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含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有什麼

含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1-03-15 08:13:04

『壹』 來自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

1、負荊請罪

【拼音】: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 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舉例造句】: 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

【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藺相如與廉頗,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社稷,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2、望梅止渴

【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釋】: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舉例造句】: 鸞拆書看了,雖然不曾定個來期,也當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攻打張綉,行軍途中沒有水,帶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們渴得要命,紛紛停下乘涼,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沒發現水源,曹操急中生智,傳令下去說前邊有一梅林,時下正是產梅子的季節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氣大振而快速前進。

3、破釜沉舟

【拼音】: 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釋】: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舉例造句】: 只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典故】: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4、卧薪嘗膽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釋】: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舉例造句】: 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卧薪嘗膽,刻苦訓練。

【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5、四面楚歌

【拼音】: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舉例造句】: 在這四面楚歌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典故】: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攻佔秦都以後,燒殺擄掠,人民怨聲載道。漢王劉邦趁機出擊想衣錦還鄉的項羽,讓大軍把項羽圍在垓下,並設下「四面楚歌」之計,項羽以為漢軍已經攻佔楚地,以為天要滅他,只好邊飲酒邊唱歌,悲壯自刎身亡。

『貳』 關於歷史故事的詞語有哪些(四字詞語)

草船借箭,愛屋及烏,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三顧茅廬,卧薪嘗膽,刻舟求劍

『叄』 含有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破釜沉舟,三顧茅廬,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肆』 歷史故事的4字成語有哪些

很多,比如背水一戰(韓信)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項羽)

破釜沉舟(項羽)

卧薪嘗膽(勾踐)

紙上談兵(趙括)

指鹿為馬(趙高)

三顧茅廬(劉備)

東窗事發(秦檜)

如魚得水(劉備)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廬(諸葛亮)

圖窮匕見(荊柯)

草木皆兵(苻堅)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破釜沉舟(項羽)

手不釋卷(劉秀)

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

十面埋伏(項羽)

投筆從戎(班超)

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

老當益壯(馬援)

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鞠躬盡瘁(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七步成詩(曹植)

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

寶刀不老(黃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鑿壁偷光(匡衡)

狗尾續貂(司馬倫)

畫龍點睛(張僧繇)

江郎才盡(江淹)

精忠報國(岳飛)

胸有成竹(文與可)

『伍』 有關來源於"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負荊請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 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例 句:只怪我們用錯了人,應當負荊請罪。

2、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出處: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准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例句:草船借箭的故事體現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

3、完璧歸趙[ wán bì guī zhào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 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見秦王有詐;便憑著大智大勇;終於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

例句:這些書我看過之後一定會完璧歸趙,請你放心。

4、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 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說的話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例句:老廠長向來說到做到,一言九鼎。

5、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例句:現代社會,顛倒是非、指鹿為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陸』 關於「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買櫝還珠

【拼音】: mǎi dú huá zhū

【解釋】: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舉例造句】: 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買櫝還珠,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

2.狐假虎威

【拼音】: hú jiǎ hǔ wēi

【解釋】: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出處】: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舉例造句】: 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別人狐假虎威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

3.亡羊補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舉例造句】: 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

4.背水一戰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釋】: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舉例造句】: 挫折也有兩重性。它可以把人置於死地,也可能使人置於死地而後生。他只有背水一戰了。

5.樂不思蜀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解釋】: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處】: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舉例造句】: 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踴忽歌,大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意。

『柒』 出自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都有什麼

1. 匡衡鑿壁
發音 kuāng héng záo bì
釋義 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出處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2.聞雞起舞
發音 wén jī qǐ wǔ
釋義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3.黃袍加身
發音 huáng páo jiā shēn
釋義 五代後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後比喻發動政變獲得成功。
出處 《宋史·太祖本紀》:「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4.近水樓台(近水樓台)
【典故】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宋·俞文豹《清夜錄》
【釋義】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5.雞鳴狗盜(雞鳴狗盜)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7.名落孫山(名落孫山)
【典故】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宋·范公偁《過庭錄》
【釋義】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到鄉里接受鄉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8.孟母三遷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9.禍起蕭牆
【典故】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論語·季氏》
【釋義】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康子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想攻打附近的顓臾國。季康子的謀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問孔子該如何處理。孔子說:「治理一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內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恐怕要禍起蕭牆了。」
10.卧薪嘗膽
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釋義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捌』 關於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

1.買櫝還珠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解釋】: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舉例造句】: 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買櫝還珠,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

2.狐假虎威

【拼音】: hú jiǎ hǔ wēi

【解釋】: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出處】: 《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舉例造句】: 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別人狐假虎威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

3.亡羊補牢

【拼音】: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舉例造句】: 張學良始則失地,今幸固守錦州,亡羊補牢,可稱晚悟。

4.背水一戰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釋】: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舉例造句】: 挫折也有兩重性。它可以把人置於死地,也可能使人置於死地而後生。他只有背水一戰了。

5.樂不思蜀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解釋】: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處】: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舉例造句】: 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踴忽歌,大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意。

『玖』 含有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

圍魏救趙

『拾』 關於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閱讀全文

與含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