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蔡氏有哪些歷史名人
有:蔡邕、蔡倫、蔡襄、蔡文姬、蔡京等。
1、蔡邕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徵召之命,後被徵辟為司徒掾屬,任河平長、郎中、議郎等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後因罪被流放朔方,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
三日之內,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等職,封高陽鄉侯,世稱「蔡中郎」。董卓被誅殺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除通經史、善辭賦之外,又精於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
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他生平藏書多至萬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全後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
2、蔡倫
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3、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仙游縣)人。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
天聖八年(1030年),蔡襄登進士第,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贈少師,謚號「忠惠」。
蔡襄為官正直,所到之處皆有政績。在福州時,去民間蠱害;在泉州時,與盧錫共同主持建造萬安橋(洛陽橋);在建州時,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驛道松,主持製作北苑貢茶「小龍團」。
所著《茶錄》總結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驗,而《荔枝譜》則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 。其詩文清妙,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傳世。
4、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5、蔡京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北宋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東宅村)人。
熙寧三年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後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年),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後又官至太師。
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
⑵ 在中國歷史上有多個姓蔡的名人,哪幾位最有名。
蔡叔度:西周時周人。蔡國首任侯王。因「三監」之亂而被流放。後內世以為蔡氏始祖
蔡倫:東漢容宦官時耒陽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義:漢昭帝的丞相。
蔡瑁:東漢劉表幕僚領袖
蔡邕:東漢時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以定「六經」文字而著稱
蔡琰:東漢女詩人,蔡邕之女,字文姬,故又稱蔡文姬
蔡襄:北宋時傑出書法家。建洛陽橋
蔡京:北宋末年權相,書法家,「六賊」之首
蔡鍔:民國軍政界人物
蔡廷鍇:民國政治軍事人物
蔡元培:民國教育界人物
蔡和森: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
蔡命新:韓國陸軍將領、駐外大使,曾在韓戰及越戰中擔任指揮官。
⑶ 蔡姓的故事
蔡 邕:陳留圉(今河南省杞縣南)人,東漢時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博學多才,通經史、音律、天文,善散文詞賦,又工隸書,曾創「飛白」書,且善畫,是東漢四大畫家之一。
蔡 倫:桂陽(今湖南省郴州)人,東漢宦官,改進了造紙術,他總結西漢以來用汀質纖維造紙的經驗,創造用樹皮、麻頭、敝布、魚網造紙之法。時稱蔡侯紙。被後世傳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 襄:興化仙游(今屬福建省)人,北宋時傑出書法家,工書善畫,其楷、行、草書皆具特色,為「宋四家」之一。著有《茶錄》、《荔枝譜》等。
蔡 鍔:湖南省邵陽人,自幼聰明好學,立志獻身我國民族事業,早年積極參加民主革命運動,反對封建專制,為我國的共和事業奉獻了終生。
蔡 暢:湖南省雙豐人,我國著名的女革命家、中共黨員,早年積極參加民主救國運動,歷任全國婦聯主席、中央政府委員、人大副委員長等職。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陳留圉人,蔡邕之女,東漢時著名女詩人,她天生麗質,博學有才辨,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稱。其入胡的故事家喻戶曉,作品《胡茄十八拍》尤為著名。
蔡元定:福建省建陽人,南宋著名理學家,自幼學習孔孟和「二程」理學,博學而聰悟,在理學、易學與音律研究等方面均有成就,著有《大衍詳說》、《皇極經世》、《八圖陣》傳世。
蔡元培:浙江省紹興人,早年參加民主革命運動,積極倡導科教育人,實行先進辦學方針,提倡民主、科學,曾先後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司法部長等職。
蔡和森:湖南省雙豐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早年積極倡導並參加革命運動,歷任我黨重要職務,後因被叛徒出賣而壯烈犧牲。
蔡廷鍇:廣東省羅定縣龍岩鄉人,著名的愛國將領,早年從軍,積極投入革命斗爭事業,曾在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中奮勇抗擊日軍進攻,給予其沉重打擊,在中國人民抗戰史上寫下光輝篇章。
蔡錫勇:清末洋務派。他受張之洞之命,創辦湖北炮廠,織布局 ,馬鞍山煤礦局等。並精通速記術,將速記應用於翻譯,是中國速記的創始人。
蔡文姬 蔡文姬也確實非常有才氣,是歷史上少有的才名蓋過美貌的女子。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⑷ 蔡桓公的故事
原文
扁鵲見蔡桓(huán)公,立有間(jiàn)。扁鵲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hào)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yìng)。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xúan)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譯文
扁鵲進見蔡桓公,站(在蔡桓公面前看了)一會兒,說道:「您的皮膚紋理間有點小病,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桓侯(對左右的人)說:「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以此作為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對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肌肉和肌膚之間,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鵲走後,桓侯又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對桓侯)說:「您的病已到了腸胃,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還是不理睬。扁鵲走後,桓侯又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再進見時)遠遠看了桓侯一眼,轉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問他(為什麼跑),扁鵲說:「皮膚紋理間的病,是燙熨(的能力)所能達到的;肌肉和肌膚之間的病,是針石(的能力)所能達到的;腸胃的病,是葯劑(的能力)所能達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管轄命的神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的。桓侯的病現在已到了骨髓,因此我就不再請求給他治病了。」過了五天,桓侯身體疼痛,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桓侯就死了。
⑸ 姓蔡的人物,有那些淵源流長的歷史
蔡 邕:陳留圉(今河南省杞縣南)人,東漢時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博學多才,通經史、音律、天文,善散文詞賦,又工隸書,曾創「飛白」書,且善畫,是東漢四大畫家之一。
蔡 倫:桂陽(今湖南省郴州)人,東漢宦官,改進了造紙術,他總結西漢以來用汀質纖維造紙的經驗,創造用樹皮、麻頭、敝布、魚網造紙之法。時稱蔡侯紙。被後世傳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蔡 襄:興化仙游(今屬福建省)人,北宋時傑出書法家,工書善畫,其楷、行、草書皆具特色,為「宋四家」之一。著有《茶錄》、《荔枝譜》等。
蔡 鍔:湖南省邵陽人,自幼聰明好學,立志獻身我國民族事業,早年積極參加民主革命運動,反對封建專制,為我國的共和事業奉獻了終生。
蔡 暢:湖南省雙豐人,我國著名的女革命家、中共黨員,早年積極參加民主救國運動,歷任全國婦聯主席、中央政府委員、人大副委員長等職。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陳留圉人,蔡邕之女,東漢時著名女詩人,她天生麗質,博學有才辨,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稱。其入胡的故事家喻戶曉,作品《胡茄十八拍》尤為著名。
蔡元定:福建省建陽人,南宋著名理學家,自幼學習孔孟和「二程」理學,博學而聰悟,在理學、易學與音律研究等方面均有成就,著有《大衍詳說》、《皇極經世》、《八圖陣》傳世。
蔡元培:浙江省紹興人,早年參加民主革命運動,積極倡導科教育人,實行先進辦學方針,提倡民主、科學,曾先後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司法部長等職。
蔡和森:湖南省雙豐人,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早年積極倡導並參加革命運動,歷任我黨重要職務,後因被叛徒出賣而壯烈犧牲。
蔡廷鍇:廣東省羅定縣龍岩鄉人,著名的愛國將領,早年從軍,積極投入革命斗爭事業,曾在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中奮勇抗擊日軍進攻,給予其沉重打擊,在中國人民抗戰史上寫下光輝篇章。
蔡錫勇:清末洋務派。他受張之洞之命,創辦湖北炮廠,織布局 ,馬鞍山煤礦局等。並精通速記術,將速記應用於翻譯,是中國速記的創始人。
蔡姓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前景廣闊
中華姓氏文化研究從中華民族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是研究的熱點課題。姓氏究竟起源於什麼時代呢?大概在母系社會就已經有了。而且隨種族的繁衍,不斷地豐富發展,瓜瓞綿綿,江河泱泱,延續於今,並且還要世代傳承下去。為什麼中華民族會這么重視姓氏文化。班固在《白虎通義》中作了一個回答,他說:「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愛,厚親親,遠禽獸,別婚姻也。故紀世別類,使生相愛,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皆為重人倫也。」班固的話可以歸結為三大方面:(一)姓是「紀事別類」的。(二)氏是姓的發展,周代往往以氏表彰功勛而示男子,「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謚(氏),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以官族;邑亦如之。」(三)姓氏作用:一是「別婚姻」;二是「崇恩愛,厚親親」;三是區別門第、行業和地位。可見,姓氏文化不僅豐富多彩,而且博大精深。
中華蔡氏是中華民族主源——黃帝族群中周族的重要分支,是我國形成最早的姓氏之一。原始社會以「蔡」為圖騰的族群,進入發達的奴隸社會後,以「封邦建國」、「世食采邑」的方式,建立以蔡氏族為主體的邦國。古籍記載有姬姓和姞姓之說,不論是姬姓和姞姓,都是黃帝族群的後裔。雖然目前姞姓的蔡氏已未見其後世的傳聞,而姬姓的蔡氏後裔的記載見諸史料,肇始了後世的大族系。據《史記》和《蔡氏族譜》記載,黃帝的第二十八代孫,周文王姬昌的第五子姬度封於蔡,建立蔡國,稱姬度蔡叔。蔡叔殉,成王命其子仲踐諸侯之位,傳二十五侯,春秋時為楚所滅。蔡亡國後,在漫長歲月中,蔡氏家族經歷了不斷的播遷、融合、發展,卻逐步形成中華民族中的一支具有鮮明特徵、族群穩定,以獨特的風貌、風姿和風情,屹立於中華民族之林的名門望族。由於以宗族蔡命名遠古,原由曲折,奠基人的研究也就產生了爭論。也演繹了「蔡」以國號為氏;以植物蔡草為氏;以動物龜為氏的不同觀點。
此外,從古籍、考古材料看蔡姓氏文化研究,有姓氏淵源、姓氏播蕃、姓氏演化、民族融合、人文歷史、家族習俗、人物傳記、古籍研究、家族文藝、建築藝術、環境保護以及家族精神等等。包含了民族大團結、大聯合的和諧的博大精神,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縮影,是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蔡文化有歷史和現實意義。近幾年來,海內外華人都熱心姓氏文化研究,並且帶動了其他各項工作,也帶來了姓氏文化研究的春天。
蔡姓文化內涵豐富涉及海內外
蔡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蔡亡國之後,衍繹出了許多與「蔡」有關的姓氏,除了蔡氏之外,還分衍出許多的支氏,主要有蔡仲氏,蔡丘氏、歸生氏、聲氏、生氏、朝氏、鼂氏、晁(鼌)氏等等。此外,這些姓氏也會融合,如蔡仲氏和蔡丘氏後來演變融合成為蔡氏。因此現在的蔡氏主流是蔡國的後裔,是由蔡國後裔的子孫的各個姓氏融合產生的,其本身就存在多元性。據《元和姓纂》稱:蔡仲氏出自姬姓,西周蔡國的第二任國君蔡仲名胡,其後有蔡仲氏。戰國時期有趙國大將蔡仲其,就是蔡仲的後裔。還有蔡丘氏,也是源於姬姓蔡國。《姓氏急救篇》中記載了蔡丘欽。蔡丘氏和蔡仲氏後來都與蔡氏歸為一體。所以蔡氏本身是一元演繹多元,多元歸一。
蔡氏在播蕃中不斷進行民族融合,產生了不同的堂號和流派;在不同的地域產生了不同的文化習俗。蔡氏家族在中原孕育,後裔出現了以蔡家苗和濟陽蔡氏兩支最大的分野。蔡國亡國後,蔡族人向西南地區進發的,和當地的少數民族融合形成了「蔡家苗」等少數民族。留在中原的蔡族人,在陳留復興,南渡江南成長,最後形成以閩浙粵等東南地區為中心的是「濟陽蔡氏」,她是蔡氏中最大的一支。濟陽蔡氏是大家族,歷史上人丁興旺,名人輩出,長盛不衰。「濟陽蔡氏」就成為中華蔡氏的總堂號,以表示族出濟陽郡。蔡姓的子孫遷徙到客家地區,形成客家特色的蔡氏族群。客家家族仍然是漢民族的組成部分,由於他們生存的自然和社會條件,使他們具有自己比較獨特的外在形式。他們遷到客地山區,帶來了中原文化,而中原文化影響客地的古越族的山地遺民的經濟、文化和習俗。在共同的生存斗爭中逐步融合、漢化,形成了客家共同體。這個共同體被稱為客家人。融入客家人中的蔡氏家族就形成蔡氏客家家族群。蔡氏家族的海外華族群是中華蔡氏家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單位的不完全統計表明,目前全世界華人中蔡氏家族遍布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蔡氏華人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這就是牢記自己的根,牢記著自己的中華蔡氏成員的身份,並以各種方式為故國、故土的振興做出努力。他們有強烈的「根本意識」。中華蔡氏在海外定居的歷史悠久,初移民時有帶家眷、也有不攜帶家眷,故在當地的後裔,有的已經融入當地的民族,產生了新的蔡氏華裔家族,但是他們的中華蔡氏的血統是不會變的,他們是中華蔡氏家族的新成員。蔡氏家族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
蔡氏和其他姓氏一樣存在同姓非親,異姓同源的問題。蔡氏族群嚴格地說存在同姓異源和異姓同源的區分,也正是文字或血統上不同,可謂追溯淵源必須觸及的關鍵問題,認同血緣已成為普遍的共識。蔡氏族譜還有「吳柯蔡同祖」、「柯蔡同宗」、「辛柯蔡同宗」和「吳蔡翁曹周同堂」、「吳蔡翁姬周同堂」等記載,對此,需要作一些必要的探討。同姓異源和異姓同源一樣,也是一個復雜的歷史現象。蔡氏中有一種他姓子弟因為避難、投親、收養、入贅改的蔡姓家族。當他們度過難關以後,子孫後代成為蔡氏家族的成員,為蔡氏增添了不少新鮮的血液。不論他們是同姓異源,還是異姓同源,都反映了中華民族大融合、大團結的問題。
蔡氏是中華民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涌現自己的傑出代表人物,先秦除了蔡國侯外,在《左傳》中蔡鳩居、蔡洧、蔡朝以及蔡墨行傳;在二十五史中記載了112名蔡氏名人傳記,名列前50名。清陳夢雷編輯的《明倫匯編·氏族典·蔡氏》共收集蔡氏名人151名。民國版《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192人。我的《中華蔡氏》從眾多的蔡氏族譜、家傳中經過篩選、核實、收集古代名人260多人,近現代名人70多人,海外名人47人,共計380多人。他們中有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軍事家,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都是締造中華燦爛文明的不朽功臣。蔡氏歷史上出現的人物許多已經事過境遷,但是仍然有不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也有不少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借鑒。此外,蔡姓有很多人文歷史,古典古跡,文化藝術、環境保護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蔡姓文化研究與增強中華凝聚力
據不完全統計,蔡氏家族有700多萬人口。蔡氏人口國內552萬,中國人口排名第44位,約佔全國人口的0.46%。我國蔡氏產生的歷史悠久,發展過程迂迴曲折,人口的分布不但地域廣大,在台灣省排名第九同時民族分布廣泛,蔡氏家族不僅是漢姓中的大族,也是回、滿、藏、朝鮮、傣、彝、壯、羌、布依、土家、錫伯、僳僳、柯爾克孜、俄羅斯等少數民族中常見的姓氏。蔡氏家族是中華民族中的名門望族。他們是當地的優秀家族,人才輩出,源遠流長。蔡氏家族的多源性、多民族性決定了蔡氏文化研究的民族凝聚力意義。
蔡氏家族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要是繼承了漢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以中國字為主要載體,吸收了漢文化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中的精髓,融合了儒、道、佛思想,同時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在家族心理上形成和諧與統一的整體文化沉澱,再加上宗法意識在心理上的烙印,從而構成蔡氏家族共同的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的主要特徵。因此,蔡氏家族心理文化素質特別重視「天人合一」的「天道」,「政通人和」的大一統國家理念,「家和萬事興」家庭觀念,強調「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家庭與國家的聯系與和諧。一、以忠君愛國惠民為族德的根本。突出孔子的仁禮觀念,是禮教中的孝、悌、忠、恕、知、智、勇、恭、敬、寬、信、敏、惠等內容的濃縮,是人本思想的體現。二、以儒學教育和研究為家學傳承;幾乎所有《蔡氏族譜》多有把儒學作為蔡氏的家學傳承。明文規定:「立家當耕讀」。福建建陽的蔡元定家族,就是理學世家,四代九名儒。把理學作為蔡氏家族的「立家之本」。三、以重教育和崇文藝為素質養成。蔡氏普遍重視教育和文學藝術,祠堂和族譜都大量宣傳蔡氏歷代琴、棋、詩、書、畫等名家名人,這是中華文化與文明在蔡氏家族中的體現。四、堅忍不拔、奮進不息的家族性格;這是蔡氏家族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在多災多難的歷史環境中鍛煉成的。不論在怎樣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都能堅持而不動搖、從而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刻苦精神,在烈火中得到新生,戰勝危機,而重新崛起,緊緊地維系著中華民族的血脈,與中華民族的發展同步發展。五、和諧統一大團結大聯合民族心態。六、以「仁義智禮信」作為行為基本規范。七、非宗教性和原始宗教信仰的遺風。蔡氏家族注重人本,注重人文精神。不是神主宰一切,而是以儒學文化為主流,主張積極入世。因而,不會成天崇拜神、崇拜上帝,久而久之,宗教意識比較淡薄。蔡氏是中原移民,長期聚族而居,同時保留了許多遠古、中古的傳統文化習俗和民族禮儀,而且整個族群的民間信仰和風俗習慣比較統一,不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歷史已經證明,蔡氏家族研究好蔡氏文化,發揚光大,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都有積極意義。
蔡姓的文化研究與構建和諧社會
蔡氏家族以漢民族特有的「溫、良、恭、儉、讓」的民族本質陶冶情操,其核心是和諧與統一。她們追求家族的和諧統一,各個家族之間的和諧統一,民族的和諧統一,地方的和諧統一,國家的和諧統一。在「四海皆兄弟」說中「情誼」的博愛觀念的推動下,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能顧全大局、維護和平、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首先,在宗族內「睦宗親」,只要是天下蔡氏都是一家,敦親睦族,互相幫助,尋求共同發展。在國內主張「睦鄰里、息爭訟」是蔡氏家規的重要內容。不僅要把族人團結起來,共同發展,還要和睦鄰里,互相幫助。安徽合肥有「一家大小各安其分,太和元氣,便覺藹然可親。」廣東潮汕的祖訓規定:「不事訴訟,和睦鄉里」。蔡襄家族族譜的《五戒》等等。在多姓氏雜居的地方,也以大家族出面維持社會安定,如福建晉江市青陽鎮現在還保留有「青陽鄉約記」碑刻一方。該碑系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知事張瑞圖會同青陽八名蔡氏鄉賢牽頭與庄、林等各姓記18名鄉賢協商制定的鄉規民約。這種大團結大聯合的觀念為歷代統治階級所利用,成為輔助統治,維護安定團結的手段。在國外居住國,蔡氏家族以中國人故有的自己為正四周為夷的傳統觀念,積極支持和幫助四夷的發展,很早就融入當地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生活中。他們和當地人民友好相處,帶去了中國當時的先進手工業、農業技術和文化,為當地的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他們參加當地人民民族獨立斗爭和自由民主運動,為居住國的獨立解放作出了努力。聚族而居,必然有比較嚴謹的各種相應的族規家規,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家族的發展。族規淡化了階級對立,強調血緣關系(九族)和擬血緣關系(天地君親師),所有的族人的各種關系都被掩蓋在宗族甚至民族的整體內部。族規家訓是封建社會各個家族制定的用以規范族人思想行為的文獻條文。宋代以後普遍修了族譜,撰寫了規范族人行為的家法家規家訓,有的還刻印分發族人,有的立碑警戒。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族訓雲:「仁以待人,遇事忍讓,信以立德,一言九鼎。」藉以調整統治階級之間、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這在當時為當地的社會安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後漢書》卷九七黨錮傳記載:東漢大臣蔡衍,汝南項人,「少明經講授,以禮讓化鄉里,鄉里有爭訟者,輒詣衍決之,其所平反皆無怨。」在聚族而居的地方,族規往往和鄉規民約是一致的。
中華蔡氏是中華民族中的一支重要家族,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有著絢麗多彩的文化傳承。隨人口的增殖,姓氏成為人口發展、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的信息符號。她是人類社會進步、智力發展的結果,是一種十分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蔡氏和其他的姓氏一樣,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力量。但是她又有自己的獨特性,而且其人口分布具有多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宗族,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其博大精深的歷史、社會、文化內容是中華民族的一份豐富遺產,有著積極的社會歷史意義。通過研究,發掘蘊藏在我們民族之中的智慧和力量的寶藏,對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祖國統一,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無疑有著實際作用。
我們研究蔡文化要以滿腔熱情,要冷靜思考,要以歷史的眼光認真研究有關經濟、政治、地理、歷史、哲學、文化、民族等方面的特徵,使自己的觀點不斷豐富和臻於完善。還要花更多的時間認真撰寫蔡氏的族譜和地方誌。使蔡氏文化研究沿著民族大團結大聯合的方向不斷發展,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
⑹ 蔡鳴鳳的歷史典故
經過網友鬼文子仔細探尋發現,在浠水縣太平寨附近,有件非常奇特的民俗。提到「朱蔡」,群眾都說「朱蔡一個姓」,朱蔡二姓的人甚至說「朱蔡不分家」。有不少朱蔡二姓家中,堂屋正中的祖宗牌即標為「朱蔡氏門中宗祖」。有的家庭隔代輪流姓,上輩姓朱,下輩姓蔡。有的家庭姓朱姓蔡隨各人便,比如,前面提到的蔡某,很多人又叫他朱某。
但是,朱姓其他祖墳刻的都是「朱氏」,為何獨有蔡鳴鳳墓碑上刻了「朱蔡」二字?難道是「朱蔡」淵源由他而起?在有些版本的《小辭店》中似乎能夠發現端倪:「蔡鳴鳳自幼父母雙亡,身為孤兒,朱茂卿為獨生女朱蓮招他為過門女婿。」鬼文子從當地著名農民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和民俗專家張慶和口中得知,在鄂東農村至今流行一種風俗,上門女婿倘若自家也是單傳,往往要擔負起傳承兩家香火的責任,表現在姓氏上是後代均採用兩姓,或讓一部分後代採用其中的一姓,這得需要女方通情達理。
據張慶和說,他們的老家原在蔡鳴鳳墓地附近,叫「蔡家大灣」,也有的叫「朱蔡灣」。前些年,因交通不便及修築水庫,都遷移到三四里外的地方。張慶和年輕時曾當過地方劇團團長,過去,《小辭店》不論是黃梅戲還是楚劇,在鄂東到哪裡都很受歡迎,但這里朱蔡兩姓卻不準人演。多年來,朱蔡後人也反感將《小辭店》蔡鳴鳳與他們的祖宗相提並論。
⑺ 古代蔡姓名人的故事
蔡文姬來 蔡文姬非常有才氣,是源歷史上少有的才名蓋過美貌的女子。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 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在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⑻ 歷史上姓蔡的名人有哪些
1、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謨,號莆陽居士,謚號忠惠,北宋福建路興化軍仙游縣(今福建省仙游縣)人。中國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書法家和茶學專家。著有《茶錄》、《荔枝譜》等書。
蔡襄為官剛直敢諫,景祐三年五月,天章閣侍制、權知開封府范仲淹以事忤宰臣呂夷簡遭貶,鎮南軍節度掌書記,館閣校勘歐陽修、大理寺評事余靖、太子中允,館閣校勘尹洙皆因論仲淹事而貶黜,蔡襄為此作《四賢一不肖詩》聲援范、歐陽等人。
2、蔡倫(63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耒陽(今湖南省耒陽市)人。他改進了東漢時的造紙技術,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把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這些廢棄物品都充分利用起來,降低了紙的成本,尤其是用樹皮做原漿紙的先聲,為造紙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途徑。
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的謀劃。
3、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北宋時期書法家、政治家,先後四次任宰相,掌權共達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之一,窮奢無度,禍國殃民,導致北宋王朝的衰敗。
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今廣東),罷為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階官,從八品),途中餓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城南五里東明寺,遂草殯於觀音殿。
4、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仲申,又字鶴卿、民友、孑民,號寉庼,小名宜哥,小字意可,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游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後的思潮。
5、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