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話歷史人物
對話歷史人物——陸游 在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曾涌現出無數個優秀的才華橫溢、真知卓見的思想家、文學家。他們如璀璨的群星,映射出一個歷史階段的輝煌與衰落,一個時代的榮光、辛酸與恥辱。在這些「群星」當中,陸游可謂是其中閃亮的一顆。作為南宋的一名著名愛國詩人,他以其顯著的成就而獨樹一幟,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位。 陸游(公元1125年——公元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生於一個富有豐厚文化傳統的官僚地主家庭。年幼時,正值金兵大舉南侵,使陸游從小就飽嘗了顛沛流離的極大痛苦。宋代王朝覆滅的恥辱,正像他在《感興》一詩中寫的那樣,「少小遇喪亂」,充分表達了詩人對民族、國家和人民的一種急切憂慮。家庭氛圍的熏陶,社會環境的影響,極大地刺痛了詩人的心,使陸游在幼小的心靈中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寫書」的志向。 陸游自幼聰慧好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12歲即能詩文,一生作品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陸游曾在《解嘲》一詩中這樣寫道:「我生學語即枕書,萬卷縱橫眼欲枯。」陸游為了實現自己的鴻鵠之志,「夜讀兵書」,晨練舞劍。他曾求教於當時著名愛國志士曾幾,在曾幾的指教和影響下,更確定了他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陸游是一位多產的詩人,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而他又生活在那個金人入侵,宋王朝大好河山四分五裂的特殊年代,當時的環境決定了他的詩歌的主旋律就是反映民族矛盾,渴望萬里從軍,報效國家的愛國主義情感。他的詩有著濃重的時代氣息,慷慨悲壯,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具有強烈的戰斗性。作為一個傑出的愛國詩人,陸游的詩又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始終關心著國家、民族的命運,全面地反映了南宋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面貌。陸游的平生抱負不僅僅只是一個閉門憂國憂民的「讀書人」,他還一直嚮往著「手梟逆賊清舊京,直斬單於釁寶刀」。陸游的前期詩中,始終洋溢著那種「鐵馬金戈」「氣吞殘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獻身精神,他始終以為國立功戰死殺場為榮,如他在《書志》一詩里所表現的那樣:生不能殺敵,死後肝心也要化為金鐵,鑄成利劍,來內除佞臣,外清妖孽。我們不妨從他的《書憤》一詩中體味一下詩人的情懷:「白發蕭蕭卧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厄量蘇武餐氈久,張巡憂憤裴齒室。細雨春花上村苑,頹坦放月落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整首詩既有作者的雄心壯志,又有對投降派的尖銳嘲諷,表達了作者立志恢復中原,抗戰到底的雄心與報負。 陸游生活的中期,詩人也獲得了唯一一次身臨前線的機會,少年時的雄心在這里得以發揮,陸游自然十分振奮。他身著戎裝,奔波於前線,廣泛地接觸到了一些愛國民眾,為他們出謀劃策,商討辦法。火熱的戰斗生活,更加激發了陸游的愛國熱情,也使他深刻地領悟了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尋找創作源泉,開拓獨特的詩風。這一時期的詩作,詩人用滿腔熱情,抒發了自己的以身報國,效命殺場的豪壯理想,表達了他為祖國和民族洗雪恥辱,恢復失去疆土的強烈心願。從陸游的詩中,我們不難看出那金戈鐵馬、刁斗笳鼓的戰場硝煙,也不難看出那號角聲聲的熱烈場景。 陸游的一生,是悲壯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 對話歷史人物——杜甫 杜甫,其一生正如大唐由盛而衰的命運般崎嶇多舛。而生在苦難中的他依然不減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偉大胸懷,令後世更為敬重,尊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成長於大唐盛世的杜甫,年少便懷有經世濟民的大志,希望能行儒家兼善天下的理想,詩中不時顯出自己雄心壯志,如在早期作品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便可見其以聖人之志來要求自己。可惜,時代卻不允許他一展「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 杜甫來到長安,願一展鴻鵠之志卻多次謀官不就,這一待就是十年。天寶五年到十四年間,他看透官吏腐敗,也深嘗了民間百姓疾苦,寫下著名的〈麗人行〉來諷刺權貴的奢靡,以及描述連年征戰悲苦景象的〈兵車行〉。從個人的悲慘際遇推及百姓的痛苦,同時殷切憂慮國家前途。安史之亂前社會的現實景象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中反映無遺。 天寶五載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六載曾應試「制舉」;十載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果。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沉淪和個人的飢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 當安史之亂最盛時期,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因房案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後,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後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 杜甫走過了艱辛的日子,以「天地一沙鷗」作為自己飄搖一生的注腳。雖然於當世不得志,但詩歌集大成的 藝術 成就不僅樹立了許多典範,寫實的風格更影響了中唐的新樂府運動和宋朝的古文運動。而杜甫悲天憫人的夙昔典型依舊長存於世,深深影響著後代的文人,如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及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皆從杜詩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寫出了偉大的詩句,更以生命為歷史譜出不朽的樂章。
B. 關於我與孔子對話的作文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苟,這種庄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後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於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鬥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了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了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後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後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凈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斗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沖突」隨處可見,局部的戰火彌漫著硝煙,紛亂的動盪使生靈塗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麼?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並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C. 語文伴我走過古代,我和孔子對話:"
我說:「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是什麼?」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我說:「仁的根本是什麼?」
孔子叫有若回答,他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D. 歷史人物精彩對話
與歷史人物對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時間的長河中,閃耀著無數明星,這些明星,便是名垂千古的歷史人物。對話歷史人物,能得到很多關於理想的啟示。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與歷史人物對話,便告訴我們實現理想,首先要勇敢地在挫折面前站起來,永不言棄。春秋戰國,是什麼支撐越王勾踐忍受夫差侮辱,讓他挨過那難熬的十年,得以報仇雪恥?楚漢爭霸,劉邦慘敗於彭城之戰,又是什麼讓他走出失敗的陰影,擺脫痛苦的掙扎,重拾信心,贏得最終的勝利?他們回答我,是一種力量,是一種越在失敗面前,就越不服輸的力量。勝敗乃兵家常事,在挫折面前我們怎能效仿項羽輕言放棄呢?這些歷史人物告訴我,在實現理想的路上,這種心靈上強大的力量,能夠支撐你逆流而上,愈挫愈勇!
「百學須先立志。」對話歷史人物,告訴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的目標。試問,周恩來為何有無窮的動力,支持他在亂世之中不懈學習?試問,在革命起義屢戰屢敗之時,為何孫中山能屢敗屢戰,從不放棄?周恩來告訴我,正是少年時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才促使他堅定地朝目標走去。孫中山告訴我,正是由於自己要拯救舊中國的明確目標支撐著他,才使他永不被擊倒。這些歷史人物告訴我,樹立明確的目標是成功的前提,只有擁有遠大理想,才有創造奇跡,書寫輝煌的可能。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與歷史人物對話,能激勵我執著地追求理想。「秋風秋雨愁煞人」,鑒湖女俠,是什麼讓你毫不猶豫地留在革命前線,甘願為此獻出生命?「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少年不望萬戶侯的林覺民,是什麼力量,能讓你為國犧牲百死而不辭?他們給我的答案,便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革命是他們的理想,讓她斷然「軒亭灑碧血」,讓他雖淚珠與筆墨齊下,但還是從容就義。與歷史人物對話,讓我隔著時空也感受到他們對於理想熾熱的追求,感同身受,血液中也同樣流淌著追求理想的熱情,促使我奮勇向前!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與歷史人物對話,讓我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永不言棄,讓我勇敢地揚起理想的風帆,讓我擁有熱情與力量,執著地追逐理想。與他們對話,不斷激勵我們為理想而奮斗。
與歷史人物對話
與歷史人物對話
我有一個願望,它跟隨我有七八年了,而且從來就沒變過,那就是和歷史上的某些人物對話。
我知道這個願望是基本上辦不到的,但我依然保留著這個願望,直到我有一天看完《中國歷史通史》後。我疲憊得躺在了床上,迷迷糊糊的想要睡一覺,這時已然是深夜了,萬籟俱寂中我隱隱聽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掀起了被,一起身穿上了衣服,站起來後四下尋找起來,那個聲音是來自陽台的方向,我好奇地走了過去。我離陽台越近,越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那聲音聽起來充滿了神秘的力量,我剛想轉身回到我的卧室,但身體卻像不受控制一樣,兩條腿帶著我的身體徑直奔向了陽台。我的雙手打開了陽台的門,仰望天空好像有一顆星在不停召喚我,我的冷汗直冒,深夜的冷風一吹好像被凍住了一樣。我想要叫,但是我的喉嚨卻發不出任何聲音,我的雙腿竟然一彈跳了起來,我從來就沒跳過這么高。我的身體一躍出了陽台,在空中轉了兩個圈後,直線的向下墜落。我的心臟劇烈的跳動,我感覺冷風迎面打來,像刀子在割一樣。我即使再沒常識,但我一百七八十斤的體重,從二十三樓跳下來,不摔成肉泥才怪。我心裡的恐懼完全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雖然看過不少怪誕的小說,但這種事情突然發生在自己身上,換了是誰都接受不了。就在千鈞一發的時刻,我的身體好像忽然變輕了,冷風一吹我竟飛向了那顆星星。我的思維被這種非正常的現象所擾亂了,我的眼前呈現出各種詭異的圖像,這時剛才那個呼喚我的聲音再次在我耳邊響起:「張繼錕,今天我就讓你的願望成真,現在我賜予你穿越時空地能力,當你心中默念時空之神帶我到我想去的時空吧!你就可以到達你想要的時空,但如果你一旦回到現代後,就會失去這能力。記好了,我現在就把你發到春秋戰國時期去。」我的思緒一陣混亂,但真實的現實卻沒有給我太多的時間考慮,只見眼前一花,我就已經到達了一個我不認識的地方。我驚奇的發現:我臨時套上的運動服,已經變成一件古代的衣服;我的身體不但沒有任何損傷,反而變得比以前靈活多了。我大步跑了幾步,一個穿的破破爛爛的人和我撞了一個滿懷,我連忙道歉對方說:「此皆吾之過也,非君之過。」我一聽,轉念一想:這下可好,我在古代可要出醜了,我的文言文雖然看了不少書,但在春秋戰國里用,那不是「孔夫子面前賣文,關老爺面前耍大刀」嗎?我連忙按著禮儀老師教過的古代行禮禮節,對著那人作了個揖,說到:「未知兄台,高興大名。此處為何地?」那人回答道:「吾乃秦國安國君之子異人是也,此地即是趙國。」我又是一愣,異人?贏楚?秦始皇嬴政他爹?有沒搞錯?我想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暴政,立即下定了一個決心,我說:「異人兄台,子今後如若位極富貴,斷然不可以娶那個幫你之人的妾室。子此時斷然不能理解,只希望子切勿忘記我說的話。」說完心中默念「空間之神帶我到東漢末年吧!」,沒過幾秒鍾,我就感覺又是眼前一花,身上又換了一件衣服。我四處望了一陣,發現了一個茅廬,我快步飛奔起來,要知道我的體育成績中最不好的就是耐力類跑步了,這次跑到那茅廬前竟然沒有感覺到絲毫疲憊。我上前輕輕敲了敲門,門開了一條縫,一個書童伸出頭來,嘟嘟囔囔的說:「真有意思,剛才那三個將軍第三次來才見到我家先生,這回又有人來了。」我轉念一想:這次肯定是劉備第三次來見諸葛亮,要不然哪來的三個將軍三次來見阿!我對那書童說:「我叫張繼錕,今日特來求見諸葛先生。」那書童說:「我家先生正好在家,請進來吧!」我跟著他進了院子,只見院中間站著兩個人,其中一人虎目豹眼,滿臉扎須;另一個面如紅棗,長須直垂到胸前。我上前對二人一抱拳,說道:「兩位將軍想來就是張翼德和關雲長將軍吧!在下張繼錕,今日特來與劉皇叔和卧龍先生一談。」張飛一抱拳,轉身不理我了。關羽向前走了兩步,一抱拳之後和我談了一會。我轉身步向劉備,這時諸葛亮已然要起身了,諸葛亮剛剛念了一句「大夢誰先覺」 ,我立即接道:「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諸葛先生,有俗客來也。」諸葛亮「嗖」的一下站了起來,沖著我走來。劉備此時也站了起來,對諸葛亮作了一揖,諸葛亮草草的回了一個揖後,對我問道:「不知尊駕何人?為何竟預先知曉我所欲吟之詩?」我笑著回答道:「諸葛先生,在下才疏學淺,不能吟詩作對亦不能行文房之墨。但只有一點,我敢擔保無人可及,那便是預測未來。今日我到此,只是為了告訴尊駕幾件事。」之後,我就將之後天下必然三分的情況說了。我又告誡諸葛亮了幾件大事:第一件,日後不可派關羽鎮守荊州;第二件,不可重用馬謖;第三件,勸誡劉備奪取蜀之前,找一名刺客刺殺張任,且必須騎一匹普通馬。諸葛亮再想說些什麼,我就說:「諸葛先生,您的命太短了,記住最重要的一點,別讓自己太操勞,這樣的話你或許還能活過55歲。」我又問了關羽、張飛、劉備和諸葛亮一些其它問題,我剛想再去一趟宋朝。可是感覺身體在劇烈的晃動,一個異常熟悉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起來,起來。到點了該吃飯了。」我艱難的睜開了眼睛,刺眼的陽光直直的透過窗子照在我的臉上,媽媽正站在旁邊看著我呢,原來是個夢!我就說想這種事情是不會出現在我身上的嗎,但是在夢里的一切都是那麼真實。
不知道我何時能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讓我和所有我想了解的歷史人物促膝長談一番。我只希望我的願望能夠有一天實現,這樣的話也不枉這個夢了!
E. 《與孔子對話》作文800字
捧起《論語》,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你——被後人稱為儒家的始祖、萬世先師的孔夫子。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雖然據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一捧起《論語》,他那慈祥而嚴肅的面孔,花白的鬢發,縷著長長的胡須沉思的神態就浮現在我眼前。
他少年時代貧賤而好學的精神感動著我,激勵著我,他孜孜不倦地引導人們走進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他的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性近習遠的教育理論,對中國的封建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境界高入雲端,明如皓月,凈如白雪。
當我初讀此書時,由於尚未成人,生活閱歷和知識淺薄,對《論語》的一些內涵似懂非懂,但我仍對《論語》愛不釋手,在夜晚,在月光下,在書桌前,我常常聚精會神地翻閱著書中的精彩語錄,如飢似渴地吮吸著著作中的精髓。
後來,當老師為我們介紹孔子時,我不禁大吃一驚,在我心裡一直以為被稱為是聖人的孔子,是一個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長須老先生,但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位長相醜陋、身材矮小的老人。
就是這么一個老人,他的思想讓世人感慨:「孔子的教誨屬於全人類。他和莎士比亞一樣,都有著實用主義哲學:相信和諧、等級、社會秩序和奉行愛國主義。」
時間有時往往會掩蓋住真相,就像後人美化孔子一樣。在後人的贊嘆聲中,我們很難想像到孔子當年的落魄。孔子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早逝,在母親拉扯下長大,十六七歲時沒有了母親。但他勇敢地面對生活,戰勝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他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但他一生只做過三年左右的官,政治抱負難以實現。後來,孔子帶著愛徒周遊列國,宣揚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終壯志難酬。到老年只好隱居家鄉,埋頭講學和著述。我彷彿看到了孔子經歷著生活的貧困,政治上的失意,到最後仍堅持宣揚「仁愛」,成為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情景。
需要指出的是,孔子在外顛沛流離了十四個寒暑後回到魯國時,已年近七旬,他的晚境是凄涼的,老年喪子再加上最器重的弟子的去世,使他的心靈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沒有放鬆對古文獻的整理和繼續撰寫《春秋》。
這需要何等博大的胸懷!何等堅強的意志!他的儒學思想影響巨大,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驚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終成了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傑出的人文學者,中庸的思想家,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
部分諾貝爾獎獲獎者曾在巴黎發表的一個宣言中預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活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見世人對於孔子思想的重視。
可是放眼看去,在茫茫人海中,如今還有幾多人在誦讀《論語》聲中,遙想孔子的仁政呢?在到處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紅塵中,還有幾多「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情操呢?
兩千多年過去了,還是那輪明月高懸,還是那波浪花翻滾,還是那盞燈火閃爍,但有多少人在萬籟俱寂的夜晚,徜徉在那千年的中庸之道上,又有誰與我其同行?
(5)與歷史人物孔子對話擴展閱讀
寫作方法:
1,一般來說,作者的寫作活動都具有一定的寫作意圖。所謂的寫作意圖,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達什麼樣的生活和思想內容,以及通過這種表達達到什麼目的。而要使這一寫作意圖圓滿實現,就必須依靠寫作技巧。
2、,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即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生活或表達思想感情所達到的完美程度。這種藝術性的取得,決定於作者的世界觀、創作方法和寫作技巧。
在具體的作品中,藝術性表現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觀的指導下,運用各種寫作手法,創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意境我典型形象,從而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文學作品的藝術性雖不同於形式美,但它更多地體與內容和諧統一的藝術形式之中,而藝術形式的完美創造,則依靠寫作技巧。
F. 與歷史人物對話的作文(要有對話! 要是文人)
「我們願意為振興中華而效勞!」
夜,靜悄悄的,一絲聲音也沒有。月亮,明亮亮的,掛在樹梢上。平日里常見的調皮的星星一夜之間似乎都變得靦腆,躲在了層層雲朵的後面,遲遲不肯露面。
上海博物館內。
晚上,很少再有人會來博物館,我也不知怎麼的,會在博物館里,我走進「周秦漢唐文明展」的一號展覽廳,一眼就瞧見了玻璃窗里的幾個被譽為世界上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其中有文官、武官,還有一匹老馬。我正想仔細地看看清楚,不料,那陳列的十個兵馬俑突然發出了聲音,我趕緊躲在了一堵牆的後面,想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最先說話的是三號兵馬俑,這是一匹馬,他清了清嗓子,開口了:「咳,咳,唉,我是一匹老馬了,自秦始皇下令建秦始皇陵之後,不知死了多少農民,還賠上了多少條無辜的性命,才把我們給造出來。咳。」我很驚奇,兵馬俑居然會說話。秦始皇的確是個殘忍的皇帝,但也為封建王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功過對半吧。繼續聽吧,我暗暗地對自己說。
老馬的話還沒說完,站在他旁邊的一號文官接著開口了,不知是不是從文官的原因,說話文鄒鄒的:「唉,莫要抱怨。秦始皇何許人也?他乃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開國皇帝。後人世世代代傳頌他。」說完就嘆了口氣。是啊,我心裡暗暗的贊同。
「老兄為何嘆氣?」站在一號文官左邊的二號問道,心中甚是納悶。
「我知道。」未等一號開口,站在他們正中央的老四搶先一步回答了,「我們幾個原本好好的,埋在陝西的土地底下,與世隔絕。誰知兩個農民在挖井時發現了我們,人們就陸續挖出兵馬俑。雖說讓我們重見了天日,但是也讓我們原本華麗的衣服變得一團糟,有的兄弟甚至缺胳膊少腿,還不如呆在地下的好。」四號說著,卻一動也不動。本來嘛,他們就是兵馬俑啊。聽到這里,我也為這些兵馬俑而感到不值,為人們感到羞愧。
「是啊,唉,人們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損壞了我們的容貌,還將我們陳列在這里,這些燈光都使我們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更嚴重的事,有些遊客明明看到了門口的標志——『不準攝影』,卻還是拿著照相機、手機、或是數碼相機對著我們亂拍一通,文物怎麼能拍照呢!」五號武官似乎對人類的行為很不滿。難道在這些兵馬俑的眼中,人類就是如此的不講道理?唉,原本神態從容的步行儀仗、流光溢彩的鎏金銅龍、貼金彩繪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漢代辟邪、頗感震撼的圍屏石榻、舉世矚目的多重寶函,出了土就沒有原來那麼奪人眼球了。這難道都是人類的錯?是人類沒有保護好文物?
我剛想開口反駁,六號就開始說話了,雖然是一屆武官,但說話也挺有道理,可謂文武雙全啊:「話也不能這么說呀。幾千年前,秦始皇只是為了陪葬,貪圖榮華富貴,才派幾千名農民、工人鑿了這么幾個巨大的兵馬俑坑,造了我們。在爾後的幾千年中,人們一如既往的生活,並沒有發現我們的『藏身之處』。如今……」「如今有人發現了我們,並且考古學家因為我們,對幾千年前人們的生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那是我們的榮幸。」二號接下了六號的話茬,繼續說了下去,「況且中華的振興需要對歷史有更多的了解。我們應該願意為振興中華而效勞!」
「對!我們願意為振興中華而效勞!」全體的兵馬俑異口同聲地說道。聲音回盪在天外。霎那間一切變得好靜,什麼聲音都沒有了。
……
我忽然驚醒,環顧四周,發現自己還躺在床上,四周的一切都不曾變化,那還是我的家。原來,會說話的兵馬俑,那隻是一個夢。人類挖開兵馬俑坑,揭開了歷史的謎底,讓我們對了解歷史有了更多的方法——參觀博物館。周秦漢唐的文明不只是歷史,還可能演變成為來,使中國更加繁榮昌盛。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這個重擔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我們的肩上。記得當初周恩來說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那麼我們,就要為中華振興而奮斗。那個夢我已經隱隱約約有些不記得了,但我還記得一句:「我們願意為振興中華而效勞!」那是兵馬俑說的最後一句話,也是我們應該說的、應該做的。
G. 與古代聖賢孔子的對話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柔善,有便佞,損矣。
H. 與歷史人物的對話 作文 2000到2500字
,要求聲討王安石。
第一幕:金鑾殿上
群臣們慷慨激昂地控訴使得皇上略有些不耐煩:這群趨炎附勢的傢伙,當年王安石得志的時候,改革叫得起勁的不也是這些人嗎?王安石一死,臉倒變得真快,彷彿都成了王安石的迫害者。這時,皇上用眼角餘光瞟到了頑固派領袖司馬光,只見他一言不發地站在角落裡。奇怪,司馬光是王安石的宿敵,當年兩人因政見不和,還曾在大殿上大吵,這會兒怎麼不動聲色?於是問道:「司馬愛卿有何見解?」司馬光環顧群臣,緩緩地說:「王介甫實為朝廷棟梁,品行端正,堪為群臣楷模。聖上宜追封其為太子少保,並厚賞其家人……」
大殿上頓時鴉雀無聲,一殿大臣的嘴微張著。
第二幕:王安石墓旁
王安石的墓比起其他的達官貴人的墓顯得寒酸不少。深秋撒下的無數黃葉更襯托出幾分凄涼。一個白發老者一身素服跪在墓旁,喃喃自語:「介甫,天下人盡道你我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可又有誰知道,這滿朝文武,我最敬佩的是你啊!你我雖政見不同,但同是一心為國,赤膽忠心之人,你我雖爭執了這么多年,但我心中一直奉你為唯一知己。想那些與你共事的歲月,雖在朝上言語相加,你甚至罵我『司馬牛』,說我頭腦頑固。可散了朝,我們相視而笑,共論國事,實是生平第一快事。有你這樣一個對手,算是我司馬光一生最大的福氣。如今,你走了,朝廷折一棟梁,我失一好友。國有疑難可問誰?」
後記:朝廷依司馬光所奏,給予王安石很高的評價。數年後,司馬光去世,王安石全家為之戴孝。
後世史官評論:王安石與司馬光,如同兩塊磁石,雖在政見上互相排斥,但在內心深處,卻為對方的人格深深傾倒,互相吸引。以致外人看來,兩人似乎形同陌路,實際上,心心相印,兩心無間。
點評:本文有這樣一些特色:第一形式新穎,結構獨特。短劇形式的採用煞有介事:場景轉換,對話和獨白,環境烘托和來龍去脈的介紹……第一幕以群臣紛爭為主,第二幕以內心獨白為主,動靜相宜,手法甚是高妙。
其次,選材獨具慧心。宋朝兩個既相斥又相吸的同代偉人,在作者豐富的想像中,演繹了一出令人回腸盪氣的人格膜拜的正劇。內心獨白尤勝。老人語氣逼真,言語間字字動人心魄,尤其是表達失去對手的恨憾之意,一句「國有疑難可問誰?」足以令人扼腕嘆息,淚濕胸襟!
一段史實,一出短劇,一種旨意,能在數十分鍾、數百字內完成,實在難得!其中嫻熟的史識,一定的戲劇素養,文白相間、凝練有加的語言,顯現了小作者厚實的寫作功底。
當然,考場中,不能對史實一一考證,留下一些與宋史不甚相符的瑕疵難免。另外王安石與司馬光在人格上互相欣賞,但畢竟政見不同,「心心相印,兩心無間」也似過之.
【2006年江蘇卷高考滿分作文-美在盡力
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庄嚴;我們可以不永恆,但我們真誠;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們努力。
——畢淑敏
人總是那麼奇怪:茫茫雪原上,留下堅定筆直道路的人總懊悔錯過了沿途爛漫的風景,行色匆匆;一路彎彎曲曲賞盡風景,嘗盡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為何走得如此艱難,為何那句「兩點間線段最短」的公理未滲透人心?奇怪的人們望著身後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淺的腳印而迷茫而思索。其實,無須懊悔,無須抱怨,抑或筆直而輝煌,抑或蜿蜒而慘淡,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與眾不同的那份全屬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擁了人生的美麗。
還記得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寫過他自己走過人生的一句貼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盡吾志」即盡自己最大努力,則可以無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會同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一樣為人嘲笑。1946年,年輕的吉米•卡特從海軍學院畢業後,遇到了當時的海軍上將里•科費將軍,將軍讓他隨便說幾件自認為比較得意的事情。於是,躊躇滿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談起了自己的海軍學院畢業的成績:「在全校820名畢業生中,我名列第58名。」他滿以為將軍聽了會誇獎他,孰料,將軍沒有,反而問道:「你為什麼不是第一名,你盡自己最大努力了嗎?」卡特滿臉驚愕,繼而,羞愧得臉紅。後來,吉米•卡特牢牢記住這句話,每走一步,每烙上一個生命腳印,他都問自己:「你盡自己最大努力了嗎?」正因為這樣,他不再在乎腳印的直或彎、深或淺,只要每一個腳印里留著奮斗的力量,只要每一段人生路上都灑滿了努力的汗水,只要驀然回首人生的時候,能摸著自己均勻跳動的脈搏說一句「我努力了」,他就滿足了。
有時候覺得人生總是走得很累,邁步之前要選擇岔口,立起航向;每走一步,要調整步伐,要追趕前列;走累了歇歇的工夫里,又忍不住回首看看人生路上的那一串自己的腳印,與他人的一比,或許彎得人心顫,淺得人心酸。頭腦不免悶熱,眼前也甚迷茫,那一句「道路該怎麼走」扯得神經發酸,那麼想想雖然在臭氣熏天的垃圾堆里,拾著破爛卻能驕傲地說「勞動了就是美的,盡自己最大努力了就無悔」的葉辛夫婦,那麼想想走過高考落榜陰影,盡全力辦起芳香四溢的馨園主的孫長亮,那麼靜心念念那句「天空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飛過」的佳句。
用真心演繹生活,盡全力走好每一步人生,那你的道路就是美的極致。
點評:「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們努力」,文章用畢淑敏的話作題記,照應標題,統率全文,立論居高臨下,極為深刻。正文部分,作者緊扣「人和路」的話題,列舉「茫茫雪原上,留下堅定筆直道路的人」與「一路彎彎曲曲賞盡風景,嘗盡生活滋味的人」的生活事例,得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留下與眾不同的那份全屬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擁了人生的美麗」,引出觀點,接著由面及點,以王安石與吉米•卡特兩個事例,一正一反,一古一今,一中一外支撐起全文的骨架,最後再由點及面,總結話題,內容充實。寫作上,作者熟練運用比喻、擬人、對比、引用等修辭,敘述之中兼以形象的描寫,血肉豐滿,神定氣足,很見作文功底。
【四川省高考優秀作文-一個關於「偏見」的偏見
偏見之於看風景,是大有差異的。風景沒變,但倘若看風景的人戴上有色眼鏡,景緻也就大不相同了。有偏見的人當然全是有心的,並且大抵以唐朝名僧慧能為榜樣,主張「心外無物」,看東西想問題時不免給自己的心加裝一副有色眼鏡,然後再將頭縮於腹內,如同刑天之民,視聽蒙蔽,如此一來,偏見就形成了。
我們每個人在環境一樣,心境不一樣時,一個個偏見便會從心靈的墨鏡後「倏」地鑽
出來,同樣一個晚上,「歡愉嫌夜短,沉悶嫌夜長」便是這個道理。世事如此,人世(事)亦如此,法語中的「喜樂」(bonheur)便是由「好」和「鍾點」兩個片語成,而德語中的「沉悶」(langweile)據字面上解釋卻是「長時間」,個把鍾頭說不上長,也談不上短,但正由於心靈的偏見,愉悅和沉悶也便應運而生了。
「偏見」和「偏愛」如同孿生兄弟,是分不開的,「偏愛」必產生「偏見」,而「偏見」又偏愛所偏愛的。雪萊的《贈珍妮———一個回憶》中對啄木鳥的描寫中道:「鳥鳴山更幽」,王籍名句中也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而王安石的世界觀與前面二位大相徑庭,寫道:「一鳥不鳴山更幽。」後人譏為拙筆,可見針對鳥叫,王安石認為是大煞風景的「鴉鳴鵲噪」,而雪萊和王籍則推為「鶯啼燕語」了。
我們怕偏見,更怕偏見多了,「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於是無端地懷疑自己,但更多的卻是懷疑別人,又常常摸著良心,看看是否戴了有色眼鏡,常常按住心靈的縫隙,以防「偏愛」乘虛而入,「偏見」乘虛而出。但長久這樣折騰下去,不免身心俱困。於是又產生一個偏見:「我公正得很!沒有偏見!」
叔本華在《哲學小品》第二百七十八回中寫道「思想家應該是聾子」,此話大有道理,否則耳根不清凈身心受玷污,必產生偏見,繼而產生假道學。但這只是被迫防範偏見。倘若要根除,怕只能不長心了。錢鍾書說人人都有偏見,因為人人的心都是長在左邊的,心是偏的便是偏心,偏心所以產生偏見,偏見侵蝕我們的頭腦,於是思想也有所偏,這便是為什麼但丁在《神曲》中寫「地獄里連太陽也是冷清清,靜悄悄」的和「魔鬼偏愛牛,所以常現牛形」的緣故了。
心是長不回正中間的了,所以,我們想東西時不妨少用心而多用點尚未偏倚的大腦,便可杜絕偏見。當然,心上的有色眼鏡是一定要取掉的,據艾克曼1830年同歌德的談話中所述,歌德最討厭戴眼鏡的人。
點評:本文思想深邃,文筆犀利,古今中外,侃侃而談。從文章中可看出作者豐富的積淀,睿智的思考、縝密的思維和優秀的語言素質。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感悟消逝
「頓悟是智者的專利,愚頑如我者只好倚重一個『漸』字。」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久別陽光的午後,她就像一個精靈,毫無任何的預告,就這樣輕而易舉地佔據了我的整個頭腦,占據了我的整個思考。
記得史鐵生曾經在《活著的事》中這樣寫到:世界上唯一你可以擁有的東西就是過程,而時間永遠是流逝的。
是的,也許你曾驚嘆夕陽的無限美麗,可是你卻永遠也抓不住她的倩影;也許你曾流連於曇花的嬌姿,可是你卻永遠也抓不住她的生命;也許你曾迷失在月光的朦朧之美,可是你卻永遠也抓不住她的光芒。生命是美麗,生命是令人驚嘆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但,生命卻也終將逝去,徒留下一派繁華,一聲驚嘆,一句感慨。這也似乎在預示著我們終將行走在消逝中。
生命是消逝的,我們在歷史的消逝中行走。就如史鐵生吶喊的一樣:「啊!這些時代已經遠去!我們內在的千年如此古遠!」已經是記不清是哪一位歷史學家了,只是一直很清晰的記得這樣的一句話「歷史是在破中而立的」。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於是就有了商鞅、歐陽修、王安石那石破天驚的一舉,將舊時的制度應著歷史而進;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於是也就有了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的英雄膽略,從而將新的皇朝屹立在歷史的一隅。我敬仰陳勝、吳廣的膽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於是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將自己連同他們的氣概推向了歷史的舞台,也許這就是「皇權至上」的沒落的開端,也是皇權在歷史中消逝的開始,可是,我們在千年之後,卻依然在感慨著這一天下先的勇氣!
生命是消逝的,我們也在生活的消逝中行走。「人生唯一不能掌控的就是時間,而最值得我們去珍惜的卻唯有時間。」依稀還記得孩提時在人群中緊緊拽住的父親的衣角;依然還留戀著在深夜母親身上特有的氣息;當然還有外婆手中為了哄我喝葯而准備著那紅的分外妖嬈的冰糖葫蘆。那時候的你呀,也許會因為母親的一個眼神而停止哭鬧;也許會因為父親的刺刺的下巴,而拒絕爸爸的親近;更可能會因為一時的賭氣而放棄自己最喜歡吃的糖醋排骨,當然等生完了氣,還是可以再鬧著要吃。可是,可是這樣的一切隨著你的長大,所有的那些美好卻也只能是當做回憶,你要去學會承擔,學會去分享,學會向生活學習。只是因為你已經長大了,你不可能再拽住父親的衣角,你也沒能再像孩子一樣耍著自己的小脾氣,只是因為你已經長大了。
生命在消逝中行走,生命在行走中富有。也許你的確無法抓住時間,可是你卻可以在行走中仔仔細細抓住每一個你可以抓住的瞬間。也許某一天,在你低頭翻閱記憶的書簽時,你會發現之於生命之於自己,始終是無悔無怨的。贊同3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