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關於山西的歷史神話故事

關於山西的歷史神話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5 01:35:16

1. 山西的神話故事有哪些

發生在山西境內的那些上古神話故事


【一】女蝸造人

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媧造人故事的是《風俗通義》,民間傳說,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二】共工撞山

共工,又稱共工氏,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先秦古書《列子·湯問》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跡,大地重回正常。


【三】女蝸補天

女媧補天的相關傳說,在上古奇書《列子·湯問》、《淮南子·覽冥訓》、《山海經》上均有記載。早期的女媧補天,與共工大戰並無交集,不但沒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關鍵字,對於天塌地陷、發生災難的原因,沒有明言記載,語焉不詳。到了東漢時期,王充在《論衡·談天篇》利用「共工怒觸不周山」為背景原因,完善情節解釋了「女媧煉石補蒼天」中緣何天塌地陷、發生滅世災難的理由,至此,女媧與共工,融合成了一則救世神話。

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之戰的故事,在《山海經·西山經》有記載。根據《史記·補三皇本紀》記載,水神共工造反,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被祝融打敗了,氣得用頭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生靈受災,於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萬靈始得以安居。

【四】伏羲畫卦

八卦圖衍生自中國古代的《河圖》與《洛書》,伏羲根據燧人氏造設的這兩幅星圖所作。 地點在洪洞卦地村,因為此村四面環山,又有八個村莊分布於四周,而且均相隔八華里,形似卦底。伏羲以景畫卦,故創八卦圖。此圖由周文王在伏羲所創八卦圖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八卦圖位於洪洞大槐樹景區的中軸線上,取意「根在洪洞」。

《太平御覽》:「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以「—」為陽,以「--」為陰,組成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離為火,兌為澤,以類萬物之情。八卦分據八方,中繪太極之圖。《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並認為「乾」和「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們記事的符號,後被用為卜筮符號。

【五】精衛填海

《山海經·北山經》:再往北二百里,是座發鳩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柘樹。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烏鴉,卻長著花腦袋、白嘴巴、紅足爪,名稱是精衛,它發出的叫聲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精衛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遊玩。淹死在東海里沒有返回,就變成了精衛鳥,常常銜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也不知過了多少個歲月,這座東海終於被填平了,於是山峰林立,河道重現,「嘩嘩」水流向東蜿蜒而去。史載「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六】後羿射日

後羿射日的傳說出自《山海經》、《書·堯典》、《十州記》、《淮南子》、《天問》等著作,故事內容: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幹了大地,曬幹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為了拯救人類,後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個個三足烏鴉。最後,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


【七】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講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

【八】神農嘗百草

炎帝,烈山氏,號神農氏,又稱赤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中國古代農業的發明者。神農嘗百草的神話,流傳久遠,至今不衰。《述異記》卷下:「太原神釜岡中,有神農嘗葯之鼎存焉。成陽山中,有神農鞭葯處。」後世傳言神農乃玲瓏玉體,能見其肺好五臟,因能化解葯毒。又傳說神農因嘗百足蟲,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又有神農「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

【九】炎、黃和蚩尤之戰

炎帝部落經過數百年的輝煌後,逐步衰落,在與後來崛起的蚩尤部落戰斗中失敗,遂聯合新興的黃帝部落在今天河北涿縣(一說在今運城鹽池一帶) 同蚩尤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蚩尤被抓住後肢解於今運城解州,解州一名就由此而來。

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說,解州鹽池的鹵水呈紅色,即所謂的「蚩尤血」。《孔子三朝記》亦雲:「黃帝殺之(蚩尤)於中冀,蚩尤股體身首異處,而其血化為鹵,則解之鹽池也。」

【十】倉頡造字

倉頡,稱蒼頡,復姓侯剛,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相傳倉頡是平山腳下臨汾市西趙村人,古時曾立有「倉頡故里」碑,可惜被毀。現村裡立有清康熙時期「倉頡造字處」石碑一通。

【十一】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2. 山西省當地風景名勝的神話傳說故事

一、發鳩山精衛填海的傳說

在距離山西省長子縣城西25公里處,有一座海拔1646.8米精衛填海的發鳩山,山勢矗立,蜿蜒南北,雄偉壯觀。山頭霧罩雲騰,翠奔綠涌,頗有仙境氣勢。

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二、五老峰的傳說

山西運城永濟五老峰風景名勝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市區東南16公里的中條山脈。傳說帝堯確定舜為接班人後,准備舉行禪讓大典。一天,他帶著舜和百官登上首陽山,沿著河中沙洲巡遊。遇有五位老者散步。

這五老即金、木、水、火、土五星之精靈。五老相告說,《河圖》將要出現,會告帝堯大典之時刻。到時候,那位眼中有重瞳的舜就會請我們回來的,說罷便化作五顆流星,向天空飛去。

(2)關於山西的歷史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山西省的風景名勝:

一、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二、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3. 關於山西的傳說,如神農嘗百草

山西運城常平關帝廟
關羽的家廟,又稱關帝祖祠,位於運城市西南20餘公里的常平鄉常平村內。南靠中條,北臨鹽池,廟內泥塑尚存,建築群體保護較好,交通便利,是理想的游覽之地。
關羽,字雲長,其故里是三國時河東解梁常平里。傳說,當年他殺死了名叫呂熊的大地主大惡霸以後,便逃走在外。惡霸和官府互相勾結捉拿關羽,並要對關羽的家人誅滅九族,斬草除根。當時常平里姓關的多逃到現在的古村一帶去避難,而雲長的父母親卻因年邁,行走不便投井自盡了。後人為紀念他的父母親,便在這口井上建了一座塔。關羽去世以後,鄉人為仰慕其德,又在其地建祠奉祀。到了金代,遂建成了有一定的建築群體的廟宇,取名「關聖家廟」。

在運城市東郭鎮西南,有一個著名的「黃帝戰蚩尤」勝跡——「蚩尤村」(現改名為「從善村」)。

傳說在「阪泉之野」(山西運城一帶古稱「蒲阪」),黃帝與蚩尤各自擺開了陣勢。一時間,大風、大雨伴著大霧接踵而至。先是黃帝的女大臣「風後」用「指南車」指引部隊脫離險境,接著黃帝之女「女魃」出陣,驅散風雨,用號角聲、擂鼓聲等擾亂敵兵,採取變化多端的戰術,取得勝利,最後斬殺蚩尤,分解身首,異地而葬。因此,這里被人命名為「解州」;該村村民是「蚩尤」部族的後代,所以命名為「蚩尤村」。又傳:黃帝的女大臣「風後」死去,被埋葬在晉陝交界處的黃河渡門,該地因為是「風後陵」所在,後來被人們稱為「風陵渡」。

除了堯、舜、禹,晉南大地還分布著多處「堯舜名臣」的遺跡:「羲和墓」在稷山縣中舍村;「皋陶墓」在洪洞縣士師村;「伯益墓」在襄汾縣北社村;「後稷墓」在稷山縣稷王山……還有那麼多不知名的民間神話與傳說,使這里當之無愧成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密集區」和「富礦區」。

太原市清徐縣是有名的醋鄉,也是古代堯帝留存遺跡最集中的地方。這里有一個以唐堯的名字命名的「堯城村」,村裡有座建築精巧的「堯廟」,傳說是唐堯「初封徙遷」之所。

從「堯城村」出來繼續南行,過平遙、介休、靈石,就到了傳說中大禹治水時「劈開靈石口」的夏門鎮,這里是霍山山脈與呂梁山脈的交匯處。放眼望去,公路南面的山谷寬不到百米,汾河從谷中流過。在古代傳說中,這里是汾河南流的「瓶頸」,由於兩山相交、隘口狹窄,在「靈石口」以北形成了「晉陽湖」、「昭余祁」等多處湖泊、沼澤,致使水流不暢,常常發生水患。後來大禹受命治水,劈山石、拓幽谷、疏通水道,汾河才得以暢通南流,也留下了大禹「劈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的動人傳說。因為大禹是夏朝開國之主——夏啟的父親,所以人們把大禹拓寬的這個谷口命名為「夏門」。

運城地區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物古跡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相傳後稷教民稼穡於稷山,嫘祖教民養蠶於夏縣。舜建都蒲坂(今永濟),禹建都安邑(今夏縣)。重要文化遺址有芮城的西候度;垣曲的南海峪岩洞;夏縣的禹王城、東下馮、西陰;永濟的獨頭、堯王台;河津的西王村、北里村;絳縣的原窯河;平陸的七里坡等。重要文物古跡有芮城永樂宮,它不但建築別致,而且有著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畫,以其精湛的藝術魅力著稱於世。此外還有解州關帝廟;永濟普救寺鴛鴦塔、萬國寺;萬榮的飛雲樓,秋風樓,稷山的青龍寺;新絳的稷益廟等,都是運城的重要文物古跡
運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以來,公候將相、學者志土,代不乏人。上古時期就有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後稷稼穡,嫘祖養蠶,黃帝戰蚩尤等歷史傳說,春秋時富賈大商猗頓,漢代絳候周勃,三國名將關羽,隋未哲學家、教育家文中子王通,唐初「四傑」之首王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玄宗寵妃楊玉環,大將薛仁貴、張守硅、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等,皆為本區歷史名人。戊戌變法的六君子之一楊深季以及辛亥革命時期的張士秀、李岐山、景梅九等著名人士,在河東大地上都負有崇高聲譽
武則天(624——705年),並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書武士huo的女兒,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權術。

637 年(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武氏以美貌應召人宮,始為才女,賜號武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入感業寺別發為尼。時王皇後正與蕭淑妃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發,獻給高宗,封為宸妃。翌年生是長子李弘,晉為昭儀。

武氏再次入宮,得力於王皇後,開始對王皇後卑躬屈節,極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後與蕭淑妃有矛盾,便聯合王皇後,奪去高宗對蕭氏的寵愛。當蕭氏失寵後,她認為自己要當六宮之主,必須把王皇後打下去。654 年,武昭儀產下一女兒,深得高宗喜愛。有一天,王皇後閑得無聊,到昭僅宮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後離去。武氏在王皇後來時,她故意避開,及王皇後離去,將小公主弄死,嫁禍於王皇後。655 年,王氏被誣以殺死小公主的罪名,廢去後位,立武氏為皇後。此後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賢(章懷太子)、李顯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見其專寵之地位。

武氏自立為皇後之後,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 年,高宗死,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後,由太後臨朝稱制。翌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後掌實權。690 年,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但是,武則天逼害王後蕭妃,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酷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受到歷史的譴斥。

705 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其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游抒情詩篇,其《如意娘》詩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須眉的印象,然作為女人,也有情意纏綿,柔情若水的一面,於此詩可見。

武則天還有《臘日宣詔幸上苑》詩雲: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後來流傳為一個故事,說武則天於某年冬遊上苑,令花神催開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齊放,唯牡丹傲骨,獨不奉詔。武後大怒,貶之洛陽,「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為冠首。」(高承:《事物紀原》卷十《牡丹》)。案此詩寫於691年,是武則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詩》於此詩題解雲:「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雲雲。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異。後托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說較為可信,所謂今花神催開百花,乃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實先有所布置。

據《新唐書·藝文志》錄有武則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輪集》十務已佚。令人輯有《武則天集》行於世。
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為漢末三國紛爭中重要人物之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傑」、「女中英」。小說人物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人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勛。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計」於桃園兄弟,遂賜與關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

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時過境遷,這些建築都成了廢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為平地。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件、銅幣、陶瓷殘件出土,據說都與貂蟬有關。

現在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是近年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陵園位於村之西南,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須眉仰止」金文機聯。陵區北院內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後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蟬像碑,在飄帶動態下,貂蟬步履閑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築20間,辟為「貂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

鄉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後,便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後就埋在這里。又說貂蟬撲劍自戕,關羽得知後將遺體護送回故鄉安葬。所以後殿有關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蟬演戲的戲台,都是報答關羽拒殺和護送之恩。另在定襄縣東南的中霍村是呂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所以民諺有「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人了。
楊玉環(719——756),號太真,蒲州永樂(今山西省永濟)人,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

4. 山西民間傳說故事

長治古稱上黨,是一塊出產神話和傳說的地方。以上黨地區為中心,就廣泛流傳和記載著關於炎帝神農氏在此活動的傳說和遺跡分布,這個厚重的炎帝文化圈,也包括沁縣在內的太行、太岳廣大地區。沁縣冊村籍學者王中慶考證,在冊村周圍也有炎帝神農氏活動的遺蹤。據清·乾隆《沁州志》載: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春,朝廷批准沁州建造先農壇,雍正六年六月,將先農壇移建東郊青龍崗,壇高2尺1寸,寬2丈5尺,並在壇北建正殿三間,供奉先農之神。這是沁縣境內屬官方建造的炎帝文化設施。據《後漢書·禮儀志上》劉昭注引《漢舊儀》所載:「春始東耕於籍田,官祠先農。先農即神農炎帝也。」沁縣西部冊村、上官、河止三村之間有一座黎城山,黎城山東部是五穀神嶺,因上曾建有五穀神廟而得名,廟建年代不可考。在黎城山西北部,是逶迤幾十里的九連山(亦九黎山、蕪山),九連山是太岳山脈伏牛山的支脈。傳說,黎城是九黎族所居之城,九連山是九黎族與炎帝族打仗的地方,傳說畢竟是傳說。而這一帶背山臨水,四丘環抱,土地平坦,氣候溫潤,是古往今來極為理想的農耕之區,又是歷代由晉國中部東達黎、潞的必經之地,近年來,連續發現新石器時期的石刀、陶罐等遺物。看來,炎帝族佔領了九黎族的屬地黎城後,在這里「教耕生谷,以致民利」是很可能的。人們為了歌頌紀念炎帝族的功德,命山為九連,九連山千年常青,作廟祀神農,五穀神廟址尚存。更說明沁縣是炎帝故鄉的文化遺存的沁縣西部的伏牛山。清·乾隆《沁州志》引《一統志》謂:「昔人見神牛隱此,故名伏牛山」。伏牛山是太岳山的主要山脈之一,北起武鄉縣界,西側沁源,東側沁縣,南達古縣、屯留,延伸入沁水盆地,伏牛山西部有《漢書·地理志》所述「羊頭山世靡(糜)谷,沁水所出」的羊頭山,東側由北向南沁縣、屯留、長子等縣有多處紀念炎帝的羊頭山、伏牛山、炎帝廟。伏牛山巍巍數百里,遍播濃重的炎帝文化,其說神牛也罷,耕牛也罷,若論人類對牛有什麼情份的話,那就是炎帝馴服了牛,使它成為人類值得永遠懷念的農耕文化之內涵沁縣歷史文化名珠——烏蘇村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63a4101008ogz.html沁縣堯山村沁縣堯山村位於沁縣城西約15公里,有300多戶、1000餘口人,是沁縣一個比較大的村子。關於村名的來歷,顧名思義,應與堯有關。傳說:堯因事西行,到堯山村時,天色已晚,當夜便入住此地,於是後人便將這個山村叫作堯山村。伴隨著這個美麗的傳說,又衍生了一個更為完整的故事,說:堯一行當年由村東南口進村,進村時已是黃昏時分,為不打擾百姓,堯便悄悄地住了下來;而且,為了考察百姓生活和山川地理,愛民的堯顧不上休息,當晚特意到村西面的「界生山」上看了看,天不亮就悄悄走了。事後,人們形容此事時說,堯來的時候是昏天昏地,走的時候還是昏天昏地,為紀念堯的大恩大德,人們便把堯入村處叫「昏天地」,像村名一樣,「昏天地」也從古流傳到今。其實,堯到底來沒來過堯山,於史無考。從史書記載來看,堯封其子丹朱到長子。歷經四千年歲月,與長子相距很近的沁縣堯山村不排除是堯的後裔居住地,一個家族不斷繁衍壯大的、就近分散遷徙的居住地之一。抑或是陶、唐、劉、韋、杜、范諸堯之後人居住地的可能更大一些。真正使堯山村聲名鵲起、輝煌一時的則緣於另一個浪漫的傳說:西漢時,高祖劉邦崩,呂氏作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共誅之,立代王劉桓為帝,是為漢文帝,以上見於《史記》。文帝元年,「遣車騎將軍薄昭迎太後於代」,護衛隊入井陘至銅革是堯山村,晚即駐。皇後竇氏當晚分娩,生子劉啟,亦即後來「文景之治」中的漢景帝。但皇後沒有奶水,隨從經向當地鄉親求助,被告知差人采田中谷,入山尋取古廟旁清水,搓米熬粥奉皇後,果然皇後奶便下,母子安康。一段時間後,皇後身體得到恢復,車駕方才離開堯山,徐徐往長安進發……物以君貴,地以後名。從此,為皇後取水處被叫作「皇後泉」,廟則改稱「皇後廟」,皇後所食之「銅鞮粥」名聞遐邇,而皇後命人所采之田中谷,便是後來譽滿天下之「沁州黃」……堯山村作為天子誕生地,當年一定是百業興旺、人口稠密、商貿活躍、市場繁榮,今天依然還保留在當地村民俚語中的「街上」「南街」「後街」「十字」「瓦窯」等,既是一個代表方位的地理名詞,又是當年風光無限的堯山村真實寫照。那麼,與這些地名一起出現的「昏天地」的來歷,極有可能是村民口口相傳,結果是張冠李戴、以訛傳訛所致,其最接近歷史面目的當是竇太後入住堯山村時,是黃昏來臨之際,聖跡留芳,昭然若揭,故名「昏天地」。難怪一些村民至今還在為「昏天地」到底是源於堯時還是源於漢時爭論不休,肯定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將傳說與考古相互印證,讓人們進一步看清了一個山村那悠然遠去的背影

5. 有關山西的傳說或老故事 急急急!!!

宋遼時期,山西進一步繁榮,是中國北方經濟、文化的主要發達地區。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山東、河... 山西民歌、民謠舞蹈、民間傳說、民間工藝等具有獨特的魅力。 山西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6. 山西美景中神話故事有哪些

為了不讓洪水淹掉孟門山。禹組織民眾從孟門山的兩邊挖通河床,並在山頂鑿「鎮河石牛」。石牛憑著神威指引河水順河道而行,不準淹掉孟門山,也不許泛濫成災。幾千年來,不論洪水多大,浪頭多猛,從來沒有淹沒過孟門山。
「禹帽峰」和 「神龜峰」有一天,禹和大家勞動了很長時間,又疲倦,又日渴,便到老地方休息。他隨手將帽子掛在旁邊的山頭上。正在飲水時,治水的群眾叫他去解決難題,便立即隨人到了工地,掛在山頭上的帽子就和山峰變成了一體,山頭變得和帽子一模一樣,上有帽頂,下有帽沿。後來人們便把這座山叫作「禹帽峰」。 還有一則神龜峰的傳說,據說有一隻大烏龜,長期潛在黃河水底。它神通廣大,可滾動巨石,可犁通河床,故稱「神龜」。

7. 關於山西美食的傳說,神話

據傳,周代時,在山西就開始了醋的生產,而老陳醋,在春秋戰國時代,古晉陽就有一些作坊開始釀造。第一個正式推出「山西老陳醋」名牌的,是製作人王來福。清朝順治年間王來福來到清源(今清徐縣),利用當地原料充足、水質優良的條件開辦醋坊,改陳年白醋為熏醋。實際上,老陳醋的釀造要比王來福早得多。

8. 有關山西的神話傳說有哪些

傳說女媧活動在太行山脈,屬山西人氏。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後人以兩位英靈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為由,銜接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女媧的陵寢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有學者推斷其存在應該在四千年以上,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黃帝祭奠的廟宇。每年的農歷三月初十前後,當地都要舉行長達七天的廟會和祭祀活動。

(8)關於山西的歷史神話故事擴展閱讀

舜的出生地

舜(shùn,約公元前2277- 約公元前2178),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謚曰"舜",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建立虞國,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 ,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史稱帝舜、虞舜、舜帝,故後世以舜稱之。

禹治水遺跡

禹是中華民族著名的治水英雄。禹都安邑,在今山西夏縣鳴條崗,舊名「夏故城」,也稱「禹王城」。記載他治水導黃河建造龍門疏水,今稱「禹門口」,今芮城南黃河邊有大禹渡(即禹所建),通往河南省。現這兩處均為著名景區。

9. 山西省有什麼傳說

山西的故事很多,你知道的如
一、女媧補天,
二伏羲
他是傳說中人類文明的始祖,被尊為「三皇」之首。伏羲創八卦,那是相當有名
三、神農炎帝
炎帝神農氏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為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
傳說是農耕和醫葯的發明者,又創造五弦瑟,開始蠟祭和市場.自他以後中國進
入農耕社會
四、軒轅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黃帝生性靈活,能說會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擁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領。他聯合炎帝,打敗由蚩尤率領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農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成為「黃帝」。
歷史上堯,舜,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後裔,故稱「軒轅後裔」
黃帝、炎帝都為山西人士,後說炎黃子孫,
五、再有是堯舜禹這三位都出自山西:
黃帝以後,中原地區部落聯盟的著名首領,先後有堯、舜、禹。相傳堯老了,召集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幹、能吃苦、又孝順的舜,作為繼承人,協助堯處理事務。堯死後,舜就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公開推舉、首領讓賢的辦法,歷史上稱為「禪讓」。
舜的時候,黃河流域洪水泛濫,造成嚴重災害。舜任用禹去領導治水。禹帶領人們用疏導的方法,把洪水引進江河和海洋。經過13年的努力,終於戰勝洪災。在治水過程中,禹晝夜辛勞。後人高度贊揚他的治水功績,稱之為「大禹」。
禹的時候,階級已經產生,我國原始社會走向瓦解。

山西運城常平關帝廟
關羽的家廟,又稱關帝祖祠,位於運城市西南20餘公里的常平鄉常平村內。南靠中條,北臨鹽池,廟內泥塑尚存,建築群體保護較好,交通便利,是理想的游覽之地。
關羽,字雲長,其故里是三國時河東解梁常平里。傳說,當年他殺死了名叫呂熊的大地主大惡霸以後,便逃走在外。惡霸和官府互相勾結捉拿關羽,並要對關羽的家人誅滅九族,斬草除根。當時常平里姓關的多逃到現在的古村一帶去避難,而雲長的父母親卻因年邁,行走不便投井自盡了。後人為紀念他的父母親,便在這口井上建了一座塔。關羽去世以後,鄉人為仰慕其德,又在其地建祠奉祀。到了金代,遂建成了有一定的建築群體的廟宇,取名「關聖家廟」。
在運城市東郭鎮西南,有一個著名的「黃帝戰蚩尤」勝跡——「蚩尤村」(現改名為「從善村」)。
傳說在「阪泉之野」(山西運城一帶古稱「蒲阪」),黃帝與蚩尤各自擺開了陣勢。一時間,大風、大雨伴著大霧接踵而至。先是黃帝的女大臣「風後」用「指南車」指引部隊脫離險境,接著黃帝之女「女魃」出陣,驅散風雨,用號角聲、擂鼓聲等擾亂敵兵,採取變化多端的戰術,取得勝利,最後斬殺蚩尤,分解身首,異地而葬。因此,這里被人命名為「解州」;該村村民是「蚩尤」部族的後代,所以命名為「蚩尤村」。又傳:黃帝的女大臣「風後」死去,被埋葬在晉陝交界處的黃河渡門,該地因為是「風後陵」所在,後來被人們稱為「風陵渡」。
除了堯、舜、禹,晉南大地還分布著多處「堯舜名臣」的遺跡:「羲和墓」在稷山縣中舍村;「皋陶墓」在洪洞縣士師村;「伯益墓」在襄汾縣北社村;「後稷墓」在稷山縣稷王山……還有那麼多不知名的民間神話與傳說,使這里當之無愧成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密集區」和「富礦區」。
太原市清徐縣是有名的醋鄉,也是古代堯帝留存遺跡最集中的地方。這里有一個以唐堯的名字命名的「堯城村」,村裡有座建築精巧的「堯廟」,傳說是唐堯「初封徙遷」之所。
從「堯城村」出來繼續南行,過平遙、介休、靈石,就到了傳說中大禹治水時「劈開靈石口」的夏門鎮,這里是霍山山脈與呂梁山脈的交匯處。放眼望去,公路南面的山谷寬不到百米,汾河從谷中流過。在古代傳說中,這里是汾河南流的「瓶頸」,由於兩山相交、隘口狹窄,在「靈石口」以北形成了「晉陽湖」、「昭余祁」等多處湖泊、沼澤,致使水流不暢,常常發生水患。後來大禹受命治水,劈山石、拓幽谷、疏通水道,汾河才得以暢通南流,也留下了大禹「劈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的動人傳說。因為大禹是夏朝開國之主——夏啟的父親,所以人們把大禹拓寬的這個谷口命名為「夏門」。
運城地區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物古跡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相傳後稷教民稼穡於稷山,嫘祖教民養蠶於夏縣。舜建都蒲坂(今永濟),禹建都安邑(今夏縣)。重要文化遺址有芮城的西候度;垣曲的南海峪岩洞;夏縣的禹王城、東下馮、西陰;永濟的獨頭、堯王台;河津的西王村、北里村;絳縣的原窯河;平陸的七里坡等。重要文物古跡有芮城永樂宮,它不但建築別致,而且有著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畫,以其精湛的藝術魅力著稱於世。此外還有解州關帝廟;永濟普救寺鴛鴦塔、萬國寺;萬榮的飛雲樓,秋風樓,稷山的青龍寺;新絳的稷益廟等,都是運城的重要文物古跡
運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以來,公候將相、學者志土,代不乏人。上古時期就有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後稷稼穡,嫘祖養蠶,黃帝戰蚩尤等歷史傳說,春秋時富賈大商猗頓,漢代絳候周勃,三國名將關羽,隋未哲學家、教育家文中子王通,唐初「四傑」之首王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玄宗寵妃楊玉環,大將薛仁貴、張守硅、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等,皆為本區歷史名人。戊戌變法的六君子之一楊深季以及辛亥革命時期的張士秀、李岐山、景梅九等著名人士,在河東大地上都負有崇高聲譽

閱讀全文

與關於山西的歷史神話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