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務川歷史名人

務川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14 05:56:20

❶ 貴卅名人錄歷史上在貴卅的名人

舍人,古代貴州的文化先驅者,漢武帝時代犍為郡敝邑(今貴州遵義)人,西漢時學問家。曾任犍為郡文學卒史,著有《爾雅注》三卷。《爾雅》是春秋到西漢初期,儒家為了解釋經書編輯而成的一部訓詰書籍,將中國古代經傳中難懂的同義詞和各種名物,分別歸類,逐一解釋。它是我國古代解釋次和名物的第一部重要詞書。盡管如此,一般人閱讀起來仍感艱深難懂,不易理解。因此犍為文學卒史舍人特為該書作注,"注古所未訓之經,其通貫百家,學究無人"。此書南朝肖粱時期失傳。
盛覽
盛覽,字長通,漢武帝牂牁郡(今貴州福泉一帶)人。當時著名的辭賦家司馬相如通西南夷,他曾去成都拜司馬相如師,學習辭賦,後被稱為"牂牁名士"。劉向的《西京雜記》中有提到他《列錦賦》和《合組歌》兩篇賦。盛覽學歸故里,積極從事教育,傳播學術文化,促進了古代貴州學術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亡波
亡波,漢牂牁鉤町(今貴州興義和廣西西部一帶)侯。漢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廉頭、姑繒民反,殺長吏,談指等二十四邑,凡三萬餘人皆反,朝廷遣水衡都尉發蜀郡、犍為、奔命萬餘人,擊牂牁,大破之。" 鉤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長人民擊反者,斬首捕虜有功,漢中央朝廷封他為鉤町王。
邯、承
邯,西漢末年牂牁(今貴州福泉一帶)鉤町王,承為其弟。公元9年,王莽篡位,命五威將軍王奇帶著印綬,到各地更改王侯以下各級官吏官名,貶鉤町王為侯。鉤町王邯"怨怒不附",起兵反叛。王莽指示牂牁大尹周歆設圈套誘殺邯。承起兵復仇,殺歆,西南各地群起響應。王莽於公元16年至21年間,先後三次派兵鎮壓,更激起西南各族人民反抗,王莽軍死傷數萬,終未鎮壓下去。
謝暹
謝暹,西漢末年牂牁郡(今貴州福泉一帶)人,任牂牁郡功曹。時逢各地農民大起義,地方豪強紛紛割據,西南大部為公孫述所佔。公元25年劉秀河北稱帝,建立東漢政權。同年(即漢光武帝建武元年)謝暹以牂牁郡功曹身份,聯合本郡龍、傅、尹、董幾家大姓起來"保境為漢",反對公孫述的地方割據,並派遣專使,繞道番禺江北上河北,向漢光武帝劉秀進貢,示忠於漢。劉秀封謝暹"義郎",並世代承襲。
尹珍
尹珍(79-166年),字道真,東漢牂牁郡母斂縣(今貴州正安縣)人。著名學者、文學家、教育家和書法家。他自以生於他自以生於遐裔,深感本地文化落後,沒有學校,未得入庠序求學,遂在東漢桓帝時,乃遠道跋涉數千里,從南方到中原求學,拜經學家許慎學習五經,又向應世叔學習圖讖,通三才。學成回鄉後,在夜郎地區開辦學館,傳授儒家經典知識和文字學,為家鄉辛勤培育學子,傳播文化,是發展夜郎地區文化的先驅,促進了中原與西南邊陲的文化交流。因擅長經術,還受到東漢朝廷的高度重視,在東漢桓帝延熹年間(158-166年),被朝廷以經術選用,歷任尚書承郎,荊州刺史等職。他的老師應世叔當時為司隸校尉,師生並顯一時,是當時全國知名的人物。他還是當時著名書法家。據唐代張顏遠《法書要錄》稱:南北朝王愔《文學志》一書中,列舉了秦漢以來著名書法家一百二十人中,就有尹珍。尹珍對大西南,特別是對貴州學術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了紀念他"凡屬牂牁舊縣,無不稱先師",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遵義府學教授莫與儔在府學宮創立漢三賢祠,奉祠舍人、盛覽、尹珍,尊敬他們為地方文教楷模。民國時,從正安縣劃出一部分土地,設立道真縣,在道真縣及貴陽市扶風山,都修有尹道真祠。
付寶
付寶,字紀圖,東漢牂牁郡平夷縣(今大方、畢節、織金、黔西一帶)人,歷任尚書郎,長安令、巴郡太守等,有德名。
尹貢
尹貢,東漢時牂牁郡夜郎縣(今安順一帶)人。歷任尚書承郎,長安令,彭城相等,是繼付寶之後被稱為"亦有名德"的人才。
濟火
濟火,彝名妥阿哲,三國時蜀漢牂牁郡西部(今貴州黔西、大方一帶)人,部落首領,為六祖中慕齊齊(即默部)東移貴州水西的第五代彝族君長,他習戰斗,尚信義,善撫其家眾,深受部落的愛戴。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蜀相諸葛亮南征,濟火與其結盟,獻糧通道以迎師。佐諸葛武侯平定西南和擒孟獲。武侯表封他為"羅甸國王",授予"丹書鐵卷",令治理慕胯(今貴州大方、金沙、黔西、織金、納雍、水城一帶),世長其地。後又受劉禪詔,討平普里叛亂。時濟火年見高,劉禪賜銀鳩杖,以表寵異之極。濟火是貴州水西安氏的始祖之一,水西安氏大姓自此發跡一千多年。
爨習
爨習,三國時蜀漢南中(今貴州境內)人。為南中大姓,世為寧州地方豪強,擁有大批部曲。諸葛亮南征時,收為部屬,官至領軍。
謝恕
謝恕,西晉牂牁郡(今貴州福泉一帶)人,任牂牁郡太守。西晉末年,中國出現了分裂混戰的十六國割據局面,李雄在成都建立割據政權,自封成都王,國號大成。東晉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李雄以東晉統治者力量薄弱,無暇顧及西南的時候,派其弟李壽率大軍打敗寧州刺史尹奉,南中地區盡為大成所有,惟有牂牁郡太守謝恕保郡為晉,將李壽擊敗,受到東晉王朝的信任和嘉獎,官至撫夷中郎將、寧州刺史冠軍。東晉還在今貴陽地區置晉樂縣,以表"萬民康樂","長治久安"之意。東晉成帝咸康六年(公元340年)。李壽又派李奕帶兵征牂牁,太守謝恕保城拒守,再次受到東晉王朝的褒獎。
爨瓚
爨瓚,南北朝時梁朝寧州(今貴州境內)人。世為地方豪強,擁有大批部曲。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梁王朝調徐文盛帶兵往荊州勤王,寧州空虛,爨瓚乘機據有其地,並有諸部,延袤二千餘里。梁元帝承聖二年(公元553年),爨瓚以其地降北周,北周授其南寧州刺史,允其子爨翫、爨震承襲,作為羈縻州。
阿台、阿輪
阿台、阿輪,兩兄弟,南北朝北周時東爨(今貴州貞豐一帶)人。為烏蠻人,系三國蜀漢羅甸國牂牁酋長濟火的後裔。阿台時居毋縣地(今貴州興義境內)一帶,北周時(公元561-583年)遙授為樹帥大將,支持他發展地方勢力。阿輪則居漏江縣(今普安縣地)。
爨震
爨震,南北朝時梁朝寧州(今貴州境內)人。世為地方豪強,擁有大批部曲。其父爨瓚於梁元帝承聖二年(公元553年)以其地降於北周,被北周授為南寧州刺史,死後,分東、西爨,爨震稱為東爨,居夜郎縣、談指縣,即今貴州貞豐一帶。隋朝初年(公元581年),南寧州爨震恃遠不附降。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朝廷派韋沖為南寧州總管,以解決地方割據勢力。東爨爨震、西爨爨翫見形勢變化很快,不能觀望,便自動到總管所在地降附於隋朝。
田羅駒
田羅駒,隋朝黔安郡(今貴州沿河一帶)人。黔安蠻起義首領。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田羅駒率眾起義反隋,暴君隋煬帝派武侯驃騎大將軍郭榮帶兵鎮壓。
田思飄
田思飄,隋朝黔安郡(今貴州沿河一帶)人。黔安蠻起義首領,隋煬帝大業四年(公元608年),繼頭年田羅駒起義被鎮壓下去後,田思飄又率眾起義,殺隋將軍鹿願,圍太守蕭造。隋朝行軍總管周法尚率將軍李景、裴仁基等分九路圍剿,攻進清江一帶。黔安一帶的少數民族遭殘酷鎮壓。
謝龍羽
謝龍羽,隋朝末年牂牁郡(今貴州福泉、甕安、余慶一帶)人。為當時土著首領。隋朝末年,政局動盪,天下大亂,"土宇分崩",居住在黔中地區的牂牁郡首領謝龍羽"保境自固",以待定局。唐王朝建立之後,天下大定,於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謝龍羽遣使入朝,率土歸附。唐王朝以其地置牂州,封其為牂州刺史、夜郎郡公。當時牂州與充州、應州、矩州、庄州、琰州等都歸其統治。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謝龍羽親率謝氏各支首領晉京朝貢,唐王朝以其地分數州,以謝氏各支首領分封刺史,封謝龍羽為牂州刺史,轄今甕安、余慶等地,史稱"牂州謝",各支首領分別為"東謝"、"允州謝"、"南謝"、"西謝"、"矩州謝"等。
謝元深
謝元深,唐朝應州(今貴州黔東南一帶)人。為土著酋長。在當地威信很高,其部落的人都尊敬他。謝氏一族,法不育女,自雲高姓不可下嫁。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隨牂州刺史謝龍羽晉京朝貢。他"冠烏熊皮冠,若今之髦頭,以金銀絡額,身披毛帔,韋皮行膝而著履。"朝廷以其地置應州,封他為應州刺史。史稱東謝。
謝元齊
謝元齊,唐朝充州(今古阡、銅仁一帶)人。。為土著首領。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隨牂州刺史謝龍羽晉京朝貢。朝廷以其地置充州,封他為充州刺史。史稱"充州謝"。
謝強
謝強,唐朝庄州(今貴州惠水、長順一帶)人。為土著首領。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隨牂州刺史謝龍羽晉京朝貢。朝廷以其地置南壽州,封他為南壽州刺史。史稱"南謝"。四年後改為庄州。
謝法成
謝法成,唐朝矩州(今貴州貴陽)人,為土著首領。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隨牂州刺史謝龍羽晉京朝貢。朝廷以其地置矩州,封他為矩州刺史。史稱"矩州謝"。曾受唐朝黔州都督府派遣,前往古牂牁昆明羅氏(又稱烏蠻)"招諭",說服昆明比樓等七千戶於唐高宗總章三年(公元670年)歸附唐朝廷。
趙摩
趙摩,唐朝明州(今貴州貞豐一帶)人。土著酋長,有戶萬余。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遣使入朝,內附唐朝。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朝以其地置明州,封他為明州刺史。史稱"西趙"。
比婁
比婁,唐朝祿州(今貴州畢節一帶)人。彝族君長。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比婁應矩州刺史謝法成招慰,率部落七千戶內附,唐高宗總章三年(公元670年)設祿州、湯望州,由比婁和他弟弟阿七分治。祿州即畢節,湯望州即是後來的郎岱(今六枝)、平遠(今織金)、水城等地。
謝無靈
謝無靈,唐朝矩州(今貴州貴陽)人。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謝無靈率眾起義,經過一番戰斗,被黔州都督李子和鎮壓。
田道遠
田道遠,字從善,號世魁,唐朝思州(今貴州務川縣)。唐朝義軍兵馬使田克昌之長子。唐睿宗景雲二年(公斤711年)參加征剿黃土坡%僚有功於朝廷,授義軍兵馬使,為貴州思州田氏五世。
謝疆
謝疆,唐朝庄州(今貴州獨山、惠水一帶)人,土著首領。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朝廷許其地為羈縻州,封他為庄州刺史,史稱"南謝蠻",領八縣。
田公榮
田公榮,字子爵,號竹齊,唐朝思州(今貴州務川縣)人,唐朝義軍兵馬使田道遠之子。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貢寶馬方物,授父職義軍兵馬使,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加思州節度使,升中書侍郎。為貴州思州田氏六世。
趙君道
趙君道,唐朝%%(今貴州境內)人。土著大酋長。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曾入朝進貢,獻方物。唐代宗大歷中年(公元772年左右)和唐德宗貞元初年(約公元785年),還數次遣使晉京朝貢。
趙國珍
趙國珍,唐朝充州(今貴州境內)人。為唐朝明州刺史趙摩之後,初任充州刺史謝嘉藝的部屬首領。唐玄宗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南詔王閣邏鳳叛,宰相楊國忠兼劍南節度使,以國珍有方略,授黔中都督。詔其征計南詔。他實力強盛,屢敗南詔,成為唐朝抗拒南詔的大勁敵,護五溪十餘年。唐代宗年間(公元762-779年),擢升工部尚書。其後人取代謝氏為充州酋長,世襲黔中都督到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
海通
海通,唐朝貴州人。他是一個和尚,四川樂山大佛就是他開鑿的,他為了募集資金,挖出自己的一隻眼球放在盤子里,托缽化緣,以示自己的決心和誠意。現在樂山大佛後有海通塑像,上書"唐代貴州人"。
宋鼎
宋鼎,唐朝蠻州(今貴州開陽一帶)人。自稱西南番大酋長。曾任正議大夫,檢校蠻州長史。繼襲蠻州刺史,資陽郡開國公。在唐朝的黔中地區為後起之秀,戶口殷盛,人力強大,鄰側諸蕃皆敬憚。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晉京朝貢,同行的有巴江縣(今貴陽市烏當區巴香里)縣令宋萬傳等。朝廷官封依舊。
趙主俗
趙主俗,唐朝牂牁(今貴州境內)人。土著酋長。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晉京朝貢,次年,朝廷授主俗官封,褒獎其"朝貢不絕",其後十一年中,還五次遣使入朝,與唐中央朝廷保持較密切的關系。唐憲宗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又三次入朝,朝廷委官領其使,並"齋國信物,降璽書賜其王"。唐穆宗長慶中年(823年左右),和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均有朝貢。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至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1年),凡七次遣使入朝。
阿佩
阿佩,彝族,唐朝明州(今貴州貞豐一帶)人,土著首領。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阿佩以所屬明州地歸附唐朝廷。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36),朝廷封他為羅甸王(簡稱羅王),所領地曰羅甸國(簡稱羅國),治所在令貞豐縣東南的羅王亭,轄地在今貴州貞豐、晴隆,關嶺一帶,世襲爵位。朝廷又封其別帥烏蠻普里部首領為滇王(今貴州晴隆境內某山有滇池而得名,非雲南滇池),後改名普寧郡王,治所在今貴州安順西七十里羊武寨。
羅太汪
羅太汪,羅榮的玄孫,唐朝播州(今貴州遵義縣)人。世襲播州土官。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詔叛唐,攻陷播州,羅太汪逃到瀘州祖羅仁勇家避住,朝廷命蔡、宋、康、高四經略討之,不克。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朝廷又命總戎太原人楊端率軍討伐。楊取道瀘州、敘永,羅太汪赴軍營獻策,並隨軍收復播州。羅太汪與楊端共領播州,自居副職。
宋朝化
宋朝化,五代後唐時牂牁清州(今貴州清鎮)。當時任清州八郡刺史。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宋朝化率領八郡各刺史和羅甸王、普露靜王等九個昆明大鬼主等153人的使者團晉京朝貢,獻方物。朝廷賜贈銀器等禮品,增進了貴州與中原的聯系。
尹懷昌
尹懷昌,五代後晉時都勻人,土著大酋長。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2元),尹懷昌率其所屬十二部歸附於湖南的楚王馬希范。
莫彥殊
莫彥殊,五代後晉時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為當地土著酋長。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2年),率其本部十二州歸附於湖南的楚王馬希范。
張萬凌
張萬凌,五代後晉時牂牁(今貴州境內)人,為牂牁土著酋長。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2年),張萬凌率領所屬的思州、夷州等八州歸附在湖南的楚王馬希范。
田景遷
田景遷,北宋初年珍州(今貴州正安、桐梓一帶)人。土著酋長,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率土歸附宋朝廷,朝廷賜名珍州,封田景遷為珍州刺史。宋太祖開寶元年(公元968年)改名西高州,又稱夜郎郡。領夜郎、麗皋、榮德、樂源四縣。
龍彥滔
龍彥滔(?-971),五代時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土著大酋長,為黔南八姓番奉為西南番主。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晉京朝貢,宋王朝授其為南寧州刺史、歸德將軍、番落使。宋太祖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去世,由其子龍漢塘襲南寧州刺史。
普貴
普貴,北宋初年烏蠻(今貴州大方一帶)人。彝族土著首領。北宋初年,其祖父烏蠻豪長羅氏主色入侵矩州(今貴陽市),驅逐矩州領主謝氏,毀其城垣,改名黑羊箐,自己則駐扎石人山(今貴陽市白雲區)控之,自稱"石人部落"。不久羅氏主色退居水西之地,由普貴的父親若藏守石人山和矩州。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普貴晉京,以所領矩州之地歸順宋朝廷,土語訛"矩"為"貴",宋太祖趙匡胤予以敕書,文中有"惟爾貴州,元在要服"。"貴州"一詞始見於文獻。宋太祖封普貴為矩州刺史。
宋景陽
宋景陽(?-987),宋朝初年蠻州(今貴州開陽、貴陽市烏當區一帶)人。土著豪長。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景陽奉朝廷派遣平定廣右壯族有功,被授予"寧遠軍節度使、蠻州總管府部管"。從此,宋氏實力大增,遂驅逐烏蠻羅氏,奪得矩州(今貴陽市),設大廳谷落總管府,將羅氏鴨池河以東屬地全部佔領,形成雄長一方的封建大領主,史稱"水東宋氏",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宋景陽逝世,贈太尉,謚忠成。朝廷錄其功,俾子孫世爵茲土。
龍漢璿
龍漢璿,北宋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南寧州事兼番落使。宋太宗太平天國六年(公元981年),龍漢璿遣牂牁諸州酋長趙文橋率百餘人晉升京朝貢獻方物,並上繳後蜀孟氏所授的印符,於是,朝廷授龍漢璿為歸德將軍、南寧州刺史,以趙文橋等並為懷化司戈。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龍漢璿又遺其弟龍漢興入朝,三年(公元992年),龍漢興及都統龍漢堯、刺史龍光顯、龍光盈等貢馬及硃砂等。
龍漢堯
龍漢堯,北宋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南寧州都統,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曾隨南寧州刺史龍漢璿之弟龍漢興、刺史龍光顯、龍光勇等入朝,進貢馬匹及硃砂。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龍漢堯遣使龍光進率西南牂牁各部一龐大的使節團入朝,並帶去一個民族歌舞團,第一次把貴州的歌舞和蘆笙帶到了中原,促進了貴州與中原的文化交流。皇帝詔授龍漢堯為寧遠大將軍,封歸代王,授保順將軍龍光盈、龍光顯並為安化大將軍,授龍光進等24人為將軍、郎將、司階 、司戈,其從者分授甲頭王子、刺史、判官、長史、司馬、長行、兼人等職。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龍漢堯又遺使者龍光腆率牂牁各部千餘人入朝,詔授龍光腆等130人安封。五年(公元1002年),龍漢堯再遣1600人入朝,進貢馬460匹等。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龍光進再次入朝。南寧州龍氏盛極一時,成為黔南的一大望族。
龍光進
龍光進,宋朝南寧州(今貴州惠水一帶)人。南寧州望族,南寧州刺史龍彥滔之後。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他受南寧州刺史龍漢堯的派遣,率西南牂牁郡各番主組成的1000多人的一個龐大使節團晉京朝貢。並帶去一個民族歌舞團,在皇帝面前作了藝術表演,一個吹瓢笙,如蚊蚋聲,良久,數十人邊袂宛轉而舞,以足頓地為節,輕歌曼舞,清新而又粗獷的苗族著名"水曲"蘆笙舞響徹整個殿堂。歌舞是貴州各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他們抒發感情的一種主要方式,貴州歌舞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民族特色。龍光進第一次把貴州歌舞和蘆笙帶到中原,促進了貴州與中原的文化交流。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龍光進曾再交率使團入朝,進一步加強了貴州與中原的聯系。
田正允
田正允,字成仁,宋朝思州(今貴州務川縣)人。宋朝右僕射平章事田承文之子。宋仁宗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八月收復南邊叛寇王貴千、傳事魯等,初授義軍兵馬使、後升都指揮,封武略將軍。為貴州思州田氏十二世。
田士儒
田士儒,字崇古,寧朝思州(今貴州務川縣)人。宋朝武略將軍田正允之子,初授義軍兵馬使。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2年)春平定廣元之亂,加都指揮使。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征討瀘南叛寇,累加都指揮使,封義勇武略將軍。為貴州思州田氏十三氏。
楊晟台
楊晟台,北宋誠州(今貴州天柱、錦屏一帶)人。農民起義首領。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因宋神宗已死,哲宗上台後,廢除了王安石的改革政策,朝廷又陷入了財政危機中,便於次年罷沅州、誠州、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誠州人楊晟台乘朝廷兵力薄弱之際起義,廣西、湖南比如震驚。朝廷以唐義問為湖北轉運使,帶兵征討。起義軍斷渠陽道,宋軍不得進。唐義問則繞往其背,起義軍防守不及。數千人被屠殺,起義失敗。
趙高峰
趙高峰,北宋桐梓人,曾官至長沙太守。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告歸,敕賜所居名"青蓮院"。著有詩集,惜已亡。等等。。。。

❷ 務川縣有名人嗎

一個地方,時間長了。名人也自然有了。但是不是名人,還是要等以後看。

❸ 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1、申啟賢(?-1839),字子敬,號鏡汀,延津南街(今河南新鄉)人。清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福建道、江西道監察御史、順天府尹、倉場侍郎、禮、戶、吏部侍郎、山西巡撫等職。曾提出禁煙主張,為中國近代禁煙運動開啟先河,他的禁煙義舉在黃河故道廣為傳揚。

2、申佳胤(1602—1644)明末官員,《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諱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人。

崇禎四年進士,歷任知縣、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員外郎、南京國子監博士、大理寺評事、太僕寺丞等職。甲申之變,佳胤殉國死節,贈太僕寺少卿,謚節愍。入清,褒揚忠烈,賜謚端愍。有《申端愍公詩集》、《申端愍公文集》傳世。

3、申時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明代大臣。明朝中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嘉靖四十一年殿試第一名,獲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禮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首輔、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

4、申包胥(生卒年不詳),風姓,包氏,名胥,因封於申邑,故稱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孫,又稱王孫包胥。華夏族,今湖北省京山市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

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裡,派人責備伍子胥,為復國,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城牆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

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楚昭王復國後要封賞申包胥,他堅持不受,帶一家老小逃進山中隱居。從此申包胥被列為中國的忠賢典範。

5、申舟(?-前595年),羋姓,文氏 ,名無畏,字子舟,因被封於申,以邑為氏,別為申氏,又被稱為文之無畏、毋畏、文無畏。楚文王的後代 ,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出使齊國過宋國境時被宋國殺害,楚遂興兵伐宋,引發了楚圍宋商丘之戰。

❹ 貴州歷史名人 及其主要事跡

1、趙旭:

(1812-1866),字石知,號曉峰,清朝貴州桐梓縣人。幼年喪父,青年時代隨其叔至山東騰縣祖父官署居住。先後游學吳楚,閱歷學識極富。回桐梓後,曾九次鄉試不第。長期居家課讀,與"西南世儒"鄭珍、莫友芝情誼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諭。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縣教諭時,以實績加翰林院孔目銜兼署都勻府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農民起義軍攻破荔波縣城,旭受重傷後投江死。趙旭博學多才,關心桑梓的文化事業,曾采訪桐梓掌故,編成《桐鑒》6卷、《被桐鑒》1卷、又編成《桐梓耆舊詩抄》1卷、《桐梓藝文志》4卷、《文學爾雅注》1卷、《琴鶴堂先澤拾遺》1卷、《蜀碧補遺》6卷。趙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詩歌創作。著有《播川詩抄》8卷,選詩500餘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長期居住在農村,對貧苦農民的生活較了解。他寫的詩,多反映貧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大膽揭露清軍的腐敗的社會的黑暗。語言朴質無華,通暢明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2、汪承潮:

字小瀛,號祖龍坑外人,貴州貴陽人。畫家。工山水人物,能寫真。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曾為麟慶《鴻雪因緣圖記》繪黔中名勝。

3、王立中:

清朝貴州平越(今福泉縣)人。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進士,入翰林院。

4、 安淦辛:

清朝貴州水西人。奢香後裔。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稟請為奢香立碑於墓前,又修奢香祠於墓側,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柱標志於路旁。

5、陳鈺:

(1814-1869),字二如,號一指山人,清朝貴州貴陽人。貴州籍指畫名家自幼不喜科舉,醉心水墨繪畫,未到中年畫名即已遍黔中,因用心過度,40度後雙目失明,經數年治療,重見光明。擅長指畫,畫人物、山水、花鳥、尤以人物最精。書畫造詣甚高,可惜局於黔疆,無緣與海內外名家交遊,難顯其名聲。陳鈺的人物畫,到民國年間仍有為其族人保存者。計有《一指山人行樂圖》、《十八羅漢冊》等。貴州省博物館收藏有其畫數種,有《鍾馗破扇圖軸》、《墨筆山水花卉散頁》(十頁)等。

6、何德勝:

(1814-1867),字安國,本姓劉,呼為劉二、何二,清朝貴州黃平木老坪人。農民起義軍黃號軍首領。生性倔強,好打抱不平,對清政府濫征捐稅,強行"折征"的政策極為不滿。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在甕安天文組織起義,用黃布扎頭,史稱黃號軍。建立有上大坪、轎頂山等根據地。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攻入開州,十年(公元1830年)四月擬攻貴陽,已進占烏當,擊斃守備戴雨先,因提督田興增援,遂退至開州、平越、貴定等地與官軍進行爭奪戰。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相繼擊斃後補道趙國澍、守備袁學先、千總孫德勝、副將何顯士、知府戴鹿芝、知縣白婪蟾,游擊商肇淮、郭開貴等文武官員,攻佔修文,與另一農民起義軍潘名傑聯合擬再次攻貴陽,已進兵至小關、茶店等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又攻破長順、長寨、定番、其勢力達到安順、安平,擊斃守備王三錫、游擊田慶宜、黃德正、都司李洪林、唐萬全、千總蘇一相等。同治四至六年(公元1865-1867年),又破清鎮縣,入息峰,擊斃副將葉有貴、倪朝榮等。征戰黔境十三年,縱橫數百里,隊伍發展到十餘萬人,使清政府為之震懾,視為"腹心之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十月,病逝於轎頂山軍中,其起義隊伍由其妻領導繼續堅持斗爭。由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清朝廷調集大軍前來鎮壓,黃號起義軍最後失敗。

7、舒光富:

(1814-1855),乳名舒大,民間稱他舒裁縫,清朝貴州遵義人。幼讀私塾,成年隨父業鹽商。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參加獨山楊元保農民起義,拉開了貴州咸豐同治年間農民大起義的序幕。起義失敗後回家。是年八月,與桐梓九壩場楊龍喜率千餘人起義,攻佔桐梓縣城,以"除暴安民"為宗旨,建立了以賽波府(九壩場)為中心,包括興州(桐梓)、新開(仁懷)、遵義城周圍的根據地,尊舒光富為江漢皇帝,楊龍喜為都督大元帥,改咸豐四年為江漢元年,開倉賑貧,得到了廣大農民擁護,隊伍發展很快,壯大到兩萬多人。後率軍南下,攻婁山,戰板橋,占仁懷,並准備攻打遵義,並出擊黔西、綏陽、正安等。因朝廷派雲南總督羅繞典率雲南、四川和貴州等地官兵圍剿。起義軍失利,南退歸化(紫雲)、羅斛(羅甸)、都勻、獨山、麻哈(麻江)、平越(福泉)、甕安、余慶、石阡等地。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4月,楊龍喜舉家殉難於石阡的葛彰河邊。舒繼續率隊奔松桃,過思南,回桐梓,後在遵義土窯失敗被俘,壯烈就義。此次起義,對川楚震動極大,為貴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義起到了奠基作用。

8、 諶厚光:

清朝貴州織金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進士。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勤奮有為,玉河漲水時他組織修堤護城,平市商限息調劑,其盈虛緩急定為每年三限,商民稱信。至仕歸。

9、胡萬育:

字仁山,清朝貴州黎平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貢生。遵義黎柏容為開泰校官時,胡萬育與之唱和頗多。著有《容膝山房詩集》二卷。

10、何開瀛:

字萊仙,清朝貴州清鎮人。書畫家。生活於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曾為貢生,善書畫,尤精蘭竹。

11、趙鍾域

字省三,又字友莪,清朝貴州普定人。畫家。生活於道光年間(1821-1850年),曾為廩生,善畫蛺蝶魚蟲。

12、楊沂秀:

字魯川,貴州鎮遠人。為果勇侯楊芳之侄。系清朝道光年間進士,曾任陝西鄂縣知縣等。其女兒楊林貞工書畫。

13、田溥:

字雪樵,清朝貴州綏陽人。畫家。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間貢生,工水墨山水畫,師法董、巨。

14、徐樗:

清朝貴州銅仁人。清道光(1821-1850年)中監生。《黔詩紀略後編》錄有其詩,並稱善畫。

15、史荻洲:

字勝書,清朝貴州黔西州(今黔西縣)人。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與黔西詩人、書法家張琚結"桐蔭詩社"。十五年(公元1835年)中舉人。他與清鎮詩人戴粟珍同為黔西知州、著名詩人吳嵩梁之學生,二人結下終身情誼,不僅詩賦文章出類拔萃,而且情同手足,二人同赴京城任職,同到吉林大安從政。當地稱詩者,贊譽戴、史二人"才名不相上下,交情亦最深"。後來荻洲客死遼寧任上,粟珍安葬荻洲後,每歲必以荻洲名義為荻洲之母致書奉遺金,及至史母仙逝時也不知兒子已死。這種至深至厚的情誼至今傳為美談。史、戴的詩,曾載於都中,後刊於黔。史荻洲著有詩集《秋燈畫荻詩抄》。

16、任必達:

字裴然,清朝貴州清平縣(今凱里)人。生活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公元1796-1850年)。初參幕務,後杜門不出,居家著述。著有《清平縣志稿》四卷。又工詩文,書法亦重筆墨外間韻味,遠近識者,無不贊賞。

17、楊開秀:

字實田,號雲卿,貴州綏陽縣人。應鄉試久不中,直到五十歲才中舉人。一生以教書為業。道光末年到遵義禹門寺設私塾,各鄉學生多慕名來讀書,寺中房舍全住滿。黎庶燾、庶番、兆銓、光普和庶昌等都是他的學生。黎庶昌為文,多得力於楊先生。此時的禹門寺私塾盛況足以與乾隆年間黎安理執教時相輝映。晚年力學古文奇字,撰有《古文異訓》,成一家言。惜未完成而逝,終年67歲。

18、郭超凡:

(?-1858),字小袁,貴州清鎮人。幼時聰明好學,十七歲時就很有文名,學者徐光文給他起名"超凡"。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中進士。先在貴州興義府任教授六年,興修試院,擢拔人才,張之洞皆出其門下。鴉片戰爭後,於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調廣東作官,歷任饒平、東莞、香山知縣和廣州知府。他不畏強暴、不懼洋人,平息地方械鬥,擒殺海盜"天公大王",矯正考場弊端,多次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欺凌和攻打,從而使當地的社會秩序得以安定。劉誾譽其為"名儒"、"名將"。只因廣東總督葉名琛忌才,被其壓抑,不能大展雄才。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5月30日,終因積勞成疾,抑鬱早逝。死後,朝廷贈"太僕卿
19、 莫庭芝:

(1817-1890),字芷升,別號青田山人,清朝貴州獨山縣人。"西南世儒"莫友芝之弟。從小受父兄和鄭珍之教,擅長詩詞古文,以教育文學名世。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拔貢生,次年參加京城應禮部試落第。便絕意仕途,專心研究學問。歷任永寧州學正、安順府學訓導、思南府學教授、貴州學古書院山長。一生執教四十年,為貴州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他和黎汝謙還編輯了《黔詩紀略後編》三十三卷,為貴州清代詩歌總集,與莫友芝所輯的《黔詩紀略》有雙壁之譽。為後世保存了珍貴的歷史文獻。他著有《青田山廬詩鈔》、《青田山廬詞鈔》,黎蒓齋在日本為他刻印,風致真朴。工小篆及八分書,自得天趣,與同時書畫名家孫竹雅、吳茗香相知,故詩詞集中題畫之作亦不少。

20、柳天成:

(1817-1871),清朝貴州都勻府人。農民起義軍領袖。出身貧苦,飽受壓迫,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五月在都勻壩固領導苗族起義,進軍雞賈河,建立根據地,眾推柳天成為王。柳天成足智多謀,勇敢善戰,他領導的義軍活動於都勻、獨山、荔波、都江、八寨、麻哈、大塘、貴定、平越、甕安和羅斛等地。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攻戰麻哈,擊斃提督佟攀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六月,在羊安與貴州提督張文德激戰,殲敵近萬名,使總兵、副將當場斃命,使張文德負重傷,取得了自張秀眉義軍黃飄大捷之後的又一大捷。由於清廷調重兵圍攻,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四月,雞賈河根據地失陷,柳天成退守內外套,不幸被叛徒暗殺身亡,起義失敗。

21、周灝:

字子純,清朝貴州貴陽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舉人,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進士。以知縣分發直隸,先後任沙河、定興(保定)、正定知縣。後因遭彈劾落職講學,昭雪後復職,署甘肅故城。因罹瘟疫,卒於任所。灝性廉愛民,總督劉長佑疏聞,奉旨於正定建專祠。

22、吳寅邦:

字清臣,清朝貴州永寧州(今關嶺縣)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拔貢。歷任安順、清鎮、貞豐書院講席,參與纂修了《安順府志》。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秋,曾親到貴州關嶺縣境內紅岩碑古跡岩下,將紅岩碑再拓了一道,分別分送各處,紅岩碑的真面目,始比較容易與社會見面,為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古跡紅岩碑的研究作過貢獻。

23、黃國賓:

號西樵,貴州銅仁人。書畫家。道光十二年(公元1837年)拔貢。善書畫,喜作米家山水畫。

24、付壽彤:

(1818-1887),原名華賡、更昶,字青余,清朝貴州貴築(今貴陽市)人。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舉人,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進士。入翰林院、歷任歸德、南陽、開封知府、河南汝光道、河南按察使等。工書法。著作有《孝經述》、《古音類表》、《孔庭學裔》、《淡勤室詩》、《湘漓別志》、《十六國年表》、《吳越游記》、《吳越歸程記》、《淡語》、《真錄篇》、《古文辭》等。善書法,幼年隨宦粵中,服膺許鄭之學,鄉試時為學使何紹基賞識,何書"實事求是"贈之。壽彤書法師何紹基,四體皆工,中年精研晉草運腕這之妙,尤得道州真傳。晚年居長沙,該地書家甚多,而傅氏書名特彰,求書者應接不暇。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卒於長沙,與妻劉氏合葬於瀏陽南鄉渡頭市淡庄。

25、傅有賡:

貴州貴陽人。學者。他於清朝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撰寫了《三國志音證》。古代南朝劉宋時裴松之編寫了一部《注三國志》,成為人們研讀《三國志》不可缺少的輔助與參考材料,但它亦非完美無缺。傅有賡的《三國志音證》,為其補綴音義之不及,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書。

26、蕭尚卿:

清朝貴州平越(今福泉縣)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進士,入翰林院。

27、潘新簡:

(1819-1869),清朝貴州荔波縣人。水族農民起義軍領袖。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發動水族農民千人在九阡、莪蒲起義。提出"不繳糧、不納稅、打倒清朝享太平"的口號,他們吸取了太平軍的一些好政策,建立了九阡山根據地,號稱輔德王。他們支持戰斗十多年,義軍發展到四萬人,在太平軍別遺隊余誠義、黃金亮以及都勻柳天成,都江羅光明,張秀眉義軍部將高禾、九松等各路義軍的積極配合下,轉戰於黔桂邊區,控制了大半個荔波縣,曾五占荔波縣城,南窺思恩,北圖都勻、獨山,打死荔波守備更玉麟,千總王代龍等。義軍的強大,引起了清廷的不安,派廣西、貴州清軍圍剿,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九阡失守,因叛徒出賣,潘新簡被俘,犧牲於桂林。

28、胡長新:

(1819-1885),字子和,貴州黎平縣人。幼受業於莫友芝、鄭珍,學有根柢。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舉人,次年進士。以知縣分發江蘇。因受其父被降官職的影響,淡於榮進,棄知縣不就,改任貴陽、銅仁等府教授。學使以學異推薦他,擢升翰林院典簿,又不受。遂辭職還鄉,主講於黎平書院,終老不倦,為家鄉的文教事業作出了貢獻。著有《籀經堂詩鈔》、《籀經堂文鈔》等,校刊《三忠合編》,擅小篆,得秦漢古璽遺意。其《聞升京官》詩,描述了作者聞調升京官消息後思想感情的波動和變化,抒發了作者對升遷官職的淡漠,流露了對官場的厭倦,表現了作者恬淡自守的情操。

29、戴粟珍:

字禾庄,別名吳蘭雪,清朝貴州清鎮縣人。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舉人。他與黔西舉人史荻洲同為黔西知州、著名詩人吳嵩梁之學生,因而結下終身情誼,不僅詩賦文章出類拔萃,而且情同手足,二人同赴京城任職。道光中期,二人到吉林大安從政,當地稱詩者,贊譽戴、史二人"才名不相下,交情亦深"。後來史荻洲客死異鄉,粟珍安葬荻洲後,每歲必以荻洲名義為荻洲之母致書並奉遺金,及至史母仙逝時也不知兒子已死。這種至學至厚的情誼直今傳美談。戴、史的詩,曾載於都中,後刊於黔。粟珍著作有《對床聽雨詩》、《詩鈔》、《補遺》、《南歸草》等。

30、楊元保:

(?-1854),清朝貴州獨山人。布依族農民起義軍首領。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初,楊元保之父帶眾抗捐被捕入獄,慘死獄中。楊元保懷著深仇大恨,在太平軍推動下,於二月份領導布依族、苗族、水族、漢族農民和手工業者數千人在上司起義,提出"順天成道,打富濟貧"的口號,連續擊敗八寨游擊和獨山州牧,攻克都勻平舟司,占據通往獨山、羅甸、大塘和廣西南丹的要道。聲震獨山、都勻和荔波三地。因貴州巡撫蔣蔚遠調集官軍圍攻,力量眾寡懸殊,不到三個月,起義失敗。楊元保在廣西南丹州屬昔里山被俘,在貴陽英勇就義。這次起義點燃了貴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義的烈火。

❺ 貴州有哪些名人

貴州著名人物 :

張之洞 何應欽 王陽

楊龍友 姚茫父 周漁璜

丁道衡 張道潘 安健

丁寶楨 李端棻 李世傑

謝六逸 蹇先艾 陳恆安

宋吟可 蕭嫻 周起渭

謝三秀 趙以炯 樂森璕

黃齊生

❻ 黔北名人

我不是...

❼ 商丘有哪些歷史名人

1、商湯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2、莊子

莊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

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3、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

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4、魏元忠

魏元忠(?-707年),原名真宰,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唐朝宰相。魏元忠歷仕高宗、武後、中宗三朝,兩次出任宰相,並兼具一定的軍事才能,曾平定揚州叛亂,為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唐代眾多的宰相中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

武則天晚年時,又受張昌宗、張易之陷害,被貶為高要尉。唐中宗復位時任宰相,隨波逐流,不再直言。後因牽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韋後及殺武三思事,貶思州務川尉,行至涪陵而死。享年七十餘。

5、井俊起

井偉生(1875年~1958年),字俊起,河南商丘人,中國同盟會會員。著名文化學者、方誌學家。民國時期曾任商丘縣知事、河南省參議員、鎮嵩軍總部秘書、河南省議會秘書長、河南省圖書館館長等職。

新中國建立後任河南省圖書館館長和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委,為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被譽為「中州八大名流」之一。

❽ 歷史上姓申的名人有哪些

1、申伯

申伯(西周厲王至宣王時期人),周宣王之元舅也。西周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申國(今河南省南陽市)開國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時,為了遏制「南土」楚國勢力的崛起,又能「封建親戚以蕃屏國」,宣王於公元前827年或稍後改封其舅申伯於南陽,建立申國。

南陽,原為西周謝國封地。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從淮夷前線調至南陽,「於邑(城垣)於謝」,「定申伯之宅(宮室)」,營建先王「寢廟」,劃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國的時候,宣王為其舉行了盛大的歡送儀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詩歌詠其事,此篇後收入《詩經》。申伯就國南陽後,改進石、陶生活用具,發展金屬生產工具。

擴大黃牛飼養,鼓勵國人墾荒。同時調整防禦思想,加強戰車與水軍建設,有效地阻止了楚國勢力的北進,為南陽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宣王中興」作出了貢獻。

申國地圖西周末年,周幽王廢申後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滿。申侯與繒國、西戎聯合伐周,導致西周的滅亡。

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為周王(周平王),遷都洛邑,再次充當了扭轉乾坤、開辟新時代的角色。

2、申佑

申佑(1425-1449年),字天錫,明仁宗洪熙元年出生於貴州務川縣火炭埡,即今務川自治縣大坪鎮龍潭村,正統十年(1445)乙丑科進士,三甲四十七名,後官至四川道御史。

明英宗北伐時,身陷重圍,申佑代替英宗殉難於土木堡。景泰元年(1450)代宗朱祁鈺繼位,表揚忠烈,為申佑殉國褒顯,賜恤蔭,建祠於思南府(今思南縣)和務川。

3、申時行

申時行,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申姓富商之子,其生母據傳是一名尼姑,後為蘇州知府徐尚珍所收養。

申時行祖父從小過繼於徐姓舅家,故時行幼時姓徐,中狀元後歸宗姓申。長洲文化興盛,名士輩出;商業繁榮,商賈雲集。

申時行自幼天資聰慧,生性好學,既有文人的才學,又有商人的機敏。在其養父嚴格的教育下,順利通過鄉試,並取得進京會試的資格。萬曆十九年八月,申時行回到了故鄉長洲。

這年,他年五十有七。他在老家度過了23年。萬曆四十二年,他年滿八旬,神宗遣使存問。詔書到了申府大門,申時行咽氣。神宗詔贈太子太師,謚號「文定」。

4、申佳胤

申佳胤六歲喪父而孤,家庭貧困,無所仰賴供給,其母靠紡織維生,有時一日只食一餐。申佳胤自幼便以節操剛正自勵,面對他人從不顯露飢寒的神色,他人無法看出其境況。

萬曆四十八年(1620)補生員。天啟元年(1621)辛酉鄉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辛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五名同進士出身。六年(1633),授河南開封府儀封縣知縣。

儀封民風勤謹簡朴易於治理,申佳胤減省繁苛的教條,打算與民休息;儀封縣原本多盜賊,申佳允嚴格實行保甲法,使盜賊無處容身,治安漸佳。

遇到大雨不止,黃河決口,申佳胤親自冒著怒濤乘船組織民工堵塞決口;縣內有大土豪,奸詐狡猾而擾亂治安,申佳胤將之捕捉處刑,縣境內為之震憾。

清順治十三年(1656)下詔褒揚甲申死難諸臣,賜謚端愍。申佳胤死後,名士陳子龍為其作《申節愍公傳》、殷岳為其作《行狀》,子申涵光、申涵煜、申涵盼編有年譜。

5、申啟賢

申啟賢體察民情,辦事精細,忠於職守。在任監察御史時,曾兩次上書皇帝,建議地方官員要經常「巡歷鄉村,化導士庶,體察輿情」,並要求官員本身應「崇簡去奢,以培民氣。

嚴禁賭博,以靖民風」。這些建議均為皇帝所採納。更可貴的是,申啟賢目睹當時朝野吸食鴉片成風,沿海各省出洋販運,內地州縣煙館遍地,白銀外流,財政困難,深感痛心。

嘉慶十八年(1813年),他擬就《禁鴉片法》奏呈皇上,提出禁止鴉片四條措施,經皇帝諭准後,訊即曉諭各州縣貫徹執行。

申啟賢的《禁鴉片法》比林則徐道光十八年(1838年)提出禁煙主張早25年,為後來的禁煙運動開了先河,被後人譽為「禁煙先驅」。

申啟賢不但自己為官清正,勤政恤民,對家人更是要求嚴格,絕不允許家人仗勢欺人。據傳,申啟賢老家與另一李姓人家中間隔一小胡同。

有一次兩家因地界發生糾紛,其弟派人持信進京求哥幫助。申啟賢看信後,當即回信一封:「千里馳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其弟看信後,深感慚愧,遂拆牆退後三尺重建。其鄰見狀深受感動,亦拆牆退後三尺重建。原先狹小的胡同遂變成了一條寬敞的大路。

為弘揚這種禮讓之風,當時的延津知縣將這條胡同命名為「仁義胡同」。多少年過去了,當年申李兩家的高牆亦不復存在,「仁義胡同」的美名卻代代相傳。

❾ 思南縣內歷史上都出過那些名人,他們是誰

有田秋、李渭。

1、田秋

田秋(1494—1556),字汝力,號西麓,土家族,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城)人 ,明代進士,官至廣東布政使。為官二十年,直言敢諫,廉潔奉公。

他是開發貴州人才,興辦州縣學校的先賢,功德卓著,業績昭然。貴州自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建省至嘉靖的百餘年間,全國13省有12省都有鄉試科場。

惟獨貴州科考仍歸並於雲南省,凡要考舉人的學子都得到雲南昆明應試。千里迢迢,道路崎嶇,行旅艱難,這對貴州選賢育才帶來很大不利。貴州撫按也曾向朝廷申報自設考場,未能如願。

往往被朝廷以「舊制難改」或「舊制不可輕改」而了之。這樣,就造成了貴州教育的發展緩慢,邊遠州縣的教育就更落後了。

田秋於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向皇帝上《開設賢科以宏文教疏》,奏請在貴州獨立設鄉試考場。

十四年(公元1535年),獲得朝廷批准。十六年(公元1537年),貴州首次開科,從此貴州人才四起,直追中原。

2、李渭

李渭是明朝理學家。號同野,明朝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舉人。

歷任華陽(四川成都)知縣、和州(安徽和縣)知州、高州府(廣東茂名)同知、化州知府、南京戶部郎、韶州知府、廣東副使、雲南左參議等。

(9)務川歷史名人擴展閱讀:

思南縣近代名人:

1、曠繼勛

曠繼勛(1897—1933),男,漢族,原名大勛,號集成,貴州思南縣人。少時只讀過三年私塾,從小好動,愛彈跳,會騎馬,練就了一副輕捷矯健的身軀。輟學後隨父串鄉擺攤賣葯。

1919年入川當兵,歷任連長、營長。1925年升任黃隱江防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不久江防軍縮編為第七混成旅時改任第二團團長。同年發起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四川分會,分管財政。

1929年6月29日建立四川第一個縣蘇維埃政府——蓬溪縣蘇維埃。後出任紅6軍、紅4軍、紅25軍等多個紅軍軍長、川陝省臨時革命委員會主席。

1933年夏,在四川通江洪口場犧牲,時年三十六歲。2009年9月10日,曠繼勛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2、肖次瞻

肖次瞻(1905.10--1940.12) 原名炳煌,又名次旃、漢吉,漢族,中共黨員,黔東早期中共地下黨組織主要創建人,思南縣人。

13歲考入鎮遠中學,後考入常德教會學校,專習英語、數學,1924年隨父到武漢,就讀於共產黨人陳潭秋、進步青年錢介磐創辦的共進中學。

1925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積極投入學生運動;1926年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惲代英等一起從事革命活動,後出任中華全國郵務總工會籌備處常委。

3、干正書

干正書,男,中共黨員,土家族,高級編輯,貴州省「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貴州省核心專家。他曾在思南任過鄉鎮秘書,縣委宣傳幹事。

1981年調入貴州日報工作,任記者,專職評論員,理論部主任。1991年任貴州日報社副總編輯。

1998年任總編輯。他采寫和編輯的新聞作品中,有近百件獲中國新聞獎,全國黨報新聞獎以及貴州新聞獎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思南縣

❿ 商丘歷史名人

1、商湯

商湯(約公元前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2、莊子

莊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

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3、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

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4、魏元忠

魏元忠(?-707年),原名真宰,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睢陽區)人,唐朝宰相。魏元忠歷仕高宗、武後、中宗三朝,兩次出任宰相,並兼具一定的軍事才能,曾平定揚州叛亂,為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唐代眾多的宰相中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

武則天晚年時,又受張昌宗、張易之陷害,被貶為高要尉。唐中宗復位時任宰相,隨波逐流,不再直言。後因牽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韋後及殺武三思事,貶思州務川尉,行至涪陵而死。享年七十餘。

5、井俊起

井偉生(1875年~1958年),字俊起,河南商丘人,中國同盟會會員。著名文化學者、方誌學家。民國時期曾任商丘縣知事、河南省參議員、鎮嵩軍總部秘書、河南省議會秘書長、河南省圖書館館長等職。

新中國建立後任河南省圖書館館長和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委,為河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被譽為「中州八大名流」之一。

閱讀全文

與務川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