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古代齊國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故事
孫臏是孫武的後世子孫,生於阿鄄一帶,曾和魏國將軍寵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深感自己的本領不如孫臏,怕他超過自己,就派人將他召到魏國,施以臏刑,即將他的膝蓋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殘。想讓他從此隱居,不在出外活動。
指導田忌賽馬
一次,齊國派使臣到達魏國,孫臏以刑徒的模樣暗地裏會見了使臣。齊國使臣認為他是個奇才,便偷偷地將他運回齊國。齊國將領田忌以賓客的高等禮遇待他。田忌常與齊國的諸位王公子弟賽馬賭勝,且賭金甚高。他對田忌說:「將軍這次押上重金,我能讓將軍得勝。」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開賽前,孫臏說:「您用自己的下等馬和齊威王的上等馬賽,用自己的上等馬和他的中等馬賽,用自己的中等馬和他的下等馬賽。」結果一負兩勝,贏了齊威王一大筆錢。以往比賽,田忌都輸給了齊威王,這次齊威王對田忌突然贏了自己感到奇怪,就問他用的是什麼辦法。田忌借機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孫臏詢問兵法,發現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為軍師。
桂陵之戰
西元前353年,魏國派龐涓率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今屬河北),趙國向齊國求救。齊於是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去援救趙國。田忌的意見是率軍直趨邯鄲,孫臏卻說:「欲使雜亂的結子解開的人不會去生拉硬拽;欲勸阻別人打架的人不會去參與搏擊。避開其強勢,直接攻擊其空虛部位,利用形勢迫使他們不得不停止,則自然便解決了。現在魏國和趙國互相攻打,精銳部隊必然都在外面戰斗,而留在家裏的都是些老弱殘兵。將軍不如率領軍隊直接攻打魏國首都大梁,那麼魏國必然撤軍自救。這樣我們便一舉解了趙國的圍而且也坐享魏國疲憊之師的利益。」田忌聽從了他的建議,魏國果然撤軍邯鄲,回來救大梁。齊軍在龐涓回師必經之地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伏兵截擊。田忌聽從了他的意見,結果將魏軍打得大敗。「圍魏救趙」變攻堅為擊虛,變被動趨戰為以逸待勞,變擊敵有備為出其不意,比直趨邯鄲參戰確實高明得多。
馬陵之戰
西元前369年,魏國與趙國聯合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以田忌、田嬰、田盼為將,孫臏為軍師,仍採取攻其必救的戰法,率軍直趨大梁,迫使攻韓魏軍回救。與桂陵之戰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1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不但決心擊敗齊軍,而且確定了乘勢吞並莒地的戰略意圖。孫臏認為,魏軍強悍驍勇,輕視齊兵,應因勢利導,示弱避戰,於是採取退兵減灶的辦法,引誘魏軍追擊。龐涓果然中計,率軍緊追,後見齊軍逐日減灶,更以為齊軍逃亡減員嚴重,就索性丟下步兵,以輕車銳騎兼程追趕。齊軍將其誘至今山東剡城附近的馬陵道伏兵以待。此處山巒起伏,道狹地險,適於伏兵。因長途追擊而疲憊不堪的魏軍進入齊軍伏擊地域後,齊軍萬箭俱發,魏軍大亂,龐涓智窮兵敗,自殺而死。
2. 有誰知道孫臏的歷史。
孫臏,齊國人,兵聖孫武後裔,戰國中期著名軍事家。司馬遷說:「臏生於阿、鄄之間。」經考證,為鄄城縣孫老家人。生卒年代已不可考,大約在吳起之後,與商鞅、孟軻同時。
家庭背景:孫臏四歲喪母,九歲喪父,由叔父撫養成人,少年時即有遠大志向,他不辭勞苦,至雲蒙山,拜鬼谷先生王栩為師,專攻兵法。王栩精通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莫測。蘇秦、張儀等名士皆出其門下。
其生平事跡:孫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為人忠厚,深得鬼穀子器重,傳其《孫子兵法》13篇。孫臏在鬼谷與魏人龐涓為同窗好友,結為兄弟。然龐涓心胸狹窄,好強自負,身在山中,心向仕途,學業未完就回魏國做了惠王的將軍。他自知不及孫臏,又恐其投奔他國,便設圈套將孫臏騙到魏國,並捏造罪名使孫臏慘遭臏刑。後孫臏識破龐涓奸謀,裝瘋作傻。齊人淳於髡出使魏國,將孫臏藏匿於車中,載回齊國。
孫臏至齊,寄居將軍田忌家中。當時,齊威王喜好賽馬,且以重金為賭注。田忌雖不乏良馬,然與齊威王比,屢屢以微弱劣勢而敗。孫臏以「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的妙計,使田忌兩勝一負,贏得千金。田忌借機向齊威王舉薦孫臏,齊威王十分欣賞孫臏的政治主張和軍事才能,為輔佐自己稱雄爭霸,任命孫臏為齊國軍師。從此,孫臏得以施展才志,實現宏願。
齊威王三年(前354),魏伐趙,龐涓率軍圍攻邯鄲,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以孫臏為將,孫臏說:「刑餘之人,不宜為帥。」於是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前往救趙。田忌按照孫臏「批亢搗虛」的策略,攻魏以救趙。首先佯攻魏國平陵,繼而奔襲國都大梁,最後集中主力於桂陵(今菏澤市東北)截擊並大敗魏軍,創造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的光輝戰例。
齊威王十六年(前341),魏攻韓,韓告急於齊。威王仍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攻魏求韓。魏將龐涓去韓而歸,率兵10萬與齊決一死戰。孫臏知魏軍強悍輕敵,乃用退兵減灶之法以誘敵。龐涓沿途驗灶,以為齊軍逃亡過半,於是丟下步軍,率其輕銳兼程追趕。孫臏計算其行程,夜晚當至馬陵(原屬河南范縣境,今為山東莘縣境)。馬陵道狹,而且多阻隘。孫臏夾道設下伏兵。並讓人將一樹颳去樹皮,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下令,但見樹下火光起時,一齊放箭。龐涓果然追來,天黑時進入馬陵。見路旁樹上隱約有字,令士卒取火照認。兩邊伏兵見火,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兵敗勢窮,拔劍自刎。齊軍乘勝追擊,大破魏軍,俘虜了太子申。從此,魏國衰落,齊國則威鎮諸候。
孫臏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這兩次重要戰役中,充分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名聞天下。
後來,孫臏見官場險惡,毅然辭官,潛心於兵法研究,並招聚門徒,傳授兵法,隱居而終。孫臏的軍事著作,由其弟子根據他的軍事理論和作戰經驗整理而成,今天我們稱之為《孫臏兵法》以二百二十二枚竹簡記有《禽龐涓》、《見威王》、《威王問》、《陳忌問壘》、《篡卒》、《月戰》、《八陣》、《地葆》、《勢備》、《兵情》、《行篡》、《殺士》、《延氣》、《官一》、《五教法》、《強兵》等十六篇。它繼承和發展了孫武、吳起等前人的軍事思想,總結了戰國中期的戰爭經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我國歷史上一部重要的軍事名著。同時,《孫臏兵法》已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和深刻影響。孫臏作為偉大的軍事家,《孫臏兵法》作為軍事名著,在國際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享有盛譽,為中華民族贏得了驕傲,增添了光彩。
興趣愛好:不詳,估計是喜歡研究兵法吧..
愛情方面:有鍾離春和孫臏的愛情故事..鍾離春是史上著名的丑娘娘,偉大的女政治家..不過這段愛情故事純屬後人編的吧,無從考證..
建議你真的有興趣多看看史書吧...很多故事屬後人編造的居多..
3. 下列戰役與著名軍事家孫臏有關的是
第一個和第二個
4. 有關孫臏的成語故事,
1、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 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准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 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 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通過寫孫臏為田忌設謀,使田忌在與齊王的賽馬中取勝的故事,表現了孫臏細致的觀察能力和運籌能力。小中見大,寫出了人物特點包含簡明的運籌學原理。
2、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議說,現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 增兵減灶
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國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將龐涓聽到消息,放下韓國趕回,但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而西進。孫臏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軍隊素來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因勢利導。兵法上說,行軍百里與敵爭利會損失上將軍,行軍五十里而與敵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為了讓魏軍以為齊軍大量掉隊,)應使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入我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
孫臏估計魏軍的行軍速度,天黑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可以埋伏兵馬,於是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齊軍善射者持上萬張弩,埋伏在道路兩旁,約定好「天黑見到點著的火就一起放箭」。龐涓果然於夜晚來到削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樹上寫著字,便鑽木取火來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萬弩齊發,魏軍大亂失去隊形。龐涓自知無計可施,軍隊已徹底失敗,只好自刎,臨死說:「總算叫這小子成了名!」齊國乃乘勝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回國,孫臏因此而名揚天下,世人皆傳習他的兵法。
4、因勢利導
解 釋 因:循;勢:趨勢;利導:引導。順著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於實現己方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導。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孫臏的大將,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用兵如神。當時,魏國進攻韓國,韓向齊國求援。齊國便派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領兵攻魏。在戰斗中,孫臏利用敵人驕傲狂妄、輕視齊軍的心理,向田忌獻策,他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建議用逐日減灶的計策,偽裝潰敗逃跑,誘敵深入。田忌採納了他的計謀。驕傲的魏軍果然中計,大搖大擺地尾隨齊軍進入一個叫馬陵的險惡地帶。這時,早已埋伏好的齊兵萬弩齊發,一舉殲滅魏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孫臏利用敵人的驕傲心理,誘敵上當,所以取得戰役的勝利。
5、增兵減灶
「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在孫臏增兵減灶的實例中,展示了孫臏高超的謀略藝術:通過減少做飯鍋灶(10萬~5萬~3萬)使龐涓相信齊兵膽小怯弱,士兵不斷逃亡而舍棄步軍追擊齊軍。當第三天晚上追至馬陵時,孫臏又利用馬陵道路狹窄、多險阻有利地形埋伏弓箭手,布下天羅地網。其中減灶是現象,它反映的是灶多說明吃飯的人也就多,灶少吃飯的人也就少的道理,從而使龐涓深信自己的判斷,最終自投羅網。
6、孫龐鬥智
孫賓和龐涓同在鬼穀子門下學習兵法後,龐涓辭師下山,任魏國上將軍之職。翟向魏惠王舉薦孫賓。龐涓忌妒,誣陷孫賓通齊,殘忍地施以刖刑黥刑,又騙他錄寫《孫子兵法》十三篇,打算寫完了殺害他。龐涓家丁暗告孫賓。孫賓裝瘋,使龐不防,後得齊國大臣救助,逃出魏國。 孫賓至齊,被拜為軍師之職,每一次用圍魏救趙之計,在桂陵地方擊敗了龐涓統率的魏軍。第二次,孫賓用減灶之計,將龐涓誘入馬陵道,用亂箭將他射死。
5. 誰知道有關孫臏的故事與資料
【生平故事】 孫臏 中國軍事家。戰國中期齊國人。少時孤苦,年長後從師鬼穀子學習《孫子兵法》,顯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不料,他卻因此遭人暗算…… 孫臏在從師鬼穀子學習兵法時,有一個師弟叫龐涓。龐涓的天資學業雖較好,但和孫臏差得很多,但他為人姦猾,善弄小權術,又輕易不被察覺。他與孫臏同學時,心裡很是嫉妒孫臏的才能,可在嘴上從未流露過,一再表示將來有了出頭之日,一定要舉薦師兄,同享富貴。心地善良的孫臏,與龐涓兄弟相稱,如同親兄弟一樣。 轉眼過去了幾年,孫臏、龐涓兩人,經過鬼穀子的精心調教,兵法、韜略大有長進。這時,傳來了魏惠王招賢納士的消息。本是魏國人的龐涓,覺得機會來了,決定下山應招。臨別時,他向孫臏保證,此行一旦順利,馬上引薦師兄下山,扶同做一番事業。孫臏自然深表謝意,囑咐他多加保重,兩人灑淚告別。 龐涓到魏國後又是送禮,又是託人說情,很快見到了魏惠王。龐涓畢竟也有些本領,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被封為將軍。隨後,龐涓指揮軍隊同衛國和宋國開戰,打了幾個勝仗後,龐涓成了魏國上下皆知的人物,從此更得魏惠王的寵信。 春風得意中的龐涓高興了好一陣子,又突然沉寂下來。原來他有了心病:論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孫臏之外沒人能趕上自己了。一想到孫臏,他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按照當初的諾言辦吧,就得把孫臏推薦給魏惠王,孫臏的聲名威望很快就會超過自己;不去履行當初的諾言吧,孫臏一旦去了別的國家,施展起來才能自己同樣不是對手。龐涓寢食不安,日夜思謀著對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讀兵書的孫臏,接到龐涓差人秘密送來的一封信。信上龐涓先敘述了他在魏國受到的禮待重用。然後又說,他向魏惠王極力推薦了師兄的蓋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說動,請師兄來魏國就任將軍之職。孫臏看了來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了,深覺自己的師弟挺講義氣,立即隨同來人趕往魏國的都城大梁。 孫臏來後,龐涓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幾天過去了,就是沒有魏惠王的消息,龐涓也不提此事。孫臏自然不便多問,只好耐心等待。 這天,孫臏閑得難受,找到一本書讀起來。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吵嚷聲,他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就已被闖進屋子的兵士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帶到一個地方。那裡的一個當官模樣的人,立即宣布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對其施以臏足、黥臉之刑。孫臏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隨即省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腳扒去孫臏的衣褲,拔刀剜去了孫臏的兩個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犯罪的標志。孫臏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來,這龐涓把孫臏騙來之後,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誣陷,使孫臏遭此傷身之禍。龐涓以為,受刑後的孫臏成了一個殘疾人,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和自己較量了。 孫臏的傷口漸漸癒合,但他再也站不起來了,而且,還有人時時刻刻監視著他。他知道龐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齒,可老這樣也不行,總得想個脫身之法才是。不久,孫臏瘋了,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叫鬧個不停。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龐涓聽說了這些,並不相信孫臏會瘋,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去,又偷偷派人觀察。孫臏披頭散發地倒在豬圈裡,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裡大嚼起來。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瘋了,從此看管逐漸鬆懈下來。 孫臏裝瘋產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緊了尋找逃離虎口的機會。一天,他聽說齊國有個使臣來到大梁,便找了個間隙,偷偷前去拜訪。齊國的使臣聽了孫臏的敘述,從談吐中認定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欽佩,遂答應幫他逃走。這樣,孫臏便藏身於齊國使臣的車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齊國。 這個時候,正值齊、魏爭霸,交戰不斷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田氏貴族在齊國取得政權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選拔文武人才,堅守邊境,反抗外來的威脅。孫臏回國後,很快見到齊國的大將田忌。田忌十分賞識孫臏的才幹,便將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賓的禮節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喜歡賽馬,但卻時常輸掉。有一次,他又與齊威王賽馬,馬分上、中、下三等,對等競賽,三場全輸,田忌好不喪氣。這時恰巧孫臏在場,便給田忌出主意說:「待到下一輪比賽時,你用上馬對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威王的下馬,用下馬對威王的上馬,必贏無疑。」田忌依計行事,造成兩個局部的優勢和一個局部的劣勢,以一負二勝贏得齊王千金。一向取勝的齊威王這次輸了,大感驚訝,忙問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孫臏找來,借機推薦給齊威王。 齊威王見是一個雙腿受刑的殘疾人,開始並未介意,當孫臏陳述自己對戰爭問題的看法時,齊威王便有意問道:「依你的見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歸服呢?」孫臏果斷地回答說:「這不可能,只有打勝了,天下才會歸服。」然後,他列舉黃帝打尤,堯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紂等事實,說明哪一個朝代都是靠武力解決問題,用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這一番深刻獨到的分析,使齊威王大受震動。再詢問兵法,孫臏更是滔滔不絕,對答如流。齊威王感到孫臏其人確實不簡單,從此以「先生」相稱,把他作為老師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欲派孫臏為大將,率兵援趙。孫臏辭謝說:「我是受過刑的殘疾人,帶兵為將多有不便,還是請田大夫為將,我從旁出出主意吧!」齊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8萬,前往救趙。大軍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鄲,速解趙國之圍。孫臏不贊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應趁魏國國內兵力空虛之機,發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軍奔趙回救。這一戰略思想,將避免齊軍長途奔襲的疲勞,而致魏軍於奔波被動之中,立即為田忌採納,率領齊軍殺往大梁。 魏軍好不容易將邯鄲攻陷,卻傳來齊軍壓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龐涓顧不得休整部隊,除留少數兵力防守邯鄲外,忙率大軍馳援大梁。沒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齊軍包圍。魏軍長期勞頓奔波,士卒疲憊不堪,哪還頂得住以逸待勞的齊軍?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連主將龐涓也被活捉。到頭來,魏國只好同齊國議和,乖乖地歸還了邯鄲。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之戰。其實,也是孫臏對龐涓的重重一擊。但孫臏並沒有殺龐涓,只是訓導他一番,又將他放了。 桂陵之戰10多年後,即公元前342年,龐涓又帶領10萬大軍、1000輛兵車,分3路進攻韓國。小小的韓國抵擋不住龐涓的進攻,一時形勢危急,遂接連派出使臣,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群臣商討對策,有主張坐山觀虎鬥的,有主張發兵救援的,相互爭執不下。孫臏一直沒有說話。齊威王見狀便說:「先生是不是認為這兩種意見都不對啊?」孫臏點頭說:「是的。我以為,魏國以強凌弱,如果韓被攻陷,肯定對齊國不利,因此我不贊成見死不救的主張。但是,魏國現在銳氣正盛。如果我們匆忙出兵,豈不是要代替韓軍承受最初的打擊?」齊威王說:「那麼,依先生的意見怎麼辦好?」孫臏說:「我看可以先答應韓國的請求。他們知道我們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擊入侵的魏軍;而魏軍經過激烈拼殺,人力物力也會大大消耗。到那個時候我們再發兵前去,攻擊疲憊不堪的魏軍,拯救危難之中的韓國,就可以用力少而見功多,取勝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為如何?」齊威王十分贊賞孫臏的諫儀,當即採納。一年後,當魏韓兩軍交戰更為激烈,雙方實力已大大削弱的時候,齊威王才決定派兵出戰,仍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於是,孫臏與龐涓又一次相逢在戰場,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生死較量。 戰役之初,按照孫臏的計策,齊軍長驅直入把攻擊的矛頭指向魏國的都城大梁。時過不久,孫臏得知龐涓回師都城的稟報,便對田忌說:「魏軍一向自恃驍勇,現急於同我軍決戰。我們要抓住這個心理,誘使他們上當。」田忌說:「軍師的意思是……」孫臏介面道:「我們可以裝出膽小怯戰的樣子,用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隨後,孫臏如此這般地對田忌敘說一遍。當龐涓日夜兼程趕回魏國本土,傳令抓住齊軍主力,與其決一雌雄。不料,齊軍不肯交戰,稍一接觸即向東退去。龐涓揮師緊緊追趕不放。頭一天,見齊軍營地有10萬人的飯灶;第二天,還剩5萬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萬人的灶了。龐涓見狀高興,得意地說道:「我早知道齊國的士兵都是膽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於是,傳下將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資,集中騎兵輕裝前進,追殲齊軍。 孫臏得知龐涓輕騎追擊的探報,高興地對眾人說:「龐涓的末日到了!」這時,齊軍正好來到一個叫馬陵的地方。馬陵處於兩座高山之間,樹多林密,山勢險要,中間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可走,是一個伏擊殲敵的好戰場。孫臏傳令:就地伐樹,將小路堵塞;另挑選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 在樹幹上面寫道:「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隨後,命令1萬弓箭手埋伏在兩邊密林中,吩咐他們夜裡只要看見樹達出現火光,就一齊放箭。說話間已到傍晚,龐涓率領的沈軍騎兵果真來到馬陵。聽說前面的道路被樹木塔塞,龐涓忙上前察看。朦朧間他見路旁有一大樹,白茬上隱約有字,遂命人點起火把。當龐涓看清樹上的那一行字時,大吃一驚,知道中了孫臏的計謀。他急令魏軍後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齊軍,萬箭齊發,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亂成一團。龐涓身負重傷,知道敗局已定,拔出佩劍自殺了。齊軍乘勝追殺,將魏軍的後續部隊一氣打垮,連魏太子都給俘虜了。 孫臏巧用奇兵,接連打敗強大的魏國,威名迅速傳遍天下。馬陵大捷之後,齊王要給孫臏加官受爵,但他執意不肯,連軍師一職也請求免除。後來,他找了一處清靜的地方,招收幾個學生,總結、研究早年所學兵法知識和自己的作戰經驗,撰成《孫臏兵法》89篇,另附作戰圖4卷。 打這以後,孫臏的名氣傳遍了各諸侯國。他寫的《孫臏兵法》大概在東漢末年便已失傳。1972年在山東臨沂雀山西漢墓中又重新發現。有一萬一千餘字。
6. 孫臏的歷史故事
孫臏是孫武的後世子孫,生於阿鄄一帶,曾和魏國將軍寵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深感自己的本領不如孫臏,怕他超過自己,就派人將他召到魏國,施以臏刑,即將他的膝蓋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殘.想讓他從此隱居,不在出外活動.
指導田忌賽馬
一次,齊國派使臣到達魏國,孫臏以刑徒的模樣暗地裏會見了使臣.齊國使臣認為他是個奇才,便偷偷地將他運回齊國.齊國將領田忌以賓客的高等禮遇待他.田忌常與齊國的諸位王公子弟賽馬賭勝,且賭金甚高.他對田忌說:"將軍這次押上重金,我能讓將軍得勝."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開賽前,孫臏說:"您用自己的下等馬和齊威王的上等馬賽,用自己的上等馬和他的中等馬賽,用自己的中等馬和他的下等馬賽."結果一負兩勝,贏了齊威王一大筆錢.以往比賽,田忌都輸給了齊威王,這次齊威王對田忌突然贏了自己感到奇怪,就問他用的是什麼辦法.田忌借機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孫臏詢問兵法,發現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為軍師.
桂陵之戰
西元前353年,魏國派龐涓率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今屬河北),趙國向齊國求救.齊於是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去援救趙國.田忌的意見是率軍直趨邯鄲,孫臏卻說:"欲使雜亂的結子解開的人不會去生拉硬拽;欲勸阻別人打架的人不會去參與搏擊.避開其強勢,直接攻擊其空虛部位,利用形勢迫使他們不得不停止,則自然便解決了.現在魏國和趙國互相攻打,精銳部隊必然都在外面戰斗,而留在家裏的都是些老弱殘兵.將軍不如率領軍隊直接攻打魏國首都大梁,那麼魏國必然撤軍自救.這樣我們便一舉解了趙國的圍而且也坐享魏國疲憊之師的利益."田忌聽從了他的建議,魏國果然撤軍邯鄲,回來救大梁.齊軍在龐涓回師必經之地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伏兵截擊.田忌聽從了他的意見,結果將魏軍打得大敗."圍魏救趙"變攻堅為擊虛,變被動趨戰為以逸待勞,變擊敵有備為出其不意,比直趨邯鄲參戰確實高明得多.
馬陵之戰
西元前369年,魏國與趙國聯合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以田忌,田嬰,田盼為將,孫臏為軍師,仍採取攻其必救的戰法,率軍直趨大梁,迫使攻韓魏軍回救.與桂陵之戰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1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不但決心擊敗齊軍,而且確定了乘勢吞並莒地的戰略意圖.孫臏認為,魏軍強悍驍勇,輕視齊兵,應因勢利導,示弱避戰,於是採取退兵減灶的辦法,引誘魏軍追擊.龐涓果然中計,率軍緊追,後見齊軍逐日減灶,更以為齊軍逃亡減員嚴重,就索性丟下步兵,以輕車銳騎兼程追趕.齊軍將其誘至今山東剡城附近的馬陵道伏兵以待.此處山巒起伏,道狹地險,適於伏兵.因長途追擊而疲憊不堪的魏軍進入齊軍伏擊地域後,齊軍萬箭俱發,魏軍大亂,龐涓智窮兵敗,自殺而死.
7. 一個有關孫臏的故事
孫臏(約前380~前320),戰國時兵家。齊國阿(今屬山東)人。孫武後代。曾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成魏國大將,妒忌他的才能,把他騙到魏國,處以臏刑(挖去膝蓋骨),所以叫孫臏。後擔任齊威王的軍師,先後在桂陵和馬陵大敗魏軍。
【經典名言】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名言解說】
彼:對方。殆:危險。對自己的情況和對方的情況都有透徹的了解,成百次打仗都不會失敗;不了解對方的情況而了解自己的情況,打仗則有勝有負;既不了解對方的情況,又不了解自己的情況,則每仗必敗。
【生平故事】
孫臏 中國軍事家。戰國中期齊國人。少時孤苦,年長後從師鬼穀子學習《孫子兵法》,顯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不料,他卻因此遭人暗算……
孫臏在從師鬼穀子學習兵法時,有一個師弟叫龐涓。龐涓的天資學業雖較孫臏差得很多,但他為人姦猾,善弄小權術,又輕易不被察覺。他與孫臏同學時,心裡很是嫉妒孫臏的才能,可在嘴上從未流露過,一再表示將來有了出頭之日,一定要舉薦師兄,同享富貴。心地善良的孫臏,與龐涓兄弟相稱,如同親兄弟一樣。
轉眼過去了幾年,孫臏、龐涓兩人,經過鬼穀子的精心調教,兵法、韜略大有長進。這時,傳來了魏惠王招賢納士的消息。本是魏國人的龐涓,覺得機會來了,決定下山應招。臨別時,他向孫臏保證,此行一旦順利,馬上引薦師兄下山,扶同做一番事業。孫臏自然深表謝意,囑咐他多加保重,兩人灑淚告別。
龐涓到魏國後又是送禮,又是託人說情,很快見到了魏惠王。龐涓畢竟也有些本領,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被封為將軍。隨後,龐涓指揮軍隊同衛國和宋國開戰,打了幾個勝仗後,龐涓成了魏國上下皆知的人物,從此更得魏惠王的寵信。
春風得意中的龐涓高興了好一陣子,又突然沉寂下來。原來他有了心病:論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孫臏之外沒人能趕上自己了。一想到孫臏,他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按照當初的諾言辦吧,就得把孫臏推薦給魏惠王,孫臏的聲名威望很快就會超過自己;不去履行當初的諾言吧,孫臏一旦去了別的國家,施展起來才能自己同樣不是對手。龐涓寢食不安,日夜思謀著對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讀兵書的孫臏,接到龐涓差人秘密送來的一封信。信上龐涓先敘述了他在魏國受到的禮待重用。然後又說,他向魏惠王極力推薦了師兄的蓋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說動,請師兄來魏國就任將軍之職。孫臏看了來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了,深覺自己的師弟挺講義氣,立即隨同來人趕往魏國的都城大梁。
孫臏來後,龐涓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幾天過去了,就是沒有魏惠王的消息,龐涓也不提此事。孫臏自然不便多問,只好耐心等待。
這天,孫臏閑得難受,找到一本書讀起來。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吵嚷聲,他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就已被闖進屋子的兵士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帶到一個地方。那裡的一個當官模樣的人,立即宣布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對其施以臏足、黥臉之刑。孫臏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隨即省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腳扒去孫臏的衣褲,拔刀剜去了孫臏的兩個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犯罪的標志。孫臏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來,這龐涓把孫臏騙來之後,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誣陷,使孫臏遭此傷身之禍。龐涓以為,受刑後的孫臏成了一個殘疾人,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和自己較量了。
孫臏的傷口漸漸癒合,但他再也站不起來了,而且,還有人時時刻刻監視著他。他知道龐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齒,可老這樣也不行,總得想個脫身之法才是。不久,孫臏瘋了,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叫鬧個不停。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龐涓聽說了這些,並不相信孫臏會瘋,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去,又偷偷派人觀察。孫臏披頭散發地倒在豬圈裡,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裡大嚼起來。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瘋了,從此看管逐漸鬆懈下來。
孫臏裝瘋產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緊了尋找逃離虎口的機會。一天,他聽說齊國有個使臣來到大梁,便找了個間隙,偷偷前去拜訪。齊國的使臣聽了孫臏的敘述,從談吐中認定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欽佩,遂答應幫他逃走。這樣,孫臏便藏身於齊國使臣的車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齊國。
這個時候,正值齊、魏爭霸,交戰不斷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田氏貴族在齊國取得政權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選拔文武人才,堅守邊境,反抗外來的威脅。孫臏回國後,很快見到齊國的大將田忌。田忌十分賞識孫臏的才幹,便將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賓的禮節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喜歡賽馬,但卻時常輸掉。有一次,他又與齊威王賽馬,馬分上、中、下三等,對等競賽,三場全輸,田忌好不喪氣。這時恰巧孫臏在場,便給田忌出主意說:「待到下一輪比賽時,你用上馬對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威王的下馬,用下馬對威王的上馬,必贏無疑。」田忌依計行事,造成兩個局部的優勢和一個局部的劣勢,以一負二勝贏得齊王千金。一向取勝的齊威王這次輸了,大感驚訝,忙問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孫臏找來,借機推薦給齊威王。
齊威王見是一個雙腿受刑的殘疾人,開始並未介意,當孫臏陳述自己對戰爭問題的看法時,齊威王便有意問道:「依你的見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歸服呢?」孫臏果斷地回答說:「這不可能,只有打勝了,天下才會歸服。」然後,他列舉黃帝打尤,堯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紂等事實,說明哪一個朝代都是靠武力解決問題,用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這一番深刻獨到的分析,使齊威王大受震動。再詢問兵法,孫臏更是滔滔不絕,對答如流。齊威王感到孫臏其人確實不簡單,從此以「先生」相稱,把他作為老師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欲派孫臏為大將,率兵援趙。孫臏辭謝說:「我是受過刑的殘疾人,帶兵為將多有不便,還是請田大夫為將,我從旁出出主意吧!」齊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8萬,前往救趙。大軍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鄲,速解趙國之圍。孫臏不贊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應趁魏國國內兵力空虛之機,發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軍奔趙回救。這一戰略思想,將避免齊軍長途奔襲的疲勞,而致魏軍於奔波被動之中,立即為田忌採納,率領齊軍殺往大梁。
魏軍好不容易將邯鄲攻陷,卻傳來齊軍壓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龐涓顧不得休整部隊,除留少數兵力防守邯鄲外,忙率大軍馳援大梁。沒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齊軍包圍。魏軍長期勞頓奔波,士卒疲憊不堪,哪還頂得住以逸待勞的齊軍?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連主將龐涓也被活捉。到頭來,魏國只好同齊國議和,乖乖地歸還了邯鄲。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之戰。其實,也是孫臏對龐涓的重重一擊。但孫臏並沒有殺龐涓,只是訓導他一番,又將他放了。
桂陵之戰10多年後,即公元前342年,龐涓又帶領10萬大軍、1000輛兵車,分3路進攻韓國。小小的韓國抵擋不住龐涓的進攻,一時形勢危急,遂接連派出使臣,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群臣商討對策,有主張坐山觀虎鬥的,有主張發兵救援的,相互爭執不下。孫臏一直沒有說話。齊威王見狀便說:「先生是不是認為這兩種意見都不對啊?」孫臏點頭說:「是的。我以為,魏國以強凌弱,如果韓被攻陷,肯定對齊國不利,因此我不贊成見死不救的主張。但是,魏國現在銳氣正盛。如果我們匆忙出兵,豈不是要代替韓軍承受最初的打擊?」齊威王說:「那麼,依先生的意見怎麼辦好?」孫臏說:「我看可以先答應韓國的請求。他們知道我們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擊入侵的魏軍;而魏軍經過激烈拼殺,人力物力也會大大消耗。到那個時候我們再發兵前去,攻擊疲憊不堪的魏軍,拯救危難之中的韓國,就可以用力少而見功多,取勝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為如何?」齊威王十分贊賞孫臏的諫儀,當即採納。一年後,當魏韓兩軍交戰更為激烈,雙方實力已大大削弱的時候,齊威王才決定派兵出戰,仍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於是,孫臏與龐涓又一次相逢在戰場,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生死較量。
戰役之初,按照孫臏的計策,齊軍長驅直入把攻擊的矛頭指向魏國的都城大梁。時過不久,孫臏得知龐涓回師都城的稟報,便對田忌說:「魏軍一向自恃驍勇,現急於同我軍決戰。我們要抓住這個心理,誘使他們上當。」田忌說:「軍師的意思是……」孫臏介面道:「我們可以裝出膽小怯戰的樣子,用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隨後,孫臏如此這般地對田忌敘說一遍。當龐涓日夜兼程趕回魏國本土,傳令抓住齊軍主力,與其決一雌雄。不料,齊軍不肯交戰,稍一接觸即向東退去。龐涓揮師緊緊追趕不放。頭一天,見齊軍營地有10萬人的飯灶;第二天,還剩5萬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萬人的灶了。龐涓見狀高興,得意地說道:「我早知道齊國的士兵都是膽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於是,傳下將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資,集中騎兵輕裝前進,追殲齊軍。
孫臏得知龐涓輕騎追擊的探報,高興地對眾人說:「龐涓的末日到了!」這時,齊軍正好來到一個叫馬陵的地方。馬陵處於兩座高山之間,樹多林密,山勢險要,中間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可走,是一個伏擊殲敵的好戰場。孫臏傳令:就地伐樹,將小路堵塞;另挑選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 在樹幹上面寫道:「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隨後,命令1萬弓箭手埋伏在兩邊密林中,吩咐他們夜裡只要看見樹達出現火光,就一齊放箭。說話間已到傍晚,龐涓率領的沈軍騎兵果真來到馬陵。聽說前面的道路被樹木塔塞,龐涓忙上前察看。朦朧間他見路旁有一大樹,白茬上隱約有字,遂命人點起火把。當龐涓看清樹上的那一行字時,大吃一驚,知道中了孫臏的計謀。他急令魏軍後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齊軍,萬箭齊發,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亂成一團。龐涓身負重傷,知道敗局已定,拔出佩劍自殺了。齊軍乘勝追殺,將魏軍的後續部隊一氣打垮,連魏太子都給俘虜了。
孫臏巧用奇兵,接連打敗強大的魏國,威名迅速傳遍天下。馬陵大捷之後,齊王要給孫臏加官受爵,但他執意不肯,連軍師一職也請求免除。後來,他找了一處清靜的地方,招收幾個學生,總結、研究早年所學兵法知識和自己的作戰經驗,撰成《孫臏兵法》89篇,另附作戰圖4卷。
打這以後,孫臏的名氣傳遍了各諸侯國。他寫的《孫臏兵法》大概在東漢末年便已失傳。1972年在山東臨沂雀山西漢墓中又重新發現。有一萬一千餘字。
【名家點評】
(唐)周曇:曾嫌勝己害賢人,鑽火明知速自焚。斷足爾能行不足,逢君誰肯不酬君。(《孫擯》)
毛澤東: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
韋辛夷:化友為敵,欺人人欺,妒嫉是這場戰爭(馬陵之戰)極具戲劇化的內涵所在。
8. 龐涓與孫臏的故事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龐涓後來出仕魏國,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臏到魏國後,龐涓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
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龐涓也在馬陵之戰被殺。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龐涓(?—前341年),戰國初期魏國名將。相傳與孫臏同拜於隱士鬼穀子門下,因嫉妒孫臏的才能,恐其賢於己,因而設計把他的膝蓋骨颳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次年齊救韓,採用孫臏策略,直趨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誘使龐涓兼程追擊,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中伏大敗,涓智窮,大嘆「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說被亂箭射死),史稱馬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