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棗庄有哪些名人
棗庄的現代名有:洪振海、李景、楊斯德、李家祥、李繼耐等等。
1.洪振海
洪振海(1910年—1941年),山東滕州人,鐵道游擊隊第一任大隊長,抗日英雄。自幼隨父親在路礦謀生,因生活所迫經常與火車打交道,練就了飛登火車的本領,人稱「飛毛腿」。
1938年3月18日,滕州被日軍佔領。洪振海和王志勝、劉景松正式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洪振海抗日決心大,作戰勇敢,很快就被提升為班長、排長,成為這支人民抗日武裝的基層骨幹。
著名電視劇《鐵道游擊隊》和小說男一號劉洪即是洪振海同志。
5.李繼耐
李繼耐,男,196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1967年12月入伍,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畢業,大學學歷。 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上將軍銜。
參考資料網路-李繼耐
網路-李家祥
網路-楊斯德
網路-李景
網路-洪振海
⑵ 棗庄「名人」
墨子,名翟戰國時期魯之小邾國(今山東滕州市木石)人,約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
⑶ 山東棗庄有名的歷史人物是誰
匡恆
⑷ 棗庄有哪些現代名人
棗庄的現代名有:洪振海、李景、楊斯德、李家祥、李繼耐等等。
1.洪振海
洪振海(年—1941年),山東滕州人,鐵道游擊隊第一任大隊長,抗日英雄。自幼隨父親在路礦謀生,因生活所迫經常與火車打交道,練就了飛登火車的本領,人稱「飛毛腿」。
1938年3月18日,滕州被日軍佔領。洪振海和王志勝、劉景松正式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洪振海抗日決心大,作戰勇敢,很快就被提升為班長、排長,成為這支人民抗日武裝的基層骨幹。
著名電視劇《鐵道游擊隊》和小說男一號劉洪即是洪振海同志。
5.李繼耐
李繼耐,男,196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1967年12月入伍,哈爾濱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畢業,大學學歷。 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上將軍銜。
參考資料網路-李繼耐
網路-李家祥
網路-楊斯德
網路-李景
網路-洪振海
⑸ 棗庄古代名人有哪些
墨子名翟(di),是春秋戰國時期魯之小邾國(今山東省滕州市木石一帶)人,
墨家學派的創始人。著名的《墨子》一書就是墨子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著,比較著名的文章是《墨子 公輸》,初三語文課本收錄。
匡衡字稚圭,西漢著名經學大師,東海郡承縣(今棗庄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 祖籍東海承(今蒼山蘭陵鎮),至匡衡時,始遷居於山東省鄒城市城關羊下村。西漢經學家,以說《詩》著稱。元帝時位至丞相。鑿壁偷光的故事講得就是他的真實故事。
毛遂 戰國時薛(今滕州市張汪鎮)人,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趙孝成王九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自薦講得就是這個故事。
滕文公 戰國中期滕國(今滕州市)國君,滕定公之子。周顯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名宏,當時世稱元公,他與孟子是同時代人。
奚仲 任姓,古薛國(今滕州市)人。據傳為黃帝之後,夏禹之臣,因善造車,受封於薛,為異姓諸侯。夏王大禹封奚仲為「車正」,也就是負責車輛製造、交通運輸方面的官員。後來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為薛國的國君,奚仲遂成為薛國的始祖。今滕州市與薛城區的交界處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車的地方。
前幾個是比較有名的,還有一些名氣不是很大的比如 叔孫通 疏廣 賈三近(和金瓶梅有關哦,據張遠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證》一書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嶧縣文學家賈三近」) 等等。
⑹ 棗庄的著名人物
棗庄著名人物古代名人 近現代名人 劉平 張福林張玉樹 劉子衡李克回敬 杜季偉 劉伶 王志勝詠二答疏 王學仲仲虺畢四海 左丘明 劉知俠 魯班 洪振海 鮑叔牙 張光中 管仲 朱道南 賈三近 戚永力 孫通 楊斯德 孟嘗君 李向春 毛遂 王銘章 滕文公 張繼 墨子 李景 奚仲 王麓水 賀敬之李繼耐 李化龍 賀成 李鱓 孫伯龍 (著名人物資料來源 )
⑺ 棗庄五區一市的歷史名人
朱道南
運河支隊政委
家住薛城區北於鎮
古今名人
奚仲
任姓,古薛國(今滕州市)人。據傳為黃帝之後,夏禹之臣,因善造車,受封於薛,為異姓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非常喜愛科學技術,再加上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奚仲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決心把車造成,為人們解決陸路交通運輸的困難,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為「車正」。後來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為薛國的國君,奚仲遂成為薛國的始祖。今滕州市與薛城區的交界處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車的地方。
墨子
名翟,戰國時期魯之小邾國(今山東省滕州市木石一帶)人,約生於公元前480年,卒於公元前390年。墨子工匠出身,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出生於勞動人民並為勞動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學多才,創立了墨家學派。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宗旨,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命」等主張,其主要思想、業績體現在《墨子》一書。墨子是一位學貫文理、注重實踐、網路全書式的平民聖人。墨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在力學、數學、光學等方面的某些創見與近代科學原理幾乎完全相同,後人尊稱墨子為「科聖」。當代著名學者楊向奎先生說:「墨子在自然學上的成就,決不低於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於他們。他個人的成就,就等於整個希臘。」毛澤東主席曾高度評價墨子是古代辯證唯物主義大家。
滕文公
戰國中期滕國(今滕州市)國君,滕定公之子。周顯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國,在途經宋國時,兩次拜見孟子,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誨。增強了將滕國治理為善國的信心。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聲大震,遠近都稱文公為「賢君」,自願來滕定居者絡繹不絕。數年後,滕國人丁興旺,國富、民強、賢君,善國之名遠揚。
毛遂
戰國時薛(今滕州市張汪鎮)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三年無所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准備挑選20名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19人,尚缺1人。這時,毛遂自告奮勇,願與平原君同往。到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會談,求其出兵援趙。半日已過,會談仍不見成效。毛遂手握寶劍登階而上,陳其利害,毛遂一席話語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遂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決心楚趙聯合共同抗秦。至趙國後,平原君將毛遂視為上客。毛遂後卒於薛,葬於薛城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
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薛國(今滕州市張汪鎮)人。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公元前298年,秦昭王聞知孟嘗君賢能,聘為國相,後聽信讒言,將孟嘗君囚禁。孟嘗君靠門客有「狗盜」「雞鳴」之技方才逃出。後孟嘗君又被齊閔王聘為齊相。在任期間,他主張聯合韓、魏,牽制楚、趙,發展合縱抗秦勢力,使齊國名聲大震。有一年,門客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收債,競「竊矯君命,以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並稱「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後因同姓田甲劫閔王,遭人誣告。孟嘗君謝病歸薛時,「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卒後,葬於薛城東北隅,現墓址尚存。
叔孫通
漢初薛國(今滕州)人。秦末,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叔孫通在彭城率領儒生弟子百餘人歸順劉邦。叔孫通聰明機警,善於言辯,審時度勢,得到了劉邦的賞識。叔孫通見劉邦為群臣無禮而憂慮,召集儒生,參照周朝和秦朝的禮儀結合漢初的實際情況制定漢代的朝儀。孝文帝時,叔孫通又任奉常,並制定了宗廟儀法。叔孫通不僅幫助劉邦整頓了朝綱,而且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他的一生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馬遷稱叔孫通為「漢家儒宗」。
匡衡
字稚圭,西漢著名經學大師,東海郡承縣(今棗庄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匡衡幼年好學,勤奮努力,據《西京雜記》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匡衡讀書不但刻苦勤奮,而且說《詩經》見解獨特。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話:「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匡衡任少傅數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陳述治國之道,並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予以答對,言合法義,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在後幾年裡,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疏廣 疏受
疏廣,字仲翁,西漢東海蘭陵(今棗庄市嶧城區)人。自幼好學,博通經史,被朝廷征為博士。漢宣帝時,選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廣的侄子疏受,當時亦以賢明被選為太子家令,後升為太子少傅。疏廣、疏受在任職期間,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賞賜。並稱之為朝廷中的「二疏」。疏廣任太傅五年,稱病請求還鄉。皇上考慮到他們年邁,就答應了,並加賜黃金20斤,皇太子贈金50斤。二疏辭官回到家鄉蘿藤之後,將金遍贈鄉里。二疏去世之後,鄉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舊址築一座方圓三里的土城,取名為「二疏城」;在其散金處立一碑,名「散金台」,在二疏城內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絕。
賈三近
(1534――1592)字德修,號石葵,別號石屋山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出身仕官之家。賈三近24歲舉山東鄉試省魁;隆慶二年(1568年),以博學宏詞一舉成名,高中進士,名次為山東省第一,被選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自此,開始宦海政治生涯。賈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興利除弊,嫉恨貪官污吏如寇讎。明萬曆十二年,賈三近任光祿寺卿。不久又拜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條,接見吏民。改革弊政,嚴懲貪污,政績卓著,受到朝廷嘉獎。萬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嶧縣賈三近家拜為「兵部右侍郎」,賈三近以父母年高,上書辭謝。後因背疽發作,長逝於家,終年59歲。賈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見於賈氏譜載的僅奏疏、雜文等三十餘篇。詩詞、碑記等十餘篇。據張遠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證》一書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嶧縣文學家賈三近」。
劉平
(1812――1862)原名劉平先,棗庄市台兒庄侯孟村人。清咸豐八年春,劉平以販糧、鹽同夥為骨幹,在侯孟村發動和領導了農民起義。後響應太平軍北伐,參加幅軍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以逼陽城一帶為根據地,起義軍聲威大震,很快增加到幾萬人,劉平成為幅軍的主要領袖。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封劉平為「北漢王」。清同治元年二月,當清將翼長索爾固善進攻幅軍駐台兒庄的營區時,幅軍遭到慘敗,德棱額趁機率領清軍進攻陽城主寨,劉平指揮軍隊斬殺清將索爾固善、琦勝等人,身受重傷,沖出重圍,率部至蠍子山中養傷時,被叛徒待衛殺害。
戴華藻
號新齋,安徽壽縣人。曾任清政府直隸東明候補知縣、直隸望都知縣,中興公司主要創辦人和總辦。清光緒六年,李鴻章奏派戴華藻等來棗庄設立中興礦局,用土法開採煤礦。他受命後,輕行至嶧,躬自相度,擇地興辦。使棗庄煤礦成為山東省第一座近代化煤礦。
光緒七、八年間,戴華藻為了進一步籌集資金,先後函請張蓮芬等一批清政府官僚集股。資本到位之後,中興礦局便陸續購買了4架抽水機器,又從上海、廣東等地雇請技師和技術工人操作,生產局面逐漸打開。在醞釀籌議創辦中興公司時,他積極支持和協助張蓮芬工作。清光緒二十五年,中興公司成立時,他任協理,直到光緒三十一年,因年老多病而辭職。
張蓮芬
(1851――1915)又名張毓蕖,官僚資本家,商辦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總理,浙江餘杭人。1881—1882年,應山東嶧縣中興礦局創辦人戴華藻之邀,參與礦局投資。以張蓮芬為首的一部分官窯局股東,於1898年10月決定稟告辦理北洋通商事宜直隸總督王部堂,要求復業開礦。在取得清政府同意後,於光緒二十五年春招收德股,集股200萬兩,將公司定名為「華德中興煤礦公司」,自任總辦,德璀琳為洋總辦。光緒三十三年,張蓮芬在全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下,趁德國在山東侵略行動較緩和時,毅然不再招收德股。
1908年,中興公司將公司改名為「商辦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注銷「華德」字樣,取銷洋總辦。中興公司從形式到實質都完完全全是中國人自辦的民族工業。1915年2月1日,南大井透水,災情慘重,停產半年多,經理張蓮芬因憂致疾,是年底病故。
張蓮芬經營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17年,計籌股本300萬(連同借款共500萬)銀元,修築50公里運煤鐵路一條,近代化大井一座,並附建了自備電廠、機械修理廠和車輛修理廠,使棗庄煤礦成為「唯一能與外人競爭之礦」。
孫美瑤
(1898――1923)棗庄市付庄鄉康宅村人。其胞兄孫美珠,清末秀才出身,為這一帶有名的知識分子。1918年,孫美珠等聯絡地方武裝和各路「竿子」,築寨於君山(即抱犢崮),與其族叔孫桂枝分別為大寨主、老寨主。蘇、魯、豫、皖四省數十縣的飢民,相與雲集,不期而聚者達七八千人。孫美珠等於1920年清明節,正式組成「山東建國自治軍」,由孫美珠任五路聯軍總司令。1922年7月15日,在西集的一次遭遇戰中,孫美珠為官軍所殺。孫美瑤繼被推舉為司令。當時的北洋政府,為了消滅「山東建國自治軍」,委山東督軍田中玉為剿匪司令,對抱犢崮山區繼續進行圍剿。山上水糧俱絕,隨時有被消滅的危險。孫美瑤在沙溝、臨城間的姬庄附近,把路軌拆開。1923年5月6日凌晨2時50分,由浦口開出的第二次特別快車,至此出軌,孫美瑤將中客30人,西客39人,虜到抱犢崮山區。臨城劫車案的發生,中外為之震驚。駐北京各國公使團,公推葡萄牙公使符禮德為領袖,向北洋政府提出口頭抗議。北洋政府屈於外力,積極設法與孫美瑤談判。田中玉、鄭士琦等在領事團的壓制下,答應於13日上午9時前把官軍撤離。談判達成了協議:圍剿「自治軍」的官兵,一律撤回原地,並將「山東建國自治軍」改編為「山東新編旅」,委孫美瑤為旅長。
曹錕為了徹底消滅孫美瑤部,於12月19日通過新任山東督理鄭士琦;指使兗州鎮守使張培榮,在棗庄中興煤礦公司擺下「鴻門宴」,將孫美瑤誘至槍殺
⑻ 山東棗庄有多少名人
山東省歷史上名人輩出,不勝枚舉。
春秋時期有:齊國大夫晏嬰;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孔子;他的學生曾子;兵家孫武;
戰國時期有:名醫扁鵲;哲學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墨翟;建築工匠魯班;圍棋名手弈秋;軍事家孫臏;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學孟子;思想家_梁赤;
漢代有:醫學家淳於意,其女兒使廢肉刑的緹縈;水利家_寬;西漢今文《尚書》的最早傳授者伏生;文學家東方朔;經學家匡衡;文學家韋玄成;農學家汜勝之;文學家孔融;經學家鄭玄;哲學家仲長統;文學家王粲;文學家劉楨;天文學家劉洪;;
三國時期有: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經學家、訓詁學家、鄭玄弟子孫炎;
晉代有:數學家張邱建;文學家羊祜;玄學家王弼;文學家左思;書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無神論思想家、天文學家何承天;詩人顏延之;文學家鮑照;文學理論批評家劉勰;文學家溫子升;文學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顏之推;名醫徐叔向;醫學家王叔和;史學有崔鴻;農學家賈思勰;
隋朝有:畫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歷算學家崔善為;詩人儲光羲;文學家段成式;
宋朝有:學者胡旦;文學家王禹_;學者、文學家石介;醫學家錢乙;文學家晁補之;醫學家成無己;女詞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
金代有:歷算學家張行簡;水利家王居卿;圍棋名手劉仲甫;古代建橋工程專家王辟之;畫家張擇端;金石學家趙明誠;畫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處機;金末史學家孔元措;金代史學家、書法家黨懷英;詞人、學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詩人和散曲家杜仁傑;史學家、文學家王惲;水利家賈魯;文字學家楊桓;散曲作家、文學家張養浩;散曲家楊朝英;戲曲作家高文秀;農學家及活版印刷術的改進者王禎;戲曲作家康進之;歷史地理學家、文學家於欽;四書五經注釋者董養性;
明朝有:機械家王詔;民間水利家白英;文學家謝榛;戲曲家李開先;散曲家馮惟敏;著名詩人、文學家李攀龍;抗倭名將、軍事家戚繼光;書畫家邢侗;學者焦_;文學家、詩人於慎行;散曲作家劉效祖;名醫畢藎臣;
清朝有:文學家、葯學家王象晉;戲曲作家、文學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薛鳳祚;歷史學家傅以漸;經濟學家張爾岐;詩人宋琬;史學家馬馬肅;文學家田雯;詩人曹貞吉;史學家張昭潛;著名文學家蒲松齡;戲曲作家孔尚任;書法、繪畫家潘伍雲;詩人趙執信;書畫篆刻藝術家高鳳翰;醫學家黃元御;書法家劉墉;地方誌學家李文藻;學者孔繼汾;儒醫孔繼_;學者孔繼涵;經濟學家、訓詁學家郝懿行;民間名中醫綦灃;文字學家王_友;著名金石學家、校勘學家和書法家許瀚;文學鑒藏家、古錢幣學家李佐賢;金石學家陳介祺;醫學家蔡玉珂;教育學家武訓;著名金石文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王懿榮;藝術家孫中新;藏書家楊以增;著名學者和古籍編纂家馬國瀚;金石學家吳式芬;針灸名醫楊作質;兵器製造專家丁守存;名醫臧應詹;史學家、書法家吳潯源。
⑼ 山東棗庄的歷史名人、歷史古跡以及歷史故事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墨子的故鄉。「自薦」而名傳後世的毛遂,「鑿壁偷光」的大經學家、西漢丞相匡衡,明代「博學宏詞」的大文學家賈三近\孟嘗君父子田文、田嬰和明永樂皇帝妃子權妃
薛國故城
薛國故城在滕州市南部的官橋鎮,距滕州市區約17公里。它東依沂蒙余脈,西傍微山湖畔,南連蘇淮平原,北望龍嶧兩山,戰國時期「這里就是擁有六萬余家」的大都會了。薛國故城是我國地面上最長、當今保存最好的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規則方形,周長為10615米,城牆逶迤起伏,現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寬20至30米。夯層厚19—22厘米,夯窩直徑6—7厘米。有城門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於戰國時期。居住遺址9處,制陶、冶鐵、冶銅、制骨作坊10餘處。內城在大城的東南隅,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周長2750米。牆寬10米左右,城壕寬8米,內城門即西周、春秋的薛城,並一直延續到漢代。
滕國故城
「滕」作為「國」見於史籍,大約在距今四千年前,我國進入奴隸制社會的時期。西周初年,武王克商後,封其異母弟叔綉於滕,爵為侯,立為滕國。
南常故城
南常故城位於薛城區原南常鄉南常村村北,坐落在鳳凰山之陽的一片平原地帶上。鳳凰山又名朝陽山,山勢連綿數里,上有三峰高低相錯,其間雜有參差的巨石,形似展翅的大鵬,俯瞰南常故城沃野平原。鳳凰山北麓有玉華泉,南麓有涼泉,二泉之水合流環繞故城,最後西流入漕河。東峰下有朝陽洞。故城東有老鴣山,山西側有元代廣威將軍同知嶧州軍事周忠及其子武節將軍兼邳州節度副使周瑞昌的墓葬。南常故城東西長約550米,南北寬約440米略呈長方形。故城東北隅,沿東牆基向北延伸出一個南北約100米的突出部分,俗傳為「北門」,亦稱「瓮上」。故城附近,古墓很多,經常有畫像石刻出土。曾發現距今兩千年而完整無銹的漢代環首鐵刀、漢代石羊、和大批陶器。
震驚世界的台兒庄大戰,運河支隊的英烈,魯南戰役的輝煌,更有聞名遐邇的鐵道游擊隊的雄風,棗庄因此博取了「鐵道游擊隊的故鄉」的美稱
⑽ 棗庄的歷史人物,風土人情介紹
棗庄是一塊古老的土地,根據考古發現,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時南部為鄫國,北和西北為滕國和薛國。後幾經變稱,明時,北置滕縣,南置嶧州,後降嶧州為縣。清循明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棗庄地區分屬台棗專署和尼山專署,1950年5月,屬滕縣專署。1953年7月,屬濟寧專署。1960年1月,撤銷嶧縣,建立縣級棗庄市。1961年9月,定為省轄市。1979年,滕縣由濟寧專區劃歸棗庄市。棗庄市駐地,早在唐寧時就形成村落,因多棗樹而得名。近百年來,隨著煤炭工業的發展,逐步演進為集鎮,現已建成以能源生產為主,煤焦化工、建材、食品、電力、紡織、機械、電子等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中等規模的工業城市。
在這塊土地上,近百年來發生過多次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1923年,「桿子」首領孫美瑤率部在津浦鐵路臨城與沙溝之間毀軌,將2次特快列車上的中外旅客300餘人,其中外籍旅客39人,劫持到抱犢崮,製造了轟動世界的民國第一大案「臨城劫車案」。1938年3月,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棗庄境內台兒庄會戰,戰役歷時33天,共消滅日軍1萬多人,最後以日軍潰敗而告終。1940年鐵道游擊隊成立,這支搞日武裝活動在棗庄、臨城的鐵道線上,打洋行、扒鐵道、炸火車、拔據點,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膽。
在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涌現出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戰國時,齊貴族田文,號孟嘗群,受封於薛,門下有食客3000,先後出任齊相、秦相和魏相,是當時名揚四海的顯赫人物。薛人毛遂,為趙國平原群門下,自薦出使楚國,說服楚王聯合抗秦,「毛遂自薦」被歷代傳為佳話。漢初薛人叔孫通才智過人,被漢高祖劉邦拜為博士,後為太子太傅,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漢曾縣人匡衡,自幼勤奮好學,曾流傳「鑿壁偷肖」的故事,在朝遷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職,被歷代推為名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學識淵博,曾兩次出任現南京光祿寺卿,據考證《金瓶梅》作者即為此人。另外,墨子、滕文公、疏廣、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歷史人物。
歷史沿革
夏朝時期,今棗庄地區南屬鄫國,北和西部屬滕國和薛國。商朝時期,今棗庄地區西北部為滕國、郳國和薛國,東北屬鄫國,中部為蔇國,南部為逼陽。西周時期,今棗庄地區東部屬鄫國,南部屬逼陽,西屬薛國,北屬滕、郳二國。春秋時期,今棗庄地區東屬鄫國、南屬逼陽國,西部屬薛國,北部屬滕國和小邾國。戰國時期,今棗庄地區東部為蘭陵、南部為傅陽,西為齊之舒州,北部為齊之滕國。公元前254年,今棗庄地區全境屬於楚國。秦朝,今棗庄地區東部為郯郡的蘭陵縣、鄫縣,南部為傅陽縣,西部為薛郡的薛縣、戚縣,北部為滕縣。西漢時期,今棗庄地區北部屬魯國、南部為楚國。東漢時期,今棗庄地區屬東海郡。三國時期,今棗庄地區全境屬魏。兩晉時期,今棗庄地區北部初屬魯郡,先後置蕃縣、薛縣、公邱縣、戚縣,南部屬蘭陵郡,先後置氶縣、鄫縣、陰平縣、昌慮縣、合鄉縣。南北朝時期,今棗庄地區北部屬魯郡,轄蕃、永興、昌慮,南屬蘭陵郡,轄氶、鄫、傅陽。公元550年以後,今棗庄境內只有氶、蕃兩縣建置。隋朝,今棗庄境內北為蕃縣,後改為滕縣,南為蘭陵縣,後改為氶縣。唐朝,今棗庄地區屬河南道,北置滕縣,南置蘭陵縣,後改為氶縣。宋朝,今棗庄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為氶縣。金朝,今棗庄地區北部為滕縣,南部置嶧州。元朝,今棗庄地區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明朝,今棗庄地區屬濟寧府,後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州,後降為嶧縣。清朝,今棗庄境內屬兗州府,北部置滕縣,南部置嶧縣。中華民國時期,沿襲清代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今棗庄地區仍為滕、嶧兩縣,屬濟寧專署領導。1960年,嶧縣改為縣級棗庄市。1961年棗庄升格為山東省省轄市。
古今名人
奚仲
任姓,古薛國(今滕州市)人。據傳為黃帝之後,夏禹之臣,因善造車,受封於薛,為異姓諸侯。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熏陶,非常喜愛科學技術,再加上天資聰明、勤奮好學,青年時期就成為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奚仲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決心把車造成,為人們解決陸路交通運輸的困難,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了。夏王大禹封奚仲為「車正」。後來奚仲告老回家,大禹就封他為薛國的國君,奚仲遂成為薛國的始祖。今滕州市與薛城區的交界處奚公山西南的小南山上,就是奚仲造車的地方。
墨子
名翟,戰國時期魯之小邾國(今山東省滕州市木石一帶)人,約生於公元前480年,卒於公元前390年。墨子工匠出身,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出生於勞動人民並為勞動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博學多才,創立了墨家學派。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宗旨,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命」等主張,其主要思想、業績體現在《墨子》一書。墨子是一位學貫文理、注重實踐、網路全書式的平民聖人。墨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在力學、數學、光學等方面的某些創見與近代科學原理幾乎完全相同,後人尊稱墨子為「科聖」。當代著名學者楊向奎先生說:「墨子在自然學上的成就,決不低於古希臘的科學家和哲學家,甚至高於他們。他個人的成就,就等於整個希臘。」毛澤東主席曾高度評價墨子是古代辯證唯物主義大家。
滕文公
戰國中期滕國(今滕州市)國君,滕定公之子。周顯王四十三年(公元前326年),滕文公以太子身份出使楚國,在途經宋國時,兩次拜見孟子,向他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文公受到孟子的教誨。增強了將滕國治理為善國的信心。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不久,滕文公名聲大震,遠近都稱文公為「賢君」,自願來滕定居者絡繹不絕。數年後,滕國人丁興旺,國富、民強、賢君,善國之名遠揚。
毛遂
戰國時薛(今滕州市張汪鎮)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三年無所為,不被人所知。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准備挑選20名門客隨同前往,已選中19人,尚缺1人。這時,毛遂自告奮勇,願與平原君同往。到楚國後,平原君與楚王會談,求其出兵援趙。半日已過,會談仍不見成效。毛遂手握寶劍登階而上,陳其利害,毛遂一席話語說得楚王連連點頭稱是,遂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決心楚趙聯合共同抗秦。至趙國後,平原君將毛遂視為上客。毛遂後卒於薛,葬於薛城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
孟嘗君
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薛國(今滕州市張汪鎮)人。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公元前298年,秦昭王聞知孟嘗君賢能,聘為國相,後聽信讒言,將孟嘗君囚禁。孟嘗君靠門客有「狗盜」「雞鳴」之技方才逃出。後孟嘗君又被齊閔王聘為齊相。在任期間,他主張聯合韓、魏,牽制楚、趙,發展合縱抗秦勢力,使齊國名聲大震。有一年,門客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收債,競「竊矯君命,以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並稱「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後因同姓田甲劫閔王,遭人誣告。孟嘗君謝病歸薛時,「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卒後,葬於薛城東北隅,現墓址尚存。
叔孫通
漢初薛國(今滕州)人。秦末,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叔孫通在彭城率領儒生弟子百餘人歸順劉邦。叔孫通聰明機警,善於言辯,審時度勢,得到了劉邦的賞識。叔孫通見劉邦為群臣無禮而憂慮,召集儒生,參照周朝和秦朝的禮儀結合漢初的實際情況制定漢代的朝儀。孝文帝時,叔孫通又任奉常,並制定了宗廟儀法。叔孫通不僅幫助劉邦整頓了朝綱,而且制定了一套適合當時形勢需要的政治禮儀制度,他的一生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司馬遷稱叔孫通為「漢家儒宗」。
匡衡
字稚圭,西漢著名經學大師,東海郡承縣(今棗庄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匡衡幼年好學,勤奮努力,據《西京雜記》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匡衡讀書不但刻苦勤奮,而且說《詩經》見解獨特。當時流傳著這樣的話:「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匡衡任少傅數年,多次向皇帝上疏,陳述治國之道,並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予以答對,言合法義,博得元帝信任。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在後幾年裡,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疏廣 疏受
疏廣,字仲翁,西漢東海蘭陵(今棗庄市嶧城區)人。自幼好學,博通經史,被朝廷征為博士。漢宣帝時,選疏廣為太子太傅。疏廣的侄子疏受,當時亦以賢明被選為太子家令,後升為太子少傅。疏廣、疏受在任職期間,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賞賜。並稱之為朝廷中的「二疏」。疏廣任太傅五年,稱病請求還鄉。皇上考慮到他們年邁,就答應了,並加賜黃金20斤,皇太子贈金50斤。二疏辭官回到家鄉蘿藤之後,將金遍贈鄉里。二疏去世之後,鄉人感其散金之惠,在二疏宅舊址築一座方圓三里的土城,取名為「二疏城」;在其散金處立一碑,名「散金台」,在二疏城內又建二疏祠,祠中雕塑二疏像,世代祭祀不絕。
賈三近
(1534――1592)字德修,號石葵,別號石屋山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出身仕官之家。賈三近24歲舉山東鄉試省魁;隆慶二年(1568年),以博學宏詞一舉成名,高中進士,名次為山東省第一,被選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自此,開始宦海政治生涯。賈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興利除弊,嫉恨貪官污吏如寇讎。明萬曆十二年,賈三近任光祿寺卿。不久又拜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條,接見吏民。改革弊政,嚴懲貪污,政績卓著,受到朝廷嘉獎。萬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嶧縣賈三近家拜為「兵部右侍郎」,賈三近以父母年高,上書辭謝。後因背疽發作,長逝於家,終年59歲。賈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見於賈氏譜載的僅奏疏、雜文等三十餘篇。詩詞、碑記等十餘篇。據張遠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證》一書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嶧縣文學家賈三近」。
劉平
(1812――1862)原名劉平先,棗庄市台兒庄侯孟村人。清咸豐八年春,劉平以販糧、鹽同夥為骨幹,在侯孟村發動和領導了農民起義。後響應太平軍北伐,參加幅軍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2000多人。以逼陽城一帶為根據地,起義軍聲威大震,很快增加到幾萬人,劉平成為幅軍的主要領袖。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封劉平為「北漢王」。清同治元年二月,當清將翼長索爾固善進攻幅軍駐台兒庄的營區時,幅軍遭到慘敗,德棱額趁機率領清軍進攻陽城主寨,劉平指揮軍隊斬殺清將索爾固善、琦勝等人,身受重傷,沖出重圍,率部至蠍子山中養傷時,被叛徒待衛殺害。
戴華藻
號新齋,安徽壽縣人。曾任清政府直隸東明候補知縣、直隸望都知縣,中興公司主要創辦人和總辦。清光緒六年,李鴻章奏派戴華藻等來棗庄設立中興礦局,用土法開採煤礦。他受命後,輕行至嶧,躬自相度,擇地興辦。使棗庄煤礦成為山東省第一座近代化煤礦。
光緒七、八年間,戴華藻為了進一步籌集資金,先後函請張蓮芬等一批清政府官僚集股。資本到位之後,中興礦局便陸續購買了4架抽水機器,又從上海、廣東等地雇請技師和技術工人操作,生產局面逐漸打開。在醞釀籌議創辦中興公司時,他積極支持和協助張蓮芬工作。清光緒二十五年,中興公司成立時,他任協理,直到光緒三十一年,因年老多病而辭職。
張蓮芬
(1851――1915)又名張毓蕖,官僚資本家,商辦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總理,浙江餘杭人。1881—1882年,應山東嶧縣中興礦局創辦人戴華藻之邀,參與礦局投資。以張蓮芬為首的一部分官窯局股東,於1898年10月決定稟告辦理北洋通商事宜直隸總督王部堂,要求復業開礦。在取得清政府同意後,於光緒二十五年春招收德股,集股200萬兩,將公司定名為「華德中興煤礦公司」,自任總辦,德璀琳為洋總辦。光緒三十三年,張蓮芬在全國人民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下,趁德國在山東侵略行動較緩和時,毅然不再招收德股。
1908年,中興公司將公司改名為「商辦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注銷「華德」字樣,取銷洋總辦。中興公司從形式到實質都完完全全是中國人自辦的民族工業。1915年2月1日,南大井透水,災情慘重,停產半年多,經理張蓮芬因憂致疾,是年底病故。
張蓮芬經營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17年,計籌股本300萬(連同借款共500萬)銀元,修築50公里運煤鐵路一條,近代化大井一座,並附建了自備電廠、機械修理廠和車輛修理廠,使棗庄煤礦成為「唯一能與外人競爭之礦」。
孫美瑤
(1898――1923)棗庄市付庄鄉康宅村人。其胞兄孫美珠,清末秀才出身,為這一帶有名的知識分子。1918年,孫美珠等聯絡地方武裝和各路「竿子」,築寨於君山(即抱犢崮),與其族叔孫桂枝分別為大寨主、老寨主。蘇、魯、豫、皖四省數十縣的飢民,相與雲集,不期而聚者達七八千人。孫美珠等於1920年清明節,正式組成「山東建國自治軍」,由孫美珠任五路聯軍總司令。1922年7月15日,在西集的一次遭遇戰中,孫美珠為官軍所殺。孫美瑤繼被推舉為司令。當時的北洋政府,為了消滅「山東建國自治軍」,委山東督軍田中玉為剿匪司令,對抱犢崮山區繼續進行圍剿。山上水糧俱絕,隨時有被消滅的危險。孫美瑤在沙溝、臨城間的姬庄附近,把路軌拆開。1923年5月6日凌晨2時50分,由浦口開出的第二次特別快車,至此出軌,孫美瑤將中客30人,西客39人,虜到抱犢崮山區。臨城劫車案的發生,中外為之震驚。駐北京各國公使團,公推葡萄牙公使符禮德為領袖,向北洋政府提出口頭抗議。北洋政府屈於外力,積極設法與孫美瑤談判。田中玉、鄭士琦等在領事團的壓制下,答應於13日上午9時前把官軍撤離。談判達成了協議:圍剿「自治軍」的官兵,一律撤回原地,並將「山東建國自治軍」改編為「山東新編旅」,委孫美瑤為旅長。
曹錕為了徹底消滅孫美瑤部,於12月19日通過新任山東督理鄭士琦;指使兗州鎮守使張培榮,在棗庄中興煤礦公司擺下「鴻門宴」,將孫美瑤誘至槍殺。