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晉國秋歷史人物

晉國秋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15 01:36:22

① 欒秋是古代什麼時期人物

歷史上沒有出現叫欒秋的著名人物。名字相近的只有晉國大夫欒枝。春秋時期晉國人。
晉大夫欒枝城濮之戰前代文公答復楚將子玉的挑戰書,甚為得體。戰時曳柴誘敵,引楚軍陷入絕境。崤之戰前出於戰略上的遠見反對攻擊秦軍。後出任晉上軍主將。
公元前632 年(晉文公五年)4 月,晉楚兩國在城濮(今山東鄄城南臨濮集)交戰。
「這幫廢物,被晉軍的幾張老虎皮就嚇破了膽,這么輕而易舉地就斷送了我右路進軍線。我早就知道陳、蔡兩國的軍隊多是窩囊廢。偏偏國君就輕信了他們。」楚軍主帥對楚陳蔡聯軍在右路進攻中的失利大為不滿。因為承擔右路攻晉任務的陳、蔡兩國軍隊人多馬眾,在兵力上遠遠超過晉軍。可是,由於晉軍將領胥臣在抵抗戰中使用了迷敵之計:他讓晉兵用一張張假虎皮蒙在馬身上向敵軍發動反擊。陳、蔡軍戰馬以為遇到了真老虎,尚未交戰,一匹匹嚇得扭頭便跑,當即,聯軍陣腳大亂。胥臣乘勢指揮晉軍勇猛追殺,陳、蔡聯軍被殺得大敗而歸。
「從右路軍的進攻失利的教訓中,我們可以看到,敵人並沒有什麼強大的軍事力量,因而只得搞些花馬槍。我們決不能臨陣退卻,畏敵如虎,一定要嚴明軍紀。凡是作戰中奮勇爭先者,有重賞;哪個敢不戰而逃,折我楚軍威風的,立斬不赦!」
主帥聲色俱厲的訓話,嚇得楚軍將領們一個個膽戰心驚。他們原封不動地把命令傳達給了自己的下屬。
第二天,楚軍大部隊在城濮左面與晉軍對陣。楚軍主帥一看,晉軍果然兵力不濟。
「靠這么幾小隊人馬要想與我大楚國交戰,真是太不自量力了。我就料定你晉國要左右路分兵。傳我的令,全線進攻。」
楚軍主帥命令一下,楚軍士兵便兇猛地向晉軍沖殺過去。那些晉兵看來也真不經打、不幾個回合,便開始向後敗退。
晉軍官兵奪路逃命,身後顯然是一片因慌不擇路而揚起的煙霧尖土。
「嘿嘿嘿,我早就知道這些晉軍不堪一擊的,看看他們那種敗退的狼狽相。命令部隊,全速追擊!」看到晉軍亡命的樣子,楚軍主帥覺得已是勝券穩操的了。
楚軍官兵拚命追趕,可是,當追到一低窪地時,前方目標突然消失了。
「不好,主帥,此地似有埋伏。」楚軍一位部將對主帥說。
「來不及後退,有埋伏也得朝前沖..」
「咚咚咚?」楚軍主帥的「沖」字還沒有說出口,一陣鼓響,窪地四周已同時殺出了幾路晉軍。
左面是,晉國大將原軫,右面是狐毛。前面剛才敗走的晉軍也在主將欒枝率領下殺了回來。楚軍退路也被堵塞了,一下子成了瓮中之鱉,被殺得大敗。
原來,左路晉軍將領欒枝亦運用了一個迷敵之計。他讓士兵在戰車的尾部綁上柴草,讓馬拉著往後跑,假裝敗逃。柴草刮在地上,煙塵四起,受到迷惑的楚軍將帥還以為晉軍真的敗退了,於是勁頭十足地帶領楚軍進入了晉軍的伏擊圈。

② 晉國時期的名人

1、趙盾(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01年),即趙宣子,嬴姓,趙氏,名盾,謚號「宣」,時人尊稱其趙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晉國卿大夫,趙衰之子,傑出的政治家、戰略指揮家。晉文公之後,晉國出現的第一位權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擔任執政,號稱正卿,法治晉國。趙氏孤兒趙武的祖父。

他在晉國執政期間,權傾朝野,使晉國君權首次受到沖擊與削弱,樹趙氏之威,使趙氏一族獨大晉國。一生侍奉三朝,維護了晉文公開創的霸業

趙盾登上晉國國卿執政的上卿之位後,歷襄、靈、成三朝達二十餘年,政績卓著,戰功顯赫,親督晉師與秦戰於令狐,取秦少梁。

戰河曲搜黃父,平定周亂,匡立周王以及扶靈公、立成公的歷史功績,維持了晉國的繼霸事業,維護了文、襄以後的晉國盟主地位。作為一個國卿來說,其對晉國的建樹勛績,確是空前的偉業。

前602年,這一年中原發生大面積旱災。晉楚雙方都礙於天時,不便出兵。鄭國公子宋提出要與晉國結盟,鄭襄公思量再三,同意公子宋的看法。衛國執政孫良夫堅決附晉,來到魯國,與魯國結盟,盡量使魯國的當權派魯宣公及執政東門襄仲依附晉國。

這一年冬天,趙盾邀請周王朝派人參加會盟。晉成公在趙盾的陪同下,於黑壤與被晉國控制的魯、宋、衛、鄭、曹會盟,就連周定王都派遣特使王叔桓公來為晉成公的會盟諸侯錦上添花。

2、荀躒(前548年-前493年),中國春秋時期晉國政治人物、將軍,晉國六卿之一。荀氏、按封地又為智氏,名躒,謚號文。智悼子荀盈(智悼子、智盈)之子。史稱稱智文子、知文子、智躒、知躒。

公元前533年,荀盈去世,由於其子荀躒年幼,晉平公想廢黜智氏的卿位,但被智躒族叔中行吳保全下來,推舉未成年的荀躒任下軍佐。

公元前519年,中行吳去世,荀躒開始依附國君晉頃公、晉定公。公元前501年,正卿范獻子士鞅死後,荀躒成為中軍將,繼任晉國正卿,但荀躒的聲勢不如其副手,晉國中軍佐趙簡子。

公元前516年,趙鞅和荀躒請命於晉頃公,率晉軍入周,佔領王城,迎周敬王匄入城,平定了持續三年的王子朝之亂。

公元前497年,趙鞅(趙簡子)殺死邯鄲大夫趙午,趙午之子趙稷據邯鄲發動叛亂,得到范氏家主士吉射與中行氏家主中行寅(中行吳的兒子)的支持。智躒聯合魏侈(魏襄子)、韓不信(韓簡子)奉晉定公之命,幫助趙鞅,反擊范氏、中行氏。

士吉射與中行寅失敗,逃至朝歌。荀躒打算立士皋夷繼承范氏、寵臣梁嬰父繼承中行氏,被趙簡子拒絕,趙簡子乘機徹底清除范氏及中行氏在晉國的勢力,將晉國本來的三軍六卿格局,裁減為二軍四卿。

公元前493年,智躒去世,其子荀申(荀瑤的父親)繼承智氏,趙簡子繼承正卿。他的謚號為文,史稱智文子、知文子。

3、趙簡子(?-前476年),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原名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趙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之孫。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於改革,為後世魏文侯李悝變法、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首開先河。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戰國時代趙國基業的開創者,郡縣制社會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實踐者,對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與其子趙無恤(即趙襄子)並稱「簡襄之烈」。

公元前497年,趙鞅(趙簡子)欲將邯鄲五百戶遷往晉陽,其族弟趙午在進攻齊國後才把五百戶人家遷到晉陽,趙鞅於是殺死趙午,趙午之子趙稷據邯鄲發動叛亂。范氏家主士吉射與中行氏家主中行寅,則協助趙稷反抗趙氏。

趙鞅寡不敵眾,退守封邑晉陽。後來智躒聯合魏侈(魏襄子)、韓不信(韓簡子),奉晉定公之命幫助趙鞅,反擊范氏、中行氏。士吉射與中行寅失敗,逃至朝歌。此後,荀躒坐朝,趙鞅出征,隨即清剿范氏、中行氏的殘余勢力。

公元前493年,趙鞅領兵戰於鐵(今河南濮陽),以少勝多,大敗范氏及中行氏。不久荀躒去世,趙鞅執政。公元前492年,再次敗二卿於朝歌(今河南淇縣),徹底清除范氏及中行氏在晉國的勢力。

荀躒想立士皋夷繼承范氏、寵臣梁嬰父繼承中行氏,被趙鞅拒絕。趙鞅乘機將晉國本來的三軍六卿格局,裁減為二軍四卿。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有疾,昏迷了五天,醫師替他把過脈。晉定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76年)卒。他舍棄嫡長子趙伯魯而傳位才能出眾的庶子趙毋恤,臨終前告訴趙毋恤,他日趙氏有難,晉陽足以依靠。

4、荀瑤(前506-前453年),即智瑤,因智氏源自荀氏,亦稱荀瑤,謚號「襄」,史稱智襄子。春秋晉國執政大臣,為了恢復晉國霸業,增強晉國實力,智襄子以身作則向國君獻出萬戶封邑,韓氏、魏氏也隨後獻出封邑,唯獨趙氏不肯獻出封邑,智襄子於是率韓、魏兩家一起討伐趙氏。

在即將獲勝之際,韓、魏兩家突然倒戈,與趙氏聯合以水倒灌智氏大營,智襄子兵敗被殺。韓、魏、趙三家瓜分智氏封邑,智氏家族兩百多人慘遭殺戮。智氏亡而三晉分,三晉分而七國立,中國從此進入戰國時代。豫讓為給主公智襄子復仇,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智襄子是繼智武子、智文子之後,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共執政二十二年,是晉國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執政大臣,智氏由此成為晉國四卿(智、韓、趙、魏)之首,是晉國乃至整個周王朝最具權勢的卿大夫家族。

勾踐滅吳後,越國成為中原霸主。為了重振晉國霸業,智襄子主動獻出萬戶封邑來增強晉國國力,韓氏、魏氏也先後獻出萬戶封邑,唯獨趙氏不肯獻地。

智襄子糾集韓、魏兩家一起討伐趙氏,趙氏退守晉陽,晉哀公四年(前453年)三月丙戌日(二十三日),在晉陽城即將攻克之時,趙氏暗中派人出城說服韓氏、魏氏倒戈,韓魏兩家臨陣反水,以水倒灌智氏大營,智襄子兵敗身亡。接著,韓、趙、魏三家聯手攻陷智氏封邑。

5、趙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趙氏,名無恤(亦作「毋恤」)。春秋末葉晉國大夫,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的趙國的創始人。謚號為「襄子」,故史稱「趙襄子」。

趙襄子中的「子」與其父趙簡子以及當時其他韓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樣,不是名字而是對大夫的敬稱。

趙襄子還十分注意維護自己的權威。在晉陽被圍時期,群臣惶恐不安,都想尋找個人的出路,對趙襄子不怎麼恭敬,只有高共一個人不敢失禮。勝利以後,趙襄子論功行賞,以高共為首。

其實高共並沒有什麼功勞,對此有人提出異議。趙襄子說:「方晉陽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禮,是以先之。」在他看來,恭謹馴順的臣子比建功立業的干將更重要,因為後者固然有用,但若沒有前者,就無法維持他自己及其家族的統治。

宗法觀念在趙襄子的頭上,比同時代的人表現得格外突出。他自己是趙簡子的庶子,被立為世子,繼承趙簡子的爵位,從宗法習慣上來說是不正常的。他的被立與太子伯魯的被廢,屬於廢嫡立庶,廢長立幼,與宗法傳統的嫡長子繼承製相悖。

他一直對此事感到不安,想方設法加以補救。在他即位不久,攻滅了代國,即把太子伯魯之子封為代成君。後來又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把伯魯之孫立為太子,他死以後,即繼承大權,是為趙獻侯。

趙襄子尊重宗法傳統的行為,固然反映著他思想中的觀念信條,而在實際上也能起到維護趙氏宗族內部團結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贏得當時人們的敬重。

6、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孫。公元前445年繼承晉國魏氏領袖。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

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諸侯。後世史家著書無不稱贊魏文侯之賢。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些出身於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重用衛人李悝,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原則,推廣農副業成功經驗,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為了平衡糧價,李悝還實行了平糴法。

在豐年的時候,國家根據市場情況,採用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使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失。在災年的時候,政府把國家糧倉儲存的糧食以適當的價格賣給市民,使市民不致買不起糧食而流離失所。

這樣,魏國很好地平衡了農民與市民的利益,國家儲備的糧食也越來越多,國家抵抗災年的能力大大提高,社會穩定,國民安居樂業。

李悝著《法經》六篇,來規范魏人的行為。晉國是一個有著法治傳統的國家,國民對依法辦事都很擁護。李悝主持制定的這套成文法在魏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國君、貴族和官員在實行政事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國家的法律。

由於魏文侯的帶頭遵守,李悝主持制定的這套法律得到了很好地實施。這套法律後來也被秦國獻公、孝公和商鞅所採用,《法經》是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地主階級的法典,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制基礎。

③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人物有:老子、孔子、鬼穀子、莊子、齊桓公等等。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

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3、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道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創建鬼谷門派。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4、莊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齊桓公(約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呂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 。

④ 春秋五霸分別是誰我想知道晉國的歷史,要詳細的

春秋五霸形勢圖(公元前453年)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晉國歷史:晉國的祖先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周成王時唐有亂,周公滅唐,以其地封叔虞,號為唐叔虞,在今天太原附近。後其子遷徙到晉水旁,所以改唐侯稱晉侯。晉也是周朝的一個重要諸侯。周平王東遷後,宗室中晉侯成為最大的諸侯,幫助周平王鎮壓叛亂,定都洛陽;聯合秦國收復申地。但是不久以後晉國內部就爆發了內戰,這次長達六十年的內戰使本來已經嚴重削弱的周朝宗室再次受到重創。大批貴族流散,直到曲沃武公重新統一了晉國,此時已經到了春秋爭霸時期,武公被王室重新封為諸侯,但晉國的統治依然沒有穩定鞏固下來。
武公之子獻公圖謀誅滅公族,又聽信酈姬讒言,謀害諸子,再次導致太子自盡,大批公族和諸子流亡,春秋時期流行的諺語:楚雖有才,晉實用之,晉雖有才,秦實用之。晉國的人才主要是流散到了秦國,著名的謀士由余就是晉國人。在晉國內亂的時候,與晉國關系最密切的諸侯秦穆公幹預幫助晉惠公父子即位,以後又立在外流亡近二十年的重耳回國,這就是著名的晉文公,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長期游歷在狄國和中原各個諸侯國,閱歷豐富,深刻了解民間疾苦,在他的領導下晉國國力迅速增強,晉國恢復了諸侯強國的地位,晉文公二年他帥兵平息周王室內亂。當時第一位霸主齊桓公去世,楚國也非常強大,控制了陳蔡等國進兵中原,打敗了第二位霸主宋襄公,又與鄭國、衛國、曹國結盟,包圍進攻宋國。晉文公接受群臣的建議,出兵救援宋國,率領齊秦宋聯軍在城濮打敗了楚陳蔡聯軍,隨後率領諸侯朝見周天子,成為第三位霸主,確定了晉國在中原的主導地位,此後一直保持春秋大國的地位。
晉國和秦國的關系總體說是友好的,關於崤之戰、麻遂之戰、棫林之戰兩國交惡的記載不實,《左傳》中關於兩國友好的記載要比對抗真實。晉文公的兒子公子雍在秦國擔任亞卿,幾乎被趙盾立為晉侯。晉景公、晉平公病重的時候都是到秦國請著名的醫生救治,而麻遂之戰前不久,秦國醫生剛剛救護過晉厲公的父親,而當時狄國正在侵略晉國,破壞晉楚議和,晉狄爆發交剛之戰,麻遂之戰更有可能是晉率領諸侯伐狄。棫林之戰時,士鞅得罪了欒氏逃亡到當時處於「敵對」的秦國,而秦國竟然能向晉國求情讓士鞅復職,可見當時秦晉友好,所以戰場棫林不是在秦國,而是進攻楚國。晉國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東方,秦國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西方,所以兩國維持了穩固的友好關系。
晉國很早就把攻佔的國土分封給晉卿,如晉獻公把耿魏封給趙夙、畢萬。晉成公元年的時候建立了重要的公族體制,他首先任命了趙氏為公族,以後又制訂了眾晉卿的嫡長子都被任命為公族的制度,這項民主制度雖然以後造成了眾卿爭權和晉國分裂,但是在當時對晉國的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晉景公初期與楚莊王的爭霸戰爭受挫,但是他赦免了荀林父,鞏固內部加強團結,兼並了狄人幾個殘暴的國家,勢力擴展到太行山東部,此時齊楚聯合對抗晉國,晉景公十一年齊國進攻魯國、衛國,兩國向晉國求援,晉國出兵與齊國在鞍地交戰,打敗了齊軍,晉景公婉言拒絕了齊頃公讓他稱王的請求,兩國議和結盟。此時晉國重新登上諸侯盟主的地位。晉景公重用楚國大臣申公巫臣,聯合南方的吳國牽制楚國。晉厲公即位後謀求向南發展,與楚國在鄢陵交戰,打敗了楚軍,以後楚軍忙於應付吳國的進攻,與晉國議和放棄了爭奪中原霸權。
晉悼公的時候,他也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鞏固了晉國在諸侯中的地位,擴大了晉國的領土和政治影響,重用魏絳九會諸侯和戎狄,使晉國成為春秋時期最大的國家。以後的平公、昭公時期依然能維持晉國領導諸侯的地位,但此時的晉國的公族包括趙、魏、韓、荀(智、中行)、范、羊舌、欒、祁、張、梁等等,加上早先的賈、狐、陽、先、卻、胥、呂等眾多世家,規模已經十分龐大,晉成公建立的這種世家制度,不同於戰國時期出現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盡管它比奴隸社會的宗法制度要進步,但是依然在春秋後期顯示出他的弊端:晉卿強,公室弱的情況在晉頃公時期以後日益明顯。晉國沒有出現商鞅式的變法,建立中央集權的郡縣制,也和晉國的具體政治、地理環境有關,他地處中原,四面受敵(與秦國還是友好的),而秦國地處西部,不受中原政治環境影響,可以專心致志地從事自身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封建專制的郡縣制。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三晉促進和保護了秦國逐步完成了這種歷史演變。
晉國後期的歷史主要就是六卿爭權,三家分晉的歷史,晉國的分裂也為秦國最後統一中國減少了難度 。首先看看晉國封建制度逐步發展和鞏固的情況,根據史料記載晉國的晉卿在自己的封地大多都開始施行封建制生產關系,他們大多都在晉國的邊區,在晉國的對外兼並戰爭中所攻佔的土地大部分都被他們控制,春秋的縣治不是封建制度的郡縣制,盡管包括晉國、楚國在內的中原諸侯大多都設置行政縣,但是基本上也都是由諸侯貴族和世家貴族操縱。這些地方的官員都是他們的子弟,直接聽命於這些貴族世家。在晉國六卿中,趙氏與智氏與秦國友好,韓氏與周王室友好,魏氏與趙氏和韓氏友好,范氏和中行氏與秦國、齊國友好,他們在攻滅了祁氏和羊舌氏這兩個公族後,晉國就只剩下這六家公族,晉定公十五年爆發了六卿爭權是晉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當時勢力最大的范氏、中行氏為了控制邯鄲而與趙氏晉卿趙簡子發生了矛盾沖突,韓魏兩家替趙簡子求情與晉君盟誓和好,晉君率領四家打敗了范氏、中行氏,二子流亡到齊國,而他們的土地後來大都被智家瓜分,智氏進攻並趕走晉君,從晉出公時期開始,晉君的權力被進一步削弱。以後趙魏韓三家又攻滅了智氏,403年被周王室任為諸侯,從此晉國等同於魯衛一樣的小諸侯。323年趙魏韓都稱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著名的三晉之國。
從現有的歷史資料《左傳》中關於春秋歷史發展的記載最詳細,晉國作為春秋時期最重要的諸侯之一,其整個發展過程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宗法制度向封建社會私有制度轉變的全過程。由於《左傳》中晉國的歷史記載資料最豐富,是研究中國春秋時期歷史的基礎,我們在它春秋近四百年的發展中,認識了眾多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認識了眾多才華出眾的歷史人物,從中能夠認識和總結出無數寶貴的歷史經驗。春秋時期晉國的強大是維系周朝法統得以延續的基礎,在東周近五百年的歷史中,在晉國直接保護下的時間近三百年,在三晉維持下的時間也有百年,晉國對華夏文明的發展和延續作出了重要貢獻。

⑤ 晉時期有哪些名人

1、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

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杼。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王羲之對張芝草書「剖析」、「折衷」,對鍾繇隸書「損益」、「運用」,對這兩位書學大師都能「研精體勢」。

沈尹默稱揚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為我服務,不泥於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融入於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後代開辟了新的天地。

這是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緣故。

2、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出身吳郡陸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第四子,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又與顧榮、陸雲並稱「洛陽三俊」。

陸機在孫吳時曾任牙門將,吳亡後出仕西晉,太康十年(289年),陸機兄弟來到洛陽,文才傾動一時,受太常張華賞識,此後名氣大振。時有「二陸入洛,三張減價」之說。歷任太傅祭酒、吳國郎中令、著作郎等職,與賈謐等結為「金谷二十四友」。

趙王司馬倫掌權時,引為相國參軍,封關中侯,於其篡位時受偽職。司馬倫被誅後,險遭處死,賴成都王司馬穎救免,此後便委身依之,為平原內史,世稱「陸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率軍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卻大敗於七里澗,最終遭讒遇害,被夷三族。

陸機「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詩重藻繪排偶,駢文亦佳。與弟陸雲俱為西晉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太康之英」。與潘岳同為西晉詩壇的代表,形成」太康詩風「,世有」潘江陸海「之稱。陸機亦善書法,其《平復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

據《晉書·陸機傳》載,陸機所作詩、賦、文章,共300多篇,今存詩107首,文127篇(包括殘篇)。原有文集四十七卷 ,《隋書· 經籍志》亦著錄有《陸機集》十四卷,均佚。南宋徐民臆發現遺文10卷,與陸雲集合輯為《晉二俊文集》,明代陸元大據以翻刻,即今通行之《陸士衡集》。

明人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輯有《陸平原集》。《全晉文》卷96~卷99錄有其作品,逯欽立《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有其詩。

中華書局1982年出版金濤聲校點的《陸機集》,今人劉運好有《陸士衡文集校注》。

陸機在史學方面也有建樹,著有《晉紀》四卷、《吳書》(未成)、《要覽》、《洛陽記》一卷等。

3、張協(?~307?),字景陽。 西晉文學家,安平(今河北省安平)人。父親張收,蜀郡太守。張協少有俊才,與兄長張載齊名。曾任公府掾、秘書郎、華陽令等職。

永寧元年(301年),為成都王、征北將軍司馬穎的從事中郎,後遷中書侍郎,轉河間內史,治郡清簡。惠帝末年,天下紛亂,他辭官隱居,以吟詠自娛。永嘉初,復征為黃門侍郎,託病不就。後逝於家中。

張協:與其兄張載、其弟張亢,都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時稱「三張」。

鍾嶸在《詩品》序中將「三張」與「二陸(陸機、陸雲)」「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並提,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並將張協的詩定為上品,評道:「晉黃門郎張協,其源出於王粲。文體華凈,少病累。又巧構形似之言,雄於潘岳,靡於太沖。風流調達,實曠代之高手。詞采蔥菁,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隋書·經籍志》錄張協有集四卷,已佚。明人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把他和張載的作品輯為《張孟陽·景陽集》。

4、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顧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在中國古代畫史上聲名顯赫。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

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斫琴圖》等堪稱珍品。在繪畫理論方面,顧愷之也提出了「傳神寫照」「以形寫神」「遷想妙得」等觀點,重視體驗觀察,主張通過繪畫表現人物的內在精神狀態。

顧愷之博學多才,世人評價他「三絕」——「才絕」「畫絕」和「痴絕」。他的畫師法衛協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的特點。

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

顧愷之沉醉於藝術文學,淡於名利地位,以」痴黠參半,」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以達到他藝術最高的成就。

5、劉徽(約225年—約295年),漢族,山東濱州鄒平市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其代表作《九章算術注》是對《九章算術》一書的註解。《九章算術》是中國流傳至今最古老的數學專著之一,它成書於西漢時期。這部書的完成經過了一段歷史過程,書中所收集的各種數學問題,有些是秦以前流傳的問題,長期以來經過多人刪補、修訂,最後由西漢時期的數學家整理完成。

現今流傳的定本的內容在東漢之前已經形成。《九章算術》是中國最重要的一部經典數學著作,它的完成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基礎,在中國數學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現傳本《九章算術》共收集了246個應用問題和各種問題的解法,分別隸屬於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

⑥ 晉國在春秋時都有過哪些知名的人物

先軫
http://ke..com/view/2836.htm

晉文公

http://ke..com/view/2852.htm

介之推
http://ke..com/view/147561.htm

趙盾

http://ke..com/view/21754.htm
趙文子(趙武)

http://ke..com/view/374968.htm

羊舌肸
http://ke..com/view/390624.html

趙簡子
http://ke..com/view/41490.htm

⑦ 晉國有哪些名人

1.左思

左思(約250~305),字泰沖(《晉書》作太沖,考當時並無太字字形,當以墓碑為正,詳見下文「相關爭議」一節),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另外,其《詠史詩》《嬌女詩》也很有名。其詩文語言質朴凝練。後人輯有《左太沖集》。

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金谷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尋病終,終年五十五歲。

2.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3.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師事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歷任溫縣令、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

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其生平見載《華陽國志》、《晉書》。代表作為《陳情表》。

4.謝安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西將軍謝尚從弟。

謝安少以清談知名,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逝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桓溫死後,更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

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數十年的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年六十六。獲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

5.王猛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東晉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濰坊壽光東南)人,後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

王猛出身貧寒,隱居山中,博學好讀兵書,善於謀略和用兵。後與苻堅一見如故,論廢興大事,異常契合。苻堅即位,任中書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書監、尚書令,封清河郡侯,成為苻堅主要的謀臣。王猛在前秦任職十八年,綜合儒法,選拔廉明。

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權貴,整肅吏治,強化中央集權。在京城一帶堅持執法行事,數旬間誅不法貴戚豪強二十餘人,百官震肅。在軍事上,前秦建元六年(370年)統兵消滅前燕,都督關東六州軍事,為統一北方作出重大貢獻。在經濟上,勸課農桑,開放山澤,興修水利,改進耕作,以致田疇開辟,倉庫充實。他執政期間,「關隴清晏,百姓豐樂」,北方呈現小康景象。

(7)晉國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晉國誕生的詩歌:

《詩經·國風》中收有的晉國民歌都集結於魏風和唐風。在「十五國風」里,晉地佔有其二。其中《魏風》有七篇,分別是:《葛屨》、《汾沮洳》、《園有桃》、《陟岵》、《十畝之間》、《伐檀》、《碩鼠》;《唐風》為十二篇:《蟋蟀》、《山有樞》、《揚之水》、《椒卿》、《綢繆》、《杕杜》、《羔裘》、《鴇羽》、《無衣》、《有杕之杜》、《葛生》和《采苓》。

以上詩歌的內容豐富,題材也極廣泛,在描寫手法上採用鋪陳、比、興等多段手段。這些詩歌中,有的描述軍隊生活,如《伐檀》和《鴇羽》;有的描寫普通農民的生活,如《十畝之間》和《采苓》;有些是反映新婚生活的愛情詩,如《綢繆》、《葛生》;而像《伐檀》與《碩鼠》則屬於政治諷刺。此外還有許多不見於現存《詩經》的詩歌,常常被《左傳》所引用。

參考資料網路-晉國

⑧ 晉國時期的人物

晉文公重耳,名臣介子推、祁奚。

【重耳】晉文公重耳在62歲立為晉國國君之前曾在外出逃19年,在這19年當中有一幫文武豪傑不離不棄的輔佐,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位。
重耳剛開始奔逃的那幾年非常的慘,先是父親獻公追殺,後是兄弟惠公追殺。重耳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有一年逃到衛國,飢餓難當向田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虐了一番。後來重耳都快餓暈過去了,是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做成湯才被救了一命。
重耳復國成功,為晉文公。介子推不願意與那幫曾經追隨重耳自恃功高的臣子們為伍,就有了功成名就歸隱山林的想法。每天託病在家,不去上朝。
後來晉文公論功封賞群臣,因介子推當時不在朝,竟然也就把他給忘記了。
介子推有個鄰居叫解張,勸說子推去請功封賞。介子推不以為然,笑笑沒講話,後來就背著老母隱居到綿山深谷中去了。
解張為子推不平,夜裡寫了封書信掛到城門上。書信的大概意思是「龍失其所,周遊天下,眾蛇從之。龍飢乏食,一蛇割股。龍返於淵,安其壤土。數蛇入穴,一蛇於野。」
晉文公看了書信後,一拍腦門「啊,子推!我怎麼會竟然忘記子推!」於是便派人去請介子推。
派去的人回來告訴晉文公子推已經隱居到綿山去了。晉文公親自帶人到綿山去找,可找了很多天都沒找到。晉文公很羞愧的說「子推可能是非常的怨恨我,不然不會不出來的。我知道他非常孝順,如果我們用火燒山,他一定會背著老母親出來見我的。」
另外一個大臣也說「當年我們都追隨主公,又不是只有子推一個人,現在他以隱居來要挾君王,真是不厚道。看他出來我不羞辱他一番。」
晉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後放火,周圍綿延數里,火勢三日才熄,介子推終究沒有出來。後來有人在一棵枯柳樹下發現了母子的屍骨,文公看見後大哭了一場。命人葬之於綿山,並改綿山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過錯。

【介子推】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就是由他而來。他是春秋時晉國貴族,曾隨晉文公流亡多年,歷盡辛苦,可是當晉文公掌權後封賞時,卻忘了他。他和母親隱居到山西綿山。後來文公請他出山做官,他又怕別人說他沽名釣譽而不允。文公想用燒山的辦法逼他出來,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氣節,竟抱樹而死。後人為紀念他特定清明前一日,禁止用火,稱寒食節。

【祁奚】即祁黃羊。春秋晉國大夫,後任中軍尉。晉平公立,任奚為公族大夫。 為祁姓祖先。

⑨ 晉國的歷史人物

姬桅諸(晉獻公)
姬申生(獻公嫡長子、文公弟、共太子)
姬夷吾(獻公庶子、文回公答弟,晉惠公)
姬圉(惠公子、晉懷公)
姬重耳(獻公庶長子、晉文公)
姬驩(文公子,晉襄公)
姬夷皋(襄公子、晉靈公)
姬黑臀(文公子、晉成公)
姬孺(成公子、晉景公)
姬州蒲(景公子、晉厲公)
姬周(襄公孫、晉悼公)
姬彪(悼公子、晉平公)
狐突、狐毛(狐突長子、上軍元帥)、狐偃(狐突次子、上軍副將)、狐射姑(狐偃子)
先軫(中軍元帥)、先且居(先軫子、中軍元帥)、先克(先且居子)、先谷(先軫孫)
趙衰(大司馬)、趙盾(趙衰長子、中軍元帥、相國)、趙同(趙衰子)、趙括(趙衰子)、趙朔(趙盾子)、趙武(趙朔子、中軍元帥)、趙無恤
韓簡、韓闕、韓無忌、韓起、韓虎
魏犨、魏顆、魏綺、魏相、魏絳
荀息、荀林父、荀偃、荀吳
士會、范甸、范鞅
欒書、欒盾、欒針、欒盈
郤芮、郤缺、郤克、郤犨
祁奚、祁午、羊舌職、羊舌赤、羊舌兮、里克、梁五、東關五、胥臣、胥克、胥甲、胥童、介子推、屠岸夷、屠岸賈。。。

閱讀全文

與晉國秋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