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鍾的歷史故事

鍾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6 02:16:33

『壹』 關於「鍾」這個姓的歷史

鍾姓起源有四分類: 宋桓公次子襄公系列產生鍾烈系;桓公三子遨系列產生鍾接系。桓公是這兩支鍾姓共同的祖先。烈系和接系先後起源於許昌地區。 ■一、源於周朝時代的宋國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周赧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楚、魏三國聯軍攻滅之後,公子烈避奔到許州(今河南許昌)改子姓為鍾姓。 桓公往上溯是宋國開國始祖微子啟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孫。微子啟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紂的庶兄,分別是帝乙的長子和次子。從微子啟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堯的同父異母兄弟,即帝嚳的兒子。帝嚳的父親是嬌極,嬌極的父親是玄囂。玄囂的父親就是軒轅皇帝。 □成湯滅夏建立商朝 十八世天乙,名履,契的十三世孫。契以前的原始公社時代,沒有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沒有剝削,也沒有階級,生產力十分低下。契封商以後,一方面遵帝堯之命,加強對百姓的管理和教育,一方面重視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他們將戰爭得來的奴隸用到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上。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技術改造,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生產力顯著提高,生產資料私人所有制逐漸形成。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是原始公社逐漸解體向奴隸制過渡的主要標志。 傳到天乙以後,他用伊尹為右相,仲虺(音會)為左相。伊尹是天乙妻陪嫁的媵(音映)臣(奴隸),仲虺是夏朝奚仲的後代,他本身就是一個部落的酋長。得到這兩個人的輔佐,如虎添翼,商代的國力日益增強。在事實上造成了商將代夏的形勢之後,天乙將都城從商丘遷徙到毫(今山東曹縣),先滅了夏東部的兩個小國即韋(今河南滑縣)和顧(今山東范縣),戰敗昆吾,乘勢攻夏。夏桀到鳴條迎戰,士兵敗散,不敢回洛陽,逃到昆吾。公元前1766年,天乙揮師滅昆吾,夏桀敗逃到南巢(今安徽巢縣),夏朝最後滅亡。天下尊天乙為帝,稱武王,在位13年,祀壽百歲,葬平陽府曲沃縣。子二:太乙、太丁(十九世)。太乙早歿,幼子太丁太小,按「兄終弟及」,王位傳天乙之弟外丙。兩年又歿,再傳仲壬。仲壬卒,王位傳回給太丁之子太甲 (二十世)。太甲生二子:沃丁、太庚(二十一世)。王位先傳沃丁,再傳太庚。太庚生三子:小甲、雍己、太戊(二十二世)。王位先傳小甲和雍己,再傳太戊。太戊生三子:仲丁、外壬、河直甲 (二十三世),王位先傳仲丁、外壬,再傳河直甲。河直甲生一子:祖乙(二十四世)。祖乙生二子:祖辛、沃甲(二十五世)。王位傳祖辛,生一子:祖丁(二十六世)。祖丁承父位,生四子:陽甲、盤庚、小辛、小乙(二十七世)。王位傳小乙。小乙生一子:武丁(二十八世)。武丁子承父位,生二子:祖庚和祖甲(二十九世)。王位先傳祖庚,再傳祖甲。祖甲生一子:庚丁(三十世)。庚丁生一子:武乙(三十一世),子承父位。武乙生一子:太丁 (三十二世),承父位為王,生三子:比干、帝乙、箕子(三十三世)。王位傳帝乙,帝乙生三子:微子啟、微仲衍和受辛(紂)。 □微子啟是鍾姓遠古伯祖 三十四世微子啟,帝乙長子。他和其弟微仲衍出生時,其母尚未貴為王後。升王後生子受辛。帝乙卒,王位傳受辛(紂王)。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發兵伐紂,商朝滅亡。微子啟和微仲衍兄弟仍回原封地東海(今江蘇沛縣),將紂之子武庚封於商丘。 桓公御說孕育了鍾姓茂分兩支祀,並封武王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於武庚周圍,史稱「三監」。武王即位兩年卒,子成王繼位,因年幼,周公旦輔佐。三年(公元前1062年)監視武庚的三叔欺侮成王年幼,帶頭發難,指責周公旦妄圖篡位。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危及周初政治,周公旦奉成王之命,發兵平叛,殺武庚,廢三監。派人到東海迎來微子啟,將其封在商丘,國號宋,爵位公,從此有了宋國。 □鍾姓尊微子啟為遠古始祖 鍾姓是在宋國時孕育產生,所以尊微子啟為遠古始祖,實際是伯祖。微子啟卒,他的兒子早死,有孫名膈年幼。根據周制「兄終弟及」,王位傳其弟微仲衍。微仲衍生一子,名稽(三十五世)襲父爵,稽生一子:申(三十六世)。申繼父位,生二子:共、(日易)(三十七世)。共(泯公)生二子:長弗父河,次鮒(三十八世),弗父河是孔夫子的上十代始祖。王位先傳共,薨後傳其弟鮒。鮒生一子:舉(三十九世)。舉承父位,生一子:(間見)(四十世),(間見)承父位在位30年,傳位哀(四十一世)。哀在位不到一年而卒,傳位子戴(四十二世)。戴生一子:司空 (四十三世)。司空(武公)在位18年。卒前將王位傳其弟和(穆公),武公司空生一子:興夷(四十四世)。穆公和在位9年,卒前又將王位再傳兄之子興夷(殤公)。但殤公被太宰華督所殺,另立穆公和之子馮為庄公(四十五世)。庄公生二子:長捷、次御說(讀悅)(四十六世)。庄公在位19年卒,先立捷為閔公,閔公被大將南宮長萬殺害,再改立次子御說為桓公。 ■二、源於和公子烈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公子遨為宋襄公委派出使晉國,生子改姓伯名扈。他的孫子伯宗任晉國大夫,因忠直敢諫而得罪了執政的(谷阝)氏而被殺,伯宗子州犁出奔楚國,仕於楚,官太宰,食邑於鍾離小國(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北20里),子孫遂姓鍾離。 □鍾離接是繼鍾烈之後又一支鍾姓的受姓始祖。 秦朝末年,楚霸王項羽的大將鍾離昧,在項羽失敗後,遭劉邦追殺,自刎而死。其次子鍾離接為避父難,於公元前201年,在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去離單姓鍾。他是繼鍾烈之後又一支鍾姓的受姓始祖。 四十六世桓公御說(音悅),庄公馮次子。他的長兄閔公捷與大將南宮長萬行獵,被南宮長萬殺於蒙澤。群臣於是立御說為桓公。桓公生三子:長目夷,字子魚;次子茲甫,嫡出立為襄公;三子遨(四十七世)。公元前638年,襄公茲甫欲繼齊桓公稱霸諸侯,與楚泓水一役為楚所敗,身受箭傷,一蹶不振,欲聯晉報仇,派其弟公子遨出使晉國。公子遨在晉國生子,改姓伯,六代後傳至伯(喜否),又六代傳至鍾離昧。鍾離昧遇害以後,其次子鍾離接單姓鍾,襄公茲甫在位14年,公元前 637年卒,子王臣繼位(四十八世)。王臣在位17年,公元前 620年卒,宋國大亂,王臣弟御殺王臣太子和大司馬公孫固自立,群臣不服,聯合起來殺御而立王臣少子杵臼為昭公。昭公卒,子鮑革繼立為文公(四十九世),文公在位22年,公元前 589年卒,子共公段立(五十世)。共公段在位13年,公元前 579年卒,子平公成立(五十一世)。平公成在位44年,公元前 532年卒,子元公佐立(五十二世)。元公佐生二子:長頭曼,次(礻+瑞-王)泰(五十三世),(礻+瑞-王)泰生糾,糾生特。佐死在去魯國的路上,子頭曼立。景公頭曼在位64年,公元前453年卒,頭曼無嗣,只好立其弟(礻+瑞-王)泰的孫子,他的侄孫公子特(五十四世),這是七百多年宋國歷史上第一例隔位傳代。昭公特在位47年,子一:購由(五十五世)立。購由在位8年,子休公田(五十六世)立。休公田在位22年,子辟公僻兵(五十七世)立。辟公僻兵生四子:長剔成,次偃,三昌,四烈(五十八世),辟公在位3年卒,長子剔成立,他是宋國第二十五位國君,也是宋國780年歷史的最後一世。但在公元前328年,他的公爵沒有維持下去,遭其二弟偃的襲擊,剔成奔楚。趕走了剔成之後,偃自立為君,自稱君偃。這是夏桀殷紂一類的一個昏庸腐敗之君,公元前286年,齊楚魏三國聯軍將其攻滅後,他的三弟公子烈避奔到許州(今河南許昌),改姓鍾姓,翻開了鍾姓歷史的第一頁。 四十八世伯扈,宋國四十七世公子遨之子。公子遨奉其兄襄公茲甫之命,出使晉國,不辱使命,爭得了晉國的支持。公元前636年,晉文公(重耳)上台,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再伐宋,宋告急於晉。五年(公元前632年)晉出兵與宋聯軍在城濮大敗楚軍,報了宋襄公在泓水之戰敗於楚國的「一箭之仇」。公子遨出使晉國,再也沒有回宋國。在晉生一子名扈,改姓伯名伯扈。伯扈生一子:伯宗(四十九世)。伯宗生一子:伯州犁(五十世),伯州犁生二子:長伯(谷阝)(音細)宛,次連(五十一世),連居南陽,以其祖父伯宗的名字為姓,成為宗姓的始祖 (見《唐書·宗姓世系表》)。伯邰宛生一子:伯(喜否)(音匹)(五十二世)。伯韶仕吳為太宰,但在公元前473年,越王打敗了吳國後被殺。其子笪(音撫)在家鄉鍾離小國以土為氏改姓鍾離,名鍾離(竹甫皿)(五十三世),鍾離籃生一子:鍾離髦(音矛,五十四世)。鍾離髦生一子:鍾離秩千(五十五世)。鍾離秩千生一子:鍾離垣 (五十六世)。鍾離垣生一子:鍾離(鬲+傻-亻)(音宗,五十七世)。鍾離醒生一子:鍾離昧(五十八世)。鍾離昧生於周末,仕西楚霸王項羽為車騎將軍。公元前202年楚霸王敗死,鍾離昧逃亡投奔在漢大將韓信府,被漢王用陳平計害死。鍾離昧生二子:長發仍居九江郡(今安徽壽縣一帶),次接為避禍去離字單姓鍾,開創了中原繼鍾烈姓鍾以後,鍾接系鍾姓的新紀元(五十九世)。 ■三、是春秋戰國時的楚國,宮廷樂師中,按周禮規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負責鍾呂等打擊樂器的屬官,稱鍾師。擔任鍾師的人,其職位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故世代相襲。樂器中以「鍾」為十二律之首,鄖公鍾儀的先祖以職業為姓姓鍾。他們後代比較有名的還有楚大夫鍾建以及鍾子期。鍾子期,因《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識知音」的故事而名聞遐邇。 ■四、是不少少數民族有鍾姓。最多的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的後裔,他們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藍、雷,一女名叫龍郎公主,當地一個叫鍾志深的人人贅,與龍郎公主結婚,民族成分由漢為畲,姓為鍾。畲族主要分布在閩、浙、贛、粵數省。此外,羌族、滿族、蒙古族、白族、彝族、回族、裕固族等也有鍾姓。北魏高祖時,有羌族人鍾豈內附。清代滿洲人世居沈陽、項托等地,滿洲八旗人鍾吉氏改姓鍾。比較有名的有鍾保,鑲黃旗人,初仕刑部筆帖式,後升郎中,工部侍郎,雍正十二年(1734年)為湖廣巡撫。他還是有名的孝子。鍾音,鑲藍旗人,原姓覺羅氏,乾隆進土,官至禮部尚書。還有鍾依,蒙古族白旗人,光緒中為歸化副都統。彝族人姓鍾的有鍾里、鍾拉(屬狄俄米安家支),鍾鄂勒是裕固族鍾姓,屬賀郎格家部落,世居甘肅南,清末民初改姓鍾。台灣省的鍾姓居民,在日本人侵佔統治時,有的被迫改姓金重,就是將繁體的鍾字分開,變為日本姓,還有的被迫改姓山田。在1945年台灣光復後,他們也改回姓鍾。

『貳』 歷史上姓鍾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鍾子期

春秋時期楚國人。精音律。相傳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為知音。他死後,伯牙在他的墓前彈了一次琴後就不復鼓琴。

鍾嶸

中國南朝文學批評家。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曾任參軍、記室一類的小官。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以後,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隋書·經籍志》又稱之為《詩評》。

鍾離春

戰國時期齊國人,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才取勝的皇後。本來就是齊國人,相貌奇醜無比,40歲了還沒有嫁人。於是她自己去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的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被齊宣王採納,並立為王後。

鍾繇(151-230),字元常,三國魏大臣、書法家。穎川長社(屬今河南長葛)人。東漢末舉孝廉,累遷廷尉正、黃門侍郎。曹操執政,任侍中、司隸校尉。曹丕代漢,任廷尉,封崇高鄉侯。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鍾太傅」。工書法,宗曹熹、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自成一家,尤精於隸、楷。書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鍾王」。臨終時授子會曰:「吾精思學,學其用筆,每見萬類,皆畫像之,其專摯如此」。

『叄』 鍾百家姓的歷史

鍾姓是個擁有人口較多的姓氏,在當今中國姓氏中居於第56位。鍾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為氏,是周朝樂官鍾師的後代。先秦時期的鍾姓人,主要居住在楚國境內,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帶,從漢代開始的以後一百年內,潁川長社一直是鍾氏的發展中心,晉代從中原入福建省共13人,其中有鍾姓,與此同時,鍾氏還有遷居今紹興的,南朝末、隋初有鍾士雄,曾當過南朝陳伏波將軍,史書中稱他為「嶺南酋帥」,南朝時嶺南的少數民族國也有人姓鍾。
鍾姓起源有:
起源一
(1)源自贏姓和姚姓。《辭源》載:「鍾儀之先,仕楚,以食邑為氏」。少昊贏姓後之後有鍾離國,西周初周公旦東征,鍾離國被迫南遷安徽,春秋時為楚國附屬,贏姓出現:根據姓氏典籍《姓纂》的記載,該支鍾姓是少昊的後裔,該支鍾姓源於嬴姓和姚姓,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因此被舜賜姓贏姓,贏姓出現,該支鍾姓祖先之嬴姓出現因為舜帝的賜姓,且給舜給他的女婿伯益賜姓為嬴,還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住在姚地,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即以姚為姓。該支鍾姓以國為氏。鍾離國公元前518年被吳國所滅,後代以國為姓。
起源二
源於子姓,出自戰國時期宋國末代君王偃的三弟公子烈,屬於避禍改姓為氏。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楚、魏三國聯軍攻滅,公子烈奔至許州(今河南許昌)。為避禍,他以自己曾被封為「鍾邑大夫」改子姓為鍾氏世代繁衍至今。戴偃為宋戴公之後裔,戴公往上溯是宋國開國始祖微子啟之弟微仲衍。微子啟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紂的庶兄,分別是帝乙的長子和次子。從微子啟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堯的同父異母兄弟,即帝嚳的兒子。帝嚳的父親是嬌極,嬌極的父親是玄囂。玄囂的父親就是軒轅皇帝。
起源三
源於羋姓,楚公族鍾建封於鍾吾國,其後為鍾吾氏,後簡寫為鍾氏。東周時鍾吾子爵封地,建立「鍾吾國」,在今江蘇新沂市。宿遷為鍾吾子國,後歸附楚國。公元前512年鍾吾國被並入吳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國奪回。
起源四
源於羌族和吐谷渾部落等,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西漢甘肅臨洮的鍾羌,以族名漢字音譯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執政時期,有羌族人內附,北魏孝文帝特賜其姓鍾氏,全名為鍾豈。其後裔子孫世代為鍾氏至今。秦漢以後,北方部落逐漸強大,不斷南侵擴張,到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連年不斷,中原政權頻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進入中原,中原百姓南遷東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渾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鍾姓
起源五
源於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少數民族中鍾氏最多的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後裔伯夷的後代。傳說,畲族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氏(盤庚)、藍氏(藍光輝)、雷氏,一女名叫龍郎公主。後來,有一個叫鍾志深的漢族青年入贅,與龍郎公主結婚,因而由漢族改為畲族,並將漢姓鍾氏帶入畲族,鍾志深遂成為畲族鍾氏的始祖。隋朝嶺南臨賀的俚人有鍾姓,臨賀大概在今廣西鍾山和賀州地區。畲族鍾姓的先民,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漢化程度較高。
畲族鍾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閩、浙、贛、粵、桂數省之地。
起源六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鍾吉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撫順(今遼寧撫順)、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nggi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鍾吉氏所冠漢姓即為鍾氏。
起源七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宗佳氏,亦稱周佳氏,或音譯作鍾吉氏,滿語拼音為Jo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河(今黑龍江上游或嫩江一帶),後多冠漢姓為鍾氏、周氏等。
⑵.滿族覺羅氏,滿語為Gioro Hala,後有冠漢姓為鍾氏者。
起源八
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鍾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鍾里氏、鍾拉氏。後在名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省改為單字漢姓鍾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九
源於裕固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裕固族,起源於唐朝時期游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的丁零、公元四世紀的鐵勒和居住在色欏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回紇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該民族曾稱自稱為「撒里維吾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其本民族的意願,確定以同明朝時期的稱謂「堯呼爾」諧音相近的「裕固」(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民族稱謂。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肅省建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裕固族鍾氏,源出賀郎格家部落鍾鄂勒氏族,世居甘肅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漢姓為鍾氏。
起源十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在今白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鍾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十一
源於鍾離氏,屬於復姓改單姓。

『肆』 歷史上姓鍾的名人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武漢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俞伯牙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盪盪乎若流水。」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身不再鼓琴。

鍾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時與當時的名士華歆、王朗並為三公,有二子:鍾毓、鍾會。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據傳是楷書(小楷)的創始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



鍾會(225-264年1月),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三國時期魏將,太傅鍾繇之幼子,鍾毓之弟。公元263年,他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此後鍾會欲據蜀自立,與蜀漢降將姜維共謀其事,卻因部下的反叛而失敗,自己也死於部將兵變。

鍾嶸(約468~約518)中國南朝文學批評家。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曾任參軍、記室一類的小官。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以後,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寫成詩歌評論專著《詩品》。以五言詩為主,全書將兩漢至梁作家122人,分為上、中、下三品進行評論,故名為《詩品》。

鍾紹京,字可大,唐代興國清德鄉人,生於公元659年,歿於公元746年,系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17代世孫,又是江南第一個宰相。

鍾傳,[宋]字弱翁,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人。以蘆為蘭州推官。崇寧(一一○二至一一○六)中累擢顯謨閣待制,進龍圖閣直學士。工書,所至好貶剝榜額,字畫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令具牌為重書之。

鍾相,南宋時期占據洞庭湖一帶的農民起義軍首領,他宣稱:法分貴賤貧富,非善法也。我行法,當等貴賤,均貧富。以鍾相、楊幺為首的起義軍聲勢浩大,深受百姓支持,使鼎州的地主豪紳十分恐懼,他們勾結孔彥舟軍隊鎮壓農民起義軍。孔彥舟在屢遭失敗之下,朝廷無奈,只得派岳飛率領岳家軍前往平定洞庭湖叛亂。孔彥舟派奸細混入起義軍內部,偷襲攻破鍾相營寨,鍾相被俘遇害。

鍾嗣成,元代文學家。字繼先,號丑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久居杭州。屢試不中。順帝時編著《錄鬼簿》二卷,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載元代雜劇、散曲作家小傳和作品名目。所作雜劇今知有《章台柳》《錢神論》《蟠桃會》等七種,皆不傳。

鍾期光,曾用名鍾昱,湖南省平江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政治工作、軍事教育和軍事理論研究領導者。

『伍』 鍾氏最早起源於哪裡,後來又有過哪些歷史故事驚天動地的那種!

起源一:出自姬姓,伯州犁居鍾離故曰鍾離,即鍾氏,鍾子期即其後。

起源二:源於嬴姓,為復姓鍾離所改。出自周王朝時期伯益後人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發將遠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後人封在鍾離邑,後建有鍾離國,亦稱童鹿國,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子爵,國君稱鍾離子。

鍾離國最初的國址在山東地區,後來在東周初期遷到淮河中游流域(今安徽蚌埠)。到了春秋中期,鍾離國被強大的楚國在周景王姬貴七年(楚靈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攻佔,鍾離國滅,楚靈王分改鍾離國故地為濠州、舒城,鍾離子被迫成為楚國的下臣。

後楚靈王又允許其復國,但成為了楚國的附庸小國,鍾離國君的爵號降為「君」,國境限於鍾離城一帶(今安徽蚌埠小蚌埠鎮雙墩村)。

起源三:源於羋姓,楚公族鍾建封於鍾吾國,其後為鍾吾氏,後簡寫為鍾氏。東周時鍾吾子爵封地,建立「鍾吾國」,在今江蘇新沂市。宿遷為鍾吾子國,後歸附楚國。公元前512年鍾吾國被並入吳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國奪回。

起源四:源於羌族和吐谷渾部落等,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西漢甘肅臨洮的鍾羌,以族名漢字音譯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執政時期,有羌族人內附,北魏孝文帝特賜其姓鍾氏,全名為鍾豈。其後裔子孫世代為鍾氏至今。

秦漢以後,北方部落逐漸強大,不斷南侵擴張,到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連年不斷,中原政權頻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進入中原,中原百姓南遷東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渾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鍾姓。

起源五:源於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少數民族中鍾氏最多的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後裔伯夷的後代。傳說,畲族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氏(盤庚)、藍氏(藍光輝)、雷氏,一女名叫龍郎公主。

後來,有一個叫鍾志深的漢族青年入贅,與龍郎公主結婚,因而由漢族改為畲族,並將漢姓鍾氏帶入畲族,鍾志深遂成為畲族鍾氏的始祖。 隋朝嶺南臨賀的俚人有鍾姓,臨賀大概在今廣西鍾山和賀州地區。畲族鍾姓的先民,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漢化程度較高。

畲族鍾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閩、浙、贛、粵、桂數省之地。

起源六: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鍾吉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撫順(今遼寧撫順)、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等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nggi Hala。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鍾吉氏所冠漢姓即為鍾氏。

起源七: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滿族宗佳氏,亦稱周佳氏,或音譯作鍾吉氏,滿語拼音為Jonggiya Hala,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河(今黑龍江上游或嫩江一帶),後多冠漢姓為鍾氏、周氏等。

滿族覺羅氏,滿語為Gioro Hala,後有冠漢姓為鍾氏者。

起源八:源於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彝族鍾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鍾里氏、鍾拉氏。後在名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中省改為單字漢姓鍾氏,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九:源於裕固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裕固族,起源於唐朝時期游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的丁零、公元四世紀的鐵勒和居住在色欏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回紇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該民族曾稱自稱為「撒里維吾爾」。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據其本民族的意願,確定以同明朝時期的稱謂「堯呼爾」諧音相近的「裕固」(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民族稱謂。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肅省建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裕固族鍾氏,源出賀郎格家部落鍾鄂勒氏族,世居甘肅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漢姓為鍾氏。

起源十: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在今白族、回 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鍾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5)鍾的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鍾烈,鍾氏尊鍾烈為得姓始祖。

歷史名人

鍾繇(151-230),字元常,三國魏大臣、大書法家。潁川長社(屬今河南長葛)人。東漢末舉孝廉,累遷廷尉正、黃門侍郎。曹操執政,任侍中、司隸校尉。曹丕代漢,任廷尉,封崇高鄉侯。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鍾太傅」。

工書法,宗曹熹、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自成一家,尤精於隸、楷。書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鍾王」。臨終時授子會曰:「吾精思學,學其用筆,每見萬類,皆畫像之,其專摯如此」。

鍾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精音律。相傳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為知音。他死後,伯牙在他的墓前彈了一次琴後就不復鼓琴。

鍾會,(225-264)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人。三國時魏國謀士、將領,曹魏大臣鍾繇的兒子。

『陸』 關於鍾的傳說都有什麼

自來鍾的傳說 長沙人有句俗話:「飛來石、自來鍾,嶽麓後山鐵蜈蚣」。 嶽麓山上有口大鍾,夾在雲麓宮旁一株古銀杏樹上。 傳說古時候,嶽麓山下有個老漁夫。他有一對聰明伶俐的女兒,一個叫金仙,一個叫水仙。她倆身材面貌長得一模一樣,除了老漁夫,誰也分不出哪個是姐,哪個是妹。 一天,老漁夫一早外出捕魚。到黃昏,兩姐妹還不見父親回來。她們來到江邊等待,忽見一船像飛一樣從上游駛來,從船上跳下幾個濃眉暴眼的強人,把她們拖到船上,送到皇帝的宮殿里。原來是皇後病了,想聽悠揚的鍾聲。皇帝從全國召來了許多名匠到皇宮來鑄鍾,可是鑄了幾個月都未鑄成,而皇後的病卻不斷加重。一位遊方法師,告訴皇帝要派人去到嶽麓山下江邊上,捉來兩個身材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把她們放進爐內與鐵一起熔化,鍾就會鑄成,皇後的病也就會好。皇帝聽信了他的話,捉來了兩姐妹。可憐這金仙和水仙,被送到鑄作坊熔化了。說來也奇,那鍾果然鑄成了。將鍾一敲,便發出了悠揚哀怨的聲音。皇後聽了,病果然也好了。 再說老漁夫回家後,不見愛女,急得風風火火。找遍了嶽麓山也不見蹤影。老漁夫急瘋啦!他跑到湘江邊,對著白茫茫的江水哭訴,還是看不見女兒的蹤影。他一縱身跳進了大江。剎那間,平靜的江水咆哮起來,江水漫天漫地沖進皇宮,皇帝和皇後都被淹死了,那口大鍾也被卷進了波濤里。 幾天後,在嶽麓山的江岸邊,江水裡沖上一口大鍾和一位老人的屍體。人們把老漁夫埋葬在嶽麓山,那口大鍾也安放在他的墳墓上。不知又過了多少年,在他的墳墓上長出了一株銀杏樹,將鍾託了起來,縱橫交錯的樹枝將鍾夾得緊緊的,誰也不能再從樹上把鍾奪走了。 七寶梵鍾的傳說 相傳上海古代,吳淞江江潮洶涌,經常水患人家,老百姓稱這江潮為「霸王潮」。五代十國期間(907-979)吳越王錢繆是位賢君,主張「善事中華,保境安民」的治國理念。為解決「霸王潮」對老百姓的坑害,吳越王錢繆大興水利,並在吳淞江入海口的地方,疏浚開鑿了一條以吳越王姓氏命名的錢溪(現名走馬塘)。
吳越王錢繆尊崇吳越之地的西晉文壇泰斗「雲間二陸」的氣骨,平時又好佛傳經。當吳越王獲悉「雲間二陸」的家祠陸寶庵在吳淞江一帶曾遭幾次水患後,就將愛妃花了五年時間用金粉抄成的《妙法蓮花經》賜予了陸氏家祠。由於吳越方言「陸」和「六」讀音相同,陸寶庵與六寶庵諧音。然而佛教有金、銀、琥珀、珊瑚、硨磲、琉璃、瑪瑙七寶,佛教七寶蓄納了佛家凈土的光明與智慧,其蘊育著深刻的內涵,使之成為珠寶中的靈物。此庵名諧音正好為六寶,吳越王覺得其內涵不夠完美,於是就稱《妙法蓮花經》為「此乃一寶也」。吳妃道:「七寶善緣,得三寶而國泰,得七寶而民安,此乃陸寶的佛緣,菩薩的慈悲,大王的洪恩,吳越黎民的福緣也。」由此,「陸寶庵」改名「七寶寺」。
吳越王錢繆與愛妃走後,陸氏後人趕緊將金字《妙法蓮花經》供奉起來。正要禮香磕頭之際,來了一位遊方僧人,念叨:「七寶善哉,金字《妙法蓮花經》降福,天天須誦經9遍,108天後有祥雲。」遊方僧人說後,向金字《妙法蓮花經》禮佛後離去。陸氏後人不敢怠慢,尊崇著遊方僧人的教誨,天天禮佛誦經,不知不覺的到了108天。這天的拂曉,寺主被一陣洪亮而悠揚鍾聲驚醒,眼睛剛要睜開,一簇七彩的光芒撲面而來,隱約中見佛祖如來由天而降,並在東方有神樹村的地方弘法。此時此景的寺主似乎是在夢境中,等寺主從地上站起來時,已然是日出大地了。家人見狀問寺主為何匍匐拜禮?寺主曰:「遊方僧人顯靈了,我剛才夢見了佛主如來,並看見佛主如來飛往東方有神樹的地方。」整個村落沸騰了,當天中午在寺主的帶領下,一支虔誠地尋訪神樹村落的隊伍由西向東出發了。果真不出三十里地,就見蒲匯塘畔有兩株高聳的梓樹映入了尋訪者的眼簾。奇怪的是,此時這神樹村的戶主張澤正帶領著家口老小幾十號人在村口說是要接迎由西向東而來的貴客。二支隊伍未約奇遇後才知道,張澤也有晨夢佛緣之景。從此七寶寺就在蒲匯塘畔張澤的宅地上建寺弘法了。
七寶寺在蒲匯塘畔重建開光後的七天七夜暴雨與颶風不止,河水猛漲,來勢洶涌。第七天的午夜時分,天上突然劃過一道金光閃電,伴以驚雷炸響,轟隆一聲天上降下一物,不偏不倚正巧落在七寶教寺的寺廟大院內。與此同時,七寶教寺旁的香花浜中,也漂浮一物,直達寺門,鍠然有聲。
次日清晨,雨過天晴,鎮上的人們紛紛奔出家門,爭相到塘南去觀看天上降下的那尊高達丈余的鐵佛,教寺山門前護寺河上,浮著一隻重達近萬斤的巨銅梵鍾。
七寶教寺的方丈當即吩咐眾人,忙將氽來的銅鍾抬進了寺院。方長將鐵佛落座後,准備將梵鍾掛上鍾樓試音時,走來一位遊方高僧,他說:「請你們暫且不要使用,三天三夜後再撞鍾。」說罷,對鍾念念有詞片刻後離去。在場的人們議論紛紛,不知何解。
遊方僧人離去後,有個小沙彌好奇心切,拿起木魚,對鍾撞去,巨鍾立即發出一聲不同凡響的鍠然之聲,庄嚴深沉而悅耳,餘音繚繞,不絕如縷,令人肅然起敬。眾僧正在驚疑,只見那個方外游僧從外趕來,跌足而嘆:「這口鍾系以金、銀、銅、鐵、錫五金精英煉鑄而成,集五行天地之氣,避九曜之邪,五音悅耳悠長,本可聲聞千里,光耀萬里。如果你們三天後再敲鍾,則凡我所到之處,都可聞到鍾聲,光耀眾生。現在,我才走了20里,今後,這口鍾的鍾聲只能傳到20里方圓范圍內了。可惜啊,寶鍾!」說罷欲要離去。方長趕忙自責罪過,並問緣由。遊方僧人曰:「此口梵鍾經五金煉鑄後,又經聖水滋潤,至此還需三天三夜的靜能,才能五行平衡,達到五音洪樂,聲聞千里,光耀萬里,祥照眾生的梵音境界。可惜呀,要想此寶鍾再次顯世,除了要等一千年,還要有盛世功德。」說罷即悄然而去。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七寶寺飛來佛和氽來鍾的消息傳到了皇上宋真宗的耳里。宋真宗大喜,因為大中祥符元年是天慶節,傳說這年有天書下降人間。皇帝下詔、賜額「七寶教寺」。從此「七寶寺」正式更名為「七寶教寺」,成為正宗的佛教禪林。此後香火日隆,寺院祥盛,當地也緣寺而日趨興旺,便隨之而得名「七寶鎮」。在這里「往來息節必趨,歲時期報必赴,公私會議必集,朔望鍾鼓必聞」。
同一年,七寶又有了金雞、玉斧、玉筷的傳說。從此七寶古鎮就有了名副其實、世代相傳的七件祥鎮之寶——飛來佛、氽來鍾、金字蓮花經、神樹、金雞、玉斧、玉筷。

七寶傳說流傳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雖說其所具有傳說的神奇色彩,但從它的內容里我們依然可以獲取許多有價值的史料。比如飛來佛與氽來鍾的傳說,即便這件事的真實性存有問題,但也可以反映當時七寶教寺那梵音繚繞、鍾磬清越的「郡東第一剎」之稱的歷史地位與一代名寺靜謐、神秘的佛家道場氣象。歷史記述這些似乎不具史實意義的傳聞,從神話學角度講,卻是一部難得的研究七寶歷史的文獻。因為,傳說也是一種歷史。
歷史與傳說大相輝映,而今傳說中的預言終逢千年時,是否也要期待遊方高僧再度顯身七寶,使七寶成為上海最有人文意味的懷古重鎮呢?遙想漢唐遺韻的七寶教寺,如今重溫蒲溪塘水的滔滔舊歷,金字蓮花經、古明鍾尚存,飛來佛、古銀杏重光,金雞、玉斧、玉筷還在無私值守著傳說中的七寶祥地。
公元1008年的大中祥符元年,開創了七寶傳奇的人文故事,使七寶火紅了800年。而今已是公元2008年,又逢千年的盛世國度,我們拿什麼來創造800年的火紅勝景?尋覓七寶明鍾之前的那個宋時千年傳說中神奇的氽來鍾吧,讓歷史神話再度傳奇……
挪鍾的傳說 凡是到過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有個「鍾王」,這就是距離西直門只有四五里地的大鍾寺大鍾。這里不但有大鍾,而且鄉名也叫了「北京市海淀區大鍾寺鄉」,它是首都八大學院的近鄰。 大鍾寺正名叫「覺生寺」,覺生寺有個鍾樓,螺旋的梯子,站在樓上,和鍾鼻子一般高,好大的鍾樓,好大的鍾啦。大鍾寺嘛,大鍾不大還稱得起鍾王?這口鍾有多麼重呢?不多不少,整整是四十三公噸半——八萬七千斤,不算小了吧!覺生寺因為有了這口大鍾,覺生寺三個字,反倒被人忘掉了,連老北京人都有的說不上這三個字,都順口叫了大鍾寺。大鍾寺的大鍾,是在這里鑄的嗎?不是的。是從別處挪來的,關於挪這么重的大鍾,大夥兒嘴裡就傳說了這么一個故事: 這又是明朝永樂皇帝時候的事啦: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以後,老怕有人會推翻他的「寶座」,他為了「消滅」民間反抗的力量,就派軍師姚廣孝收集了老百姓的刀啦、槍啦的武器,鑄了一口重量八萬七千斤的大鍾,上面刻著全部「華嚴經」,說這樣,老百姓聽了鍾聲,就都不會反抗他啦。 這口大鍾,不知道因為什麼緣故,會沉到西直門外萬壽寺前面的長河的河底下去啦(這地方,在現在北京西郊動物園西邊一里多地,長河就是動物園、北京展覽館後面的那條河)。 經過了明朝,又經過了清朝前一百多年,始終誰也沒想到撈它,甚至誰也不知道有這么大的一口大鍾。這一天,誰也說不清是哪一天,忽然有個打魚的老漢,發現河底還埋著這么一口大鍾,當時就傳說開了,當然,不多的時候,也就會當做一件稀奇的事兒,傳到清朝皇帝的耳朵里去啦。 清朝皇帝知道了這件事,馬上給管工程的工部大官下了一道旨意,叫他們要把這口鍾打河底下撈出來,挪到覺生寺,修蓋一座大鍾樓懸掛這口大鍾。工部大官奉了皇帝的旨意,就派了一個監工員,幾個管工員,帶著工匠去撈鍾、挪鍾、掛鍾。鍾倒是打河底撈出來啦,掛鍾也不算是什麼太難的事,就是那八萬七千斤重的大鍾,怎麼樣能夠挪到五六里地以外的覺生寺去,真想不出好法子來。 夏天撈出來的鍾,快過了一個秋天,還想不出挪鍾的主意。工部大官就催監工員,監工員就催管工員,管工員就催工頭,工頭和工匠們,左想想右商量商量,也想不出好法子,真煩心透啦。到了九月天氣啦,外面下著小雨,工頭和工匠更愁煩啦,大夥湊起錢來,在窩棚(工棚)里喝悶酒兒。窩棚里只有一塊青條石,就當做了桌子,條石的一頭兒,坐著工頭,工匠們圍著這個石桌子坐著,從棚頂上往下漏水,漏水?還大得了挪鍾,所以大夥誰也不在乎漏水不漏水了。 石桌子這頭兒坐著的工頭,端起酒盅來,讓大夥喝酒,喝了好半天啦,工頭是越喝越煩,就對石桌那一頭的一個工匠說:「老李,你替我干一盅。」剛端起酒盅,就因為手上沾著有水,把酒盅滑倒啦,大夥兒都說:「可惜!糟踏一盅酒。」旁邊一個平常不愛說話,人都叫他「啞巴」的工匠說:「盅兒太滑,推過去就行啦。」大夥誰也沒理「啞巴」,仍然喝著悶酒。這當兒,忽然一個工匠蹦起來,拍著手說:「對!有啦。『啞巴』的話有理!」大夥問他嚷什麼,這個工匠說:「盅兒不就是鍾,它不是挺滑嗎?假如咱們打萬壽寺到覺生寺,開一條淺河,放上他一二尺水,凍上了冰,把鍾從冰上推過去,不就行了嗎!」大夥都說有理,大夥又核計了半天,第二天,就稟報了管工員。管工員一層層地報到工部大官,工部大官叫他們趕緊平地、挖槽、放水、結冰、滑鍾。八萬七千斤重的大鍾,就這樣打冰上滑到了覺生寺,現在那口大鍾,還在那鍾樓里掛著呢。 後來,有人想起這挪鍾的故事來,還說:「這出主意滑鍾的人,興許就是魯班爺。」 北京鍾的傳說「九門八點一口鍾」是關於北京「城鍾」的民間故事。「九門」是指老北京城最高大的城門正陽門及其左右的崇文門、宣武門,還有朝陽門、東直門、安定門、德勝門、西直門、阜成門。按老規矩,這九個城門,都應懸掛一個報鍾點的「點」,當聽到城中心鍾鼓樓「定更」(一更)和「亮更」(五更)的鍾聲時,各城門就打點關閉或開啟城門(「定更」後惟有西直門不關閉,為皇家運送玉泉山泉水的通道)。可是到了後來,就變成了「九門八點一口鍾」,有八個城門掛著點,崇文門卻掛著一口「城鍾」,這是怎麼回事呢?

相傳龍生九子,各有所長,但都未成龍。龍子之一「蒲牢」善吼,但起初它卻不分場合、地點,在北京城東南方亂吼亂叫。到了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派「軍師」姚廣孝來調教「蒲牢」。姚廣孝法號「道衍」,是出將入相的「大和尚」,他知道「蒲牢」的來歷和特長,認為還是把它鑄在鍾上最合適。以鍾為書,鍾以載道,姚廣孝曾奉永樂皇帝旨意鑄了一口遍身佛經的永樂大鍾,那口大鍾因為鍾鈕上都鑄滿了佛經,就沒有再鑄成龍形鍾鈕。這回正好,「蒲牢」不是在京城東南方鬧騰嗎,就把京城東南側崇文門的點摘了下來,換上鑄有「蒲牢」鍾鈕的這口「城鍾」。

說來也怪,自打崇文門換上了「蒲牢鍾」後,「蒲牢」再也不亂吼亂叫了。它一心一意為京城百姓效力,發出的聲音好聽而又洪亮,遠遠超過打點的聲音。「蒲牢鍾」的鍾聲還特別能夠通人情,聽到鍾聲的人,就像有人在耳邊說話一樣,而且鍾聲「說話」的對象也是一個人一個樣。「定更」的時候撞鍾,人們聽到的鍾聲,就是「關門!關門!」亮更時的鍾聲,就是「開門!開門!」崇文門曾是商人交稅的一道關口,商人們聽了,就是「交稅!交稅!」人們津津樂道,一傳十,十傳百,不少人專門前來崇文門聆聽「蒲牢鍾」鍾聲。恩愛夫妻來了,聽到的鍾聲就是「甜蜜!甜蜜!」秀才們來了,聽到的是「中榜!中榜!」官員們聽到的是「廉潔!廉潔!」做賊心虛的貪官聽了,就是「敗露!敗露!」勤勞的人聽了,是「可敬!可敬!」懶惰的人聽到的鍾聲是「幹活!幹活!」一口鍾怎麼能撞出這么多樣的鍾聲呢?

老人們常說:「撞鍾時許下一個心願,這時候的祝願最靈驗!」孔子也說過:「鍾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君子聽鍾聲則思武臣。」莫道傳說是傳說,往往理在傳說中。
從「九門八點一口鍾」的傳說到鍾愛生活的情結來分析,一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化,要在多方面有利條件都具備時才能形成。鍾在這一傳說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國歷史上有「同律度量衡」的傳統。鍾不僅是樂器,類似它的器物造型,還引申為量器和衡器中的部分器具。因此,鍾又有了「匯聚」的功能。「鍾者聚也」,也引申到美好愛情,出現了「一見鍾情」的成語。

『柒』 鍾無艷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鍾無艷,又名鍾離春、鍾無鹽,齊宣王之妻[1],中國古代四大醜女之一,但很有才華。相傳是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外貌極丑,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齊宣王採納,立為王後。於是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齊國大安。

歷史功績

人們常用「貌似無鹽」來形容醜女,這「無鹽」就是指戰國時代齊國無鹽縣(今山東東平縣東部)的醜女鍾離春,鍾離春又名鍾無艷,鍾無鹽,古書上說她「四十未嫁」,「極丑無雙」「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但其志遠大,飽讀詩書,有治國的抱負。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綱紀不振,全國上下人心惶惶,怨聲載道。

鍾離春為了拯救國家,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到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齊宣王只見醜女,舉目,張口,揮手,然後拍著膝蓋高喊:「危險啊!危險啊!」齊宣王迷惑不已,要醜女鍾離春說個明白。鍾離春上前施禮,說道:我這舉目,是替大王觀察風雲的變化;張口,是懲罰大王那雙不聽勸諫的耳朵;揮手,是替大王趕走阿諛之徒;拍腿,是要摘除大王這專供游樂的雪宮。民女不才,但我也聽說『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而今大王沉湎酒色,不納諍言,這是我張口為大王接受規勸的意思;敵人就要大兵壓境了,你還被一群吹牛拍馬之徒包圍著,因此我揮手將他們驅逐掉;大王耗費大量的物力,人力造成如此豪華的宮殿,弄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今後怎能迎戰秦兵呢?」

鍾離春這一番話,使齊宣王如夢初醒,大為感動的說:「如果你不及時來這里提醒我,我哪會知道自己的過錯啊!」齊宣王把鍾離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為了表明自己痛改前非,他讓鍾離春做了皇後。元人還將鍾離春得故事編成雜劇,傳唱她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

『捌』 最古老的鍾

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鍾,若是寺院里的"鍾"那歷史就悠久了.
中國「鍾」的起源何時,現存史籍記載不一。《山海經.海內經》說:「炎帝之孫伯岐生鼓,是始為鍾」。《呂氏春秋.仲夏紀》說:「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黃帝又命伶倫與榮將鑄十二鍾,......」《管子.五型篇》:「昔者黃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以政五鍾。令其五鍾,一曰青鍾大音;二曰赤鍾重心;三曰黃鍾灑光;四曰景鍾昧其明;五曰黑鍾隱其常」。還有傳說是堯舜時一位名叫垂的人所創,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鍾是起源於銅鈴等等.
最初的鍾是陶制的,在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一件新時代時期陶鍾,高約9厘米,徑5厘米,共鳴體為圓筒形,頂端為圓柱形短柄。

夏禹時期,出現了青銅制的鍾。公元前16世紀至前11世紀的商代,我國就有了不同形制的鍾,從殷墟出土的樂器中,已能見到用青銅鑄成的造型古樸的幾種鍾。

到了周代,鍾在古代樂器分類中,居於八音之首,為金類樂器。銅鍾在古代是宗廟或宮廷舉行典禮和宴會時所用的樂器。歷代都用於雅樂。現在僅作為文物保留,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較高的藝術價值。

若是現代用的"時鍾"歷史也很悠久
在上萬年前,
人類已經學會了觀察既掌握時間的運行規律.
從日冕到原子鍾,人類對時間的掌握和度量方式,
越來越科學,越來越精密.
鍾表真正的發展,源自16世紀開始的科學技術的認識與普及.
隨計時器的設計,改良,製造與普及,
鍾表開始圍繞在我們的身邊,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進步.
它不但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自身更成為精美的藝術品和無價之寶.
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暢游這鍾表歷史的殿堂,
看看在500年間,
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時計世界,發生了多少的故事吧.

1480-1511:早期之便攜計時器。德國NURNBERG的PETER HENLEIN 創造了第一隻懷表,為蛋型,鍍銅,單針表,只能指示大概的時間。此表也就是「紐倫堡蛋」,HENLEIN的創意很快被模仿,隨之產生了其它的『紐倫堡蛋』。

1485:LEONARDO DA VINCI畫了一幅有錐型擺的鍾。此結構被之後的鍾所使用。

1535:製表工業嚴重受到宗教的影響和沖擊。MARTIN LUTHER的新教改革席捲日內瓦。在這之前日內瓦以其珠寶加工聞名而非製表工業。

1541:JEAN CALVIN來到了日內瓦活動,並建立新教改革的中心。新教徒們從巴黎和其它的主要製表城市逃亡來到日內瓦。CALVIN曾定下苛刻的法令,禁止歌劇,舞蹈和其它的藝術娛樂方式,這也包括了穿名貴衣服和佩帶珠寶。起始這像是對日內瓦珍寶加工業的打擊,但是由於法律上的一個漏洞又給他們製造了契機。CALVIN 認為表是做科學研究的東西,所以就容許有其立身於苛刻的新教徒法令中。此後珠寶匠和別處逃亡來的製表匠合作而製造了珠寶表,琺琅表,雕花表等。這樣的合作也開創了日內瓦的高檔手錶工業的紀元。

1575:在這時候桶型表越來越多,直到1600年橢型表的出現。

十五世紀早期,
正規的表開始流行,表殼形狀也隨之多樣化。此時宗教題材的表殼雕刻十分盛行,如「骷髏頭」「十字架」之類的形象。

十五世紀中期

表用到了雙套殼。即除了外殼還有了另外一層表殼保護機心。

1635:這一階段的歷史主要圍繞著錐型輪擺的變遷—--從鍾移植到表。其作用是幫助發條把能量平均化,無論滿鏈還是發條力幾近用完都可以有一樣的工作效果。

1657-1675:CHRISTIAN HUYGENS 在荷蘭發明了叫「REMONTOIRE」的表,此表擒縱器的工作更加連貫。同時平衡輪擺的螺旋形狀游絲也產生了,此專利是歸1664 ROBERT HOOKE 或 1675 CHRISTIAN HUYGENS 所有的,THOMAS THOMPION也在同年申請了此專利。無論是誰發明的此結構,它都使鍾表在精密程度上有了很大提高。此時的手錶每天誤差只在幾分鍾之內,也已有了分針。

1687:DANIEL QUARE 特製了機械報時器,有了每刻種和每小時的鈴聲報時功能。

1700:水平柱型擒縱器被 THOMPION 或GEORGE GRAHAM 發明。

1704:PETER和JACOB DEBAUFRE 與 NICOLAS FACIO 使用了紅寶石在機芯上,其舉動成功的減少了摩擦而提高了機芯壽命和准確度。

1715:GEORGE GRAHAM 發明了DEAD-BEAT 擒縱器。

1725:GEORGE GRAHAM 發明了使表輕巧很多的柱型擒縱器。

1750:為了讀識時間的方便清楚,琺琅工藝的刻度開始被使用。即使今天製造琺琅表依然費時費力。

1755:JEAN MARC VACHERON 開始個人製表。他和後來加入的 FRANCOIS CONSTANTIN 組成了著名的「江詩丹頓」。

1759:THOMAS MUDGE 發明了英國式的杠桿擒縱器,其最大優點是可在不停表的前提下上發條。

1761-1762:JOHN HARRISON 的航海計時器是第一隻測定經度的表,他也憑此獲得了大筆的獎金。

1770:表殼開始向精巧方面發展,龜殼表殼和琺琅繪表殼開始流行普及,所有的這些都使懷表向飾品方向發展。

1773:JOHN HARRISON 因製造准確的航海計時器而獲得了懸賞獎品。

1775:ABRAHAM LOUIS BREGUET 在巴黎建立了個人製表商店。

1780:BREGUET的早期師傅ABRAHAM LOUIS PERRELET 發明了自動擺上鏈機芯。此技術只後被BREGUET發揚。

1783:ABRAHAM LOUIS PERRELET為報時表發明了碟型彈簧,使其纖巧很多。他還自行設計了自己風格的指針和數字。

1783:BREGUET開始製作著名的「QUEEN MARIE ANTOINETTE」。此表有 自擺,三問,萬年歷,獨立計秒,天文時差,溫度計等功能。同時此表採用水晶表面以炫耀其華麗的機心。可惜的是製表時間太長以至法國王後沒有能見到此表的完成品。1983年此表遺失於 JERUSALEM 博物館,如今已下落不明。

1786:BREGUET 首次使用交叉飾紋在其表盤,不但使表面美觀也使其清楚易讀。

1790:BREGUET 發明了傘型防震裝置來保護平衡擺輪的軸尖。

1791:J F BAUTTE 創立了GIRARD-PERREGAUX 的前身表廠。

1791:BREGUET 發明了陀飛輪,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此物可使擒縱器抵消位置差。此工藝至今仍是鍾表機械製造的最高境地。

1795:BREGUET發明了BREGUET式雙層游絲。它很有效的增進了准確率,至今仍在高級表中使用。

1798:BREGUET 發明了「SYMPATHIQUE」子母鍾表,當表不用的時候放入此鍾的凹槽,表就會被其調節和設置。之後的版本還可以幫助上鏈。1991此裝置被再次改良。

1799:BREGUET 發明了 「TACT」表,又名「盲人表」,帶表的人可以通過外露的指示器感覺時間。

十六世紀晚期
隨著鍾表製造的改革,機芯的小巧,表款的豐富都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程度。

十七世紀早期
由於BREGUET的發明碟型彈簧,報時表變的十分緊湊,也在此時變得流行。

1801:BREGUET取得了陀飛輪的專利。

1807:THOMAS YOUNG 發明了計時器

1809:馬塞諸塞SHREWSBURY的 LUTHER GODDARD在美國開設了第一家表廠,但只生產了約600隻表。

1810:BREGUET為女皇NAPLES 製造了第一隻腕錶。也有其它品牌關於創造了第一隻腕錶的說法,但是BREGUET的第一隻腕錶是最早有記錄的。

1820:THOMAS PREST注冊了自動陀上鏈的專利。

1821:RIEUSSEC 取得了計時表的專利。有另一說為計時裝置是BREGUET發明的。

1827: BREGUET的「MARIE ANTOINETTE」在BREGUET去世四年後完成。主要部分由製表人MICHAEL WEBER完成。

1830:BREGUET去世後的第七年,BREGUET公司發明了調時和上鏈同用一表把的表。並和其它公司一起爭奪此申請專利。
1833:Antoine LeCoultre開始了自己的製表生意,他也就是之後著名的Jaeger-LeCoultre表廠

1837:第一家TIFFANY商店開張。

1838:瑞士表廠AUDEMARS申請改良第一隻調時和上鏈用同一表把的表。

1843:ADRIEN PHILIPPE開始製造了調時和上鏈同一表把的表。

1844:計時表的開始,停止,重置的專利被ADOLPH NICOLE 申請,他在從事此領域研究直至1862年。

1844:ANTOINE LECOULTRE 申請了MILLIONOMETRE的專利,此精密系統幫助機芯再次小巧化。

1845:ADOLPHE LANGE在德國格拉蘇底開始了鍾表製作。

1845:ADRIEN PHILPPE 加入了Patek & CO。從而組成了著名的Patek Philippe & CO.

1846:ULYSSE NARDIN 創立。

1847:ANTOINE LECOULTRE開始製造了調時和上鏈使用同一表把的表。

1848:LOUIS BRANDT 開始了他在 LA CHAUX-DE-FONDS的生意,此為OMEGA的前身。

十七世紀中期

瑞士表開始支配世界鍾表業市場,女士首飾表非常流行。由於科技的發展,表被大量的生產,價格變得容易接受,精確度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萬年歷,回返指示,跳字表和分段計時表也都被越來越多的使用。瑞士的擒縱器因高准確率低磨損的原因其使用普及率已高於英國擒縱器。

1850S:桶型擺代替了錐型,鍾表結構進一步緊湊。

1851: "Warren Manufacturing Company" 成立,它是美國鍾表歷史上最舉足輕重的公司"Waltham Watch Company"的前身。

1853:TISSOT製造了第一隻雙時表。

1856:ETERNA成立。之前它一直被稱U。SCHILD。1906後才使用ETERNA的名字

1858:MINERVA 成立。

1860:HEUER成立。它以計時器聞名。

1860:CHOPARD 成立。

1865:ZENITH 成立

1868:一個來自BOSTON叫FLORENTINE的美國人來到瑞士的SHAFFHAUSEN,並創立了INTERNATIONAL WATHC COMPANY ,即IWC,萬國公司。

1869:ILLIONIS 成立

1875:AUDEMARS PIGUET & CIE 成立。

1880:GIRARD-PERREGAUX 成為了第一個為軍方批量生產腕錶的公司。

1881:MOVADO 成立。

1884:BREITLING 成立。

1884:英國,GREENWICH,制定了等初子午線。

1886:GENEVA SEAL 成立。

1891:4月19日一次火車事故使11人喪生,而導致事故的原因是火車調度員的手錶停了。經此悲劇人們認識到需要有統一標準的時間,也要提高表的精確度。官方規定鐵路用表的要求是在7至14天的周期中不等有大於30秒的誤差。在這段時期里美國的表極其精準,如 HOWARD和WALTHAM。

1892:英國COVENTRY的AARNE BONNIKSEN,申請了「KARRUSEL」(卡羅素)的專利,此結構類似陀飛輪。

1892:HAMILTON 成立於LANCASTER,PENNSYLVANIA。 現在歸瑞士SWATCH集團所有。

1892:INGERSOLL 發行了「DOLLAR」表,此表的製造量很大也很廉價。在1916年,INGERSOLL曾經一天製造了16000隻這樣的表。他們的宣傳語是「表使錢出名」。

1894:UNIVERSAL Geneva 成立。

十七世紀晚期:

腕錶開始普及,尤其在軍中,很多的懷表都被取掉表鏈而換上了相匹配的腕錶帶。
1904:卡地亞為Alberto Santos Domont製作了一隻手錶,這款表在1911年成為商品發售,直至今天仍然是卡地亞最受歡迎並且常常被仿製的表。

1905:漢斯•維爾斯多夫和他的哥哥開創了rolex公司,公司的名字起先是叫Wilsdorf&Davis,「rolex」這個名字在1908年注冊。

1906:Omega製作了第一隻三問腕錶,機芯來自AP。

1912:Movado推出Polyplan表款,這是第一隻具有弧形機芯和表殼的腕錶。有其它一些表使用了弧形的表殼,但是弧形的機芯技術是一項新的成就。

1914:Eterna製作出第一隻響鬧腕錶。

1917:Cartier推出「坦克」系列,此款表的成功一直延續到今天。

1918:日本成立了Shakosha公司,它在1931年成為了Citizen(西鐵城)。

1920:Charles Edouard Guillaume由於發明了Invar(不膨脹鋼)和Elinvar(鎳鋼合金恆定彈性鋼材)而獲得諾貝爾獎,這種合成的金屬其優點在於熱膨脹性能優良,不易受溫差變化影響。這種金屬可以被用在擺輪游絲上,由此提升了走時的精度。

1920~1930:裝飾藝術盛行,原因在於腕錶受到很大歡迎而懷表銷售勢頭下降。

1923:John Harwood是製造出自動上鏈腕錶的第一人,這只表是由表圈設定時間,沒有錶冠。

1924:東京的Kinttaro Hattori成立了Seiko,Seiko從前是叫「Timekeeper」,他們從1881年開始製作計時器。

1925;以太陽時間計時的第一個年頭。

1926:Rolex(勞力士)推出第一隻防水錶「Oyster」,它有一個雙重鎖定錶冠,由螺絲鎖緊隔絕濕氣。

1927:Mercedes Gleitze佩戴rolex表橫渡英吉利海峽,這是勞力士在公眾面前的第一個行動,為rolex成為了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腕錶起到了作用。

1928:Jaeger-LeCoultre(積家)推出了「Atmos」鍾,一個非常奇特的依靠氣溫變化提供動力的鍾。氣溫變化即時僅僅只有1攝氏度也足以為這種鍾供給兩天的動力。

1929:W•A•Marrison發明了石英鍾。

1929:Jaeger-LeCoultre製作了世界上最小的機芯:CAL。101。它的尺寸只有14mm×4.8mm×3.4mm,重量只有1克。

1929:Tissot(天梭)創造出第一隻防磁表。

1931:Jaeger-LeCoultre推出「Reverso」系列,專門為高爾夫球玩家設計,表殼可以翻轉使表底向上從而保護表玻璃,是世界上最早的運動表之一。今天的Reverso已經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系列,包括陀飛輪、三問,雙機芯,珠寶表和一些其它種類。

1931:Rolex推出自動上鏈表「Perpetual」。

1932:Patek Philippe推出了他們的第一款腕錶「Calatrava」系列。

1933:冶金的發展引出了Nivarox(尼瓦洛克斯)合金,它被用於製作游絲。Nivarox製作難度高於Elinvar,防磁並且不會生銹。這種游絲分成幾種等級,Nivarox 1是最好的。Nivarox至今仍然用在很多高檔表上。

1933:Ingersoll推出了米老鼠表,這不是第一隻滑稽人物表,但絕對是最受歡迎的,它的成功來源於其它一些表廠的滑稽人物表,他們如今都是極有收藏價值的。
1935:Gruen(高路雲)推出了「Curvex」系列,它在40年代對彎曲表殼的表的大量需求中非常的成功。

1937:在日內瓦西北部,侏羅山區著名的Lallee de Joux,Edond Jaeger加入LcCoultre構成了Jaeger-LeCoultre公司。

1942:Breitling(百年靈)推出了「Chronomat」系列。

1945:Rolex推出了「Datejust」系列。

1948:Omega推出了「Seamaster」系列。

1948:Eterna首次在自動上鏈擺陀上裝配了滾珠軸承以減少摩擦。

1952:Breitling推出「Navitimer」系列,是飛行表中的精品。

1953:Rolex推出「Submariner」系列。

1954:Rolex發布「GMT Master」系列。

1955:Omega的設計師Rene Bannwart離開公司創辦了自己的公司Corum(昆侖)。

1955:Louis Essen和JVL Perry研製第一隻原子鍾。

1956:Rolex推出了他們的第一隻雙歷表。

1957:Buren製造出第一隻使用珍珠陀的自動上鏈表。

1959:Piaget(伯爵)推出了12P機芯,它是世界上最薄的自動上鏈機芯,僅厚2.33mm。

1960:Bulova(寶路華)推出非常成功的「Accutron」系列,電池驅動的音叉替代了擺輪,這個結構比從前的電子表都要準的多。

1961:Movado推出「Museum」系列,這款表直至今日仍然受歡迎,表盤是Nathan George於14年前設計的。

1962:Rado(雷達)推出世界上第一塊放磨損的手錶「Diastar 1」,是在市場上熱銷的經典。

1962:瑞士ETA研製了第一塊石英電子表「Beta 21」,這是非常準的表。他們並沒有將這一成果投產,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生產機械機芯。

1966:Girard-Perregaux(芝柏)推出世界上第一隻高頻機械機芯(36000vph),大多數機械表只有18000或者28800vph。

1969:Seiko推出「Astron」系列,這是第一種投向消費者的石英錶。Astrons沒有生產很多,但這是日本的石英錶占支配地位的開始。

1969:人類登月,NASA選擇了Omega Speedmaster作為宇航員用表,Speedmaster是第一隻登上月球的表。

1969:為了在自動上鏈碼表的比賽中勝出,Zenith(真利時)和Movado合作推出了「El Primero」。

1970:Hamilton發布了「Pulsar」,這是第一隻數字顯示電子表,按下一個按鈕之後LED二極體發出紅光,顯示出數字。看時間很方便,不過電池消耗也快。

1972;Longines和Seiko推出液晶數字顯示的新款表,時間可以一直顯示,與需要按按鈕的LED形成鮮明對比。

1972:AP推出「Royal Oak」,這是第一款高檔的鋼殼運動表,領導潮流的表。

1974:Paul Picot(柏高)成立公司。

1976:Patek Philippe推出「Nautilus」表款。

1976:Citizen製作了第一隻太陽能表。

1979:Vacheron Constantin推出「Kallista」,世界上最貴的表之一,表上鑲有總重130克拉的鑽石,大約值九百萬美圓。

1979:Concord(君皇)發布「Delirium」,是世界上最薄的表(1.98mm)。由於薄表大戰仍在持續,Delirium IV發布的時候只有難以置信的0.98mm厚。薄,但不實用,因為表會被佩帶者弄彎。

1980: 御博(Hublot)品牌創立。

1983: 盡管石英錶非常流行,Gerd Lang還是創建了名為瑞寶(Chronoswiss)的機械表公司。

1983 :瑞士SMH集團創立了SWATCH品牌。它立刻就驅退了廉價日本石英錶並奪回了它們的市場。各式各樣的甚至有時候帶點兒瘋狂的風格帶來了即時的成功,大約35美元的價格使得人們不只是買了一塊而是買了很多表。在收藏市場中有些限量發行的SWATCH表甚至賣出了數百甚至幾千瑞士法郎的價格。

1984: 以德克薩斯為生產基地的Fossil品牌創立。由於它的逆潮流風格與包裝,Fossil限量版在收藏者中很受歡迎。

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
機械表開始復甦,數字式手錶漸漸衰退,人們重新開始關注由於傳統工藝復興而帶來的真正的機械傑作。

1985: 瑞士豪華(Heuer)公司與TAG公司合並成立Heuer TAG。

1985: IWC發布「達芬奇(Da Vinci)」自動萬年歷手錶,享譽至今。

1985: 西鐵辰開發出「Aquqland」,第一隻具有深度計的潛水表。

1985: 雅典發布「Astrolabium Galileo Galilei」,它被載入吉尼斯紀錄。該表可以顯示太陽、月亮以及星辰的位置,還可以顯示日出、日落、黃昏、月相、月升、月降、日月食以及月份日期。它是由雅典天才Ludwig ?chslin設計製作,他還將在以後的時間里開發出另外兩塊復雜手錶來完成他的「三部曲」。

1986: PP開發出長期日歷(secular calendar),它能夠每400年對格利高里歷的誤差進行計算校準。

1986: AP發布首塊自動陀飛輪手錶

1987: 法國Besanon的Alain Silberstein創立他自己的手錶公司。他的設計相當獨特,反響熱烈。

1988: 瑞寶製造出第一塊校準者手錶(regulator wristwatch)。

1988: .雅典Ludwig chslin開發出「Planetarium Copernicus」,該表能夠顯示出各個行星相對於太陽和地球的位置。它還能夠顯示月球圍繞地球旋轉,此外具有顯示月份及黃道十二宮標志的萬年歷功能。

1988: 珍達菲(Jean d''Eve)與精工開發出自動石英錶。內置的擺陀可使手錶充電這樣就不必更換電池。盡管當時這個系統還存在著某些問題,後來精工又作了技術改進而重新起用。

1989: 世界上最復雜的表PP Cal.89售出了320萬美元(包括傭金等費用)。它有33種不同的功能,花費了9年時間來完成製作。

1990: Daniel Roth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手錶品牌,此外他還在寶磯的復興當中起了重要作用。

1991: Junghans發布「Mega 1」,首塊能夠接收無線電信號而與原子鍾達到同步的手錶

1991: Franck Muller品牌創立。

1991:作為SWATCH狂熱的頂點,"Kiki Picasso"賣出了62000瑞士法郎。

1992:天美時(Timex)發布「Indiglo」,可通過背燈均勻照亮整個面盤。這是截止當時在黑暗中最容易看時間的表。今天可以在很多手錶上發現同樣的裝置,從天美時一直到Omega。

1992: 雅典發布「Tellurium Johannes Kepler」完成了「三部曲」。這塊表可以顯示從北極看到的地球自轉情形。它還能夠顯示出地球上那部分可被太陽照射到,並能顯示日出日落。此外它還可以顯示出月球圍繞地球轉動以及日食月食的情況。
1994: 精工開發出「人工電能(Kinetic)」表,這種自動石英錶與88年他們製造的相比有明顯改進。現在瑞士表中也出現了類似機芯。

1994: 德國A. Lange & S?hne商標復興,很快就在瑞士品牌享譽已久的製表界贏得了領先的地位。

1994: 多年策劃後,Roland Murphy創立了自己的手錶品牌。

1995: 作為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依賴電腦的標志,天美時發布了「Data-Link」手錶。該表能夠從電腦屏幕上「讀取」信息來記錄日程安排、電話號碼等等。

1995: 西鐵辰開發出一系列「Eco-Drive」光動能手錶。它們比起以前由著名瑞士設計師J?rg Hysek設計的太陽能手錶來要好看得多,而且充足電以後可以至少能夠運行500天

1996: Philippe Dufour發布「Duality」。機芯採用雙擒縱設計,它能夠通過彼此平衡來提高精確度。該系統的發展用於對抗陀飛輪。

1996: 帕馬強尼(Parmigiani)品牌創立

1996: 雷達開發「Vision 1」,它用鑽石粉末鑄成。至今藍寶石還是最硬的。Vision 1還是一個試驗模型,暫時還不向公眾發布。

1997: PP發布「小萬年歷(Annual Calendar)」,在一年內運行無需調校。

1999: 由配戴者手腕和空氣溫差提供運行能量的手錶被精工("Thermic"表)和西鐵辰開發出。

1999: Omega發布同軸機芯。該機芯由George Daniels開發研製成,擁有全新的擒縱系統,摩擦更小,這就導致更高的精確度更少的保養。

1999: Casio研製出帶有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手錶。

『玖』 關於鍾姓的歷史故事

今已簡化作鍾。
一、 姓氏來源 鍾姓起源共有五個:
宋桓公次子襄公系列產生鍾烈系;桓公三子遨系列產生鍾接系。桓公是這兩支鍾姓共同的祖先。烈系和接系先後起源於許昌地區。
1、源於周朝時代的宋國君偃的三弟公子烈,周赧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楚、魏三國聯軍攻滅之後,公子烈避奔到許州(今河南許昌)改子姓為鍾姓 。
桓公往上溯是宋國開國始祖微子啟之弟微仲衍的十三世孫。微子啟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紂的庶兄,分別是帝乙的長子和次子。從微子啟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堯的同父異母兄弟,即帝嚳的兒子。帝嚳的父親是嬌極,嬌極的父親是玄囂。玄囂的父親就是軒轅皇帝。

2、源於和公子烈同宗同源的宋桓公三子遨,公子遨為宋襄公委派出使晉國,生子改姓伯名扈。他的孫子伯宗任晉國大夫,因忠直敢諫而得罪了執政的(谷阝)氏而被殺,伯宗子州犁出奔楚國,仕於楚,官太宰,食邑於鍾離小國(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北20里),子孫遂姓鍾離。

伯州犁(五十世),伯州犁生二子:長伯(谷阝)(音細)宛,次連(五十一世),連居南陽,以其祖父伯宗的名字為姓,成為宗姓的始祖 (見《唐書·宗姓世系表》)。伯邰宛生一子:伯(喜否)(音匹)(五十二世)。伯韶仕吳為太宰,但在公元前473年,越王打敗了吳國後被殺。其子笪(音撫)在家鄉鍾離小國以土為氏改姓鍾離,名鍾離(竹甫皿)(五十三世),鍾離籃生一子:鍾離髦(音矛,五十四世)。鍾離髦生一子:鍾離秩千(五十五世)。鍾離秩千生一子:鍾離垣 (五十六世)。鍾離垣生一子:鍾離(鬲+傻-亻)(音宗,五十七世)。鍾離醒生一子:鍾離昧(五十八世)。鍾離昧生於周末,仕西楚霸王項羽為車騎將軍。公元前202年楚霸王敗死,鍾離昧逃亡投奔在漢大將韓信府,被漢王用陳平計害死。鍾離昧生二子:長發仍居九江郡(今安徽壽縣一帶),次接為避禍去離字單姓鍾,開創了中原繼鍾烈姓鍾以後,鍾接系鍾姓的新紀元(五十九世)。

3、是春秋戰國時的楚國,宮廷樂師中,按周禮規定,在春官大宗伯以下,有一負責鍾呂等打擊樂器的屬官,稱鍾師。擔任鍾師的人,其職位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故世代相襲。樂器中以「鍾」為十二律之首,鄖公鍾儀的先祖以職業為姓姓鍾。他們後代比較有名的還有楚大夫鍾建以及鍾子期。鍾子期,因《警世通言》中有「高山流水識知音」的故事而名聞遐邇。鍾氏源流始於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孫名建,為昭王司樂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採食之地鍾賜姓.到東漢建公十二世孫興甫,已延續到穎川,興公被光武帝召拜為中郎將,敕封 為關內侯,謚贈穎川公.穎川公傳到四十五世維處,維處次子伯琰,自南宋紹興年間遷居萬載康樂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江西省萬載縣雙橋牟村鍾氏族譜譜序介紹)

4、是不少少數民族有鍾姓。最多的是畲族,傳說是高辛氏的後裔,他們的始祖盤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別姓盤、藍、雷,一女名叫龍郎公主,當地一個叫鍾志深的人人贅,與龍郎公主結婚,民族成分由漢為畲,姓為鍾。
5、出自嬴姓,為鍾離氏改鍾氏。周代伯益的後人封鍾離國,春秋時被楚國吞並,國人稱鍾離氏。
是為安徽鍾氏。
二、 遷徙分布 無論是復姓的鍾離還是單姓的鍾,都發源於今安徽省境內。而後,大致於漢晉之
際,則以河南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遷入穎川的鍾氏從一開始就著稱於世。後來成為全國各地
鍾氏的主要來源。先秦時期的鍾氏,主要居住在楚國境內(今湖北、湖南一帶)。從漢代開始
到以後得數百年間,穎川長社一直是鍾氏發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許多姓書都說鍾氏發源於穎
川。東漢時,長社人鍾皓隱居不仕,其七世孫鍾雅西晉時隨晉室渡江,居於建康(今江蘇南
京)。與此同時,鍾氏還有遷居至今浙江紹興的,鍾雅的7世孫鍾嶼為南朝梁永嘉縣丞,他的兒
子鍾寵為臨海令,為避侯景之難徙居至南康贛縣(今江西贛州市)。南朝末有鍾士雄,曾為南
朝陳伏波將軍,史書稱其為「嶺南酋帥」。唐初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隨從將佐有鍾
德興,後在福建安家。唐代的鍾氏還分布於今四川、山西、廣東廣州、安徽合肥一帶。宋、
元、明時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寧化等地,廣東的南海、南雄、蕉嶺、湖州、梅州、興寧等
地均有鍾氏的聚居點。從乾隆開始,閩、粵鍾氏陸續有人遷台灣,後又有人遷海外。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穎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以穎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縣。相當於今河南登封、
寶封以東,尉氏以西,密縣以南,葉縣、武縣以北的地區。
2 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潛江西北,西晉時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
時相當於今湖北鍾祥、天門、京山、潛江、沔陽等地。
【堂號】: 1 四德堂:春秋楚、鄭交戰的時候,楚國鍾儀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晉國公在軍府
見到了他,晉國公問:「那個被綁著、戴著楚國帽子的人是誰?」鍾儀說:「楚國的
俘虜。」景公又問:「你姓甚?」鍾儀說:「我父親是楚國的大臣。」景公命令手下
的人松綁了鍾離,給他琴叫他彈,他彈了一首楚國的音樂。景公又問:「楚王是一個
怎樣的人?」鍾儀說:「王作太子的時候,有太師教導他,太監伺候他。清早起來以
後,象小孩子一樣玩耍;晚上睡覺。其他的我不知道。」範文子對景公說:「這個楚
國俘虜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說姓名二說他父親,這是不忘本;彈琴只彈楚國的
音樂,這是不忘舊;問他君王的情況,他只說楚王小時侯的事,這是無私;只說父親
是楚臣,這是表示對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舊是信,無私是忠,尊君是敬。
他有這四德,給他的大任務必定能辦得很好。」於是晉景公以對外國使臣的禮侍他,
叫他回楚國談判和平。
四、 歷史名人:
1 鍾興 詔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及諸藩王子地,敕封閣內侯,謚好曰:穎川公,原配杜氏浩封夫人,子二
文昌 文榮.
2 鍾瑾 字延瑜 漢建和間為博士 子一: 璽 璽後裔 秀 遷隴西.
3 鍾皓 字季明,漢建和年間舉為孝廉,遷穎川郡功曹越數年詔授司徒府九辟不就,生平喜讀經史子書
談琴樂道嘯傲林壑以陳實等齊名,當時號稱穎川四長.配劉氏, 子一: 繇.
4 鍾繇 字元常 (151-230年)魏黃初間擢為太傅善草隸二體 至今海內宗之 配吳氏,子二: 毓 會.
5 鍾毓 字秉衷,智慧機敏,議論侃匕,頗有文風,為魏青龍間中書令,車騎將軍.配荀氏,子一: 司顗.
6 鍾會 字士季 (225-264年)為魏鎮西將軍 後為鄧艾爭功為司馬昭所害。
7 鍾司顗 字異常,晉泰始六年主薄.配王氏,子三:熹,燾,照.
8 鍾熹 字日暉,晉大康無年召為司隸校尉.配晏氏,子一: 穎.
9 鍾燾 字星曜,西晉建興二年為焦州刺史.配司馬氏後裔顓遷居山西太原府.
10 鍾照 字容光,東晉永昌元年授司隸校尉.配陶氏,子二: 顏 項.
11 鍾穎 字超群,晉永嘉六年召為侍中.配王氏,子二: 昭 暉.
12 鍾顏 字惟淵,東晉建武四年為江州司馬.配陶氏,後裔明遷居成都.
13 鍾項 字繼祖,為東晉大寧三年荊州別駕,配謝氏,子一: 晟.遷居凌江南雄府.
14 鍾昭 字紀明,晉建武二年授陳留太守,配劉氏,子一: 雅.
15 鍾暉 字孔光,東晉大寧三年召為俆州刺史,配司馬氏,子一: 稚.遷居江夏.
16 鍾雅 字彥胄仕,東晉咸和五年侍中累官至大中大夫.配劉氏,封夫人.子二: 隆英 隆武. 隆武遷居
青州.
17 鍾隆英 字崇高,東晉隆和三年授散騎常侍.配董氏.子四: 景仁 景冬 景純 景賢. (景純遷居山西
貴陽府)
18 鍾景冬 為東晉安帝元年柳州長史.配徐氏.後嗣志堯遷居雲南大理府.
19 鍾志學 字尚書東晉咸興八年授琅琊郡刺史,配阮氏遷居滇南昆陽州.(其兄志元遷居廣西桂陵府)
20 鍾志淳 字以朴宋文帝時官授中郎將.配張氏.子一: 輔 遷居南陽. (志淳弟 志沖遷居青州壽元縣)
21 鍾朝 字維斗仕,宋武帝永初元年豫章太守.配宋氏,子一: 輻.
22 鍾輻 字士衡,號靖節,博通經史學富二酉,為金陵才士,孝建間登高第官至今紫光祿大夫,見時政日
下遂致仕歸田隱居於終南山.配梁氏.子一: 嶸.
23 鍾嶸 字仲偉,號陶恭,少思理敏慧,工於詞賦比齊,建武初年授記室掌文翰內史,後勒樞密史.配齊氏
子一: 宿宗.
24 鍾宿宗 字繼先,性恬靜寡,欲不願仕進,惟陶情於山水間,號為林泉逸叟.配甘氏,子二: 世翰 世藩.
25 鍾世翰 字紱堂,陳大建二年辟為國子祭酒不就,隱居桃源之陽,自號葛天逸士.配湯氏,子五: 國珍
國寶 國器 國棟 國翰. (國寶後裔遷居兗州之鉅野)
26 鍾世藩 字牧之,隋大業二年舉為鎮江太守.配楊氏,子一: 國楨.遷居廣州新寧縣.
27 鍾國珍 字上選,公性瀟灑,高尚其志不仕王侯,克紹祖父之風,隋煬帝屢征不起.配宇文氏,子二: 開
泰 開秦遷居柳州.
28 鍾國器 字君選,唐武德元年授中書舍人.配李氏,子一: 開和 遷居晉州之趙城.
29 鍾國翰 字良材,唐永徽二年舉為國子監正,配唐氏,子一: 開祥 遷居汀州之清流.
30 鍾士貞 字以正.唐貞觀己酉年為郁台從事,配唐氏,子二: 侃 偃 二兄弟遷居舒州.
31 鍾士廉 字介夫,唐貞觀乙已年以人材選授侍中.配高氏,子一:侗.
32 鍾侗 字思願.唐永微間征為博士不就.配張氏,子二:嘉謨 嘉猷. (嘉猷遷居思明府下石西州)
33 鍾嘉謨 字對揚.唐景龍年間舉文儒優等者,公學富才優名冠多士擢高第官至秘書郎中.配周氏,子
一: 紹京.
34 鍾紹京 字可大.號靜軒.公性至孝事親以禮,有宗聖養志之風,且善書法有右軍鐵書銀鉤之美.唐開
元乙卯年受樞密省直,學士後值玄宗有內患之憂,公竭力以平定之,詔封公為越國公.配裴氏,封越國夫
人.子一:羨.
35 鍾羨 字洪喬. 唐至德丁酉年登第授侍中.配李氏.子四: 文柄 文燦 文煜 文耀. (文煜遷居西安府)
36 鍾文柄 字慧然.唐永泰乙己年國子監.配朱氏. 子二: 霖 雰.
37 鍾文燦 字煥采.唐永泰戊申年以明經登第累官給事中.配許氏.子一: 雱.遷居山西太原府樂平縣.
38 鍾文耀 字徽烈 唐永泰戊申年同兄文燦以明經全部第授江州通判.子二: 雯 壠 (壠遷居京山長壽
縣. ( 雯遷居河南汝寧縣)
39 鍾霖 字宇瑞. 唐大歷間證為侍讀不就.配裴氏.子一: 秉聯. 秉聯子六:茂松(茂柏,茂林,茂梓遷居印
州蒲江縣), (茂椿遷居岳州府巴陵縣), (茂楠遷居荊州公安縣)
40 鍾雰 字雨興. 唐大歷壬子年間授銅陵尹.配劉氏.子一: 秉達.遷居山東臨淄縣,即濟南府.
41 鍾茂松 字長青.唐元和丙戊年以明經書擢進士第.配馬氏,字一: 一鳴. 其弟茂柏 茂林 茂梓遷居
印州蒲江縣. 茂椿遷居岳州府巴陵縣.茂楠遷居荊州公安縣.
42 鍾一鳴 字翔飛.唐大和戊申年國子監.配秦氏.子一: 紳.
43 鍾傳 字繼先.公少業負販,唐僖宗中和二年因王仙芝冠掠江西,聚眾萬人依山為堡與義兵討仙芝後
撫州詔為州刺史,進江西觀察史後以討黃巢屢陷賊鋒巢誅,拜受鎮南節度使檢校太保中書令爵穎川
公,郡王余詳邑乘傳,唐僖宗賜宅產於袁郡化石岩,今址仍存平實鈐陽康樂縣置有產.後裔散居四邑
讓宜陽集二百篇祥郡志.生唐太中丁卯二月初十辰.公甍後,唐天成丙戊年,御葬洪都映霞樓墓表詳
通志.配吳氏,浩封穎川夫人.子三: 名儒 名俊 名傑. 傳公弟芹,蘭,芷,蕙遷居浙江紹興.荃遷居敘州
府興文縣.
44 鍾英 字奇彥.唐光啟已酉以明經擢進士蕪湖刺史後,致仕逐留籍而家於蕪湖.配劉氏.
45 鍾名儒 字匡昭.號博齊.嗜讀古史書經傳怡情林壑之間,不榮懷於富貴自為契皇居士.配伍氏.子三:
金聲 金亮 金揚. 金亮遷居咸寧縣. 金揚遷居辰州府瀘溪縣.
46 鍾名俊 字匡時.號承動.唐光化二年勒授豫章所參軍後,湖南馬殷陷其旁邑將有並吞時,遣將克復,
封洪都侯.光化間賜宅產於南昌西山映霞樓後傳卒於此.配裴氏,子三: 金怡 金情 金博.
47 鍾名傑. 字匡雄.襲父爵仍鎮江西.配陸氏.
48 鍾名寧 字安行.唐光啟初年擢高第累官給事中.配江氏,子二: 金鳳 金凰. 金鳳遷居常德府龍陽縣.
金凰遷居河南府陝州.
49 鍾金怡 字干謀.官至吉州刺史官籍於吉州.
50 鍾金情 字上友.後唐時授永豐縣令,仍居西山.
51 鍾金博 字能文.唐時以明經登第官至御史.居南昌. 怡 情 博三公後裔具祥南昌譜.
52 鍾藝古 字多才.後漢乾佑年間授淮安撫史參軍.配石氏,子一: 建.
53 鍾振綸 字經初.宋祥符初以明經擢進士.治平二年授池州銅陵刺史後解組而家於斯.配謝氏,子二:
流 源. 源後裔遷居江寧府上元縣.
54 鍾清 字濂溪.宋治平丁末明經選授中書令,熙寧初後遷為給事中.配文氏,子一: 鏐.
55 鍾澄 字瑩川.宋元豐庚申年為處州尹.配蘇氏.子二: 鏞 鈐. 鏞隨父任家於處州. 鈐貶於徽州.
56 鍾流 字文明.宋元豐甲子明經擢第.配魯氏.子一: 鏜.
57 鍾奭 字周良.宋寶元年間為陝西招討副史.配程氏,子一:瑋.隨父任命而家於沔縣龍門山.
58 鍾鉉 字弘量.宋嘉裕戊戍年間為吉州刺史.配歐陽氏,子一: 巒.隨父任家於吉州.
59 鍾鏐 字良玉.宋熙寧壬子擢為國子監正.配賈氏,子一: 峰.
60 鍾鏜 字聲遠.宋紹聖初年以明經擢為進士累官至汀州司馬,性至孝友治家以義方撫下,以慈愛一
堂上下和睦肅然一十餘世,內外毫無異議無分家之意,,鄉黨稱之曰:義宋淳熙二年帝旌表其門曰:
義門鍾氏.配田氏.淑慎溫恭幽間貞靜婦道無慚姆儀可師事舅姑以孝相夫子以敬課子有孟母之風賓
媲廬妮之美處妯娌以慈惠待族鄰無怨無恫.當時稱之曰賢.子三: 秀芝 廷芝 瑞芝.
61 鍾峰 字九我.宋紹聖甲戍擢高第拱授豫章太守,後任滿致仕逐卜地於洪都之西山開疆啟族而為我
江西鍾氏始祖.配朱氏,子五: 友忠 友仁 友義 友智 友信.
62 鍾友仁 字善長 性渾厚質朴實掏情於塢遣興於山水覓形挹勝遨遊至南安之上猶,見其山川美麗,逐
攜妻與子卜築家焉而為上猶之始祖.配張氏,子二: 鼎 爵.
63 鍾友信 字敦實.宋建中靖國年間登第授泗州主薄.配江氏.子一:受.
64 鍾鼎 字名器.宋建炎年間以明經擢進士第公天性孝友第爵殜年早侄日新幼公撫養成立及日新長
凡爵所余留產盡付之毫無偏曲後與侄倡置義產並構書院廷師以教鄉族子弟俊秀者侄亦唯命是從
鄉黨稱公為一鄉善士.配張氏.子一: 日貞.
65 鍾希和 字永叔.宋靖康末年授臨川教諭.子一:存敬.
66 鍾日貞 字德耀.號陽明.宋元裕年間選授淮安節度副使.配趙氏,子三: 維寅 維處 維恭.
67 鍾日新 字湯明.宋元裕年間明經登第累官至侍中.配歐氏,子二: 維清 維祺.
68 鍾存敬 字惟直.宋建炎年間為蔡相中書.配羅氏.子二: 傑 俊.二人仍居西山.
69 鍾伯琮 字巷璧.公少而穎慧,智略過人,凡諸子百家,以及經傳稗官史書無不博覽,而志向尚怡靜不
願仕進,且性辟山水瀟灑若陶處士而磊落過之不以方隅自囿好遍覽名山大川遨遊至袁州之分宜見
一山突兀崢嶸不知其名受詢此地老者曰此山之得名為鍾山亦自有由余祖父相傳晉時雨後大鍾山
流出驗其銘仍秦時所造,公聞言維匕既而嘆曰此山名鍾予亦姓鍾,想鍾氏其將興祥於此涉其嶺恍惚
登天溯其願頭若蜿蜒之積蓄其下之長江若天河長塹波瀾不驚澄澈瀠回有斯地之靈秀何患不出人傑
逐攜家而卜築啟宇於斯山之原,凡袁郡鈐陽之有鍾氏者皆公之苗裔也.配袁氏,子二: 大海 大用.
70 鍾大海 字鉅瞻,宋隆興年間明經登第擢九江主薄.配嚴氏,子三: 愨 慧 恕.
71 鍾大用 字宏深 宋隆興年間以人材選授雲間教諭.配盧氏.子二: 思 意. 意遷居贛州信豐縣之香
山下.
72 鍾恕 字守安 宋乾道年間以人才選授淮安刺史.配袁氏.子二: 明德 明善.
73 鍾道 字步端 宋紹興年間以明經選授吉州教諭.配鄭氏,子二: 日堯 日舜.
74 鍾明善 字本初 宋紹興年間以明經選授維揚主薄.配梁氏,子二: 日文 日武.
75 鍾明經 字博知 宋紹熙年間選授長寧主薄.配林氏.子七: 日誥 日詔 日詠 日詩 日諄 日誌 日詢.
76 鍾日禹 字夏基, 宋紹熙末年明經擢國子監.配林氏,子二: 芳型 芳升.
77 鍾芳杶 字步程,宋慶元年間為龍泉教諭.配黃氏,子一: 顥.
78 鍾世傑 字碩彥,公生平忠厚,秉性鋼柔相濟嚴以持身慈以接物尤好讀左史公彀等書不求文達惟樂
情於林泉自號為葛天氏之遺民.配嚴氏,子二: 箕范 丹書.
79 鍾丹書 字昌言 公自幼才志不群博覽子史有濟世之略,而卒不得其懷及明大祖遣大將軍常遇春征
友諒,余黨至於康因軍中乏糧,是時公家富厚儲積豐裕,見軍士張惶仍出其困栗千餘石以抒其急,後
於太祖嘉公之義封公為中憲大夫以酬其捐栗之功.配梁氏,封夫人.子三: 應 庭 庠. 庠遷居攸縣,後
又遷居於萍川大安鄉宣風渡.
80 鍾伯琰 字肇盛 號發基.公性豪邁智略過人,遍覓山川與堂兄伯琮遨遊至袁郡見袁之有鈐陽山水秀
麗文峰疊障兄伯琮攜家肇基於鈐陽後不數年遨遊至康城教授生徒,見邑中風俗淳樸文藪嚴集公思
此地必有發祥於茲,公由鈐陽而開基於斯,即今之萬載邑西之有鍾氏者皆公之苗裔.生宋宣和丙午
三月初五晨,歿宋慶元庚申八月十六已葬邑西石板段龜形.配尚氏生宋建炎丁末四月十九已歿宋慶
元壬戍八月初二末葬邑西毛家坑鳳形.子三: 大鯤 大程 大智 女一: 適藍.
81 鍾華 字華興,號松軒.性至孝友,治家有義,慈愛一堂上下雍睦,居住邑西見隅坊差遙甚重置莊田於
牟村.子二: 禧 受.
82 鍾憲鼎 字玉鉉 任南京應天府高淳縣訓導,生明弘治辛酉年八月初十寅,葬社山象形.配彭喜香,胥
秋蘭.子三: 棟 楷 相.
83 鍾美 號念泉 由選貢任饒州府余干縣教諭,生平好學,凡諸子史書無不密觀,公年十八游泮次年歲
試補入郡廩屢戰棘闈文以呈堂後應選廷試考授余干教諭以致仕歸家懸車築室於劉家市名曰守廬
堂瀟灑林泉弄孫自樂邑中紳士稱之鍾博學者即公之別號壽至七十有三無疾而終生明嘉靖辛亥十
一月初八子,歿明天啟癸亥九月初六辰.配宋氏.子一: 宗廷 女一: 適張.
84 鍾梧 號白崖.由選貢任浙江紹興府餘姚縣教諭,生明嘉靖庚寅三月十八末.配周安英,龍戴貞.子一:
廣 女一: 適宋.
以上摘自江西萬載縣雙橋牟村鍾氏族譜.文公世系.萬公始世輩次排列順序; (萬代久興,樹煥增錦.善
維良基,明選朝庭,泰正嘉升,長發其祥,宏德輝英,盛昌壽齡). 也許各位在這里能找到過去祖先的名
字,本人水平有限,在列出族譜一些歷史名人,難免有錯字.見涼! 此次修譜是1993年冬續修.
85 鍾榮光:廣東香山人,清光緒二十二年加入興中會,並創辦宣傳革命的報紙。1928年嶺南大
學收歸國人自辦,任第一校長。次年改任嶺南大學榮譽校長。
86 鍾世銘:直隸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緒進士。光緒三十二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
回國後,充直隸高等工業學堂英語教員、教務主任。1921至1925年間,先後任北洋政府鹽務署
署長、財務處長及總代長。後調任奉天交涉員,未幾辭職。
87 鍾芳禮:清代廣西人,一說廣東花縣人。一說原名芳球。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後,為御林侍
衛。咸豐三年,在天京被封為丞相。
88 鍾穎:清代滿州正黃旗人,愛額覺羅氏。曾充四川陸軍小學工程處提調〉光緒三十三年繼任四
川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統,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總辦。辛亥革命後奉調入藏,為辦事長官。數
年後回川。
89 鍾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精音律。相傳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因被
伯牙引為知音。他死後,伯牙在他的墓前彈了一次琴後就不復鼓琴。
90 鍾離春:戰國時期齊國人,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才取勝的皇後。本來就是齊國人,
相貌奇醜無比,40歲了還沒有嫁人。於是她自己去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的狀況,提出解決
問題的方法,後被齊宣王採納,並立為王後。
91 鍾天緯:江蘇華亭人,清代著名翻譯家,譯書數十種,著有《則足集》。
92 鍾人傑:道光年間湖北崇陽農民起義領袖。
93 鍾懿蓉:號鏡人,廣西蒼梧人,同治丁卯科亞魁、甲戌科進士,任刑部貴州清吏司、廣東肇慶
典陽羅分巡道、惠陽嘉兵備道刑部主政兼監試官。
94 鍾麗軒號丕世:國學生,廣西蒼梧念村人,置稅米一百餘石,教子有方;三子天貴字育剛乾
隆庚子科第六名武舉,四子天貢字育嘉慶甲子科第二十五名武舉.

『拾』 歷史上姓鍾的名人故事

1、鍾子期

鍾子期(前413年—前354年),鍾氏,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

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4、鍾明亮

生於南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年~1233年,元太宗窩闊台在位時期),卒於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廿七年(1290年),元代中期農民起義領袖。13世紀80年代,相繼起事的有廣東陳良臣、黎德、歐南喜和福建黃華等。

至元二十四年(1287)冬,福建汀州(今福建長汀)鍾明亮起義,把斗爭推向高潮。汀州一帶,山深林密,廣東、江西許多失去土地的農民,千百成群,移居到此,開荒種地,稱為畲民。鍾明亮就是畲民之一。

他發動起義後,義軍很快發展到十萬人,活躍於福建、江西、廣東三省邊界地區。在他的影響下,廣東董賢舉、江西丘元、謝主簿、劉六十、盧大老、福建泉州陳七師、興化朱三十五等,紛紛起義,互相呼應,對元朝統治形成很大的威脅。

元朝政府集中大批軍隊圍攻,鍾明亮採用流動作戰的方法,出沒無常,東擊則西走,西擊則東逸,使元軍疲於奔命。為了在軍事上取得主動,他曾兩次假降,但一當形勢有利,便重新舉事。

元軍圍剿數年,始終未能取勝。至元二十六年(1289),丘應祥被月的迷失俘獲。月的迷失請以其人等為元官吏。不允,詔押往京師。至元二十七年,鍾明亮病逝,起義趨於失敗。

5、鍾芳禮

鍾芳禮 太平天國官員。清廣西桂平(立武宣縣東南)人,一說是廣東花縣人。天京事變發生,鍾芳禮與楊秀清關系密切,但同時他又是洪秀全姐夫,故此得留性命。為了避免牽涉進政治風波里。他隨石達開出天京。他這一決定是正確的,沒隨他出走,仍然留在天京的族人,在天京淪陷後被屠殺殆盡。

石達開兵敗後,鍾芳禮走昆明。娶當地富女為妻,學打金技術。學成,攜家遷至廣東韶關始興縣,開利源金鋪,成為良民。他兒子中進士,為大學士,受軍機大臣賜匾,匾現今仍在始興縣鍾家手中。

閱讀全文

與鍾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