,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太監,受皇帝寵愛,擔任御用特務機關西廠頭目,與劉瑾等並稱「八虎」。劉六、劉七起義失敗,他冒功升賞,後被斥逐,籍沒家產。
高寀, 文安縣人,明神宗宦官,任御馬監丞。為使陽道復生,派爪牙購買大量兒童,碎顱刳腦以食,並整日與歌女房中「相逐為戲」,備極荒淫。
董海川(1797-1882年),文安朱家務人,清咸豐年間太監,內家八卦掌始祖。參與北方農民起義捻軍,受閹為太監,潛伏宮內,以策內應。
李蓮英(1848~1911年),大城縣李賈村人。一生詭計多端,緊緊依附慈禧太後,效盡犬馬之勞,極盡阿諛謅媚之能事,終於成為清末一代權監。
王敢群 文安縣賈各庄人,義和團首領。密謀攻擊文安縣城,因泄密失敗。
張紹曾(?~1928年),大城縣人,近代資產階級政治家。辛亥武昌起義時,密謀進兵豐台,推翻清廷,因泄密逃往上海。1923年當選國務總理,旋被迫去職。1924年國民軍起,他密謀響應,未成。
張作霖(1875~1928年),北洋軍閥奉系首領,馬賊(土匪)出身。據大城縣馮庄《張氏家族譜》,第九世張天達(張作霖父輩先人)外出闖關東。
韓復榘(1890~1938年),霸州台山人。經18年戎馬生涯,爬上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寶座,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風雲一時的大軍閥。一生充滿矛盾,富於傳奇,色彩斑讕,是舊中國上層社會的典型標本。
上述分析不難發現,出生於永定河流域固安、永清、廣陽、安次地區的歷史名人多為官吏學者類建設型,且聚集於牤牛河支流;出生於大清河、子牙河流域文安、大城、霸州地區的歷史名人多為起義軍閥太監類破壞型 ,且聚集於文安窪、百草窪、溢流窪等窪淀單元。
所謂建設與破壞,在這里並不意味著是非對錯的價值評判,因為破與立乃互依互存的對立統一體。對真、善、美的追求,構成人類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但戰爭的作用同樣不可輕視。
⑻ 廊坊名人有哪些
現在娛樂圈比較火的趙麗穎就是廊坊的
⑼ 廊坊的名字由來
從一所朱門高宅演變而來的地名「廊坊本叫侍郎房,一千年前把名揚。一南一北龍鳳河,寶井吐珠兆吉祥……」一段歌謠,傳唱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廊坊名字的由來。廊坊名字的由來,與出生在當地的一位歷史名人緊密相連。他的名字叫呂琦,曾任五代時期後晉兵部侍郎。呂琦在歷史上雖然名氣不大,但他的兒子卻是赫赫有名。「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中的呂端,就是呂琦的兒子,北宋初年曾任宰相。呂琦在任時,在老家也就是現在的廊坊市區蓋了一所大宅院。由於房屋高大,遠近聞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就成了這一帶的標志性建築,老百姓管它叫「侍郎房」。叫的時間長了,「侍郎房」變成了村名。又經過長期的口傳筆寫,慢慢地,就演變成為郎房——— 廊房——— 廊坊。滕中新老人曾在廊坊市黨史部門工作多年。老人告訴我們,廊坊在200多年前,還只是一個小村落,那時的名字叫「郎房」。清乾隆十四年《東安縣志》(東安,現廊坊市安次區)記載:「郎房,離城(指東安縣城,現安次區光榮村)三十里;方位,縣城東北路。」那時的廊坊,只有十幾戶人家。「郎房」演變成「廊房」,源於晚清光緒年間京奉鐵路(現京山鐵路)的修建。鐵路修通後,1897年在郎房村西設立火車站,站牌為「廊房」。滕中新說,這一變化,可能是由於當時修建鐵路的勘測人員很多來自北京,在北京前門一帶有廊房頭條、廊房二條等地名,因此這些早期的鐵路修建者將「郎房」寫成了「廊房」並被沿用下來。從「廊房」變成「廊坊」,則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滕中新分析,這可能是當時的人們為了書寫好看、方便或者圖省事,將「房」寫成「坊」。
⑽ 請問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都有哪些名勝古跡和歷史名人
名勝沒多少,不過大城縣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城,有一個四米多高的城牆專,不過現在屬已經沒有了,還有就是大城縣有一座墳,是秦二世的,算是有點歷史。說說大城縣的名人,倒是不少,最有名的有:1李蓮英,當時慈禧太後身邊的紅人,是個太監,當時他的權利比光緒皇帝還大;2張學良,著名愛國將領,東北人,祖籍河北省大城縣南趙扶村,創辦東北大學,西安事變的發動者之一;3孫毅,畢業於河南陸軍軍官學校一九三一年參加寧都起義。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校長,華北軍區副參謀長,中央軍委軍校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外訓部副部長,軍委出版部部長,總參謀部軍訓部副部長,總參謀部顧問,中將軍銜。大概就這些,大城縣的光榮差不多就這些,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