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間傳謠的故事3000字
百鳥朝鳳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隻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回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答目。但它有一個優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里。
這有什麼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的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乾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
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以後,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B. 你聽過的最諷刺的一個小故事是什麼
從前,巴格達城有個名叫阿里的單身漢。有一天,他決定出外旅行,可是總不放心手頭積蓄的一百枚金幣,放在家裡怕人偷,帶到路上怕人搶。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一個主意,他把全部金幣放到一個壇子里,上面再裝滿綠豆,壇子封好以後交給鄰居的米店老闆說:「我要出趟遠門,這壇綠豆先存放到你家好嗎?」
「好吧,」老闆一口答應,並且打開庫房的門,讓阿里放到屋裡一個不顯眼的角落。「你盡管放心走吧,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取。」說完便鎖住了庫房。
阿里一走竟是七年,一天老闆娘做飯想用綠豆,老闆心裡想阿里說不定死在外面,不會回來了。於是,他去庫房找阿里的綠豆壇子。他打開壇子後,發現綠豆已經變質,便繼續往下翻,翻著翻著發現了下面的金幣,不禁喜出望外。
為了不走漏風聲,老闆當時沒有把金幣取走,而是封好壇子鎖好門。
老闆畢竟是一個貪財的人,晚上躺在床上一直合不上眼。第二天一早,就悄悄地把壇子里的金幣全部偷掉。金幣取走後,壇子里的綠豆陷了下去,上半部空了,怎麼辦呢?他急忙買了些綠豆裝滿,照原來的樣子封好。
不料沒過幾天,阿里旅行歸來。他到老闆家去取壇子,老闆把庫房鑰匙交給他說:「壇子從未動過,你去拿吧!」
阿里把壇子拿回家後,發現壇子里一枚金幣也沒有了,於是去找老闆,客氣地說道:「要是你把我壇子里的金幣拿去用了,請您寫一個借條,什麼時候有了再還我。」
老闆死不認帳,阿里便去找哈里發告狀,哈里發問他:「你在往壇子里放金幣時,有人看見沒有?」
「沒有,」阿里回答。
「既然沒有人看到,」哈里發說,「我怎麼能相信你的話是事實呢?你還是回去吧!」
阿里告狀不成,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裡,老闆聽說後卻暗暗歡喜。
關於阿里丟錢的事,巴格達城裡議論紛紛,人們都說阿里是老實人,而老闆是一個偷奸耍滑的傢伙。
百姓的議論一下子傳到哈里發的耳朵里,哈里發便打扮成平民,走街串巷去探聽虛實。一天晚上,他看到路邊有三個男孩子在演一出「戲」:一個扮成阿里,一個扮成老闆,另一個頭裹頭巾扮成哈里發。
「哈里發」問「阿里」:「你在壇子里放過金幣嗎?」
「放過。」
哈里發又問「老闆」:「是你偷走了壇子里的金幣嗎?」
「沒有。壇子里完全是綠豆。」
「哈里發」又指著壇子問:「裡面現在放的是綠豆嗎?」
「是的,」兩個同時回答。
於是,「哈里發」從壇子里分別拿了幾顆綠豆放在嘴裡嚼,發現有的豆子發硬變質,有的豆子新鮮發甜。
最後,「哈里發」指著「老闆」的鼻子說:「你在撒謊!你是偷阿里錢的賊!」
C. 我不明白為什麼中國人愛造謠和傳謠的這么多
我也討厭這種卑鄙的可恥的事,可又沒什麼辦法,這種人以後被別人說他就知道什麼是傷害
D. 在網上傳謠者將受到怎樣的處罰
這些人會被拘留,也會負相關的責任。因為互聯網也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小心。
E.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民群眾喜歡造謠、信謠、傳謠呢
造謠是極個別行為,中國人其實一般不造謠。
傳謠、信謠主要有兩點造成。版
一是教育水平落後權,但主要還是集中在70年代以前生人的身上,70年代以後,80後、90這一批就不會干這種事。這一批人由於客觀條件的改善,生活環境相對提高,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所以這種事發生在這一批人身上的現象很少。
二是中國有句老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而且這次2012不光中國人有反應啊,國外也有人在討論。否則美國的太空總署就沒必要發短片來證明末世說的荒誕了,這就證明他們有一部分人也慌。
很多謠傳都是他們先有,又傳到了國內。至於中國人自己傳的,什麼龍王爺亂七八糟的,中國人其實根本不拿龍王爺當回事。
F. 貴州山區響徹雲霄的「龍吟」聲,有可能是真龍現世嗎
威寧縣地處喀斯特地貌區地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溶洞,前幾天連續下雨導致部分地貌改變,溶洞內外氣流通過溶洞內狹小區域時會發出類似聲響。
G. 論文:從真理與價值的角度出發,分析網路「傳謠」與「辟謠」中的社會關系。
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論文回寫作方法===========================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的答,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H. 歷史上真的有潘金蓮這個人嗎
一本水滸傳捧紅了潘金蓮,讓潘金蓮成為了眾人心中水性楊花的代表,但是水滸傳並不是一本寫實小說,而是作者施耐庵在許多民間故事資料上經過整理修改而最後形成的,所以很多角色都是虛構的,並沒有在歷史上真正存在過。
他本來想讓武大郎為他謀一個官當一當,但武大郎考慮到詞的品性不好,遲遲未給他回復,所以黃就懷恨在心,便在鄉里造謠武大郎的醜事,還四處張貼,恰巧被說書人看到了,就編成了故事來講,後來又被作者施耐庵收集了起來,就流傳到了現在。
I. 中國古人如何造謠與傳謠
謠言也有歷史?當然有,且兩千多年了,可謂源遠流長。謠言包括造謠和傳謠,中國古人把造謠簡稱為「謠」,把傳謠簡稱為「諑(zhuó)」,合在一起叫「謠諑」。《楚辭·離騷》:「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童謠,孩子口中噴火葯。「童謠之言,將有徵於此」,「徵」即徵兆,古人認為主吉凶,代表著某種預示。 西漢末,公孫述稱帝後廢除五銖錢,老百姓因此被盤剝至赤貧,蜀中兒童便四處傳唱童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黃牛指王莽,白腹即指公孫述,五銖是漢錢。這首童謠是在預言公孫述會像王莽一樣被消滅,漢朝江山就要恢復。果然到了公元36年,公孫述被劉秀消滅,其結局一如王莽,漢政權得以「光復」。 本來童謠是專門為小孩子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讓孩子口頭傳唱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可為何不叫童歌或兒歌,而稱童謠呢?明代楊慎的一個注,頗能說明問題,他在《丹鉛總錄》里說:「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這句話顯然是反過來說的,小孩子若「出自胸臆,不由人教」而唱歌,多半隻會唱「羊寶寶、兔寶寶,我們一起做游戲」一類的兒歌,又怎能唱出預示世運或人事的童謠來?可見童謠之所以被稱為童謠,是因為兒歌這種形式被人利用了。有心造謠者炮製出形似兒歌的謠言,然後教給孩子廣泛傳唱,以實現其蠱惑人心的目的。 讖緯,狼披羊皮裝指南。讖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緯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衍生出來的一類書,被漢光武帝劉秀之後的人稱為「內學」,而原本的經典反被稱為「外學」。如果把「讖」稱為狡猾的狼的話,那麼,它披著的儒家經義的外衣,就如同羊皮了。 蒙曼副教授近期在百家講壇說楊廣,就提到當時的一則讖緯,有江湖人士對楊廣說,姓李的當坐江山。原話不是這樣的,大概意思如此。這是典型的謠言,但隋煬帝深信不疑,親手導演出一幕人間慘劇,株連殺害數十人,連嫡親外甥女也不放過。最終逼反了李淵,讓謠言變成了實話。無獨有偶,秦始皇時,方士盧生入海求仙,帶回《圖錄》一書,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讖語,這也是典型的讖緯。秦始皇理解反了,派大兒子去滅胡,最終,在小兒子胡亥手上斷送了大秦江山。 由於讖的外包裝是緯(儒家經義),使得本是空穴來風的謠言,聽起來更具迷惑性,由不得聽眾不信,其「指南」效果十分驚人。 如宋朝時福建閩江(南台江)邊上住有一個姓章的大戶人家,其兒子叫章得象,好學勤奮,人們認為他將來必成大器。於是,章家有人炮製讖緯----「南台江合出率相」,故作神秘地暗地裡跟別人說,以至於很快傳謠到了京城。待章得象赴京趕考,禮部主考官個個「被指南」而開綠燈,章得象順利中科,從此官運亨通,吉星高照,連升同知樞密院事、戶部侍郎,最後榮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做了宰相。 風聞,合法的謠言印刷術。在中國古代,監察御史等言官有「風聞言事」的特權,所謂「言者無罪聞者足戒」也。這種機制的特點是,無論言官所說是不是真的,言官不用對其言負責,也即造謠與傳謠者無罪;而被言者必須「足戒」,若不服,就要自我辟謠,拿出辯駁的有力證據來。這種機制直接產生的後果是,謠言被合法地不斷製造和印刷(傳謠)。 如南宋慶元二年,監察御史沈繼祖「風聞言事」,指控朱熹十宗罪,無一罪有真憑實據,件件皆屬「風聞」。而朱熹對這種謠言不屑一顧,無心辟謠,致使理學成一時偽學,朱熹本人亦被趕出朝廷。隨後,沈繼祖的好友洪邁,則開始合法地傳謠,在其《夷堅志》中,進一步詆毀朱熹包養尼姑為妾,等等。 古代的風聞,說到底也有「無風亦可聞」的特點,不論謠言是否有出處,哪怕是出於言官自己,也沒有關系。在這種情形之下,造謠者和傳謠者,其實是同一個人。如果換做今天,無疑就是公然誹謗,有司必將依法究問其罪的。但在古代,就屬於合法。 因此,我把辟謠喻為造紙,其改良歷程,從竹片、木片到公元105年的蔡倫製造出植物纖維紙,經過了千年之久。 在古代,辟謠還稱辟邪,因為謠言如同邪說,是一種不良風氣。我們讀紅樓夢時會發現,大多數過來人很害怕一些有所喻指的燈謎、詩句等,而年輕人則不怕,甚至還感覺有趣。如賈政因為一句燈謎,會鬱郁寡歡老半天,而賈寶玉則意會而喜。何故?大環境使然也。宋玉在《風賦》里說:「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 歪風邪氣正是造謠傳謠者的大環境「依託」,人們受習慣思維的支配,對謠言總會先入為主,往往深信不疑。 若想有效辟謠,就必須去其所「依託」,凈化社會風氣,這顯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謠言止於智者,當全民皆為智者的時候,「辟言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