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列舉出一位在國難面前勇於擔當的歷史人物的愛國故事急
出名的很少,抄且虛假,水分很大。真正有擔當的歷史上多見於守城守土殉國的,但多數不出名。既出名,又證據確鑿的,岳飛算一個。因為岳飛初期官職不大,是主動抗金的,甚至上司的命令都不聽,收留山賊流民組成義軍,最終為此付出生命,勇於擔當是名副其實了。
㈡ 關於古人勇於擔當的故事有標題
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女媧補天
女媧補天的傳說,最早在上古奇書《山海經》上有記載,《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東晉郭璞註:「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
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之戰的故事,在《山海經·西山經》有記載。而《山海經·海外北經》則有「共工之臣相柳氏」的記載。
鞠躬盡瘁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占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於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後主」。諸葛亮繼續任丞相,並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裡,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後顧之憂,然後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准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後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後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後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後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後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後出師表》的末後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持節不屈
蘇武,中國西漢大臣。(前140—前60)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死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㈢ 名人勇於承擔責任的故事
1、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盡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2、諸葛亮斬馬謖
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在山上扎營,是丟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丟失,讓蜀漢軍隊喪失了繼續進取陝西的最好時機,作為將領,馬謖需要負主要責任。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馬謖的伏法歸咎於他犯的軍法,但馬謖的死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伏法。
街亭一戰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而當時蜀漢政權的組成是荊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構成,如果執法不嚴,不僅難行軍令而且難以平衡政治關系。
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人心惶惶。諸葛亮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個人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雖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國還能爭霸天下。
其次,馬謖的死雖與諸葛亮也有一定關系,但不能簡單地說,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為,人在特殊數情況下是會變得難以預料,這方面的例子很多。
導致整個形勢急速扭轉的主要原因是馬謖違亮節度,不僅打亂了軍事部署,而且喪失了戰略要地。諸葛亮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殺馬謖來起到威懾作用,這是必須的,馬謖被斬,是必然的。
3、曹操割發代首
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經過麥田時,曹操命令官兵們不準踐踏麥地,否則要殺頭。於是官兵們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翼翼地蹬過麥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相互傳遞著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
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稱頌的,有的望著官軍的背影,還跪在地上拜謝。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飛起一隻鳥兒,驚嚇了他的馬。他的馬一下子躥入田地,踏壞了一片麥田。他要執法官為自己定罪,被執法官拒絕。曹操要舉刀自殺,被眾人勸住。
於是,他就用劍割斷自己的頭發說:「那麼,我就割掉頭發代替我的頭吧。」
4、魯迅棄醫從文
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
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是文學和藝術,於是魯迅棄醫從文,離開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
5、錢學森回國
1955年6月,錢學森寫信給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同志,請求黨和政府幫助他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周總理得知後非常重視此事,並指示有關人員在適當時機辦理此事。
經過努力,1955年10月18日,錢學森一家人終於回到闊別20年的祖國。不久,他便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學森終於實現了中國人的飛天夢,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㈣ 敢於擔當的名人故事
有司馬遷,忍辱負重,寫下了《史記》;曹劌,勇於直諫,為魯國擊退了齊國;毛遂,自薦,以三寸不爛之舌為趙國求援成功;藺相如,完璧歸趙,在秦國面前不落下風,保全了國家的安全和尊嚴;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盡管勢單力孤,亦勇敢地去行刺秦始皇。
1、司馬遷,忍辱負重,寫下了《史記》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曹劌,勇於直諫,為魯國擊退了齊國
魯庄公二十三年(前671年)夏季,庄公到齊國去觀看祭祀社神,這是不合於禮的。曹劌勸諫說:「不行。禮,是用來整飭百姓的。
所以會見是用以訓示上下之間的法則,制訂節用財賦的標准;朝覲是用以排列爵位的儀式,遵循老少的次序;征伐是用以攻打對上的不尊敬。
諸侯朝聘天子,天子視察四方,以熟悉會見和朝覲的制度。如果不是這樣,國君是不會有舉動的。國君的舉動史官一定要加以記載。記載而不合於法度,後代子孫看到的是什麼?」但庄公不聽從。
3、毛遂,自薦,以三寸不爛之舌為趙國求援成功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戰國時期(有爭議,一說山東滕州、一說河北雞澤)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
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猝後葬於距雞澤縣城西北15公里的永年區境內,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為「平干八景」之一,稱之為「毛遂高峰」。
由政府撥款重新修砌了墓冢,豎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
4、藺相如,完璧歸趙,在秦國面前不落下風,保全了國家的安全和尊嚴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
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
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5、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盡管勢單力孤,亦勇敢地去行刺秦始皇。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為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㈤ 歷史人物擔當的歷史使命的事跡
一、王進喜
1、打出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
1960年,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寶貴財富。
2.用身體制服井噴
在沒有開采工具的情況下,王進喜帶領隊員用滾杠加撬杠的方式,將22噸重的井架立在了荒原之上。而這就是東北松遼石油大會戰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運鑽機」的故事。
快要開鑽油田時,水管還未接通,為了不耽誤開鑽進程,王進喜帶領工人拿著臉盆和水桶到附近的水池裡運水,在王進喜等人的努力下,鑽井隊一共端了50噸水。經過鑽井隊的艱苦奮戰,僅用了5天零四個小時便開鑿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井。
打第二口井時,王進喜不幸被機械砸傷,為了不耽誤工作,王進喜咬牙堅持工作。一天,突然出現井噴現象,當時沒有制止井噴的重晶粉,為了控制這一現象,王進喜當即決定用水泥代替重晶粉。
袋裝的水泥倒進泥漿中怎麼也攪拌不開。情急之下,王進喜摔掉拐杖,調圖齊腰深的泥漿中。待祖文等人在王進喜的鼓勵下,紛紛跳入泥漿中。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奮戰,王進喜等人終於戰勝了井噴。
二、焦裕祿
1962年冬,焦裕祿受黨的委派來到了蘭考,當時,正是中國國民經濟處於暫時困難時期,蘭考的風沙、內澇、鹽鹼等自然災害很嚴重,農業產量很低,群眾生活很苦......
焦裕祿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對幹部和群眾進行思想教育、階級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激起縣委領導班子和人民群眾抗災自救的鬥志,掀起了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鹼的除「三害」斗爭高潮。
在除「三害」斗爭和各項工作中,焦裕祿以身作則、帶病實干、嚴於律己、關心群眾。後來,因積勞成疾,以身殉職。
(5)歷史人物在國難面前勇於擔當的故事擴展閱讀:
王進喜,甘肅玉門人,中共黨員,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全國著名勞動模範。石油會戰初期「五面紅旗」之一。
甘肅玉門人,1923年9月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開始討飯,10歲給地主放牛,14歲被抓夫到玉門油礦做苦工,直到玉門油礦解放。1950年春,他成為我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先後任司鑽、隊長等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玉門石油管理局鑽井隊長、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隊長、大慶油田鑽井指揮部副指揮等職。1958年9月,他率領的鑽井隊月進尺創當時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1959年9月,王進喜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全國群英會。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幹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後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
網路-王進喜
網路-焦裕祿
㈥ 求一篇在國難面前勇於擔當的英雄故事 謝謝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
㈦ 古代有誰有過擔當的事例(比較出名的)
廉頗
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專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屬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里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近義詞:引咎自責反義詞:興師問罪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負:背,背著。(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有刺。荊條長而柔韌,可以編制筐、籃、籬笆等。) 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讓對方原諒。(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㈧ 我國歷史上勇於承擔責任的名人及故事
廉頗的負荊請罪。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繆賢的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
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
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8)歷史人物在國難面前勇於擔當的故事擴展閱讀: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
1、廉頗
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趙信平君廉頗」。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趙奢、李牧、王翦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廉頗。
2、藺相如
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載,他生平最主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
㈨ 「敢於擔當」的歷史典故和事例有哪些
1)漢武帝:前期雄才大略但窮兵黷武耗盡民財;老了過後給自己下了個《罪己詔》悔過了!算是個敢擔當的大人物!
2)武則天:算個人物,雖然手段殘忍了些,但審時度勢,也是不得己的!所以給自己留了個「無字碑」——功過留與後人評!
3)魏徵:「走下瓦崗寨,走出玄武門」這是其前期敢於擔當的典例;後面跟了李世民後,君臣之間的佳話就勿用贅言了吧!
㈩ 關於一些名人有擔當的事例
1、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年輕時留學美國,學有所成後,不顧美國政府的反對,執意回國效力。他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放棄了高額薪水,雙手重新抓住的卻是中國導彈事業,扶起的亦是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
2、林則徐,於列強橫行之時,萬里銷煙,雄壯虎門,壯我國人。是他,冷對昏君,怒對貪官,擔當起「開眼看世界」的責任。是他,含恨被貶,忠而被忘,仍心念強國圖存的責任!「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擁有的是一顆英武的民族魂。
拓展資料:
擔當精神:擔當精神是指黨員幹部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於亮劍,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於堅決斗爭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一貫將擔當精神作為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都十分重視選拔使用那些敢於擔當、敢於負責、敢於作為的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