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地產歷史故事

地產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5 00:04:07

A. 急求!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以下幾個故事都比較鮮為人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李宇春這樣煉成――嚴格的家教
李宇春小時候起,李媽媽就對她進行淑女式教育;連飯桌上,也規矩多多,右手把碗,左手不能掉下,要扶著碗;手要握在筷子的高處;筷子不允許在菜盤里搗……宇春長大後,表演時從來沒有大笑,都是微笑、抿笑;她說話時總是說「請」,連接受采訪後放話筒都是輕輕的――這與她帥小伙般的容貌形成了鮮明對比,更突顯了獨特的氣質,這次在「超女」中大家都見識到了。
李媽媽不充許小宇春撒嬌,進行嚴格的家教,還給她布置了許多家務事:早上起床後要給父母泡上茶,還要擦地板、洗小東西、擇菜……她很聽話,很早就學會了自立。中學住校後,父母一個月只給她300塊零花錢,叮囑她要懂得節約;宇春除了買書和CD,很少花錢,也不愛打扮。長大後,更是把這種獨立與自強的風格帶到了舞台上,沒有那種小鳥依人的味道。這些後天氣質的形成,都與她幼時的家教有著密切關系。

整個李家以前沒有一個人從事與藝術有關的工作。按照家長們的設想,李宇春最好能找個穩當的工作,比如公務員或者是公司職員,誰知道她偏偏要唱歌。在新都一中讀高三時,李宇春終於決定要報考四川音樂學院。父母並不希望她走音樂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很殘酷;但是,看到宇春對唱歌的執著,他們最終還是支持她、鼓勵她,相信事在人為。李爸爸為宇春找了專業老師,進行了一個月的考前培訓,突擊聲樂。就這樣,宇春一鳴驚人,考上了四川音樂學院,邁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宇春憑借「超女」成名後,父母仍教育她要謙虛謹慎,保持一貫的風度氣質。

就這樣,一個酷酷卻又朴實的宇春走到了大家面前。父母成功的家教,為她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老舍教子平凡

〔做木匠、瓦匠同樣有意義〕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寫道:「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願意,而且極肯努力,做文藝寫家,我絕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做木匠、瓦匠或做寫家,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

〔不必非入大學不可〕老舍先生在信里談到對孩子們的希望時寫道:「我想,他們不必非入大學不可。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一個誠實的車夫或工人一定強於一個貪官污吏,你說是不是?」

〔兒童宜多玩耍〕老舍先生特別珍視兒童的天真,認為這是天下最可貴的,萬萬不可扼殺。他主張兒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見「小大人」、「小老頭」和「少年老成」。

〔不以兒童為玩物〕老舍先生說:「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長也。」

〔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孩子〕老舍先生提倡待兒童必須有平等的態度,主張尊重兒童,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在這方面,他是身體力行的。他愛給兒童寫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話開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兒童宣布自己的寫作計劃。《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寫作大綱便是在給冰心的大女兒——一位中學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說話,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態度和胸懷。

〔鼓勵創造〕老舍先生喜歡看兒童寫大字,認為是一大樂趣。「倒畫逆推,信意創作,興之所至,加減筆來畫,前無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點滿身,亦且淋漓之致。」這是他對孩子們的描述,推崇孩子們的這種創造性。

3,李嘉誠教子自立

香港巨富李嘉誠,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見地。他非常注意對孩子人格與品性的培養。他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長到八、九歲時,李嘉誠就讓他們參加董事會,不僅讓孩子們列席「旁聽」,還讓他們插話「參政議政」,主要是學習父親「不賺錢」、以誠信取勝的學問。

後來,兩個兒都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了,想在父親的公司里施展宏圖,干一番事業,但李嘉誠果斷地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還是你們自己去打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是否合格到我公司來任職。」兄弟倆去了加拿大一個搞地產開發,一個投資銀行,他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把公司和銀行辦得有聲有色,成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李嘉誠的「冷酷無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強之路,陶冶了他們勇敢堅毅、不屈不撓的人格和品性。

李嘉誠從小就讓他們接受苦難教育,並且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教導他們節儉。他用生活的道理教導兒子。溫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壯成長,他就帶他們看外面的艱辛,比如,一同坐電車坐巴士,看路邊報攤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溫習功課那種苦學態度。

李嘉誠堅信,教孩子學會做人、學會與人相處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他說:「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也有約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其餘三分之一是談生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經常教導他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信。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人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對人要守信用,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一個『義氣』,實在是終身用得著的。」

B. 房地產發展的歷史

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歷史

第一階段: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

1982年國務院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1984年廣東、重慶開始徵收土地使用費。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開始,國務院先後批復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開始啟動。1992年後,房地產業急劇快速增長,月投資最高增幅曾高達146.9%。房地產市場在局部地區一度呈現混亂局面,在個別地區出現較為明顯的房地產泡沫。

1993年底宏觀經濟調控後,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開始復甦。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階段(1995至2002年)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1998以後,隨著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實施,房地產投資進入平穩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價格持續上揚,多項調控措施出台的新階段(2003年以來)

2003年以來,房屋價格持續上揚,大部分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明顯。隨之而來出台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

最早是1978年,至今已經走過了30年歷史。

(2)地產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2012中國500強房企的庫存已達到4.9945萬億元(超過2011年中國GDP的10%)?存貨均值同比增加50.34%?增幅較2010年進一步攀升6.47個百分點?平均每家500強房企的存貨已達到99.89億元?創歷史新高。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曾對媒體表示?據測算?2012年開發商因房屋庫存需要支付的資金成本約為3450億元?而2011年房地產全行業贏利也丌過5000億元左右。2013房價走勢分析如果2012年銷售額再下降?則房地產行業整體上將接近盈虧平衡的邊緣。

據此估計2013年房地產走勢?房地產企業撐丌了多長時間。如果房地產商能熬過2012?則房價走勢2013中國必然拉開大崩潰的序幕。

據中國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房價走勢分析?2012年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431億元?同比增長27.8%?其中住宅投資3713億元?增長23.2%?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39490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5.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97605萬平方米?增長32.8%。

C. 真誠跪求歷史典故

天燈歷史典故
天燈又名孔明燈, 相傳起源於三國時期諸葛孔明先生所創,又因為天燈似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 ,又名孔明燈。當時孔明先生是為了作戰傳遞軍情聯絡信號發明了孔明燈,孔明燈也被古今中外學者一致認定為是熱氣球先驅。後來,到了清朝道光年間 ,先民從福建省安溪縣及惠安縣一帶順著基隆河上游輾轉流離, 傳入現今的平溪鄉也就是說天燈的發源地是平溪鄉十分寮地區。當時根據老一輩口述表明, 當年十分寮地處山區, 常有強粱出草, 搶奪村民財物村民們紛紛往山中逃避 ,等土匪走後,留守在村中的壯丁會施放一盞天燈 ,告知山中避難的人們土匪已走,可以返家了, 日後由於天燈的升空有上達天廳的意義 ,村民們常將祁福許願的字句寫在天燈上,等至農歷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燃放,將一年所想的願望送上天,眾神保佑閣家平安。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07:57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73號)

賓至如歸
解釋: 客人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形容主人待客熱情、周到,來客感到滿意。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盜寇,而亦不患燥濕。

子產,即公孫僑,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曾當過多年國相,執掌鄭國政權。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當時,正遇上魯襄公逝世,晉平公借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子產就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牆拆掉,然後趕進車馬,安放物品。

晉平公得知這一消息,吃了一驚,派大夫士文伯到賓館責問子產。士文伯說:「我國是諸侯的盟主,來朝聘的諸侯官員很多為了防止盜賊,保障來賓安全,特意修建了這所賓館,築起厚厚的圍牆。現在你們把圍牆拆了,其他諸侯來賓的安全怎麼辦呢?我國國君想知道你們拆圍牆的意圖是什麼。」

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是小國,需要向大國進獻貢品。這一次我們帶了從本國搜羅來的財產前來朝會,偏偏遇上你們的國君沒有空,既見不到,也不知道進見日期。我聽說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自已住的宮室是低小的,接待諸侯的賓館卻造得又高又大。賓客到達的時候,樣樣事情有人照應,能很快獻上禮品。他和賓客休戚與共,你不懂的,他給予教導,你有困難,他給予幫助。賓客來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可是,現在晉國銅鞋山的宮室有好幾里地面,而讓諸侯賓客住的卻是奴隸住的屋子。門口進不去車子,接見又沒有確切的日期。我們不能翻牆進去,如果不拆掉圍牆,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就是我們的罪過了。如果讓我們交了禮物,我們願意修好圍牆再回去。」

士文伯把情況報告了晉平公,平公感到慚愧,馬上接見子產,隆重宴請,紿了豐厚的回贈,並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1:16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74號)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解釋:原指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的、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質。

楚國有個書生,由於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於看到了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後面,正准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里,再也辨認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後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面去取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1:59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75號)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豫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豫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

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2:30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76號)

鴻門宴
漢元年(前206)十二月,項羽率軍至函谷關。見關門禁閉,又聽說劉邦已平定關中,大怒。於是命令英布攻破函谷關,准備討伐劉邦。此時項羽擁兵40萬,號稱百萬,駐扎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的項王營)。劉邦有兵10萬,號稱20萬,安營霸上。謀士范增勸說項羽立即攻擊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素有交情,當夜策馬至劉邦軍中將范增的計謀密告張良,勸張良趕快逃避。張良馬上將情況告訴劉邦。劉邦請項伯從中調解,項伯要求劉邦第二天到鴻門。隨後,項伯連夜趕回鴻門,勸說項羽。項羽認為項伯所說有理。第二天早晨,劉邦親自來見項羽,項羽設宴招待。席間,范增三次舉起所佩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范增於是指示項羽堂弟項庄來席前舞劍助興,意在擊殺劉邦。項伯見此情況,也撥劍起舞,並經常用自己身軀保護劉邦。張良也離席去叫樊噲,樊噲攜帶劍盾闖入軍門,指責項羽要殺有功之人。後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護衛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脫身。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2:57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78號)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魯庄公姬同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季友。慶父最為專橫,並拉攏叔牙為黨,一直蓄謀爭奪君位,並與其嫂——魯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

魯庄公於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為夫人哀靖沒有生子,既無「嫡嗣」,便從「庶子」中議立。庄公與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歌的買囑,主張立慶父;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魯庄公與其寵姬的生子公斑,並逼叔牙以死表明擁立斑。

當年八月,魯庄公病死,姬斑繼位。慶父甚不甘心,便與哀姜密謀,欲暗殺姬斑。恰好有個叫犖的養馬人,很有力氣,也很魯莽,因受過魯庄公的責罰懷恨在心,慶父就唆使犖乘喪期打死了姬斑,另由慶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開,為魯閔公。慶父更加肆無忌憚,與哀姜打得更是火熱,並越來野心越大。魯閔公二年,一對姦夫淫婦又指使一個叫齮的人殺了閔公,欲立慶父。季友趁亂領著魯庄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申逃到邾國,發出文告聲討慶父,要求國人殺慶父,立姬申。國人響應,慶父畏懼,逃亡到莒國,哀姜逃到邾國。

姬申得立,季友買通莒國押回了慶父,並將其殺死;因為哀姜是齊公室之女,所以齊桓公很生氣,將哀姜召回,也殺了。

在魯庄公死後的幾年裡,由於慶父串通哀姜連殺了兩個國君,而且極度荒淫無恥,作威作福,橫行無忌,不但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也給國人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故齊國的仲孫湫到魯國弔唁回去後,曾嘆息地說:「不去慶父,魯難末已。」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3:22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79號)
紀昌學箭
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名叫飛衛。他射箭的本領十分高明,能夠百發百中,是遠近聞名的神箭手。

有個叫紀昌的青年,很想學得射箭的本領,就來到飛衛家拜他為師。飛衛說:「練射箭不能怕困難,首先要練好眼力,能夠盯著一個目標後,眼睛一眨也不眨才行。你回去練吧,練好了再來見我。」

紀昌回到家裡,認真地練起了眼力。他躺在妻子的織布機下面,用眼睛盯著穿來穿去的梭子,一練就是一天。就這樣日復一日地練了兩年,就是有人用針扎向他的眼睛,他也能一眨不眨了。

紀昌高高興興地去見飛衛,告訴他自己的眼力已經練得差不多了,可以學習射箭的技術了。飛衛卻說:「這還不夠,你還要繼續練眼力,直到能把小的東西看大了,再來見我。」

紀昌又回到家裡,用一根頭發拴住一隻螞蟻,把它掛在窗口,每天站在窗前,緊緊地盯著那隻螞蟻看。日復一日地看了三年,那隻螞蟻在紀昌的眼睛裡,簡直就象車輪那麼大了。

紀昌又去找飛衛。飛衛點點頭說:「現在可以教你射箭的本領了。」

從此,飛衛開始教紀昌怎樣拉弓,怎樣放箭。紀昌又苦苦地練了好幾年,終於成了一位百發百中的好射手。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3:46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81號)
藺相如完壁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5:04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83號)
趙高指鹿為馬
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5:32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84號)
管仲輔佐齊桓公
魯庄公九年(前685)齊魯乾時之戰,魯軍失敗後,齊大夫鮑叔率領軍隊,代表齊桓公前往魯國,表達齊國的意願。公子糾被殺以後,其輔佐管仲隨鮑叔返齊。回國以後,鮑叔對齊桓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您若僅僅治理齊國,那麼由高傒和我輔佐即可;您若要稱霸天下,則非管仲不可。齊桓公不記射中帶鉤之仇,以親自出城迎接之禮禮遇管仲,任命他為齊相,主持國政。管仲相齊後,一心輔佐齊桓公的霸業,對齊國很多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採取了若干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在管理上,他主張禮法並用,禮以使人知廉恥,法以使人守規矩。在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得到穩定和改善的基礎上,管仲積極促使齊桓公採取尊王攘夷、爭取與國的方針,以建立霸權。管仲的這些政策為齊國稱霸准備了物質條件。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5:57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86號)
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選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於梨園的梨花樹下。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7:21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88號)
女媧補天
我國古史神話傳說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媧。女媧是個什麼樣的呢?傳說她是人首蛇身。女媧是一位善良的神,她為人類做過許多好事。比如說她曾教給人們婚姻,還給人類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而使人們最為感動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

傳說當人類繁衍起來後,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來,他們從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鬧得到處不寧,結果祝融打勝了,但敗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頭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於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後又斬下一隻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最後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

經過女媧一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僉欠跡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又因為地向東南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裡匯流。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7:44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89號)
後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傳說中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幹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後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後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後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後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裡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後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嫦娥又是怎樣奔月的呢?在古書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是,後羿覺得對不起受他連累而謫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裡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葯,好讓他們夫妻二人在世間永遠和諧地生活下去。嫦娥卻過不慣清苦的生活,乘後羿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種說法是屈原(約前340椩記?78)《天問》的記載,說後羿後來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系,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便離開後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很快就後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里的孤獨,倍覺凄涼。

關於後羿之死,戰國時思想家孟子(約公元前372椩記?89年)所著《孟子》和西漢初年劉安(前179椙?22)編成的《淮南子》都說他是被恩將仇報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記載各不一樣,有的說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說是用暗箭射死的。總之這位蓋世的英雄死在陰謀家的手裡。

有的傳說里還說,後羿死後英魂不散,變成了打鬼的鍾馗神。這一說法是我國著名史學家顧頡剛(1893?/FONT>1980年)根據《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考證出來的。這種說法,實際上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無限懷念。

pq780908發表於2006-11-19 9:18:32

->答復:歷史典故 (第1321290號)
盤古開天闢地
我國一些古代小說中,往往開頭都寫道:「自從盤古開天地」以來如何如何,歷史也常常從他寫起。盤古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神呢?傳說當天地還沒有分開的時候,宇宙就好像一個大雞蛋,黑暗混沌一團,盤古就孕育在這裡面。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一覺睡醒過來,覺得挺悶氣,於是抓過一柄板斧,用力一揮,大雞蛋突然破裂開來,天地開辟了,有些輕而清的東西,就上升成了天,另一些濁而重的東西,就下沉而為地。天地分開以後,盤古頭頂天,腳踏地,站在天地當中。

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天和地都各以每天一丈的速度不斷增長,盤古也隨它們的變化而變化,每天長高一丈。又過一萬八千年,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盤古也越長越高大,長到據說有九萬里那樣高。他為了不讓天地再合攏來,一直頂著天,支著地,象一根大柱子那樣撐著。

這位為人類開辟了天地的大神,死的時候是很威武的。古代傳說中說,他的呼吸化成了變幻的風雲,他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和軀體變成五座高山,他的血液成為了奔騰的江河,他的筋脈變成了道路,他的肌肉成為了肥沃的田地,他的頭發和胡須變成天上數不清的星星,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精髓變成為珍珠美玉,連他流下的汗水都成為甘霖雨露,澆灌著萬物生長。這樣,盤古成了「天地萬物之始」。

關於盤古,還有另外一種傳說,盛行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之中,他們認為盤古是人類的祖先。大意說,他原是高辛氏養的一條美麗的狗,後來他幫高辛氏除掉了他的對手房王,因而立了功,高辛王遵約把公主嫁給了盤古。經過六天的修煉,他變成了狗頭人身的形狀。盤古和公主結婚後生下了三男一女,這就是人類的來源。至今,我國南方苗、瑤、黎等民族中,對盤古十分尊敬,稱他為「盤古」還給他修了盤古祠、盤古洞。

D. 史上十大地產小說排行榜前十名的是哪些

只讀過一本。《當重生PK偽重生》,男主是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女主是副總裁,有地產行業的情節,挖掘人才,公司年會,利潤來源、房協會議、城市開發,與官員打交道之類,不多,主打情感戲。
其中有一段,他們所在的城市開發土地超標被高分衛星發現了,省里派人下來查,男主安排大家迅速還田復綠,和上面調查的人周旋,酒桌上做小伏低,喝成了酒精中毒進了醫院。
還有男主開發的項目挖出了古墓古建築遺址,男二說惹來考古隊耽誤工期,乾脆用土掩蓋了,將來罰款還劃算些。男主說文物不可再生,認栽,要保護。
女主做營銷出身,說那就保護起來,再請媒體宣傳,樓盤噱頭之一就是貴族私家園林,千年風水寶地,不怕損失彌補不了。別的企業最怕來這個,二期拿地說不得還便宜些,還能攤薄土地成本。

E. 求上海一著名建築的歷史故事

上海外灘美術館坐落於上海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之處的外灘源片區,曾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亞洲文會大樓舊址。
上海亞洲文會大樓是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於1931年—1932年在上海博物院路(今虎丘路)建造的一幢5層大樓,被列為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 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成立於1857年,是英國僑民在上海建立的一個重要文化機構,主要從事對中國的自然和社會的廣泛調查與深入研究。1871年花費3000兩白銀在上圓明園路建造了會所。1874年2月13日,開設博物館,陳列從長江流域和華北採集來的動物標本。1886年,該會門前的上圓明園路改名博物院路,即今虎丘路。
亞洲文會組織,這與英國早期進行經濟和文化的海外擴張有關。為了向海外殖民化,首先要了解外國的經濟、文化背景。這樣,在鴉片戰爭以前,1823年英國人就在倫敦成立了皇家亞洲文會,把支會設在印度孟買等地。1842年,英國侵佔香港後,於1847年在香港成立中國支會,研究中國藝術、科學以及自然物產。但這些調查和收集,客觀上對於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動中國文化和科技的進步起到了橋梁作用。

《南京條約》簽訂後,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租界逐漸闢建,英國人到上海來的也逐年增多。這樣,在英國男爵尼柯遜、裨治文等人的發起下,組織了上海文理學會,從事中國文化、科學和物產的情報工作。咸豐七年、1857年,文理學會與英國倫敦的「大英亞洲文會」合並,成為英國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一說英國「皇家亞洲文會北華支會」)。支會合並改名後,旨在研究中國及鄰近國家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狀況,採取多種手段搜集了不少的動植物標本和我國的歷史文物。由於沒有辦公聚會場所,在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的支持下,獲得英國政府的同意,由英租界工部局在圓明園路劃了一塊地,當時的大地產商漢璧禮捐了500兩銀子,向上海(西僑)體育基金會低息貸款1500銀兩,英國政府也撥了資金,由地質學家金思密設計。同治十年、1871年,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會舍在圓明園路落成,建築經費共計白銀3000兩。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立「亞洲文會博物院」,這是上海最早的博物院(《中國科學美術雜志》記載1874年落成)。博物院建立後,以收藏、陳列上海周邊地區及長江流域的動植物、礦物、古董及人類學標本為主,著手開展標本的採集、征購和剝制。一面任用技巧精熟的專家王樹衡剝制動物標本;一面聘請各類專家,開展各學科的研究。麥華陀、地質學家金思密、爬蟲學家克威絲威、考古兼貨幣專家偉烈亞力、魚類專家魁克特、人類學家科提爾、鳥類學家海崛黎、福勃士等人均以專家身份參與其事,同時也收購和接受捐贈自然標本和中國歷史文物。據載,徐家匯修道院院長達維特神父提供了他在華北各省採集的標本。該院還收集製作上海本地鳥類標本,尤其是各種野鴨標本,這些標本主要由旅滬西僑中的狩獵者提供。該院成立伊始,上海飛靶總會會員將獵獲的飛禽走獸慷慨捐贈給博物院。院方製成標本後還配上自然景物。光緒四年,1878年,還徵集到一堆鯨魚的下頜骨架,直到20世紀30年代,這些骨架還陳列在展廳中。英國著名博物學家索威比在《上海博物院簡史》中寫道:「中國觀眾對此興趣盎然,他們對此大海怪的迷惑,遠勝於對西方人的好奇。」光緒七年,1881年,英國海軍軍醫古庇還向上海博物院捐贈了一批精製的地質標本。初期中國歷史文物較少,所以叫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院,後經過在上海的英美人的捐贈,博物院的資料、藏品逐漸充實,多為東方國家的史料。為此,亞洲文會博物院的聲譽在當時上海的西洋人中影響日盛,租界工部局甚至於光緒十二年,即1886年把路名也由圓明園路改名博物院路。當時上海的《圖畫日報》介紹:「該院任人游覽,不取游資,誠開通智識之一助也。」偉烈亞力對創辦亞洲文會起到很大作用,他是發起人之一。文會開辦時有圖書1300冊,其中偉烈亞力就捐了718冊。3年後,圖書館館長髙第按宗教、科學與藝術、文學、歷史和期刊分5大類。他還利用偉氏的圖書著成《西人論中國書目》。偉烈亞力第二次來華又積累了一批圖書資料,其中不少是珍本。他自豪地說:在華的西人中,只有威妥瑪的藏書量能超過他。後來他的圖書大部分又歸亞洲文會收藏。

上海博物院建院初期,僅有2間陳列室,1間陳列獸類、貝甲類、蛇類、魚類等標本;1間陳列禽鳥類、昆蟲類標本。1929年會所房屋發現白蟻,被迫募款改建。1931年拆屋,1933年建成(一說1932年建成),亞洲文會大樓是一座磚木結構建築,總體上是5層,部分高6層。首先第一層是演講廳,原來名叫伍連德講堂。二層是圖書館。博物院陳列室在三、四2個樓層,三樓陳列自然標本,有古生物、人類化石及動植物標本等;四樓陳列中國歷史文物,有陶瓷器、青銅器、錢幣、碑刻等,甚至還有鴉片煙槍和女人的小腳綉花鞋。在陳列布置上,參照當時歐美博物館的陳列手法,把展品陳設於大玻璃櫃中,配以天然景物,改名「上海博物院」向社會開放,參觀者月均7000餘人。中國科學美術雜志社曾借用辦公。

大樓是英商公和洋行設計,因是文化性建築,所以大樓的外觀是歐洲裝飾主義建築風格,同時糅進了一些中國傳統的裝飾。它的底層是用石頭砌的牆面,以上砌青磚清水牆。正門立面建築線條是豎線的豎向構圖。頂上採用傳統的中國圖案進行裝飾。二樓伸出的陽台,欄桿是中國式樣的。底下一層入口有3道券門,鐵門柵欄採用了「壽」字圖案,兩旁是八角八卦窗。二至五層中間牆面每層的窗旁用磚柱貫立。二層有欄桿。上世紀20~30年代,現代建築融入了不少的中國建築元素。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北華支會已將圖書館及博物院所藏部分標本、文物轉移出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文會大樓被日軍強占,大批的藏書、文物被劫到東京。日本投降後追回了一些,但有一些遺失,大樓仍由北華支會使用。1948年,《上海通》記載,四樓陳列室面積1500平方英尺,陳列各種標本1萬多種。值得一提的是麋鹿,西方人未見過,頗覺珍貴,作說明:「華人名之曰『四不像』,因此物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駝非駝,似牛非牛,前在黃河流域之河南、山東出產甚多,其遺骸發現於殷墟中」。五樓陳列室陳列運茶船和農具模型,「小巧玲瓏,引人入勝」。其餘「除少數生物、礦物標本外,大多為歷史藝術物品。如魏石刻、石像、漢代的磚石馬、晉代的碑文,以及石器、陶器、銅器、墓像。服飾有古代官吏的朝服、戰士的盔甲、戰袍。武器有矛、戈、槍、箭,還有近代的手槍、步槍、來復槍等。此外還有古錢幣13筐,外國銅元3筐,都有2000種。上海解放前夕,北華支會將部分圖書、文物、標本私運出境。解放後接管時,只剩下一些昆蟲標本。50年代,亞洲文會北中國支會的經費來源斷絕,會長黎照寰主動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經上海市軍管會批准,於1952年6月27日予以接管,「劫後餘生」的藏品由新組建的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分類接受。接管後樓房先後作為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籌備處、上海自然博物館籌備處等。後由上海圖書館使用,當作書庫。20世紀90年代初,原大樓底層的唐家住房連同二樓的「伍連德講堂」則成為證券公司的營業大廳。

F. 有關土地改革的歷史小故事

土地改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土地改革是指土地所有權的再分配,即把一部分人佔有的土地轉移給另一部分人所有。廣義的土地改革不僅包括土地所有權的轉移,而且包括土地租賃契約的改變。
土地改革是一種通常存在爭議的社會安排或改造,其目的是使政府能夠管理土地的佔有和使用。土地改革通常由政府或政府所支持的房地產商發起並重新分配,改革目標一般為耕地。有時土改會變為一種更具有革命性的計劃,其中可能包括政府的強行拆除或接受,這也是反對土改的主要原因之一。
無論世界各地,縱觀其歷史,人民對與土地有關的不滿一直是挑起革命和其他導致社會動盪的最常見因素。對於在土地上勞作的人民來講,土地所有者擁有著特權,即侵吞部分甚至大部分的產品然而並未對生產做出相應的貢獻。這是階級之間的不平等。
因此,土地改革通常是指土地所有權由人數相對較少的富有者、大量土地的所有者(如貴族、庄園、農場主,或通稱為土地主)向那些耕作者的轉讓。但廣義的土改並非完全是這樣,政府對土地進行的徵收以及農業集體化改造亦被納入。在改革過程中,部分轉讓會給予地主相應的補償,金額從象徵性的小數目至土地實際價值均有。而某些改革甚至不需要所有者同意,即土地革命。
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兩次最著名土改運動分別為土地改革運動與耕者有其田運動。

G. 中國房產的發展史

中國的房地產發展的歷程大致有三個階段:1988年到了我國房地產發展最早的地方 —— 海南,我國房地產還是一個年輕產業,自從1990年國務院55號令對土地交易的法律承認開始,標志著我國房地產商品化的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6年的發展歷史了。

這16年來,我國房地產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就是說1990至1996年為一個階段,這時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不高,還僅僅只是提供一個居所,對劣質產品、市場需求不是太看重,但市場在起步,總的來說是賣方市場;第二個階段是從1996年至2000年,這時,中國房地產整個行業的文化和產業,有思想的產品才出現,房地產作為一個產業才真正產生。第三階段是在2000年以後,整個中國的房地產快速發展,這是不僅要有理念,還要有文化,還要講產品,它要求企業更有實力,更要把物質和精神做的更扎實,資源更加要整合。

90年代以前,我國一直是以計劃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城市建設也帶有計劃經濟深深的烙印。當時的城市住宅建設由國家統一投資,統一征地、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分配。住宅單體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平頂板式樓,風格單調,缺乏多樣性。這個時期的住宅產品僅僅能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基本沒有戶型的概念,不強調功能的合理程度。由於當時住宅屬福利性質,並沒有選擇的餘地。

從1990年到1996年左右的時間,房地產開始商品化,但還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購買者以單位、集體為主,輔以少量的個人購房。通常是單位統一購買以後,然後根據職工的工齡、職稱等相關要素評分,然後根據分數多少為序把房子分配給單位的職工,個人對房子地段、戶型等方面選擇的自主性很小。早期的住房只是解決居住,基本上沒有其他的要求,在住宅功能上十分不合理,表現在如客廳面積小,客廳餐廳混合使用,住宅交通流線互相穿越,動靜空間的干擾,套間的大量使用,衛生間很小,僅僅是一個廁所等。總的說來,當時我國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是不理想的。這時候的住房理念只是解決人們從 「 居者無其屋 」 到 「 居者有其屋 」 的住房緊缺狀態,這個階段是沒有理念的階段。

1996年至2000年為一個階段,隨著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以後,房地產市場的購房主體發生了變化,集團購買基本退出市場,而個人消費成為主體,購房主體個人化已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這樣,普通居民有了選房的自由,不同的家庭對住宅的需求不一樣。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除國有、集體所有的房地產公司外,大量的中外合資、合作、獨資、私營的房地產企業參與房地產的開發銷售。房地產市場開發主體的多元化和購房主體需求的多樣化,北京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完全市場化。

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和人們對生活品位的提高,這個階段是理念產生、形成的階段,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人們講產品、環境、功能、布局,消費者比較成熟了,整個市場比較理性了。最明顯的變化表現在住房的功能上,人們開始關注住房的舒適度,並把舒適度作為住房品質的因素。這時,人們對衛生間的要求不僅僅是一個馬桶,還應具有洗澡功能的地方,甚至還要有雙人浴缸,房間不但有衛生間,而且主卧要帶衛生間,甚至到現在每個卧室都有衛生間。除了衛生間的功能外,還希望把衛生間作的很漂亮,甚至還要採光,還要景觀,衛生間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像以前的僅僅是輔助的空間。在客廳方面,商品房開發以後,開始有客廳這一說,來客人有客人呆的場所,客人在客廳可以談談心,聊聊天,喝喝咖啡,聽聽音樂,因此,大客廳、小卧室已成了時尚家庭的選擇。觀念改變了以後,人們開始把這些功能作為衡量住房品質的主要因素。客廳從無到有,到現在大家都接受的寧可住小卧室大客廳這樣一個功能來組成的一個功能區域。最終發展到我們覺得客廳是代表我們家裡奢侈空間的一個標志,客廳很大,說明房子有豪宅的因素,房子用起來很有氣勢,很氣派。從沒有客廳到有客廳,在到小卧室大客廳這個過程,是由於對居住品質逐步提高的過程。

進入2000年,我國地產市場進入到大規模的市場化開發階段。從2000年到2005年,我國度過了地產15年這場大戲中分量最重的五年,房地產進入以 「 新產品主義 」 為開發導向。2000年以後,整個中國的房地產快速發展,這時不僅要有理念,還要有文化,還要講產品,是我國房地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

我國房地產經過了十來年的發展,在開發理念,建築風格等方面都日益成熟,人們從 「 居者有其屋 」 ,開始向 「 居者優其屋 」 轉變。現代的住宅戶型設計將 「 以人為本 」 的准則發揚光大了,在設計上不但充分考慮了居住者的需求,而且不斷創造出新的居住理念,使住宅的戶型設計與周圍的城市景觀、人文環境、生態環境等融合在一起,擴展了住宅空間的外延。把住宅戶型設計拓寬至居住環境的規劃,在考慮戶型布局的同時,兼顧居住環境的營造。隨著生態意識的加強,人們對生存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再不斷提高。居住者不僅需要優秀的戶型設計,而且希望達到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和諧統一,實現 「 人居合一 」 的理想境界。

別墅是隨著人們對居住要求的提高而產生的產品,是住宅的高級或者說終極形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出現的一些 「 將軍樓 」 ,就有雙拼、連體別墅的影子,但真正商品化的別墅也就只有10年發展史。從當初的簡單理解為可以停私家車的單獨庭院就是別墅,到後來的模仿西式別墅做的一些建築,再到原汁原味地照搬西式別墅,發展到引進西方文化進行改進和調整做出的一些中西合璧的別墅,再發展到如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別墅,整整花了10年。

中國的別墅經過10年的高速發展已經開始進入成熟期,買別墅已經從炫耀成功而更多地轉向關注居住的體驗,一種全新的別墅居住文化和新的別墅階層開始興起,與此相適應,別墅的開發、設計與定位也出現諸多新跡象。但財富階層在任何國家和社會所佔的比例一定是少部分,現在別墅不斷的增加,財富階層是有限的,所以以後會出現分化

H. 求上海外灘的歷史建築,並附其歷史故事

外灘是上海的風景線,也是全世界少有的都市景點。好些第一流的建築師曾在這里大顯身手,留下了二十餘幢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優美建築,使外灘有「外國建築博覽」之稱。本書詳細介紹了這些歷史建築,此處選摘三節,以饗同好。 匯豐銀行大樓 20世紀初,匯豐銀行成為外資在華最大的銀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它正式開始考慮重建自己的銀行建築了。 匯豐銀行新大樓由公和洋行主管威爾遜建築師設計。大樓於1921年農歷五月初五擇時奠基,1923年6月封頂。據當時的小報記載,匯豐銀行還請了中國的風水先生擇定奠基的日期和時辰,確定第一鏟從何方位動土,還在奠基石下按中國的傳統埋下了中國的壓勝錢,以及世界各國的各種銀幣。同樣,當建築封頂時,匯豐也定製了許多鐫有中文的「上樑錢」,分散藏在建築的暗角上。這些故事有多少真實性,只有等若干年後,匯豐銀行大樓大修或拆除重建時才能知道了。 新匯豐銀行大樓佔地約15畝,分主建築和副建築,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其佔地面積與建築面積,均居當時外灘建築的首位。 匯豐銀行的主樓,一般認為是一幢仿復古主義的商業建築。大樓高五層,中部七層,另外還有地下室一層半。建築以正大門與大門上面的穹頂為主軸線,兩側形成嚴格的對稱,這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最基本的特徵,在視覺上能造成一種對稱和均衡,從而產生一種典雅而豪華的直感。大樓的外立面設計,就是西方建築史上所講的「三段式」,底層獨立形成一個立面,正大門設計成羅門拱券,外牆全部用大石塊作貼面,給人以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的感覺,從而使儲戶產生安全和放心感,這正是銀行建築最希望達到的目的。二層至四層形成「中段」,在中段的中部,設計了六根愛粵尼亞復合柱作支撐,其中四根為雙柱,從而使原本簡單的平面變得變化多端,增加了建築的立體感。五層以上為「上段」,設計了一個龐大的希臘穹頂,明顯地成為建築的標志,挑出了建築的主軸線。 匯豐大樓是一幢近代的銀行建築,因此,在設計上又更多地考慮到銀行建築應有的功能及特點。比如,在外灘12號的大門口處,裝了三扇轉門,以供出入。進門後就是一個八角亭,這是大門與後面營業廳的緩沖設計,供客戶稍事休息後進入營業廳,當營業廳中客戶較多時,也可以在這里休息等候。八角亭後就是面積足有1500平方米的營業大廳,廳的牆沿及暗角,設計有暖氣設備與冷排風系統,屋頂設計了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塊厚玻璃鑲拼,牢度足以頂住千磅的沖擊。從天棚透過來的日光,不僅提供了日間工作的陽光,更使客戶感到溫馨、和睦。 在匯豐銀行主大樓與副樓之間是一塊空地,這是供停車用的,除了銀行職員的車輛外,運鈔車也在這里裝卸。這個空場中另外還造了一幢房子,是銀行警衛的用房。入夜後,這幢建築就把主樓的營業用房與副樓的庫房完全隔離開來,一旦發生警事,警衛也可以及時抵達報警點,從而確保銀行的安全。 在大樓興建時,銀行專誠委託英國的藝術家特別雕塑了一對銅獅子。獅子是英國人最喜歡的猛獸,也是匯豐銀行的行標。「文革」期間,這對銅獅子被上海市文管會及時轉移到當時設在永嘉路的上海滑稽劇團倉庫內,到上世紀80年代,還是筆者將其運了出來,現陳列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大廳里。 這幢大樓一度成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1997年上海市府遷往新址後,該樓即通過房地產置換的方式,成為浦東發展銀行產業。 江海北關的變遷 上海歷史博物館珍藏著一幅《三姑戲弈圖》,該圖系道光時畫師曹亭史臨摹前人的作品,此畫的主題是取與江海關相近的、位於上海東北城牆上的「丹鳳樓」,這是上海天後宮的主樓,天後則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航海保護女神。關於天後的俗身,民間至少有將近十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說認為天後由「一後二妃」組成,以象《易》「天一地二」之說,她們通常的形象就是在下棋,故稱「三姑戲弈」。從圖中可以看到,沿江的衙署就是上海江海關,沿江停靠的船舶,就是等待驗關的海船。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開埠的那一天,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上海道宮慕久就在外灘沿江設立了盤驗所,實際上這只是江海關臨時派出的驗關機構。這個盤驗所的位置應當在今外灘13號江海關大樓對面的黃浦江邊。到了道光二十六年初(1845年底),即《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簽訂後不久與英租界剛建立時,根據《章程》規定,租界將成為外國人的居住區和貿易區,許多外輪將停靠在黃浦江邊,許多貨物也將在這里上岸,於是宮慕久立即撥款,在原盤驗所的對面,征地建立「專司各國商船稅務」的新關。由於這個關在原江海大關的北面,故被稱為「江海北關」。 江海北關是一幢典型的中國衙署建築。建築平面呈凹字形分布,正門向東開在外灘馬路上。轅門採用傳統的中國牌樓頂,門楣上書「江海北關」四字,據說是出於兩江總督怡良之手筆。 開埠後的上海,經濟發展增長極快,二十年後,江海北關的年征稅額就超過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的總和,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港,奠定了上海外貿、商業中心的地位。 1893年11月17日,是上海開埠50周年紀念日,工部局計劃舉行聲勢浩大的慶典活動。新的江海北關大樓於1891年破土興建,1893年落成,趕上了上海開埠50周年大慶。新江海北關大樓沿用了舊址的基礎,平面與舊關基本相近,為凹字形,是英國15世紀最常見的市政建築模式,正中為鍾樓。江海北關的建築樣式由傳統的中國衙署建築向西洋建築的變化,從某種角度講,也表明上海正在向世界靠攏。 從20世紀初開始,許多在滬的外資企業又計劃翻新或重建他們的公司建築,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大規模的建設活動開始實施了。 在江海北關的周圍建造了許多體態龐大、造型美觀的新大樓,原來總高只有35米的江海北關建築已稱不上大樓,在眾多華屋中,顯得蒼老陳舊,帶有幾分可憐相。1925年,海關決定再建新樓,大樓的設計曾出過幾套方案,均不合心意,最後由公和洋行老闆、匯豐的設計者威爾遜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他認為,根據現實情況,江海關新樓難以與貼鄰的匯豐銀行大樓匹敵,不如在設計上盡可能使之與匯豐做到統一,使兩幢樓成為統一的整體。威爾遜的提議獲得贊許,隨後就確定由他承擔大樓的設計。 新的海關大樓高十一層,層次和總高均超過匯豐一倍。從建築外觀的總體講,該建築仍為復古主義風格建築,興許考慮到海關是國家對外貿易的管理機關,正大門的設計為古希臘的神廟形式,四根經典的陶立克柱式支撐起龐大的建築,使人感到這里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殿,同時也讓人體會到建築的陽剛之美。大堂的頂部天花,用中國最傳統的青紅相間的色彩,勾勒出沙船等中國船隻形狀,表明這是中國的主權機構。而鐵拉門上,以世界通用的金鑰匙和鐵錨組成的海關標志,其寓意則是:中國海關已加入世界海關的行列。大樓的頂部設計有四層高的鍾樓,裝有從英國定製的四面巨鍾,直徑達五米,每根指針重達120公斤,該鍾每15分鍾自動報時一次,站在浦東,可以看清時針,悠揚的鍾聲可飄達數里之遙。 20世紀20年代也是世界建築發展的騰飛時期,隨著鋼筋水泥等先進的建築材料和升降機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建築逐漸向高度發展;對講究實惠的商人來講,他們不主張將很多的錢花在只有觀賞效果而無實際使用價值的非功能性裝飾上,設計師們也就更追求現代派的線條美,以替代復古主義的繁瑣哲學。所以,在江海關大樓的建築立面上,已看不到多餘的非功能性裝飾。因此也可將該建築作為上海近現代派作品的先聲,它在上海近現代建築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外灘氣象信號台 1872年8月,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郎懷仁和江南主教谷振聲在上海徐家匯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決定成立一個「江南科學委員會」。該委員會下轄四個分支機構,其中一個機構就是由司鐸高鎬鼎組織領導的氣象台,並在徐家匯建立一座天文台,將氣象記錄和觀察資料編一本雜志,在上海出版,並寄往歐洲。 1873年7月,天文台建成。這個簡陋的建築成為中國近代出現的第一個氣象預測和預報機構。由於氣象預測對航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天文台也就多了一份業務——直接向海關提供氣象信息。 起先,由海關出資,將氣象信息刊登在當日出版的報紙上。但當時報紙發行的范圍很小,大多數船員及市民很難獲得這些信息。大約在1884年,由海關出資,在法租界外灘建造了一個木結構的氣象信號台,每日最新的氣象預報就通過在該建築上掛不同的旗幟,以向外公布。《點石齋畫報》當時就以「日之方中」為題,繪了一幅畫,其文字是這樣寫的: 本埠法租界外灘外洋涇橋堍,於秋間新制驗時球與報風旗,按旗於每日上午十點鍾扯起,遞報吳淞口外風信,其視風之所向或大或細或晴或雨,隨時改懸傳報至球,則每日十一點三刻鍾時升起半桿,十一點五十五分鍾時升至桿頂,至十二點鍾球即落下,以便居民驗對時刻。允稱奇制。旗無定形、定色,視風之趨向、力量以為准。 從《點石齋畫報》所繪的圖中可以看到,該氣象信號台主建築上有一木桿,頂端安裝風向儀和風速儀,風速儀下有一隻大球,它是報時用的;正桿旁有數根繩索,是扯報風旗的。雖然這個氣象信號台十分簡單,但它確實成了上海最早的氣象預報台及標准時間對時鍾。 隨著上海的進步和發展,外灘的建築逐漸升高,對氣象准確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1907年,該氣象信號台被拆除重建。重建後的信號台高50米,成為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築物,人們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或用望遠鏡看清塔上扯起的各種信號旗,以決定是否起航,所以這個信號台對上海航運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到20世紀20年代後,隨著電台廣播事業的發展,氣象預報可以更及時地傳送到更遠的地方,信號台的報時、報氣象作用逐漸減小,直至最終退出歷史舞台。至60年代,它已成為外灘保存下來的一件歷史建築物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在外灘改造及建延安東路過江隧道時,在不動建築結構的前提下,將其整體向南移動26米,創下了上海建築史上將大型建築整體移動的記錄。現在,這一信號台內辟有「外灘歷史陳列室」,遊客可入內參觀並登高眺望。 摘自《外灘的歷史和建築》薛理勇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2月版 文匯報2002/7/5

I. 房地產品牌故事怎麼寫

房地產不像做服裝鞋帽之類的,隨便整個洋名,就變成歐洲血統、源自義大利等等,品牌故事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從1856年開始......反正沒人深究
房地產到了寫品牌故事的時候,多是已有一些實際項目的,既然這樣,就可以從理念、建築風格、產業格局、發展歷史、社會責任、團隊、股東、投融資等多方面著手

閱讀全文

與地產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